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 神经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传导通路第一节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一)A型题1.下肢深部感觉传导路的交叉部位在A.脊髓前连合B.脑桥臂C.延髓丘系交叉D.中脑结合臂E.间脑视交叉2.本体感觉传导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A.薄束核和楔束核B.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C.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D.丘脑前核E.丘脑底核3.四肢的精细触觉的传导A.起始细胞位于后角的背核B.由薄束,楔束来完成C.在脊髓交叉到对侧D.在中脑结合臂交叉E.起始细胞位于胶状质4.头面部的痛温觉传导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A.脊神经节B.三叉神经节C.三叉神经脊束核D.三叉神经脑桥核E.三叉神经中脑核5.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中的第二级纤维A.经脊髓白质后连合B.经脊髓白质前连合C.经延髓的腹侧D.经脑桥的腹侧E.以上都不是6.内侧丘系A.发自脊髓胸核B.发自薄束核和楔束核C.是非意识性传导纤维D.发自脊髓固有核E.传递xx、痛觉7.内侧丘系终止于丘脑的A.腹后内侧核B.腹前核C.背内侧核D.腹外侧核E.腹后外侧核8.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A.脊神经节B.胸核C.丘脑腹外侧核D.下橄榄核E.以上都不是9.意识性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A.薄束核和楔束核B.后角固有核C.胸核D.丘脑腹后外侧核E.以上均不是:10.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A.脊神经节B.脊髓后角固有核C.胸核D.下橄榄核E.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11.头面部的触觉传导至A.三叉神经脊束核B.三叉神经中脑核C.三叉神经脑桥核D.脊神经节E.三叉神经运动核12.颈以下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A.背侧丘脑背内侧核B.背侧丘脑腹前核C.背侧丘脑腹外侧核D.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E.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13.头面部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A.腹前核D.底丘脑核C.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D.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E.背侧丘脑腹外侧核14.下列关于皮质脊髓束的说法,哪项错误A.经内囊后脚的前部B.在锥体下端纤维大部分交叉至对侧C.皮质脊髓侧束为交叉后的纤维组成D.躯干肌仅受对侧皮质脊髓xx支配E.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15.锥体系A.起始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B.区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C.皮质核束支配双侧脑神经核D.受损后,反射?xx,但肌不萎缩E.下行纤维都在延髓下端交叉16.一侧皮质核束A.只支配对侧动眼神经核B.只支配对侧动眼神经副核C.支配双侧面神经核D.只支配对侧舌下神经核E.只支配对侧疑核17.左侧内囊损伤表现为A.xx消失B.左侧能闭眼,左口角下垂C.左侧不能闭眼,右口角下垂D.右侧能闭眼,右口角下垂E.右侧不能闭眼,左口角下垂18.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的神经核是A.三叉神经运动核B.滑车神经核C.动眼神经核D.舌下神经核E.展神经核19.面神经核上瘫A.病灶的对侧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B.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C.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D.病灶的对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E.患侧额纹消失20.左侧视束完全损伤,表现为A.左眼全盲B.左眼视野左侧偏盲C.右眼全盲D.双眼视野左侧偏盲E.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21.下列何部位受损,可引起双眼视野颞侧偏盲A.视交叉外侧部B.双侧视神经C.双侧视xxD.视交叉中央部E.右视辐射22.光照患者左眼,双眼瞳孑L缩小,而照右眼时,双眼瞳孔均不缩小,病灶在A.右视神经D.左顶盖前区C.右外侧膝状体D.右动眼神经E.左外侧膝状体23.损伤视交叉中央处,两眼视野表现为A.双眼右侧偏盲B.左眼鼻侧偏盲C.双眼颞侧偏盲D.右眼鼻侧偏盲E.双眼全盲24.损伤一侧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可导致A.对侧肢体瘫痪和肌张力减退B.对侧肢体瘫痪并有感觉障碍C.对侧肢体震颤并伴有肌张力增强D.同侧共济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E.对侧肢体瘫痪和肌张力增强25.下列关于皮质核束说法哪项是错误的A.经内囊膝部下行B.舌下神经核仅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C.一侧受损,对侧面部表情肌瘫痪D.止于脑干内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E.