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笔记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一、商品价值(W )商品价值(W )= 不变资本价值(C )+ 可变资本价值(V )+ 剩余价值(m ) = 生产成本(K )+ 剩余价值(m )全部劳动耗费(实际耗费)=物化劳动耗费+活劳动耗费生产商品的实际耗费=商品的全部价值•商品的价值由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决定。

•二、生产成本(K )1、含义(生产成本即资本的消耗)生产商品所耗费的预付资本价值就是生产成本(生产费用),即c+v ,用K 来表示。

2、假象生产成本这一范畴,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根本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

在生产成本这一范畴下,剩余价值被看作商品价值在生产成本以上的余额,即资本家所耗费资本的产物3、意义在资本主义生产中,生产成本有着以下实际意义: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a.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利或亏本的标志b.生产成本是商品销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若销售价格高于生产成本,则盈利;反之,则亏损。

生产成本的高低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c.对于资本家来说,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的只是资本的耗费C+V ,剩余价值m 是无偿获得的,是资本家预付资本的增殖,因此不计入生产成本。

➢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P )1、如何转化事实上,剩余价值由生产中所耗费的可变资本带来•由于资本家关心的只是资本的投入与产出之比,当剩余价值被看作是全部预付资本(C )的产物是,剩余价值便取得了利润这个转化形式。

•此时剩余价值来源表达式由C+(V+m )变成(C+V )+m•若P 代表利润,商品价值的公式W=K+P•2、二者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都是由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所创造的,二者数量上相同。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2022年5月21日20:35(2)区别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利润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在生产成本和利润的形态下,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都被掩➢盖了3、利润率(P')(1)定义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叫利润率。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七章

(马工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概论 第七章

第七章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一、名词解释1.成本价格2.利润3.利润率4.生产价格5.超额利润6.商业资本7.商业利润8.商业流通费用9.生产性流通费用10.纯粹流通费用二、单项选择题1.资本主义商品的成本价格是生产商品()。

①预付的不变资本和预付的可变资本的总和②预付的不变资本和耗费的可变资本的总和③耗费的不变资本和耗费的可变资本的总和④耗费的可变资本和生产的剩余价值的总和2.在资本主义市场上,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是由()规定的。

①商品的价值②商品的成本价格③商品的生产价格④商品的市场价格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是由于把剩余价值看成是()。

①可变资本的产物②不变资本的产物③固定资本的产物④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4.资本主义利润率等于剩余价值与()。

①可变资本的比率②不变资本的比率③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④固定资本的比率5.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那么,部门资本有机构成与利润率的关系是()。

①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低②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高③有机构成越低,利润率越高④有机构成与利润率按同方向变动6.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是()。

①形成平均利润②价格高于价值出售③同种商品的个别价值均衡为社会价值④不同种商品的价值均衡为生产价格7.平均利润率是()。

①剩余价值和不变资本的比率②剩余价值和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③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和全社会预付总资本的比率④剩余价值总量和所费资本的比率8.商品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以后,受供求关系影响的市场价格()。

①仍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仍在起作用②不再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不起作用③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不起作用④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价值规律仍起作用,只是作用的形式发生变化9.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商品市场价格的变化是以生产价格为中心。

这个生产价格是指()。

①个别生产价格②个别生产价格和社会生产价格③社会生产价格④个别生产价格或社会生产价格10.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1.银行资本是银行所支配的全部资本,其中大部分是吸收的存款, 银行资本家预付自有资本只占小部分。

2.银行资本获取的平均利润,是指银行家预付的自有资本要获得



平均利润,不是指银行所支配的全部资本(包括存款)都要求得 到平均利润。 由于银行的贷款利息率高于存款利息率,所以银行利润来自存款 利息和放款利息的差额减去银行业务费用后的差额。 3.银行利润也是来源于雇佣工人在生产中所创造的剩余价值 银行贷款给工商业资本家,工商业资本家将剥削得来的剩余价值 的一部分,作为利息付给银行。 银行雇员的劳动也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2)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P84





商品的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保证了等量资本可以获 取等量利润,即获得平均利润,这是资本在部门间竞争的结果。 3)商品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生产价格规律)并不 违背价值规律: 首先,整个资本家阶级得到的平均利润总量与整个无产阶级创造 的剩余价值总量是相等的。 其次,从全社会来看,商品的生产价格总量与其价值总量也是相 等的。 再次,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 到底是由价值变动引起的。

Hale Waihona Puke 平均利润反映的是不同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关系,而超
额利润所反映的则是同一部门内部不同企业之间的资本 主义关系。



