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亭记》译注
袁中道《楮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袁中道《楮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中道《楮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袁中道《楮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袁中道《楮亭记》原文及翻译袁中道原文:①金粟园后,有莲池二十余亩,临水有园,楮树①丛生焉。
予欲置一亭纳凉,或劝予:“此不材木也,宜伐之,而种松柏。
”予曰:“松柏成阴最迟,予安能待。
”或曰:“种桃李。
”予曰:“桃李成荫,亦须四五年,道人之迹如游云。
安可枳之一处?予期目前可作庇阴者耳。
楮虽不材,不同商丘之木,嗅之狂醒三日不已者,盖亦界于材与不材之间者也。
以为材,则不中梁栋枅栌②之用;以为不材,则皮可为纸,子可为药,可以染绘,可以颒③面,其用亦甚夥。
昔子瞻作《宥老楮诗》,盖亦有取于此。
”②今年夏,酷暑,前堂如炙,至此地则水风泠泠袭人,而楮叶皆如掌大,其阴甚浓,遮樾一台。
植竹为亭,盖以箬,即曦色不至,并可避雨。
日西,骄阳隐蔽层林,啼鸟沸叶中,沉沉有若深山。
数日以来,此树遂如饮食衣服,不可暂废,深有当于予心。
自念设有他树,犹当改植此,而况已森森如是,岂惟宥之哉?且将九锡④之矣,遂取之以名吾亭。
【注】①楮(chǔ)树:落叶乔木。
叶似桑,皮可制纸。
②枅:柱上的方木。
栌:大柱柱头承托栋梁的方木。
③颒(huì):洗脸。
④九锡:传说古代帝王尊礼大臣所给的九种器物。
译文:金栗园后面,有一个二十多亩的莲池,水边有一个园子,楮树生长的茂盛。
我想要在那建一个小亭子以乘凉,有的人劝我说:楮树不是一种可做木材的树,最好把它砍伐了,种上松柏。
我回答说:松柏长的很慢,很久才有阴凉,我怎能等得了。
有的人又建议:种桃树李树。
我回答:桃树李树成阴,也需要等四五年,道人云游四海,像云一样游走,怎能滞留于一处呢。
我需要的是现在可以用来乘凉的。
楮树虽然不能作为木材,也不像商丘的树木,闻了之后让人狂醉三天而不能自己。
也介于可作为木材和不可作为木材之间。
用它做木材,那么不能用来作为顶梁柱。
君子亭记注释及原文
君子亭记注释及原文
君子亭记是南朝宋时期文学家刘义庆所著,是一篇散文,讲述的是作者在君子亭上与友人相聚的经历。
以下是君子亭记原文及注释。
原文:
余亦尝游于君子亭之上,与友人贾南风迷路失期。
而风雨暴至,日暮寒鸦一片,渐觉不祥。
迨天曙霁,登楼遥望,世界澄澈,群山环抱,漫思遐想,飘然欲飞。
君子之居,达观致远,俯瞰万物,烟霞浩瀚。
既而南风至,释然遗世,言笑晏晏,忘却天下。
乃问:“夫子悟否?”
注释:
君子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
是一处观赏美景的地方。
余:作者自称。
贾南风:刘义庆的友人。
风雨暴至:突然有暴雨和大风,天气十分恶劣。
日暮寒鸦一片:太阳西斜,天色渐暗,许多寒鸦盘旋在空中,象征着不祥。
天曙霁:天亮的时候,雨停了。
登楼遥望:爬上亭子的楼,观望远方的景色。
世界澄澈:下雨后天空很清澈。
群山环抱:许多群山环绕着亭子。
漫思遐想:愉快地陶醉在舒适自在的环境中,四处眺望,遐想豁然开朗。
欲飞:愉快得仿佛要飞上天空。
君子之居:君子所住的地方,居住者思想高尚而远大。
达观致远:指人的心胸宽广,远见卓识,有原则有追求。
俯瞰万物:从高处向下看,观察万物。
烟霞浩瀚:指烟雾和霞光很远很广阔。
南风至:南风轻吹,和煦宜人。
释然遗世:放下烦恼,心情愉悦,忘记了外面的世界。
言笑晏晏:轻松愉快地说笑。
忘却天下:不再惦记外面的世界。
夫子:指贾南风。
悟否:问他是否也有这种感觉。
【优质】君子亭记赏析-范文模板 (20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君子亭记赏析篇一:诗歌鉴赏!精心编排!诗歌鉴赏浣溪沙李清照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沉水袅残烟,梦回山枕①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②,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注】①山枕:枕头。
古之枕多以木、瓷为之,中凹,形似山。
②斗草:古代以花草相赛之民俗游戏。
一名斗百草。
(1)请分析“黄昏疏雨湿秋千”中“湿”字的表达效果。
(4分)(2)评者认为这首词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有“无我之境的妙趣”,请简要分析。
(4分)一、(1)(4分)黄昏时分,疏疏落落的细雨打湿了空挂着的秋千,一“湿”字将暮春、黄昏、细雨连在一起,(2分)营造了一种空寂的意境(或氛围),表现出词人感伤、凄清的心境。
(2分)(2)(4分)这首词描写了熏香、花钿、斗草、秋千等典型的少女时代的事物,(1分)并通过对暮春风光(例“江梅已过柳生绵”)和闺室景物(例“玉炉沉水袅残烟”)的描绘,(1分)以物写人,以景写情,把春日少女的姿态和惜春的情感写得活灵活现,(2分)有“无我之境的妙趣”。
春寒[注]陈与义二月巴陵日日风,春寒未了怯园公。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濛濛细雨中。
[注]本诗作于宋高宗建元三年,当时南宋朝廷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
作者几经逃难,避乱岳州,借居于郡守后园的君子亭,自称“园公”。
(1)本诗第二句中的“怯”字用得好,请简要赏析。
(4分)(2)三四两句写出了海棠的什么特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性格特征?(4分)二、(1)“怯”字既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在春寒未尽时节,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2分)也写出了对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的担忧。
(2分)(2)写出了海棠“不惜”损毁胭脂容色,不畏春寒,独立于细雨之中的孤高绝俗的特点;(2分)表达了诗人在朝廷处于风雨飘摇之际,勇于在这样艰难的世事中傲然挺立的性格特征。
(2分)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刘克庄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施闰章《就亭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施闰章《就亭记》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施闰章:就亭记施闰章地有乐乎游观,事不烦乎人力,二者常难兼之;取之官舍,又在左右,则尤难。
