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1、病人闭目站立 时,表现倾斜, 摇晃并易摔倒
2、精细触觉和 震动觉消失
2.非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肌肉、肌腱 关节、骨膜
周围突
第一级神经元 中枢突 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 胸核
中间内侧核
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组成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皮质
后 角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固有核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在脑干内 组成脊髓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上升2节段 后根
脊神经节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交叉
舌下神经核 疑核
上、下、内直肌 下斜肌、上睑提肌 上斜肌
咀嚼肌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核上瘫、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损伤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细胞锥体束
临床体征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常较广泛 痉挛性瘫痪
少部分纤维不交叉 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脊髓 前角 运动 细胞
脊神经 躯干、四肢的 骨骼肌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中央前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锥体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与躯干、四肢肌定位关系 内侧部:支配上半身纤维 外侧部:支配下半身纤维

简述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

简述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

简述神经传导通路的概念
神经传导通路是指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路径和机制。

在神经系统中,神经元通过神经突触传递信息,神经传导通路就是指这种信息传递的路径和过程。

神经传导通路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即电化学传导和化学传导。

电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元通过电信号传递信息,包括神经元内的电信号和神经元之间通过神经突触传递的电信号。

化学传导是指神经元通过化学物质传递信息,包括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之间的传递以及神经递质在神经元内部的传递。

神经传导通路在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决定了神经系统的信息传递和神经功能的调节。

- 1 -。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大脑皮质发出指令→中间神经元梭组成 的运动(下行)传导通路→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做出相应反 应
3
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痛觉、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视觉传导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4
Part 1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精细触 觉传导通路
5
躯干和四肢的意识性本体感觉
III.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
内囊后肢
视觉中枢(大脑距状沟上、下的皮质)
11
视觉传导通路不同部位损伤所产生的不同症状:
• 一侧视神经损伤: • 患眼全盲
• 视交叉中部的交叉纤维 损伤:
• 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
• 一侧视束、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或视觉中枢皮质 损伤:
•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 偏盲
Ps 视野:眼球固定向前平视看到的空间。 由于眼球屈光装置对光线的折射,鼻侧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颞侧半视网膜,颞侧 半视野的物象投射到鼻侧半。
14
运动传导通路
锥体系 锥体外系
15
Part 1
锥体系
16
锥体系
• 上运动神经元:
• 下运动神经元:
• 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皮质 • 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灰质的神经细 中的椎体细胞,其轴突组成锥体束。 胞。
锥体束
皮质脊髓束 皮质核束
17
1.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上2/3和中央旁小叶锥体细胞形成锥体束 ↓ 内囊后肢
痛觉、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7
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 觉传导通路(浅感觉)
躯干、四肢皮肤内的感受器
↓ I.脊神经节
脊髓
↓ 上升1~2个脊髓节段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人体解剖学)

上 下运动神经元损害后的临床表现比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损害部位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萎缩 肌张力 腱反射 浅反射 病理反射 肌纤维颤动
皮质运动区 锥体系 常较广泛 全肌群瘫 痉挛性瘫(硬瘫) 早期无 晚期废用性
增高 折刀状 亢进 消失 有 无
周围神经(脑或脊髓) 较局限 单肌 几块肌
迟缓性瘫(软瘫) 明显 早期即有萎缩
减低 消失 消失 无 有
二、锥体外系
定义:是指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 躯体运动的传导通路的总称。 主要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 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结构: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 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 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 脑、网状结构及其纤维联系。
(一)皮质-新纹状体-背侧丘脑-皮质环路
传入神经元
刺激
感受器
中枢
• 感觉传导通路
效应器 (反应)
传出神经元
中枢
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通路
• 一、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 四、听觉传导通路 •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 六、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颞侧半视野 颞侧半视网膜
第一个交叉: 视野投射交叉
第二个交叉: 视交叉
视交叉中, 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同侧视束
鼻侧半纤维交叉 对侧视束,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视区
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 第1级神经元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鼻侧纤维交叉
第2级神经元 颞侧不交叉
外侧膝状体 视辐射 经内囊后肢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信息传导的重要系统,主要由神经元组成。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路径。

