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特性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教案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分类理解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操作系统的组成:内核、shell、文件系统、设备驱动程序操作系统的分类:批处理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分布式系统操作系统的历史和发展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的概念和发展历程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组成和作用开展小组讨论,比较不同类型的操作系统1.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的定义、功能、组成和分类实例:Windows、Linux、macOS等操作系统的特点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的概念和组成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不同类型操作系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知识的学习第二章:进程管理2.1 教学目标了解进程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2.2 教学内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进程管理的基本方法:进程调度、进程同步、进程互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信号量、管程、事件等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进程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进程同步和互斥的实现方式2.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进程的定义、进程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进程同步和互斥的概念实例:进程调度算法、信号量的使用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进程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进程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进程同步和互斥知识的学习第三章:内存管理3.1 教学目标了解内存的定义和作用掌握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2 教学内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内存管理的基本方法:分页、分段、虚拟内存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首次适应法、最佳适应法、最坏适应法3.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内存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3.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内存的定义、内存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内存分配和回收的原则实例:分页算法、分段算法、虚拟内存的实现3.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内存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内存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内存分配和回收知识的学习第四章:文件管理4.1 教学目标了解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2 教学内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文件管理的基本方法:文件的创建、删除、打开、关闭等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目录结构、文件存储方式、文件访问控制4.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文件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4.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文件的定义、文件管理的方法和策略、文件系统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实例:Linux、Windows等操作系统中的文件管理4.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文件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文件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文件系统结构和组织方式知识的学习第五章:设备管理5.1 教学目标了解设备的定义和作用掌握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和策略理解设备驱动程序第六章:设备管理(续)5.2 教学内容设备驱动程序:概念、作用和实现方式设备管理的基本方法:设备分配、设备请求调度、设备控制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I/O中断处理、DMA传输、虚拟设备5.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5.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设备驱动程序的概念、设备管理的方法和策略、设备管理的高级主题实例:硬盘驱动程序、打印机驱动程序、I/O中断处理5.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设备驱动程序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设备管理方法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设备管理高级主题知识的学习第七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7.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和实现方法理解图形用户界面(GUI)和命令行用户界面(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2 教学内容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用户界面的基本设计原则:用户友好性、易用性、可访问性GUI和CLI的设计和实现方法:窗口管理、事件处理、命令解析7.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开展小组讨论,探讨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7.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用户界面的定义、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方法、GUI和CLI的差异和优缺点实例:Windows操作系统、Linux终端、macOS的Finder7.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用户界面的定义和作用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用户界面设计和实现方法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GUI和CLI差异和优缺点知识的学习第八章:操作系统安全8.