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讲李白遭谗之谜

合集下载

李白的小故事(通用30篇)

李白的小故事(通用30篇)

李白的小故事(通用30篇)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李白的小故事(通用3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李白的小故事篇1据史料记载,李白是训养禽鸟的高手。

李白20岁时,曾隐居成都附近的青城山,除读书练剑外,还驯鸟,“养奇禽千计,呼皆就掌取食,了无惊猜。

“当地刺史知道后,到山上拜访,还以“身怀道术”为名向朝廷举荐。

李白不愿作御用“法师”,没应召。

即使政治上失意,到处漂泊时,也乐此不疲。

李白对驯养禽鸟的浓厚兴趣,折射出他热爱生命、崇尚自然的积极的人生观。

李白的小故事篇2传说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向中途不念了。

有一天,在路上看见一位老大娘磨铁棒,说要把它磨成针。

李白因此受感动,从此奋发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成就。

这就是“铁杵磨成针”的故事。

(本博主注:这个故事是强加给李白的。

李白只有聪明好学,绝无读书不用功之事)李白的小故事篇3唐天宝末年,李白漫游到南陵、宣城。

汪伦,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隐士,是个不图仕途的文人。

汪伦得知李白东游至宣城,修书请之,诡云:“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地有万家酒店。

”李欣然至,汪伦款留数日,临别赠以汪伦,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泾县志》记载,是住在桃花潭岸边的豪仕。

款留数日,赠名马八匹,官锦十端,而亲送之。

并踏歌送行,李白感其意作《赠汪伦》诗: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李白的小故事篇4传说李白的母亲梦见太白金星落入怀中,于是孕育了李白。

取李白字为“太白”。

长大后的李白也确有几分“仙气”,他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无人能及。

李白在当朝就享有“谪仙”的美名,后来更被人们尊为“诗中之仙”。

李白的小故事篇5李白周岁“抓周”时,抓了一本诗经。

诗仙李白的悲催政治生涯讲解

诗仙李白的悲催政治生涯讲解

诗仙李白的悲催政治生涯讲解诗仙李白的悲催政治生涯讲解公元758年,一名57岁的男子从浔阳出发,怀着万分不甘又无奈的心情前往夜郎。

这名男子被后人誉为诗仙,他就是唐代著名的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那一年,李白病体初愈。

因为此前他参加永王东巡,在公元757年被判流放夜郎。

李白究竟到没到过夜郎(今贵州辖内),至今仍有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流放夜郎意味着,诗人李白的仕途从此打上句号。

公元762年,也就是1253年前的12月,官场失意的一代诗仙在安徽当涂县去世,终年61岁。

据说《临终歌》就是他在病榻上所写。

《论语子张》载: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

满腹经纶的李白也希望走上仕途,却又从未参加过科举。

直到他将近不惑之年时,才通过公举被召入翰林院,因不能见容于权贵,两入翰林却都没呆多久,便弃官离京,最终却又卷入永王与唐肃宗的帝位之争中。

时至今日,对于李白这位伟大的诗人,包括其身世和籍贯在内,仍有诸多的谜底待解,国人对李白的研究也从未停止。

日前,第十七届中国李白研究会年会暨李白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工人出版社也出版了《李白家世及生平探秘》一书。

记者采访了相关研究人员,为读者讲述一代诗仙李白在从政路上到底遭遇了什么。

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当涂县的李白墓诗仙李白的坎坷仕途在安徽省当涂县太白镇青山西麓的太白行政村谷家自然村西,有一处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李白墓园。

园内有牌坊、太白碑林、眺青阁、太白祠,李白墓、青莲书院、十咏亭、盆景园等景点,年接待游客30万人。

2006年5月25日,李白墓作为唐代古墓葬,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然而,李白在公元762年去世时,其墓地位于龙山,小的让人觉得寒酸。

以至于诗人项斯(字子迁,晚唐著名诗人)路过当涂时写下了这样的诗:夜郎归未老,醉死此江边。

葬缺官家礼,诗残乐府篇。

游魂应到蜀,小碣岂旌贤?身没犹何罪,遗坟野火燃。

55年后,李白之墓才移到龙山对面的大青山。

晚唐诗人范传正说:(李白)旧坟高三尺,日益摧圮。

李白的一些野史秘闻

李白的一些野史秘闻

李白的一些野史秘闻李白的一些野史秘闻李白一生是传奇的,作为中国最有名的诗人,李白的各种八卦小道消息也非常引人注目,很多人对于李白的野史杂谈都很感兴趣,这里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下有关于李白的一些野史秘闻。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李白的名字,据说当年李白的父亲李客是因为在当地行侠仗义犯了事才逃到了西域,而李白就出生在西域,后来过了几年,李白3,4岁的时候,李客觉得差不多了,当年的事情应该没人管了就回到了故乡,重新改成了李姓,而他的母亲因为夜间梦到了太白星,才怀上了他,所以后来给他取名叫做李白,字太白。

纵观李白一生的诗作,他应该是不会谈恋爱的,他一生没有写过什么爱情诗,唯独有记载的就是当年奉承杨贵妃写的三首《清平乐》,当时杨贵妃和唐玄宗一起赏花,宫廷越是李龟年要上前献歌,但是唐玄宗觉得这么美丽的场景,应该有新歌才好,所以叫来了李白,让他当场作《清平调词》三首,李白当时正是半醉半醒的.时候,乍然看到杨贵妃这么一个倾国倾城的美人,瞬间就清醒了过来,挥笔即就,当时李白应该是单身的状态,或许在那一瞬间,他就对杨贵妃产生了别样的心思也说不准呢?之后李白虽然多次陪伴着杨贵妃和唐玄宗到处游玩,但是兴致都不太好,或许也和这种苦闷的单相思有关系。

当然以上的内容都是小编根据野史自己编造的,真假暂且不论,因为当事人的心理也不是我们后来人可以随便揣测的,不过这三首诗总算是填补了李白在爱情诗上的空白,让李白显得更加的浪漫。