又称皮质延髓xx或皮质脑干xx26.右侧内囊后脚后部损伤,可出现A.右耳听力丧失B.xx听力丧失C.左眼视野鼻侧和右眼视野颞侧偏盲D.右眼视野鼻侧和左眼视野颞侧偏盲E.双眼病灶侧视野同向性偏盲27.右侧外侧膝状体损伤后出现A.双眼视野颞侧偏盲B.双眼视野左侧偏盲C.双眼视野鼻侧偏盲D.双眼视野右侧偏盲E.右眼全盲28.大脑脚脚底外侧1/5通过A.皮质脊髓xxB.皮质核束C.额桥束D.顶、枕、颞桥束E.内侧纵束29.下列何结构受损害,可致对侧偏身感觉丧失A.三叉丘系B.脊髓丘系C.内侧丘系D.外侧丘系E.内囊后脚30.锥体系与锥体外系的相同之处是A.均发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的下行纤维B.发生较新,在皮质上的定位均明确C.均管理骨骼肌的运动D.均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E.种系发生上均较xx31.患者右侧舌肌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其病变累及A.左侧皮质核束B.右侧皮质核束C.左侧舌下神经核D.右侧舌下神经核E.右侧舌神经32.下列何项受损伤,可致对侧偏身运动障碍A.红核脊髓xxB.皮质核束C.皮质脊髓xxD.内囊后脚E.内囊后脚和膝33.下列哪项受损伤,其症状表现在受损的同侧A.内侧丘系B.三叉丘系C.三叉神经脊束D.皮质脊髓xxE.皮质核束(二)B型题A.脊髓小脑后束B.外侧丘系C.脊髓丘系D.内侧丘系E.三叉丘系1.与传导头面部感觉有关的是2.与传导(意识性)颈以下深感觉有关的是3.与传导颈以下浅感觉有关的是A.上肢皮肤精细触觉B.下肢深感觉C.胸部粗触觉D.面部痛觉E.听觉4.脊髓小脑后束传导5.楔束传导6.脊髓丘脑xx传导A.瞳孔对光反射B.角膜反射C.前庭反射(如眼球震颤)D.膝跳反射E.呕吐反射7.内侧纵束参与8.动眼神经副核参与9.面神经核参与A.患侧视野全盲D.双眼视野颞侧偏盲C.双眼视野鼻侧偏盲D.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E.色盲10.视神经损伤可致11.内囊出血可致12.视交叉中央(交叉纤维)损伤可致A.内囊前脚B.内囊膝C.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部D.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后部E.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下部13.视辐射纤维行经14.听辐射纤维通过15.丘脑中央辐射纤维通过A.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B.丘脑腹后外侧核C.丘脑腹内侧核D.内侧膝状体E.外侧膝状体16.听觉通路的中继核是17.视觉通路的中继核是18.联系大、小脑的转接核团是A.深部感觉的皮质下最后中继站B.浅部感觉的皮质下最后中继站C.皮质下植物性中枢D.听觉的皮质下最后中继站E.视觉的皮质下最后中继站19.外侧膝状体是20.内侧膝状体是21.下丘脑是A.脊神经节内B.三叉神经节内C.前庭神经节内D.蜗神经节内E.膝神经节内22.传导头面部浅感觉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23.传导躯干、四肢深感觉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24.听觉传导路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A.丘脑前辐射B.丘脑中央辐射C.皮质脑干xxD.扣带束E.xx伞25.位于内囊前脚的是26.位于内囊膝部的是27.位于内囊后脚的是:(三)X型题1.通过内囊的纤维束有A.联络纤维B.连合纤维C.顶、枕、颞桥束,额桥束D.皮质核束E.皮质脊髓xx2.终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纤维束有A.内侧丘系B.脊髓丘系C.外侧丘系D.三叉丘系E.丘脑中央辐射3.参与瞳孔对光反射的结构有A.视网膜B.视神经C.动眼神经D.xxE.顶盖前区4.左面神经核上瘫可能出现A.左侧额纹消失B.左侧鼻唇沟变浅C.左侧口角低垂D.两侧额纹均消失E.右侧鼻唇沟变浅5.左面神经核下瘫时出现A.左侧额纹消失B.左侧鼻唇沟变浅C.左侧口角低垂D.右侧额纹消失E.右侧鼻唇沟变浅6.左侧动眼神经损伤时A.左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B.左眼间接对光反射消失C.右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D.右眼间接对光反射消失E.右眼直接对光反射存在二、填空题1.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路第一级神经元为(1),其周围突分布于(2),中枢突入脊髓后形成(3)束和(4)xx;第二级神经元(5)和(6)核,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组成(7),第三级神经元为(8),发出纤维经(9),投射至(10)。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第十九章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神经系统是人体内部信息传导的重要系统,主要由神经元组成。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是如何在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路径。
它是神经系统正常功能的基础,对于我们理解和研究神经系统的工作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主要包括传入传导通路和传出传导通路两个方面。
传入传导通路是指从感受器官传入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信号的路径,主要负责感觉信息的接受和传递。
常见的传入传导通路有视觉传导通路、听觉传导通路、平衡传导通路、触觉传导通路等。
