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三角形的中位线》学案

合集下载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2.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3. 三角形中位线在几何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及性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引入三角形的中位线。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3. 课堂讲解:讲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引导学生通过几何画板软件观察和验证。

4. 例题解析:分析三角形中位线在几何中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三角形中位线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目标:检查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概念和性质的理解,以及运用三角形中位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评价方法: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三角形中位线概念的理解。

练习题:设计有关三角形中位线的练习题,评估学生掌握程度。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提交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教师用书、学生用书。

2. 多媒体设备:计算机、投影仪、几何画板软件。

3. 教具:三角形模型、直尺、圆规。

4. 参考资料:相关论文、教案示例、在线资源。

八、教学进度安排1. 本节课预计用时:40分钟。

2. 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导入新课:5分钟自主学习:5分钟课堂讲解:15分钟例题解析:10分钟小组讨论:5分钟课堂小结:5分钟作业布置:5分钟九、教学反馈与改进1. 课堂问答环节要注意关注不同水平学生的理解情况,适时给予引导和帮助。

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北师)八年级数学下册第六章平行四边形6.3三角形的中位线学习目标:1.掌握中位线的定义以及中位线定理.2.综合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及中位线定理解决问题.学习任务一.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50~151,完成下列问题.知识探究探索一:1.思考: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是怎么做的?请画出草图.解:2.如果连接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能得到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解:定义:连接三角形______的______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探究二:你能猜想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解: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______.二、自学反馈如图,点E,F,H分别是△ABC三边上的中点,则有:(1)△ABC 的中位线有__________;(2)HF ∥___,HF =___=___=12___;(3)HE ∥___,HE =___=___=12___;(4)EF ∥____,EF =___=___=12___.活动1 小组讨论例1 如图,DE 是△ABC 的中位线.求证:DE ∥BC ,DE =12BC.例2 如图,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E ,F ,G ,H ,得到的四边形EFGH 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解:活动2 跟踪训练1.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为AC ,BC 的中点,AF 平分∠CAB ,交DE 于点F.若DF =3,则AC 的长为( ) A.32 B .3 C .6 D .92.如图,C ,D 分别为EA ,EB 的中点,∠E =30°,∠1=110°,则∠2的度数为( )A .80°B .90°C .100°D .110°3.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 中,AC =BD ,E ,F 分别为AB ,CD 的中点,AC 与BD 交于点O ,EF 分别交AC ,BD 于M ,N.求证:∠ONM =∠OMN.4.如图所示,在△ABC 中,AB =AC ,E 为AB 的中点,在AB 的延长线上取一点D,使BD=AB,求证:CD=2CE.活动3:课堂小结1.经历了对三角形中位线的特征探索,你有什么感受和收获?给自己一个评价.2.本节学习到了什么?(知识上、方法上)。

八年级数学下册 6.3 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无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册 6.3 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无答案)

6.3三角形的中位线第1 课时(二)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能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

2.进一步经历“探索—发现-猜想-证明”的过程,发展推理论证的能力.(三)重点、难点:重点:应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决简单的问题.难点: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四)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你能通过剪拼的方式,将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面积与其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一、探究一、三角形的中位线自学目标: 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2.能找出三角形的中位线自学指导: 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2.能找出三角形的中位线吗?自主学习学生看书自学课本第150页的内容,按上面的要求进行自学,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动向,对于分散精力的要及时给予暗示,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进行提示,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导学中有的放矢。

二、探究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自学目标: 1。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2.能写出这个判定定理的推理过程自学指导: 1.你能猜想出三角巷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吗?2。

能证明你的猜想吗?自主学习让学生看书自学课本第150——151页的内容学生按上面的要求进行自学,独立写出推理过程,老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动向,对于分散精力的要及时给予暗示,对于疑难问题及时进行提示,关注学生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在导学中有的放矢。