李白几个老婆李白,诗仙,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为出名的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影响了无数的后来人,同时他的人生也受到了无数人的关注,而在这其中他的情感生活也是备受重视,那么李白一生到底有过几个老婆,她们又是谁呢?根据《旧唐书》的记载,李白一生总共有过四个妻子,第一个妻子是许氏,大概是在727年的时候经过好友孟浩然的撮合娶了前宰相的孙女,说起来这个年龄才第一次结婚在那个年代算是很晚的了,而且这次也算不上是娶,应该说是入赘,这段婚姻维持了将近12年,总的来说虽然因为是入赘,一直寄人篱下,但是总的来说两人的婚姻生活还算是比较和谐的,生有一子一女,但是在738年的时候许氏去世了,之后的第二年,李白娶了刘氏为妻,但是婚后生活非常不如意,两人之间矛盾重重,因此李白和她分手了,所以史书上记载“与之决”而且这次大概不是明媒正娶,应该只是同居生活,而且时间比较短,所以记载比较简单。

李白之死误辨文言文翻译

李白之死误辨文言文翻译

一曰:酒仙误辨。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以酒仙之号流芳百世。

世人多谓其醉心酒色,放浪形骸,故有“李白之死,死于酒”之误说。

然考其生平,李白虽好酒,然其诗酒风流,亦为抒怀之作,非真沉溺其中。

据《旧唐书》载,李白晚年因政治失意,愤世嫉俗,遂以酒消愁,然非因酒而死。

二曰:剑客误辨。

李白素有剑仙之称,世人多以剑客之姿视之。

或谓其因剑客之怨,遭人暗算,致丧命于非命。

实则李白虽善剑,然其性情豁达,不喜争斗,更无结怨之实。

据《新唐书》载,李白晚年虽因政治斗争受牵连,然其并无仇家,亦无剑客之怨。

三曰:政治误辨。

李白一生热衷仕途,然屡遭挫折,未能施展抱负。

晚年因政治斗争,被牵连入狱,虽幸免于难,但身心俱疲。

据《唐语林》载,李白在被贬途中,因受官场排挤,身心俱疲,加之酒色之误辨,遂生一念之死。

此乃李白之死政治误辨之由。

四曰:误辨之由。

李白之死,误辨之由,盖有四端。

其一,后世学者多受酒仙、剑客之称影响,误以为李白之死与酒、剑有关;其二,李白晚年政治失意,世人多将其与政治斗争联系,误以为其死于政治斗争;其三,李白晚年性情孤僻,世人多将其与孤独、忧愁联系,误以为其死于孤独、忧愁;其四,李白之死,史实记载不详,后人多以传闻为据,误辨之由,由此而生。

综上所述,李白之死,非死于酒仙之误,亦非因剑客之怨,乃因政治之累,误辨之由,盖有四端。

然历史之真相,往往隐藏于纷繁复杂之中,欲辨其真,需以史为据,慎思明辨,方能拨云见日,还李白以真实之死因。

李白之死,虽为千古之谜,然其诗酒风流,豁达洒脱之精神,将永远流传于世,成为后世之楷模。

一个真实的李白

一个真实的李白

一个真实的李白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出生于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北部托克马克附近),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

有“诗仙”之称,我国古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存世诗文千余篇,并著有《李太白集》。

一、家世之谜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西凉武昭王李暠的九世孙,按照这种说法,李白应与李唐王朝为同宗。

李白父亲李客,做过山东任城尉,也因此李白终生未能通过科考进入仕途。

李白一生有过四次婚姻:第一次:许氏(结发妻子,唐高宗时期宰相许圉师孙女),727年与李白结婚,十二年后去世,为其生有儿子李伯禽(小名明月奴)、女儿平阳。

第二次:刘氏(南陵名家女),因嫌李白无能,李白愤恨而走。

第三次:某氏(山东人,姓氏不详),婚后五年病亡,为李白生有一子名曰颇黎。

第四次:宗氏(唐中宗时期宰相宗楚客孙女),发配夜郎之后与李白再未谋面。

她同李白志同道合,李白曾为其作《自代内赠》一诗,还流传着“千金买壁”的佳话。

李白的后代:长子李伯禽许氏所生李白去世三十年后病逝长孙不知所踪;一孙女嫁陈云;一孙女嫁刘劝长女平阳许氏所生出嫁后死次子颇黎与东鲁某氏所生不知所踪二、收入之谜李白生于盛唐,4岁迁家到剑南道绵州(今四川省绵阳江油市),25岁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的漫游,走过不计其数的地方,南到湘江,东到绍兴,寓居在今天的湖北安陆、应山。

一次,李白在扬州,将30万两银子悉数给了一位落魄公子。

他的经济收入也和他本人一样捉摸不透。

李白的经济收入主要有:1、继承父业,经营过盐铁生意。

2、朋友的资助捐赠。

3、唐玄宗的放还金。

4、永王李璘的聘金。

5、自己的稿酬。

三、仕途之谜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因道士吴筠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容于权贵,仅在京三年就弃官而去,继续其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

李白一生不以功名显露,却高自期许,不为权力,藐视权贵,以放荡洒脱的性格深入人心,因此会流传着“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御手调羹”、“龙巾拭吐”的故事,但这些故事皆为后人杜撰,并无史实。

历史人物李白故事

历史人物李白故事

历史人物李白故事历史人物李白故事远游唐朝实施重农抑商政策,凡祖先是经商的或祖先做过生意的人,不能参加科举考试。

李白正好犯了这两条,所以他被禁止参加科举考试。

因故,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江陵遇道士,鹏程万里飞。

李白在江陵有一次不平凡的会见,他见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马承祯。

李白见到这个倍受恩宠的道士,送上了自己的诗文供其审阅。

李白气宇轩昂,资质不凡,司马承祯一见已十分欣赏,及至看了他的诗文,更是惊叹不已,称赞其“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因为他看到李白不仅仪表气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当世的荣禄仕宦,这是他几十年来在朝在野都没有遇见过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奖的话赞美他。

这也就是说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来贺知章赞美他是“谪仙人”的意思相同,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

