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

合集下载

第4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4节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19:46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1.皮质核束
中央前回下部 发出的纤维组成皮质核束 的大脑皮质 经内囊膝下行在脑干内不同平面部分交叉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展神经核 经相应脑神经 三叉神经运动核 面神经核上部 疑核 副神经核
眼球外肌、咀嚼肌、 面肌、咽喉肌、舌肌、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19:46
19:46
目标检测
1.躯干、四肢本体感觉传导通路的第2级神经 元的胞体位于( A ) A.薄束核和楔束核 B.三叉神经脊束核 C.脊神经节 D.后角固有核 E.丘脑腹后外侧核 2. 躯干、四肢本体感觉纤维的交叉部位于( B ) A.脊髓 B.延髓 C.脑桥 D.中脑 E.间脑 3.头面部痛温觉传导通路的第1级神经元的胞 体位于( C ) A.三叉神经脊束核 B.三叉神经中脑核 C.三叉神经节 D.薄束核和楔束核 E.三叉神经脑桥核
面神经核下半(颊肌、口轮匝肌),舌下神经 核(舌肌)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核上瘫
核下瘫
核下瘫
核上瘫
19:46
2. 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前部
发出的纤维组成皮质脊髓束
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 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
大部分纤维经锥体交叉 组成皮质脊髓侧束 少部分纤维不交叉 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大脑皮质中央后回中、 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19:46
2. 头面部痛温觉和触觉传导通路
感 觉 头面部的 器 皮肤、黏膜 触觉纤维 周围突
经三叉神经 第1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节
中枢突 经三叉神经感 觉根进入脑桥
第2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 脑桥核 三叉神经 脊束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神经病学课件 周围神经病变

神经病学课件 周围神经病变
trigeminal roots • Vascular decompression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 idiopathic facial paralysis is also called facial neuritis or Bell palsy, which is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due to the non special inflammation of facial nerve.
• Mutiple mononeuropathy: more than one peripheral nerve are involved
• Polyneuropathy: symmetrical weakness of limbs and areflexia, symmetric loss of sensory, autonomic dysfunction in the affected area
– Not include the optic nerves and olfactory bulbs
– Composed of Cranial nerves (10 pairs) and Spinal nerves (31 pairs)
• Myelinated fibers: coated with the membrane of one Schwann cell every 250 to 1000μm in concentric way, forming the insulated myelin (a multilayer sheath). Each segment is called node of Ranvier, permitting the conduction of the nerve impulse saltatory and therefore rapidly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薄束核 楔束核 内侧丘系交叉
深部感觉传导路损伤:
1、病人闭目站立 时,表现倾斜, 摇晃并易摔倒
2、精细触觉和 震动觉消失
2.非意识性深部感觉传导通路
肌肉、肌腱 关节、骨膜
周围突
第一级神经元 中枢突 脊神经节
第二级神经元 胸核
中间内侧核
脊髓小脑后束 经小脑下脚
组成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皮质
后 角 交叉至对侧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固有核 粗略触觉纤维不交叉或经白质
前连合交叉组成脊髓丘脑前束
在脑干内 组成脊髓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
丘脑腹 后外侧核
丘脑中央辐射 经内囊后肢
大脑皮层中央后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上升2节段 后根
脊神经节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 丘脑腹后外侧核 脊髓丘系 脊髓丘脑侧束 脊髓丘脑前束 交叉
舌下神经核 疑核
上、下、内直肌 下斜肌、上睑提肌 上斜肌
咀嚼肌
外直肌
睑裂以上表情肌 睑裂以下表情肌 舌肌 咽喉肌
副神经核
胸锁乳突肌、斜方肌
核上瘫、核下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后的临床表现
损伤部位
上运动神经元 锥体细胞锥体束
临床体征 瘫痪范围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常较广泛 痉挛性瘫痪
少部分纤维不交叉 组成皮质脊髓前束 在脊髓内逐节交叉
脊髓 前角 运动 细胞
脊神经 躯干、四肢的 骨骼肌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前角运动细胞
中央前回中上部、中 央旁小叶前部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肢 大脑脚底中3/5
锥体 皮质脊髓前束
皮质脊髓侧束
皮质脊髓侧束与躯干、四肢肌定位关系 内侧部:支配上半身纤维 外侧部:支配下半身纤维