5)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重要意义 P84 平均利润:在利润率平均化条件下,各部门投资者根据平均利润 率获得与其投资量大小相适应的利润,即等量资本所获得的等量 利润。平均利润是不同部门的资本通过竞争重新分配剩余价值的 结果。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的学说,不仅科学地阐明了资本主义社会有 关的经济现象,而且深入地认证了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工人阶级 的剥削关系这一本质。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大一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12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1.平均利润形成以后,商品价值转化 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是由 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构成的。商品的价值由 c + v + m构成,其中的(c + v)已经转化 为成本价格;m作为剩余价值已经转化为利 润,利润通过部门之间的竞争又进一步转化 为平均利润。所以,生产价格用公式表示: 生产价格 = K + p 。
2
4、在西方经济学中,成本价格通常被看作企 业所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正常 利润作为企业家才能的报酬包括在成本价格 之中。总收益大于总支出的余额即为真正利 润,即经济利润或超额利润。
3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1、当剩余价值被看做是全部预付 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转化为了 利润。 2、利润本质上就是剩余价值,只 不过形式不同而已。 3、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剩余 价值率就转化为利润率。
m 利润率p ˊ 100% cv
5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在预付资本已定 的条件下,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通常成正比例变 化。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在剩余价值率 和劳动力价值不变的条件下,部门的利润率与部 门的资本有机构成一般呈反方向变化 。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资本的年利润率与 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例变化。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状况。在其他条件 不变的情况下,不变资本的节省可以减少预付资 本,从而提高利润率。利润率的高低和不变资本 的节省成正比例变化。
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和借贷双方的 竞争。当平均利润率既定时,利率取取决于 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在供求双方竞争中, 如果借贷资本供大于求,平均利润的分割就 有利于职能资本家,利率就会下降。反之, 借贷供不应求,利率就会提高。 3)如果借贷资本供求平衡,利率就由 习惯和法律传统决定。

政治经济学习题5-8

政治经济学习题5-8

第七章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1、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是(C)A、剩余价值率等于利润率B、剩余价值率小于利润率C、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D、利润率决定剩余价值率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A)A、平均利润率B、生产价格C、垄断价格D、商品平均价值3、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之后(A)A、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但并没有否定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因此没有否定价值规律C、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因此否定了价值规律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没有变化,生产价格规律代替了价值规律4、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是市场价格(B)A、以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B、以生产价格为中心上下波动C、以社会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D、以市场价值为中心上下波动5、利润率高低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关系是(BC)A、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低B、资本周转速度快,利润率高C、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低D、资本周转速度慢,利润率高6、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B)A、商品售卖价格高于购买价格的余额B、产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C、商业店员的劳动D、商业资本家的欺诈手段7、商业资本的利润率应(C)A、高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B、低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C、相当于产业资本的平均利润率D、与产业资本的获利水平无关8、商业资本中,能创造价值的有(B)A、为购买商品而预付的资本B、商品的运输费、保管费、包装费C、广告费、簿记费、开办办事处的费用D、商业雇员的工资9、商业流通费用可以区分为两大类(A D)A、生产性的流通费用B、运输费用C、簿记费用D、纯粹流通费用10、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借贷资本是(A)A、从职能资本中游离出来的一种生息资本B、高利贷资本C、货币资本D、职能资本11、股票价格是(A)A、股息和利息率的比率B、利息和借贷资本的比率C、利息和预付资本的比率D、股息和利息的比率12、借贷利息的本质是(A)A、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B、平均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C、可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D、预付资本的特殊转化形式13、生息资本的两种形态是(A C)A、借贷资本B、货币资本C、高利贷资本D、商品资本14、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D)A、土地所有者占有的农业平均利润B、土地所有者无偿占有的农业工人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C、农业资本家在租期内投资的利息D、农业工人创造的超过平均利润以上的那部分剩余价值15、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A、土地经营权的垄断B、土地私有权的垄断C、农产品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D、农业工人的剩余劳动16、土地价格与地租、利息率的关系是(A C)A、土地价格与地租量成正比B、土地价格和地租量成反比C、土地价格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D、土地价格和银行利息率成正比17、假定社会上有个工业资本家生产某种产品。

第七章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第七章产业利润和商业利润
• W=k+m
• 成本价格存在的意义:
• 商品的资本主义成本价格(c+v)和实际价 值(c+v+m)不仅在含义上不同,而且在 数量上也一致,前者小于后者,它们之间 的差额就是剩余价值。这个差额的存在, 既表明了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资本对雇 佣劳动的剥削,也是资本家之间展开激烈 竞争的基础。
• 第一,成本价格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 分界线。
家之间,为了获得超额利润而进行的竞争。
• 部门内部的竞争表现在: • ①在生产领域展开的革新技术、节约消耗、降低成本、提
高质量、改进品种等的竞争;
• ②在流通领域展开的争夺销售市场和取得优质低价的原材 料而进行的竞争。
• 竞争的结果,必然使生产同种商品的不同的个别价值,均 衡为统一的市场价值,即社会价值。
产业工人是在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的生产领域劳动商业职工是在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的流通领域劳动产业工人为资本创造剩余价值商业职工不创造剩余价值而是为资本实现剩余价值商业职工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用以补偿自己的工资在剩余劳动时间内实现的剩余价值就成为商业资本家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即商业利润
第七章 职能资本和平均利润
• 决定平均利润率的因素:
• 平均利润率并不是各个部门不同利润率的 简单平均,在平均利润率的形成中,不仅 各个生产部门的个别利润率起决定作用, 而且具有不同利润率的不同部门的资本在 社会总资本中所占的比重也起决定的作用。
• 如人均GDP的计算。
• 因此,平均利润率取决于两个因素:
• 第一;各个生产部门的不同的利润率;
P m v n cv
• 第三,资本的周转的速度。在剩余价值率 和资本有机构成不变时,资本每年周转的 速度越快,其中的可变资本的周转次数也 就越多,同量可变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就 越多,资本的年利润率就越高。可见,年 利润率与资本的周转速度成正比。资本家 为了提高年利润率,总是想方设法加快资 本的周转速度。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其公式=
社会剩余价值总额 社会总资本
各个预付资本按照平均利润率所获得的利润。
平均利润=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平均利润和
总结
生产价格理论
可变资本 劳动耗费
剩余价
剩余价值 资本耗费
成本价格
值转化 为利润
利润 利润率
所费资本

