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赏花灯习俗来历
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
![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5c4fd51b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76.png)
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
下面店铺收集整理的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及寓意,希望大家喜欢。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元宵节花灯的由来一:一位名叫元宵的宫女因身处深宫,没法在正月十五与父母团聚尽孝。
为此,她欲跳井自尽。
为了帮助元宵姑娘为父母尽孝,智者东方朔想出了一个计划。
他告诉汉武帝,天界最高的神--玉皇大帝下令在正月十六火烧长安都。
为了拯救长安城,汉武帝问东方朔该怎么办。
东方朔回答说火神最爱大红灯笼。
他建议在街道上悬挂大红灯笼,皇帝、皇后、六宫嫔妃和朝廷大臣都要外出观赏灯笼。
这样,火神的注意力就会被分散,灾难也就可以避免了。
皇帝采纳了东方朔的建议,当所有人都外出赏灯时,元宵得以有机会溜出皇宫,和家人团圆。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二: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
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三: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元宵节花灯的由来四:又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
元宵节赏花灯观花灯的文化之旅
![元宵节赏花灯观花灯的文化之旅](https://img.taocdn.com/s3/m/b308466a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4d.png)
元宵节赏花灯观花灯的文化之旅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新年的最后一天。
这一天,人们在街头巷尾举行盛大的花灯祈福活动,称之为赏花灯。
赏花灯不仅是一种娱乐和庆祝的方式,更凝聚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踏上一段元宵节赏花灯观花灯的文化之旅。
一、起源和意义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汉朝时期。
相传汉武帝时,夜晚有一位仙女借由天女散花之机巧见梦中意中人,并将它收入怀中。
自此之后,人们便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纪念这一传说,并举行赏花灯的活动。
赏花灯不仅代表了对此传说的纪念,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二、灯笼艺术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各种各样的灯笼。
灯笼制作一般以纸张为材料,通过染色、剪刻、上色等工艺制作而成。
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背景下,灯笼的形状和装饰都有所不同,但共同点是都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比如,龙灯舞狮灯代表着中国传统的龙舞和舞狮表演,花轿灯代表着传统的婚嫁习俗,而猪灯则寓意着幸福和富饶。
三、花灯秀除了灯笼外,元宵节还有花灯秀表演。
花灯秀是一种集灯笼、舞狮、舞龙、杂技、杂耍等艺术形式于一体的表演形式。
在表演中,人们可以欣赏到华丽的灯光和绚丽多彩的舞蹈,感受到传统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
四、文化交流元宵节是一个传统的团圆节,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和亲友欢聚一堂,共同赏花灯并享用元宵。
这也是一个良好的交流互动和共同体验传统文化的时机。
在赏花灯的过程中,人们可以互相分享对文化的理解和体验,加深彼此的感情与了解。
五、传承与创新虽然元宵节的传统活动已有数千年的历史,但在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元宵节的赏花灯活动进行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
现代科技的应用使得灯笼和花灯制作更加精美细致,灯光效果理念突出,带给观众更加震撼和奇异的视觉享受。
六、元宵佳肴在元宵节的时候,吃元宵是一种传统习俗,也是与赏花灯活动相辅相成的一部分。
元宵是一种由糯米制作的球状甜点,通常有各种口味和馅料。
人们将元宵分发给亲友,寄托对美好生活和祈福的愿望。
元宵节闹花灯
![元宵节闹花灯](https://img.taocdn.com/s3/m/bb120548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06.png)
元宵节闹花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而闹花灯则是元宵节庆祝活动中最具特色的一项,它不仅是娱乐的形式,更是传承着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和寓意丰富的象征。
一、历史与传说元宵节闹花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而其起源也与汉朝的一位善良的年轻女子有关。
相传,当时的汉武帝下令将宫廷囚犯都释放出来,让他们在元宵节里感受一下家庭的温暖。
而这一天,一位名叫曹娥的女子却被迫嫁给了邻村的一位富商。
为了能够在元宵节看到家人一面,她每天晚上都在窗户上点亮灯笼,以示告诉家人她还活着。
这一珍贵的传统习俗就此诞生。
二、制作与装饰闹花灯活动中,制作花灯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花灯材料通常采用的是红纸、竹子和金属线等,结合了中国传统工艺和创新设计。
在制作过程中,有些花灯甚至需要3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
常见的花灯形状有灯笼、动物、花鸟、人物等。
这些花灯既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同时还可进行灯光的装饰使其更加夺目。
三、花灯的意义元宵节闹花灯活动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远的寓意。
