感觉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感觉传导通路名词解释
感觉传导通路名词解释
感觉传导通路是指信息如何从感觉器官传递到大脑的过程。
感觉
器官如眼睛、耳朵等可以感知外部刺激,然后通过感觉传导通路将信
号传输到大脑的相应区域进行处理和解读。
感觉传导通路包括感觉神经、脊髓、脑干和脑的不同区域。
这些通路通过神经纤维传递电信号,经过一系列的处理和转换,最终产生我们所感知到的各种感觉,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传导通路的研究对于理解感知过程的机制非
常重要,并有助于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1、病人闭目站立 时,表现倾斜, 摇晃并易摔倒
2、精细触觉和 震动觉消失
2.非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肌肉、肌腱 关节、骨膜
周围突
第一级神经元 中枢突 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 胸核
中间内侧核
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组成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皮质
后 角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固有核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在脑干内 组成脊髓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上升2节段 后根
脊神经节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交叉
舌下神经核 疑核
上、下、内直肌 下斜肌、上睑提肌 上斜肌
咀嚼肌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核上瘫、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损伤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细胞锥体束
临床体征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常较广泛 痉挛性瘫痪
少部分纤维不交叉 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脊髓 前角 运动 细胞
脊神经 躯干、四肢的 骨骼肌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中央前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锥体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与躯干、四肢肌定位关系 内侧部:支配上半身纤维 外侧部:支配下半身纤维
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1、病人闭目站立 时,表现倾斜, 摇晃并易摔倒
2、精细触觉和 震动觉消失
2.非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肌肉、肌腱 关节、骨膜
周围突
第一级神经元 中枢突 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 胸核
中间内侧核
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组成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皮质
后 角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固有核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在脑干内 组成脊髓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上升2节段 后根
脊神经节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交叉
舌下神经核 疑核
上、下、内直肌 下斜肌、上睑提肌 上斜肌
咀嚼肌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核上瘫、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损伤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细胞锥体束
临床体征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常较广泛 痉挛性瘫痪
少部分纤维不交叉 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脊髓 前角 运动 细胞
脊神经 躯干、四肢的 骨骼肌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中央前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锥体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与躯干、四肢肌定位关系 内侧部:支配上半身纤维 外侧部:支配下半身纤维
感觉传导通路
右侧T6平面脊髓半横断: T6:剑突平面的感觉。 T8:肋弓平面的感觉。
右侧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左侧
T6 T8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③
三叉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头面部的痛
①
②
温觉和触觉
②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内侧核
三叉丘脑束
① 视觉感 视锥c 周围支 . 中枢支 受器 视杆c
②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X
.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束
③
. 视辐射 距状沟周围的枕 经内囊后肢 叶皮质(视区)
外侧膝状体
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以左侧损伤为例 左
右左 右
A.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健侧眼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反射
反射
反射
反射
视神经 损伤
(—)
(+)
(+) (—)
动眼神经 损伤
(—)
(—)
(+)
(+)
四、听觉传导通路
③ 蜗神经核
①② 蜗神经节
颞横回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①
②
(一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
螺旋器 周围支 . 中枢支 .