这便是李白的风度和诗文的风格给予人的总的印象。

李白为司马承祯如此高的评价欢欣鼓舞。

他决心去追求“神游八极之表”这样一个永生的、不朽的世界。

兴奋之余,他写成大赋《大鹏遇希有鸟赋》,以大鹏自喻,夸写大鹏的庞大迅猛。

这是李白最早名扬天下的文章。

从江陵起,他开始了他鹏程万里的飞翔。

旅伴暴病亡,庐山作名诗。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经岳阳,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当在洞庭湖泛舟时,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来的旅伴吴指南暴病身亡(或被人殴打致死)。

李白悲痛万分,他伏在朋友的身边,号啕大哭,“泣尽继之以血”。

由于他哭得过于伤痛,路人听为之伤心落泪。

金陵霸气消,儿女含深情。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

此地江山雄伟,虎踞龙盘,六朝宫阙历历在目。

唐开元十四年(726),李白首次来到南京壮游,写下《长干行》、《金陵城西楼月下吟》、《金陵酒肆留别》等诗作;天宝七年(748),李白第二次来到南京,一直住到天宝九年(750),这一阶段,李白写下大量诗作,其中以《登金陵凤凰台》、《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为著名;天宝十三年(754)春天,李白和朋友魏颢又一次来到金陵,一直住到秋天才离开。

李白的故事精选

李白的故事精选

李白的故事篇1李白,字太白,原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

隋朝末年,全家迁到西域的碎叶(在今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北部),李白就出生在那里。

五岁那年,他又随父亲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所以他又号青莲居士。

李白少年时便显露才华,“十岁通诗书”,“十五好剑术”,“三十成文章(三十岁时以诗文知名天下)”。

二十五岁那年,李白离开四川,顺长江东下,先到达江陵,拜访了一位八十高龄的道士司马承祯。

司马承祯曾受到武则天和睿宗、玄宗三朝皇帝的接见,在当时名气很大。

司马承祯见了李白,对他大为赞赏。

李白很高兴,回去后就写了篇《大鹏赋》,把自己比作气概抱负不凡的大鹏。

《大鹏赋》很快传开,李白的名气也更大了。

公元734年,李白到了襄阳,拜见了荆州刺史韩朝宗。

韩朝宗因喜欢奖掖提拔人才而闻名,所以当时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生不愿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

”韩朝宗对李白自然是称赏备至,而李白写的自我推荐信《与韩荆州书》也成了一篇著名的散文佳作。

名满四海的李白,在公元742年(天宝元年)终于奉诏来到京都长安。

当时任秘书少监的老诗人贺知章得知李白到了长安,亲自到旅舍去看望李白。

他读了李白大约在十年前写的《蜀道难》后,赞叹道:“这是一个从天上贬谪下来的仙人啊!”从此“谪仙”这个称号不胫而走,李白也被人们称作“谪仙”、“诗仙”。

李白进宫后,唐玄宗很高兴,封他为翰林供奉。

据说,唐玄宗当时曾亲自走下台阶迎接李白,还亲手为李白调制羹汤。

出于信任,他还让李白参加了起草诏书的工作。

唐玄宗对李白,只是希望他成为一个宫廷诗人,为太平盛世作些诗文点缀。

但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的人,初进宫廷时,他对政治了解不多,因此奉命写了不少歌颂升平的诗,不久他的思想就起了变化。

天宝年间,朝廷政治已由盛转衰,唐玄宗也由一代明君渐渐蜕变为庸主。

朝廷中的有识之士都在担忧时政,担心发生变乱。

李白对此是有认识的。

作为一个名满天下的大诗人,李白的个性也是十分狂放的。

他又特别喜好饮酒,常喝得酩酊大醉。

有关李白的轶事典故

有关李白的轶事典故

有关李白的轶事典故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1、天宝初年,唐玄宗刚宠杨玉环时,李白结识了贺知章。

贺知章将李白引见给唐玄宗,皇帝见了李白的诗也赞叹不已,就在金銮殿上召见李白,当诗人远远步上台阶时,唐玄宗竟然走上前去迎接李白,谈起当时的政事。

李白能当场根据唐玄宗的意思,写下一篇“和番书”,而且一面口若悬河地与玄宗谈话,一面手不停笔地写下来,唐玄宗大为高兴,亲手调制了一碗羹送给李白吃,从此任命他为翰林。

2、铁杆磨成针传说李白小时不爱学习,很贪玩。

一天,他逃学到小溪边,看见一位老婆婆手里拿着根铁杵(铁棍),在一块大石头上磨。

李白问:"你磨铁杵作干什么?"老婆婆回答:"我给女儿磨一根绣花针。

"李白又问:"这么粗的铁杵,什么时候才能磨成绣花针呢?"老婆婆说:"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李白听后很有感触,回家刻苦用功,终于成为唐代大诗人。

3、李白下馆子李白的酒品不太好,或者说太不好。

他若是喝醉,连皇上都敢惹。

唐代的量酒单位是小斗,一斗约合2000毫升。

李白的酒量,也就那么回事儿,半打下去就开始说胡话了。

那么这一斗酒值多少钱呢?李白自己的诗说:“金樽美酒斗十千。

” 一斗是十贯,可真够贵的。

开元二十八年,两京的一斛米才两百多文钱;天宝二年,市面上一匹突厥敦马是9550文。

也就李白这种人能喝得起,一斗酒能换来一百篇诗,把诗折成稿费差不多能把酒钱折完。

但以长安之富庶,货产之丰富,李白下的这个馆子,即使不到一斗酒十千,相信价格也便宜不到哪里去。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故事。

李白《月下独酌》中的千古名句。

描写诗人在月夜与“我外之我”的影子及月亮一同畅饮的情景,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

李白究竟做了什么事得罪了天下人

李白究竟做了什么事得罪了天下人

李白究竟做了什么事得罪了天下人01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长安郊外。

贺知章撇了书童家人,独上西山紫极宫。

此处乃是玄宗御妹玉真公主清修之所,云蒸雾绕、风景独好。

贺知章观此仙境美景,顿时诗兴大发,正欲赋诗一首,忽见前方回廊处站着一人,身姿颀长,丰神俊朗,站在云雾腾腾的山腰,恍惚不像世间人。

贺知章虽然是个钢铁般的直男,看见这个身影也忍不住吞了口唾沫。

他悄咪咪走近了,听见那人在吟诗。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贺知章好歹也是大唐有名的诗人,人称“诗狂”,可比起此人之狂来,不禁要汗颜三分!等那人吟完全诗,贺知章不由得啧啧称赞:“不得了不得了,天上掉下个太白星精了!”《唐摭言》载: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幸亏贺知章那个时候不认识林黛玉,所以才说李白像太白金星。

