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案-第四章 清朝晚期的文化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教案-第四章清朝晚期的文化
历史教案-第四章清朝晚期的文化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在西学影响下的近代思想的发展特点;严复的思想及影响;龚振麟、李善兰、徐寿、华衡芳、詹天佑、冯如等人的科技成果及贡献;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维新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京师大学堂;清末新学制的制定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2.能力方面: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37页介绍中国思想界向西方学习的小字,归纳出思想界向西方学习可分几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学习热点分别是什么?
生:
师:
师:大家回答得很对。

请大家注意这三个阶段的起始时间,并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思想界会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如果感到有困难的话,请参考以下几个问题进行思考,同桌也可以讨论。

师:大家说得都不错,给了我不少启发。

现在我也谈谈自己的观点,这不是唯一的答案,仅供大家参考:在时代的呼唤下,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阶级结构的变化,思想界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呈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在西学热潮中,贡献最大的是严复。

2.严复的思想及贡献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37页至138页有关严复的内容,概括严复的思想及主要贡献。

生:
师:严复毕业于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神州船政学堂,反来又曾留学英国。

所以他对西学的了解比康有为、梁启超更为系统、深入,对西方社会科学、政治理论的介绍也就更为全面。

大家能不能联系当时中国面临的局势及思想界的状况,分析《天演论》所宣传的社会进化理论的进步意义?
生:
师: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严复的社会进化理论的确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使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投身到维新变法的运动中去。

《天演论》出版后,社会上许多人纷纷以“竞雄”、“天择”、“适之”为字,胡适的“适”字也是取“适者生存”之意,可见《天演论》是何等深入人心了。

随着思想界学习西方层层深入,随着经济的发展,晚清的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二、科学技术的发展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并以表格的形式分人物、称谓、主要贡献三类归纳主要内容。

生:
师:
生:
师:科学家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特点,与思想界不同时期的学习热点有何联系?
生:
师:同思想界的学习热点相一致,科技向西方学习也经历了由学习兵器制造到学习自然科学的历程,而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有的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

那么,他们获得成功的奥秘是什么呢?请大家引用课文史实加以说明。

生:
师:大家讲得很好。

他们不畏艰难、百折不挠、勇于创新、爱国图强,所以成就突出。

他们的拳拳爱国之心尤其令人感动。

下面,我们请一位同学讲讲詹天佑的故事。

生:
师:正是由于詹天佑等杰出的科技人员把个人的努力与祖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他们才会取得令西方人也不敢小瞧的杰出成绩。

随着经济的发展,思想的进步,政治的变化,晚期教育也开始了革旧立新的过程,最突出的是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和改革。

三、新式学堂的兴办和教育的改革
1.新式学堂的兴办
师: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中较为开明的官员就提出改革封建教育的主张。

课文向大家介绍了洋务运动期间和维新变法期间的新式学堂。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1页《洋务派创办的著名新式学堂》表格,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学堂的教学内容及目的同以前相比有了什么变化?从时间看,其教学内容呈现出什么趋势?
生:
师:请大家继续阅读课文维新运动期间的新式学堂的有关内容,比较一下,此时期创办的学堂比洋务运动时期有了哪些变化?
生:
师:随着新式学堂在教学目的、内容等方面近代化进程的加深,科举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教育出现了重大的变革。

2.新学制的颁布和科举制度的废除
师:1904年,清颁布了中国近代第一个系统完备并付诸实施的法定学制——《奏定学堂章程》。

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课文第142页的有关小字,大家边听边思考一个问题:对比封建学制,此章程的进步之处是什么?
生:
师:很好。

这个学制的建立和实施,改变了中国长期封建式官学、私学、书院等的学校形式,在教育的类型、阶段、内容上均有了重大改变,顺应了教育近代化的要求,为近代形式的学校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但这一学制又有它的局限性。

请大家结合课文第142而插图《新式学堂学生用发辫当圆规画图作几何习题》,思考一下局限性是什么?生:
师:为什么会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呢?
生:
师:我把大家讲的归纳一下。

清末的教育改革是在清政府的主持下进行的,其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就使近代教育在迈向近代化的同时带有浓重的封建烙印。

此学制的颁行,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制度的形成。

此学制颁布的第二年,1905年,开始于隋唐时期,实行了1000多年的科举制退出了历史舞台。

科举制度的废除标志着旧的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完全终结。

课后大家有时间可以总结一下科举制的发展史。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西学”影响下的思想、科技、教育。

请大家概括一下他们在发展过程上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生:
师:史学界称此现象为“西学东渐”,即西方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逐渐向中国渗透。

最终的结果是以资本主义思想文化逐渐取代封建主义思想文化。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近代化,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

