躯干四肢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四)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 脑
额广、泛顶皮、质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脑维桥核---小(脑-脑桥→中小脚脑束)
对侧新 小脑皮质


躯体运动区←
背侧丘脑
(腹前核、←
小脑上脚交叉
↓ 齿状核
腹外侧核)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皮质脑桥束
脊髓前 角细胞 背侧丘脑腹前核
脑桥核
红核 齿核
前角运动细胞
四、肽能通路
执行着神经递质或调质的功能
斜方体
交叉
病变
中耳 内耳 蜗神经 蜗神经核
病变
患侧 听觉障碍
外侧丘系 听辐射 听觉中枢
病变
听觉障碍 不明显
(五)平衡觉传导路
壶腹嵴、椭圆囊斑、球囊斑→ 前庭神经节→ 前庭神经→前庭神经核→
眼肌前庭反射 内侧纵束
头颈姿势反射
前庭脊髓束
躯干、四肢姿势反射调节
小脑
平衡调节
网状结构
迷走神经核 舌咽神经核
第十七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概述
神经传导通路——传导路
感觉(上行)传导路 运动(下行)传导路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面神经核下半 → 颊肌、口轮匝肌
舌下神经核 → 舌肌
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
•面神经核上瘫 •面神经核下瘫 •舌下神经核上瘫 •舌下神经核下瘫

感觉传导路

感觉传导路

视 觉 传 导 通 路
视交叉 视网膜内双极细胞1 视网膜内节细胞2
视觉中枢
视辐射
外侧膝状体3 视束 视神经 鼻侧视网膜 颞侧视网膜
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强光照射一侧瞳孔,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称瞳孔 对光反射.受照一侧瞳孔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受 照对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
感觉传导通路主要内容
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角膜反射 视觉传导通路 瞳孔对光反射
传导通路的概念
传导通路是复杂反射弧的一部分,有上行感觉和 下行运动之分.总体来说,它们分别是反射弧组成中 的传入和传出部分,一般要涉及最高中枢大脑皮质.不经 过大脑皮质的上、下行传导通路称反射通路.
角膜反射路径
角膜 三叉神经的眼支 三叉神经脑桥核
眼轮匝肌
面神经
两侧面神经核
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眼球固定向前平视时,所能看到空间范围称视野. 鼻侧半视野的光线投射到视网膜颞侧半,颞侧半视野的 光线投射到视网膜鼻侧半.一侧视神经受损引起患侧视 野全盲;视交叉中部受损引起双眼视野颞侧偏盲.
腹后内侧核3

中央后回
干 四
内囊

脊髓丘脑束
丘脑腹后外侧核3
和 头
三叉神经感觉主核2

三叉神经节1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脊束


三叉神经脊束核2


脊髓后角2


脊神经节细胞1

角膜反射 Corneal reflex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解剖,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解剖,系统解剖学

锥体系
锥体系任何部位损伤都可引起其支配区的随意运动障碍——瘫 痪。但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表现的体征不同 (表9-4)。
表9-4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临床表现的比较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如大脑皮质躯体运动中枢或锥体束损伤) 时,由于下运动神经元失去了上运动神经元对其的抑制作用,表 现出功能释放和活动增强,导致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同时 出现病理反射(如Babinski征阳性),瘫痪的肌呈痉挛状态, 故称中枢性瘫痪(硬瘫)。
脑干躯体运动核或脑神经损伤导致的瘫痪称核下瘫。面神经核 下瘫表现为患侧额纹消失,眼睑不能闭合,鼻唇沟变浅或消失, 以及口角偏向病灶对侧。舌下神经核下瘫表现为伸舌时舌尖偏向 病灶侧,舌肌萎缩(图9-80)。
系统解剖学
(二)锥体外系
锥体外系extracorticospinal tract是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 控制骨骼肌运动的传导路径。其结构十分复杂,主要包括大脑皮 质、纹状体、背侧丘脑、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脑 干网状结构、小脑等结构,以及它们之间的纤维联系。
视觉传导通路 眼球固定向前平视看到的空间范围称视野。由于眼球屈光装置 对光线的折射,鼻侧半视野的物像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颞侧半 视野的物像投射到鼻侧半视网膜,上半视野的物像投射到下半视 网膜,下半视野的物像投射到上半视网膜。
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时,可引起不同的视野缺损(图976):①一侧视神经损伤,引起患侧眼全盲。②视交叉中央部 交叉纤维损伤,引起双眼视野颞侧偏盲。③一侧视束、外侧膝状 体、视辐射或视觉中枢损伤,引起双眼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例 如,左侧视束损伤时,可引起双眼视野右侧半偏盲(即左眼鼻侧 视野和右眼颞侧视野偏盲)。
图9-72 本体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2)