它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主要包括传入传导通路和传出传导通路两个方面。

传入传导通路是指从感受器官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信号的路径,主要负责感觉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常见的传入传导通路有视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传导通路、触觉传导通路等。

其中,视觉传导通路是指眼睛接受到的光信号经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听觉传导通路是指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平衡传导通路是指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接收到的重力感受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经过平衡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触觉传导通路是指通过皮肤、肌腱、关节等感受器官接收到的触觉信息经过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传出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出到神经肌肉接合部的路径,主要负责运动指令的传递和行动的控制。

常见的传出传导通路有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和自主神经传导通路。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或脊髓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运动神经传至肌肉或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动作或分泌。

自主神经传导通路是指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自主神经传至器官,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物质传递来实现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依赖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

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调节了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递质则承担着将神经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相邻神经元的重要角色。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的突触前端时,神经递质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结合到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

神经传导通路教案解剖学一、教学目标1. 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掌握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3. 熟悉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4. 了解周围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5. 能够识别和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结构和路径。

二、教学内容1. 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2.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细胞体、轴突、树突、突触等。

3. 中枢神经系统的组成:脑、脊髓。

4. 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神经纤维、神经节、神经肌肉接头等。

5. 神经传导通路的关键结构和路径:大脑皮层、白质、灰质、神经束、神经末梢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的组成。

2. 直观演示法:展示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模型等,帮助学生直观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和路径。

3. 案例分析法:提供一些临床案例,让学生分析并解释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知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方式评估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的理解程度。

2.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评估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知识的掌握情况。

五、教学资源1. 教材:神经传导通路相关的解剖学教材或教辅资料。

2. 图像和模型:神经元、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和模型。

3. 临床案例:与神经传导通路相关的临床案例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引言:通过引入问题或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引发学生对神经传导通路的好奇心和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教材或查找资料,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通过合作学习加深对神经传导通路的理解。

4. 直观演示:教师展示神经传导通路的图像和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和理解神经传导通路的空间结构。

5.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一些临床案例,学生分组分析并解释神经传导通路的相关知识。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感觉传导路一、本体觉传导通路模型:1.意识性本体觉(1)躯干和四肢的本体觉: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位于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至本体觉感受器和精细触觉感受器;中枢突入脊髓后索上升,其中,来自躯干下部和下肢的纤维在后索的内侧部排列形成薄束,来自躯干上部和上肢的纤维在后索的外侧部排列形成楔束。

(在第五胸节以下的后索中,薄束占据了全部位置而无楔束)。

上行至延髓终止于薄束核和楔束核。

由薄束核和楔束核发起第2级神经元,其轴突向前绕过中央灰质的腹侧,左右交叉,形成内侧丘系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形成内侧丘系。

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由腹后外侧核起始为第3级神经元,其轴突经内囊后肢投射到大脑皮质中央后回的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3、2、1区)和中央前回。

(2)头面部的本体觉:传导路径尚不十分清楚。

2.非意识性本体觉:为传至小脑皮质的本体感觉。

由两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本体觉感受器,中枢突进入脊髓,止于胸核和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第2级神经元)。

由胸核发出的第2级纤维在同侧外侧索组成脊髓小脑后束,向上经小脑下脚进入旧小脑皮质;由腰骶膨大第V-VII层外侧部发出的第2级纤维组成对侧和同侧的脊髓小脑前束,上经小脑上脚进入旧小脑皮质。

二、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通路模型1.躯干、四肢的痛、温度和粗略触觉传导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为脊神经节细胞,其周围突分布感受器;中枢突经后根进入脊髓,终止于第2级神经元;第2级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第I、IV、V层,它们发出纤维经白质前连合上行1-2个节段,然后交叉在对侧的外侧索和前索内上行,组成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终止于丘脑腹后外侧核。

由丘脑腹后外侧核起始为第3级神经元,其轴突组成丘脑上辐射,投射到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3、2、1区)。