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安全的基本机制和策略理解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安全机制:访问控制、身份验证、加密、审计安全策略:最小权限原则、安全分层模型、安全内核常见安全威胁:恶意软件、漏洞攻击、social engineering防护措施: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安全更新8.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安全机制和策略开展小组讨论,探讨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8.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安全机制和策略、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实例:操作系统安全漏洞案例分析、安全防护工具的使用8.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了解学生对操作系统安全的定义和重要性的掌握情况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安全机制和策略的理解能力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安全威胁和防护措施知识的学习第九章:操作系统性能分析9.1 教学目标了解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掌握操作系统性能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工具理解操作系统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2 教学内容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性能分析方法:基准测试、模拟、监控和分析工具性能评价指标:响应时间、吞吐量、资源利用率性能优化策略:进程调度优化、内存管理优化、文件系统优化9.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和重要性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开展小组讨论,探讨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9.4 教学资源教材:《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课件:操作系统性能的定义、性能分析方法和工具、性能优化和调优的策略实例:操作系统性能监控工具(如top, vmstat)的使用、性能优化的案例分析重点和难点解析1. 操作系统的定义和作用:理解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核心组件的基本概念,以及它在资源管理、程序执行和用户界面方面的关键作用。
常见非线性系统特性
N ( A) =
Y1 jϕ1 e = A
A12 + B12 A
∠arctg
A1 B1
显然, ϕ1 ≠ 0 时, N (A) 为复数。 (3)描述函数的应用条件 ①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可以简化为只有一个非线性环节 N 和一个线性环节 G (s ) 串联的闭环结构。 ②非线性特性的静态输入输出关系是奇对称的,即 y ( x) = − y (− x) ,以保证非线性环节在正弦信号作 用下的输出中不包含直流分量。 ③系统的线性部分 G (s ) 具有良好的低通滤波特性,以保证非线性环节在正弦输入作用下的输出中的 高频分量被大大削弱。
1
π
∫
2π
0
y ( t ) cos n ω td ( ω t ) , B n =
1
π
∫
2π 0
y ( t ) sin n ω td ( ω t )
同时,若线性部分的 G (s ) 具有低通滤波器的特性,从而非线性输出中的高频分量部分被线性部分大 大 削 弱 , 可 以 近 似 认 为 非 线 性 环 节 的 稳 态 输 出 中 只 包 含 有 基 波 分 量 , 即 y (t ) = A1 cos nωt + B1 sin nωt = Y1 sin(ωt + ϕ1 )
滞环非线性主要存在于机械加工设备由于装配带来的间隙,其特性是:当输入信号较小时,输出为 零;当输入信号大于 a 时,输出呈线性变化;当输入信号反向时,输出保持不变,直到输入小于-a 时,输 出才又呈线性变化。 (4)继电器特性
继电器非线性有双位继电器特性、具有死区的继电器特性、具有滞环的继电器特性、具有死区和滞 环继电器特性。 7.2 描述函数 非线性系统的描述函数表示,是线性部分频率特性表示法的一种推广。该方法首先通过描述函数将 非线性特性线性化,然后应用线性系统的频率法对系统进行分析。 一、描述函数的定义
系统及其特性优秀教案教案
系统及其特性优秀教案教案教案标题:系统及其特性优秀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系统的定义和特性;2. 掌握系统的分类和特点;3. 能够运用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解决问题;4. 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系统的定义和特性;2. 系统的分类和特点;3. 运用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1. 运用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1. 教材:相关教材或教学资源;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3. 教学工具:白板、彩色笔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幅生态系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系统的认识和思考;2. 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你认为什么是系统?系统有哪些特点?二、讲解系统的定义和特性(10分钟)1. 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介绍系统的定义和特性,包括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2. 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系统的特性对于问题解决的重要性。
三、系统的分类和特点(15分钟)1. 分类讲解系统的种类,如生态系统、社会系统、信息系统等;2. 分别介绍各类系统的特点和应用;3. 引导学生思考各类系统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
四、运用系统的特性分析和解决问题(20分钟)1. 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问题;2. 引导学生利用系统的特性进行问题分析,包括整体性、有序性、开放性和动态性等;3. 学生分组讨论并提出解决方案;4. 学生展示并交流各自的解决方案;5. 教师总结并引导学生思考系统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五、小结与拓展(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系统思维的重要性;2.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系统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讲解、讨论和实践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系统的定义、特性和分类,培养学生的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动性。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学效果的提高。
生态系统教案
生态系统教案生态系统教案1一、生态系统的稳态1.稳态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
2.调节方式:反馈调节。
(1)反馈调节:当生态系统中的某一成分发生变化的时候,它必然会引起其他成分出现一系列的相应变化,这些变化最终又反过来影响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这个过程叫反馈调节。