临江地故硗啬,官署坏陋,无陂台亭观之美。
予至则构数楹为阁山草堂,言近乎阁皂也。
而登望无所,意常怏怏。
一日,积雪初霁,得轩侧高阜,引领南望,山青雪白,粲然可喜。
遂治其芜秽,作竹亭其上,列植花木,又视其屋角之障吾目者去之,命曰就亭,谓就其地而不劳也。
古之士大夫出官于外,类得引山水自娱。
然或偪处都会,讼狱烦嚣,舟车旁午,内外酬应不给,虽仆仆于陂台亭观之间,日餍酒食,进丝竹,而胸中之丘壑盖已寡矣。
何者?形怠意烦,而神为之累也。
临之为郡,越在江曲,阒焉若穷山荒野。
予方愍其凋敝,而其民亦安予之拙,相与休息。
俗俭讼简,宾客罕至,吏散则闭门,解衣槃礴移日,山水之意未尝不落落焉在予胸中也。
顷岁军兴,征求络绎,去阁皂四十里,未能舍职事一往游。
聊试登斯亭焉,悠然户庭,凭陵雉堞,厥位东南,日月先至,碧嶂清流,江帆汀鸟,烟雨之出没,橘柚之菁葱,莫不变气象,穷妍巧,戛胸拂睫,辐辏于栏槛之内。
盖若江山云物有悦我而昵就者。
夫君子居则有宴息之所,游必有高明之具,将以宣气节情,进于广大疏通之域,非独游观云尔也。
予窃有志,未之逮,姑与客把酒咏歌,陶然以就醉焉。
《就亭记》是施闰章四十四岁时所作。
当时他迁官江南,任江西参议,分守湖西道。
为了在“吏散”以后有个游观之所,他便于驻地临江(今江西清江县)官舍的高阜上建造了一座亭子,命名为“就亭”,并作有此”记”。
从全文的结构看,本文明显分作四段,层次十分清晰。
文章首先叙述建亭的缘由和经过。
一上来,作者先用“地有乐乎游观,事不烦乎人力,二者常难兼之”,写他渴望遇上一个既不需人力修理又可供观赏的地方;而这样的游观之所最好是”取之官舍,又在左右。
”这就很自然地把做官和游观联系起来了,由此见出作者的兴致。
然而,“临江地故硗啬,官署坏陋,无陂台亭观之美。
予至则构数楹为阁山草堂,言近乎阁皂也。
欧阳詹《二公亭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
欧阳詹《二公亭记(节选)》原文,注释,译文,赏析欧阳詹:二公亭记(节选)欧阳詹胜屋曰亭,优为之名也。
古者创栋宇,才御风雨,从时适体,未尽其要。
则夏寝冬室,春台秋户,寒暑酷受,不能自减。
降及中古,乃有楼观台榭,异于平居,所以便春夏而陶堙郁也。
楼则重构,功用倍也。
观亦再成,勤劳厚也。
台烦版筑,榭加栏槛,畅耳目,达神气,就则就矣,量其材力,实犹有蠹。
近代袭古增妙者,更作为亭。
亭也者,藉之于人,则与楼观台榭同;制之于人,则与楼观台榭殊,无重构再成之糜费,加版筑槛栏之可处,事约而用博,贤人君子多建之。
其建之,皆选之于胜境。
今年暮春月,邦牧安定席公,别驾置同正员、前相国天水姜公,念兹邦川逼溟渤,山连苍梧,炎氛时回,湿云多来,又日临胃次,斗建辰位,和气将徂,畏景方至。
……因问风俗,相原隰,郭东里所,共得奇阜,高不至崇,卑不至夷,形势广袤,四隅若一,含之以澄湖万顷,挹之以危峰千岭。
点圓水之心,当奔崖之前,如钟之纽,状鼇之首,二公止旌舆以回睇,假渔舟而上陟,幕烟茵草,玩怿移日,心谋意筹,有建亭之筭,而未之言也。
二公既归,邑人踵公游于斯者如市。
登中隆,观媚丽,前来后至,异口同词。
……《诗》云:“恺悌君子,民之父母。
”二公者,真吾父母也。
兹阜二公攸选,尚而加爱,务休讼简,必复期至,上露下芜,忍令父母憩之乎?遂偕发言为公就亭之功,如墙而前,陈诚于县尹。
县尹允其清,而为之辨方经蹠,环当上顶,诫奢训简,以授子来。
于是家有余粮,圃有余木,或掬一杯土焉,或剪一枝材焉,一心百身,蜂还蚁往,榛莽可去以自薙,瓦甓无胫而奔萃。
一之日斤斧之功毕,二之日圬墁之傭息,再晨而成,二公莫知。
层梁亘以中豁,飞甍翼而四翥,东西南北,方不殊致,湖白坟以呈素,雘頳壤而垂绘。
通以虹桥,缀以绮树,华而非侈,俭而不陋,烟水交浮,岩峦迭迥,精舍奉其旁达,都城企其遐际,容影光彩,漪入澜澄,指朱轩于潭底,阅云岑乎波里,爌熿由演,如飞若动。
又钓人飘飖于左右,游禽出没乎前后,一盼一睐,千趣万态,税息之者,若在蓬壶方丈之上。
文言文翻译清白亭记
夫天地之大德曰生,而人生于其间,必有所托以立其身。
余尝游于山水之间,见一亭曰清白,心向往之,遂往观之。
亭在山之巅,面临溪水,四周环山,景色宜人。
余于是驻足良久,感慨系之,遂命笔以记其事。
亭之建也,不知其岁月之远,观其结构,古朴而精巧。
亭柱高耸,雕梁画栋,朱栏绿瓦,光彩夺目。
亭内供奉一尊神像,神态庄严,似有所待。
余瞻仰之际,不禁肃然起敬。
亭之得名,盖因其地也。
此亭位于溪水之滨,清泉潺潺,碧波荡漾。
亭之左右,松柏参天,翠竹掩映。
每当微风拂过,清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
故人称之为“清白”,盖取其水清、竹白之意。
余观此亭,不禁想起古人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此亭之所寓意,正合此意。
水清则鱼自游,竹白则人自清。
此亭之地,虽无人往来,却自有一番清雅之气。
昔者,孔子游于泰山之阳,见一古亭,名之曰“清白”。
孔子叹曰:“此亭也,清白之谓也。
吾闻之,水清则无鱼,人清则无欲。
斯亭也,宜乎吾心矣。
”孔子既而赋诗一首,以记其事。
诗曰:“清白亭中坐,心旷神怡然。
四顾皆山色,悠然见南山。
”余今日观此亭,亦感同身受。
此亭虽小,却足以养心怡性。
置身其中,恍若隔世,尘嚣尽去,唯有清静。
此亭之所以能令人心旷神怡,盖因其地处幽静,环境宜人,且亭中供奉之神像,亦能使人心灵得到净化。
夫人生在世,劳碌奔波,难得片刻清闲。
余于此亭中,得以暂忘尘世烦恼,陶冶性情。
此亭虽无富贵之华,却有一番超脱之韵。
余愿此亭之精神,能流传于世,使更多的人在此找到心灵的慰藉。
余游此亭,时值春日,花开满径,蜂蝶纷飞。
余信步于亭前,心潮澎湃,欲赋诗以记其盛。
然才情有限,难以尽述其美。
只得草草成文,以寄余怀。
亭者,人之精神寄托也。
清白亭之建,实为人心之所向。
愿此亭之精神,永存于世,使人心向善,生活清白。
是为记。
【译文】天地的大德在于生长,而人生于其间,必然有所依托以立身。
我曾游历于山水之间,见到一座亭子,名为“清白”,心生向往,于是前往观赏。
这座亭子位于山顶,面对溪水,四周环山,风景宜人。
《尚节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尚节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尚节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尚节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尚节亭记》原文及翻译刘基原文:古人植卉木而有取义焉者,岂徒为玩好而已。
故兰取其芳,谖草取其忘忧,莲取其出污而不染。