第10章 传导通路

第10章 传导通路

如损伤脊髓丘脑束或脊髓丘脑束以上 部分,可现 伤面以下对侧痛、温感觉消 失。
2、头面部的痛温觉和触压觉传导通路
头面部皮肤、 周围突 口鼻腔粘膜相 关感受器 发出纤维交叉至对侧上行形成 中枢突 三叉N节 进入脑干 三叉N脊束核(接受痛、温觉) 三叉N脑桥核(接受触压觉)
上行 三叉丘系
发出纤维
内囊后肢
一侧上运动神经元(皮质核束)损伤, 可出现对侧舌肌瘫痪和眼裂以下的面肌瘫 痪。如一侧的下运动神经元(神经核或脑 神经)损伤,则出现同侧相应的肌瘫痪。 如损伤面神经或面神经核可出现同侧的面 肌全部瘫痪;伤舌下神经或舌下神经核可 出现同侧舌肌瘫痪。
下运动神经元包括脑神经运动核和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它们分别发脑神 经和脊神经支配全身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中枢突 脊N节
脊髓
终止于
脊髓小脑前束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皮质
发出纤维在同侧 和对侧的 腰骶膨大Ⅴ-Ⅶ层 外侧部
(二)躯干、四肢的痛、温觉和粗触觉 的传导通路
此通路又称为浅感觉传导通路,由 三级神经元组成。
1、躯干、四肢的痛温觉、粗触觉、压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 肢皮肤的 感受器
上行 周围突 中枢突
脊 N节
中央后回下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背侧丘脑腹后内侧核
第一级神经元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节,其 周围突经三叉神经分布于头面部的皮肤、以 及口、鼻粘膜等处;中枢突经三叉神经根进 入脑桥。 第二级神经元胞体痛、温觉在三叉神经 脊束核, 触觉在三叉神经脑桥核,二核发出二 级纤维交叉至对侧组成上行的三叉丘系。 第三级神经元胞体位于背侧丘脑的腹后 内侧核,由此发纤维经内囊后肢,投射到中 央后回的下部。
主要功能:
1、协调锥体系运动功能。 2、调节肌张力、协调肌群运动、维持体态 姿势和习惯性运动。锥体系发起运动,锥体外 系维持习惯性运动。

运动感觉传导路(图文解说)

运动感觉传导路(图文解说)

运动传导通路—系统解剖运动传导通路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通过锥体系和锥体外系神经传导通路来实现。

(一)锥体系锥体系由上、下两级神经元组成。

上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大脑皮质内,大量的神经元轴突组成了下行纤维束,这些纤维束在下行的过程中通过延髓锥体,故名为锥体束,其中下行至脊髓的纤维称皮质脊髓束,下行至脑干内止于躯体运动核的纤维称皮质核束。

锥体系下运动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所发出的轴突分别参与脑神经和脊神经的组成。

锥体系管理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1.皮质核束主要由中央前回下部大脑皮质内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即上运动神经元(含胞体和轴突),经内囊膝部下降至脑干,大部分纤维终止于双侧脑神经躯体运动核,但面神经核的下部(支配睑裂以下面肌的核群)和舌下神经核,只接受对侧皮质核束的纤维。

脑神经运动核及其轴突组成脑神经的躯体运动纤维,即下运动神经元,支配眼外肌、咀嚼肌、面肌、舌肌和咽喉肌等。

脑神经或皮质核束损伤引起相应骨骼肌瘫痪,临床上分两种:①核上瘫,指由于上运动神经元损伤而引起的某些骨骼肌瘫痪。

当一侧皮质束损伤,受双侧皮质核束控制的下运动神经元所支配的骨骼肌,不出现瘫痪。

而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因只受对侧皮质核束控制,故其所支配骨骼肌出现瘫痪,表现为对侧睑裂以下的面肌和对侧的舌肌瘫痪。