首先,花灯象征着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代表着光明和希望。
其次,花灯还可以传递人们的祝福和美好愿望,比如红灯笼象征着红红火火、开心快乐,而鱼灯则寓意着年年有余、吉祥如意。
同时,花灯还承载着人们的喜庆情绪,为元宵节营造了热闹非凡的氛围。
四、游览和观赏元宵节闹花灯的活动往往持续了数天,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
除了家庭和社区组织的花灯展览,一些城市还会举办大型的花灯展示活动。
游客们可以漫步在灯光璀璨的街道上,欣赏到各种各样巧妙设计的花灯形状,一边品尝着美食,一边享受着节日的气氛。
五、传承与创新虽然元宵节闹花灯活动有着悠久的历史,但如今的花灯制作却随着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创新。
传统的手工制作逐渐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创造出更加丰富多样的花灯形式。
同时,并不局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一些国家也逐渐开始举办类似的花灯节庆活动,将其演化为地方特色文化的一部分。
为什么正月十五要赏花灯
![为什么正月十五要赏花灯](https://img.taocdn.com/s3/m/ee203861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12.png)
为什么正月十五要赏花灯正月十五观花灯的来历1、来自隋炀帝有的传说,隋炀帝色迷心窍,欲娶自己的妹妹。
妹妹硬扭不过,借托除非正月十五出现繁星满地的奇迹,才可成婚。
隋炀帝下令京城四周百姓到十五日晚每户燃灯火,违令者斩。
至十五日晚,妹妹登楼见满地都是灯火,误以为真是繁星落地,纵身投河自戕。
为了纪念这位不甘骂的女子,民间百姓每逢正月十五都燃起了灯火。
2、来自汉武帝有的传说,灯节源于汉武帝。
当时宫女元宵正月过后想念家中父母,宫深禁严,怎么外出相会呢?足智多谋的东方朔得知后很同情,便设计成全她们,他先散布谣言,说火神君将派员火烧长安城,城里宫内一片恐慌。
后又向武帝献计,十五晚上宫廷内人员一律外出避灾,满城大街小巷,庭院屋门,都挂上红灯,好像满城大火,以骗过天上观望监视的火神。
武帝允诺,宫女们元宵遂趁机与家人相会。
闹了一夜,长安城安然无恙。
汉武帝还领着皇后、贵妃、宫女穿便服去观了观灯,刚到热闹异常,十分有趣,因而下令每年正月十五都要放灯。
3、来自民间还有的传说,元宵灯会源于民间的“放哨火”等农事习惯。
每年正月十五左右,春耕即将来临,各地农民忙于备耕等工作。
一些地区的农民就在这天晚上到地里把枯枝杂草拢在一起,放火烧掉,以除虫害。
元宵节的节期与节俗活动,是随历史的发展而延长、扩展的。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才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
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
特别是那精巧、多彩的灯火,更使其成为春节期间娱乐活动的高潮。
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正月十五闹花灯的寓意正月十五闹花灯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气洋洋”的气氛而被称作良辰美景,无论男女老少都会成群结队徜徉灯市去领略“楼台上下火照火,车马往来人看人”的节日氛围。
有灯谜让你竞猜,于赏灯中射虎添趣;有龙灯绕你狂舞,于翻飞中春心萌动;有灯展让你投票,于评选中尽展风流;有汤圆让你饱尝,于赛吃中捧腹狂欢……正是:“正月十五闹花灯,街衢断煞夜归人”了。
元宵佳节赏花灯
![元宵佳节赏花灯](https://img.taocdn.com/s3/m/485cc993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da.png)
元宵佳节赏花灯元宵佳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赏花灯活动。
赏花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庆祝方式之一,人们欣赏灯彩的同时也传承和展示着传统文化。
一、元宵节的起源及意义元宵节也被称为灯节,据传起源于汉朝。
相传汉武帝时期,圆月之夜,宫廷内外黄道吉日,时值皇帝娶妃,于是汉武帝下令在宫廷内外点灯庆祝。
从此,民间开始模仿皇室的庆祝方式,形成了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
元宵节这一天,人们家家户户都会点灯庆祝,寄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灯笼、彩灯等一系列灯饰作品,以其绚烂多彩的外观和浓厚的节日氛围,既让人们感受到了热闹喜庆的节日气氛,也展示了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元宵节代表着团圆、欢乐和希望,是人们表达美好祝愿和欢庆的日子。
二、花灯的种类和制作过程花灯是元宵节上最重要的表演艺术形式之一,吸引了无数游客和市民前来观赏。
花灯的种类繁多,灯笼、舞狮、舞龙等都是常见的花灯形式。
1. 灯笼灯笼是元宵节最经典的灯饰之一,既具有实用功能又有观赏价值。
古代,人们在农闲之时,利用竹木、纸张、丝线等材料制作各种形状和图案的灯笼,以供元宵节时欣赏。
如今,灯笼的制作工艺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材质多样化,图案多样化,线条流畅。
2. 舞狮舞狮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形式,也是元宵节上非常受欢迎的花灯表演。
舞狮通常由两个人操纵,其中一个扮演狮身,另一个扮演狮头。
两个人相互配合,锣鼓声中,狮子跳跃、扭动身躯,生动地展示出狮子的个性和力量,给观众带来无穷的惊喜和欢乐。
3. 舞龙舞龙是体现中国龙文化的一种民间艺术表演形式,也是元宵节上常见的表演项目之一。
舞龙流派众多,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舞龙由几十人组成,手持龙身,随着鼓乐的节奏,灵活地摆动龙身,展示出龙的矫健和威武。
舞龙活动不仅体现了团队合作的精神,也具有祈祷丰收和驱灾避邪的寓意。
制作花灯的过程非常复杂,需要经过设计、制作、装饰等多个环节。
元宵节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https://img.taocdn.com/s3/m/6f9cbf0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a0.png)
元宵节赏花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这一天庆祝。