全部预付资本 所用资本
个 利润转 部门内部的竞争
社会价值
转 化
商业资本对职工剥削的实质,是迫 使商业职工在剩余劳动时间内无酬 地实现产业资本让渡给商业资本的 那部分剩余价值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二借、贷借贷资本和利息 资本
是为了取得利息而暂时借给 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 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借贷资本的本质
借贷资本一方面体现着 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 关系,另一方面还体现 着借贷资本家和职能资 本家之间的关系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3rew
演讲完毕,谢谢听讲!
再见,see you again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生产部门
不变资 可变资 剩 余价 剩余价 商品价 利润率

本 值率(%) 值

(%)
食品工业
70
30
100
30
130
30
纺织工业
80
20
100
20
120
20
机械工业
90
10
100
10
110
10
合计
240
60
60
360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假定商业资本投 入10000完成总值 108000商品销售
社会资本总量 为100000 (90000+10000)
社会平均利润率 =18000/100000= 18%
产业利润=90000×18%=16200
商业利润=10000 × 18%=1800
商业资本家购买价 =72000+18000+16200=106200 商业资本家卖出价 =106200+1800=108000
一、商业资本的形成
商 业 资 本 的 产 生
可能性在于:商品资本职能 作用的相对独立性
必要性在于:增加生产资本, 加速资本周转,获取更多利润
是从产业资本运动中分离出来的,独立发 挥作用的商品资本,是商品资本独立化形式。
形成
商业资本
独立化的商品资本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含义 在流通领域中,专门经营商品买卖的职能 资本。
◎生产价格形成后,各部门的商品不再 按价值出售,而是按生产价格出售。这样, 各部门的价值与生产价格往往不一致。这 违背不违背价值规律呢?
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①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平均p 价值= c+v+m 成本在c、v的基础上形成,平均p在m的 基础上形成。 ②从整个社会或全部商品看,平均利润总量 =剩余价值总量、生产价格总额=价值总量。 因此,从全部商品看,商品仍是按价值出 售的; 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 动。
纺织工业 80
机械工业 90 合计
20
10
20
10 60
120
110 360
20
20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5. 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
表示的关系不同,剩余价值率表示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 度,利润率表示预付资本的增值程度。
在量上不同,由于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所以利润率容 易掩盖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
作用不同,剩余价值率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源泉,而利润率 掩盖了剩余价值的源泉,它使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 本的产物。
2、平均利润率的形成
3. 平均利润率
平均利润率实质上就是把社会总资本作为一个整体看待时 所得到的利润率,用公式表示为: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社会总资本 平均利润=平均利润率*预付资本
因此,
影响平均利润率的因素:部门利润水平、社会总资本在各 部门间的分配。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资本平均有机构成提高,平 均利润率将趋于下降。
其中,c+v=C, C代表全部预付资本。 例: 某企业预付资本价值为1000 万元,其中,固定资本600 万元,平均年周转次数为1 / 6 ,流动资本400 万元,平均 年周转次数为1 ,原材料价值300 万元,劳动力价值100 万 元,剩余价值率100 %。求:写出商品各部分的价值、利 润率。
练习:
2. m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利润p是m的转化形式,在观念上表现为生产成本的产物。
m首先表现为生产成本的增加额,因为在产品价值中,生 产成本表现为生产中的实际耗费,因而使m表现为所费资 本的产物。此时m就取得了利润的形态。
剩余价值
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
剩余价值 (利润)
固定成本
m是怎样转化为利润的?
1 .利润是m的转化形式,他在观念上表现为全 部预付资本的产物产成本表现为生产中的实际耗费, 因而使m表现为所费资本的产物。 3 .m还进一步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 因为预付资本中虽然只有一部分进入生产成本, 但其在物质上全部加入生产过程,因而m又表 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此时m就取得了利 润的形态。