2.头面部的痛、温度和触觉传导路:由3级神经元组成。

第1级神经元位于三叉神经节内,其周围突分布至头面部感受器,中枢突组成三叉神经感觉根,入脑桥,止于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增高
减低
亢进
消失
减弱或消失
消失
亢进
减弱或消失
有(+)
无(-)
早期无,晚期为废用 早期即有萎缩
性萎缩
(二)锥体外系
指锥体系以外的影响和控制躯体运动 的传导路径。主要机能:调节肌张力、协 调肌群活动、维持和调整身体姿势、进行 习惯性和节律性动作等。
主要由三条: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2、黑质-纹状体环路 3、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皮质脊髓前束 中有一部分纤维始 终不交叉而止于同 侧脊髓前角细胞, 支配躯干肌,故前 角内侧运动细胞受 双侧皮质脊髓束支 配,所以,躯干肌 是受两侧大脑皮质 支配。
皮质脊髓束 损伤:
对侧前角运 动细胞瘫痪
对侧上、下 肢瘫痪
中央前回下部的皮质 Ⅰ
后内 肢囊
束体锥
脑干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1、皮质-纹状体-皮质环路
皮质纹状体纤维
额、顶叶
新纹状体

大脑 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体
皮 质 | 纹 状 体 系 图
2、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 皮质
额、枕、颞叶 皮质脑桥纤维 脑桥核
小脑皮质
4、6区
腹前核 腹外侧核
结合臂
齿状核
苍白球丘脑纤维
红核
交叉
红核脊髓束 交叉
诊断:脊髓半截综合症。 请请你用所学解剖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受损的部位是哪里? (2)左、右的症状为什么会有不同,损伤了哪一些传 导束会出现上述症状和体征?
参考答案
(1)受损的部位是胸8或胸9脊髓节段右侧半。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视N
鼻侧半的f交叉-对侧视束 视交叉 颞侧半的f不交叉-同侧视束
外侧膝状体
● 视辐射 距状沟上、下 内囊后肢 的视区皮质
视路损伤最具诊断 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视野缺损
A单眼全盲 B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A B D
C
C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D双眼同向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上丘臂
视交叉
顶盖前区
两侧视束
前庭N核