他要是晚生一千年,读了曹雪芹的《红楼梦》,一定会像宝哥哥一样惊呼:天上掉下个林妹妹来了!这是一次命运般的邂逅,就像宝哥哥注定会爱上林妹妹,盛唐两大诗人,从此成为莫逆之交。

(别问我官配为啥不是杜甫)李白是很像林黛玉的。

可能有人不服气,说林妹妹那弱柳扶风的病西施模样,岂能跟李太白“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豪情壮志相比?可是啊,李白跟林黛玉还是很像的,一个前世是绛珠仙草,一个是太白金星下凡;一个是大观园里诗魁,一个是大唐盛世诗仙;关键是,两个人都有点儿···情商低。

高智商的天才一般情商都低,这话说好听了是天真烂漫,出尘不染,说难听了,就是蠢。

李白怎么会蠢呢?他可是二十岁就写出“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的著名网红李太白啊!他可是让杜甫心心念念了一辈子,“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完美偶像啊!他可是进到皇宫内院,敢让高力士脱靴子、杨贵妃捧砚台,完事后揣上唐玄宗的大把银子拍屁股走人的诗仙李白啊!但很可惜的是,李白的确是个蠢材。

百家讲坛2006年节目表

百家讲坛2006年节目表
节目内容
主讲人
3月13日
晋商成败之谜
梁小民
3月14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纪晓岚“竹苞”之谜
纪连海
3月15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纪晓岚与和珅关系之谜
纪连海
3月16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纪晓岚编纂四库全书之谜
纪连海
3月17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纪晓岚辅助嘉庆登极之谜
纪连海
3月18日(重播)
易中天品三国(五)——何去何从
易中天
3月19日
易中天品三国(六)——一错再错
易中天
播出日期(2006-12周)
节目内容
主讲人
3月20日
举足轻重说贾母
周思源
3月21日
红楼二尤
周思源
3月22日
侠骨柔肠柳湘莲
周思源
3月23日
红楼梦里的小戏子
周思源
3月24日
红楼梦里的媳妇婆子们
周思源
3月25日(重播)
易中天品三国(六)——一错再错
易中天
纪连海
5月16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8)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三)
纪连海
5月17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9)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四)
纪连海
5月18日(重播)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9)多尔衮争夺大清帝位之谜(四)
纪连海
5月19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10)多尔衮统一中国失败之谜
纪连海
5月20日
正说清朝二十四臣之(11)多尔衮定都北京之谜
马瑞芳
1月24日
马瑞芳说聊斋之《懒汉致富说王成》
马瑞芳
1月25日
楹联的故事(上)
孙丹林
1月26日

中国文学史人物李白

中国文学史人物李白

中国文学史人物:李白中国文学史人物:李白李白是盛唐文化孕育出来的天才诗人,其非凡的自负和自信,狂傲的独立人格,豪放洒脱的气度和自由创造的浪漫情怀,充分体现了盛唐士人的时代性格和精神风貌。

盛唐诗歌的气来、情来、神来,在李白的乐府歌行和绝句中,发挥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发兴无端的澎湃激情和神奇想象,既有气势浩瀚、变幻莫测的壮观奇景,又有标举风神情韵而自然天成的明丽意境,美不胜收。

李白的魅力,就是盛唐的魅力。

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的生平李白的思想与人格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

李阳冰《草堂集序》和范传正《唐左拾遗翰林学士李公新墓碑》、《新唐书》本传,都说他是凉武昭王李本攀浪铩U庋他就与唐皇室属于同一世系。

但这一说法存在许多矛盾。

不知由于何种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李白就出生在那里。

大约在他五岁时,随家从碎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油县)。

他父亲“以逋其邑,遂以客为名”。

何以要隐瞒名字,因何迁居蜀中?都成了千古之谜。

不过这可能是一个富有的、有文化教养的家庭。

李白说他“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上安州裴长史书》)。

“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赠张相镐》二首其二)。

可知他早期曾受过很好的教育。

他的少年时代,受到道教的深刻影响。

蜀中是道教气氛浓郁的地方,青城、峨眉的好几位著名道士,是开元年间很受朝廷重视的人物。

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胜地,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

环境对他的神仙道教信仰影响至大。

他说“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题嵩山逸人元丹丘山居》)。

他说他“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感兴》八首其五)。

道教的影响,几乎伴随他一生。

大约在18岁时,他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

在以后的岁月里,我们还可以看到李白思想中纵横家的某些印记。

在大匡山的几年,他往来旁郡,游剑阁、梓州。

酒仙李白的故事精选

酒仙李白的故事精选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

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这遇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并好行侠。

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

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

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

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李璘幕僚,因李璘失败而受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

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

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

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诗仙、酒仙。

为了称颂和思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李白的酒瘾是很大的。

在给妻子的?寄内?诗中说: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

在?襄阳行?诗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在?将进酒?诗中说:会须一饮三百杯。

这些数字虽不免有夸张之嫌,但李白的嗜酒成性却也是事实。

李白为何经常喝醉酒呢?其中一个原因是借酒浇愁。

天宝元年,李白来到长安,由吴筠、贺知章等人推荐,很快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任为供奉翰林,为皇帝草拟文诰诏令之类的文件。

李白利用与玄宗接近的时机,曾申述过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对不合理现象,也谏劝过。

但此时的玄宗深居宫中,沉溺声色。

他只是把李白看做满足自己享乐的御用文人。

因而李白的不受重用,乃至赐金放还是在所难免了。

李白被逐出长安后,郁郁而不得志,于是满腔激愤借酒来倾吐。

他在?行路难·其一?中说: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李白轶事典故

李白轶事典故

李白轶事典故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李白的故事,希望你喜欢!重访江东李白离开东鲁,便从任城乘船,沿运河到了扬州。

