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徐志摩诞辰120周年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远和近”】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模拟【关于“远和近”】材料作文题解及范文【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语文课上,大家对顾城的《远和近》发生了兴趣:“你,/一会儿看我,/一会儿看云。
//我觉得,/你看我时很远,/你看云时很近。
”大家经过讨论后认为,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选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常常存在各种隔膜甚至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人与“云”,却可能零距离地沟通,无障碍地亲近。
可是,“云”象征着或者代表着什么呢?有的同学说是大自然,有的说是某种理想,……似乎有不尽的可能。
后来有个同学说,顾城要是能在今天写这首诗,可以直接把“云”换成“手机”了。
大家都笑了。
你对这首诗又有怎样的感受和理解呢?请结合现实,以“《远和近》读后感”为副标题写一篇读后感,参与同学的讨论。
要求:选好角度,文体规范,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这是一道材料作文题,审读题干有如下要求:(1)对顾城的《远和近》的感受和理解。
(2)要结合现实,写成一篇读后感。
(3)以“《远和近》读后感”为副标题。
一定注意文体要求。
审题:根据材料的关键句子“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选和近: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常常存在各种隔膜甚至不可逾越的鸿沟;而人与“云”,却可能零距离地沟通,无障碍地亲近。
”可以立意,在赏析这首诗的基础上,最后确定立意。
顾城的小诗《远和近》表现特定心理和审美情趣,表达含蓄、精炼而内容深刻。
第一节写“你”左顾右盼的行为。
第二节是写“我”的独特感觉,从表层形式上看,这是一种错觉。
因为你既然能看到我,说明双方距离并不遥远,而“云”处天际,它与人的距离遥不可及。
诗人透过表层形象着意揭示了一种心理距离的远和近。
人与人,虽然近在咫尺,但心理却存在各种隔膜与不可逾越的鸿沟,因而觉着“很远”。
而人与云、人与大自然却能沟通感情,因而觉得“很近”,亲近、融洽。
高考满分作文热点话题(精选10篇)
高考满分作文热点话题(精选10篇)高考满分作文热点话题篇1窗外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远远望去一片灰蒙蒙的天空像笼上了一层淡淡的轻烟,桌上,几本零乱的书,右手旋转着一支圆珠笔,伴着一个孤单的身影。
夜,寂寞如斯,灯,孤单如我。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这种孤灯只影串成的生活已有许多年了,虽然,对于这种生活也感到习以为常,但我所追逐的梦幻依然如夸父寻找的太阳一样,还在遥远的地平线之外。
当往事慢慢被岁月的尘埃抹去时,当青春只是在无聊与空虚中消耗时,我才发现“成人教育”并不是我最终的目标。
扬一叶轻舟,穿过万重山,驾一匹神骏,纵横驰骋,为我的灵魂提供平静与清凉,使它有所寄托,过去也许是太过于看重一时的成败得失,使学业无所长进。
而今,高考临近,常在有雨无雨的夜晚,静静地打开心窗……春天,万物初露端倪,在艳阳下熠熠生光,心灵更是澄澈空明,骤然体会到生命是需经过不安,经过躁动,以至迷惑,才能走向宁静,归于平和。
夏日,烈阳的焦灼难免伤及到春天的孩子,但仁慈的上帝似乎并没有抛弃这些勃发生长的生灵,而是带来阵阵细雨,告诉它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
秋兮,西北风吹拂着苍寂的大地,路人没有回首,那收割后的稻田,默默地散发泥土的气息。
冬至,万物都静了下来,只有岁月收藏着来年的种子,展望。
禅悟生命,生命的意义其实只在与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生命的所有结果都是一样。
人生于世,有许多割舍不下的东西,诸如金钱、权力、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安逸的生活,但天道吝啬,好事不会让一个人占齐全,就像维纳斯留下美丽的遗憾。
有无相生祸福相依,鱼与熊掌难以兼得,所以生活的智者知道“两弊相衡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
一只倒霉的狐狸被捕兽夹套住了,它毫不犹豫的咬断小腿而逃命。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都不会放弃生命的小腿,连一些附丽、欲念和虚荣都舍不得,选择放弃需要的不仅是勇气,更多的是对人生的透彻和一种超然的境界。
我们也不要去想学业的不理想,前景的不乐观,贪图享受和功成名就重来都是一对冤家,必须放弃一个!人的一生想得到的东西太多,但无法拥有时,我们必须学会放弃,这不仅是生命的抉择,更是人生的一种成熟,一种生命的智慧。
高考作文素材(女子)
传奇女子——林徽因柳已青林徽因(1904年~1955年),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女性,她才华横溢,光彩照人。
林徽因写过诗、小说、散文、剧本等,还为一些刊物画过封面,但她致力于建筑事业,作为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主要设计者,激起我们永恒的钦佩。
从上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林徽因以一个文化精英与热情大方的沙龙女主人的凝聚力,聚集起同样富有才情与热情的学者和作家。
与她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有:梁思成,金岳霖,徐志摩……为林徽因作传的人不少,她太吸引人了,尽管我们不是梁思成,也不是金岳霖,更不是徐志摩,但这并不影响我们喜欢她、欣赏她、深爱她,不能减少一丝一毫对她的爱慕。
的确,林是20世纪中国最有魅力的女性之一。
有那么多文化名人为她倾倒,她身上多了一些传奇色彩。
如果褪去这些传奇的成分,也不失中国女性的偶像。
林徽因的生命,不论是波澜起伏,还是风和日丽,她不是伟大和崇高的符号,不是降到人间的仙女,也不是供后人崇拜和议论的偶像,她是一个女人,一个追求着自由思想的知识分子。
不幸的是,一提及林徽因,总是把她和别人捆绑在一起。