导学环节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2。

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吗?3。

你能证明你的猜想吗?4。

把你的证明过程与同伴交流。

5.你能给出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几何推理语言吗?6老师强调:∵DE 是三角形ABC 的中位线,∴DE//BC ,DE=1/2BC .例题讲解:任意做一个四边形,并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这个新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请证明你的结论.B C DE AFGH 图11 B C D EAFGH 图10解1:是平行四边形.如图10,连接BD ,则EH 为△ABD 中位线,∴EH∥BD,12EH BD =.FG 为△BCD 中位线,∴FG∥BD,12FG BD =.EH∥FG,EH=FG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解2:是平行四边形.我连接两条对角线,AC BD ,如图11,EH 为△ABD 中位线,∴EH∥BD.FG 为△BCD 中位线,∴FG∥BD.∴ EH∥FG.同理,EF∥GH ∴四边形EFGH 为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学生小组讨论,展示其他做法,总结交流自己的感想及做法。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学生在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角的计算、边的计算等知识后,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应用。

本节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探究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图和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感受数学的趣味性和应用性。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八年级上册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和角的计算,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入,对性质的推理能力有待提高。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积极思考,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2.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的理解和性质的掌握。

2.运用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探究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2.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运用中位线性质解决问题。

3.小组合作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培养合作意识。

4.激励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探究成果给予肯定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和应用。

2.实例材料:准备一些具体的三角形实例,用于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

3.学生活动材料: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哪些性质?它们有什么作用?”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课件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九年级上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

九年级上册《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2.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3.学会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二、导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回顾在我们学习三角形的中位线之前,我们首先来回顾一下三角形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定义1: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内角组成的图形。

性质1: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性质2: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性质3: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 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定义2: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接三角形两个顶点和中点的线段。

下图为三角形ABC的中位线AD。

A/ \\/ \\B-----C3.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a.三角形中位线的中点是三角形重心G。

定理1:过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和其重心G可以作出三条互相平行的中位线。

定理2:三角形中位线的中点是重心所在中线的一半。

定理3: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交于一点,且这个交点是重心。

b.三角形中位线的比例关系。

定理4:在三角形中,三条中位线所分割的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与它们对应的原三角形的面积比是1:3。

定理5:三角形中位线的长度之比为2:1。

4. 练习题请根据以上导学内容,尝试解决以下练习题。

题目1:如图,已知三角形ABC的中位线DE与AB交于点F,求证:AF = FB。

A/ \\D-----E|F提示:利用三角形中线的性质。

题目2:在三角形ABC中,AD和BE分别是BC和AC的中位线。

若BD = 6cm,CE = 10cm,求AC的长度。

提示: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比例关系。

三、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学习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和性质。

我们知道,三角形的中位线对于研究三角形的性质和解决相关问题非常有用。

希望同学们通过练习题的实际操作,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中位线的性质和应用。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1

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1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数学八年级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是初中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应用。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授课的。

通过学习本节内容,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

但学生对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及性质的认识较为模糊,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通过直观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推理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并能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推理能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2.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证明及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启发式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互动式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演示法:通过直观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三角板、直尺、圆规、多媒体设备等。

2.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铅笔、橡皮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图形,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请大家观察图形,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有某些特殊的性质。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6.3 三角形的中位线》一节,主要介绍了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性质。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三角形全等的铺垫,对于学生理解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等知识,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基础。

但部分学生对于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和性质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练习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掌握中位线的性质。

2.能够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三角形中位线的定义。

2.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的性质。

3.运用中位线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模型和几何画板等工具,让学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

2.采用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自主发现中位线的性质。

3.采用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三角形模型、几何画板等教具。

2.准备相关的PPT课件。

3.准备一些练习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基本性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哪些性质?”。

2.呈现(15分钟)利用PPT课件和实物模型,呈现三角形的中位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发现中位线的性质。

3.操练(15分钟)让学生在纸上画出一个任意的三角形,然后用尺子和圆规作出这个三角形的中位线,并测量中位线的长度,与第三边进行比较。

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学生对中位线性质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完成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1)判断题:三角形的中位线一定平行于第三边。

2019年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案:6.3三角形的中位线

2019年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案:6.3三角形的中位线

2019年春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学案:6.3三角形的中位线一、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主要有:1.了解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2.掌握如何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3.学会利用中位线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二、学习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什么是三角形的中位线;2.如何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3.利用中位线求解三角形的面积。

三、学习过程1. 三角形的中位线•什么是中位线?中位线是连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和相对边的中点的线段。