作为春节乃至整个春季的圆满收官,元宵节有着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其中赏花灯是这个节日的重要组成部分。
花灯以其精美瑰丽的外观、瑞兽、神话传说等图案以及寓意深远的造型,吸引了众多游客和观众。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元宵节赏花灯的历史渊源、灯谜与花灯表演等相关内容。
一、元宵节赏花灯的历史渊源元宵节赏花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而赏灯的传统更早可追溯到周朝。
当时人们在元宵夜点亮火把,照亮村落,以驱邪辟邪,祈求平安吉祥。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使用纸灯笼、薄片作为燃料开发了更加精美的花灯。
而如今,花灯已成为元宵节的一大特色,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纷纷出门赏花灯。
二、赏花灯传承的灯谜文化花灯与灯谜的结合,使元宵节的庆祝更加丰富多彩。
灯谜是一种用语言文字作为线索,隐藏谜底的游戏或谜题。
赏花灯的同时,人们会在花灯附近悬挂着灯谜。
观众可以读取灯谜上的提示,猜测谜底。
不仅锻炼了思维能力,而且增加了互动性,让赏花灯的人倍感乐趣。
三、花灯的多样化表演形式花灯表演是元宵节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将舞蹈、音乐、戏剧等元素融入其中,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花灯表演形式多样,常见的有舞龙、舞狮、秧歌等。
这些表演以灯笼为媒介,穿插于各种形态的花灯之中,使得整场表演更加生动活泼,令观众陶醉其中。
四、花灯的寓意与祝福花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象征和祝福。
它们以瑞兽、神话传说等为主题,寓意着喜庆、吉祥和好运。
花灯制作者希望通过自己的匠心独运,给人们带来幸福和美好的祝愿,也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现代元宵节赏花灯的变革与创新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赏花灯在保留传统特色的同时也不断进行着创新与改变。
现代赏花灯比以往更加精美、炫目,使用了更加环保、安全的材料,增加了观赏的乐趣。
此外,现代技术的应用也为花灯表演带来了更多的视听享受,如激光、声光电的应用让整个表演更加生动逼真。
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
![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https://img.taocdn.com/s3/m/d91bfc1a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32.png)
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元宵节不是国家的法定节假⽇,它是我国历史悠久的传统节⽇,元宵节,⼜称上元节、⼩正⽉、元⼣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五。
下⾯是⼩编精⼼推荐的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元宵节赏花灯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和牲畜,⼈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只神鸟困为迷路⽽降落⼈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分震怒,⽴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五⽇到⼈间放⽕,把⼈间的⼈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地善良,不忍⼼看百姓⽆辜受难,就冒着⽣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们。
众⼈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家想出个法⼦,他说:「在正⽉⼗四、⼗五、⼗六⽇这三天,每户⼈家都在家⾥张灯结彩、点响爆⽵、燃放烟⽕。
这样⼀来,天帝就会以为⼈们都被烧死了」。
⼤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看,发觉⼈间⼀⽚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燃烧的⽕焰,以中⼤快。
⼈们就这样保住了⾃⼰的⽣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成功,从此每到正⽉⼗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来纪念这个⽇⼦。
元宵节赏花灯传说⼆:元宵节是汉⽂帝时为纪念“平吕”⽽设。
汉⾼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刘盈登基为汉惠帝。
惠帝⽣性懦弱,优柔寡断,⼤权渐渐落再吕后⼿中。
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天下变成了吕⽒天下,朝中⽼⾂,刘⽒宗室深感愤慨,但都惧怕吕后残暴⽽敢怒不敢⾔。
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害怕遭到伤害和排挤。
于是,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集合,共谋作乱之事,以便彻底夺取刘⽒江⼭。
此事传⾄刘⽒宗室齐王刘囊⽿中,刘囊为保刘⽒江⼭,决定起兵讨伐诸吕随后与开国⽼⾂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吕禄,“诸吕之乱”终于被彻底平定。
平乱之后,众⾂拥⽴刘邦的第⼆个⼉⼦刘恒登基,称汉⽂帝。
⽂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五,定为与民同乐⽇,京城⾥家家张灯结彩,以⽰庆祝。
元宵节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https://img.taocdn.com/s3/m/0d28a272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b.png)
元宵节赏花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农历正月十五,正月又称元月,所以被称为元宵节。
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其中赏花灯是元宵节最为重要的传统之一。