在动荡的近代中国,我们中华民族表现出了巨大的凝聚力,在不同阶段,各阶级的人们为了救亡图存进行了不懈的抗争与探索,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才会在危难中屹立不倒,在探索中不断进步。

第二节新旧交替时期的文学、艺术和史学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通过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史界革命”及其代表人物梁启超、王国维的主要贡献;甲骨文的发现;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诗界革命”和黄遵宪的诗歌;“谴责小说”;京剧的形成;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2.能力方面:
师:梁启超从服务对象、内容、实质及指导思想上对旧史学进行批判后,鲜明地提出了他的史学新理论。

书上列出了他最主要的观点。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4页相关内容加以概括。

生:
师:这两点对比旧史学新在什么地方?
生:
师;这两点均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尤其是他关于探求历史发展规律的观点,是其新史观中最
值得称道的地方。

所以课文用一句话概括了梁启超的主要贡献——奠定了新史学的理论基础。

新史学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王国维。

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4页的相关内容,思考王国维的贡献是什么?与梁启超相比有何不同?
生:
师:总的说来,这一时期的史学从史学理论到研究领域到史书体例都有了重大的变革,因此,我们称之为“史界革命”。

清末考古也取得了重大成就——发现了甲骨文。

关于甲骨文我们初中已经学习过相关内容,请大家结合已有知识及课文第144页相关内容明确甲骨文的含义、出土地点、时期及发现甲骨文的重大意义。

二、“诗界革命”与“谴责小说”
1.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
师:鸦片战争期间,英国侵略者的“船坚炮利”,惊醒了一些爱国知识分子,他们探索新知识,关心时局,奋笔写出了不少爱的诗篇。

请大家阅读魏源的《秦淮灯船引》,以及课文第145页小字第一段,归纳此时期的诗歌反映的主要内容。

师:鸦片战争期间的爱国诗人以其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开辟了近代文学的新局面。

2.“诗界革命”
师:甲午战后,政治领域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
生:
师:维新变法运动在文学领域上的反应是“诗界革命”的兴起。

“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夏曾佑、谭嗣同、梁启超、黄遵宪等人。

他们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请大家据此归纳“诗界革命”的内涵、实质及局限。

生:
师:大家讲得都很好,我把主要观点归纳一下。

“诗界革命”主张反映新的现实政治社会生活内容,在创作方向、创作内容上对旧的诗歌传统进行了重要的改革。

但此时的诗歌并未完全突破旧的诗歌形式,未能实现诗体的真正解放,所以这里所说的“革命”的实质是变革维新。

“诗界革命”中成就最大的是黄遵宪。

师:课文第145页还引用了《冯将军歌》的片断,我们请一位同学朗读一下,大家能不能根据幻灯内容及《冯将军歌》片断概括出黄遵宪诗歌的特点?
生:
师:很好,正因为他用诗歌记录中国乃至世界的重大事件,出色揭示了民族矛盾,表达了反帝国的激情,所以他的诗被称作“史诗”。

3.谴责小说
师:请大家阅读课文第146页有关内容,概括“谴责小说”产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作品;“谴责小说”的主要特色。

生:
师:“谴责小说”空前广泛地触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较充分地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活的写照。

清末,西方名著开始翻译成中文。

课文第146页介绍了著名的翻译家林纾。

生:
师:晚清的艺术也有所创新,最突出的是新剧种和新画派的形成。

三、京剧的形成和著名画派
1.京剧的形成与发展
师:
生:
师:晚清最卓越的京剧表演艺术家是程长庚和谭鑫培。

2.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
师:随着对外开埠通商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上海和广州成为繁华的大城市。

许多画家到这两地卖艺谋生,逐渐形成了上海画派和岭南画派,给中国美术界带来了重大变化。

上海画派的代表人物是任伯年、吴昌硕。

生:
师:岭南画派的主要代表是高剑父。

在艺术创作上,他大胆吸收西洋画、日本画精华,改变了中国传统画主要用线条表现对象的画法,侧重用水彩或水墨渲染来描绘形象,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

师:请大家回顾一下这节课的主要内容,归纳史学、文学、艺术的共同特点)
生:
师:我来把大家讲的归纳一下,最重要的有以下几点:爱国、创新同时又新旧交替。

当然,“新”是发展的主流。

那么,出现这些特点的根本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
师:这正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著名观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爱国、创新、新旧交替是这一时期文化的主要特点。

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西方资产阶级的科学技术、思想文化也传入了中国,先进的中国人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中进行了艰难而有益的探索,从而推陈出新,使古老的中国文化在扬弃中获得了发展。

(课后作业:布置学生以表格形式归纳本课主要内容。

)北京师大附中张文燕9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