政治经济学第7章

政治经济学第7章
条件,而商品转化为生产价格是以利润率平均化为 条件的,所以,当时商品是按照其价值出售的,此 时市场价格是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
PPT文档演模板
政治经济学第7章
• 在发达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利润转化为 平均利润,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所以 商品的生产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转化形式。 市场价格表现为社会生产价格的货币表 现。
政治经济学第7章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20
政治经济学第7章
*第七章 职能资本与平均利润
一、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理论。
掌握:三个转化、两个过程
剩余价值 利润
利润
平均利润
价值
生产价格
二、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商业利润、银 行利润。
PPT文档演模板
政治经济学第7章
*一、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政治经济学第7章
• 3.商业资本的作用(商业部门的作用)
•A
•A
•A
•A
•B
•B

•B

•C
•B

•C

•D
•D
•C
•E
•C
•E
PPT文档演模板
政治经济学第7章
*(二)商业利润的来源与实质
1.商业利润的来源 ★形式上:商业利润来自商品的销售价与出厂价的
差额。 ★本质上:商业利润真正源泉是产业工人创造的剩
2.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根本原因:社会平均资本有机构成的不断提高。
时期 预付资本 C V C:V 剩余价值率 M 平均利润率
t1
400
200 200 1:1 100%
t2
900
600 300 2:1 10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二版)》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资本在不同部门间转移, 会导致商品供求关系变化, 原来利润率 高的部门由于资本的大量涌入, 商品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利润随 之下降;原来利润率低的部门, 会发生相反的变化。这个过程一直 持续下去, 直到各个部门的利润率大体平均, 即形成平均利润率为 止。
可见, 平均利润的形成过程, 是不同部门资本家通过竞争瓜分剩 余价值的过程。
三、资本主义地租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土地归私人所有者占有,农业由资本家经营。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的形成 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主要通过三种途径形成: •资本原始积累,即通过暴力手段掠夺土地,强制农业小生产者与土地 分离。在英国较为典型。 •封建地主经济通过改良方式,采用雇佣劳动,按照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改造地主庄园,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土地私有制。 •在自由农民土地所有制基础上逐步发展成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重要影响 •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条件。 •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利或亏本的标志。 •生产成本的高低, 也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利润概念 •剩余价值是由可变资本带来的, 但资本家只关心资本的投入 和产出, 剩余价值在资本家眼中被看作是由生产过程中所耗费 的全部资本的产物。 •当剩余价值不被看做可变资本的产物, 而是被看做全部预付 资本的产物或增加额时, 剩余价值便转化为利润(用p表示)。
平均化过程, 商业资本家要获得与产业资本家一样的平均利 润。
商业流通费用 商业流通费用分为生产性流通费用和纯粹流通费用。 •生产性流通费用是由商品使用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如商品
的保管费、运输费、包装费等, 这些费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 内的继续而产生的相关费用。 •纯粹流通费用是由商品的价值运动所引起的费用, 即在商品变 为货币、货币变为商品的单纯的商品买卖过程中所支出的费用, 如商店的簿记费、广告费、办公费、商业店员的工资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第七章

3、利润与剩余价值的关系 m与p的 关系
联系: m是本质和内容, p是转 化形式;二者源泉相同,数量相 等。
区别:m是v的产物,p被看作 (c+v)的产物; m反映资本对雇 佣劳动的剥削关系,而p利掩盖 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4、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形式的客观原因
一极采用工资形式好像资本家支付了全 部的劳动报酬,另一极上剩余价值好像 是预付总资本带来的,剩余价值转化为 利润后,对剩余劳动的占有就转化成资 本的自动增殖 掩盖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
生产迅速扩大
生产规模缩减
供过于求 价格下降
供 不 应 求 价 格 上 升
利 润 率 下 降
利润率提高
平均利润率 (1) 含义 平均利润率就是把社会资本作为一个整 体看待时所得到的利润率,即剩余价值总额 和社会资本的比率。 (2)计算公式
平均利润率 =
全社会剩余价值总量 全社会资本总量
P′=
∑m ∑(c+v)
食品 70c+30v 100 工业 纺织 80c+20v 100 工业 机械 90c+10v 100 工业
合 计
240c+60 100 v
价值规律 市场价格
商品价值
市场价格
生产价格
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①生产价格是在价值的基础上形成的: 生产价格= 成本价格+平均p 价值= c+v+m 成本在c、v的基础上形成,平均p在m的 基础上形成。 ②从整个社会或全部商品看,平均利润总量= 剩余价值总量、生产价格总额=价值总量。 因此,从全部商品看,商品仍是按价值出售 的; ③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取决于价值的变 动。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剩余价值分配