《林徽因》的价值,在于廓清了浮荡在主人公身上的尘埃,将她的真实面目彰显出来,在历史背景中将林徽因凸显出来,同时还生动地勾勒出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沈从文等一批高级知识分子群体的高雅的志趣品格、多彩的生活经历,从而折射出他们所生活的时代的精神。
我们不妨看看林徽因走过的路。
少女时代的林徽因曾随父亲到了欧洲,她芳华绝代,才华横溢,她像一弯新月,而周围是一群文化名人围绕着她。
“当女人成了母亲,花便成了树。
”作为母亲的林徽因娴静温柔,端庄慈爱,以多病之身操持着一个大家庭的事务。
走出沙龙的林徽因,踩泥泞,乘驴车,和梁思成一起辗转各地,为古建筑测绘,用现代科学的方法考察和研究中国古建筑,为保留中国传统文化奔波,此时她是一位执著的艺术家。
在抗战8年艰苦卓绝的岁月里,林徽因一家颠沛流离,从云南到四川,困居在偏远的李庄。
2020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范文:距离
的生活中看见蝴蝶只怕再也想不到 梁山伯与祝英台之间凄美的爱情故 事与诗意,而只能联想到蝴蝶翅膀 上那些凹凸不平的结构了。
纷繁的世界里,我们保持人与人之 间的一线距离,人与物之间的一尺 距离,人与事之间的一丈距离。或 许,曾经你想保持的美感足以让你 回味无穷;拉近一线距离,那些曾 经美的故事、事物会在瞬间瓦解。
保持一线距离,别让显微镜破坏了 你,更远你在我眼中更美。
距离,让你我更美
曾经,我们对饮于清辉之下,赏明 月,共话婵娟;而如今,小学生都 知道月球表面凹凸不平,是一颗死 寂的星球。那么,再当你执起酒杯 时,是否还有“但愿人长久”的忧 情?愈近的距离,让充满诗意的文 明不再具有美感。
科技,带来便利、知识的同时,也 将我们仅剩的一点意象剥夺了。在 对美好的事物进行追求时,我们是 不是更应存一份谨慎之心,与美好 事物保持一份距离,让美好的事物 更美?
张爱玲曾经说:“白的天上是一轮 明月,而红的则是墙上的一滩蚊子 血。红的成为了一朵红玫瑰,而白 的便成了一粒饭米粒。”她这般 说,自己也确有这般体会。曾经, 她相信爱情,相信胡兰成,然而情 感与空间距离的愈来愈近,却将两 人都撕扯得体无完肤。距离的接近 并没有给他们之间以丝毫的美感, 反而让他们之间的距离更远。
行走于心灵,徊徉于红尘的林徽因 便是如此。当一位才华横溢的小生 为你为你作出人生第一篇诗歌,当 一位才子手执一把油纸伞在雨巷中 静静守候只为与你擦肩而过,敏感 的心难道不曾为此动容?然而,爱 情至美,青涩的花果采摘下恐怕终 究会成为一枚苦果的。于是,你保 持了一位女子的坚守,选择了一个 合适的距离,让两个人的故事被传 为佳话,而不至于让徐志摩和自己 都受伤。在这若既(即)若离的朦 胧距离中,他们在对方眼中都变得 更美好了。
2020年高考写作议论文模拟训练(任务驱动提纲)附范文
2020年高考写作议论文模拟训练(任务驱动提纲)附范文在任务驱动作文的片段训练中,审题训练占据重要位置。
审题时要有审辩思维,所谓“审”,即仔细思考,反复比较权衡、分析推究;所谓“辩”,即分辨是非真假,考生在认知水平和经验范围内,有意愿对问题和事物进行全方位地、多维度地条分缕析地思考。
高考命题侧重审辩逻辑思维能力,侧重深刻独到的理性分析、侧重个性语言的内涵表达。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2019年起,《法制晚报》、《生活周刊》、《京华时报》、《春城地铁报》、《江西商报》、《华商晨报》《消防周刊》等全国10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深度挖掘的纸质报刊宣布休刊。
在告别一栏中,有的引用徐志摩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有的说“今日告别,不诉离殇”;有的说,我们永远在追梦的路上……尽管很旷达,但也隐含着种种无奈。
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
换一种不同的形式,或许会发展得更好。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和启发?请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范围和含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中心论点:中心句1:中心句2:中心句3:参考答案:1.中心论点:换种方式,发展会更好。
中心句1:与时俱进,不被时代和形式迟滞发展的脚步,才能求得发展。
中心句2:“君子善假于物也”,换一种先进器具更高效。
中心句3:学习借鉴先进理念,会更好发展,创新快捷方式更成功。
【考场佳作】换种方式,更好发展近年来,十多家始终宣传典型,激扬士气,深度挖掘的纸质报刊宣布休刊。
在告别一栏中,他们旷达又无奈地告白,确实有些伤感。
磁带消失了,音乐还在;报纸消失了,新闻还在。
可见,消失的是媒介而不是内容,换一种方式,会发展更好。
与时俱进才能求得发展。
在上个世纪,人们只能通过报纸广播获取新闻,而纸质媒体受到版面时间等限制,不能满足百姓的需求。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名人坚持不懈
高考作文素材:关于名人坚持不懈导读:本文高考作文素材:关于名人坚持不懈,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关于名人坚持不懈的素材一、中国的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了周总理的嘱托搞棉花试验,他“吃也想棉花,睡也想棉花”,16年浩劫人家不让他搞试验他就在自己家里偷偷搞。
终于,培育出棉花新品种,为祖国的农业发展贡献了力量。
二、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家境贫寒,没有文凭、没有导师,地处穷乡僻壤,但他却成功了。
他靠的是什么?正是锲而不舍这一精神!他卧床三月翻书不止就可以作证。
三、西汉司马迁少年时就涉猎群书,立志继承父业。
正当他撰写的《史记》进展顺利的时候,“李陵事件”的牵联,使他遭受宫刑。
面对这奇耻大辱,他不是叹息、沉沦,而是锐意进取,“幽而发愤”,他含冤蒙垢数十年,终于写出了“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记》,流芳后世。
四、亚历山大大帝在远征波斯之前,将他所有的财产分给了臣下。
其中一个叫皮尔底加斯的大臣非常惊奇。
问道:“陛下,那你带什么起程呢?”“希望,我只带这一种财宝。
”亚历山大回答说。
听到这个回答,皮尔底加斯说:“那么请让我们也来分享它吧。
”于是,他谢绝了分配给他的财产。
希望是创造人生的路标,在任何时候都别放弃它。
五、有一次上课时,苏格拉底布置了一道作业,让他的弟子们做一件事,每天把手甩一百下,过一个星期后,他问有多少人现在还坚持做了的,百份之九十的人都坚持做了。