•根据中位线的定义,一个三角形有三条中位线,分别连接三个顶点和相对边的中点。

2. 如何找到三角形的中位线假设三角形ABC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B、C,相对边分别为a、b、c。

求三角形ABC的中位线的步骤如下:•找到边a的中点D;•找到边b的中点E;•找到边c的中点F。

•连接AD、BE、CF,得到三角形ABC的三条中位线。

3. 利用中位线求解三角形的面积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ABC,假设它的三个顶点分别为A、B、C,相对边分别为a、b、c,中位线分别为AD、BE和CF。

根据中位线的定义,中位线的中点分别为M、N、P。

三角形ABC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 = \frac{1}{2}S_{\Delta ABC} = \frac{1}{2} \sqrt{s(s - a)(s -b)(s - c)}\]其中,S是三角形ABC的面积,S_{\Delta ABC}是三角形ABC的海伦公式面积,s是半周长,s = \frac{a + b + c}{2}。

三角形ABC的中位线所形成的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S_{\Delta DMN}=\frac{1}{4}S_{\Delta ABC}\] \[S_{\DeltaENP}=\frac{1}{4}S_{\Delta ABC}\] \[S_{\Delta FMP}=\frac{1}{4}S_{\Delta ABC}\]其中,S_{\Delta DMN}、S_{\Delta ENP}、S_{\Delta FMP}分别是三个小三角形的面积。

6.3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

6.3三角形的中位线导学案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6.3 三角形的中位线学习目标:1.掌握中位线的定义及中位线定理;2.灵活添加辅助线,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决数学问题.自主学习一、情境导入如图,有一块三角形的蛋糕,准备平均分给四个小朋友,要求四人所分的大小和形状都相同,怎么设计合理的解决方案呢?合作探究一、要点探究知识点一:三角形的中位线及其性质问题1:你能将任意的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问题2:连接每两边的中点,看看得到了什么样的图形?【要点归纳】中位线的定义:画一画1. 画出△ABC中所有的中位线.2. 画出三角形的所有中线,并说出中位线和中线的区别.问题3:你能通过剪拼的方式,将一个三角形拼成一个与其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吗?猜一猜:从小明的上述做法中,你能猜想出三角形两边中点的连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问题4:如何证明你的猜想?【要点归纳】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想一想问题5:根据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能得到什么结论?回顾导入思考如图,如何做辅助线,将△ABC分成4 块面积相等的部分?练一练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中点.(1)若DE = 5,则BC = .(2)若△B = 65°,则△ADE = °.(3) 若DE + BC = 12,则BC = .【典例精析】例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 分别为各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二、课堂小结1. 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BC = 20,则EF的长为_____.当堂检测题1图题2图2. 如图,在△ABC中,中线CE、BF相交于点O,M、N分别是OB、OC的中点,则EF 和MN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3. 如图,A,B两村相隔一座大山,你能想办法测出A,B两村的直线距离AB的大小吗?若测得MN = 360 m,则AB = m.如果M、N两点之间还有阻隔,你有什么解决办法?参考答案合作探究练一练1.如图,△ABC中,D、E分别是AB、AC中点.(3)若DE = 5,则BC = 10 .(4)若△B = 65°,则△ADE = 65 °.(3) 若DE + BC = 12,则BC = 8 .【典例精析】例1已知: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E,F,G,H 分别为各边的中点.求证: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当堂检测1.10 .2. 平行且相等.3. 720 .两次利用中位线,分别取 CM,CN 的中点并测量其距离.。

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北师大版

6.3《三角形的中位线》教案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数学北师大版
举例:针对逻辑推理难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证明:
a.通过画图展示三角形ABC及其中位线DE。
b.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三角形中位线与第三边的关系。
c.利用几何知识,如平行线的性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等,引导学生推理证明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长度相等。
针对空间想象力难点,教师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重点强调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这是本节课的核心知识。
-应用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如通过中位线求解三角形中特定线段的长度。
举例:在讲解中位线性质时,可以通过具体的图形示例,如三角形ABC中,D、E分别是AB、AC的中点,证明线段DE平行于BC,并且DE的长度是BC长度的一半。
3.应用中位线性质解决相关问题,如求线段长度、证明线段平行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通过探索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使学生能够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中位线与第三边平行且等于其一半。
2.提升学生空间想象力和几何直观,通过观察和操作三角形模型,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中位线的形象,理解中位线与三角形之间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逻辑推理证明中位线性质:学生需要运用几何知识,通过严密的逻辑推理证明中位线的性质,这对于部分学生来说可能存在难度。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学生需要能够在脑海中构建三角形中位线的形象,理解其在三维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中位线性质的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学生可能难以识别何时应用中位线的性质,以及如何将其与其他几何知识结合解决问题。
a.使用教具或动态软件展示三角形中位线的模型,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b.让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折叠、剪贴等方式,实际制作三角形中位线模型,增强空间感知。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教案)