(2)类型①负反馈:最常见,反馈的结果是抑制和减弱最初发生变化的那种成分所发生的变化。
②正反馈:很少见,加速最初所发生的变化,其作用常常使生态系统远离稳态。
思考:我国蓟县盘山有一片原始森林,那里树木郁郁葱葱,百鸟争鸣,风景秀丽迷人,当地人称之为“八仙桌子”。
科学家去“八仙桌子”调查过,发现那里害虫种类非常多,但是那里却从未出现害虫的大发生,也未造成大的伤害。
试分析其原因。
提示:该地生物种类繁多,营养结构复杂,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强,各种生物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发生害虫的大爆发。
3.生态系统的发展趋势:向物种多样化、结构复杂化和功能完善化的方向发展。
二、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持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
2.人类的活动与稳态的关系:人类的活动除了要讲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外,还必须特别注意生态效益和生态后果,以便利用自然的同时能基本保持生物圈的稳态。
思考:我国的黄土高原最初是一个森林茂密、郁郁葱葱、山清水秀之处,后来由于人们乱砍滥伐,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变成了不毛之地。
近十几年来,政府不断对黄土高原进行治理,生态环境有所改善。
但还没有完全恢复原貌。
试分析以上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干扰因素超过这个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状态就遭到破坏;森林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较差。
合作探究探究一:正确理解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生态系统和稳定性是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时,表现出来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1.稳定性的前提条件只有当生态系统发展到一定阶段,它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三大功能类群齐全,能量的输入和输出保持稳定,物质的输入和输出相对平衡时才表现出来。
【可编辑全文】高中通用技术课《系统的基本特性》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系统的基本特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能利用系统的思想对简单系统进行分析.3、培养学生利用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会用系统的观点认识和分析事物;2、通过分析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掌握系统分析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团结协作的作风。
2、让学生感悟从系统的角度认识分析事物,学会用系统的眼光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掌握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系统的观点,能够运用系统特性的分析方法对简单系统进行分析【教学策略】本节课充分利用课程的内容载体,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创新、创造欲望。
采用了任务驱动和讲练结合法,通过媒体演示图片,设置问题,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然后老师讲解实例区分系统的每个特性,学生自主思考,发现和回答问题,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完成本节教学任务。
【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系统的基础知识,知道了系统的定义和分类,那么这节课我们首先做一个小游戏,模拟下工厂中传送带系统工作过程,大家在游戏中思考系统的特性有哪些。
【教学过程】【板书设计】1. 系统的基本特性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2. 系统分析的基本方法3.系统分析方法的步骤【巩固练习】1、在大自然中鹿、兔奔跑速度快,能逃避猛兽追捕;刺猬身上长尖刺.使猛兽无从下口;黄鼬遇敌时突放臭气.扰乱猛兽神志,影响其情绪,在其迟疑间跑掉。
这是生态系统基本特性中的( )A.整体性B.相关性C.动态性D.环境适应性2、一堆沙子、钢筋、水泥等等材料散放在一起没什么意义,但是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结构形式造成一座桥梁,就具有了交通的功能,这个案例说明系统的最基本特性是:()A、目的性B、相关性C、环境适应性D、整体性3、飞机在空中飞行时,时常受到大气对流的影响而产生颠簸,当飞机的检测装置接收到这一信号后,经过控制器的调节,能在很短的时间内调整好飞行状态,克服大气对流对飞机飞行的影响,保持平稳飞行。
《认识系统及其构成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
《认识系统及其构成》导学案第一课时课程背景:本课程主要介绍系统的概念,系统的分类及其构成要素。
通过学习本课程,帮助学生了解系统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系统的基本概念;2. 掌握系统的分类及其特点;3. 熟悉系统的构成要素;4. 培养学生系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教学难点: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教学内容:一、系统的基本概念1.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共同协同工作以实现一定的目标的整体。
系统是一个有机集合体,各个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完成某个特定功能。
2. 系统的特点(1)整体性:系统的各个部分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整体;(2)目标性:系统存在的目的是实现某种预定的目标;(3)有序性:系统内部的各部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秩序和规律;(4)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接收外部信息,以调节自身的状态。
二、系统的分类1. 根据结构的复杂程度:(1)简单系统:由少量元素组成,相互联系简单;(2)复杂系统:由大量元素组成,相互联系复杂。
2. 根据稳定性:(1)静态系统:系统结构和行为变化较小;(2)动态系统:系统结构和行为存在变化。
3. 根据功能:(1)自然系统: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系统,如生态系统、气候系统等;(2)人工系统:由人类依据特定目的建立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管理系统等。
三、系统的构成要素1. 环境: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接收外部信息,并通过内部机制进行反馈调节;2. 输入:系统接收来自环境的刺激和能量;3. 处理:系统内部对输入进行处理和转化,以实现系统的目标;4. 输出:系统产生的结果或产品;5. 控制:系统对自身的状态和行为进行监控和调节,以保持稳定性。
导学活动:1. 请学生列举身边的一个系统,并描述其构成要素及相互关系。
2. 让学生通过图表或思维导图展示系统的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
3.1 认识系统 教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粤科版(2019)必修 技术与设计2