一个月后,他又问了,现在只有一半的人了。
一年后,他再问了,现在只有一个人坚持下来了,那个人就是柏拉图。
六、英国作家狄更斯平时很注意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不管刮风下雨,每天都坚持到街头去观察、谛听,记下行人的零言碎语,积累了丰富的生活资料。
这样,他才在《大卫·科波菲尔》中写下精彩的人物对话描写,在《双城记》中留下逼真的社会背景描写,从而成为英国一代文豪,取得了他文学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七、松下刚刚陷入事业的困境,这天他无助地走在路上。
一对姐弟的谈话,引起了他的注意。
2020届高考材料作文模拟《关于“10位民国先生”》题解及范例
2020届高考材料作文模拟《关于“10位民国先生”》题解及范例【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60分)自古以来,先生是一个称谓,一种修为,也是一份崇敬,一种精神。
民国时期,那些杰出的人物不论男女都被尊称为“先生”。
一百多年来,国民意志之接力及薪火相传,有赖先生。
上述十位先生,不仅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灿烂了中华的文化。
请你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位综合立意,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推介他(她)们的道德品质、人生经历、精彩言论或作品风格……以凸显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请结合本单元所学论证手法,写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命题方向】本题为学生提供“十大民国先生”的真实影像,要求考生萃取其思想精华,借鉴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为同辈的成长提供样本试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选择组合,展示人文积淀。
人文底蕴类作文重在考查考生的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和审美情趣,是新课标核心素养中特别强调的一项。
本题旨在鼓励考生以时代精神继承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感受文化魅力,思考文化传承,增强文化自信,以培养家国认同感和社会责任感。
能力方面重在考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借鉴什么样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传承什么样的文化;如何继承,如何践行。
【解题】本题沿用2017年全国新课标I卷的作文题型,是带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
材料提供了“梁启超”“蔡元培”等10位“民国先生”的真实画像,特别能唤起莘莘学子对其音容笑貌的美好回忆。
“不仅照亮了历史的天空,更灿烂了中华的文化”是对其历史作用的准确定位;“任选其中的两到三位”是选材的数量限制;“推介他(她)们的道德品质、人生经历、精彩言论或作品风格……”是限定写作范围及重心;“在班级读书报告会上”是对交流对象的显性规定和表达方式的隐性要求;“凸显他(她)们的民族风骨与人格魅力”是写作本文的终极目的要求。
整个试题限制与开放并存,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促进个人、班级、社会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超越传统。
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
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徐志摩的文学成就及其影响作为出身于巨商名门的富家子弟,又在剑桥那样贵族化的学校受到深刻熏陶的人,徐志的思想性格是一个复杂的矛盾体。
五四新文化思潮的感召、对于西方文化的向往、深入频的中西交往活动、活泼好动的个性和广泛的社交生活,造就了徐志开阔的世界性文化视野。
他的性格单纯、热情、冲动,思想驳杂、浮泛又多变化,既执着于对理想的追求又不免常常失望和痛苦,但始终不失快乐的基调。
朱自清曾说,徐志“是跳着溅着不舍昼夜的一道生命水”[1],他也形容自己的性格:“我的心灵的活动是冲动性的,简直可以说痉挛性的”(《落叶》)。
正由于徐志性格的单纯、透明的特性,其矛盾、驳杂的思想在创作中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而且,这种矛盾和驳杂还使他的诗作形成了一种多面体的结晶。
徐志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爱国热情,在他的不少作品里都渗进了反帝、反封建、反军阀,为被压迫者呼号的内容。
面对黑暗腐朽社会底层民众的痛苦生活,诗人呐喊着,要开放“宽阔的粗暴的音,唱一支野蛮的大胆的骇人的新歌”,鼓励读者“到民间去,听衰老的,病痛的,贫苦的,残毁的,受压迫的,烦闷的,奴服的,懦怯的,丑陋的,罪恶的,自杀的”“灵魂的呻吟”(《灰色的人生》)。
但徐志在本质上是一个个人主义和人道主义者。
他认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因,是在人们的性灵。
他的理想是个人的性灵得到最大自由的发展,并宣称是一个“不可教训的个人主义者”,“只知道个人,只认得清个人,只信得过个人”,[2]并为寻求自由、爱、美而不停地歌唱。
他对理想是狂热而坚执的,但思想又常常是矛盾、混乱的。
尤其当严酷的现实与玫瑰色的理想形成尖锐对峙时,他失望、忧愤、痛心疾首,更因理想的狂热、爱的深沉,使随之而来的.失望的痛苦也就特别强烈。
他却找不到出路,不知道“风是在那一个方向吹”。
他曾赞美列宁的精神,却又声称“不希望他的主义传布。
我怕他”;他曾欢呼冬宫的红旗,称那红色是一个伟大的象征,“代表人类史里最伟大的一个时期”,“为人类立下了一个勇敢尝试的榜样”(《落叶》),转而又抨击十月革命为“人类史上最惨刻苦痛的一件事实”[3]。
2020年全国卷高考满分作文范文:就在此生长成一棵树
解、直面人生的生活态度让其星路更 加璀璨。
就在此生,就在此地,就是我, 选择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就在此地,经受风霜雪雨,吮吸 阳光雨露,绽放满树奇花,结成通身 红果,吸引曾经离我而去的飞禽走兽, 实现我生命的另类旅行!