感觉传导通路(2)
② 中间内侧核→白质前连合 →脊髓小脑前束(双侧)→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传导上肢和躯干上部: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楔束副核 楔束副核(同侧)→经小脑下脚→旧小脑
二、痛、温和粗触、压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1)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后角固有核
第3级:丘脑腹后外侧核 (2)脊髓内交叉(丘系交叉) (3)经内囊后肢
Ⅲ 腹后外侧核的 轴突 丘脑中央辐射
Ⅱ 薄束核 楔束核的 轴突 交叉 上行 改名 Ⅰ 脊神经节细胞 中央突 薄束 楔束 周围图 后根 脊神经
起点—肌、肌腱、皮肤
终点—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把深感觉传至小脑,不产生意识性感觉,而是反射
地调节肌张力、协调运动以及维持身体的平衡和姿势。

腹后外侧核的 轴突 丘脑中央辐射
Ⅱ 后角固有核的 轴突 交叉 上行 改名
Ⅰ 脊N节细胞 中央突 后角固有核 周围图 后根 脊神经
起点—皮肤 终点—中央后回、旁中央小叶后部
2.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1)第1级:三叉神经节 第2级:三叉神经脑桥核、脊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内侧核 (2)延髓和脑桥交叉(三叉丘系交叉) (3)经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不 同 区 域 损 伤 、 视 野 缺 损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瞳孔对光反射:以强光照射一侧瞳孔时,引起 两侧瞳孔缩小。
直接对光反射:受光照射的一侧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未受光照射的一侧瞳孔缩小。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睫状神经节
3.第三级神经元的传导纤维均通过内囊,然后将信息 分别投射(经丘脑中央辐射)到大脑皮层各感觉中枢。 (经内囊)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脊髓小脑前束: 脊髓小脑前束:
肌腱和关节的本 周围突 体感受器
中枢突 脊N节
脊髓
终止于
发出纤维在同侧和 对侧的外侧索上升
腰骶膨大Ⅴ-Ⅶ层 外侧部 经小脑上脚 形成脊髓小脑前束 旧小脑皮质
功能:主要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后束
肌腱和肌梭等 处 周围突 脊N节 中枢突 脊髓 终止于 发出纤维在同侧外 侧索后缘内上升
C8-L2节段胸核
经小脑下脚 形成脊髓小脑后束 旧小脑皮质
功能: 功能:主要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觉

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旧小脑皮质 大脑脚 小脑上脚 脑桥 小脑中脚 小脑下脚 齿状核 脊髓小 脑后束 脊髓小 脑前束 脊神经节 延髓 脊神经节 中间内侧核 脊髓 胸核
主要传导躯干下部和下肢的本体感觉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肌腱和肌梭等中枢突脊髓终止于发出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后缘内上升形成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肌腱和肌梭等中枢突脊髓终止于发出纤维在同侧外侧索后缘内上升形成脊髓小脑后束经小脑下脚旧小脑皮质脊神经节中间内侧核延髓小脑下脚小脑中脚小脑上脚大脑脚旧小脑皮质齿状核脊髓脊髓小脊髓小脑后束脊神经节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位于楔束外侧含大型细胞
经 小 脑 下 脚
颈神经节 上肢和颈部 肌肉和肌梭 本体感受器 周围突 中枢突进入脊髓 在楔束内上行
第二级神经元(颈膨 大第VI、VII层和延 髓的楔束副核)
非意识性本体觉传导路
总结
共同规律 二级神经元组成
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后角基底、中间带外侧部、胸核 ① 胸核→脊髓小脑后束(同侧)→经小脑下脚→旧小脑 ② 后角基底、中间带外侧部→白质前连合→脊髓小脑前 束(双侧)→ 经小脑上脚→旧小脑 传导上肢和躯干上部: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楔束副核 楔束副核(同侧)→经小脑下脚→旧小脑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增高
减低
亢进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 早期即有萎缩
性萎缩
(二)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 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主要由三条: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黑质-纹状体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脊髓前束 中有一部分纤维始 终不交叉而止于同 侧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躯干肌,故前 角内侧运动细胞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支 配,所以,躯干肌 是受两侧大脑皮质 支配。
皮质脊髓束 损伤:
对侧前角运 动细胞瘫痪
对侧上、下 肢瘫痪
中央前回下部的皮质 Ⅰ
后内 肢囊
束体锥
脑干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额、顶叶
新纹状体