丘脑腹后核

颞上回前方
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联系
内侧纵束:
上升→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 下降→副N脊髓核、上段颈髓前角
前庭脊髓束
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入小脑 发出纤维与脑干网状结构、 迷走N背核、疑核联系
内脏感觉传导路
一般内脏感觉传导路 特殊内脏感觉传导路:嗅觉、味觉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分为: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感受器→数级传入神经元→大脑皮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数级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 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损伤表现
患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视神经 损伤 动眼神 经损伤 丧失 ( -) 丧失 ( -) 存在 ( +) 丧失 ( -)
健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存在 ( +) 存在 ( +) 丧失 ( -) 存在 ( +)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06
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方法
生物学方法
利用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技术,研究神经细胞的生长、发育和功能。
物理学方法
应用计算物理学、量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等理论,研究神经系统的物理性质和功能。
数学方法
应用数学理论和计算机模拟等手段,研究神经系统的数学模型和仿真模拟。
01
02
03
神经传导通路是神经系统中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之一,对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有助于理解脑科学的本质和规律。
神经肌肉接头
由胞体、轴突和树突组成,负责接收、处理和传递神经信号。
神经元
轴突-胞体传导
轴突-树突传导
末梢神经-效应器传导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的传导方式
损伤类型
包括神经断裂、神经卡压、神经炎等。
治疗方式
包括手术修复、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根据损伤类型和程度制定。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的损伤与治疗
将神经冲动整合后上传至大脑皮质。
快速传导
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后,通过传入神经纤维以电信号形式迅速上传至大脑皮质。
慢速传导
刺激作用于外周感受器后,通过初级感觉神经元以神经递质形式传递至大脑皮质。
感觉神经传导通路的传导方式
感觉神经传导通路损伤可导致感觉障碍,如肢体麻木、疼痛、感觉减退或丧失等。
损伤表现
效应器是指接受神经信号并作出相应反应的组织或器官,如肌肉、腺体等。
神经传导通路的组成
传入神经纤维
传出神经纤维
效应器
神经中枢
神经元与神经传导
02
胞体
包括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负责合成和储存神经递质、线粒体等重要成分。
突起
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负责接收信号并向胞体传递,轴突负责将信号从胞体传到其他神经元或效应器。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递质的释放与摄取
神经递质的释放
神经元通过胞吐方式将神经递质从突触小泡中释放到突触间隙。
神经递质的摄取
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通过胞吞方式被突触前神经元摄取回收,以供再次使 用。
神经元电生理活动与信号传导
静息电位
神经元在静息状态时,细胞膜两侧 存在一定的电位差,称为静息电位 。
动作电位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细胞膜两侧 的电位差发生变化,产生动作电位 。
04
神经传导通路的生理机制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
突触传递
神经元之间的信息传递主要通过 突触完成。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神 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 合,引起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
化学性突触
化学性突触是常见的突触类型, 通过释放化学递质如乙酰胆碱、 谷氨酸、多巴胺等进行信息传递 。
电突触
电突触是通过电流直接传递信息 ,其传递速度较化学性突触更快 。
Na⁺通道与动作电位爆发
动作电位的爆发主要是由于Na⁺通 道的开放,Na⁺内流引起膜电位的 超极化。
K⁺通道与动作电位恢复
动作电位后,K⁺通道开放,K⁺外流 使膜电位恢复到静息状态。
05
神经传导通路的研究方法
电生理学方法
脑电记录
通过记录脑电活动的变化来研究神经传导通路的 活动。
神经元电生理
对单个神经元进行电生理记录,研究神经元的放 电活动。
突触病变
突触是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突触病变可影响神经信号的 传递,从而导致神经系统功能异常。
神经传导通路与药物的作用机制
调节神经递质
药物可以调节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摄取,从而影响神经传 导通路的信号传递过程。
调节受体活性
药物可以调节神经细胞膜上受体的数量和活性,影响神经递质与 受体的结合,进而影响神经传导通路的信号传递。

神经传导通路

神经传导通路

第二级神经元
躯干四 周围突变
中枢突
肢皮肤 经脊神经
经后根
脊神经节
脊髓第Ⅰ、Ⅳ~Ⅶ层
(后角边缘核、后角固有核等)
X、对侧侧索
第三级神经元
和前索上行
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
脊髓丘脑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腹后外侧核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内,属小型和中型 假单极细胞体。其纤维较细,周围突构成脊神经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在薄束核和楔束核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丘脑腹后外侧核 2、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由两级神元组成
肌骨骼 周围突
中枢突
肌腱
关节 经脊神经 经后根
脊神经节
同侧侧索上行 旧小脑
脊髓小脑后束 胸核
骨骼肌 周围突 中枢突 肌腱 关节 经脊神经 经后根
脊神经节
同侧侧索和 对侧侧索上行
第二级神经元
螺旋器
蜗神经
螺旋神经节
蜗神经核
第三级神经元 第四级神经元
大部分交叉至对侧
经下丘臂
听辐射

斜方体、外侧丘系

内囊后肢 回
下丘 内侧膝状体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蜗螺旋神经节,其周 围突分布于内耳的螺旋器(Corti器);中枢突组 成蜗神经,终止于蜗神经核。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蜗神经核,由此核发 出的纤维大部分左右交叉横穿脑桥形成斜方体, 交叉后的斜方体纤维和小部分不交叉的蜗神经核 纤维,在上橄榄核的外侧上行,称外侧丘系。外 侧丘系的纤维大部分止于下丘,小部分止于内侧 膝状体。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在嗅球,由嗅球发出纤维构 成嗅束,行向后,终嗅三角。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嗅三角,由嗅三角发出纤 维构成外侧嗅纹,终于海马钩、梨状前区、杏仁 周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脊髓后角固有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脊髓白质前连合;
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痛温觉和粗略触觉、压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略触觉、压觉);在脑干为脊髓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痛温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角固有核(II)——白质前连合交叉——脊髓丘脑侧束、脊髓丘脑前束——脑干脊髓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
(1)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颈膨大平面以上损伤出现对侧上下肢感觉障碍;颈膨大平面以下损伤出现对侧下肢感觉障碍。