(马工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第七章 剩余价值分配
价格。那么,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在形式上的 矛盾得以解决。 (三)超额利润 ·超额利润是个别生产价格低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四)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是不是对价值规律的违背? ·不是(P150)
精品课件
五、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的意义(卫兴华,P154) (一)理论意义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学说发展了劳动价值论 ,解决了政治经
P148 (四)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完全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
精品课件
四、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一)生产价格
1.含义:生产价格是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之和,生产价格是价 值的转化形式。
2.生产价格与价值的差别
(1)在质的方面,
(2)在量的方面,
二者之间的差别例说明:教材P149表7-2
生产部门
资本
剩余价值 平均利润
本 ,v表示预付的不变资本,1不是和v在一起构成分母)
精品课件
3.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
·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而利润率是剩余 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因此,二者不过是同一剩余价 值量与不同资本量对比所得出的不同比率。
(2)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差异
第七章 剩余价值分配
第一节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一、生产成本(生产费用、成本价格) (一)商品的价值的表示方式: 1. W=c+v+m 2. W=全部劳动耗费=死劳动耗费(物化劳动耗费)+ 活劳动耗费 (二)生产成本含义P130:生产商品所耗费的资本价值就是生产
成本或生产费用,即c+v,用K表示。 (三)商品的价值还可以表示为:W=K+m (四)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 P144

第7章 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

第7章 产业资本和产业利润
量:利润率总小于剩余价值率。
(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主要有 :
⊙剩余价值率: 利润率与之成正比变化 ⊙资本有机构成:利润率与之成反方向变化 ⊙资c∶本v周转速度:m利/ 润率与之m成正比变化P/ ⊙⊙68不原008∶∶变材c0MP∶∶42资料=′00=v2m本价0′×的格vc1节的m+×m01v0省 变/0n0:动%:利n2 润反率m方40与向4200之变4同化0P%方/ 向42变00%%化
注意:平均利润率水平下降不意味着社会资本获得的利润总量减
少。?因为:
影响利润绝 对量的因素
利润率 资本量
一个因素的减少(降低) 可以通过另一个因素的增 加(提高)来补偿
同时,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社会总资本不断增加,其中的可
变资本量也不断增加,即使利润率下降,利润总量也会增加。
举例:
(单位:亿元)
资本 1000 4000
三、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各部门的利润率
(一)利润率的含义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用p′表示。公式表示为:
P/=m / c+v 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的关系:
m/ =m/v
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是同一m与不同
资本量的比率。
p/=m/c+v
质: m ′表示V的增殖程度, P ′表示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就按k+p的价格销售,k+p构成的价格叫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例如:
生产部门
资本
m p w k+p W-(k+p)
食品 纺织 机械 合计
70c+30v 30 20 130 120 -10
80c+20v 20 20 120 120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七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政治经济学概论(第五版)教学课件第七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商品的生产成本之所以只按照 生产上耗费的资本(c+v)来规定,这是由资本主 义生产的特性决定的。资本家是剥削者,他在商品 生产上只花费资本,而不花费自己的劳动。这里虽 然也花费了工人的劳动,但工人在加入生产过程之 后,是被当作资本的一个要素来发挥作用的。由于 这种缘故,所以当资本家确定生产成本时,就只计 算他所耗费的资本数量。
因为从商品价值中把c和v这两部分价值独立了出来, 并且把它们归结为生产成本这一范畴,所以,商品 的价值构成也就发生了相应的形式上的变化。如果 我们以k代表生产成本,那么原来的W=c+v+m公 式,便转化为W=k+m,即商品价值=生产成本+ 剩余价值。
但必须明确,对于资本主义经济来说,生产成本并 不是一个单纯的计算范畴;它的意义也不仅限于表 明资本家在商品生产上不耗费自己的劳动而只耗费 自己的资本这一点。商品价值的这个独立部分,在 现实的商品生产中,会发生实际的影响。
第七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七章 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
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利润。利润的本质 第二节 利润率和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第三节 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第四节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第五节 平均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规律
第一节 生产成本和利润。利润的本质
在以下各章中,我们将要根据已获得的关于资本运 动过程本质的认识,从生产和流通统一的角度,来 进一步“揭示和说明资本运动过程作为整体考察时 所产生的各种具体形式”,如产业资本、商业资本 和生息资本等。资本在现实运动中就是以这些具体 形式互相对立的。分析的结果,将使我们对资本整 体运动过程所包含的极其错综复杂的关系和矛盾, 对所有这些矛盾的发展规律,有更加全面和更加深 入的理解。
剩余价值并不是由生产上所耗费的全部资本(c+v)的 价值变化产生的,而是由其中可变资本(v)的价值变化 产生的。可变资本所购买的是劳动力,劳动力的使用即

第七章剩余价值分配

第七章剩余价值分配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一、利润和平均利润(一)利润与利润率1、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

(1)资本主义企业生产的商品价值构成。

商品价值(W)包括:已消耗不变资本的价值(C)、可变资本的价值(V)和剩余价值(M)。

用公式表示:W=C+V+M对全社会来说,C+V+M是商品生产中实际耗费的劳动量,即商品的生产费用。

对资本家来说,他自己不从事劳动,仅支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至于商品中的剩余价值,资本家并没有任何支付。