一、源起和意义元宵节赏花灯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代,它起源于古代的祭灯活动。
据史书记载,古人晚上点起灯火,用以祭奠祖先和神灵,以驱邪避祸,祈求家宅、庄稼的平安和丰收。
后来,这种祭灯活动逐渐演变为亲友聚会共赏花灯,成为一种社交娱乐的形式。
元宵节赏花灯的意义在于传递人们对明亮、幸福和团圆的向往。
花灯有着五彩缤纷的外表,寓意着吉祥如意和美好未来。
同时,赏花灯也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进亲友之间的情感交流,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视团聚和亲情的价值观。
二、花灯的种类与制作元宵节赏花灯,少不了各种各样的花灯,形状各异,色彩斑斓。
其中,常见的花灯有红灯笼、莲花灯、花树灯、彩球灯等。
红灯笼是元宵节最为常见的花灯之一,它象征着火红的希望和幸福。
莲花灯则以莲花为主题,寓意纯洁和吉祥。
花树灯则是将花朵制作成树状,灿若云霞,给人一种繁花似锦的视觉享受。
彩球灯则是将许多彩球串联起来,缤纷多彩,给人一种五光十色的感觉。
花灯的制作过程需要经历多个环节,包括设计、雕刻、彩绘、组装等。
制作花灯需要工匠的巧手和创意的融入,使得每一盏花灯都具有独特的魅力和美感。
三、赏花灯的习俗元宵节的晚上,人们会将花灯点亮,组成璀璨的灯海。
走在花灯展区,你会感受到熙熙攘攘的人流和绚丽多彩的灯光,仿佛进入了一个梦幻的世界。
赏花灯的习俗有很多,比如观赏花灯巡游、猜灯谜、吃元宵等。
观赏花灯巡游是元宵节最为盛大和热闹的活动之一,人们可以欣赏到各式各样的花灯和表演,同时还可以感受到独特的节日氛围。
猜灯谜是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之一,人们在灯谜上写下自己的猜测,希望能够猜中并获得奖品。
这是一种既有趣又能增进智慧的活动,也是增强亲人之间感情的一种方式。
人们在元宵节还会品尝元宵,这是一种由糯米粉制成的球状糕点,有各种口味,如芝麻、豆沙、莲蓉等。
元宵节赏花灯
![元宵节赏花灯](https://img.taocdn.com/s3/m/e4335d69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26.png)
元宵节赏花灯元宵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通常在农历正月十五。
这一天,人们会燃放烟花爆竹,品尝元宵和赏花灯。
赏花灯是元宵节庆祝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地区有各自独特的花灯制作和展示方式。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起来探究元宵节赏花灯的传统和现代发展。
一、元宵节赏花灯的起源与传统元宵节赏花灯起源于汉代,最初是为观赏皇家花灯而举办的节日庆典。
这些花灯以纸张、竹子、木头等材料手工制作,形态多样,如走兽、飞禽、人物、花草等。
在夜晚,花灯被点亮,绚丽多彩的光芒散发出温暖的气息,吸引了众多群众前来观赏。
二、元宵节赏花灯的地区特色1. 北京北京元宵节的赏花灯活动主要集中在北京市灯市口一带。
这里的花灯以纸灯为主,形象生动,寓意深刻。
例如,舞龙灯、舞狮灯、金鱼灯等,无不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此外,还有一些特色的灯展区,如长街花灯和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灯会,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
2. 上海上海的元宵节赏花灯活动主要集中在豫园和蓬莱公园。
豫园的花灯展示以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为主题,再现了古代的仙境和民俗文化。
蓬莱公园的花灯则以民间艺术为基础,以小品剧和木偶戏形式展示。
这些花灯更多地突出了上海的地方特色和现代元素。
3. 广州广州的元宵节赏花灯活动主要集中在越秀公园,这里的花灯制作工艺非常精湛,反映了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传统的广州花灯以彩灯为主,色彩鲜艳,造型精美。
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彩灯装饰,还有花灯游行表演等等。
广州的元宵节花灯秀吸引了无数人前来观赏。
三、现代元宵节赏花灯的创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元宵节赏花灯也在不断创新与演变。
现代的花灯制作材料更加多样化,如金属、塑料、玻璃等。
光源也从蜡烛发展为电灯,通过灯光投影技术,使花灯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一些大型的花灯展示活动中,现代科技也被应用于花灯的制作与展示,例如激光灯光秀、投影技术等。
这些创新使得花灯表演更具视觉冲击力,并且吸引了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其中。
四、元宵节赏花灯的意义与价值元宵节赏花灯不仅仅是一种文化传统,更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元宵节赏花灯有什么寓意
![元宵节赏花灯有什么寓意](https://img.taocdn.com/s3/m/463a0b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c.png)
元宵节赏花灯有什么寓意1. 引言中国传统节日中的元宵节,也称为“小正月”或“灯节”,是农历正月的第15天,也是中国在农历新年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
元宵节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多彩的传统习俗,其中赏花灯是这一节日的重要活动之一。
花灯的独特设计和精美的制作工艺,蕴含着丰富的寓意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探讨元宵节赏花灯的寓意,并介绍一些著名的花灯种类和其象征意义。
2. 花灯的起源和历史元宵节赏花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朝,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期,人们在元宵节赏花灯,以祈求农田丰收、家庭安宁和神灵的保佑。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花灯活动逐渐演变成为一种独特而热闹的庆祝形式,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花灯的寓意与象征意义赏花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活动之一,花灯在寓意上有多重象征意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花灯形式及其寓意:3.1 花灯龙花灯龙是元宵节的经典花灯之一,它代表着祥龙。