痛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③
后角固有核
脊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②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①
粗略触觉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完整版)感觉传导通路
脊髓后角细胞 Ⅱ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前束 (不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3. 深感觉传导径路
肌肉、肌腱、骨 周围突 膜、关节感受器 经脊神 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交叉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平对同序数椎骨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1)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脊髓后角细胞 前连合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侧束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图2-46浅感觉传导径路
2. 触觉传导径路
周围突 皮肤感受器
经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大部分经后根入脊髓后索
(精细) 薄束核、楔束核
Ⅱ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小部分经后根入脊髓 (粗略)
感觉障碍的定位
感觉检查的注意事项
先全身检查一遍,如发现有感觉障
碍,再从感觉消失或减退区查至正
常区,然后至过敏区;
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并进行两侧
对称的比较。注意感觉障碍的程度、
性质、界线,其界线可用笔在病人
皮肤上划出,最后将结果准确地描
绘在感觉记录图上。从此感觉记录
图中,可以推断病变的部位,并可
脊髓丘脑前束 (不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3. 深感觉传导径路
肌肉、肌腱、骨 周围突 膜、关节感受器 经脊神 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交叉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平对同序数椎骨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1)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脊髓后角细胞 前连合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侧束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图2-46浅感觉传导径路
2. 触觉传导径路
周围突 皮肤感受器
经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大部分经后根入脊髓后索
(精细) 薄束核、楔束核
Ⅱ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小部分经后根入脊髓 (粗略)
感觉障碍的定位
感觉检查的注意事项
先全身检查一遍,如发现有感觉障
碍,再从感觉消失或减退区查至正
常区,然后至过敏区;
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并进行两侧
对称的比较。注意感觉障碍的程度、
性质、界线,其界线可用笔在病人
皮肤上划出,最后将结果准确地描
绘在感觉记录图上。从此感觉记录
图中,可以推断病变的部位,并可
感觉传导通路
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脊髓小脑前束:
肌腱和关节的 周围突 本体感受器
中枢突
脊N节
脊髓
终止于 腰骶膨大Ⅴ-Ⅶ 层外侧部
发出纤维在同侧 和对侧的外侧索 上升
经小脑上 形成脊髓小脑前束 脚
旧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后束:
肌腱和肌梭等 处 周围突 脊N 节
中枢突
脊髓
终止于
发出纤维在同侧外 侧索后缘内上升
C8-L2节段胸核
旧小脑皮质
形 成 楔 小 脑 束
经 小 脑 下 脚 第二级神经元(颈膨 大第VI、VII层和延 髓的楔束副核)
颈神经节 上肢和颈部 肌肉和肌梭 本体感受器 周围突 中枢突进入脊髓
在楔束内上行
感受器 肌、肌腱、骨 脊神经 膜、关节 皮肤的精细 触觉 (周围突)
脊神经节
第1级神经元
延髓薄、楔束核
后根 、薄、楔束 (中枢突)经脊髓后索 第2级神经元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侧丘系交叉、 内侧丘系
经延髓、脑桥、中脑
第3级神经元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二、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经小脑下脚 形成脊髓小脑后束
旧小脑皮质
功能:主要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楔小脑束:
位于楔束外侧,含大型细胞。该核从楔束接受上胸部和颈部后根的传入纤 维,发出纤维直入同侧的小脑下脚到小脑(楔小脑束),不参与内侧丘系的组成, 楔小脑束的纤维作为脊髓小脑后束的补充,把上肢和颈部的肌肉和肌梭的本体 感受器的冲动和皮肤的深触觉传入小脑。
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本体感觉(深感觉):指肌、腱、关节的位