(2)成本价格的概念。

成本价格,是生产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即C+V。

也叫资本家的生产费用,或叫生产成本。

用K表示:K=C+V(3)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价格,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随着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转化为成本,商品价值=成本价格+剩余价值。

W=C+V+MK=C+VW=K+MM=W-K这样,剩余价值表现为成本价格的一个附加额,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直接关系被掩盖了,成本价格的实质在于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4)资本主义成本价格与生产商品的实际生产费用是两个不同的量。

(5)成本价格在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意义第一、资本家经营企业时赚钱或的亏本的标志。

所以,成本价格是资本家出售商品的价格最低界线。

第二、成本价格是决定资本家在竞争中能力大小和成败关键。

2、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由于生产中所消耗的资本(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表现为生产成本,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剩余价值也就表现为生产成本心服上的一个增加额,即全部所费资本的增加额,而且还进一步地表现为全部所用资本的增加额。

当剩余价值被看成是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剩余价值就取得了利润形态。

(利润用P表示)(2)剩余价值和利润的关系:第一,剩余价值是相对于可变资本而言,是预付可变资本的增加额,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是人与人的关系;利润是相对于全部预付资本而言,是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体现投入资本的价值与增值部分的资本价值的关系,是物与物的关系。

(完整版)7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完整版)7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具体形式
第一节 利润和平均利润
•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 • 商品的价值W=c+v+m转化为W=K+m • c+v部分是用来补偿资本家生产商品时所耗费的不
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价值,这部分价值构成商品的 生产成本即成本价格,用K表示。 • 成本价格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区别,剩 余价值变成了成本价格以上的增加额。
• 资本这种在不同部门之间的转移,一直要持续到 各产业部门利润率趋于平衡,从而形成了平均利 润率。
• 举例: • 假定社会上有食品、纺织、机械三个生产部门,
每个部门的总资本都是100万元,剩余价值率都是 100%,周转速度相同,但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其 中食品工业的有机构成为7∶3,纺织工业的有机 构成为8∶2,机械工业的有机构成为9∶1。
• 剩余价值是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 二、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 • 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后,利润就用P代表,
W=K+m的公式就变成W=K+P这个公式。 • 所谓利润率就是剩余价值与预付总资本的比率。
它体现着预付总资本的增值程度。如果以p代表 利润率,以C代表预付总资本,则利润率用公式表 示就是:p=m/C。
• 第一,剩余价值率。在预付总资本和可变资本一定 时,剩余价值率高则利润率就高。
• 第二,资本有机构成。在可变资本和剩余价值率一 定时,利润率与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呈反方向变化。
• 第三,资本周转速度。在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 成不变时,年利润率与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成正比。
• 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约。在生产同量剩余价值的条 件下,不变资本节约可以提高利润率。
• 平均利润率=剩余价值总额 / 社会总资本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七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七章剩余价值的分配第一节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一、生产成本1.生产成本的含义生产成本又称生产费用,是生产单位商品所耗费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之和。

2.生产成本对资本主义生产的影响(1)生产成本的补偿是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必要条件,是商品出售价格的最低界限。

(2)生产成本是资本家经营企业盈亏的标志。

(3)生产成本的高低是资本家在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二、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1.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当剩余价值被看作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时,就转化为利润这一具体形态。

2.利润和剩余价值的关系(1)利润和剩余价值本来是同一个东西,都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二者在数量上是一致的。

所不同的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预付资本而言的。

(2)剩余价值是利润的本质,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3.利润率及其与剩余价值率的关系(1)利润率是剩余价值和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用公式表示就是:(2)利润率是剩余价值率的转化形式,二者是同一剩余价值量按照不同的计算方法得出的不同比率,它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在于:①二者在质上不同。

m'反映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P′反映预付资本的增殖程度。

②二者在量上不等。

由于c+v总是大于v,因而P′总是小于m' 。

4.决定和影响利润率变化的主要因素第一,剩余价值率的高低第二,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第三,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第四,不变资本的节省三、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的形成(1)部门之间的竞争是指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之间为追求较高利润率而展开的竞争。

(2)部门之间竞争的目的是争夺有利的投资场所,竞争的手段是进行资本转移,即把资本从利润率低的部门转移到高的部门。

(3)部门之间的竞争,引起各部门生产规模的变化,进而引起供求关系和市场价格的变化,结果使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于一致,形成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

2.平均利润率和平均利润(1)平均利润率就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和预付社会总资本的比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本价格与利润。

价值是什么?价值的内涵,价值的实体,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生产价格,成本加平均利润。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就是要说明,剩余价值转化为平均利润。

剩余价值怎么转化为平均利润?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剩余价值率转化为利润率,利润率平均化,什么是平均利润。