徐志摩说:“在我年少的时候,我 疯狂地迷恋‘带我走’这句话,后来,我
再也不对他人说起,因为我学会了自 己走。”“自己走”,吻天风,吸地泉, 终成“新月诗魂”。汪国真写新诗,这倒 是个问题。20 余年来,对其新诗的质 疑、嘲讽、批评从未停止过,但他从 未为此烦恼过,不申辩,不乞求,不 应战,埋头不停地写诗、练书法、搞 音乐创作。他走过的这三个艺术领域 都成了硕果压枝的丰园。
就在此生长成一棵树
流连于枝繁叶茂的飞禽嫌弃她 没有翅膀,享受过浓荫匝地的走兽歧 视她没有双腿,各自开始了他们那一 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她没有抱怨,不 再乞求,不再寻找,以自立自强的灵 魂化身为一双隐形的翅膀,飞过迷惘, 飞过绝望,三千繁华尽收眼底,身边 两侧万水千山。
沿着梦想的指引,以自立自强为内核, 就在此生长成一棵大树!以缀满枝头 的甜美果实吸引全世界的目光,我们 一样可以开启我们奇幻的旅程!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 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平生亲友, 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黄州 之谪,尽管身上还残留着官场与文坛 一齐泼来的污水残渍,尽管也低吟过 “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他还是以强大自解、乐 观豁达的精神将自己从东坡解围而 去,用以前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 壁怀古》等一系列千古名作为浆汁的 满树红果芬芳远方世纪的目光。
影响中国的海宁人:徐志摩
影响中国的海宁人:徐志摩影响中国的海宁人:徐志摩徐志(1897.1.15~1931.11.19),现代诗人、散文家。
汉族,浙江海宁市石镇人。
徐志是金庸的表兄。
原名章,字森,留学美国时改名志。
曾经用过的笔名:南湖、诗哲、海谷、谷、大兵、云中鹤、仙鹤、删我、心手、黄狗、等。
徐志是新月派代表诗人,新月诗社成员。
1915年毕业于杭州一中,先后就读于上海沪江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和北京大学。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1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深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关于徐志的死亡1931年11月19日早八时,徐志搭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邮政飞机由南京北上,他要参加当天晚上林因在北平协和小礼堂为外国使者举办中国建筑艺术的演讲会。
当飞机抵达济南南部党家庄一带时,忽然大雾弥漫,难辨航向。
机师为寻觅准确航线,只得降低飞行高度,不料飞机撞上白马山(又称开山),当即坠入山谷,机身起火,机上人员——两位机师与徐志全部遇难。
1910年入杭州府中学堂。
并在校刊《友声》上发表文章,介绍自然科学知识,提倡用小说改良社会。
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开始创作新诗。
赴英国留学,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研究政治经济学。
在剑桥两年受西方教育的熏陶及欧美浪漫主义和唯美派诗人的影响。
1922年返国后在报刊上发表大量诗文。
1923年,参与发起成立新月社,加入文学研究会。
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诗评》周刊,任北京大学教授。
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访华时任译。
1925年赴欧洲,游历苏、德、意、法等国。
1926年在北京主编《晨报》副刊《诗镌》,与闻一多、朱湘等人开展新诗格律化运动,影响到新诗艺术的发展。
同年移居上海,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1926年任光华大学、大夏大学和南京中央大学教授。
和胡适、闻一多等人创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杂志。
高考语文作文名人事迹素材
高考语文作文名人事迹素材高考语文作文名人事迹素材(一)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小时候,就承袭了父业,在家耕种,然而他专门好学,他每天除了种好菜园之外,确实是用心读书,因此写出的诗词歌赋专门有名气。
不多久,当地的一个姓王的知县走赶忙任,他也是一个诗词爱好者,他明白陶渊明尽管年纪轻轻的,然而专门有名望,不知是真依旧假,因此就想试试他的学识如何。
一天,陶渊明正在自己的菜园里淋菜,王知县走了进来,陶渊明出于礼貌,抓紧起来招呼,王知县眯起眼睛,打量着陶渊明,说:“你确实是名叫陶潜的吗?”陶渊明忙说:“小人正是!”王知县坐下,右手摸着嘴边的八字胡,观赏了一下陶渊明桌上所写的字,突然对陶渊明说:“我听人说你能写诗作对,我来知识一下,现在我出个对子,请你对对,好吗?”陶渊明笑着说:“请大人出上联吧!”王知县环视四周,看到菜园里种有一畦向日葵,这些葵花刚刚开放,因此灵机一动,有了,他随口道出上联;雏葵俯枝,小脸盘可识地理?陶渊明一听,明白这官员话中含有不信任的轻视,表面说的是雏葵,实际上是背地问自己,你这么年轻,能熟识田园里耕作之事吗?因此他略为摸索,看见庭前的荷塘里,茁出鲜红的荷苞,因此就想出了巧妙的下联;新苞出土,大朱笔熟点天文!陶渊明的下联也是话中有话,他的意思表面是说荷苞,实际是说自己,意思是我尽管被埋在污泥里,然而一旦出土,就能点天文地理。