由于急着去会稽会见元丹丘,也就没有多滞留。

到了会稽,李白首先去凭吊过世的贺知章。

不久,孔巢父也到了会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父畅游禹穴、兰亭等历史遗迹,泛舟镜湖,往来剡溪等处,当然也少不了在繁华都市会稽流连忘返。

在金陵,李白遇见了崔成甫。

两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怀更加相投。

每次游玩时,都尽情畅游,不计早晚。

他们泛舟秦淮河,通宵达旦地唱歌,引得两岸人家不胜惊异,拍手为他们助兴。

两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诗系在衣服上,每当想念,便吟诵一番。

汪伦之情唐天宝年间,汪伦听说大诗人李白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阳家,便写信邀请李白到家中做客。

信上说:“先生好游乎?此处有十里桃花。

先生好饮乎?此处有万家酒店。

”李白素好饮酒,又闻有如此美景,欣然应邀而至,却未见信中所言盛景。

汪伦盛情款待,搬出用桃花潭水酿成的美酒与李白同饮,并笑着告诉李白:“桃花者,十里外潭水名也,并无十里桃花。

万家者,开酒店的主人姓万,并非有万家酒店。

”李白听后大笑不止,并不以为被愚弄,反而被汪伦的盛情所感动,适逢春风桃李花开日,群山无处不飞红,加之潭水深碧,清澈晶莹,翠峦倒映,汪伦留李白连住数日,每日以美酒相待,别时送名马八匹、官锦十端。

李白在东园古渡乘舟欲往万村,登旱路去庐山,汪伦在古岸阁上设宴为李白饯行,并拍手踏脚,歌唱民间的《踏歌》相送。

李白深深感激汪伦的盛意,作《赠汪伦》诗一首: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为白写序李阳冰曾与伟大的浪漫诗人李白有过一段不平常的交往。

唐肃宗时李白曾投身于永王李璘幕府帐下,因李璘丹阳起兵叛乱兵败,李白受到牵连,被治罪流放。

【百家讲坛】康震:《李白出道之谜》

【百家讲坛】康震:《李白出道之谜》

【百家讲坛】康震:《李白出道之谜》解说:一位风华绝代的天才诗仙,一位个性张扬的千古奇才。

李白,留给后人无限的遐想空间,一个生活在理想世界的文人,是如何一步步走向政治中心的,他桀骜不训的狂放性格,是他走向政坛中心的敲门砖,还是走向政坛失意的绊脚石?康震:李白,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

我想从小学一直到中学、大学。

可能李白是我们阅读过,最多的一个诗人。

有很多的诗。

大家都非常熟悉。

比如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如说“两岸猿声啼不住,青舟已过万重山。

”这些诗都是耳熟能详、脍炙人口。

我们读了这么多李白的诗,看上去好像对李白比较了解。

所以我们会想一些问题。

什么问题呢?李白这个人长什么样子。

他胖瘦啊,他高低啊,他脾气好坏啊,这个人到底是个什么文化程度啊?就会有这些问题。

就好像要打听我们邻居的一个人一样,也这样一种亲切的感觉。

解说:唐朝长安元年,也就是武则天执政后期的公元701年。

李白出生于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

也就是今天的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境内。

五岁那年,他随家人迁到四川省江油县定居。

从此,一位冠绝中国诗坛的千古奇才,从这里走出。

逐渐被世人了解和熟悉。

然而,李白一生最大的理想,并不是做诗。

而是从政。

这是为什么呢?这位才华出众的天才诗人,会经历怎样的坎坷与沉浮。

李白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

精彩讲述李白出道之谜。

康震:李白在当时,跟他同时代有一个人,叫魏颢。

魏颢是个年轻人。

特别崇拜李白。

他也算是李白的一个追星族。

他就到处追李白。

因为李白的行踪不定。

后来就给他追到了。

李白对他也很信任。

把自己当时所做的一些诗文交给魏颢。

可能是这么说的。

小魏,你就帮我把这个诗文集整理整理。

给我出版了吧。

出版了没有我不知道。

但是,魏颢,在这个诗文集的前面写了一篇小序。

这个序流传下来了。

在这篇序里边,他对李白的相貌,有那么一点点描述。

他怎么说呢?他说这白这个人,“眸子迥然,哆如饿虎,或时束带,风流酝籍。

李白的故事(通用29则)

李白的故事(通用29则)

李白的故事李白的故事(通用29则)李白,字太白,是我国唐代的大诗人。

民间流传了很多关于李白的故事,你听过哪些李白的故事呢?下面小编整理了李白的故事(通用29则),欢迎大家阅读。

李白的故事篇1别有天地唐玄宗开元十五年,27岁的诗人李白“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辗转来到安陆。

在这里,他与唐高宗时的宰相许圉师孙女结婚。

随后,居住于离许宅10华里的碧山中。

李白为何落脚安陆,不仅是现代,即使在当时,都有许多人不理解。

至今民间还流传一个故事:有一天,安陆在朝中做官的一位何姓阁老回到碧山脚下的老家,听到乡亲们介绍李白生得英俊潇洒,博览群书,一目十行,吟诗作赋,挥笔成章,十分欣赏。

于是,吩咐家人准备名肴佳酿,请李白来家作客。

李白来后,阁老一见果然气象不凡。

又谈诗书,李白都能对答如流,阁老更为佩服。

于是忍不住发问:“李学士,天下名山那么多,缘何单单看中了我们的碧山呢?”李白听了,不假思索,随口答上:“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阁老一听,大声称赞,立即让家人取出笔墨纸砚,请李白录下。

李白当即再补两句,并取名《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这首《山中问答》不胫而走,广为传诵。

“别有天地”也成了一句流行的成语,意为一种新的境界。

轻财好施李白“辞亲远游”,并不是直接来到安陆的,而是“南穹参梧,东涉溟海”,过了三年的游侠生活。

在东游维杨(杨州)时,不到一年,便“散金三十余万”。

然而,“黄金散尽交不成”,促使诗人结束了游侠生活,寓居安陆。

在与许氏结婚后的第三年,李白写了著名的《上安解裴长史书》。

诗人为了让裴长史了解并且重视自己,向他介绍了自己的身世和到安陆之前的情况,其中关于杨州的一段是这样表述的:“曩昔东游维杨,不逾一年,散尽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惠皆济之,此则是白之轻财好施也。