四步逻辑。

成本价格和利润。

第一,成本价格。

成本价格就是在生产中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之和。

是生产的资本的消耗。

C+v叫做成本价格k。

w=c+v+m,即为w=k+m。

成本出现之后,有两个方面的影响。

它掩盖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所发挥的不同的作用。

第二个后果,掩盖了剥削。

因为剥削是通过剩余价值率来衡量,看不见v的作用了。

成本价格对资本家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成本价格是企业赚钱或亏损的临界点。

成本必须低于价格,才能赚钱。

价格等于或低于成本都是无利可图的。

价格高于成本,不仅维持简单再生产,而且能扩大再生产。

企业更容易控制成本,而不是价格,大量商品和服务都是市场价格。

邯钢经验,控制成本,企业内部的模拟市场。

大公司控制成本,但我国的小公司反而不太注意控制成本,小企业花钱请吃饭大手大脚。

成本的第二个作用,成本的高低是竞争的工具。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拼价格。

拼价格的背后是拼成本,如果成本下不去,则无法打价格战,因为你没有武器。

一个原则竞争者企业要赚钱,长期亏损会导致企业倒闭;第二方面,价格竞争不能违反公平竞争的原则。

我国的一些规定,政府当裁判,维护公平竞争,成本是企业的,政府不知道企业的真实成本,很难做好裁判的角色。

价格作为竞争的工具,需要一种机制来让企业显示它的生产成本。

电器价格战,服务的价格战如机票,快递服务。

消费者好像很欢迎价格战,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但从长远看,价格战影响企业的发展,不注意积累,新产品开发,工人素质的提高,影响产业发展的后劲。

有些厂商想以竞争消灭竞争,达到垄断。

利润。

成本价格的增加额。

价值的增殖如果看成是可变资本的产物,叫剩余价值。

如果看成是成本价格的产物,叫利润。

剩余价值不仅看成所费资本的增加额,而且看成是所耗资本的增加额。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

观念上把剩余价值看成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

利润和剩余价值是同一个东西。

都是雇佣工人在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

它们所不同的是,……。

利润率。

剩余价值率是什么,利润率是什么。

用剩余价值比上全部的预付资本。

利润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利润率也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从量上来说,剩余价值率叫高,从质上来说也是不一样的,……。

对剩余价值的追求是资本家的目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的追求就称为资本家追求的表现形式。

资本家追求利润率的形象。

引用登宁的从10%到300%甚至敢冒着绞首的危险。

在今天社会也能得到验证。

第二个问题,生产价格的形成。

注意两个方面的竞争。

部门内部的竞争和部门之间的竞争。

企业之间的竞争可以在这两个层次来展开,部门内部竞争是部门之间竞争之间的基础。

部门内部的竞争也是为获得超额利润。

比较少的劳动换取比较多的劳动。

整个部门的技术提高,即资本有机构成提高。

部门内部竞争的结果,形成平均利润率。

部门之间也要竞争。

资本的本性是增殖,资本的运行为了获得一定的利润。

投入同样的资本应该进行同样的利润。

部门之间的竞争是以资本转移为特征的从利润率低的部门到利润率高的部门的竞争。

部门可能增加资本也可能流出资本。

原来利润率高的部门,利润率趋于下降。

书上的一个例子。

三个工业部门。

从机械部门到食品部门转移,整个利润率趋于平均化。

平均利润率公式。

平均利润率反映了资本家之间的分配。

平均利润形成。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

资本部门之间的竞争有非常密切的关系,价值形式上的转化和价值规律是一种什么关系,在某一部门价值与价格的背离并不是对价值规律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形式发生了变化。

从整个社会来看,价格总额和价值是相等的,从整个社会来看,,,,,,,。

生产价格的变动取决于价值的变动。

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资本主义发展到自由竞争阶段。

比如说在社会上,每个部门的利润率是有差异的,部门重新洗牌。

在上个世纪80年代,家用电器的利润率比较高,后来很多投资者生产家电。

资本的转移往往有一种惯性。

部门的投资热,导致激烈竞争和重新洗牌,80年代很多家用电器的品牌,现在就剩下几个了。

部门之间的竞争,和生产要素的转移,生产价格的理论,在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史上有很重要的意义,是劳动价值论的进一步发展,解决了经济学中的许多问题。

比如。

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与价值规律的关系是什么。

是古典经济学的难题。

是导致古典经济学破产的非常重要的原因。

如何在理论上加以说明。

马克思使劳动价值论更加完善。

实践意义?两大力量的对抗,每一个部门的利润,整个资产阶级对整个无产者的剥削程度。

第三个问题,平均利润率的变化趋势问题。

从理论上来说,三种结果。

一个上升、下降、不变。

根据马克思,资本有机构成提高,最终平均利润率会下降。

平均利润率的下降并不意味着剥削程度的降低,利润率下降推不出剩余价值率的下降。

第二,平均利润率下降并不意味着价值量的减少,相对数的降低不等于绝对数的下降。

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趋势。

在现实中,还有很多因素在阻碍平均利润率的降低。

剥削率,对外贸易,相对人口过剩。

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两大困难:1,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如何同价值规律的矛盾。