置觉、运动觉以及振动觉 感受器:肌梭、腱器官、关节感受器 分为: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传导皮 肤精细触觉的感觉通路与此相同)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意识性本体(深)感觉和精细 触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下丘。 发出纤维:经下丘臂止于内侧膝状体 (MG)。
第四级神经元:
胞体:位于内侧膝状体。 发出纤维:组成听辐射,经内囊后肢投 射到颞横回(听觉区)。
★下丘是听觉的防御性反射中枢。下丘神 经元发出纤维到上丘,由上丘发出顶盖脊髓束 完成听觉的防御性反射。
临床表现:
由于外侧丘系含有来自两侧的听觉纤维, 故单侧外侧丘系、听辐射及听觉区损伤不致产 生听觉明显障碍。
第三级神经元:
胞体:丘脑腹后外侧核(VPL)。 发出纤维:投射至中央后回下部的头面 部代表区。
由前庭神经核发出的纤维还有:
①内侧纵束:上升的纤维止于动眼、滑车 和展神经核,下降的纤维止于副神经核和上 颈髓前角细胞。 功能:完成眼球注视与头颈姿势的反射性 调节。 ②前庭脊髓束:下行止于各节段的脊髓前 角细胞。 功能:完成躯干、四肢的姿势的反射性调 节,以维持身体的直立。
胞体:脊神经节。 周围突: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皮肤内 的痛温触感受器。 中枢突:经脊神经后根外侧部(细纤维,传 导痛、温觉)和内侧部(传导粗触觉和压觉)进 入脊髓。 在后外索上升1~2节段,终止于脊髓后角细 胞。
第二级神经元:
胞体: 主要位于脊髓灰质后角(Ⅰ、Ⅳ和Ⅴ层)。 发出纤维: 经白质前连合斜越上升1~2个脊髓节段, 交叉到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上行形成脊髓丘脑 侧束(传导痛、温觉)和脊髓丘脑前束(也含 有少部分不交叉纤维,传导粗触觉和压觉)。 进入脑干后合并上行称脊髓丘系。经延髓下橄 榄核的背外侧,脑桥和中脑内侧丘系的外侧, 向上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损伤:
后索病变(脊髓痨):损伤截面以下深感 觉障碍。 白质前连合病变(脊髓空洞):损伤节段 对称性浅感觉障碍。 脊髓横断:双侧损伤截面以下浅、深感觉 障碍。(浅感觉障碍低1~2节段) 脊髓半横断:同侧损伤截面以下深感觉障 碍;对侧损伤截面1~2节以下痛、温觉障碍; (此临床表现特点为:交叉性感觉障碍)。
肢体的感觉传导通路
⒉ 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为传入至小脑的本体 感觉。
㈡浅感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指皮肤和口、鼻腔粘膜内等处的痛、 温、触、压感受器接受的感觉。其中躯干、四 肢的精细触觉随同上述本体感觉传导通路传导 。
⒈ 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组成
躯干、四肢 皮肤浅感受 器
丘脑中央辐射
交叉后组成
③
经内囊后肢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 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 小叶。
内侧丘系交叉下方损伤:患者闭眼时不能确定 损伤同侧关节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出现躯体的 倾斜、摇晃甚至跌倒,也不能辨别物体的性状 、纹理粗细和两点间距离等。
内侧丘系交叉上方损伤:上述症状发生在对侧 。
纤维交叉位置
深感觉传导路 脊神经节
薄束核、楔束核 背侧丘脑 脑干
浅感觉传导路 脊神经节
脊髓后角固有核 背侧丘脑 脊髓
⒉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三级神经元组成
头面部皮肤、口 鼻腔粘膜浅感受 器
周围支
经三叉神 经各分支
①
三叉神经节
中枢支
经三叉神经感觉根进入脑桥
②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 三叉神经脑核(触压)
周围支
经脊神经
①
脊神经节
中枢支
痛温觉纤维经后根外侧部
②
粗触、压觉纤维经后根内侧部 脊髓后角固有核
进入脊髓上升1-2节段
痛温觉纤维经白质前连合 交叉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丘脑中央辐射
粗触、压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
③ 经内囊后肢
质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丘脑腹后外侧核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 、上部、中央旁小叶 后部
感觉传导路
视 觉 传 导 通 路
视交叉 视网膜内双极细胞1 视网膜内节细胞2
视觉中枢
视辐射
外侧膝状体3 视束 视神经 鼻侧视网膜 颞侧视网膜
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强光照射一侧瞳孔,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称瞳孔 对光反射.受照一侧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受 照对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感觉传导通路主要内容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角膜反射 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
传导通路的概念
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有上行感觉和 下行运动之分.总体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 的传入和传出部分,一般要涉及最高中枢大脑皮质.不经 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称反射通路.