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系统及其设计第一节认识系统教学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通用技术是一门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的学科。
回顾人类的发展历程,从石器时代、青铜时代、蒸汽机时代直到当今的信息时代,技术进步改变着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方式。
我们的生活、工作、生产处处都要用到技术,例如我们手中拿的圆珠笔和钢笔就是多次技术改造的结果,使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世界的电视机也是技术发明的成果。
认识技术、善用技术,已成为现代人必须具备的素质。
教学目标:理解系统的含义,知道系统的组成:系统、子系统和元素。
了解系统的分类,理解系统的主要特性。
通过案例分析,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经历将基础知识应用于技术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学们会养成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习惯,能运用规范的技术语言和设计制作方法去解决一些实际的技术问题。
教材分析这节课学生首次接触到系统这一概念,这对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系统十分重要,为进一步掌握系统的方法,用系统的观点分析问题,进行系统的优化和设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经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学习了流程、结构,对系统的认识难免是抽象、复杂、难懂。
事实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意无意地运用了系统的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只不过他们缺少一定的理论依据,并不了解自己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
教学重难点:重点:从技术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和主要特性。
难点:通过对简单技术系统的分析,理解系统的主要特性。
教学策略:本节课教学主要由教师通过实物图片和多媒体手段设置学习情境,并加以引导,让学生在过程中自主探究、自主建构设计原则知识并形成能力。
教学准备:展示用的图片、其他技术产品、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老师:本节课我们学习通用技术必修技术与设计2第三章系统及其设计第一节认识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教案
自动控制系统实验教案一、实验目的1. 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2. 掌握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方法;3. 熟悉自动控制系统的实验操作和调试技巧;4.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1. 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系统、输入、输出、反馈、控制目标等;2. 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时间不变系统、时变系统等;3. 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差分方程、微分方程、传递函数、状态空间表示等;4. 自动控制器的设计方法:PID控制、模糊控制、自适应控制等。
三、实验设备与器材1. 实验台: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台;2. 控制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微控制器(MCU)等;3. 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等;4. 执行器:电动机、电磁阀、伺服阀等;5. 信号发生器:函数发生器、任意波形发生器等;6. 示波器、频率分析仪等测试仪器。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一: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与组成(1)了解自动控制系统实验台的基本结构;(2)学习自动控制系统的原理和组成;(3)分析实验台上的控制系统。
2. 实验二:线性系统的时域分析(1)根据实验要求,搭建线性系统实验电路;(2)利用信号发生器和示波器进行实验数据的采集;(3)分析实验数据,得出系统特性。
3. 实验三:线性系统的频域分析(1)搭建线性系统实验电路,并连接频率分析仪;(2)进行频域实验,采集频率响应数据;(3)分析频率响应数据,得出系统特性。
4. 实验四:PID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1)学习PID控制原理;(2)根据系统特性,设计PID控制器参数;(3)搭建PID控制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
5. 实验五: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与调试(1)学习模糊控制原理;(2)根据系统特性,设计模糊控制器参数;(3)搭建模糊控制实验电路,并进行调试。
五、实验要求与评价2. 实验操作:熟悉实验设备的操作,正确进行实验;3. 数据处理:能够正确采集、处理实验数据;4. 分析与总结: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合理结论;5. 课堂讨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实验心得。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2023-2024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 了解系统概念及其特征;2. 掌握系统的基本特征;3. 能够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
二、知识导入:系统是一个包含有关联元素的整体,这些元素相互作用形成一个整体,具有自己的特性,并对外部环境产生反应。
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有目标性、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适应性和目的性。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学习系统的基本特征。
三、学习内容:1. 目标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或目的,其内部各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以实现这一目标或目的。
2. 整体性:系统是由多个相互关联的部分组成的整体,这些部分之间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3. 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有相互作用,能够接收外部信息和能量,同时也能向外部输出信息和能量。
4. 自组织性: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自我维持的能力,能够在外部环境改变时进行自我适应,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5. 适应性:系统能够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以保持其正常运行。
6. 目的性:系统的运行是为了实现其内部的目标或目的,每个部分都在为整体的目标做贡献。
四、学习方法:1. 讲解:通过老师的讲解,学生可以初步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2. 实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系统的特征;3. 组织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他们自主发现系统的基本特征;4. 课外拓展: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资料、阅读相关文章等方式来加深对系统的理解。