王知县看了,背地赞颂陶渊明的才思灵敏,然而依旧不甘视弱,又出上联,联曰:小小孩出言吞天口。
这一联除了说陶渊明刚才的口气太大之外,用字上还有专门巧妙之处,因为“吞”是由“天口”两字组成,如此是专门难对的。
陶渊明想了想,赶忙对出下联;联曰:老大人苦究志士心。
这下联,陶渊明除了说明自己不是口气大,而是靠苦学而成才。
他用字巧妙,因“志”字是由“士心”两字组成。
正巧工整对上比的“吞天口”的吞字是由“天”字和“口”字组成,知县才明白陶渊明果然专门有学问,又立志苦学,不禁肃然起敬。
便站起来和他紧紧握着他的手,连连赞扬道:“小兄弟!果然聪慧过人,又有志气,佩服!佩服!”陶渊明见他态度改变,也是谦逊诚恳地说:“还请大人日后多多指点!”说罢又拿过自己的习作,请知县指教。
高考作文素材:名家名段20个
高考作文素材:名家名段20个1. 爱别离虽然无常,却也使我们体会到自然之心,知道无常有它的美丽,想一想,这世界上的人为什么大部分都喜欢真花,不爱塑胶花呢?因为真花会萎落,令人感到亲切。
凡是生命,就会活动,一活动就有流转、有生灭,有荣枯、有盛衰,仿佛走动的马灯,在灯影迷离之中,我们体验着得与失的无常,变动与打击的苦痛。
在生死轮转的海岸,我们惜别,但不能不别,这是人最大的困局,然而生命就是时间,两者都不能逆转,与其跌跤而怨恨石头,还不如从今天走路就看脚下,与其被昨日无可挽回的爱别离所折磨,还不如回到现在。
(林清玄《把烦恼写在沙滩上》)2. 将这个生机勃勃的世界看做一片虚无的荒原的家伙,享受着舒适的中产阶级生活却鄙视中庸道德的中产阶级异类,受过良好教育却无法在现实中找到生存价值的知识分子,内心充满渴求却不知渴求为何物的精神漫游者,与世界,与人类,与时代格格不入的一匹孤独的狼。
这种人,在我们身边并不少见:一个内心自视甚高却在现实中无所适从的青年,一个不甘平庸企慕超越世俗的洁身自好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凡事喜欢追问意义的痛苦的文化人,他只限于在精神层面生活,他恐惧厌倦逃避真实的生活,他有知识却缺乏见识,他有思想却不够通达,他被自己的精神搏斗所困惑以至了无生趣。
或许,我们自己身上或多或少都有“荒原狼”的影子。
(赫尔曼·黑塞《荒原狼》)3. 成长的道路上,让人不知所措的真实接踵而来,所有的人都无处藏身。
我们恐惧又茫然,我们根本一无所知,我们在黑暗中战栗,在恐惧中触摸至乐,欲望像潮水一样来临,势不可挡,对美的憧憬闪亮了梦境却又旋即破灭。
因为禁忌而神秘,因为无知而恐惧,因为压抑而冲动,因为快乐而战栗,青春期的黑暗正在吞噬着我们,竹子拔节的喜悦让位于蛹虫化蝶的痛苦。
而少年淳朴的友谊拯救了我们,一种男孩子之间深厚得近乎恋情的友谊带来短暂的温情和即时的慰藉。
我们磕磕碰碰,我们彼此温暖,我们相伴成长。
(余华《在细雨中呼喊》)4. 天地无私,人间有情,崇高而生死以之的友情,更是人间最可宝贵的一种情分。
高考作文素材全国乙卷4篇 2021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赏析 (7)
专题18 浙江卷4篇【真题呈现】有人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起点,有人把得与失看成过程。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③不得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佳作点评】(01)浴火于跌宕的烟霞浙江考生“跌宕风流,烟霞笔端。
”展卷而阅,千年前的欢与悲历经历史湍流,流泻于笔端,凝聚为《浮生六记》的素纸黑字,喃喃呓语着人生的“得与失”。
或许,人生的“得与失”不应仅仅被框定为终点标识,其以过程的形态,为新的起点奠基。
世殊事异,“得与失”常常被认为是一种结果与定论,但其本质上是现实因素与个体力量相互碰撞与渗透而产生的阶段性弥合与落差。
诚然,将其视作终点的积极意义不可否认。
正如露易丝的低调而顽强的希望诗站在终点的视角,以铅华洗尽水落石出的言语总结人生的“得与失”。
诚然,这是对世界悲剧性的一种纾解,也是一种对人生得失的豁达胸襟。
同时,“得与失”扬起风帆,扎人时代的大海,在内在结构上它越发玲珑而幽微,将其仅仅作为“终点”是否显得粗野而暴戾?倘若如此,那么加缪笔下的“荒诞”是否便沦为仅剩消极意义的说辞?然而,屠格涅夫曾言:“生命的洪流在我们身外,同在我们内心,绵绵不息地泛滥。
”在“得与失”交错中,自我的主观能动性不容忽视。
援引悲剧式英雄的内涵:“吾魂兮无求乎永生,竭尽兮人事之所能。
”激情与困苦并存的荒诞英雄历经登顶之得坠石之失,而攀援山顶的拼搏过程本身足以充实一颗人心。
假如他每走一步都有成功的希望支持着,那他的苦难又从何谈起呢?以得失视作过程,所以,岩石照旧滚动;所以,西西弗悲剧英雄不再是彻底的悲剧英雄;所以,“我们孤立无援”的悲歌终将转化为“我反抗,故我们存在”的前进号角。
陈平原先生曹言,“所谓‘韧就是在开降起落时能够从容应对。
而段义早认为“没有经验事实上见种普遍的人类状况。
由是观之,“得与失"具有延长性与普世性特征,穿校于漫漫人生征途。
高中素材近代文学家徐志摩的简介
近代文学家徐志摩的简介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
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近代文学家徐志摩及其作品。