角膜反射路径
角膜 三叉神经的眼支 三叉神经脑桥核
眼轮匝肌
面神经
两侧面神经核
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空间范围称视野. 鼻侧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到视网膜颞侧半,颞侧半视野的 光线投射到视网膜鼻侧半.一侧视神经受损引起患侧视 野全盲;视交叉中部受损引起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腹后内侧核3
躯
中央后回
干 四
内囊
肢
脊髓丘脑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3
和 头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2
面
三叉神经节1
部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脊束
浅
感
三叉神经脊束核2
觉
传
脊髓后角2
导
通
脊神经节细胞1
路
角膜反射 Corneal reflex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讲诉课件
息。
感觉传导通路的突触连接包括化 学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突触是指通过化学物质传递 信息的突触,而电突触是指通过
电信号传递信息的突触。
03
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与障 碍
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
01
感受和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
感觉传导通路能够接收并传递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
痛觉、温度觉、运动觉等。
应用于脑机接口
在脑机接口研究中,感觉运动传导通路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传导通路的解码和 分析,可以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直接交互和控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神经修复 对于严重的神经损伤或疾病,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修复感 觉运动传导通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探索神经机制
通过对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可以探索神经系统的基本机制和功能,为神经科学 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神经可塑性
通过对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改变和重塑,可以研究神经可塑性的机制和规律,为神经康复 和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一传导途径包括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和 大脑皮层等主要部分。
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感觉传导通路由外周感受器、传入神 经、脊髓和大脑皮层等部分组成。
传入神经是将感受器与中枢神经系统 连接的神经纤维,它们将来自感受器 的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感受器包括视、听、嗅、味、触 等感受器,分别接受来自外界的不同 类型刺激。
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的始端, 接受上位神经元的冲动,并将冲动传给 下位神经元。
VS
下行抑制神经元
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的中间,抑 制上位神经元的冲动,使下位神经元得到 更少的抑制。
感觉传导通路的突触连接包括化 学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突触是指通过化学物质传递 信息的突触,而电突触是指通过
电信号传递信息的突触。
03
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与障 碍
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
01
感受和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
感觉传导通路能够接收并传递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
痛觉、温度觉、运动觉等。
应用于脑机接口
在脑机接口研究中,感觉运动传导通路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传导通路的解码和 分析,可以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直接交互和控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神经修复 对于严重的神经损伤或疾病,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修复感 觉运动传导通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探索神经机制
通过对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可以探索神经系统的基本机制和功能,为神经科学 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神经可塑性
通过对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改变和重塑,可以研究神经可塑性的机制和规律,为神经康复 和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一传导途径包括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和 大脑皮层等主要部分。
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感觉传导通路由外周感受器、传入神 经、脊髓和大脑皮层等部分组成。
传入神经是将感受器与中枢神经系统 连接的神经纤维,它们将来自感受器 的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感受器包括视、听、嗅、味、触 等感受器,分别接受来自外界的不同 类型刺激。
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的始端, 接受上位神经元的冲动,并将冲动传给 下位神经元。
VS
下行抑制神经元
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的中间,抑 制上位神经元的冲动,使下位神经元得到 更少的抑制。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上动运神动经神元经元
胞体胞位体置:位中置央:前中回央前回 运动前运区动前区 中央旁中小央叶旁前小部 叶前部
轴突轴—突锥体—皮束锥质体核束束 皮质脊皮髓质束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上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为巨型锥体和其他锥 体细胞,胞体位于中央前回,运动前区, 中央旁小叶等处的皮质中,轴突组成下 行纤维束
角膜反射路径
角膜 三叉神经的眼支 三叉神经脑桥核
眼轮匝肌
面神经
两侧面神经核
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第2级:视网膜的节细胞 第3级:外侧膝状体
II.
节细胞
I.
双极 细胞
视神经
视杆 细胞
视锥 细胞
视网膜视部 黄斑区
视野
视网膜 节细胞 视神 经视交叉 视束 外侧 膝状体
内囊
II.三脑叉桥神核经
I.