不特卉木也,佩以玉,环以象,坐右之器以欹;或以之比德而自励,或以之惩志而自警,进德修业,于是乎有裨焉。
会稽黄中立,好植竹,取其节也,故为亭竹间,而名之曰“尚节之亭”,以为读书游艺之所,澹乎无营乎外之心也。
予观而喜之。
夫竹之为物,柔体而虚中,婉婉焉而不为风雨摧折者,以其有节也。
至于涉寒署,蒙霜雪,而柯不改,叶不易,色苍苍而不变,有似乎临大节而不可夺之君子。
信乎,有诸中,形于外,为能践其形也。
然则以节言竹,复何以尚之哉!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
中立抱材未用,而早以节立志,是诚有大过人者,吾又安得不喜之哉!夫节之时义,大易①备矣;无庸外而求也。
草木之节,实枝叶之所生,气之所聚,筋脉所凑。
故得其中和,则畅茂条达,而为美植;反之,则为瞒为液②,为瘿肿,为樛屈,而以害其生矣。
是故春夏秋冬之分至,谓之节;节者,阴阳寒暑转移之机也。
人道有变,其节乃见;节也者,人之所难处也,于是乎有中焉。
故让国,大节也,在泰伯则是,在季子则非;守死,大节也,在子思则宜,在曾子则过。
必有义焉,不可胶也。
择之不精,处之不当,则不为畅茂条达,而为瞒液、瘿肿、樛屈矣,不亦远哉?传曰:“行前定则不困。
”平居而讲之,他日处之裕如也。
然则中立之取诸竹以名其亭,而又与吾徒游,岂苟然哉?【注】①大易:指《易经》;②瞒液:竹身上溢出的汗液;下文中的“瘿肿”,指竹身上生出的赘瘤;“樛屈”(樛:音“jiū”)指枝干弯曲的坏草木。
译文:古人栽种花草树木是有所取义的,并非只为好玩罢了。
所以(栽)兰花,是取它的芬芳;(种)谖草,是取它的名字含有忘忧的意思;(爱)莲花,是取它生长在污泥里,却不染上污秽。
《君子亭记》译注
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2],驾楹为亭[3],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4],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应蛰而出[5],遇伏而隐[6],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7],中采齐而协肆夏[8],揖逊俯仰[9],若洙泗群贤之交集[10];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11],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
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摄[12],处困而能亨[13],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14],虽守方而弗拘[15],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16],其处雍雍[17],意适而匪懈[18],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
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 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19]。
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
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0],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21]。
”【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
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
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补充注释】参见《王阳明散文选译》P78。
[1]《君子亭记》:正德元年(1506),刘谨乱政,守仁抗疏忤旨,下诏狱,廷杖上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1508)始至驿,明年三十七岁。
乃因陋就简,伐木为轩,名之曰何陋轩,轩成,又建君子亭。
以为栖迟之地,而寄坚贞之志,旷达之怀。
君子亭记的断句
君子亭记的断句1. 诸葛亮的诫子书如何断句全文断句如下: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滛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白话文释义:君子的行为,从安静提高自己的修养,培养自己的品德节俭。
不安静就无法明确自己的志向,不排除外界干扰就无法实现自己的远大目标。
学习必须专注,天赋来源于学习。
所以,一个人不读书就不能增长自己的能力,一个人没有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有所成就。
放纵提不起精神,急躁和冒险培养不出气质。
时光飞逝,意志随着岁月流逝。
最终都是凋零散落。
他们大多不接触世界,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在自己贫穷的家里。
这时候,他们怎么能及时后悔呢?注释:诫:警告,劝人警惕。
夫(fú):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
绅士:品格高尚的人。
指正直、品德和行为。
澹(dàn)泊:也写做“淡泊”,清静而不贪图功名利禄。
内心恬淡,不慕名利。
清心寡欲。
宁静:在这里,它的意思是安静,集中注意力,不分散注意力。
致远:实现远大目标。
险躁:冒险急躁,狭隘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
驰:疾行,这里是增长的意思。
凋落物:枯枝落叶。
这是指像枯叶一样掉落,说明人已经失去了青春。
孤傲:意味着对社会没有任何贡献。
接触世界,承办事务,对社会有益。
慢:过度享受,懈怠;情欲:过度。
扩展资料创作背景:《诫子书》这篇文章当作于蜀汉建兴十二年(元234年),是诸葛亮晚年写给他八岁的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
诸葛亮一生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为了蜀汉国家事业日夜操劳,顾不上亲自教育儿子,于是写下这篇书信告诫诸葛瞻。