一、人物介绍徐志摩(1897年1月15日-1931年11月19日),原名章垿,字槱森,后改字志摩,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三酉时,浙江海宁人,中国著名新月派现代诗人,散文家,亦是著名武侠小说作家金庸的表兄。
徐志摩出生于富裕家庭,并曾留学英国。
一生追求“爱”、“自由”与“美”(胡适语),这为他带来了不少创作灵感,亦断送了他的一生。
徐志摩倡导新诗格律,对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徐志摩参与了新月派的整个活动,他的创作体现了新月流派鲜明特征。
从成立新月社到逐步形成一个文学流派——新月派,历时约十年,徐志摩始终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文学作品徐志摩的著名代表作品有《再别康桥》《沙扬娜拉》《雪花的快乐》《偶然》《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诗歌集著有:《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共四集散文集有:《落叶》、《巴黎的鳞爪》、《自剖》、《秋》共四集小说集:仅《轮盘》戏剧:仅《卞昆冈》日记:《爱眉小札》《志摩日记》等译著《曼殊斐尔小说集》等。
三、世人评价徐志摩是一位在中国文坛上曾经活跃一时并有一定影响的作家,他的世界观是没有主导思想的,或者说是个超阶级的“不含党派色彩的诗人”。
他的思想、创作呈现的面貌,发展的趋势,都说明他是个布尔乔亚诗人。
他的思想的发展变化,他的创作前后期的不同状况,是和当时社会历史特点关联着的。
徐诗字句清新,韵律谐和,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并追求艺术形式的整饬、华美,具有鲜明的艺术个性。
他的散文也自成一格,取得了不亚于诗歌的成就,其中《自剖》,《想飞》,《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等都是传世的名篇。
2024届高考作文主题训练----因信仰方能坚守,因坚守才见信仰(含解析)
作文主题训练----因信仰方能坚守,因坚守才见信仰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麦麦提努尔生命中的大部分时光,是在帕米尔高原的边境线上度过的。
22年,只为守护祖国边地,每日跋山涉水、夜宿雪岭,成为他的寻常生活;巡边路上,唯有孤独、危险和寒冷相伴。
他的祖父是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护边员,老人曾告诉后代子孙,“我们人在哪里,界碑就在哪里”。
这句话,后辈们牢记在心,代代相传。
如今,麦麦提努尔的侄子、女儿也成了护边员。
子孙们继承了祖辈的事业,也继承了祖辈忠诚奉献、吃苦耐劳的品格,成为麦麦提努尔最大的欣慰。
对于帕米尔高原的护边员而言,热爱祖国是一种信仰,义务巡边,不求回报;热爱祖国更是一种坚守,谨守祖训,始终如一。
校团委举行“信仰与坚守”的主题征文活动。
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材料1.面对元军南犯,南宋陆秀夫怀揣玉玺,负八岁幼帝壮烈投海殉国,后人赞之曰:“擎天者,文天祥。
捧日者,陆秀夫。
”明末抗清名将史可法,率四千军民坚守扬州,被俘后,英勇就义。
中日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决然驾驶“致远舰”全速撞向日舰,全舰官兵壮烈殉国。
材料2.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习近平材料3.我最憎恨两件事:没有信仰的博学多才和充满信仰的愚昧无知。
—穆罕默德材料4.信仰是对生命终极价值与意义的追求。
没有精神与信仰的厚度,不论拥有多少物质财富,国民在道德上依然是贫困的。
有一种观点认为,世界正在陷入史无前例的信仰危机。
如果长期生活在正义缺失、道德匮乏的精神废墟中,人类会变得无所顾忌,无所敬畏,无有廉耻,世界也终将会失去未来和希望。
某大学对大一学生开展以“信仰教育”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作为学生代表为本次活动开幕大会致辞,完成一篇发言稿。
高考议论文名言作文素材优秀5篇
高考议论文名言作文素材优秀5篇高考议论文名言作文素材(篇1)最美乡镇干部用心血与汗水浇灌了一方土地,将穷乡僻壤建设成了美丽的乡村。
凡事贵在用心,只要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就能创造出一片绚丽的风景,让我们用坚定的信念去开拓进取,以梦为马,养就心中一段春。
记得《荒岛余生》中的查克,在时机与风向中苦苦地等待而终于到来之时,他依然没能逃出荒岛,原因就在于信念不够坚定,而《肖申克的救赎》中的主人公,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依然没有放弃希望,信念之歌在他心中回荡,于是,他终于摆脱了一切束缚,重获自由!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上帝,如果你自己不带着坚定的信念去努力拼搏,还有谁会来帮你?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了“雄鸡一叫天下白,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魄力,有了坚定的信念,就有了“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勇气,有了坚定的信念,我们必能养就心中一段春,养出属于自己的风景!曾经,黄永玉受尽迫害,可他丝毫没有向厄运屈服,只因心中有一个信念:苦难的生活终会拨云见日,走向光明。