”轻财好施,由此而来。

声价十倍李白在上书裴长史无果的第二年,前往长安寻找机会,仍是屡屡碰壁。

诗仙李白介绍

诗仙李白介绍

诗仙李白介绍本文是关于李白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诗仙”李白是中国古代诗人中最为大众所熟悉和喜爱的一位,也是一位充满了谜团的人物。

李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一生结了几次婚?有几个孩子?他靠什么收入来维持自己的漫游天下?文采超群的李白为什么在政治上却会彻底失败?他最终又是怎样死去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康震做客《百家讲坛》,精彩讲述李白的故事。

说到李白,就不能不说到盛唐,人们喜欢用盛唐气象来形容那个恢弘浪漫的时代,而李白与他的诗,正是盛唐气象最典型的人格与艺术象征。

李白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也是民间知名度最高的古代诗人。

他的诗妇孺皆知,老少咸宜。

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等等,语言清新明畅,情感强烈执著!千百年来,正是这些言浅意深的杰作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

培育着我们对祖国、亲人、朋友,对自然山川的深情厚意。

李白不仅是唐朝、唐诗的象征,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绝对是一座无法逾越的高峰,他的一篇篇旷世之作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虽跨越千年却光彩依旧。

李白又是一个矛盾体,他经历过盛唐的太平盛世,也饱受过“安史之乱”的战争苦痛,他的文学成就与他的仕途经历构成了他人生中的两个冷热极端,命运总是让他在成功与失败间游走。

他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康震副教授通过详实的史料、客观的分析,为我们还原出一个真实的李白,一个伟大的李白,一个痛并快乐着的李白。

在这个诗歌文化逐渐没落的年代,让我们用这种方式向这位永恒的“诗仙”致敬!目录01 李白出道之谜02 李白翰林之谜03 李白遭谗之谜04 李白参军之谜05 李白入狱之谜06 李白家世之谜07 李白交游之谜08 李白收入之谜09 李白信仰之谜10 李白死亡之谜分集剧情李白遭谗之谜李白的一生在诗歌上是一个辉煌的顶点,然而在仕途上,却让李白痛苦万分,他62年的人生是一幕离奇的悲剧。

水中捞月?揭秘一代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水中捞月?揭秘一代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水中捞月?揭秘一代诗仙李白的死亡之谜导语:一代诗仙的死亡之谜“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皓月当空,江水如银,泛舟而行,酒醉的诗人为一代诗仙的死亡之谜“采石月下闻谪仙,夜披宫锦坐钓船。

醉中爱月江底悬,以手弄月身翻然。

”皓月当空,江水如银,泛舟而行,酒醉的诗人为美景所醉,伸手去碰触水中的月影,却飘飘然落入水中,与明月、清辉融为一体。

千百年来,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诠释李白之死。

然而,艺术化的想象固然美好,却不能代替历史的真相。

纵然被尊为“诗仙”,李白仍是常人,“水中捞月”的传说一直让后人难以信服,李白之死也成为后人追问的千古之谜。

唐代是一个盛产诗人的朝代,也是一个诗人离奇死亡事件最多的朝代。

王昌龄被人谋害,王勃受惊坠海,卢照邻投水自尽,骆宾王则是生死不明。

李白之死也未能逃开这个“怪圈”,历来说法不一,争论激烈。

关于李白的死亡真相,主要有三种说法:一是饮酒过度而死,二是身患重病而死,三是捞月溺水而死。

第一种说法记载于《旧唐书》,“以饮酒过度,醉死于宣城”。

唐代诗人皮日休在《七爱诗》中也写道:“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

”现代作家郭沫若更是以此为据,从医学的角度出发,考证出“腐胁疾”是“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

这是关于李白之死最有说服力的正史记载,后来的学者大多采纳这一说法(这一点比较科学)。

第二种说法也有历史考证。

李白的族叔、当涂县令李阳冰撰写的《草堂集序》中说“公又疾亟”;唐代诗人范传正说他“盘桓利居,竟卒于此”;与李白有过交往的刘全白也说“偶游至此,遂以疾终”。

至于李白患生活常识分享。

《唐之韵》第八集—一代诗仙(下)(视频及文本)

《唐之韵》第八集—一代诗仙(下)(视频及文本)

《唐之韵》第八集—一代诗仙(下)(视频及文本)《唐之韵》第八集—一代诗仙(下)(点击标题即可欣赏视频)以诗人的身份,昂首挺胸走进皇宫,成为皇帝的嘉宾,在中国诗歌史上,李白是唯一的一个。

诗人能受到这样的礼遇,也真算皇恩浩荡了。

然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是何等人物,岂能把这种过眼云烟的荣耀看眼里,是醉了还是疲惫了?公园这里的沉香亭,就是当年唐玄宗与杨贵妃赏牡丹的地方。

卧在这里的李白正闭目养神,等待着喷发灵感。

唐玄宗赏牡丹来了。

名话盛开,美人相伴,当然需要有音乐助兴。

玄宗嫌旧词听腻了没意思,一时高兴,就颁下圣旨叫李白创作新词。

李白不是醉卧在这里吗!快起来吧!于是他被人用凉水激醒了,于是一挥而就写成了著名的《清平调》词三首。

第三首说:“名花清国两相欢,长使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栏杆。

”这样的诗,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唐玄宗能不欣赏吗?皇帝一声喝彩,意识终生迎合、于是众生应和,都来助兴。

可是对李白来说,陪着皇帝寻欢作乐,干这种御用文人干的事,那是卑屈的。

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的。

他就是不肯明白这番道理,才永远都是那个“黄河之水天上来”的不可一世的李白。

李白在长安待了三个年头总共一年多的时间,就痛苦的叫喊着“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玉壶吟》)。

后人就此认为他在朝亭遭到了谗毁,处境险恶。

这话其实信不得。

玄宗认为他不是担负朝廷重任的人才,应当说这是非常准确的评价。

按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来衡量,读书就是为了出仕,出仕只有成为将相,成为方面大员,才算不许此生。