五、学习评价:1. 课堂练习:为了检验学生对系统基本特征的掌握程度,可以进行一些课堂小测验;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作业,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所学知识;3. 互动评价:通过讨论、互动等形式,评价学生对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情况。
六、学习总结:通过本节课程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目标性、整体性、开放性、自组织性、适应性和目的性。
通过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的运行机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以上就是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系统的基本特征,为未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高中通用技术课《系统及其特性》优质课教学设计、教案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一、教学流程设计开始上课视频导入,思考神舟十一号飞船如何升空结合典型案例,分析系统特性创设情境,设计搭接桥梁系统学生实践教师指导设计拓展、课堂小结完成课后作业结束《系统及其特性》教学设计流程图二、教学过程:1、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才能组成系统;2、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的功能是局部所没有的。
以长征2F 运载火箭系统为例,强化系统的概念。
对于较大型的系统和比较复杂的系统,根据一定的标准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载人飞船系统和运载火箭系统是庞大的载人航天工程的两个子系统。
系统不只是像运载火箭这样复杂的系统,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存在的系统,进而得出结论: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简单介绍长征2F 运载火箭系统后,引导学生思考该系统的功能。
长征二号F 运载火箭系统的目的是把载人飞船等有效载荷送入预定轨道,进而得出系统的目的性。
强调目的性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
长征2F 运载火箭系统共有四万多个零部件,正是这些常见的部件按照一定的结构构成了能把人送上太空的性能优异的运载火箭,为了让学生体会整体功能是各要素或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以了解子系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生活中有哪些系统?回答问题:长征2F 运载火箭系统、手机、自行车的功能。
分析整体性案例:长征2F 运载火箭和俄罗斯“质子号”火箭。
观看女排视频和动画演示过程。
分析相关性案例:女2014 年俄罗斯发射的“质子号”火箭因为第三级火箭的发动机出现故障,致其在空中爆炸,说明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到其他要素(部分)或整体的功能的发挥。
同时培养学生做事严谨的态度。
总结得出系统特性整体性,强调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属性。
从整体引申到团队,引出中国女排系统,强调女排精神。
观看女排奥运夺冠视频,分析女排比赛的动画演示,强调在此过程中队员之间需要默契配合,彼此相关。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导学案》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导学案一、导入系统是由一组互相关联的部件组成的整体,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功能。
系统的基本特性对于我们理解系统的运作原理和优化系统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将盘绕系统的基本特性展开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系统的本质和特点。
二、目标1. 了解系统的定义和基本特性。
2. 掌握系统的层次结构和互相关联性。
3. 理解系统的目标和功能。
三、导入案例假设你是一家公司的项目经理,在推进一个新项目时遇到了困难。
你发现项目组内部沟通不畅,各部门之间存在信息闭塞,导致项目进度缓缓。
你决定采用系统思维来解决这一问题。
请思考:如何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来优化项目组的运作?四、进修内容1. 系统的定义:系统是由一组互相关联的部件组成的整体,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功能。
2. 系统的基本特性:a. 整体性:系统由各部件组成一个整体,整体的性能取决于各部件之间的互相作用。
b. 目标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和功能,所有部件都盘绕着实现这一目标进行协同工作。
c. 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互相作用,接受外部信息和能量,同时向外部环境输出信息和能量。
d. 自组织性:系统能够自行调节和适应,以维持稳定的状态。
e. 层次性:系统具有多层次结构,不同层次的部件互相关联,形成复杂的系统网络。
五、案例分析回到项目经理的案例中,我们可以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来优化项目组的运作:1. 整体性:加强团队协作,强化部门间的沟通和协调,使整个项目组形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2. 目标性:明确项目标目标和功能,确保每个部门都清楚自己的任务和责任,盘绕着实现项目目标进行工作。
3. 开放性:与外部环境保持良好的沟通,接受外部信息和反馈,及时调整项目计划和策略。
4. 自组织性:鼓励团队成员自主调节和适应,培养团队的自我管理和创新能力。
5. 层次性:分清不同部门和个人的层次结构,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形成一个稳定有序的系统网络。
六、小结系统的基本特性是系统论的核心观点,对于我们理解系统的本质和运作原理至关重要。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教案2
《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教案莘县实验高级中学李国栋温故 8:55幻灯1: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在进行新课之前呢,我们先通过一个实例,来回忆一下“系统的含义”和“构成系统所需的三个条件”幻灯2:这幅图片说的是“盲人摸象”的故事,同学们思考一下“盲人摸象”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同学:他们摸到的都不是大象的全部,而是摸到了大象的其中一个部分就下结论了。
老师:同学请看,他们有的摸到了鼻子,有的摸到了肚子,有的摸到了尾巴,鼻子,肚子,尾巴这些单一的元素能代表大象吗?当然不能。
只有将这些元素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组成一个系统,才是一个完整的大象。
其实这也就是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看待问题,而是要系统全面的看问题,了解其中的一个或几个问题,并不能说就了解了整个系统”。
再比如现在的汽车,我们知道它由车身、底盘、发动机、轮胎等构成的,要想汽车正常行驶,单单依靠轮胎,可不可以啊,不行,单靠发动机呢,也不行,只有这些零件有机的组合在一起,才能让汽车动以来,才能发挥汽车的整体功能。
