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感觉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疼痛(pain) 系感觉纤维受刺激后的反应。 当痛觉感受器、传导径路或中枢受到伤害性刺激, 或对痛觉起抑制作用的正常神经结构受损后,都 会产生疼痛。不受外界刺激而感受到的疼痛称为 自发性疼痛,由病灶刺激痛觉结构所引起。当有 疼痛发生时,必须注意疼痛的性质、程度、频度、 分布范围、是发作性还是持续性,并注意疼痛加 重或减轻因素。
图2-53 股外侧皮神经炎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二)末梢型感觉障碍
➢ 表现为四肢对称性的末端各 种感觉障碍(温、痛、触和 深感觉),呈手套-袜套样 分布,远端重于近端。常伴 有植物神经功能障碍
➢见于多发性神经病等
图2-54 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三)后根型感觉障碍
4. 前连合
➢受损部位双侧节段性分布的对称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表现为温、痛觉消失而深感觉和触觉存在 ➢见于脊Biblioteka Baidu空洞症和髓内肿瘤早期
第七节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5. 脊髓半切型
➢病变侧损伤平面以下深感 觉障碍及上运动神经元瘫痪, 对侧损伤平面以下痛温觉缺 失,亦称脊髓半切综合征 (Brown-Sequard syndrome)
的症状,如感觉缺失或感觉减退; 感觉缺失(anesthesia)、感觉减退(hypesthesia)
指在意识清楚时对刺激不发生反应或反应减弱。感觉缺 失有痛觉缺失、温度觉缺失、触觉缺失和深感觉缺失之分, 在同一部位内各种感觉均缺失,称完全性感觉缺失;若在 同一部位仅有某种感觉障碍(如痛觉、温度觉缺失),而 其他感觉(如触觉)仍保存者,称为分离性感觉障碍。
➢见于脊髓空洞症、脊髓内肿瘤 等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2. 后索型
➢后索的薄束、楔束损害,则受损平面以下深感 觉障碍和精细触觉障碍,出现感觉性共济失调 ➢见于糖尿病、脊髓痨或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3. 侧索型
➢因影响了脊髓丘脑侧束,表现病变对侧平面以下痛、 温觉缺失而触觉和深感觉保存(分离性感觉障碍)
2、感觉异常(paresthesia)指没有受到外界刺激 而产生的异常感觉,如麻木感、蚁行感、电击感、 针刺感、紧束感、肿胀感、冷热感等,可见于周 围神经、脊髓传导束受损等。
3、感觉倒错(desesthsia)对刺激感受的认识错误, 如非疼痛性刺激而产生疼痛感觉,冷觉刺激出现热 感觉,触觉刺激认为是痛觉。
感觉系统
• (四)周围性感觉支配
➢若干相邻的脊神经前支在颈部和腰骶部组成神 经丛,如颈丛、腰丛和骶丛 ➢再通过神经纤维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从神经丛 发出多支周围神经,每支周围神经含多个节段的 脊神经纤维,因此周围神经在体表的分布与脊髓 的节段性分布不同
感觉系统的损害及定位
感觉障碍的分类
感觉障碍可分为抑制性症状和刺激性症状两大类。 抑制性症状:感觉径路损害或功能受到抑制时出现
感觉障碍的定位
感觉检查的注意事项
先全身检查一遍,如发现有感觉障
碍,再从感觉消失或减退区查至正
常区,然后至过敏区;
检查部位应充分暴露,并进行两侧
对称的比较。注意感觉障碍的程度、
性质、界线,其界线可用笔在病人
皮肤上划出,最后将结果准确地描
绘在感觉记录图上。从此感觉记录
图中,可以推断病变的部位,并可
感觉障碍分类
刺激性症状:当感觉径路受到刺激或兴奋性增高时 出现的症状,如感觉过敏、感觉倒错、感觉过度、 感觉异常或疼痛等。
1、感觉过敏(hyperesthesia)表现为给予轻微 的刺激却有强烈的感觉,如一个轻的刺激引起较 强的疼痛感受,为检查时的刺激与传导径路上的 兴奋性病灶所产生的刺激总和引起,是痛觉敏感 性增强或感觉阈值降低所致。
脊髓后角细胞 Ⅱ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前束 (不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3. 深感觉传导径路
肌肉、肌腱、骨 周围突 膜、关节感受器 经脊神 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成后索
薄束核、楔束核 内侧丘系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交叉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用于以后随访比较;
检查者必须熟练掌握全身感觉皮节
及周围神经分布的知识,按其分布
的范围有的放矢地进行检查,方可
获得准确的结果;
31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一)神经干型感觉障碍
➢受损害的某一神经干分 布区内各种感觉均减退 或消失
➢如桡神经麻痹、尺神 经麻痹、腓总神经损伤 和股外侧皮神经炎等单 神经病
➢为单侧节段性感觉障碍, 感觉障碍范围与神经根的 分布一致。常伴有剧烈的 放射性疼痛(神经痛)
➢ 如腰椎间盘脱出、髓 外肿瘤等
图2-55 节段型感觉障碍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四)髓内型感觉障碍
1. 后角型
➢损伤侧节段性分离性感觉障碍, 出现病变侧痛温觉障碍,而触觉 和深感觉保存。这是由于痛、温 度觉纤维进入后角,而一部分触 觉和深感觉纤维不经过后角直接 进入后索
中央后回中上部 旁中央小叶后部
中央前回
图2-48深感觉传导径路
图2-49 各种感觉传导径路简易动画
(二)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图2-50 脊髓内感觉传导束的排列
(三)节段性感觉支配
• (一)皮节的重叠支配
1. 皮节--每一个脊髓神经后根支配的皮肤
区域 ,称皮节。
2. 特征--皮节的神经支配表现为重叠性,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7. 马尾圆锥型
➢主要为肛门周围及会阴部呈鞍状感觉缺失,马 尾病变出现后根型感觉障碍并伴剧烈疼痛 ➢见于肿瘤、炎症等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五)脑干型感觉障碍
延髓外侧和桥脑下部一侧病变 损害脊髓丘脑侧束及三叉神经
脊束和脊束核,出现同侧面部和对 侧半身分离性感觉障碍(痛温觉缺 失而触觉存在),如Wallenberg综 合征等
脊髓与脊柱不等长,大部分脊髓节段的位置 高于同序数椎骨。
颈1~4节(C1~4) 颈5~8节C5~8) 胸1~4节(T1~4) 胸5~8节(T5~8) 胸9~12节(T9~12) 腰1~5节(L1~5) 骶1~5节(S1~5) 尾节(Co1)
平对同序数椎骨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1节(-1)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2节(-2) 平对同序数椎骨的上3节(-3)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七)内囊型感觉障碍
➢为偏身型感觉障碍,即对 侧偏身(包括面部)感觉缺 失或减退,常伴有偏瘫及偏 盲,称三偏综合征
➢见于脑血管疾病
图2-59偏身型感觉障碍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八)皮质型感觉障碍
➢出现病灶对侧的复合觉(精细感觉)障碍,如实 体觉、图形觉、两点辨别觉、定位觉和对各种感觉 强度的比较障碍,而痛温觉障碍轻
➢见于髓外占位性病变、脊 髓外伤等
图2-57 脊髓半切型感觉障碍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6. 横贯性脊髓损害
➢即病变平面以下所有感觉 (温、痛、触、深)均缺失或 减弱,平面上部可能有过敏带
➢如在颈胸段可伴有锥体束损 伤的体征,表现为截瘫或四肢 瘫、大小便功能障碍
➢常见于脊髓炎和脊髓肿瘤