教案:三角形的中位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2. 学会如何作三角形的中位线。

3. 能够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及其性质。

2.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作法。

教学难点:1. 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教学准备:1. 课件或黑板。

2. 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的相关知识,如三角形的定义、性质等。

2. 提问:你们认为三角形有哪些重要的性质呢?二、新课导入(15分钟)1. 介绍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中位线是连接一个顶点和对边中点的线段。

2. 引导学生观察三角形的中位线,并提问:你们能发现三角形的中位线有哪些特殊的性质吗?3.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尝试作三角形的中位线,并观察其性质。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讲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如: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等于第三边的一半等。

2. 通过示例,讲解如何运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中位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评价。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运用。

2. 提问:你们认为三角形的中位线在实际问题中有何作用?如何运用?教学延伸:1. 引导学生进一步研究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其他性质和应用。

2. 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中位线的拓展练习题,让学生课后思考和探究。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三角形知识,引入三角形的中位线概念。

通过观察、操作和讲解,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和运用。

在课堂练习环节,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总结和反思,使学生对三角形的中位线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六、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一些有关三角形中位线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6.3 三角形的中位线 导学案

北师大版八年级下册数学 6.3 三角形的中位线    导学案

6.3 三角形的中位线【学习目标】1.了解三角形中位线的概.2.会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

【重点】掌握和运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难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

【学习过程】 一、温故而知新1.在右图中,你可补充一些什么条件,使得△ADE ∽△ABC? 问: 补充 AB AD =32;AC AE =32呢?二、初生牛犊不怕虎,让我来探索:探索一:1、思考:你能将任意一个三角形分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你是怎么做的?请画出草图。

2、如果连结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能得到四个全等的三角形吗?※定义:连接三角形 的 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探究二:1、你能猜想出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怎样的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 与第三边,且 第三边的 。

2、请写出已知、求证,并证明:B CADEC AB DEAE B FCGDH3、请利用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证明连结三角形每两边的中点得到的四个三角形全等。

探究三:任意作一个四边形,并将其四边的中点依次连接起来,得到一个新的四边形,这个新的四边形的形状有什么特征?请证明你的结论.三、看我有多棒1、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__________,且等于__________的一半.2、连结任意四边形的四边中点,所得到的四边形是__________.3、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4,5,6,则连结各边中点所得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4、三角形三条中位线将其分成__________个全等三角形.5、如图所示,△ABC 中,D 、E 、F 分别是AB 、BC 、CA 的中点,AB =10 cm ,AC =6 cm ,则四边形ADEF 的周长为_________.。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6.3 三角形的中位线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 6.3 三角形的中位线学案(新版)北师大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册6.3三角形的中位线学案(新版)北师大版
课题:第六章平行四边形第3节三角 形中位线(1课时)
学习目标
1.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性质;会利用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解决有关问题;
2.经历探索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的过程,体会转化的思想方法;
3.通过对中位线的学习养成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6.已知△ABC中,D是AB上一点,AD=AC,AE⊥CD,垂足 是E、F是BC的中点,试说明BD=2EF。
学习小结,引导学生整理归纳
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A.矩形B.菱形C.正方形D.以上都不对
2.顺次连结矩形四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A.矩形B. 菱形C.正方形D.以上都不对
3.已知以一个三角形各边中点为顶点的三角形的周长为8cm,则原三角形的周长为cm
4.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2cm,则这个三角形各边中点围成 的三角形的周长.
5.图,D、E、F分别是△ABC各边的中点,(1)如果EF=4cm,那么BC=cm;如果AB=10cm,那么DF=cm;
观察:四 边形BCFD是平行四边形吗?
思考:要 判定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须具备什么条件?
合作学习,信息交流
合作探究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DE是△ABC的 中位线,求证DE∥BC,EF=1/2BC
延长DE到F,使DE=EF,连接CF.
在△ADE和△CFE中
∵AE=CE,∠1=∠,DE=∴△ADE≌△CFE
重点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中位线的性 质.
难点
运用转化思想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流程
学校年级组二备
教师课前备课
自主学习,尝试解决
动手探究
将一张三角形纸片剪成两部分,使分成的两部分能拼与一个平行四边形?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6.3《三角形的中位线》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八下6.3《三角形的中位线》学案