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王阳明《君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君子亭记王阳明①阳明子既为何陋轩①,复因轩之前营,驾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②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
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慑,处困而□,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其处雍雍,意适而匪懈,气和而□,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
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
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③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
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
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②,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
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选自《王阳明集》有删改)[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
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君子亭位于何陋轩的前面。
B.交代了君子亭命名的缘由。
C.竹之姿像虞宫廷里的群妃。
D.必要的隐忍也是君子之道。
22.将下列词语填入第②段方框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弗拘②能亨③若愚④能恭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①②D.③②①④23.有人认为第③段中“嘻”字可两解:一是表惊讶的感叹词,二是嬉笑的意思:结合具体内容推断不同解释背后的王阳明形象。
王阳明《君子亭记》阅读答案及翻译
君子亭记王阳明①阳明子既为何陋轩①,复因轩之前营,驾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外节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应蛰而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时;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洙、泗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②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
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慑,处困而□,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虽守方而□,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其处雍雍,意适而匪懈,气和而□,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
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
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③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
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
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②,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
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选自《王阳明集》有删改)[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
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21.对第①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君子亭位于何陋轩的前面。
B.交代了君子亭命名的缘由。
C.竹之姿像虞宫廷里的群妃。
D.必要的隐忍也是君子之道。
22.将下列词语填入第②段方框处,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2分)①弗拘②能亨③若愚④能恭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③④①②D.③②①④23.有人认为第③段中“嘻”字可两解:一是表惊讶的感叹词,二是嬉笑的意思:结合具体内容推断不同解释背后的王阳明形象。
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
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这是优秀的文言文翻译译文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译文姚鼐《岘亭记》原文及翻译姚鼐原文:①金陵四方皆有山,而其最高而近郭者,钟山也。
诸官舍悉在钟山西南隅,而率蔽于墙室,虽如布政司署瞻园最有盛名,而亦不能见钟山焉。
②巡道署东北隅有废地,昔弃土者,聚之成小阜①,杂树生焉。
观察历城方公,一日试登阜,则钟山翼然当其前。
乃大喜,稍易治②其巅作小亭,暇则坐其上。
寒暑阴霁,山林云物,其状万变,皆为兹亭所有。
钟山之胜于兹郭,若独为是亭设也。
公乃取见山字合之,名曰岘亭。
③昔晋羊叔子③督荆州时,于襄阳岘山登眺,感思今古。
史既载其言,□后人所能知也。
今方公在金陵数年,勤治有声,为吏民敬爱,异日或以兹亭,遂比于羊公岘山亭欤?此亦非公今日所能知也。
今所知者,力不劳,用不费,而可以寄燕赏④之情,据地极小而冠一郭官舍之胜,兹足以贻后人矣,不可不识其所由作也。
④嘉庆三年四月,桐城姚鼐记。
[注]:①阜:土山。
②易治:整治。