大脑 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体
皮 质 | 纹 状 体 系 图
2、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 皮质
额、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小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结合臂
齿状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交叉
诊断:脊髓半截综合症。 请请你用所学解剖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受损的部位是哪里? (2)左、右的症状为什么会有不同,损伤了哪一些传 导束会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1)受损的部位是胸8或胸9脊髓节段右侧半。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上动运神动经神元经元
胞体胞位体置:位中置央:前中回央前回 运动前运区动前区 中央旁中小央叶旁前小部 叶前部
轴突轴—突锥体—皮束锥质体核束束 皮质脊皮髓质束核束 皮质脊髓束
上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为巨型锥体和其他锥 体细胞,胞体位于中央前回,运动前区, 中央旁小叶等处的皮质中,轴突组成下 行纤维束
角膜反射路径
角膜 三叉神经的眼支 三叉神经脑桥核
眼轮匝肌
面神经
两侧面神经核
视觉传导通路 Visual pathway
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视网膜的双极细胞 第2级:视网膜的节细胞 第3级:外侧膝状体
II.
节细胞
I.
双极 细胞
视神经
视杆 细胞
视锥 细胞
视网膜视部 黄斑区
视野
视网膜 节细胞 视神 经视交叉 视束 外侧 膝状体
内囊
II.三脑叉桥神核经
I.
三叉神经 节细胞
三叉神经 脊束
三叉神经
II. 脊束核
中央后回
丘脑
III.腹内侧后核
三叉丘系 脑桥
延髓
脊髓
特点: 1.有三级神经元 2.传导头面部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 3.组成三叉丘系,交叉平面在脊髓
和脑桥 4.参与角膜反射
角膜反射 Corneal reflex
轻触一侧角膜,引起两眼同时闭睑的反应, 称角膜反射。由三叉神经和面神经共同完成。 角膜反射消失是深昏迷的一种表现。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把深感觉传向大脑皮质,产生有意识性的感 觉。此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传导通路: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2012 神经生物学思考题(含答案)

2012 神经生物学思考题(含答案)

2012神经生物学思考题1.叙述浅感觉传导通路。

⑴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第2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第Ⅰ、Ⅳ到Ⅶ层)→脊髓丘脑束→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⑵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第2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第2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三叉丘系→第3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下部2.叙述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基本过程。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1)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损伤远侧段全程以及近侧端局部轴突和髓鞘发生变形、崩解并被吞噬细胞清除,同时施万细胞增殖并沿保留的基底膜管规则排列形成Bungner带,这就构成了轴突再生的通道。

同时,施万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分子等,为轴突再生营造适宜的微环境。

(2)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建立的同时或紧随其后,在损伤神经近侧轴突末梢的回缩球表面形成胚芽,长出许多新生轴突枝芽或称为丝足。

新生的轴突枝芽会反复分支,在适宜的条件下,轴突枝芽逾越断端之间的施万细胞桥长入远侧端的Bungner带内,而后循着Bungner带一每天1mm到数毫米的速度向靶细胞延伸。

(3)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轴突枝芽不断向靶细胞生长延伸,最终达到目的地并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4)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在众多的轴突枝芽中,往往只有一条并且通常是最粗的一条能到达目的地,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其他的轴突枝芽逐渐溃变消失,而且也只有到达目的地的那条轴突才重新形成髓鞘,新形成的髓鞘起初比较细,也比较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轴突逐渐增粗,髓鞘也逐渐增厚,从而使有髓神经纤维不断趋于成熟。

3.Concept and stage of memory,Types, and features of each type of memory①从心理学来讲,记忆是存储,维持,读取信息和经验的能力。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及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脑干和脊髓神经元被激活:颈部脊髓运动神 经元在适当时间内的激活引起肩部、肘部、 腕部和手指的协调运动。同时,从脑干输入 到胸段和腰断脊髓的运动指令将引起姿势的 调整,以保障投球手在投球时不发生倾倒。 另外,投球手的脑干运动神经元也被激活, 以使眼睛在其头部和身体运动时能盯住他的 目标——接球手。
运动传导通路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对侧 支配
三叉神经运动核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上部 面神经核下部
疑核 舌下神经核
副神经核
中央前回下部
内囊膝