其中,视觉传导通路是指眼睛接受到的光信号经过视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听觉传导通路是指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信号经过听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平衡传导通路是指通过内耳的前庭器官接收到的重力感受信号和加速度信号经过平衡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触觉传导通路是指通过皮肤、肌腱、关节等感受器官接收到的触觉信息经过感觉神经传入大脑进行处理和分析的路径。
传出传导通路是指神经信号从中枢神经系统传出到神经肌肉接合部的路径,主要负责运动指令的传递和行动的控制。
常见的传出传导通路有运动神经传导通路和自主神经传导通路。
运动神经传导通路是指从大脑或脊髓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运动神经传至肌肉或腺体,使其产生相应的动作或分泌。
自主神经传导通路是指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发出的神经信号经过自主神经传至器官,对其进行调节和控制。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是通过神经元之间的化学物质传递来实现的。
当神经元受到刺激时,会产生电位变化,即动作电位。
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依赖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和神经递质。
离子通道的开闭状态调节了细胞内外离子浓度的变化,从而引发动作电位的产生和传导。
神经递质则承担着将神经信号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相邻神经元的重要角色。
当动作电位到达神经元的突触前端时,神经递质会被释放到突触间隙,然后结合到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进而引发下一个神经元的动作电位。
吉林省-《人体解剖学》电子教案——神经系统传导通路(人卫版)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教学内容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各级中枢→大脑皮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肌1°神经元肌腱中枢突进入脊髓后索关节脊神经节来自T5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行于后索内侧部来自T4以上的纤维楔束,行于后索外侧部2°神经元丘系交叉3°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薄、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2.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肌胸核(C8~L3)脊髓小脑后束肌腱〈○关节脊神经节腰骶膨大(Ⅴ~Ⅶ外侧部)同侧或对侧脊髓小脑前束小脑下脚小脑旧皮质小脑上脚(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1.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躯干、1°神经元中枢经后根突入脊髓2°神经元四肢〈○皮肤脊神经节脊髓第Ⅰ,Ⅳ~Ⅶ层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中央旁小叶后部2.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2°神经元头面部皮肤1°神经元中枢突进入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口鼻腔粘膜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2°neuron三叉丘系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下部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1. 视觉传导通路1°神经元2°神经元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交叉→视束3°神经元视辐射〈○距状沟两侧的视区鼻侧半纤维交叉,颞侧半不交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损伤部位临床表现左右t 一侧视神经该眼视野全盲视交叉中央部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桶状视野)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一侧视束(视辐射、视区)双眼病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2.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束上丘臂双侧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括约肌〈○〈○〈○顶盖前区睫状神经节睫状肌(四)听觉传导路蜗神经斜方体→外侧丘系螺旋器○〈○螺旋神经节蜗神经核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颞横回(听区)〈○前角运动神经元内囊后肢上丘顶盖脊髓束主要感觉传导通路小结传导通路一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纤维交叉部位投射中枢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脊神经节细胞薄束核、楔束核丘脑腹后外侧核延髓丘系交叉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及中央前回肢体浅感觉脊神经节细胞脊髓后角细胞丘脑腹后外侧核脊髓白质前连合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头面浅感觉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丘脑腹后内侧核延髓和脑桥中央后回下部视觉视网膜双极细胞视网膜节细胞外侧膝状体视交叉枕叶内面距状沟周围皮质二、运动传导通路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发起运动,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经细胞及其轴突;构成反射弧的传出部分,并对肌肉有营养作用(一)锥体系1.