§6.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1) 导学案学习目标: 1.理解多边形及正多边形的定义以及多边形对角线的定义.2.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一、情境创设问题:什么叫三角形?什么叫四边形、五边形吗?二、自主导学(一)、认识多边形1、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的线段相连组成的平面图形叫做n边形,又称为多边形.在定义中应注意:①不在直线上;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以上两个多边形分别为边形、边形,应分别记为、2、如果多边形的都相等、也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3、认识多边形的边、内角、顶点、对角线连结多边形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二)、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小组合作。

1.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多少条对角线?他们将多边形分成多少个三角形?2.总结多边形内角和,你会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三角形(3边)四边形(4边)五边形(5边)六边形(6边)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一般的,从n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可以引____条对角线,他们将n边形分为____个三角形,n边形的内角和=(n≥3)三、尝试反馈,巩固练习1、求一个八边形的内角和?2、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800°,那么这是个几边形?四、展现拔高,师生互动1.已知四边形ABCD,∠A+∠C=180°,求∠B+∠D=?2.在一个十边形中,九个内角的和的度数是1290°,求这个十边形的另一个内角的度数.3.如果一个正多边形的一个内角等于12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五、课堂小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当堂检测:(10分钟) ---------我就是最棒的!1.如果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900°,那么这个多边形是_____边形.2.五边形的内角和等于______度.3.十边形的对角线有_____条.4.正十五边形的每一个内角等于_______度.5.内角和是1620°的多边形的边数是________.6.从一个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一共做了10条对角线,则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_____度.7.在四边形ABCD中,如果∠A:∠B:∠C:∠D=1:2:3:4,则∠D=______.8.一个多边形从一个顶点可引对角线3条,这个多边形内角和等于()A、360°B、540°C、720°D、900°§6.4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2) 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多边形的外角定义,并能准确找出多边形的外角.2.掌握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利用内角和与外角和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一、情境创设: 清晨,小明沿一个五边形广场周围的小跑,按逆时针方向跑步.(1)小明每从一条街道转到下一条街道时,身体转过的角是哪个角?在图中标出它们.2)他每跑完一圈,身体转过的角度之和是多少?(3)在上图中,你能求出∠1+∠2+∠3+∠4+∠5吗?你是怎样得到的?大家看图,∠1、∠2、∠3、∠4、∠5不是五边形的角,那是什么角呢?它们的和叫什么呢?我们这节课就来探讨多边形的外角、外角和. 二、自主导学(一)、认识多边形的外角1.我们可类似三角形的外角定义来定义多边形的外角.另一边的_______所组成的角叫做这个多边形的外角。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教案

三角形的中位线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概念,掌握中位线的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中位线解决三角形的几何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中位线的定义及性质。

2. 中位线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中位线的性质,中位线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的证明,中位线在复杂三角形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的性质。

2. 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3. 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掌握中位线的应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等概念,引出三角形的中位线。

2. 自主探究:让学生利用几何画板软件,观察并探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中位线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分享解题心得。

4. 课堂讲解:教师讲解中位线的性质及其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5.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位线在解三角形中的重要性。

7.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相关知识。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学生,了解他们对三角形中位线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情况,评估他们对中位线性质的掌握。

3. 小组讨论观察: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合作交流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课后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反思教学方法的运用。

2. 学生反馈:收集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意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

八、拓展与延伸:1. 探讨四边形的中位线性质,引导学生发现中位线在四边形中的作用。

2. 介绍中位线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4《三角形的中位线》
学习目标:
1、经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和梯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形成过程,掌握两个定理,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