③羊叔子:即羊祜,魏晋时著名战略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④燕赏:玩赏。
译文:金陵的四方都有山(四面环山),这些当中最高且靠近城墙的,就是钟山。
所有的管理住宅都在钟山的西南边,并且都建有围墙,所以即使布政司署瞻园是最有名的,也看不到钟山。
巡道署东北城那边有块荒地,当年废弃这块土地的人,将这里堆成小山,杂树丛生。
方公在观察历城的时候,一天尝试登上小山,这是发现钟山就赫然出现在眼前。
他就很高兴,然后稍稍整治了一下小山顶作为凉亭,空闲的时候就坐在上面。
冬、夏、阴天、有雾的时候,山上的树木以及云雾,他们的形状瞬息万变,都成为了这个亭子所能看到的景观。
钟山风景最优美的地方在这个外城,好像仅仅是因为这个亭子设置的。
方公于是就取了“见”和“山”两个字合在一起,取名叫岘亭。
以前魏晋的羊祜治理荆州时,在襄阳登上岘山远望,对当时的事物有所感触而怀念过去的人、事物或景物。
《君子亭记》译注讲解学习
《君子亭记》译注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2],驾楹为亭[3],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4],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应蛰而出[5],遇伏而隐[6],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7],中采齐而协肆夏[8],揖逊俯仰[9],若洙泗群贤之交集[10];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11],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
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摄[12],处困而能亨[13],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14],虽守方而弗拘[15],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16],其处雍雍[17],意适而匪懈[18],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
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 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19]。
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
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0],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21]。
”【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
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
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补充注释】参见《王阳明散文选译》P78。
[1]《君子亭记》:正德元年(1506),刘谨乱政,守仁抗疏忤旨,下诏狱,廷杖上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1508)始至驿,明年三十七岁。
乃因陋就简,伐木为轩,名之曰何陋轩,轩成,又建君子亭。
以为栖迟之地,而寄坚贞之志,旷达之怀。
君子亭记中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的句子
君子亭记中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的句子《君子亭记》是唐代文学家刘禹锡的散文作品之一,该文主要描述了一座亭子的美景,并表达了君子应具备的审时度势的睿智品质。
以下是一些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的句子,并对其进行拓展:1. '亭中独立,傲然崇丘陵之上,故非无所属而得处之无为,亦非见群而方相从也。
'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在面对困境或群体压力时能够独立思考,不随波逐流。
君子应有自己独立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能够审时度势,不被外界影响左右。
2. '远远见闻,奉德之心,辨贵贱之术,以避凶于未形也。
' 这句话强调君子应该广泛获取信息,培养自己的品德,辨别事物的价值与贵贱,以便在困难或危机出现之前提前采取措施避免灾害。
3. '继之以吾方望之字,观堂之外。
' 这句话意味着君子应该具备远见卓识,能够超越眼前的局势,注重长远规划,不受眼前利益的迷惑。
君子应该放眼未来,从更广阔的角度去审时度势。
4. '亭上之风,以柔和为宜。
' 这句话表达了君子在处理事务时应该以柔和的方式为宜。
在面对复杂的情况和人际关系时,君子应该以温和、富有智慧的态度去应对,而不是采取激烈的手段。
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把握时机和局势。
5. '以人为本,念及同胞之情,爱护国家之民,盖为士大夫之本分也。
' 这句话强调君子应该关注人民的福祉,体察民情,以人为本。
君子应该成为社会的良知,为国家和人民的繁荣安定做出贡献。
只有关注民生,才能更好地审时度势。
总之,《君子亭记》中的这些句子都象征着君子有审时度势的睿智。
君子应该具备独立思考、远见卓识、柔和待人、以人为本等品质,以此来审时度势,做出明智的决策,为自己、家庭、社会和国家谋福祉。
这些品质不仅仅是个人修养的体现,更是对社会责任的担当和对人类进步的贡献。
《饮者亭记》原文+译文+注释
《饮者亭记》原文+译文+注释饮者亭记原文饮者亭,正意名。
诸民饮者,固有栈无亭,迄其家,穷苦无福者则非饮者。
亭一字,盖以指谶也。
次字确又。
以谓饮者所以常恶其酒者,所以礼其酒者,所以以同其上者。
然则饮者反其命,而家人不饮者亦异其怀。
指可立也,谶未可察也,躁不安也,又必将受其祸也。
然则抑且观其行事,敬犹以待之,不犯其犯,穷苦则问其故,贵富则贺其能,其酒则敬之,且其家人能饮则亦敬之。
其礼则尤艳也。
当敬而不畏,敬而不远,敬而不偏,敬而不驰。
然则饮者岂会意其意哉?饮者岂察其察哉?饮者岂一言而一信哉?岂一诺而一马哉?则饮者若必不利,则是饮者所以常恶其酒者;岂所以礼其酒者?予曰:恶其志者,艺也;恶其言者,才也;恶其行者,德也。
译文饮者亭,起名有深意。