(劳动力商品的概念)按照劳动价值学说,资本和劳动的交换,应该是等价交换。

那么资本家应该付给工人工资,工资就是工人创造的全部价值,这不存在剩余价值或利润。

但是现实生活中,资本家只支付部分工人创造的价值给工人作为工资,即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称它为剩余价值,资本家称之为利润的东西。

现实与理论的偏差,恰好说明了现实的不合理性,说明了资本家剥削了工人,理想的合理的公正的结果应该是资本家支付全部的工人创造的价值给工人,这个时候也就不存在资本家了。

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

资本家付给工人工资,是因为他购买了劳动力商品,工资即为劳动力商品的价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延续劳动力的所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决定的,与劳动者为资本家创造了多少价值是无关的)。

但是劳动力自身能创造出大于劳动力自身的价值(会让人们误以为是矛盾的)。

李嘉图的幻觉,是因为他把商品的价值和商品所创造的价值这两者混淆了。

一般商品创造的价值为0,特殊商品即劳动力商品能创造价值,且能创造高于自身价值的价值。

该命题其实是一个伪命题。

因为利润的产生是生产过程之后,而资本与劳动的交换发生在生产过程之前的交换过程。

交换过程中实现了等价交换,而资本主义生产,在生产过程中,由劳动力商品创造了新的价值,即创造了超出劳动力商品自身价值的价值,从而产生了利润。

因此,利润是由生产过程中的劳动力商品所创造出来的,与交换过程无关。

区分了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

利润的产生就显而易见了。

工资只需要与劳动力的价值相等就OK,而利润则是劳动力商品创造出来的价值。

PERFECT.工人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与工人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毕竟是两回事,他们的关系可能是大于,小于或者等于。

当工人消极怠工时,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甚至小于它自身的价值。

2,等量资本换取等量利润,如何同价值规律的矛盾。

(生产价格理论)矛盾解释,现实中等量的资本往往换取等量的利润,但是理论上,等量的资本,但不等量的活劳动生产不等量的剩余价值,从而获得不等量的利润(资本有机构成的不同带来了不同的剩余价值或利润)行业内部的竞争以及行业之间的竞争让利润平均化,得到了平均利润率,按照平均利润率归资本家所有的利润,叫做平均利润。

生产价格等于成本价格加上平均利润。

进而等量资本取得了等量利润。

(即使资本有机构成不同)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矛盾。

价值规律同利润平均化规律的矛盾。

各资本家按自己所有资本量的大小成比例地分配剩余价值。

说明生产价格的形成过程,也试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

等量资本获取等量利润的实现,不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否定,而是劳动价值论在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一定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

第一个矛盾,价值规律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矛盾。

第二个矛盾,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李嘉图,坚持劳动价值论,只有劳动才能创造价值,劳动才能创造剩余价值或利润。

把资本与劳动的交换看成是价值规律的一个例外现象。

如果是等价交换的话,利润便无从产生。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马克思区分了劳动和劳动力,认为劳动力商品可以创造超过自身价值的价值,劳动力商品创造的第二部分的价值就是资本家的利润。

马克思把劳动力商品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只有这种商品才能创造价值(其他都是转移价值)。

劳动和资本相交换,即资本家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商品,是等价交换,因为资本家的货币价值等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由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即由生产生活资料的……(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不等于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价值,通常情况下,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要大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多余的这一部分就是利润或剩余价值。

特殊情况下,由于消极怠工,劳动力商品创造的价值要小于劳动力商品的价值,资本家亏损了。

实际上只要区分了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价值,就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资本与劳动相交换,实际上是资本与劳动力商品的交换。

不过是资本和劳动力商品的价值的交换。

而利润的产生,是因为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价值要多余劳动力商品本身的价值。

利润产生于生产过程中,是由劳动力商品所创造出来的第二份价值。

资本的劳动的交换。

这一提法是不准确的。

应该区分劳动和劳动力。

劳动是一个生产过程,是劳动力的使用,是抽象的,劳动力是创造价值的力,是具体的商品,是劳动力创造价值,而不是劳动创造价值。

劳动力又是劳动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要素。

应该是资本与劳动力商品的交换。

工人出卖了劳动力商品,即劳动力使用权。

如果你认为资本家出卖的是劳动,那么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资本家应该支付劳动创造的全部价值。

这样一来,资本家得不到任何的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就不会存在。

这就是等价交换的原则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的冲突。

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商品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统一体,是为了交换的劳动产品。

商品创造价值?商品创造劳动。

劳动力商品创造一般劳动。

劳动力商品创造价值?第二个矛盾,价值规律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等量资本推动不等量的劳动,根据劳动价值论,会有不同的剩余价值或利润。

即等量的资本获取了不等量的利润。

这与现实生活中的等量资本往往获取等量利润的事实是冲突的。

马克思是怎么解决的呢?在资本主义社会,由于各部门的相互竞争,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利润又转化为平均利润,因而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