②核下瘫,指由脑神经运动核及其所发出的纤维损伤,导致所支配的同侧骨骼肌瘫痪。

2.皮质脊髓束由中央前回上、中部和中央旁小叶前部的锥体细胞的轴突集合而成,下行经内囊后肢的前部、中脑的大脑脚、脑桥腹侧部,至延髓形成锥体。

在锥体的下端大部分纤维左、右交叉,形成锥体交叉。

交叉后的纤维沿脊髓侧索下降,称皮质脊髓侧束,纤维沿途止于脊髓各节的前角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

在延髓未交叉的纤维,沿同侧的前索下降称皮质脊髓前束,它逐渐交叉终于对侧脊髓颈、胸节段的前角运动神经元。

由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轴突随脊神经,分布于躯干、四肢骨骼肌。

皮质脊髓前束中有少量纤维始终不交叉,终于同侧前角运动神经元,支配躯干肌。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四)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本通路属视经反射通路。
瞳 孔 对 光 反 射 通 路
睫状神 经节
外侧膝状体 顶盖前区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前区
睫状神经节
睫状短 神经
瞳孔括约肌
(五)听觉传导通路
本通路属感觉传导通路,传导听觉。
颞横回
后内 听辐射 肢囊 内侧膝状体 Ⅳ 下丘臂 下丘 丘外 系侧 蜗神经核 Ⅱ
鼻侧半视野的光线 投射到颞侧视网膜。
颞侧半视野的光线 投射到鼻侧视网膜。
视交叉:
颞侧视网膜的纤维 不交叉,进入同侧 视束。 鼻侧视网膜的纤维 交叉,进入对侧视 束。
视 觉 传 导 通 路
视觉通路损伤:
1、视神经损伤, 同侧视野全盲。 2、视交叉损伤, 双侧视野颞侧偏盲。 3、一侧视束损伤, 双眼对侧视野同向 性偏盲。
第三节 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中枢神经不断地接受内外环境的大量传 入信息,许多的传入信息须上升到感知和意 识阶段,传入最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质,同 时大脑皮质也向皮质下各级中枢发出大量的 传出纤维,故在脑和脊髓内构成了复杂的传 导通路。
根据传导的方向和性质,可把传导通路分为:
1、上行(感觉)传导通路 2、下行(运动)传导通路

内囊 后肢
躯干和四肢浅 感觉传导通路
浅 感躯 觉干 传、 导四 通肢 路
背侧丘脑
脊髓丘脑束
后角
脊神经节
深感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传导通路
中央后回下部
内囊 后肢 丘脑皮 质束 背侧丘脑 腹后外侧核 Ⅲ 三叉 丘系 三叉神经 Ⅱ 感觉核 神三 经叉 头、面皮肤、 三叉神经 三叉神 粘膜的浅感 经节 Ⅰ 觉感受器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讲诉课件

感觉运动传导通路讲诉课件
息。
感觉传导通路的突触连接包括化 学突触和电突触。
化学突触是指通过化学物质传递 信息的突触,而电突触是指通过
电信号传递信息的突触。
03
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与障 碍
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
01
感受和传递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
感觉传导通路能够接收并传递来自身体各部位的感觉信息,包括触觉、
痛觉、温度觉、运动觉等。
应用于脑机接口
在脑机接口研究中,感觉运动传导通路是重要的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传导通路的解码和 分析,可以实现人与机器之间的直接交互和控制。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神经修复 对于严重的神经损伤或疾病,通过手术或其他方法修复感 觉运动传导通路是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探索神经机制
通过对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深入研究,可以探索神经系统的基本机制和功能,为神经科学 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研究神经可塑性
通过对感觉运动传导通路的改变和重塑,可以研究神经可塑性的机制和规律,为神经康复 和神经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这一传导途径包括外周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神经系统和 大脑皮层等主要部分。
感觉传导通路的组成
感觉传导通路由外周感受器、传入神 经、脊髓和大脑皮层等部分组成。
传入神经是将感受器与中枢神经系统 连接的神经纤维,它们将来自感受器 的刺激传入中枢神经系统。
外周感受器包括视、听、嗅、味、触 等感受器,分别接受来自外界的不同 类型刺激。
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的始端, 接受上位神经元的冲动,并将冲动传给 下位神经元。
VS
下行抑制神经元
位于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的中间,抑 制上位神经元的冲动,使下位神经元得到 更少的抑制。