人们饮酒的时候,常无别处可归,只能饮酒的亭子,直到他们的家。
贫穷悲苦没有福气的人则非饮者。
亭字,其实是指事物的预兆。
次字确切决定了它的意义。
亭这个称呼,意味着饮者厌恶喝酒的人,但礼仪上又对待喝酒的人。
但是喝酒的人反其命,而家中不喝酒的人也与他们怀念不同。
指可以直接立意解释,预兆却还无法确定,躁动不安也许还会招来祸患。
然而,还是观察他们的行事举止,保持敬意,不触犯他们的底线,贫穷困苦则询问原因,富贵则祝贺努力。
对待他们的酒要敬而远之,且他们家里的人若也能喝酒则也要敬重他们。
他们的礼仪更是美丽动人。
敬而不畏,敬而不疏远,敬而不偏袒,敬而不操之过急。
然而,喝酒的人会体会到他们的心意吗?喝酒的人能察觉他们的预兆吗?喝酒的人一言一信吗?一诺而就吗?那么如果饮者必定不得益,则喝酒的人为何厌恶喝酒的人?难道是为了礼仪?我说:厌恶他们的志向,是厌恶他们的才华;厌恶他们的言辞,是厌恶他们的才能;厌恶他们的行为,是厌恶他们的品德。
注释1. 饮者亭:喝酒的人所居住的亭子。
2. 栈无亭:没有楼层的小茶馆。
3. 穷苦无福者则非饮者:形容贫穷困苦的人不能享受饮酒的待遇。
4. 以指谶也:亭字的用意是暗示饮者对待酒的态度。
君子树林文言文翻译
原文:君子树林者,位于中原,风景秀丽,草木葱茏。
亭曰君子亭,林曰君子树林。
此林非比寻常,贤士君子游憩之所,故命名以“君子”。
译文:君子树林,位于我国中原地区,风景十分美丽,草木茂盛。
其中有一座亭子,名为“君子亭”,而这片树林则被称为“君子树林”。
这片树林并非普通之林,乃是贤能之士、君子们游玩休息的地方,因此得名“君子”。
园中古木参天,枝繁叶茂,松柏掩映,翠竹摇曳。
春日里,桃李争艳,花香四溢;夏日里,绿荫蔽日,清风徐来;秋日里,丹桂飘香,硕果累累;冬日里,白雪皑皑,松柏依旧。
四季更替,景色各异,令人流连忘返。
原文:园中古木参天,枝繁叶茂,松柏掩映,翠竹摇曳。
春桃李竞艳,香满四野;夏绿荫蔽日,清风徐来;秋丹桂飘香,硕果累累;冬雪皑皑,松柏常青。
四时更迭,景致各异,令人留连忘返。
译文:园中古老的大树高耸入云,枝叶繁茂,松柏相互掩映,翠竹轻轻摇曳。
春天,桃花和李花争相绽放,香气弥漫四方;夏天,绿树成荫,阳光被遮挡,清风吹拂;秋天,丹桂飘香,果实累累;冬天,白雪皑皑,松柏依旧常青。
四季更迭,景色各不相同,让人留恋忘返。
君子树林之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亭内有石桌石凳,可供游子歇脚品茗;楼阁之上,可俯瞰整个园林,赏心悦目。
更有奇花异草,争奇斗艳,令人叹为观止。
原文:林中亭台楼阁,错落有致。
亭有石桌石凳,供游子歇足品茗;楼阁之上,可眺望全园,心旷神怡。
更有奇花异草,竞相斗艳,令人叹为观止。
译文:树林中亭台楼阁,布局得当。
亭子里有石桌石凳,供游客休息品茶;楼阁之上,可以俯瞰整个园林,心情愉悦。
更有各种奇花异草,争相绽放,令人赞叹不已。
君子树林,不仅是游玩之地,更是贤士君子修身养性、研讨学问之所。
自古以来,众多名士纷纷前来,或吟诗作赋,或挥毫泼墨,或研讨经史,留下了许多千古佳话。
原文:君子树林,非但游憩之地,亦为贤士君子修身养性、研讨学问之所。
自古名士,纷纷至此,或吟诗作赋,或挥毫泼墨,或研讨经史,流传千古佳话。
《君子亭记》译注
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2],驾楹为亭[3],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4],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应蛰而出[5],遇伏而隐[6],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7],中采齐而协肆夏[8],揖逊俯仰[9],若洙泗群贤之交集[10];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11],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
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摄[12],处困而能亨[13],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14],虽守方而弗拘[15],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16],其处雍雍[17],意适而匪懈[18],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
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 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19]。
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
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0],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21]。
”【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
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
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补充注释】参见《王阳明散文选译》P78。
[1]《君子亭记》:正德元年(1506),刘谨乱政,守仁抗疏忤旨,下诏狱,廷杖上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1508)始至驿,明年三十七岁。
乃因陋就简,伐木为轩,名之曰何陋轩,轩成,又建君子亭。
以为栖迟之地,而寄坚贞之志,旷达之怀。
《尹公亭记》原文及译文
《尹公亭记》原文及译文《尹公亭记》原文及翻译曾巩原文君子之于己,自得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
然而曰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者,所以与人同其行也。
人之于君子,潜心而已矣,非有待于外也。
然而有表其闾,名其乡,欲其风声气烈暴于世之耳目而无穷者,所以与人同其好也。
内有以得诸己,外有以与人同其好,此所以为先王之道,而异乎百家之说也。
随为州,去京师远,其地僻绝。
庆历之间,起居舍人、直龙图阁河南尹公洙以不为在势者所容谪是州,居于城东五里开元佛寺之金灯院。
尹公有行义文学,长于辨论,一时与之游者,皆世之闻人,而人人自以为不能及。
于是时,尹公之名震天下,而其所学,盖不以贫富贵贱死生动其心,故其居于随,日以考图书、通古今为事,而不知其官之为谪也。