皮质脊髓束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的深面75%—90% 的纤维交叉锥体交叉皮质脊髓侧束10%—25% 的纤维不交叉皮质脊髓前束→达上胸节,部分纤维交叉,部分不交叉下运动神经元〈○躯干和四肢骨骼肌前角运动神经元2.皮质核束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经内囊膝、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下运动神经元〈○头颈部骨骼肌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面神经核上半部、疑核、副神经核;对侧面神经核下半部和舌神经核(二)锥体外系1.组成: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区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经,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2.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等3.主要传导通路大脑皮质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脑桥背侧丘脑↑↓↘↗黑质小脑↓↓网状结构红核↓↓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肌张力增高降低瘫痪特点硬瘫软瘫腱反射增高↑降低或消失病理反射(+) (-)肌萎缩短期内不明显短期内明显三、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神经系统活动的本质是化学物质的传递。
系统解剖学 第十九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四)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的视 光感受器细胞:锥细胞和视
杆细胞
第1级神经元:双极细胞
节细胞 第2级神经元: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第3级神经元:外视侧辐膝射状体核
投射中枢:
端脑距状沟 两侧的视区
(四)视觉传导通路
视网膜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 双极细胞 → 节细胞→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核
↓
四肢肌 躯干肌
↓ 脊神经及其分支
↓ 躯干肌
(二)支配头面部骨骼肌 随意运动传导通路
中央前回下部 上运动神经元:的锥体细胞
皮质核束 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
对侧面神经核下部或外侧核、舌 下神经核(支配颏舌肌) 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展神经核、疑 核、面神经核上部、副神经核
(五)听觉传导通路
感受器:内耳的螺旋器
第1级神经元:周蜗螺围旋突神经节
蜗神经
第2级神经元:蜗神经核
上橄榄核×
第3级神经元:(斜方体)
外侧丘系
第4级神经元:下下丘丘核臂
第5级神经元:内听侧辐膝射状体核 投射中枢:颞横回
(五)听觉传导通路
内耳的螺旋器→周围突→蜗螺旋神经节 → 蜗神经→蜗神经核→上橄榄核×(斜方体) → 外侧丘系→下丘核 →下丘臂→内侧膝状体核 →听辐射→ 颞横回
3. 苍白球—底丘脑环路
4.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 功能:协调和共济肌肉运动等。 ➢ 临床:环路的任何部位损伤,可导致共济失调,如行走蹒跚和
醉酒步态等。
4.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 功能:协调和共济肌肉运动等。 ➢ 临床:环路的任何部位损伤,可导致共济失调,如行走蹒跚和
第十九章神经传导通路
第十九章神经传导通路第一节复习思考题一、选择题(一)型题.下肢深部感觉传导路的交叉部位在.脊髓前连合.脑桥臂.延髓丘系交叉.中脑结合臂.间脑视交叉.本体感觉传导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薄束核和楔束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丘脑前核.丘脑底核.四肢的精细触觉的传导.起始细胞位于后角的背核.由薄束,楔束来完成.在脊髓交叉到对侧.在中脑结合臂交叉.起始细胞位于胶状质.头面部的痛温觉传导路的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神经节.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脑桥核.三叉神经中脑核.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中的第二级纤维.经脊髓白质后连合.经脊髓白质前连合.经延髓的腹侧.经脑桥的腹侧.以上都不是.内侧丘系.发自脊髓胸核.发自薄束核和楔束核.是非意识性传导纤维.发自脊髓固有核.传递温、痛觉.内侧丘系终止于丘脑的.腹后内侧核.腹前核.背内侧核.腹外侧核.腹后外侧核.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脊神经节.胸核.丘脑腹外侧核.下橄榄核.以上都不是.意识性躯干、四肢深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束核和楔束核.后角固有核.胸核.丘脑腹后外侧核.以上均不是:.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脊神经节.脊髓后角固有核.胸核.下橄榄核.三叉神经脊束核和脑桥核内.