2、通过教学了解常用的辅助线的作法,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题。

3、进一步训练说理的能力。

4、通过学习,进一步培养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进一步了解特殊与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转化的思想。

重点、难点:
1、重点:经历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的形成过程,掌握这个定理,并能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
题。

2、难点:利用它们解决简单的问题、进一步训练说理的能力。

过程设计:
一、衔接知识回顾:
1、如图:D点是三角形ABC中BC边的中点,则AD是BC
的线。

1)BD= = BC
2)S△ABD= = S△ABC
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主要有、、三种。

3.如图,△ABC中,已知:DE∥BC,则△ADE △ABC。

当点D是AB的中点时,则AE
AC
=
DE
BC
= = ,所以点E也是AC的。

二、自学探究:
现在换一个角度考虑,如果点D、E原来就是AB与AC的中点那么是否可以推出DE∥BC呢?DE与BC之间存在什么样的数量关系呢?
1、猜想
从画出的图形看,可以猜想:DE BC,且DE= BC.2、请证明你的猜想?(由学生填空)
证明:
∵△ABC中,点D、E分别是AB与AC的中点,
∴AD
AB AC
==.
∵∠A=∠A,
∴△ADE∽
∴∠ADE=∠ABC,
DE AE
BC BA
===(),
∴DE∥且
1
2
DE=
我们把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并且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
并且等于第三边的。

4、三角形的中位线与三角形中线有区别吗?(由学生讨论)
三、实践应用
例1 求证三角形的一条中位线与第三边上的中线互相平分。

已知:如图所示,在△ABC中,AD=DB,BE=EC,AF=FC。

求证:AE、DF互相平分。

证明:连结DE、EF.
因为AD=DB,BE=EC
所以DE∥(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同理EF∥
所以四边形ADEF是平行四边形
因此AE、DF互相平分(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思考:
1、观察上图,△ABC与△DEF的周长比为;S△ABC:S△EFD= :
2.在△ABC中再加条件,能使四边形ADEF为菱形。

理由:
3、在△ABC中再加条件,能使四边形ADEF为正方形。

理由:
四、课堂练习:
1、若△ABC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为3、4、5,则△ABC的周长为面积为。

2、已知:如图2,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
求证:
(1)四边形EFGH是平行四边形。

H
G
F
E
D
C
B
A
A
B C
D
图2 图1
(2)请增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EFGH 为菱形。

(3)请增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EFGH 为矩形。

(4)能不能只增加一个条件使得四边形EFGH 为正方形。

五、课内小结:
1、我们把连结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 ,
注意:三角形的中位线有 条。

并且有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 并且等于第三边的 。

2、推论:过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作另一边的平行线,必 第三边。

3、遇中点问题常连接中点,或过中点作平行线构造三角形的中位线,三角形的中位线解决问题。

六、延伸设计: A 组 1、已知:如果,点D 、E 、F 分别是△ABC 的三边的中点 1)若AB=8cm ,求EF 的长; 2)若DE=5cm ,求AC 的长.
3)若增加M 、N 分别BD 、BF 的中点,问MN 与BC 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2
如图,△ABC 中,D 、E 分别是边BC 、AB 的中 点,AD 、CE 相交
于G 。

求证: 3
1==AD GD CE GE
证明:
连结ED
∵ D 、E 分别是边BC 、AB 的中点 ∴
DE ∥ ,DE
AC = (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 一半)
∴ △ACG ∽△DEG ∴ GE DE
GC AG === ∴
GE GD
CE AD
== 于是,我们有以下结论:
三角形三条边上的中线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三角形的重心,重心与一边中点的连线的长是对应中线长的
3
1。

B 组
1、已知: 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P 是对角线BD 的中点,M 是DC 的中点,N 是AB 的中点.求证∠PMN =∠PNM
2.如图,在ABC ∆中,D 为BC 边上的中点,E 、F 为AB 的三等分点。

求证:GE BG 3=。

3、已知:如图在ABC ∆中,D 为BA 边上的点,AD=AC,AE ⊥CD 于E,F 点为BC 的中点。

求证:()1
2
EF AB AC =
-
(第1题) A
B
D
C
F
E
G
F
B
D
E
A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