在中国文化中,龙被视为吉祥的象征,代表着权力、荣誉和祝福。
赏花灯时,花灯龙在灯光的照耀下摇曳生姿,预示着来年事业和生活的繁荣。
3.2 花灯牛花灯牛是元宵节花灯中的另一种常见形式,代表着牛年的吉祥和丰收。
在中国农业社会中,牛扮演着重要的劳动力角色,是农田的守护者,因此花灯牛也象征着农田的祝福和农业丰收。
3.3 花灯花篮花灯花篮是一种装饰性极强的花灯,通常由一篮鲜花、瓷花或纸花制成。
花灯花篮寓意美好的生活和丰富的物质享受。
通过赏花篮,人们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拥有幸福美满的生活。
3.4 花灯灯笼花灯灯笼是最具代表性的元宵节花灯之一。
传统的花灯灯笼多采用红色纸制,上面绘有各种吉祥的图案和文字。
花灯灯笼的寓意主要有两层,一方面代表着照亮前方、驱走晦暗的象征;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祈求子孙后代能够在灯笼般美好的光明中茁壮成长。
4. 著名的花灯作品在不同地区和文化中,元宵节的花灯形式和样式各不相同。
以下是一些著名的花灯作品及其独特的寓意:4.1 花灯悬挂在南方地区,特别是江南地区,人们喜欢将花灯悬挂在宅门或街道上。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简介30字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简介3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8c9ea5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3f.png)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简介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中国农历新年的最后一个节日。
这个节日有着许多有趣的传说和习俗。
其中,闹花灯是元宵节最具特色的活动之一,它源于古代民间的一些神话故事和传说。
传说中,元宵节是有关驱除邪恶和祈福的节日。
在古代,人们相信灯火可以驱逐邪恶和灾难,所以元宵节时会点亮各种各样的花灯。
根据不同地区的传统习俗,花灯的形状和造型各异,有动物、花草、人物、建筑等各种各样的主题。
闹花灯的活动通常在元宵节晚上进行,人们会举行花灯展览和游园活动。
在花灯展览中,民众可以欣赏到各种精美的花灯作品。
这些花灯在黑暗的夜晚中闪烁着绚烂的光芒,营造出一种祥和喜庆的氛围。
人们可以边赏花灯边品尝元宵,共享团圆的喜悦。
元宵节闹花灯还有一个著名的传说故事,就是关于汉武帝的“500童佛同被收”故事。
传说,在汉武帝时期,有一个有地位的高僧,他担心火烧寺庙的恶官过年不会受到惩罚,于是故意把500个灯盏藏在一座寺庙的暗处,向汉武帝献计说:“此间有500童佛被像子封住,陛下如果把它们都破封释放,必有祥瑞降临”。
汉武帝听从了高僧的建议,果然将那500个灯盏破封放走后,当晚即有奇异的光芒从天上射下,整个京师都被照亮,人们纷纷赞叹不绝。
元宵节闹花灯的传说故事不仅仅是为了增加人们的乐趣,更是传承和弘扬中国民间文化和传统价值观的一种方式。
花灯作为元宵节的重要元素,不仅展示了人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华,也象征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福。
作为中国传统节日中一个独特的活动,元宵节闹花灯不仅吸引了国内游客的关注,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的参与。
通过这个活动,人们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和智慧,同时也展示了中国人民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总的来说,元宵节闹花灯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的传统节目,它不仅仅是一种庆祝方式,更是一个载体,通过灯火之下的传说与故事,串联起人们的情感和思绪,传递出对好运和美好未来的祝愿。
让我们一起期待下一个元宵节的到来,再度欣赏花灯的美丽和神奇。
元宵节花灯介绍
![元宵节花灯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9d18f551312b3169a451a4d8.png)
元宵节花灯介绍元宵节是传统的灯节。
每到这时,各式花灯高悬街头。
胜芳花灯多以亭台禽鱼虫花卉的题材制做。
雄县以染色纸缀以各色华丽细条制成,鲜艳夺目。
花灯,又名"彩灯",是我国传统农业时代的文化产物,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
花灯起源自汉武帝于农历正月十五日于皇宫设坛祭祀当时天神中最尊贵的太一神,由彻夜举行,必须终夜点灯照明,此为元宵节点灯的开端;在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土後,由于道教神仙术与佛教燃灯礼佛的虔诚互相结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乡灯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挂灯,形成一个中西合璧的独特习俗。
花灯起源于汉代,盛于唐代,到了宋代遍及民间。
我国历代花灯的制作十分讲究,品种繁多。
如明朝画家唐寅有诗云:“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心玉,灯烧月下月如银,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到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
”隋朝炀帝时,元宵节期间赏灯活动热闹磙磙,夜夜笙歌,通宵达旦,张灯遂逐渐发展为元宵节的重要活动。
元宵节花灯唐朝治世因社会升平,经济富庶,花灯更是大放异彩,盛极一时,活动规模相当浩大,观灯人潮万头攒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贩夫走卒,无不出外赏灯。
玄宗时亦延续西汉弛禁制度,京师长安更在元宵节前後三夜取消宵禁,扩大实施「放夜」,方便人民赏灯,唐以後花灯便成为元宵节的重要标帜。
两宋时期国势虽然积弱,此项文化因得到皇室的大力倡行而益加发扬光大,使宋朝成为花灯发展的另一重要历史阶段。
明清两朝赏灯热潮未减,坊间更出现灯市,贩售各种花灯,式样繁多,争相竞秀中国人元宵节迎花灯的习俗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全国各地种类繁多,灯式不一,各有流行。