皮质脑干束

中脑


脑桥
延髓
脊髓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表现
①上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 ②下运动神经元: 脊髓前角和脑神经运动核的神经细胞
锥体系的任何部位损伤都可引起其支配区骨骼肌的随意 运动障碍,出现瘫痪。
2、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肌、腱 关节的本体 感受器
小脑 旧皮质
脊神经节细胞
周围突
中枢突
1 腰骶膨大Ⅴ-Ⅷ
外侧部
小脑上脚 双侧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下脚 同侧脊髓小脑后束 C8-L2 胸核
2脊髓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胸核

脊神经节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主要环路:
• 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 新纹状体-黑质回路 •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1、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纹状体苍白球纤维
大 躯体运动感觉区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视束
动眼神
经副核
经节 约肌
动眼神经
节后纤维 瞳孔缩小。
睫状神
瞳孔括
双眼视野
睫状神经节
外侧膝状体 顶盖前区
动 眼 神 经 副 核
瞳 孔 对 光 反 射 通 路
视觉区
(四)听觉传导通路
由4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蜗螺旋神经节内 的双极细胞 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蜗神经核 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下丘 第4级神经元:胞体位于内侧膝状 体
感受器
皮肤 粘膜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 (周围突)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 觉)、三叉神经脊束 核(痛温觉)
三叉神经根、 三叉神经脊束 (中枢突)
第2级神经元
腹后内侧核 三叉丘系
第3级神经元
丘脑上辐射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下部
功能:传导头面部的浅感觉 (痛觉、温度觉、粗触觉和 压觉)冲动至对侧大脑皮质 中央后回下部。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教学要求: 1、掌握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 通路。 2、掌握躯干和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 导通路。 3、掌握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 4、掌握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 路。 5、熟悉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的概念。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Nervous system pathway 一、感觉传导通路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压觉传导路
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细胞
第2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
束核和三叉神经脑桥核。 第3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腹
后内侧核。
背侧丘脑
三叉丘系
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核
头 面 部 浅 感 觉 传 导 路

传导通路

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脊髓后角固有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脊髓白质前连合;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压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略触觉、压觉);在脑干为脊髓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痛温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角固有核(II)——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脑干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1)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颈膨大平面以上损伤出现对侧上下肢感觉障碍;颈膨大平面以下损伤出现对侧下肢感觉障碍。

(2)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二、躯干和四肢浅深觉传导通路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薄、楔束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延髓内侧丘系交叉;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薄、楔束;在脑干为内侧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本体觉、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索:薄、楔束——延髓的薄、楔束核(II)——内侧丘系交叉——对侧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1)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2)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三叉神经节(I级)、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II 级)、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III级)。

感觉功能评定

感觉功能评定
2.交叉性感觉障碍:病变累及延髓外侧部,损伤脊 髓丘脑侧束和三叉神经脊束,出现病变对侧肢体 的痛觉、温度觉障碍和病灶同侧的面部感觉障碍。
3.偏身感觉障碍:脑桥和中脑损害时,出现对侧偏 身和面部的各种感觉缺失,一般伴有病变同侧颅 神经运动障碍。
(四)丘脑型感觉障碍 丘脑为第3级神经元的起始部位,损害时出现对侧偏身(包
三、躯体感觉检查和评定的注意事项
(一)检查感觉功能时,患者必须意识清醒。环境 安静,温度适宜。
(二)检查时注意两侧对称部位进行比较。 (三)先检查浅感觉,然后检查深感觉和皮质感觉。 (四)根据感觉神经和它们所支配和分布的皮区去
检查。 (五)先检查整个部位,如果一旦找到感觉障碍的
部位,就要仔细找出那个部位的范围。 (六)禁止暗示性提问。 (七)如有感觉障碍,应注意感觉障碍的类型。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脊髓丘脑侧束的排列由内向外依次为颈、胸、 腰、骶的纤维。 薄束和楔束位于后索,薄束在内,楔束在外, 由内向外由来自骶、腰、胸、颈的纤维排列 而成。 髓内感觉束的这种层次排列特点对脊髓的髓 内、髓外病变诊断有重要意义。
感觉障碍的分型及特点
(一)周围神经型感觉障碍 1.末梢型:出现对称性四肢远端的各种感觉障碍,
3.实体觉:嘱患者闭目,将一熟悉的物件放于患者手中, 嘱其抚摸以后,说出该物的属性与名称。
4.图形觉:用手指或其他东西在患者皮肤上划一几何图形 或数字,由患者说出所写的图形或数字。
5.其他大脑皮质感觉:通常大脑皮质感觉检查还包括重量 识别觉(识别重量的能力)以及对某些质地(如软和硬, 光滑和粗糙)的感觉。
1.脊髓横贯性损害:受损节段平面以下的各种感觉 缺失或减退。
2. 脊 髓 半 切 综 合 征 ( Brown-Sequard syndrome):受损平面以下同侧深感觉障碍, 对侧痛、温度觉障碍。(其原因为:脊髓向大脑皮质传