幻灯3:通过以上的实例,我们不难得出“系统是什么”,系统就是“由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若干元素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我们把这个含义进行拆分,就可以得到“构成系统的三个条件”首先系统由若干元素构成的,这个若干是指几个,是不是至少要有2个或2个以上的要素啊其次,这些元素之间是怎样的一个关系,是不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啊。
说明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且要有一定的结构。
最后,具有特定功能,这个特定功能是元素的,还是系统的,对,是系统的。
这就说明系统的功能是组成的元素不具备的。
知新 8:58幻灯4:意义:虽然系统给我们的印象很模糊,似乎看不清,摸不透,但它却无处不在,无处不有,现在我们一说到系统,大部分同学可能会联想到电脑的操作系统,XP,WIN7,大到一些场馆、水利系统,像鸟巢,三峡,小到我们身边的校园广播、图书馆等,都是系统,应用非常广泛,所以我们以后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离不开系统,学习和了解系统,并应用系统的思想来分析处理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那么今天我们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继续深入了解系统,看一看系统具有哪些特性,为了让同学们积极地思考,老师现在将同学们分为“男生”、“女生”两组,也就是男女两个系统,每个案例老师都会设置一个问题,由我们两组同学轮番回答,同组同学可以补充完善,最后回答正确一次加10分,回答不准确或不回答,不得分。
系统及其特性-教案
《系统及其特性》教学目标:1.从应用的角度理解系统的含义。
2.通过简单的系统的案例分析,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1.什么是系统”、“2.系统的类型”、“3.系统的基本特性”等3小节组成。
本节的重要概念是:系统、子系统、整体性。
理解系统必须从理解系统的结构开始。
系统的结构是与系统的功能相对应的,系统本身的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其结构是功能的基础,前者决定了后者,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功能的变化。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系统的构成;系统的基本特性。
难点:系统的特性。
教学过程:任务一:拆分打火机并思考下列四个问题打火机有几个主要组成部件?各部件的功能是什么?各部件之间有没有联系?打火机的功能是什么?(引出系统的概念)1.什么是系统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要有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才能组成系统第二、要素(部分)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第三、这个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提问:请验证打火机是否符合以上三个条件?任务二:组装打火机并分析下列情况(引出系统的基本特性)2.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系统的任何一个要素(部分)发生变化或出现故障时,都会影响其他要素(部分)或整体的功能的发挥。
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1+1>2”。
不能离开整体去分析系统中的任何一个组成部分。
一个系统组织得好不好,就看它的整体功能即系统功能实现得怎样。
提问:请根据系统的整体性特征,分别解释之。
“一着不慎,全盘皆输”“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个和尚挑水吃,二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例:打火机的跳板断了或者点火装置没电了整个打火机就打不着火(2)相关性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要素之间或系统整体与部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通用技术:《系统与设计》教案
第三单元系统与设计1、系统的含义: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以来和相互制约的若干要素或部分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构成系统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1)至少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要素(部分);(2)要素(部分)之间互相联系、互相作用,按照一定方式形成一个整体;(3)整体具有的功能是各个要素(部分)的功能中所没有的.例:自行车的结构2、系统的组成、类型:系统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多种多样的。
根据需要,可以对系统进行不同的分类.如,可把系统分为自然系统和人造系统。
自然系统是自然形成的系统(如生态系统)。
人造系统是由人工制造加工而成的系统(如计算机系统和机械传动系统).也可把系统分为实体系统和抽象系统。
实体系统是实物形态的(如生物系统、机械系统)。
抽象系统是非实物形态的(如哲学系统)。
3、系统的基本特性:(1)整体性(全局、集合):-—侧重于“部分影响整体”。
是系统的最基本的特性,也是观察和分析系统最基本的思想和方法。
错误!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
错误!系统的整体功能大于组成系统的各部分的功能之和。
例:巴尔扎克的塑像、“木桶理论”、一招不慎全盘皆输、弃卒保车、“阿波罗”登月飞船上的零件(2)相关性(匹配、关联):——侧重于“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联”构成系统的各元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是彼此相关的.例:古代建筑的“梁柱结构"、合金钢材料各种性能的相互影响、家庭装修工程(3)目的性(功能):任何系统都具有某种目的,都要实现一定的功能,这是区别不同系统的主要标志.(4)动态性(更新):物质都是不断变化,因此系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在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5)环境适应性(自适应):系统都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并不断的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的能量的和信息的交换,系统必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例:“春捂秋冻"、电冰箱不能紧贴墙放置1、系统分析及其目的:系统分析是指为了发挥系统的功能,实现系统的目标,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系统加以周详的考察、分析、比较、试验,并在此基础上拟订一套有效的处理步骤和程序,或对原有的系统提出改进方案的过程.目的: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决策。
细胞膜系统的分类和特性教案
细胞膜系统的分类和特性教案一、细胞膜的概念细胞膜是细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个有机脂质双层,分隔着细胞内部和外部环境。
其主要功能是维护细胞的稳定性,控制物质的进出和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二、细胞膜的分类按照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可以将细胞膜系统分为质膜、内质网膜、高尔基体膜、线粒体膜、叶绿体膜、溶酶体膜、脂肪体膜等七类。
1.质膜质膜是植物细胞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将细胞内部和外部环境隔离开来,控制物质的进出,并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同时还参与了细胞的分化和生长。
2.内质网膜内质网膜是一种细胞膜系统,由平滑内质网膜和粗面内质网膜两部分组成。