台湾花灯,俗称「鼓仔灯」,因早期制作时多形似锣鼓而得名,流行的种类有走马灯、骰子灯、圆灯、关刀灯等。
由於闽南语「灯」与「丁」同音,故一般将提灯、闹灯视为人丁旺盛的佳兆。
台湾习俗中,妇女在元宵节穿梭於灯下,祈求来年得子(男)、添丁;在台湾北部桃竹苗客家庄里,男丁从农历正月十一日起到家庙挂灯,称为「起灯」;谐音「起丁」,为新生男丁入族的仪式之一,涵意深远流长。
元宵节花灯会
![元宵节花灯会](https://img.taocdn.com/s3/m/ab9b3794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e.png)
元宵节花灯会元宵节花灯会篇(一):元宵节看花灯的资料导语:元宵节是一个非常喜庆的节日,它还有一个看花灯的习俗。
那你知道元宵节看花灯的传说和来历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元宵节看花灯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元宵节花灯的来历在正月十五晚上,街头巷尾,红灯高挂,有宫灯、兽头灯、走马灯、花卉灯、鸟禽灯等等,吸引着观灯的群众。
据传,闹花灯的习俗始于西汉,兴盛于隋唐。
隋唐以后,历代灯火之风盛行,并沿袭传于后世。
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闹花灯放烟火的高潮。
所以,也把元宵节称为“灯节”。
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始于汉朝。
隋唐时发展成盛大的灯市。
到宋元时期,京都灯市常常绵延数十里。
灯会的时间,汉朝只限于正月十五一夜,唐玄宗延长到三夜,到明朝规定从正月初八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七。
唐朝灯会中出现了杂耍技艺,宋代开始有灯谜。
明朝有增加了戏曲表演。
灯市上所用的彩灯,也确实能演绎出“橘灯”、“绢灯”、“五彩羊皮灯”、“无骨麦秸灯”、“走马灯”、“孔明灯”等等。
还是开始于南宋的灯谜,生动活泼,非常风趣幽默。
经过了历代的发展创造,现在仍在使用的谜格有粉底格、秋千格、卷帘格、白头格、徐妃格、求凤格等一百余种,大多有限定的格式和奇巧的要求,巧立名目,妙意横生。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元宵节看花灯的由来关于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民间有一个说法,故事很有趣。
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756 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
![756 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https://img.taocdn.com/s3/m/6e1d26ca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b3.png)
元宵节赏花灯的由来
元宵节赏花灯的习俗起源于汉代,当时是为了祈求能消除灾难。
在古代,人们认为在灯节中燃灯能火种象征着火祖“灯是神的火种”,因此为了感恩和祭祀,人们会在家中挂上油灯以示纪念。
随着时间的推移,赏花灯逐渐成为元宵节的重要习俗,人们会在这一天挂出各式各样的花灯,有纱灯、宫灯、走马灯等,花灯上的图案也各不相同,寓意着吉祥如意、祈福纳吉的美好愿望。
此外,花灯还有祈求智慧的寓意,因为在古代没有电灯,人们用油灯、蜡烛来照明,而这样的照明可以让人看得更清楚,具有启发智慧的效果。
除了赏花灯外,元宵节还有吃元宵、猜灯谜、耍龙灯等活动,这些传统习俗都是为了庆祝春节、烘托节日气氛、表达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元宵节赏花灯传承文化
![元宵节赏花灯传承文化](https://img.taocdn.com/s3/m/f945c35b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08.png)
元宵节赏花灯传承文化元宵节,又称为灯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这一节日源远流长,早在汉朝时期就已经形成,并且一直延续至今。
元宵节的庆祝活动之一就是赏花灯,这一活动不仅给人们带来欢乐,而且传承了丰富而精彩的中国文化。
本文将通过介绍元宵节赏花灯的历史渊源、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创新,以探讨元宵节赏花灯如何传承文化的问题。
一、元宵节赏花灯的历史渊源元宵节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朝时期。
据史书记载,汉武帝时,合并了几次较旧的与祭灶合仪容,设元夜万灯。
元宵节起初是为了祈祷庆贺,人们在这一天点亮灯火、燃放烟花,以驱逐不幸与瘟疫,祈求家庭的平安和福寿。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庆祝活动越来越多样化,赏花灯成为了元宵节最具代表性的活动之一。
二、元宵节赏花灯的传统习俗元宵节赏花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元宵节这一天,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人们都会举家出游,参观花灯展览。
同时,各地还会举办灯谜活动,以增加节日的趣味与欢乐。
灯谜是一种猜谜的游戏,谜底隐藏在花灯的灯笼上,解答者需要通过猜灯谜来获得谜底,猜对者有可能得到一些奖品。
这不仅促使了人们的智力活动,也增添了元宵节的娱乐氛围。
三、现代创新与元宵节赏花灯随着科技的发展,元宵节赏花灯也在不断创新和变革。
现代赏花灯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纸质灯笼,而是结合了技术与艺术的力量,变得更加炫彩多样。
例如,LED灯技术的应用使得花灯的亮度更高、色彩更丰富,同时还可以进行灯光互动与控制。
此外,现代花灯的制作材料也从传统的纸张、竹木逐渐过渡到塑料、金属等材质,使得花灯更加耐用。
四、元宵节赏花灯的文化传承意义元宵节赏花灯不仅是一种民间习俗,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节日文化,也展示了中国人民的创意与智慧。
元宵节赏花灯的传承不仅仅是为了庆祝节日,更是为了将这一独特的文化遗产传承给后代。
它融合了历史、艺术和技术等多方面的元素,给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和欣赏传统文化的机会。
通过元宵节赏花灯,人们不仅能够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元宵节赏花灯的风俗作文