头面部的触觉传导至.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中脑核.三叉神经脑桥核.脊神经节.三叉神经运动核.颈以下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背侧丘脑背内侧核.背侧丘脑腹前核.背侧丘脑腹外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头面部浅感觉通路的第三级神经元胞体在.腹前核.底丘脑核.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背侧丘脑腹外侧核.下列关于皮质脊髓束的说法,哪项错误.经内囊后脚的前部.在锥体下端纤维大部分交叉至对侧.皮质脊髓侧束为交叉后的纤维组成.躯干肌仅受对侧皮质脊髓束支配.终止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锥体系.起始于中央后回及中央旁小叶.区分为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皮质核束支配双侧脑神经核.受损后,反射?肖失,但肌不萎缩.下行纤维都在延髓下端交叉.一侧皮质核束.只支配对侧动眼神经核.只支配对侧动眼神经副核.支配双侧面神经核.只支配对侧舌下神经核.只支配对侧疑核.左侧内囊损伤表现为.左额纹消失.左侧能闭眼,左口角下垂.左侧不能闭眼,右口角下垂.右侧能闭眼,右口角下垂.右侧不能闭眼,左口角下垂.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纤维的神经核是.三叉神经运动核.滑车神经核.动眼神经核.舌下神经核.展神经核.面神经核上瘫.病灶的对侧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病灶的同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同侧.病灶的对侧不能闭眼,口角偏向病灶对侧.患侧额纹消失.左侧视束完全损伤,表现为.左眼全盲.左眼视野左侧偏盲.右眼全盲.双眼视野左侧偏盲.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下列何部位受损,可引起双眼视野颞侧偏盲.视交叉外侧部.双侧视神经.双侧视束.视交叉中央部.右视辐射.光照患者左眼,双眼瞳孑缩小,而照右眼时,双眼瞳孔均不缩小,病灶在.右视神经.左顶盖前区.右外侧膝状体.右动眼神经.左外侧膝状体.损伤视交叉中央处,两眼视野表现为.双眼右侧偏盲.左眼鼻侧偏盲.双眼颞侧偏盲.右眼鼻侧偏盲.双眼全盲.损伤一侧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可导致.对侧肢体瘫痪和肌张力减退.对侧肢体瘫痪并有感觉障碍.对侧肢体震颤并伴有肌张力增强.同侧共济运动障碍和感觉障碍.对侧肢体瘫痪和肌张力增强.下列关于皮质核束说法哪项是错误的.经内囊膝部下行.舌下神经核仅受对侧皮质核束支配.一侧受损,对侧面部表情肌瘫痪.止于脑干内的脑神经躯体运动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又称皮质延髓束或皮质脑干束.右侧内囊后脚后部损伤,可出现.右耳听力丧失.左耳听力丧失.左眼视野鼻侧和右眼视野颞侧偏盲.右眼视野鼻侧和左眼视野颞侧偏盲.双眼病灶侧视野同向性偏盲.右侧外侧膝状体损伤后出现.双眼视野颞侧偏盲.双眼视野左侧偏盲.双眼视野鼻侧偏盲.双眼视野右侧偏盲.右眼全盲.大脑脚脚底外侧/通过.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额桥束.顶、枕、颞桥束.内侧纵束.下列何结构受损害,可致对侧偏身感觉丧失.三叉丘系.脊髓丘系.内侧丘系.外侧丘系.内囊后脚.锥体系及锥体外系的相同之处是.均发自大脑皮质中央前回的下行纤维.发生较新,在皮质上的定位均明确.均管理骨骼肌的运动.均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种系发生上均较古老.患者右侧舌肌萎缩,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其病变累及.左侧皮质核束.右侧皮质核束.左侧舌下神经核.右侧舌下神经核.右侧舌神经.下列何项受损伤,可致对侧偏身运动障碍.红核脊髓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内囊后脚.内囊后脚和膝.下列哪项受损伤,其症状表现在受损的同侧.内侧丘系.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脊束.皮质脊髓束.皮质核束(二)型题.脊髓小脑后束.外侧丘系.脊髓丘系.内侧丘系.三叉丘系.及传导头面部感觉有关的是.及传导(意识性)颈以下深感觉有关的是.及传导颈以下浅感觉有关的是.上肢皮肤精细触觉.下肢深感觉.胸部粗触觉.面部痛觉.听觉.脊髓小脑后束传导.楔束传导.脊髓丘脑束传导.瞳孔对光反射.角膜反射.前庭反射(如眼球震颤).膝跳反射.呕吐反射.内侧纵束参及.动眼神经副核参及.面神经核参及.患侧视野全盲.双眼视野颞侧偏盲.双眼视野鼻侧偏盲.双眼视野对侧同向性偏盲.色盲.视神经损伤可致.内囊出血可致.视交叉中央(交叉纤维)损伤可致.内囊前脚.内囊膝.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部.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后部.内囊后脚丘脑豆状核下部.视辐射纤维行经.听辐射纤维通过.丘脑中央辐射纤维通过.丘脑腹前核、腹外侧核.丘脑腹后外侧核.丘脑腹内侧核.内侧膝状体.外侧膝状体.听觉通路的中继核是.视觉通路的中继核是.联系大、小脑的转接核团是.深部感觉的皮质下最后中继站.浅部感觉的皮质下最后中继站.皮质下植物性中枢.听觉的皮质下最后中继站.视觉的皮质下最后中继站.外侧膝状体是.内侧膝状体是.下丘脑是.脊神经节内.三叉神经节内.前庭神经节内.蜗神经节内.膝神经节内.传导头面部浅感觉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传导躯干、四肢深感觉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听觉传导路的第一级神经元胞体在.丘脑前辐射.丘脑中央辐射.皮质脑干束.扣带束.海马伞.位于内囊前脚的是.位于内囊膝部的是.位于内囊后脚的是:(三)型题.通过内囊的纤维束有.联络纤维.连合纤维.顶、枕、颞桥束,额桥束.皮质核束.皮质脊髓束.