于是,这个无愁河边的浪荡汉子每天只是静静地做好本分的工作,没有一丝懈怠地地等待,终于等来了苦尽甘来的时候,等来了他与叔父沈从文平反的时候。
经年之后,有人问他:“在当时的环境中何以如此从容?”他笑着答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守住内心的信念,处事亦带来春风,这是黄老的人生哲学,我们也应用坚定的信念去坚守心中的理想,养就心中一段春。
不由得想起了创刊30周年的《南方周末》,始终恪守着以真实展现当代中国风貌的信念,彰显当代媒体的报格。
它时而宏大叙事,时而犀利评论,但是绝不只是冷冰冰的记录者,而是真实地讲述着大时代里的一个个小人物大人物的命运,讲述着当代中国发展的眼泪与欢笑。
真实是它孜孜不倦的追求,而这份办报的信念也让它在报业独树一帜,给其他媒体树立了榜样!有信念的报社才能够办出让人鼓舞的报纸,而这种对于信念30年如一日地坚守也是当今中国发展所必不可少的!生活如海,信念作舟,行舟于海,方知海之辽阔;生活如山,信念为引,寻路攀山,方知山之奇伟;生活如歌,信念为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优雅!让我们带着坚定的信念,养就心中一段春,走进天涯,洗尽铅华,拣尽寒枝,歌尽桃花。
2020年高考全国Ⅰ卷作文选 -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
君子量不极,胸吞百川流冯思诺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很荣幸能在读书会上和大家分享一些我读史书的感悟。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当我提起这句话时,想必大家都已想起了那春秋乱世的第一位霸主——齐桓公。
春秋时期,乱世争雄,齐国公子小白被管仲一箭射中衣带钩,装死方才得以逃脱。
但其即位后,面对当初让自己险些丧命的管仲,却尽弃前嫌,委以重用。
这便是齐桓公作为一代君王的气量,亦是其求贤若渴之心的昭彰。
林则徐曾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于仞,无欲则刚。
”回溯历史长河,多少如齐桓公一般的君王以气度和胸襟赢得了贤士之心!忆往昔,曹操赤足以赢谋士许攸相助,方赢得官渡之战以少胜多的辉煌;刘备三顾茅庐以请诸葛亮出山,才有火烧赤壁鼎足而立的局面;唐太宗重用曾为李建成部下的魏征,终助其成就繁荣鼎盛的贞观之治。
正所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贤君大概如此,广纳贤才,兼怀大度。
山不让尘,川不辞盈。
古语言,“君心当怀天下。
”如何治国平天下?明君无不知人善任,做事果敢,以一颗宽仁之心抚慰天下黎民;而昏君则无不独断专行,忠奸不分,弃百姓于不顾,置贤才于水火。
还记得齐桓公在齐国宫廷内外燃起的层层火炬,他以庭燎之礼日夜接待各国人才,正是如此谦逊包容之心,才得以赢得管仲相国,成就春秋霸业。
反观气量小者,不懂得“以恕己之心恕人”,亦不懂得“以责人之心责己”。
正如庞涓之辈,为人险恶,只因孙膑才能胜过自己,便不顾昔日兄弟之情设计谋害。
这使孙膑转投齐国,魏国痛失一贤士,庞涓也终自食恶果。
可见气量,于个人、于国家,都十分重要。
就像明君与贤士,不仅能赢得千古美名,更是时代的巨人。
治世如此,为人处世亦当如此。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贤主如齐桓公等人,眼光长远,胸襟宽广。
同样而言,我们待人接物也保持一颗大度之心。
徐志摩曾言:“做度一点好,有气度才有风度。
”无论一个人的地位是高是低,事业是大是小,身份是显是微,待人豁达大度,对事胸怀宽广,便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202年全国语文乙卷作文素材高考
202年全国语文乙卷作文素材高考1.或许,我们缺少了像贾宝玉与林黛玉那样两小无猜的开始;或许,我们不及梁山伯与祝英台死后化蝶共舞的执着与浪漫;或许,我们不能像海德格尔倡导的那样诗意地栖居着;或许,我们不会像徐志摩那样给心爱的人写类似〈爱眉小扎〉那样的情书。
然而,你可知道:一起走过斜阳便是一种幸福,一起欣赏雪飘便是种甜蜜?2.寒山寺的钟声流进枫桥边的泊舟,唐朝诗人张继正在为科举落第而愁眠,对着月落乌啼的寂寥,看着江枫渔火的温暖,他渐渐忘却了寒彻心扉的悲凉,与舟人欢饮夜语,与江潮共沉共浮。
于他而言,何必执着于仕途,无非是“春潮带雨晚来急”的空欢喜,清楚了,明白了,但“野渡无人舟却自横”,释然后,官场少了一个过客,诗史多了一首鸿篇--《枫桥夜泊》。
此时的张继化悲为喜,此乃心境第一层。
3.阮籍目睹世间的浑噩不堪和好友的身首异处,借醉酒逃避现实。
他的一生一直在逃避、逃避、逃避,却终因一篇《为郑冲对晋王笺》被人唾弃。
嵇康则完全生活在现实之中,不肯向生活做出任何妥协,最终一曲《广陵散》成为绝响。
其实人生由阮籍的醉酒向前一步便是嵇康的《广陵散》,人生由嵇康的《广陵散》向后退一步便是阮籍的醉酒,殊途同归的境遇竟是如此迥异。
若是两人各向中间迈出一步,将幻想与现实稍加中和,也许就不会落得生者隐入迷幻,死者融入苍穹,只留给后人无尽的怅惘。
4.在那个人人埋怨的时代,沈从文先生目睹现实的残酷却依然将那个江南小城写成了山美、水美、人美的世外桃源。