![元宵节赏花灯的风俗作文](https://img.taocdn.com/s3/m/2f0c3a56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0f.png)
元宵节赏花灯的风俗作文赏花灯的习俗可以追溯至远古时代的祭灯猜谜活动。
古代人们相信,正月十五的夜晚是一年中最亮的一天,也是鬼神最活跃的时刻。
为了祈求平安和驱邪,人们在元宵节会点亮灯笼,挂上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灯以驱鬼。
在这个意义上,赏花灯不仅仅是娱乐活动,更是一种祈福和寄托之道。
元宵节的花灯种类繁多,种类也随着年代逐渐增多。
最早的花灯多为简单的纸灯笼,形状单一。
随着时间推移,人们开始用花灯创造各种生动形象,包括动物、花草、人物等。
花灯制作一般采用竹架和纸张,也有用丝绸、彩纸、竹筋、木架等材料制作的。
制作花灯的技艺相当独特,需要经验丰富的工匠手工完成。
赏花灯的习俗通常在傍晚开始,人们会聚集在公共场所或者人流较多的街道上赏花灯。
花灯的亮融融照亮了整个夜晚,吸引着游客和市民。
大街小巷里,五光十色的花灯和璀璨夺目的灯火为整个城市增添了一抹欢乐的色彩。
赏花灯的同时,还伴有一系列的传统活动。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猜灯谜了。
灯谜是一种寓意深远的文字遊戏。
谜底常常和节日、民俗、生活有关,通过猜谜的方式来娱乐增进智慧。
一些优秀的谜底往往需要一些文化知识和扎实的头脑。
在赏花灯活动中,大家一边赏花灯,一边猜谜语,欢声笑语不断。
此外,元宵节还有舞龙灯、舞狮灯等表演,以喜庆祈福的形式展示出来。
舞龙灯是一种古老而庄重的表演艺术形式,传统上被认为可以驱邪辟邪、祈求丰收和幸运。
舞狮灯是一种狮子形状的灯笼,通常由两人扮演,其中一人扮演狮子头,另一人则扮演狮子身。
他们配合着舞蹈动作,表演狮子的神态和动作。
这些表演不仅吸引了游客和市民的目光,也给人们带来了喜庆和热闹的氛围。
赏花灯的风俗虽然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历史,但是在现代社会中,依然被人们广泛地传承和庆祝。
每年的元宵节,不论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会聚集在一起,展示花灯,品味传统的习俗和思维方式。
赏花灯以其独特的美感吸引了大批的游客,也为城市带来了旺盛的经济收入。
然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赏花灯庆祝元宵节的传统活动
![赏花灯庆祝元宵节的传统活动](https://img.taocdn.com/s3/m/8f7409c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8b.png)
赏花灯庆祝元宵节的传统活动在中国,元宵节是一个富有传统文化的重要节日。
每年正月十五,人们会举行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来迎接这个节日的到来。
其中,赏花灯是元宵节最重要的传统活动之一。
接下来,本文将全面介绍赏花灯庆祝元宵节的传统活动,并深入探讨其历史背景、花灯的种类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一、历史背景元宵节起源于中国古代,源远流长。
相传,汉朝时期,汉武帝在正月十五时,亲自点燃了皇宫中的灯笼以表达对辅佐他的文臣武将的感激之情。
自此以后,赏花灯成为了一种习俗,并逐渐演变成为现代赏花灯的形式。
二、花灯的种类赏花灯活动中,各种各样的花灯是绝对的主角。
花灯通常由竹篾、纸张、丝线等材料制成。
在不同地区,花灯的类型各有不同。
在北方,常见的花灯有七仙女、天鹅、金鱼等,而在南方,则比较常见到龙灯、鱼灯、兔灯等。
这些灯笼以其丰富多彩的外观和精巧的制作工艺而闻名。
三、传统活动赏花灯的庆祝活动通常分为两个部分:白天和晚上。
白天,人们会参观花灯展览,各个地方都会举办盛大的花灯展览会,展示出各种各样的花灯艺术。
观众可以欣赏到不同主题的花灯,如历史人物、神话故事、动物等。
晚上,人们则会在公园、广场或者自家院子里放飞孔明灯,这也是元宵节的另一项传统活动。
孔明灯是一种由纸制成的灯笼,内部点燃后可升空,象征着人们祈求好运和吉祥的美好心愿。
四、现代意义赏花灯作为元宵节的传统活动,不仅具有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同时也具有现代社会的意义。
首先,赏花灯活动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代表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通过这一活动,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其次,赏花灯也是一种团聚的方式。
在元宵节这一天,人们会和家人、朋友一起观赏花灯,一起分享节日的快乐,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最后,赏花灯活动也起到了宣传旅游、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各个地方都会借助花灯展览会等活动来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地方经济的繁荣。
总结起来,赏花灯庆祝元宵节的传统活动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文化表现形式。
元宵节赏花灯的意义是什么
![元宵节赏花灯的意义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3fccff2e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302f34b.png)
元宵节赏花灯的意义是什么农历正月十五,在中国传统节日中称为元宵节,又称上元节、春灯节、小正月、元夕节,元宵节是在春节后的一个重要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通常都会到大街上赏花灯猜灯谜。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元宵节赏花灯的一些意义,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元宵节赏花灯的意义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
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
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