平滑内质网膜含有许多酶,可以合成脂质和糖类等有机物质,粗面内质网膜则含有许多细胞内分泌蛋白质,它们被合成后将在粗面内质网膜上进行修饰、排列和包装,并运输到细胞膜上进行分泌或者到其他细胞内部进行功能活动。
3.高尔基体膜高尔基体膜是一个由一系列可逆的、具有酶活性的囊泡和合并的膜片组成的结构,它是内质网膜合成和分泌的最终部位,具有分泌、加工和转运蛋白质及其他物质的功能。
4.线粒体膜线粒体膜是动物和植物细胞中一种重要的细胞膜系统,它是线粒体的外膜和内膜的分界部分,同时也是线粒体呼吸和能量合成的中心。
线粒体膜中有丰富的酶系统,其中包括部分三羧酸循环酶和氧化磷酸化酶等。
5.叶绿体膜叶绿体膜是植物细胞中色素体的外膜和内膜之间的结构,其中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和其他光合色素,能够完成光合作用反应,并将光能转化为生物能。
6.溶酶体膜溶酶体膜是一种发生在动物和植物细胞中的细胞膜系统,其中包含许多酶,能将细胞内的废物、过期或受损细胞物质降解为小分子物质后进行再利用或排出细胞外。
7.脂肪体膜脂肪体膜是脂肪细胞内部由致密细胞器形成的细胞膜系统,其功能是在体内进行脂质代谢和脂肪酸合成。
三、细胞膜的特性细胞膜具有以下几种特性:1.半透性: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只允许特定的物质穿过,而阻碍其他物质。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
《辨析系统的基本特征》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将能够了解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的辨析、系统的目标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自组织性和系统的动态性,并能够运用这些观点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导入引导:请同砚们回想一下平时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例如交通拥堵、气候变化、物流管理等,这些问题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系统。
那么,系统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进修过程:一、系统的辨析系统是由一系列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部分组成的整体。
在辨析系统时,我们需要关注系统的边界、组成部分和互相作用。
系统的边界决定了系统与外部环境的干系,而组成部分则是系统的基本元素,互相作用则是这些元素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二、系统的目标性系统具有明确的目标或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需要互相协调和合作。
例如,企业的目标可能是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各个部门需要协同工作。
三、系统的开放性系统与外部环境是互相联系和互相作用的,系统可以接收外部信息并做出相应的反应。
开放性使得系统能够适应环境的变化并进行自我调节。
四、系统的自组织性系统具有自组织的能力,即系统内部的部分能够互相作用和协同,形成新的结构和功能。
这种自组织性使得系统能够适应复杂环境并保持稳定。
五、系统的动态性系统是一个动态的整体,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会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不息地监测和调整系统,以保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实践应用:请同砚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选择一个具体的系统,如学校、家庭或社会组织,分析该系统的基本特征,并思考如何优化和改进这个系统。
教室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系统的基本特征,包括系统的辨析、系统的目标性、系统的开放性、系统的自组织性和系统的动态性。
这些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复杂的问题,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下节课我们将继续深入进修系统理论,探讨系统思维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3课时系统的基本特性
一、教科书分析
这一节课讲系统的基本特性,是下一节“系统分析方法”的基础,也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在理解前面系统的概念的基础上,再来学习这节课的内容,可以深入理解系统的本质特性: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和适应性,其中整体性是重点。
掌握系统的整体性后,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适应性就容易理解了。
二、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知道了系统的概念,但对系统还是缺乏深入的理解,更不知道如何分析系统问题,为此就有进一步学习的需要。
通过本节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对系统的认识有较大的提高,理解万事万物的相关和变化,学会用整体、长远的眼光看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理解系统的基本特性。
2.会用系统的基本特性分析、解释身边的系统问题,并联系实际,拓展知识。
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系统的基本特性;教学难点是利用系统的基本特性解释有关现象,解决有关问题,联系生活实际,拓展知识。
五、教学策略与手段
这节课偏重理论知识,涉及较多抽象概念,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在选取案例时应考虑学生的兴趣,贴近学生的生活,难度要适中。
可以让学生在理解系统含义的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讨论,归纳出系统的基本特性。
这样做不仅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把握系统的特性,教师还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事例来强化概念的清晰度。
六、课前准备
展天通用技术结构套件、相关的资料图片、制作PPT课件。
七、教学过程
1-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自行车结构的认识学习了系统的概念,并用我们的结构套件制作了自行车耳朵模型,这节课我们继续完成我们的模型,来学习的新的内容,系统的特性。
提问:系统都有哪些共性(展示不同类型的自行车)?(能被称为系统的东西都有它们共同的特征),那么经过大家的预习,系统到底有哪些特性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系统都具有的基本特性包括:整体性、相关性、目的性、动态性、环境适应性……
【学生活动】下面留给大家10分钟时间,大家完成我们自行车模型的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思考,自行车作为一个系统,他应该具有刚才所说的五个特性,大家拿着模型,结合生活在的自行车,说说这些特性是怎样在自行车上体现的?(小组活动,一组请一位代表发言)
2.系统的基本特性。
(学生活动完毕请小组代表回答)
(1)系统的整体性。
教师提示:拿出一堆分散的结构零件,提问,自行车是由结构件组成的,那么这堆零件算是一辆自行车么?
学生:……
【教师总结】自行车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它内部的各个零件不是简单地放在一起,而是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结构高精度地组合起来,相互配合,就产生了一种新的功能.而且这种新功能是组成系统之后的独特的整体功能,是单个零件所不具备的。
提问:大家考察一下周围的系统是否也是如此。
(房屋建筑所用的水泥沙子)
【案例分析】老师改卷子问题?怎样改卷子更快?