脑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脑神经系统传导通路

下丘 上丘
顶盖延髓束→Ⅶ核→闭眼、镫骨肌收缩
顶盖脊髓束 内侧纵束
转头等姿势反射
听觉下行通路:抑制或易化效应
听皮质→内侧膝状体→下丘→上橄榄核、外侧丘系核、 斜 方体核、蜗N核→螺旋器
二、运动传导通路 (一)锥体系
中央前回 中央旁
小叶前部
锥体束
皮质核束 皮质脊髓束
内囊后脚
内囊膝部
大脑脚底中3/5
双侧Ⅲ、Ⅳ核 Ⅴ运动核、Ⅵ核 Ⅶ核上半部、 疑核、Ⅺ核
(2)纹状体 --- 黑质回路:
纹状体
GABA DA
黑质
2.皮质-脑桥-小脑系统
额、顶、颞、枕叶 额、顶、枕、颞桥束
内囊 大脑脚底 脑桥核 新小脑皮质 小脑齿状核 小脑上脚交叉 对侧红核
背侧丘脑腹外侧核、腹前核
红核脊髓束
大脑皮质躯体运动区
中缝后至前角C
视网膜皮质对应关系:视 网膜上半→距状沟背侧; 下半→腹侧;黄斑→视区 后部;周缘部→前部
顶盖脊髓束
Ⅵ、Ⅶ层
前角运 动细胞
(六)听觉传导路
螺旋器 蜗螺旋N节
ⅧN蜗根 蜗神经核
听辐射
交叉形成 斜方体
外侧丘系
同侧外侧丘 系
下丘 内侧膝状体
内囊后肢
颞横回
听皮质与音频感受的对应关系: 颞横回后内侧区-高音(蜗底);前外侧区-低音(蜗顶) 听觉反射:
小脑下脚
小脑上脚
旧小脑
颈部、上肢本体感觉:
楔束→楔束副核 →楔小脑纤维→小脑
(三)躯干、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皮肢、粘膜浅感觉感受器- -背外侧束 上升1~2节段→ⅠⅤⅦⅧ层 (直接或间接)→白 质前连合交叉→对侧外侧索及前索→脊髓丘 脑束→脑干→背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皮 质束→内囊后肢→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 旁小叶后部