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元宵节赏花灯的来历传说在很久以前,凶禽猛兽很多,四处伤害人和牲畜,人们就组织起来去打它们,有一只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立即传旨,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把人间的人畜财产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着生命的危险,偷偷驾着祥云来到人间,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过了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响声震天,连续三个夜晚都是如此,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以中大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元宵节赏花灯习俗来历
元宵节有赏花灯的习俗,那么,你知道该习俗的来历吗?欢迎大家阅读。
元宵节赏灯习俗来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叫灯节、上元节,届时家家挂灯,人人赏灯。
关于元宵赏灯的来历,这里有个十分曲折动人的传说。
汉武帝时,有个足智多谋、诙谐滑稽的东方朔,武帝十分信任他。
宫门森严,他却可以随便出入,以随时取悦皇上。
他外表随便,内心善良,常为宫中彩女向武帝求情。
这年腊月,一连下了几天大雪,东方朔去御花园给武帝折几枝梅花,忽见一个宫女哭着向玩月池中跳去,慌忙上前拉住。
细细一问,她叫元宵,家住长安城外山上,家里还有父母、妹妹,进宫之后再没见过他们。
每逢佳节倍思亲,近几日风雪交加,愁闷不堪,想与家人见见面,又怕武帝不允。
思来想去,还不如一死了之,黄泉之下再与父母相会。
东方朔安慰了她一番,答应设法让她与家人团聚。
他出皇宫,离长安,到元宵家里如此这般地安排了一下,然后就回到长安,在大街上卖起卦来。
人们久仰东方朔的大名,争着前来求签问卜,得到的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卦语。
众人大惊,纷纷求教解脱的方法。
东方朔郑重地说:“正月十三日,火神君会来长安察看地形,你们可到城西北十里的大路口等候。
天到未时(约下午一时到三时),会过来一个
骑红色毛驴的红衣姑娘,她就是奉旨焚烧长安的火神君。
你们前去拦路哭求,或许有救。
”
人们听了,互相串联,相约多邀一些人,去十里铺大道口等候。
正月十三未时,果见从西北方向过来一个骑着红色毛驴的红衣女子,众人连忙上前苦苦哀求。
姑娘道:“我是领旨火烧长安的,玉帝到时候要亲自站在南天门察看的。
你们既然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皇上想想办法。
”
人们拿了火神君赐给的红贴,回到长安跪在午门前,要把贴子献给皇上。
汉武帝接过侍卫们传进来的红贴,见上面写着四句偈语:“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
”武帝看了吓得魂飞魄散,忙请东方朔商量应付的办法。
东方朔禀道:“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里的元宵做得一手好汤圆,火神君也会知道的。
皇上可在十五晚上,让元宵做汤圆祭献天神,再传谕全城百姓家家做汤圆,一齐敬奉驾临长安上空的火神君,想来她会心软下来不再放火的。
同时,您再下旨让京城臣民一齐动手做花灯,于十五、十六晚上在大街小巷、内屋外院一齐挂上红灯,从天上看起来就好像满城大火,这样,便能骗过在南天门察看的玉帝。
此外,再令城外臣民届时进城观灯,皇上与皇后、妃子、宫女,分散在人群中去街上赏灯,驱灾解难。
”
武帝大喜,依言而行。
正月十五,太阳刚向西天斜挂下去,人们已纷纷张灯结彩准备起来。
武帝带了皇后、妃子,皆穿便服,在几个也穿着便服的亲近大臣和侍卫的保护下,混在人群中去街上观灯。
宫女、太监们也三三两两上街而去。
华灯初上,万灯争辉,各种火伞、
火马、转子莲、花筒、炮打四门、火龙摆尾等花灯呈奇争彩,颇为壮观。
元宵的妹妹领着父母也来长安观灯,当她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忙叫姐姐的名字。
元宵早在这里等候,见父母妹妹果然赶来,忙扑到母亲身上。
亲上团聚,互叙衷肠。
十五夜平安过去了,十六夜也平安过去了,元宵与亲人团聚了两个晚上,心情十分欣慰。
由于东方朔的努力,以后每到正月十五,人们就过灯节,并逐渐流传到各地。
这一节日因元宵而起,故称“元宵节”。
又因元宵节要吃汤圆,汤圆以元宵做得最好,所以也称“元宵”。
花灯寄寓民间在除夕供奉老天爷时要设立“天地堂”。
人们在院子里扎一小棚,棚里面小桌上立着“天地三界十方万灵真宰”的神位;神位前摆着香炉、供品,还挂着一盏灯笼,灯笼代表姜太公的席位。
据说姜太公当年封神时,别人都封了,就是忘记了封自己,自己没有席位只好和老天爷坐在一起。
灯笼与神有关,所以也赋予很多象征意义。
古时候,人们为了驱逐黑暗的恐惧感,于是灯笼衍元宵节灯诗元宵节灯诗生为具有驱魔降福、祈许光明之意。
在闽南语中“灯”与“丁”发音相近,所以灯笼也用来求子添丁,求取功名,求得避邪平安。
有一种“光明灯”,在岁末年初时,把灯笼放在寺庙中,藉以佛的法力求得一年中平安顺利。
也有农家在田间立长竹竿挂上一盏灯“照田蚕”,观察火色以预测一年的水旱情况,以期丰年。
“放天灯”,来由是过去人们在躲避盗匪侵袭而四散逃逸之后,以燃放天灯为互报平安的信号。
由于避难回家的日子正是元宵节,从此以后,每年这一天,人们便以放天灯的仪式来庆祝,所以又称天灯为“祈福灯”或“平安灯”。
其后逐渐演变为向上天祈福许愿的民俗活动。
天灯上写满了心里的各种祈愿,希望天灯能上达天庭,带给人无限的希望和光明。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鼓励读书,民间都把小孩送上学。
入学的第一个节目叫“开灯”,就是把事先做好的花灯带到学校去,请一位博学的老先生点起来,象征前途光明。
从前的私塾,多半在正月十五稍后开学,因此开学的花灯,也成了“上元节”的点缀。
元宵节花灯种类甚多,或是仿照事物的形象编制的形象灯,如龙灯、虎灯、兔灯等等,或是根据民间故事编制而成的活动灯,如牛郎织女、二十四孝等等,表现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
各种花灯制作工巧,一展工匠的智慧和技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盛大,民族特色越来越浓,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三天;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为五天;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因为灯期不同,所以最初张灯的那天叫“试灯”,十五这天叫“正灯”,最末一天叫“残灯”、“阑灯”。
也有叫“神灯”、“人灯”、“鬼灯”之说。
十四日夜为“神灯”,放于家中神位、宗祠前,以祭神明先祖;十五日夜叫“人灯”,放在门窗、床笫、几案等处,用来避除蝎虫;十六日夜为“鬼灯”,放在丘墓、原野,为了游魂得到可以脱离鬼域。
上祈天意,下护苍生,神人鬼畜,无所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