终于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的纤维束有.内侧丘系.脊髓丘系.外侧丘系.三叉丘系.丘脑中央辐射.参及瞳孔对光反射的结构有.视网膜.视神经.动眼神经.上丘.顶盖前区.左面神经核上瘫可能出现.左侧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低垂.两侧额纹均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左面神经核下瘫时出现.左侧额纹消失.左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口角低垂.右侧额纹消失.右侧鼻唇沟变浅.左侧动眼神经损伤时.左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左眼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眼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眼间接对光反射消失.右眼直接对光反射存在二、填空题.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路第一级神经元为(),其周围突分布于(),中枢突入脊髓后形成()束和()束;第二级神经元()和()核,由此二核发出的纤维组成(),第三级神经元为(),发出纤维经(),投射至()。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ppt课件
7
(二)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
脊神经节
脊神经后根的内侧部
C8-L2节段胸核
同 侧 脊 髓 小 脑 后小 束脑
下 脚
腰骶膨大第V-Ⅶ层 外侧部
两 侧 的 脊 髓 小小 脑脑 上前 脚束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旧小脑皮质
脊神经节
胸核
8
5) 脊髓小脑前后束
肌、腱、关节的本体感受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整合感觉信息)→经传出神经 →脑干、脊髓的运动神经元→至躯体和内脏效 应器→引起效应运动
3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本体(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意识性 非意识性
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头面部
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听觉传导通路 平衡觉传导通路 内脏感觉传导通路
尾状核 壳 黑质
29
皮质-脑桥-小脑-皮质环路
大脑皮质
红核 脑桥核
丘脑腹前核、 腹外侧核
齿状核 小脑皮质 脊髓前角细 胞
30
复习题:
名词解释:
瞳孔对光反射、上神经元、下神经元、面神经核上瘫、 面神经核下瘫、舌下神经核上瘫与核下瘫
简答:
1.试述浅、深感觉的传导通路。 2.针刺小指掌面产生疼痛感觉,问其疼痛感觉传至脑的路径. 3.若牙患龋齿产生疼痛,其疼痛感觉如何传导至脑? 4.视觉传导通路的不同部位损伤,其视野缺损所表现的症状如何? 5.何谓锥体系?何谓锥体外系?二者有什么区别与联系? 6.简述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临床表现。 7.面神经核上、下瘫的临床表现有何不同?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上半 面神经核下半
第十九章 传导通路
练习
8.关于视觉传导通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第2级纤维全部交叉 B.投射至大脑半球的中央后回 C.第3级神经元是丘脑腹后外侧核 D.投射至大脑半球的角回
E.第3级神经元是外侧膝状体√
-41-
脊髓小脑后束 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旧小脑皮质 (脊髓小脑) (脊髓小脑)
-5-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一)躯干和四肢痛温觉、粗触觉 和压觉传导通路
①
②
皮肤 周围突 脊神经节 中枢突 脊髓灰质后角 脊神经
③
Hale Waihona Puke 交叉 脊髓丘系 背侧丘脑 内囊 中央后回中上部
脑干各部 腹后外侧核 后肢 中央旁小叶后部
功能:参与传导双耳的听觉。
一侧听觉中枢受损不会引起全聋。
-15-
五、平衡觉传导通路
椭圆囊斑、球囊斑和壶腹嵴 →双极细胞→前庭神经 →延髓和脑桥交界 →前庭神经核群→背侧丘脑的腹后核(换元) →颞上回前方的大脑皮质
前庭神经核群 →内侧纵束→ 上升的纤维→动眼、滑车和展神经核
(眼肌前庭反射—眼球震颤); →下降的纤维→副神经脊髓核和上段颈髓
-32-
小结
7.皮质核束的起止、行程和机能。 8.核上瘫、核下瘫的概念。 9.面神经与舌下神经的核上瘫、核下瘫。 10.皮质脊髓束的起止、分部、途径和机能。 11.锥体系上位神经元和下神经元损伤后的症状。
-33-
练习
1.盲人摸字的传导通路,正确的是() A.经三叉丘系传导 B.经外侧丘系传导 C.经脊髓丘系传导
临床表现 同侧眼全盲 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患侧眼鼻侧视野偏盲 双眼对侧半视野同向性偏盲
-11-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鼻侧半的f交叉-对侧视束 视交叉 颞侧半的f不交叉-同侧视束
外侧膝状体
● 视辐射 距状沟上、下 内囊后肢 的视区皮质
视路损伤最具诊断 价值的临床表现是 视野缺损
A单眼全盲 B B双眼鼻侧视野偏盲
A B D
C
C双眼颞侧视野偏盲
D双眼同向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上丘臂
视交叉
顶盖前区
两侧视束
前庭N核
●
丘脑腹后核
●
颞上回前方
前庭神经核的纤维联系
内侧纵束:
上升→动眼N核、滑车N核、展N核 下降→副N脊髓核、上段颈髓前角
前庭脊髓束
发出纤维经小脑下脚入小脑 发出纤维与脑干网状结构、 迷走N背核、疑核联系
内脏感觉传导路
一般内脏感觉传导路 特殊内脏感觉传导路:嗅觉、味觉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分为:
感觉(上行)传导通路
感受器→数级传入神经元→大脑皮质
运动(下行)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数级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只有不经过大脑皮质的上、 下行传导通路才称为反射通路
系统解剖学
神经系统
第19章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一节 感觉传导通路
动眼神经 睫状神经节
两侧动眼神经副核 节后纤维 瞳孔括约肌收缩
两侧瞳孔缩小
损伤表现
患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视神经 损伤 动眼神 经损伤 丧失 ( -) 丧失 ( -) 存在 ( +) 丧失 ( -)
健侧眼 直接对 间接对 光反射 光反射
存在 ( +) 存在 ( +) 丧失 ( -) 存在 ( +)
(方案)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doc
•精品.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教学内容感受器一传入神经元一各级中枢一大脑皮质f 传岀神经元f 效应器------------------------- 7 -------------------------- ' k ------------------------ V -------------- ‘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肌「 r 神经元 肌腱I 9 中枢突进入脊髓后索关节「脊前经节 来自T5以卜的纤维形成溥朿,行于厉索内侧部 皮肤J 来自T4以上的纤维楔朿,行于后索外侧部2。
神经元 X 丘系交叉 3 °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O (O 薄、楔朿核 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经内囊后肢2.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胸核(C8~L3)脊髓小脑后束------------- 5 ----------------------------------------(O脊神经节腰恥膨大(VZI 外侧部) 同侧或对侧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下脚>小脑旧皮质小脑上脚肌 肌腱 关节中央后回的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I. 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X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脸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中.上部Q ------- ► 1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经内囊后肢 -------- I 中央旁小叶后部2. 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2。
神经元头面部皮肤=1°神经元中枢突进入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 ------------------------------- O ---------口鼻腔粘膜J 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朿核(痛温觉)2 ° neuron乂三叉丘系 3°神经元 丘脑中央辐射--------------- (O ---------------------- ►中央后回下部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T>肢趺躯四皮1」经元中枢经后根突入脊髓脊神经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九章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教学内容
感受器→传入神经元→各级中枢→大脑皮质→传出神经元→效应器
感觉传导通路运动传导通路
一、感觉传导通路
(一)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1.躯干和四肢意识性本体感觉和精细触觉传导通路
肌1°神经元
肌腱中枢突进入脊髓后索
关节脊神经节来自T5以下的纤维形成薄束,行于后索内侧部
来自T4以上的纤维楔束,行于后索外侧部2°神经元丘系交叉3°三级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
〈○〈○
薄、楔束核内侧丘系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
2. 躯干和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肌胸核(C8~L3)脊髓小脑后束
肌腱〈○
关节脊神经节腰骶膨大(Ⅴ~Ⅶ外侧部)同侧或对侧脊髓小脑前束
小脑下脚
小脑旧皮质
小脑上脚
(二)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1.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1°神经元中枢经后根突入脊髓2°神经元
四肢〈○
皮肤脊神经节脊髓第Ⅰ,Ⅳ~Ⅶ层上升1~2个节段经白质前连合交叉至对侧
脊髓丘脑侧束(痛温觉),脊髓丘脑前束(粗触觉压觉)
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中央后回中、上部
〈○
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经内囊后肢中央旁小叶后部
2.头面部痛温觉和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2°神经元
头面部皮肤1°神经元中枢突进入脑桥三叉神经脑桥核(触觉)
〈○