16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6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六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221
皮质脊 髓侧束
中 3/ 5→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锥体交叉→
(交叉的纤维) 皮质脊 髓前束
→脊 髓前角细胞→ 躯干四肢骨骼 肌
(2) 皮质核束
(不交叉的纤维) 动眼、滑车、展神经核
眼外肌
疑核 (Ⅸ、Ⅹ)
咽喉肌
双侧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
咀嚼肌
中央前回下 1 /3 的→内囊膝部→
性 瘫 痪,肌 张 力
,腱反射
,
病理反射
,肌萎缩

9. 左 侧 皮 质 核 束 损 伤 引 起 的 瘫 痪 称
瘫,主要表现为

肌和
肌瘫痪,口角歪向
侧,伸舌时舌尖偏向

10. 锥体外系包括
环路
环路和
环路。
四、问答题
1. 试述躯干、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与精细触觉传导路中,3 级纤维构成什么 传导束,最 终
22 0
神经系 统
叉 ,颞 侧 半 的 纤 维 不 交 叉)
内 囊 后肢
视束

视辐射
距状裂两侧的皮质
外 侧 膝状 体
6. 瞳孔对光反射传导路
光线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上丘臂 顶盖前区
节后纤维
双侧动眼神经核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瞳 孔 括 约 肌 (缩 瞳 孔)
7. 听觉传导路
周围突 中枢突
内的感受器,第 2 级神
经元胞体主要位于
层,发出纤维经
交叉到对侧上行,传导痛、温度觉的纤 维
组成
束,传导粗触觉的纤维组成
束,第 3 级神经元的纤维构成

2. 头面部痛、温 度、触觉 传 导路 第 1 级神 经元 胞 体在

躯干四肢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后 角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固有核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在脑干内 组成脊髓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 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躯干、四肢痛温觉 传导路动画
脊髓丘脑束
髓展,痛、温觉障碍由上而下进行
髓外病变 (髓外肿瘤):
首先身体下半部痛、温觉障碍,继续 进展,痛、温觉障碍由下而上进行
上升2节段 后根
脊神经节 脊神经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交叉
后角固有核
1. 躯干和四肢的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感 受 器
躯干、四 肢的皮肤
周围支 经脊神经
第一级神经元
脊神
中枢支
经节 经后根入脊髓上
升1—2个节段
第二级神经元 痛、温觉纤维经白质前连合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PPT课件

躯干和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PPT课件
增高 亢进 有(+) 早期无、晚期萎缩
下运动神经元 脑神经运动核及 脑神经、前角运动 神经元及脊神经
常较局限 弛缓性瘫(软瘫)
降低 减弱或消失
无(-)
早期即有萎缩
核上瘫与核下瘫
皮质核束完全交叉的纤维止于面神经核下部(对 侧眼裂以下面肌)和舌下神经核(对侧颏舌肌)。
课堂小结
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深感觉 躯干四肢 浅感觉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大部分纤维交叉,支 配躯干和对侧四肢肌。 皮质核束: 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双 侧脑神经运动核,小部分 完全交叉。支配头面部骨 骼肌。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损伤部位
临床体征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
躯体运动区锥体细 胞、锥体束
常较广泛 痉挛性瘫(硬瘫)
第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
内侧丘系
第1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二)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中枢:中央后回的上2/3 和中央旁小叶的后部
浅感觉: 痛、温、触、压觉。
第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
第1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
第2级神经元: 后角联络神经元
(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中枢:中央后回下1/3 第3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
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影响 和控制骨骼肌运动的传 导路径。其主要功能是 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 的运动,协助锥体系完 成精细的随意运动。
(一)锥体系
锥体系由上、下运动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运动区 下运动神经元: 脑干躯体运动核,轴突参与脑神经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轴突参与脊神经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支配躯干和对侧四肢肌 皮质核束:支配头面部骨骼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在脑干内 组成脊髓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 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脊髓空洞症、髓外肿瘤 痛、温觉障碍,粗略触压觉障碍
躯干、四肢 痛温觉传导 路动画
1. 躯干和四肢的浅部感觉传导通路
感 受 器
躯干、四 肢的皮肤
周围支 经脊神经
第一级神经—2个节段
第二级神经元 痛、温觉纤维经白质前连合
后 角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固有核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