后人就是用这种心态来看李白,为李白鸣不平的。

他们不知道,如果李白不以出将入相,一身系天下安危的政治家自诩,没有这种狂傲的自信,他就成不了伟大的诗人。

可如果他真的当宰相当大将军去了,他也就不会再想到要当诗人。

因此,李白离开朝廷,主要原因绝不是遭到了谗毁,而只是因为他根本不想去适应处处都必须约束自己的政治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讲李白遭谗之谜第3讲李白遭谗之谜上一讲我们谈到,李白进入长安,做了翰林待诏。

并不是如他自己所愿那样,得到了一个,他自己想要的,在政治上有前途,有作为的这样一个职位。

有资料表明,也许唐玄宗曾经有意思,想要给李白一官半职。

但是我们要说一点,为什么我要说也许呢?因为在牵扯到具体的史实的问题上,还是要讲一点学术的精神。

时代太久远,真的资料和假的资料混在一起的时间也太长了。

我们现在要完全地辨认清楚,唐玄宗是不是有这样的意图。

要给李白一官半职。

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但是,有这么一点影子,也算是一个机会。

可是有一点,我还是要回到最开始的结果,他有待了一年多,还是走了。

他要是没走怎么都好说,为什么又走了呢?有人说唐玄宗本来要给他,后来收回成命。

不给了。

为什么不给呢?就是说有人陷害他。

政治环境太坏。

李白不堪忍受这样的一种腐败的朝政。

不堪忍受跟身边的奸佞小人,一起同处。

所以最后拂袖而去。

离开了长安。

这是很长一个时期里面,学术界,包括有一些教科书上,对李白离开长安,所采取的态度。

是这样一个认识的水平。

总之,就是客观环境太糟糕。

把李白给耽搁了。

但是这个客观环境不是笼统的客观环境,它得有具体的人组成客观环境。

到底是哪几个人,对李白离开长安要负责任呢?大体归拢来看,有这么几个人。

第一当然是唐玄宗,他是逃不掉的。

第二是谁呢?是李林甫。

第三是谁呢?是杨玉环。

第四是谁呢?是高力士。

我们就先说这几个人。

我们一个一个地来看,先来看什么呢?高力士。

在说高力士之前,我想先摆一摆,唐玄宗天宝元年的时候,宫廷里边朝政当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年龄,和他们在自己位置上所处的时间。

这样大家就有一个概念,什么概念呢?唐玄宗天宝元年,就是公元742年。

这一年李白42岁,正当壮年。

唐玄宗多大岁数?57岁。

作为一个领袖,也是正当壮年。

高力士,这时候侍奉在唐玄宗的身边,已经11年了。

李林甫刚刚担任宰相,8年。

杨玉环,24岁,开始以太真道士的身份,出现在新庆宫(音)里。

陪侍唐玄宗。

唐玄宗一手开创的开元盛世,到天宝元年的时候,已经整整三十年了。

这就是当时的基本情况。

当然还有两个人,我们不能忘记。

一个是谁呢?杨国忠,杨国忠现在在哪儿?杨国忠当时还在四川,穷困潦倒中。

而后来对唐代的政坛,产生地震作用的安禄山,刚刚39岁。

开始担任平卢节度使,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羽翼丰满的程度。

我讲这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大家对这个有一个概念之后,对这些人的分析,我们节有一个坐标。

就好对他们做判断。

而不至于处在臆想的状态。

好了,现在我们先来看看高力士。

【画外音】高力士,原名冯元一。

是中国唐代著名的宦官之一。

他幼年时入宫。

由一个名叫高延福的宦官,收为养子。

所以改名高力士。

由于曾帮助唐玄宗平定韦皇后和太平公主之乱,深得唐玄宗的宠信,在唐玄宗统治期间,他的地位达到了顶点。

在皇宫里,高力士拥有特殊的地位,就连李林甫和杨国忠,都争相巴结高力士。

就是这样一个特殊的人物,蔑视权贵,桀骜不驯的李白,见到他之后会有什么举动呢?高力士,这样一个和皇帝关系非常的人,会对进什么谗言呢?民间盛传的力士脱靴,是否真的发生在他身上呢?康震:有很多的传说,很多的传奇,很多的小说和戏剧里面,都写到高力士和李白有矛盾。