三叉神经 节细胞
三叉神经 脊束
三叉神经
II. 脊束核
中央后回
丘脑
III.腹内侧后核
三叉丘系 脑桥
延髓
脊髓
特点: 1.有三级神经元 2.传导头面部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 3.组成三叉丘系,交叉平面在脊髓
和脑桥 4.参与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 Corneal reflex
轻触一侧角膜,引起两眼同时闭睑的反应, 称角膜反射。由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共同完成。 角膜反射消失是深昏迷的一种表现。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把深感觉传向大脑皮质,产生有意识性的感 觉。此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传导通路: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感觉传导通路》课件
感觉传导通路的分类
传入性感觉通 路
负责将感觉信息传 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传出性感觉通 路
负责将大脑对感觉 信息的反馈传递给
身体
感觉传导通路的结构
感受器
转化感觉刺激为电信号
感觉神经元
传递感觉信息
传导通路
传递神经信号至大脑
大脑皮层
加工感觉信息
感觉传导通路的作用
感知刺激
包括触觉、痛觉、 温度感知
适当反应
皮肤感觉传导通路的结构
皮肤感受器
感受外界刺激
大脑皮层
加工解读信号
脊髓传导通路
传递感觉信息
皮肤感觉传导通路的病理生理
感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
感觉减退 疼痛过敏
病理生理
神经传导障碍 感觉神经元受损
诊断与治疗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调节治疗
01 疼痛管理
减轻疼痛感
02 康复治疗
促进康复进程
03
总结
皮肤感觉传导通路在人体感知和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其结构和病理生理有助于诊断治疗相关疾病。临床应用 中,调节皮肤感觉传导通路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 06
第6章 感觉传导通路的临床 研究和未来展望
01 深化理解
神经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对感觉传导通路的理解
02 新思路和方法
解析感觉传导通路有望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03
感觉传导通路的临床研究进展
观察变化
临床研究观察感觉 传导通路在疾病中
的变化
治疗效果
应用研究成果可以 为患者带来更好的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
听觉系统疾病
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病理生理 能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听 觉系统疾病。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 听觉系统疾病的发展。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感觉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课件)
感觉传导通路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脊髓丘脑系) 2.头面部(三叉丘系)
头面部痛、温、触觉传导通路(三级神经元)
感受器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 (周围突)
三叉神经根、 (中枢突)
第1级神经元
第2级神经元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一侧动眼神经损伤 信息传出中断
患侧直接对光反射 消失 患侧间接对光反射 消失
患侧
感觉传导通路
•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脊髓丘脑系) 2.头面部(三叉丘系)
感受器
脊神经节
后角固有核
皮肤
脊神经
中枢突
上升1~
(周围突)
经后根进入脊髓
2个节段
1.病灶在内侧丘系交叉以上,表 现为病灶对侧深感觉障碍;
2.在内侧丘系交叉以下,则表
现为病灶同侧深感觉障碍。
视觉传导通路(三级神经元)
视野
眼球固定,平视前方时所看到的空间范围 正常单侧视野: 颞侧80-90 度. 鼻侧45度 上方受上睑限制
45 80-90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区
概念: 光照一侧瞳孔,
引起双眼瞳孔都缩小。
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
未照侧的瞳孔也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双侧动眼神经
双侧动眼 神经副核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
双侧瞳孔 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神经传导通路
Pathway of system
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 反射弧:
上行 传导 通路
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效应器
下行 传导 通路
简单 反射
大脑、中小脑枢、间脑
感 觉 传 导 路
运
动
传
脑
导
干
路
、
脊
髓
复杂 反射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导通路的区分
由感受器经周围神经、脊髓、脑干、间脑、内囊至大脑 皮质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
D
D
C. 视交叉外侧部:患侧眼视野鼻侧偏盲。
D. 视束以后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2.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瞳孔对光反射:以强光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眼瞳孔缩小的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同侧眼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对侧眼瞳孔缩小。
左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前区 (对光反 射中枢)
右
瞳孔括约肌 和睫状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健侧眼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反射
反射
反射
反射
视神经 损伤
(—)
(+)
(+) (—)
动眼神经 损伤
(—)
(—)
(+)
(+)
四、听觉传导通路
③ 蜗神经核
①② 蜗神经节
颞横回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①
②
(一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
螺旋器 周围支 . 中枢支 .