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

感觉和运动传导通路
二、痛、温和粗触觉传导通路(浅感觉) 1.躯干、四肢痛、温、触、压觉的传导通路 2.头面部痛、温、触、压觉的传导通路
附:角膜反射 三、视觉传导通路
附:瞳孔对光反射 四、听觉传导通路
浅、深感觉的区分
浅感觉:来自皮肤和粘膜的痛、温、触、压觉。 深感觉:来自肌肉、肌腱、关节和骨膜的位置
觉、运动觉和振动觉和皮肤精细触觉。
视辐射
视觉中枢
视野
视网膜 节细胞
视神经
视束
外侧 膝状体
12 4
3
视辐射
视觉中枢
1. 左眼全盲
2. 双眼颞侧偏盲 3. 双眼对侧
同向性偏盲
4. 左眼鼻侧偏盲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
瞳孔对光反射:以强光照射一侧瞳孔时,引起 两侧瞳孔缩小。
直接对光反射:受光照射的一侧瞳孔缩小。 间接对光反射:未受光照射的一侧瞳孔缩小。
特点: 1.有三级神经元 2.传导躯干四肢的本体感觉,精细触觉 3.组成内侧丘系,交叉平面在延髓
传导下肢和躯干下部: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后角基底、中间带外侧部、胸核
① 胸核→脊髓小脑后束(同侧)→经小脑 下脚→旧小脑
② 后角基底、中间带外侧部→白质前连合 →脊髓小脑前束(双侧)→ 经小脑上脚 →旧小脑
1.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通路 把深感觉传向大脑皮质,产生有意识性的感 觉。此通路还传导皮肤的精细触觉。 传导通路: 第1级:脊神经节 第2级:薄束核、楔束核 第3级:丘脑腹后外侧核
丘脑
中脑 脑桥
延髓
回 内囊
III.腹外侧后核
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 交叉 C8 楔束 T4 L3 薄束 S4 脊髓
听辐射
II.蜗蜗神神经经背核

解剖第十课传导路

解剖第十课传导路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光 线 两侧 视束 两侧 上丘臂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视 视 交叉 N 顶盖 前区 双极细胞 周围突 节 细胞 两侧动 眼N副核 两侧睫 状短N 状短 双极 细胞 双极细胞 中枢突 两侧 动眼N 动眼 两侧睫 状N节 节
外 侧 膝 状 体 睫 状 N 节
两侧 瞳孔括约肌
听觉acoustic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第四级N 第四级N元 第三级N元 第三级N 交叉 第二级N 第二级N元 中枢突 第一级N 第一级N元 周围突 感受器 颞横回
听辐射(内囊后肢) 听辐射(内囊后肢)
内侧膝状体 下丘臂 两 下丘 侧 外侧丘系 斜方体 蜗N 核 蜗N 蜗N节 节 螺旋器
The motor pathways
侧 内侧丘系
丘系交叉 薄束核、 薄束核、楔束核 薄束、 薄束、楔束 后根内侧部 脊N 节 脊N
躯干四肢肌腱、 躯干四肢肌腱、关节 、皮肤感受器
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痛、温觉和粗触觉传导通路 大脑皮质 投射纤维 第三级N元 第三级N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中央旁小叶后部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丘脑中央辐射(内囊后肢)
大脑皮质 锥体细胞
pyramidal cells
上运动N 上运动N元
upper motor neurons
中间N 中间N元
interneurons
下运动N 下运动N元
脑干躯体运动核 脑干特殊内脏运动核 脊髓前角Ⅸ 脊髓前角Ⅸ层
lower motor neurons
The motor pathways 上运动N 上运动N元
脑桥基底部 锥体 锥体交叉 皮质脊髓侧束 脊髓Ⅶ 脊髓Ⅶ、 Ⅷ层 脊髓Ⅸ 脊髓Ⅸ层 前根 ↓ 精细 四 躯 脊N 运动 肢 干 肌 肌 肌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神经系统的传导通路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三叉神经脊束核和 三 叉 神 经 脑 桥 核 内 , 它 们 发 出 的 纤 维交 又 至 对 侧 , 组 成 三 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 第 3 级 神经 元的 胞 体 在 背 侧 丘 脑 的 腹 后 内 侧 核 , 发出 纤 维 参 与 组 成 丘 脑 中 央 辐 射 , 经 内 囊 后 肢 , 投 射 到 中 央后 回 下 部 。
二、痛温觉、粗触觉和压觉(浅)传导通路
(二)头 面 部 的 痛 温 觉 和 触 压 觉 传 导 通 路
第 1 级 神 经 元 位 于 三 叉 神 经 节 、 舌 咽 神经 上 神经节、迷走神经上神经节和膝神经节, 其 周围 突 经 相 应 的 脑 神 经 分 支 分 布 于 头 面部 皮肤及口鼻腔黏膜的相关感受器,中枢突 经 三 叉 神 经根 和 舌 咽 、 迷 走 和 面 神 经 入 脑 干 ; 三叉 神 经 中 传 导 痛 温 觉 的 纤 维 入 脑 后 下 降 为 三 叉 神 经 脊 束 ,连 同 舌 咽 、 迷 走 和 面 神 经 的 纤 维 一 起止 于 三 叉 神 经 脊 束 核; 传 导 触 压 觉 的 纤 维 终 止 于 三 叉 神经 脑 桥 核 。
第2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薄、楔束核内,由此二核发出的 纤维形成内弓状纤维向前绕过延髓中央灰质的腹侧,在 中线上与对侧薄、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称内侧丘系 交叉,交叉后的纤维转折向上,在锥体束的背侧呈前后 方向排列,行于延髓中线两侧,称内侧丘系。 内侧丘系在脑桥呈横位居被盖的前缘,在中脑被盖则位 于红核的外侧,最后止于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 第3级神经元的胞体在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发出纤 维参与组成丘脑中央辐射 (central thalamic radiations ), 经内囊后肢主要投射至中央后回的中、上部和中央旁小 叶后部, 部分纤维投射至中央前回。