口鼻腔粘膜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2°neuron
三叉丘系3°神经元丘脑中央辐射
〈○中央后回下部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内囊后肢
(三)视觉传导通路和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1. 视觉传导通路
1°神经元2°神经元视神经视锥、视杆细胞○〈○
双极细胞节细胞
视交叉→视束3°神经元视辐射
〈○距状沟两侧的视区鼻侧半纤维交叉,颞侧半不交叉外侧膝状体内囊后肢
视觉传导通路损伤后的表现
损伤部位临床表现左右t 一侧视神经该眼视野全盲
视交叉中央部双眼视野颞侧半偏盲(桶状视野)
视交叉外侧部损伤患侧视野鼻侧半偏盲
一侧视束(视辐射、视区)双眼病灶对侧视野同向性偏盲
2.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视神经视交叉双侧视束上丘臂
双侧动眼神经副核瞳孔括约肌〈○〈○〈○
顶盖前区睫状神经节睫状肌
(四)听觉传导路
蜗神经斜方体→外侧丘系
螺旋器○〈○
螺旋神经节蜗神经核
下丘下丘臂内侧膝状体听辐射
〈○〈○颞横回(听区)〈○前角运动神经元内囊后肢
上丘顶盖脊髓束
主要感觉传导通路小结
传导通路一级神经元二级神经元三级神经元纤维交叉部位投射中枢
意识性本体觉和精细触觉脊神经节细胞薄束核、楔束核丘脑腹后外
侧核
延髓丘系交叉中央后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后部及中
央前回
肢体浅感觉脊神经节细胞脊髓后角细胞丘脑腹后外
侧核脊髓白质前连
合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
头面浅感觉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脑桥核
三叉神经脊束核丘脑腹后内
侧核
延髓和脑桥中央后回下部
视觉视网膜双极细胞视网膜节细胞外侧膝状体视交叉枕叶内面距状沟周
围皮质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上运动神经元: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及其轴突;发起运
动,对下运动神经元有抑制作用
下运动神经元:脑神经运动核和脊髓前角的神经细胞及其轴突;构成反射弧的传出
部分,并对肌肉有营养作用
(一)锥体系
1.皮质脊髓束
上运动神经元皮质脊髓束
○
中央前回中、上部和中央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中3/5的外侧部、
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的深面
75%—90% 的纤维交叉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10%—25% 的纤维不交叉
皮质脊髓前束→达上胸节,部分纤维交叉,部分不交叉
下运动神经元
〈○躯干和四肢骨骼肌
前角运动神经元
2.皮质核束
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
○
中央前回下部的锥体细胞经内囊膝、大脑脚底中3/5内侧部
下运动神经元
〈○头颈部骨骼肌
双侧动眼神经核、滑车神经核、展神经核、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半部、疑核、副神经核;对侧面神经核下半部和
舌神经核
(二)锥体外系
1.组成:锥体系以外影响和控制区体运动的一切传导路经,包括大脑皮质、纹状体、背侧丘脑、底丘脑、中脑顶盖、红核、黑质、脑桥核、前庭神经核、小脑和脑干的网状结构等以及它们的纤维联系
2.功能: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运动、维持体态姿势和习惯性动作等
3.主要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大脑皮质
↙↖↙↖
纹状体→背侧丘脑脑桥背侧丘脑
↑↓↘↗
黑质小脑
↓↓
网状结构红核
↓↓
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
↘↙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上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上瘫) 下运动神经元损伤(核下瘫)
肌张力增高降低
瘫痪特点硬瘫软瘫
腱反射增高↑降低或消失
病理反射(+) (-)
肌萎缩短期内不明显短期内明显
三、神经系统的化学通路
神经系统活动的本质是化学物质的传递。
(一)胆碱能通路:以乙酰胆碱为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在神经胞体内合成,储存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囊泡内,在神经冲动作用下,作用于靶细胞.该通路主要有:1.运动传导路中下运动神经元(脑干运动核、脊髓前角细胞),控制随意运动。
2.脑干网状结构非特异性上行激动系统。
3.脊髓后角→背侧丘脑→大脑皮质的特异性感觉投射。
4.交感神经节前神经元、副交感节前和节后神经元,司内脏活动。
(二)胺能通路:胺能通路含有胺类神经递质,包括
1)儿茶酚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
2)5—羟色胺:在中枢内是抑制性的,
3)组胺:主要通路有去甲肾上腺素能通路
黑质纹状体系:黑质至新纹状体。
多巴胺能通路边缘系统;脚间核附近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一边缘系皮质。
结节漏斗系:下丘脑弓状核一正中隆起(调节下丘脑神经分泌)。
5—羟色胺能通路
(3)氨基酸能通路参与神经传导的氨基酸有兴奋性和抑制性两类,其中以7—氨基丁酸(GABA)(抑制性)能通路最广。
(4)肽能通路在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着多种肽类物质,执行着神经递质或调质的功能,除传递伤害性信息外,尚有广泛的调节功能,如内脏活动,影响胃肠道、心血管和内分泌等。
主要包括
P物质(3ubstanceP)能通路
生长抑素能通路
后叶血管紧张素胺和缩宫素能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