【教师解析】系统的整体功能不是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简单相加,而是各个要素之间
的有序搭配与组织往往达到1+1大于2的效果。
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归纳出:系统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各个要素(部分)的简
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部分)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这种特性叫系统的
整体性。
整体性是每个系统具备的最基本的特性,是系统最主要的特性。
【案例分析】教科书第69页“案例分析:巴尔扎克的塑像”。
【教师总结】罗丹在乎雕像的整体功能,而不是局部的双手。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考虑问题要有整体意识,要舍得抛弃部分而保存整体。
(2)系统的相关性。
PPT展示变速自行车的齿轮咬合转动的图片,各种齿轮的大小不同,有一定的齿数比。
齿轮之间有不同齿数比,使得齿轮的转速有快有慢,最终达到一个变速的效果。
看得出自行车的各个零件相互联系密切,而且每个零件的运转又关系到自行车的正常走时。
系统中部件和部件有着相互作用或者部件影响整体表现的这种特性就是系统相关性。
不仅自行车有相关性,其他系统都有相关性。
同学们能否举一些系统相关性的例子?
【学生回答】..…·(学校教学,工厂流水线)
【教师总结】相关性是指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或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相互联系。
【投影展示】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图片。
请说明系统的相关性。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植物长出的叶和果为昆虫、老鼠提供了食物;昆虫成为鸟的食物源;有了鸟,才会有鹰和蛇;有了鹰和蛇,鼠类才不会成灾……如果生物链中的任意一种物种的数量发生了变化,会联动地导致其他物种变化。
【案例分析】教科书第70页“案例分析:厨具安装”。
(3)系统的目的性。
为什么会有不同功能的自行车?
PPT展示不同自行车的图片。
很多系统是人设计的,具备一定的能满足人的某种需要的功能,并体现人的设计
意图。
系统具有某种目的,能实现一定的功能。
分析和设计一个系统时,必须先弄清楚
系统的目的,否则就无法构成一个良好、有序的现实系统。
当系统存在多个目标时,要
从整体协调的角度出发寻求平衡,获得整体的最佳效果。
【案例分析】1999年,我国开始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
2001年与1998年相比,全
国共调减粮田面积1.3亿亩,增加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种植面积9 000多亩.种植业
开始形成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和饲料作物协调发展的格局,尤其是蔬菜、水果、花卉的
迅速发展,成为农民收入新的增长点。
结合上面的资料进行分析,作为一个系统,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目的是什
么?是通过哪些途径进行农业生产结构调整的?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我国农业发展在进入受资源和市场双重约束的阶段后.农产品价格
持续低迷,农业生产效益低。
为了适应新阶段的变化.我国的农业生产以市场为导向,
着力调整和改善农产品的品种、品质,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目的是提高农业适
应市场的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
主要调整途径:迅速发展
优质农产品;畜牧业生产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需要,由偏重数量增长向数量
和质量并重的方向转变;渔业生产结构的调整重点是增加名特优新水产品的养殖面
积和产量。
(4)系统的动态性。
,
为什么旧自行车更易发现安全质量问题,更需要维护,甚至淘汰?
【学生回答】自行车用了一段时间,零件开始磨损、老化,整个系统的状况发生了变化.安全性能大大降低,容易出事故。
【教师总结】我们身边的事物都在变化之中,老师家里的电脑几年前是新的,现在已运行不起来了。
也报废了。
所以任何事物总是变化的,是动态发展的。
系统也一样,它们具有动态性:任何系统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处于运动变化和发展之中。
运用系统动态
的观点.有助于我们不仅看到系统的现状,还看到系统的发展变化,从而预测系统的
未来,掌握系统发展的规律。
病人从住院到出院这段时间内,医生常常会开不同的药方,请分析其中的原因。
【学生回答】病情是动态变化的,开药方要依据病情。
生活中有些事物好像没有变化,是不是有的系统就没有动态性呢?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系统的变化有快有慢,快的今非昔比,慢的几年如一日,就像这个闹钟,新的时候很好,后来也看不出有什么变化,直到好几年后才发现它走时不准了,因
为里面的零件已慢慢地开始老化。
虽然有的系统变化慢,但不等于不变化,只是看不
出来而已,其实万物都是变化的。
(5)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一个系统与其所处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外界环境的变
化会引起系统特性的变化,并相应地引起系统功能和系统内部各部分相互关系的变
化。
系统只有具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才能保持和恢复系统原有的特性。
【课件展示】不同时期不同的自行车图片
系统的环境适应性很重要,企业为什么要根据市场变化来开发新产品?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任何企业都需要了解同行业的经营动向、发展状态以及市场需求等
环境的变化,并在此基础上研究本企业的经营对策,谋求自身的发展。
例如,有些老产
品已不能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要,或有新产品淘汰了老产品。
企业的经营应该随时
面对行业的变化。
开发新技术.调整产品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3.小结。
根据下面的关键词进行知识整理和回顾:整体性、要素、子系统、要素和要素相关、要素和整体相关、目的性、协调、动态变化、适应性。
八、作业设计
学习系统的目的性可以指导我们分析生活学习中碰到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如目前高中阶段有多门课程要学习,任务很紧,该如何协调和安排好各学科的学习时间。
九、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