《感觉传导通路》课件

《感觉传导通路》课件

感觉传导通路的分类
传入性感觉通 路
负责将感觉信息传 递给中枢神经系统
传出性感觉通 路
负责将大脑对感觉 信息的反馈传递给
身体
感觉传导通路的结构
感受器
转化感觉刺激为电信号
感觉神经元
传递感觉信息
传导通路
传递神经信号至大脑
大脑皮层
加工感觉信息
感觉传导通路的作用
感知刺激
包括触觉、痛觉、 温度感知
适当反应
皮肤感觉传导通路的结构
皮肤感受器
感受外界刺激
大脑皮层
加工解读信号
脊髓传导通路
传递感觉信息
皮肤感觉传导通路的病理生理
感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常
感觉减退 疼痛过敏
病理生理
神经传导障碍 感觉神经元受损
诊断与治疗
通过神经电生理检查 神经调节治疗
01 疼痛管理
减轻疼痛感
02 康复治疗
促进康复进程
03
总结
皮肤感觉传导通路在人体感知和神经系统中起着重要作用, 了解其结构和病理生理有助于诊断治疗相关疾病。临床应用 中,调节皮肤感觉传导通路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 06
第6章 感觉传导通路的临床 研究和未来展望
01 深化理解
神经科学研究不断深化对感觉传导通路的理解
02 新思路和方法
解析感觉传导通路有望为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和治 疗提供新思路和方法
03
感觉传导通路的临床研究进展
观察变化
临床研究观察感觉 传导通路在疾病中
的变化
治疗效果
应用研究成果可以 为患者带来更好的 治疗效果和生活质
听觉系统疾病
理解听觉传导通路的病理生理 能帮助医生诊断和治疗各种听 觉系统疾病。 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 听觉系统疾病的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纹状体 黑质 纹状体 损伤导致震颤麻痹 3.皮质 脑桥 小脑 皮质 完成共济运动 损伤导致共
济失调
❖ 锥体外系主要起调节肌张力,协调肌肉活 动,调整姿势以及习惯性运动等。
❖ 锥体系支配骨骼肌运动必须在锥体外系功 能保证稳定下才能完成。
二.感觉传导通路
❖ 躯体感觉传导通路
深感觉传导通路 浅感觉传导通路
❖ 视觉传导通路 ❖ 听觉传导通路
躯干和四肢深感觉传导通路
躯干、四肢 的肌肉、肌 腱、关节、 韧带、骨膜 的深感受器
脊神经