(2)白质前连合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二、躯干和四肢浅深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脊神经节(I级)、薄、楔束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 级)。

2、交叉部位:延髓内侧丘系交叉;
3、功能:传导躯干和四肢的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

4、传导束:在脊髓为薄、楔束;在脑干为内侧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中枢投射:上肢——中央后回中部;下肢——中央后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7、传导途径:皮肤本体觉、精细触觉感受器——脊神经——脊神经节(I级)——后根——脊髓后索:薄、楔束——延髓的薄、楔束核(II)——内侧丘系交叉——对侧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8、损伤分析
(1)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2)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三、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三叉神经节(I级)、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II级)、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III级)。

2、交叉部位:脑桥和延髓内二级纤维交叉到对侧;
3、功能:传导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觉。

4、传导束:在脑干为三叉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丘脑中央辐射
6、中枢投射:中央后回下部。

7、传导途径:皮肤痛温觉感受器——三叉神经——三叉神经节(I级)——三叉神经根——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II)——交叉——对侧三叉丘系——脑干——背侧丘脑
腹后内侧核(III级)——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下部。

8、损伤分析
(1)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对侧功能障碍。

(2)交叉平面以下损伤,同侧功能障碍。

四、视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双级细胞(I级)、节细胞(II级)、外侧膝状体(III级)。

2、交叉部位:视交叉中央部(只有视网膜鼻侧半的纤维交叉,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3、功能:传导视觉;
4、传导束:在间脑为为视神经、视交叉、视束。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视辐射。

6、中枢投射:枕叶距状沟附近视觉中枢。

7、传导途径: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I级)——节细胞(II)——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III级)——视辐射——内囊后肢——枕叶距状沟附近视觉中枢。

8、损伤分析
(1)损伤一侧视神经,同侧视野全盲;
(2)损伤视交叉中央部,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3)损伤一侧视交叉外侧部,同侧眼鼻侧视野偏盲;
(4)损伤一侧视束,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
(5)损伤一侧外侧膝状体或一侧视区,双眼视野同向性偏盲;
五、对光反射
(1)定义:光照一侧瞳孔,双眼瞳孔缩小。

(2)传入神经:视神经
(3)中枢:顶盖前区
(4)传出神经:动眼神经
(5)效应器:瞳孔括约肌
(6)传导通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视束——上丘臂——顶盖前区——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

六、听觉传导通路
1、三级神经元胞体位置:蜗螺旋神经节双极细胞(I级)、蜗神经前核和后核(II级)、下丘(III级)、内侧膝状体(IV)。

2、交叉部位:外侧丘系交叉,但有部分纤维不交叉;
3、功能:传导听觉。

4、传导束:在脑干为外侧丘系。

5、经内囊的位置:内囊后肢
6、中枢投射:大脑皮质颞横回听区
7、传导途径:螺旋器——蜗螺旋神经节双极细胞(I级)——蜗神经——蜗神经前核和后核(II)——斜方体交叉(部分不交叉)——外侧丘系——下丘(III级)——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内囊后肢——大脑皮质颞横回听区。

8、损伤分析
听觉冲动是双侧传导的。

若一侧通路在外侧丘系以上受损,不会产生明显症状。

若交叉平面以下受损,则导致听觉障碍。

七、运动传导通路
1、皮质脊髓束
(1)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下运动神经元为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

(2)交叉部位:延髓锥体交叉
(3)功能:躯干、四肢的随意运动
(4)皮质定位: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对侧下肢肌;中央前回中部——对侧上肢肌。

(5)经内囊部位:内囊后肢
(6)传导途径: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外侧部——脑桥——延髓锥体
I、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对侧脊髓外侧索——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前根——脊神经——躯干、四肢肌。

II、锥体处不交叉——同侧皮质脊髓前束(部分加入皮质脊髓侧束)——脊髓前索下行——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部分不交叉沿同侧下行——双侧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躯干肌)。