侧上升)
蜗神经
(一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
右左 右
A.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AB
左
C
右
B. 视交叉中央部: 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D
D
C. 视交叉外侧部:患侧眼视野鼻侧偏盲。
D. 视束以后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位置觉 运动觉 振动觉 精细触觉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③
丘脑中央辐射
薄束核 楔束核
②②
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
内侧丘系
躯干上部 和上肢 躯干下部和下 肢的深感觉和 精细触觉
楔束 ①
内弓状纤维
T4 薄束
①
T5
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
躯 肌肉
①
②
③
干 四 肢
肌腱 关节 骨膜
周围支 . 脊神经
中枢支 . 内弓状纤维 . 丘脑中央辐射 薄束 楔束 交叉后组成 经内囊后肢
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一、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躯体 感觉
浅感觉 温度觉 触觉 粗略触觉 精细触觉 位置觉
深感觉 运动觉
(本体感觉) 振动觉
随浅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随深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一)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
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
脊神经节
后角固有核
脑前束
③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
. 经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
腹后外侧核
X
右侧
左侧
X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X
XX
X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双侧粗略触觉)
右侧T6平面脊髓半横断: T6:剑突平面的感觉。 T8:肋弓平面的感觉。
距状沟周围的枕叶皮质 (17区)
视辐射 内囊后肢 Ⅲ 外侧膝状体
视 束
双侧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副核 视
光
视觉 传导路
交
叉
瞳孔对光
视 神
反射
Ⅲ
睫状N节
经
Ⅰ
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视网膜
Ⅱ
节细胞
瞳孔括约肌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①
节细胞
②
外侧膝状体
③
视神经
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距状沟周围的 枕叶皮质
视神经 视束
听觉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内侧膝状体
一、一侧脊髓半横断:
1. 薄束、楔束:同侧损伤平面以下躯干肢体 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2. 脊髓丘脑侧束:对侧损伤平面下1-2个节 段躯干肢体的痛温觉障碍。
3. 脊髓丘脑前束: 无症状。
二、一侧脑桥平面丘平面半横断:
1.内侧丘系:对侧躯干肢体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2. 脊丘系:对侧躯干肢体的痛温觉障碍。 3. 三叉丘系: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外侧丘系
③ . 听辐射 颞横回(听区)
经内囊后肢
内侧膝状体
中枢损伤:双耳不全聋
感觉传导路小结:
1、感觉传导路均由3级神经元组成
2、行程中均存在一次交叉: 1)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延髓 2)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脊髓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延髓、脑桥 4)视觉传导路-下丘脑 5)听觉传导路-脑桥
3、均由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
上行(感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元组成
传导通路
躯干 深感觉 四肢 浅感觉
第1级神经 元的胞体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 元的胞体
薄、楔束核 后角固有核
第3级神经 元的胞体
背侧丘脑腹 后外侧核
头面部浅感觉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 背侧丘脑腹 桥、脊束核 后内侧核
视觉
视网膜双极细胞 视网膜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右侧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左侧
T6 T8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③
三叉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头面部的痛
①
②
温觉和触觉
②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内侧核
三叉丘脑束
头面 部皮 肤、 粘膜
① 周围支 .
经三叉N 各分支
中枢支
经三叉N感觉 根入脑桥
② 分别在延髓和脑桥内交叉
. 组成三叉丘系上升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③ 丘脑中央辐射
.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腹后内侧核
X
头面部的痛 X
温觉和触觉
X X X
三叉丘脑束
(三)视觉传导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视野:当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视野:黄斑所能感觉的空间范围。 周边视野:黄斑以外的视网膜所感受的空间范围。
①
视锥c 视觉感
周围支
.
中枢支
受器 视杆c
②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X
.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束
③
视辐射 .
距状沟周围的枕
经为例 左
右左 右
A.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AB
左
C
右
B. 视交叉中央部: 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痛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③
后角固有核
脊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②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①
粗略触觉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双侧粗略触觉)
躯干 四肢 皮肤
周围支 脊神经
① . 中枢支
入脊髓上升1-2
个节段
② 痛温觉纤维交叉至对侧
1、左侧视神经损伤:
左
右
光照左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无反应
(左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右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光照右侧眼: 两侧眼的瞳孔都缩小 (右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
左侧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2、左侧动眼神经损伤: 左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右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