脊神 经节

薄束、 薄束核、 楔束 楔束核
延髓 内侧 内侧丘系交叉 丘系

内囊后肢
丘脑腹后
外侧核 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旁小叶后部和邻近 中央前回皮质
躯干和四肢浅感觉传导通路
运动及感觉传导通路
运动疗法科2011-03
一.运动传导路
❖ 1.锥体系:支配骨骼肌的随意运动。 上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运动区锥体细胞 下运动神经元 脑神经运动核神经元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大脑皮质躯体 锥体束 运动区锥体细胞
皮质核束 脑神经运动核
皮质脊髓束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皮质脊髓束
中央前回中、上部 和中央旁小叶前部 的锥体细胞
两侧 动眼神经副核
顶盖前区
睫状神经节
睫状短 神经
瞳孔括约肌
瞳 孔 对 光 反 射 通 路
听觉传导通路

内耳
蜗神经节
螺旋 蜗神经
蜗神经


蜗神经 腹侧核
蜗神经 背侧核
来自两侧 蜗核纤维
外侧 丘系
Ⅲ 下丘
下丘臂

内侧膝 状体
内囊后肢 听辐射
颞横回
(皮质脑干束、皮质桥延束、皮质延髓束)
中央前回 上运动 下部的锥 神经元 体细胞
经内囊膝、大脑脚底、 脑桥基底、延髓锥体
皮质核束
脑干内 的脑神 经运动 核
下运动 神经元
脑神经
眼外肌、表情肌 咀嚼肌、舌肌
咽肌、喉肌、 胸锁乳突肌和 斜方肌
动眼神经核
滑车神经核
三叉神经运动核 展神经核
面神经核上部 面神经核下部

丘脑腹 内囊后肢
后内侧
中央后回下部

丘脑皮质束
视觉传导路


视锥细胞
双极
节 细
视杆细胞
细胞

视神经
视 交 叉
视 视网膜鼻侧半纤维交叉 束 视网膜颞侧半纤维不交叉

内囊后肢
外侧膝状
体核
视辐射
枕叶距状沟上、下方的皮质(17区)
视 觉 传 导 通 路
瞳孔对光反射通路
视网膜
视神经
视交叉 视束
两侧 动眼神经
躯干、四 肢皮肤的 浅感觉感 受器

脊神经
Ⅰ 背外侧束 脊神经节
脊髓 灰质
Ⅰ、Ⅳ、

脊髓白质前连合 脊髓丘脑侧束 经脑干
交叉
脊髓丘脑前束

丘脑腹 后外侧 核
内囊后肢 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中、上部,中央 旁小叶后部
头面部浅感觉传导通路
头、面皮肤、

三叉神经
粘膜的浅感
三叉神经 半月节
觉感受器

三叉神经脊束核 脑干内 三叉 三叉神经脑桥核 交叉 丘系
迟缓性瘫痪 (软瘫,周围性瘫)
减低 减弱或消失

明显
2.锥体外系:
❖ 凡是锥体系以外的控制骨骼肌运动的结构都是锥体外系, 包括大脑皮质,红核、黑质、纹状体、网状结构等等,最 后通过网状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前庭脊髓束到达脊髓。
❖ 锥体外系可分为
1.皮质 纹状体 背侧丘脑 皮质 对皮质运动区有反 馈调节作用
上运动 神经元
经内囊后肢、大脑脚底、 脑桥基底、延髓锥体
皮质脊髓束
皮质
锥体 交叉
脊髓 侧束
本侧的脊 髓前角运 动外侧核
下运动 神经元
本侧四 脊 肢骨骼 神 肌运动
不交叉纤维 皮质 脊髓 前束
双侧的脊 髓前角运 动内侧核
下运动 神经元
经 双侧躯 干骨骼 肌运动
皮质核束corticonuclear tract
疑核 舌下神经核
副神经核
中央前回下部
内囊膝

皮质脑干束

中脑


脑桥
延髓
脊髓
皮 质 核 束
皮 质 核 束
面神经核下部
舌下神经核
面神经瘫
舌下神经瘫
上、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比较
症状与体征
瘫痪特点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上运动神经元
痉挛性瘫痪 (硬瘫,中枢性瘫)
增强 亢进

不明显
下运动神经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