(7)损伤表现
I、锥体交叉平面以上损伤出现对侧四肢硬瘫。

II、损伤一侧中央前回中部,对侧上肢肌出现硬瘫;损伤一侧中央前回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对侧下肢肌出现硬瘫。

III、损伤内囊后肢或大脑脚底,对侧上、下肢肌硬瘫。

IV、损伤锥体,对侧上、下肢肌硬瘫。

V、损伤锥体交叉,双侧上、下肢肌硬瘫。

VI、损伤皮质脊髓侧束,损伤平面以下同侧肢体硬瘫。

VII、损伤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区同侧软瘫(损伤一侧颈膨大前角运动神经元,同侧上肢肌肉软瘫;损伤一侧腰骶膨大前角运动神经元,同侧下肢肌肉软瘫)。

VIII、损伤前根或脊神经,支配区同侧软瘫。

2、皮质核束
(1)上运动神经元胞体位于中央前回下部,下运动神经元为脑干运动神经核。

(2)交叉部位:除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的皮质核束纤维完全交叉至对侧,外,其余均部分交叉终止于双侧脑干运动神经核。

(3)功能:头颈部肢的随意运动
(4)经内囊部位:内囊膝部。

(5)传导途径:中央前回下部——内囊膝部——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向下陆续发出纤维终止于脑神经运动核。

(6)损伤分析
I、核上瘫,对侧眼裂以下面肌和对侧舌肌瘫痪。

II、核下瘫,同侧所有面肌和舌肌瘫痪。

病例一:针刺左侧小腿内侧皮肤感到疼痛,试问痛觉是怎样传到感觉中枢的?
答:左侧小腿内侧皮肤感受器——左侧隐神经——左侧股神经——腰丛——脊神经节……病例二:针刺小指后引起痛觉,其传导途径如何?
答:小指皮肤感受器——尺神经——臂丛——……
病例三:右上颌牙痛时,其痛觉传导途径如何?(略)
病例四:光照左眼,仅右眼瞳孔缩小;光照右眼,也仅右眼瞳孔缩小。

病损部位可能在?(左侧传出神经受损)
病例五:左背侧丘脑腹后核损伤,有那些传导通路发生障碍?
答:左背侧丘脑腹后核是右侧躯干、四肢、头部浅、深感觉传导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所在,所以损伤的传导通路有:躯干及四肢浅感觉传导路,躯干及四肢深感觉传导路,面部浅感觉传导路,可引起对侧(右侧)躯干、四肢的痛、温、触觉和本体感觉障碍,右侧头面部痛、温和触觉障碍。

病例六:右侧内囊后肢损伤将导致?
答:三偏综合症。

内囊后肢无皮质核束经过。

病例七:右侧内囊膝部损伤将导致?
答:右侧皮质核束障碍。

内囊膝部无皮质脊髓束经过。

病例八:三岁女孩,就医前一周因发热曾在右臀部注射青霉素,烧退后发现整个右下肢瘫痪,肌张力减弱,右膝反射消失,。

半年后检查,右侧大腿、小腿肌肉有显著萎缩,但整个右下肢感觉正常。

问受损于何处?
答:患者右下肢软瘫,为右侧腰骶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伤。

病例九:脊髓C5——T1节断左侧半损伤导致:
答:损伤前角运动神经元——左上肢软瘫;
损伤皮质脊髓束——左下肢硬瘫;
损伤薄、楔束——左侧本体感觉、精细触觉消失。

损伤后角:左上肢痛、温、触觉消失。

损伤脊髓丘脑束——对侧躯干、四肢痛温觉消失。

病例十:面神经不同部位损伤的临床表现?
答:(5)损伤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

(4)损伤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

(3)损伤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

(2)损伤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听觉过敏,泪腺分泌障碍。

(1)损伤出现面部表情肌瘫痪,舌前2/3味觉丧失,唾液腺分泌障碍,泪腺分泌障碍,并出现听觉障碍和眩晕(伤及前庭神经、蜗神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