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三、一侧中脑平上丘平面半横断:
四、一侧内囊损伤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1. 丘脑中央辐射:
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粗略触觉除外)。 2. 视辐射: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3. 听辐射:
无症状。
损伤断面不同所 对应的症状产生 侧别不同:
右侧
X
左侧
躯干上部 和上肢
躯干下部 和下肢
X
T4 X
T5
右侧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左侧
T6 T8
损伤断面不同所 对应的症状产生 侧别不同:
右侧
躯干上部 和上肢 躯干下部 和下肢
X
左侧 X
T4 T5
右侧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左侧 X
T6 T8
头面部的痛 温觉和触觉
三叉丘脑束 X
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以左侧损伤为例 左
内侧丘系
脊神经节
薄束核 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损伤后表现: 闭目时不能确定关节的位置及运动方向: 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易跌倒; 同时丧失精细触觉和振动觉。
损伤断面不同所 对应的症状产生 侧别不同:
右侧
X
左侧 X
躯干上部 和上肢
躯干下部
X
和下肢
X
T4 X
T5
(二)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和四肢的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Pathway of system
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 反射弧:
上行 传导 通路
中枢
传入神经 传出神经
感受器
效应器
下行 传导 通路
简单 反射
大脑、中小脑枢、间脑
感 觉 传 导 路
运
动
传
脑
导
干
路
、
脊
髓
复杂 反射
感受器
效应器
传导通路的区分
由感受器经周围神经、脊髓、脑干、间脑、内囊至大脑 皮质的神经通路称上行或感觉传导通路。
D
D
C. 视交叉外侧部:患侧眼视野鼻侧偏盲。
D. 视束以后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2. 瞳孔对光反射途径
瞳孔对光反射:以强光照射一侧眼时,引起两侧眼瞳孔缩小的反射。 直接对光反射:同侧眼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对侧眼瞳孔缩小。
左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前区 (对光反 射中枢)
右
瞳孔括约肌 和睫状肌 睫状神经节 动眼神经
健侧眼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直接对光 间接对光
反射
反射
反射
反射
视神经 损伤
(—)
(+)
(+) (—)
动眼神经 损伤
(—)
(—)
(+)
(+)
四、听觉传导通路
③ 蜗神经核
①② 蜗神经节
颞横回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外侧丘系
①
②
(一部分纤维交叉形成斜方体至对
螺旋器 周围支 . 中枢支 .
侧上升)
蜗神经
(一部分纤维不交叉在同侧上升)
右左 右
A.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AB
左
C
右
B. 视交叉中央部: 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D
D
C. 视交叉外侧部:患侧眼视野鼻侧偏盲。
D. 视束以后损伤: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位置觉 运动觉 振动觉 精细触觉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③
丘脑中央辐射
薄束核 楔束核
②②
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
内侧丘系
躯干上部 和上肢 躯干下部和下 肢的深感觉和 精细触觉
楔束 ①
内弓状纤维
T4 薄束
①
T5
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
躯 肌肉
①
②
③
干 四 肢
肌腱 关节 骨膜
周围支 . 脊神经
中枢支 . 内弓状纤维 . 丘脑中央辐射 薄束 楔束 交叉后组成 经内囊后肢
由大脑皮质发出纤维经内囊、脑干、脊髓、周围神经至 效应器的神经通路称下行或运动传导通路。
一、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痛觉
躯体 感觉
浅感觉 温度觉 触觉 粗略触觉 精细触觉 位置觉
深感觉 运动觉
(本体感觉) 振动觉
随浅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随深感觉传 导通路传导
(一)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
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
脊神经节
后角固有核
脑前束
③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
. 经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
腹后外侧核
X
右侧
左侧
X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X
XX
X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双侧粗略触觉)
右侧T6平面脊髓半横断: T6:剑突平面的感觉。 T8:肋弓平面的感觉。
距状沟周围的枕叶皮质 (17区)
视辐射 内囊后肢 Ⅲ 外侧膝状体
视 束
双侧
顶盖前区 动眼神经
副核 视
光
视觉 传导路
交
叉
瞳孔对光
视 神
反射
Ⅲ
睫状N节
经
Ⅰ
感光细胞 双极细胞
视网膜
Ⅱ
节细胞
瞳孔括约肌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①
节细胞
②
外侧膝状体
③
视神经
视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距状沟周围的 枕叶皮质
视神经 视束
听觉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内侧膝状体
一、一侧脊髓半横断:
1. 薄束、楔束:同侧损伤平面以下躯干肢体 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2. 脊髓丘脑侧束:对侧损伤平面下1-2个节 段躯干肢体的痛温觉障碍。
3. 脊髓丘脑前束: 无症状。
二、一侧脑桥平面丘平面半横断:
1.内侧丘系:对侧躯干肢体的本体觉和精细触觉障碍。 2. 脊丘系:对侧躯干肢体的痛温觉障碍。 3. 三叉丘系:对侧头面部浅感觉障碍。
蜗神经节 蜗神经核
外侧丘系
③ . 听辐射 颞横回(听区)
经内囊后肢
内侧膝状体
中枢损伤:双耳不全聋
感觉传导路小结:
1、感觉传导路均由3级神经元组成
2、行程中均存在一次交叉: 1)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延髓 2)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脊髓 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延髓、脑桥 4)视觉传导路-下丘脑 5)听觉传导路-脑桥
3、均由第2级神经元发出的纤维交叉
上行(感觉)传导通路的神经元组成
传导通路
躯干 深感觉 四肢 浅感觉
第1级神经 元的胞体
脊神经节 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 元的胞体
薄、楔束核 后角固有核
第3级神经 元的胞体
背侧丘脑腹 后外侧核
头面部浅感觉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脑 背侧丘脑腹 桥、脊束核 后内侧核
视觉
视网膜双极细胞 视网膜节细胞 外侧膝状体
右侧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左侧
T6 T8
2. 头面部的浅部 感觉传导通路
③
三叉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
头面部的痛
①
②
温觉和触觉
②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内侧核
三叉丘脑束
头面 部皮 肤、 粘膜
① 周围支 .