现实没有湮没他对人生的希望,他用一份最原始的情感和一颗赤子之心看待这个社会,看待自己的人生。
他没有沉醉于自己的幻想亦没有让现实麻木自己的心灵。
5.是钱钟书曾居住的三里河的寓所吗?一位学贯中西的硕儒,不求闻达的学者,“嘤其鸣兮,求其友声”,大儒已逝,但后人瞻仰,仍能感受到那严谨的治学之风。
踱步走过,仿佛看见一盏孤灯下,独编《管锥篇》的身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高考作文热点素材:徐志摩诞辰120周
年
自古诗人就分为两类,一类诗人入世,他们吟咏着民众的悲欢,好像永远都站在我们中间,如杜甫。
另一类诗人出世,或如陶渊明采菊东篱,或如诗仙李白俯视众生,或为艺术而行走人间。
他们降临尘世,经历人生的洗礼和情感的磨难,写出和泪滴血的诗篇,然后就像流星划过夜空,倏然而逝。
当今之世,说某人是个天才,未见得全是夸赞,然而,对于徐志摩,却只能这么说,否则你解释不了,一个原来没有想到写诗的人,会在短短十年间,成为20世纪中国最著名的诗人;更无法解释,好些名人因多角婚恋而身败名裂,至少也是声名受损,独有徐志摩却是,每经过一次婚恋,便增加人生的一重光彩。
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每一个女人显示着他的一个优异的侧面。
一个著名的诗人,一个文艺的男人,这样理解徐志摩,还远远不够,深入研究,你会发现他的形象,比我们原来的了解,要丰富得多。
几乎可以说,毕其一生,他的志向和努力,都在改良中国的社会,尽快地走向民主;提高国民的素质,尽快地自尊自强。
这一心志,在他最后一本诗集《猛虎集》的序里,说得很是透彻:“我父亲送我出洋留学是要我将来进金融界的,我自己最高的野心是想做一个中国的汉密尔顿①。
”
出国前,徐志摩已拜在梁启超门下。
1922年10月,徐志摩回到上海,双脚一离开轮船的甲板,即踏入了中国上流社会的厅堂。
到了北京,就住在梁启超当馆长的松坡图书馆里。
松坡者,再造共和之名将蔡锷也。
历史老人,像是预先安排好了似的,五四运动刚刚过去,此后几年间,正是中国新文化运动将要蓬勃发展的一个时期,这就需要一个非常人物来呼风唤雨,叱咤风云。
20世纪20年代,注定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风云骤变的时期。
一件一件的史实不必赘述,新文化运动如火如荼的发展,怕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
社团与流派,历来是推动文化运动的急先锋,古今中外,概莫有外。
而新月社的成立,起初只能说如同儿戏。
1924年4月,泰戈尔来华访问,先到上海,再到北京。
知道泰戈尔到了北京,定然要来松坡图书馆访谈,其时居住在馆内的徐志摩,为了讨老诗人喜欢,便在他住所的门外,挂了一个小小的木牌,用毛笔写了三个不会很大的墨字:“新月社”。
想来该是个正午,人们都休息的时分,二十七岁的年轻人,悄悄地挂上这个小木牌后,定然还羞怯地四下看看。
然而,就是这一挂,一个以留学英美为知识背景的自由知识分子的文化团体,就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诞生了。
真正显示它的群体威力,还要等到1927年,多数成员啸聚上海,成立新月书店,创办《新月》月刊之后。
初成立的这三四年间,它的主要功能是联络同道,蓄积力量。
这期间,最具风采,最见业绩的,是徐志摩个人的南征北战,东拼西杀。
算学事件,圈点事件,观剧事件,音乐事件,一个接一个的论战,不管赢了还是输了,得到的都是名声。
确也是把好手,且有梁启超的情面,徐志摩很快便执掌了《晨报副刊》的编辑权。
几个回合下来,便将这个“研究系”的报纸副刊,办成了一个新文化运动的坚固阵地。
在有限的版面上,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论争,最有名的该是“仇友赤白”“闲话事件”两次大论战。
在对世界趋势与中国国情的认识上,连胡适都逊他一筹。
1927年春天之后,功绩卓著的文学团体,非上海的“新月派”莫属。
当年在北京的新月社人马,几乎齐集上海,相继办起新月书店和《新月》月刊。
尤其是《新月》月刊,其贡献不限于文学作品的发表,还引发了一系社会问题的讨论,比如以胡适为主,发起的关于“人权与约法”的论争。
文学与政治的契合,终于形成了中国文化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新月派”。
领袖要的是德高望重,应者云从,而灵魂即是生命,有他在,不管人多人少,这一轮新月升起落下,落下升起,运转自如,没了他,这轮新月只会落下,不复升起。
事实上也确是如此,1931年11月,徐志摩飞机失事遇难后,标志着新月派活力的《新月》月刊,虽经叶公超等人艰难支撑,终是气数已尽,不久便寿终正寝。
仅此一点,也足以证明徐志摩与新月派的关系。
可以说,有了徐志摩,才有了新月派。
一个年轻人,回国不到十年的时间,接连几起婚恋风波,已经闹得沸沸扬扬,却还能闹中取静,静中发力,跃马挥枪,几个回合下来,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顶级的诗人,又是几个回合,便组建起一个功绩卓著的文学社团,开书店,办刊物,形成一个影响深远的文学流派。
这样的人,不是上苍着意怜爱的天才,又是什么?
天才云云,不过是一种极而言之的说法。
公允地说,徐志摩是二十世纪之初,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优秀文化,交合鼓荡下产生的一个宁馨儿。
最终受惠的,还是他苦难的家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