尝于其居之北阜,竹柏之间,结茅为亭,以茇而嬉,岁余乃去。
既去而人不忍废坏,辄理之,因名之曰尹公之亭。
州从事谢景平刻石记其事。
至治平四年,司农少卿赞皇李公禹卿为是州,始因其故基,增庳益狭,斩材以易之,陶瓦以覆之,既成,而宽深亢爽,环随之山皆在几席。
又以其旧亭峙之于北,于是随人皆喜慰其思,而又获游观之美。
其冬,李公以图走京师,属予记之。
盖尹公之行见于事、言见于书者,固已赫然动人,而李公于是又侈而大之者,岂独慰随人之思于一时,而与之共其乐哉!亦将使夫荒遐僻绝之境,至于后人见闻之所不及,而传其名、览其迹者,莫不低回俯仰,想尹公之风声气烈,至于愈远而弥新,是可谓与人同其好也。
则李公之传于世,亦岂有已乎!故予为之书,时熙宁元年正月日也。
茇:在草间住宿翻译君子对于自己,只需要自己确有心得就行了,并不是对社会上怎样评价自己还有所乞求。
然而孔子说“君子痛恨到死时却名声还不显扬”,是因为要让世人同自己的行为一个样。
人们对于君子,只需要内心敬服就行了,并不是对在社会上怎样再去推崇他还有所打算,然而仍有人在旌表君子的住处,用君子的名字作乡的名字,想让君子的美名、风范、气节、功业显现在世人的视听面前,永无止境,这是因为想让世人同自己的#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范文网end#敬仰一个样。
清心亭记 翻译
《清心亭记》翻译如下:
作者:宋代诗人曾巩
士之才德盖一国,则曰国士;女之色盖一国,则曰国色;兰之香盖一国,则曰国香。
自古人知贵兰,不待楚之逐臣而后贵之也。
兰甚似乎君子,生于深山薄丛之中,不为无人而不芳;雪霜凌厉而见杀,来岁不改其性也。
是所谓“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者也。
兰虽含香体洁,平居与萧艾不殊。
清风过之,其香蔼然,在室满室,在堂满堂,所谓含章以时发者也。
白话译文
如果一个士人的才能和品德超过其他的士人,那么就称之为国士;如果一个女子的姿色超过其他的美女,那么就称之为国色;如果兰花的香味胜过其它所有的花那么就称之为国香。
自古人们就以兰花为贵,并不是等到屈原赞兰花之后,人们才以它为贵的。
兰花和君子很相似:生长在深山和贫瘠的丛林里,不因为没有人知道就不发出香味;在遭受雪霜残酷的摧残后,也不改变自己的本性。
这就是所说的避世而内心无忧,不被任用而内心无烦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君子亭记(明)王守仁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2],驾楹为亭[3],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曰:“竹有君子之道四焉:中虚而静,通而有间,有君子之德。
外坚而直[4],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应蛰而出[5],遇伏而隐[6],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清风时至,玉声珊然[7],中采齐而协肆夏[8],揖逊俯仰[9],若洙泗群贤之交集[10];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11],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
竹有是四者,而以‘君子’名,不愧于其名;吾亭有竹焉,而因以竹名,名不愧于吾亭。
”门人曰:“夫子盖自道也。
吾见夫子之居是亭也,持敬以直内,静虚而若愚,非君子之德乎?遇屯而不摄[12],处困而能亨[13],非君子之操乎?昔也行于朝,今也行于夷,顺应物而能当[14],虽守方而弗拘[15],非君子之时乎?其交翼翼[16],其处雍雍[17],意适而匪懈[18],气和而能恭,非君子之容乎?夫子盖谦于自名也而假之竹,虽然,亦有所不容隐也。
夫子之名其轩曰‘何陋’,则固以自居矣。
” 阳明子曰:“嘻!小子之言过矣,而又弗及[19]。
夫是四者,何有于我哉?抑学而未能则可云尔耳。
昔者夫子不云乎,‘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20],吾之名亭也,则以竹也,人而嫌以君子自名也,将为小人之归矣,而可乎?小子识之[21]。
”【注】①何陋轩:王阳明被贬为贵州龙场驿驿丞后,伐木为轩,自建居所,并命名为何陋轩。
取《论语》中“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
②《论语注疏》:人博学先王之道,以润其身者,皆谓之儒。
但君子(儒)则将以明道,小人(儒)则矜其才名。
【补充注释】参见《王阳明散文选译》P78。
[1]《君子亭记》:正德元年(1506),刘谨乱政,守仁抗疏忤旨,下诏狱,廷杖上十,谪贵州龙场驿驿丞,三年(1508)始至驿,明年三十七岁。
乃因陋就简,伐木为轩,名之曰何陋轩,轩成,又建君子亭。
以为栖迟之地,而寄坚贞之志,旷达之怀。
[2]营:地界。
“营”又作“荣”,屋檐两端上翘的部分,通称飞檐。
[3]驾:架。
楹:柱子。
[4]坚:一本作“节”。
[5]蛰:惊蛰。
出:春笋破土而出。
应蛰而出:指出来时如潜伏而起的冬眠动物。
[6]伏:伏天。
隐:谓长势暂止。
[7]珊然:珮玉相击,形容声音清脆。
[8]采齐:cí又作“采茨”,古乐曲名。
肆夏:古之乐章。
此言风鸣翠竹,如乐之作。
[9]揖逊俯仰:谓相时作揖拜让,一俯一仰,彬彬有礼。
[10]洙泗:二水名,流经山东曲阜,孔子与弟子习礼之地。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设教洙泗之上,修诗书礼乐,弟子弥至。
”[11]虞:虞舜。
虞廷:虞舜的朝廷,是圣朝的代称。
后:诸侯。
《尚书·舜典》:“五载一巡守,群后四朝。
”[12]屯(zhān):《周易》卦名,意为困难,挫折。
摄:收敛退缩。
遇屯而不慑:遇到困难而不恐惧、害怕。
[13]困:亦卦名,意为困阨,窘迫。
亨:通达,顺利。
[14]应物能当:谓能适应环境,而皆确当。
当,适合,确当。
[15]守方而弗拘:谓能坚持原则,却不拘板。
方,正道。
[16]翼翼:恭敬有礼。
[17]雍雍:和乐从容。
[18] 意适而匪懈:仪态闲适而又并非懈怠。
匪:通“非”。
[19]“小子”二句:《论语·先进》:“过犹不及。
”[20]“汝为”二句:引自《论语·雍也》。
[21]识(zhì)之:记住。
译文阳明子建起何陋轩后,又就着轩的飞檐,竖起柱子,建了一个亭子。
亭子的周围种上了竹子,取名为“君子亭”。
说:君子之道,具备四4点:虚心而静默谦恭,通达而有节制,有君子的品德。
竹节分明而笔直,历经春夏秋冬而枝叶不变,有君子的节操。
如同蛰伏的动物一样,应时而出,该潜伏的时候就潜伏起来,风雨冰雪,黑夜白天,什么时候都能适宜,如同君子的之处时。
清风吹来,竹声清脆。
合于《采齐》和《肆夏》。
在风中俯仰揖让,有如洙泗群贤相遇。