经三叉N 各分支
中枢支
经三叉N感觉 根入脑桥
② 分别在延髓和脑桥内交叉
. 组成三叉丘系上升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三叉神经脑桥核
③ 丘脑中央辐射
.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腹后内侧核
X
头面部的痛 X
温觉和触觉
X X X
三叉丘脑束
(三)视觉传导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视野:当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中心视野:黄斑所能感觉的空间范围。 周边视野:黄斑以外的视网膜所感受的空间范围。
①
视锥c 视觉感
周围支
.
中枢支
受器 视杆c
②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X
. (视网膜鼻侧纤维交叉)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交叉)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束
③
视辐射 .
距状沟周围的枕
经为例 左
右左 右
A. 一侧视神经: 患侧眼视野全盲。
AB
左
C
右
B. 视交叉中央部: 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痛觉 温度觉 粗略触觉
③
后角固有核
脊神经节内的
假单极神经元
②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①
粗略触觉
中央后回中上部和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
背侧丘脑腹后 外侧核
脊髓丘脑束
脊髓丘脑侧束
(传导对侧痛温觉)
脊髓丘脑前束
(传导双侧粗略触觉)
躯干 四肢 皮肤
周围支 脊神经
① . 中枢支
入脊髓上升1-2
个节段
② 痛温觉纤维交叉至对侧
1、左侧视神经损伤:
左
右
光照左侧眼:两侧眼的瞳孔都无反应
(左侧直接对光反射消失,
右侧间接对光反射消失)
光照右侧眼: 两侧眼的瞳孔都缩小 (右侧直接对光反射存在,
左侧间接对光反射存在)
2、左侧动眼神经损伤: 左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消失。
右侧直、间接对光反射均存在。
不同部位损伤瞳孔对光反射表现
患侧眼
三、一侧中脑平上丘平面半横断:
四、一侧内囊损伤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丘脑中央辐射
视辐射 听辐射
1. 丘脑中央辐射:
对侧半身深浅感觉障碍(粗略触觉除外)。 2. 视辐射:
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 3. 听辐射:
无症状。
损伤断面不同所 对应的症状产生 侧别不同:
右侧
X
左侧
躯干上部 和上肢
躯干下部 和下肢
X
T4 X
T5
右侧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左侧
T6 T8
损伤断面不同所 对应的症状产生 侧别不同:
右侧
躯干上部 和上肢 躯干下部 和下肢
X
左侧 X
T4 T5
右侧
躯干、四肢 的痛温觉和 粗略触觉
左侧 X
T6 T8
头面部的痛 温觉和触觉
三叉丘脑束 X
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以左侧损伤为例 左
内侧丘系
脊神经节
薄束核 楔束核
丘脑腹后外侧核
中央后、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损伤后表现: 闭目时不能确定关节的位置及运动方向: 站立时身体倾斜、摇晃、易跌倒; 同时丧失精细触觉和振动觉。
损伤断面不同所 对应的症状产生 侧别不同:
右侧
X
左侧 X
躯干上部 和上肢
躯干下部
X
和下肢
X
T4 X
T5
(二)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1. 躯干和四肢的浅部感觉传导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