图2-58 脊髓横贯性脊髓损害感觉障碍
对第11、12胸椎 对第1腰椎
15
(三)脊神经根与周围神经的关系
16
脊神经根的体表标志
C5 上臂外侧
C6
拇指
C8
小指
T1 前臂内侧
T2 上臂内侧
T2 锁骨下窝
T4
乳腺
T7
剑突
T10

T12 腹 股 沟
L4 拇指内侧
S1
小趾
S2
足跟
L1-S1 前 面
L5-S3
后面
17
图2-51 脊神经节段皮肤分布
感觉系统
感觉系统
• 感觉系统的定义及感觉的分类 • 感觉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 感觉系统损害的表现及定位
感觉系统的定义及感觉的分类
感觉系统的定义
感觉是作用于各个感受器的各种形 式刺激在人脑中直接反应。 感觉包括特殊感觉和一般感觉
感觉系统
感觉的分类
视觉

听觉


味觉

嗅觉
感觉系统
感觉的分类
即绝大多数皮节由2-3个后根重叠支配。
13
(二)脊椎与脊髓节段的关系
1、节段的区分
与脊髓相连的脊神经共有31对,每对脊神经根相连的 一段脊髓为一个节段,因此,脊髓共有31个节段。
颈段 胸段
8节(C1~8)
骶段
12节(T1~12) 尾段
5节(S1~5) 1节(Co1)
腰段
5节(L1~5)
14
2.脊髓节段与椎骨的对应关系
➢内侧丘系、三叉丘系和脊髓丘脑束已合并在一 起,损害时出现对侧面部及半身各种感觉均发生 障碍,但多伴有同侧脑神经麻痹,见于炎症、脑 血管病、肿瘤等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六)丘脑型感觉障碍
➢丘脑为深浅感觉的第3级神经元起始部位,损 害时出现对侧偏身(包括面部)完全性感觉缺 失或减退 ➢其特点是深感觉和触觉障碍重于痛温觉,远 端重于近端,并常伴发患侧肢体的自发性疼痛 (丘脑痛) ➢多见于脑血管病
➢皮层感觉区范围广,如部分区域损害,可出现对 侧一个上肢或一个下肢分布的感觉缺失或减退,称 为单肢感觉减退或缺失。如为刺激性病灶,则出现 局限性感觉性癫痫(发作性感觉异常)
47
图2-59 交叉型感觉障碍
第七节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五)脑干型感觉障碍
延髓内部病变损害 损害内侧丘系引起对侧的深感
觉缺失,而位于延髓外侧的脊髓丘 脑束未受损,故痛、温度觉无障碍, 即出现深、浅感觉分离性障碍
图2-59 交叉型感觉障碍
感觉系统
病损表现及定位诊断 (五)脑干型感觉障碍
脑桥上部和中脑损害
脊髓后角细胞 前连合交叉 丘脑腹后外侧核 Ⅱ级神经元 脊髓丘脑侧束 Ⅲ级神经元
丘脑皮质束 经内囊后肢
中央后回
图2-46浅感觉传导径路
2. 触觉传导径路
周围突 皮肤感受器
经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大部分经后根入脊髓后索
(精细) 薄束核、楔束核
Ⅱ级神经元
内侧丘系(交叉)
小部分经后根入脊髓 (粗略)
一 般 感 觉
浅感觉
痛觉 温度觉 触觉
深感觉
运动觉 位置觉 振动觉
复合感觉 (皮质感觉)
实体觉 图形觉 两点辨别觉 定位觉 重量觉等
感觉系统的解剖及生理功能
感觉系统
解剖结构及生理功能
(一)各种感觉传导径路
1. 痛觉、温度觉传导径路
皮肤感受器 周围突 经脊神经
脊神经节 Ⅰ级神经元
中枢突 经后根入脊髓 (上升1-2个节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