清风过后,万籁俱静,竹子挺立着,不屈不挠,就像虞舜朝堂上的众位官员,端端正正地戴着礼帽,拿着笏板,立于朝堂两侧,有着君子的仪容。
竹子有这四个特点,因此命名为“君子”,竹是无愧于这个称呼的。
而我的亭子种了许多竹子,因为有竹而取名“君子”,“君子”之名是无愧于这个名字的。
门人说:“先生您是在说自己啊。
我见您住在这个亭子中,心地正直而常怀敬慎,虚心静默,大智若愚,不是有君子的品德吗?遇到困难而不恐惧,处境艰难能够改变局势,不是有君子的节操吗?从前在朝廷上,现在处于夷地,都能够适应环境,处事得当,虽然坚持正确的道理,但又从不固执,不是有着君子的处事才能吗?与人交往恭敬而谨慎,与人相处从容而大方,意态闲适却并非懈怠,心气平和而又恭敬有礼,不是有着君子的仪容吗?先生您是不愿意用‘君子’之名称呼自己,因而借竹子来命名。
尽管如此,还是有瞒不了人的地方,您把您的房子叫做何陋,就是以君子自居了。
阳明子回答说:“嘻,小伙子的话过头了,但也有没说到之处,您所说的君子的四个特点,我哪里配得上呢?如果说在向这个方面努力,那是可以的。
从前孔子不是说,要做君子儒不要做小人儒吗?我把亭子取名为‘君子’,是因为亭子周围种了竹子。
但人如果不愿意自己名为君子,就会向小人靠拢的,这怎么行呢?小伙子,你可要记住这个道理啊。
”赏析“君子”是中国儒家文人对自我人格追求的最高目标。
《易经》第一卦乾,开篇即曰:“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古之圣贤固然言必称君子,民间也常把“先君子后小人”“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之类的俗语挂在嘴边。
在中国人看来,君子不仅仅是对一个人的尊称,更是对人格的肯定,西汉杨雄云:“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桓宽说:“贤人君子,以天下为任者也。
”《晏子春秋·外篇八》中则有:“君子独立不惭于影,独寝不惭于魂。
”中国人对君子的要求太高,实在不是每日为生活所迫、奔波劳苦的普通人做得来的,就连许多被受人尊重的文人,一辈子也在追求君子之风的路上。
王阳明借君子为亭命名,表达了对君子情操的追求。
亭在中国古建筑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亭是一种有顶有柱无墙的建筑,作休息之用。
古代文人常在亭中歇息,顺便观察风景,发怀古思今之感慨。
自隋代以后,逐渐被赋予更多的文化意味,沧浪亭、醉翁亭、爱晚亭等一批名亭都在中国文化史上留下浓墨重彩。
给亭子命名,不但事关风雅,也成为一件事关文化和思维方向的事,所以,王阳明筑亭于轩外,轩既名何陋、亭子的名当然要与之呼应,表达一脉相承的意思。
《君子亭记》写王阳明被贬至龙场驿之后,是一篇对话体的散文,对话双方是王阳明和他的门人弟子,对话的内容是为什么要给新建的亭子取名君子亭,进而展开对君子特性,以及王阳明本人是否做到了君子四道的讨论。
文章开篇,王阳明便用短短二十八个字将君子亭与何陋轩的关系做了交代:“阳明子既为何陋轩,复因轩之前营,驾楹为亭,环植以竹,而名之曰君子。
”这段文字不仅仅是一段叙事。
文字的背后在表达阳明先生的志向,这种志向就包含在一轩亭的名称之中。
《论语·子罕》记录:“子欲居九夷,或日;‘陋。
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把身居简陋环境却志存高远的文人风骨推向了一个崇高的境界,作为一名中央朝廷曾经的大儒名臣,如今沦为偏僻蛮荒之地的驿站小吏,连生活都难以为继,借何陋轩之名抒发自己高洁的追求,是再勇敢不过了,但是,王阳明却觉得不够又在轩旁筑亭,取名君子,进一步坐实了孔夫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气概。
并“环植以竹”,借竹的风骨,更加强烈的表达自己丝毫未曾被现实的残酷磨灭的君子之志。
须知,竹在中国的文化语境中,也是一种被赋予崇高精神力量的植物。
所以,这里的叙事其实内涵很深,不能简单以叙事论之。
接下来,讨论开始,王阳明借着在亭边遍植的翠竹,以说明为何取名“君子亭”为诱,抒发了自己对君子的四种特性的认识:君子之德、君子之操、君子之明、君子之容。
在王阳明的眼中,君子的四道是一种寄托在对自我严格要求之上的崇高修养,首当其冲的便是君子之德。
德是一个人的内在品格,王阳明就借着竹子的内部特点将之描述为:中虚而静,通而有间。
这是巧妙的联想和借喻,作为一名君子,首先不能自满,要把自己放到“虚”的状态,以获得“实”的见解。
孔子曾问道于老子,并对老子推崇备至,老子在《道德经》中的提出的“洼则盈”观点并非儒家的专利,儒家经典《尚书·大禹谟》中说:“惟德动天,无远勿届,满招损,谦受益,时乃天道。
”就是同样的观点。
作为一名儒学大家,王阳明一生都在不断地学习和感悟,这是需要有极高的谦虚态度和学习精神,所以,他把“中虚而静,通而有间”作为君子立德的前提。
有了德,君子还应该有坚定的操守,有所为,有所不为,王阳明借竹的外形为喻:“外坚而直,贯四时而柯叶无所改,有君子之操。
”君子的操守不会随着时间、处境的改变而改变,就像竹无论立于温暖的春天还是寒冷的峭壁,都一样竹叶苍翠,“外坚面直”。
此时的王阳明刚刚从中央大员变身边陲小吏,人生境遇正如由春天直堕入冰雪寒冬。
王肃在《孔子家语》里说:“君子修道立德,不为困而改节。
”王阳明则借竹喻己,强调出自己君子的操守不变,也是对自我人格的肯定和勉励。
“应蛰面出,遇伏而隐,雨雪晦明,无所不宜,有君子之明。
”这一句借竹的生长特性为喻,讲述君子的立身之道,是全文中十分微妙的一句。
此时的王阳明正因为得罪宦官刘瑾而被贬,面对朝廷的血雨腥风,他似乎并没有做到“应蛰而出,遇伏而隐”,更谈不上“雨雪晦明,无所不宜”。
在这里,王阳明既是在自我反省,也是在自我激励,同时也是对当前状态的认识:君子应该有辨识天时地利人和的聪颖,该出头时出头,该韬光养晦时就该沉默。
这里要注意,王阳明从来没有为自己得罪刘瑾获罪而后悔,而是强调自己做得没有错,是符合一个高尚的人格要求而做出的正义之举,是君子坦荡荡的举动。
如果为了一点个人利益就放任奸邪,不做趋向正义的任何努力,还有何“明”可言呢?所以,在君子之明上,王阳明在反省自己,反省的不是对错,而是方法合适不合适。
对应他前面君子之德的论点,完全符合中虚而静,通而有间的精神。
在简洁的叙述完自己对君子德、操、明的认识后,王阳明话锋一转,用一个抒情的排列句表述什么是君子之容:“清风时至,玉声珊然,中《采齐》而协《肆夏》,揖逊俯仰,若沫泗群贤之交集;风止籁静,挺然特立,不挠不屈,若虞廷群后端冕正笏,而列于堂陛之侧,有君子之容。
”这段文字既有清风徐来或静止时,竹的姿态的入神描写;也有引经据典,将之引向精神层面的联想,夹叙夹议,用竹的姿态做比喻,认为只要一个人能做到俯仰无愧于心,不屈不挠,他的外表就有了一个君子会展现出来的神采。
欧阳修曾云“君子之修身也,内正其心,外正其容”,一个人外表所展现出来的精神气质,其实是由其内心对这个世界的认识看法,以及对自我的要求所决定的,心不正则容不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