从何而起呢?这个资料的源头从哪儿来的呢?主要有两个资料。

一个是当时,唐代有一个人,叫李肇。

他写了一本书,叫《国史补》。

他写的《国史补》,我们看这书的名字,就是对唐代的正史做一些补充。

它里面记录了很多,真真假假的事情。

有一些是可以作为补充的,但有一些可能会对我们认识历史,反而起到干扰的作用。

这是一本书。

还有一本书,第二本书是什么呢?是唐代人,叫段成式。

他写了一本书,叫《酉阳杂俎》。

这两本书都属于什么书呢?属于笔记杂史,不是正史,是笔记杂史。

这两本书地都记载了一件事情。

就是关于高力士,给李白脱鞋的事。

他怎么记载的呢?说李白刚刚进入到宫廷里边以后,唐玄宗召见他。

这个召见的时候,可不像我上一讲所说的,给李白布菜,给李白让座,没有。

唐玄宗召见他的时候,那个杂史笔记里面记载的什么?说“李白神气轩昂。

”就是他的气宇非常。

不是一般的气象。

人整个虽然身材不高,可是精神头很大。

看上很提精神。

唐玄宗一看见他,若有所失。

不觉忘记了万圣之尊。

就是说他看见李白气宇轩昂之后,他忘记了自己是一个皇帝,有九五之尊。

有点茫然失措的感觉,实际上是被李白的气质给震慑住了。

大家记住,这是杂史笔记里面写的。

新旧《唐书》正史里面,没有这样写。

他一失措,就做了个什么事情呢?他就跟李白说,你可以把鞋子脱下来,意思是什么呢?你可以随意一点。

北方有些农村,有土炕的,到人家里把鞋一脱,先上炕吧。

不要搞得那么拘束,随便一点,说你把鞋子脱了吧。

本来在皇帝的面前是不可以这样随便的。

但是皇上说了,你把鞋脱了吧。

好吧,李白自己解鞋带,没有。

李白把脚丫子伸出去,旁边站了个高力士,倒霉的高力士。

他就把脚丫子伸到高力士面前说,为我脱靴。

高力士正好也是茫然失措,这就是巧劲了。

要不怎么叫笔记杂史呢?大家注意,写得越生动,问题就越大。

为什么呢?李肇和段成式两个人当时并没在跟前。

他们也没亲眼见,他们听谁说的?高力士不可能告诉他们。

自己做的这种事,怎么会告诉他呢?唐玄宗也没工夫告诉他。

李白自己都不在一个年代,怎么可能告诉他呢?他写得很生动,说高力士,一时手足失措,稀里糊涂地就替李白把靴子脱下来了。

一般的人,在引用这条资料的时候,戛然而止,引到这儿,不往后说。

这是个很坏的习惯。

引用史料一定要全。

虽然这条史料我个人认为它不算一条史料。

它顶多算一个什么呢?对李白描写气质方面的一个参考资料而已。

但是也得引全了。

紧接着后面写了一个什么呢?有一句话不是脱完靴子了吗?不能老脱着,接见完了李白就走,走的时候肯定是穿着鞋走的。

李白走了以后,唐玄宗就跟高力士说了一句话,说“此人固穷相。

”什么意思呢?这种人成不了什么大气。

小人得志。

其实很多人引这个资料为什么不引后面这句话?因为他引前面这句话,是为了要说明李白蔑视权贵。

傲然不群体气宇轩昂,神情非常,很有神采。

你把后面要引了,整个前面变成穷心了,那怎么行。

这个资料,长期以来,被人们所引用。

为什么呢?认为高力士,在这个事情上就跟李白结了仇。

可是我要说,这个故事完全是瞎编乱造的。

完全是一个虚假的,没有任何事实基础的故事。

为什么这样讲呢?我们有我们的理由。

什么理由?高力士是什么人?高力士是当时唐玄宗最信任的家中的老奴。

这个老奴不是贬义的说法。

就是他身边,最信任的就是高力士。

为什么这么说呢?高力士这个人有个特点。

我们都很讨厌宦官。

因为宦官乱政。

但是,高力士是一个例外。

他不但不乱政,他还辅政。

因为什么呢?这个人的性格,有三大特点。

第一,对唐玄宗是无条件的绝对忠诚。

第二,这个人做事情非常的谨慎。

第三,这个人在政治上特别精明。

我说的是精明。

不是说奸诈。

也就是说,高力士从他的根本上来讲,是一个有着比较正直的政治道德的一个人。

这对唐玄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这样一个原因,唐玄宗对高力士,非常信任。

加官晋爵。

在天宝元年的时候,高力士做什么官呢?做冠军大将军。

右监门卫大将军。

进爵渤海郡公。

后来又封为左监门卫大将军。

这是个什么官级呢?正三品。

那很高了。

在宫中的时候,唐玄宗不叫他力士。

叫他什么呢?叫他将军。

皇太子不叫他力士,叫他什么呢?叫他二哥。

其他的王子与公主,不叫他力士,叫他什么呢?叫他阿翁。

实际上有点(伯父)的称谓。

就叫他阿翁。

至于那些驸马,就更不敢叫力士了。

叫他什么呢?叫他爷爷。

我说这什么意思呢?就是力士在宫中有特殊的位置。

这个特殊的位置是谁给他的?是唐玄宗给他的。

为什么唐玄宗要给他这样的位置,是由于他本人的政治品德。

是由于他对于皇家,对于李唐宗室的绝对忠诚。

我们就说,这样一个人,李白是个什么职位呢?李白是个布衣,他就是个翰林待诏。

跟皇上一起陪着从事诗文娱乐的。

他有多大的胆子。

这且不说。

他又有多大的必要性,费事在皇帝的跟前,让高力士这样一个重要的人物,给他脱鞋子。

如果说的真有这样的事情。

那我们只能说李白这个人人品有问题。

他的性格也有问题。

因为这不符合一般的生活的常识和逻辑。

而且李白根本没有必要,来这样做。

我们实际上从现在,李白在宫中的表现,和他所写的应制诗来看,他的行为处事方式,都非常谨慎。

他知道,自己行为的边界在什么地方。

后人因为想要造成李白蔑视权贵,傲岸不群的这样一种精神姿态,给他附会了很多故事。

力士脱靴这种故事,安到杜甫身上没人相信。

安在李商隐的身上,也没人相信。

安在李太白的身上,一百个相信。

就是认为这是他的性格的逻辑,会产生的一个结果。

但是,糟糕的是,有的人把它作为史料来用的话,就很麻烦。

大家说,那不是高力士说他坏话,你怎么不说呢?具体是怎么情况?这得跟杨玉环联在一起。

我们再来看杨玉环。

【画外音】杨玉环,是中国历史上,具有传奇色彩的女性。

她本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儿子,寿王李瑁的王妃。

公元737年,因为唐玄宗宠爱的武惠妃病死。

后宫数千宫女,没有一个能使玄宗满意。

高力士为了讨唐玄宗的欢心,便向唐玄宗推荐了寿王妃杨玉环。

杨玉环懂音律,很得唐玄宗的欢心。

于是,把她召入宫中。

为了安慰儿子寿王,唐玄宗又给他娶了一个妃子,作为补偿。

杨玉环入宫后,深得唐玄宗的宠爱,也极有可能成为为李白进谗言的又一人选。

再加上因脱靴而对李白怀恨在心的高力士,会不会联合杨玉环,进李白的谗言呢?康震:说杨玉环和高力士,在唐玄宗跟前说李白的坏话。

这的首先从高力士那儿说。

因为高力士已经怀恨在心里。

所以根据有的史料来记载,高力士是通过杨玉环,来给唐玄宗递话的。

那他总有个说法吧。

这李白这人不道德,或者不地道。

不地道在什么地方呢?他举个例子。

《清平调》那首诗。

就是这个诗里面有点问题。

他说哪儿有点问题呢?其中第二首诗,是这么写的。

说“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肺炎倚新妆。

”第一句是说“一枝红艳露凝香”,一枝红艳指的是牡丹花。

非常娇艳。

上面有露水。

娇艳欲滴。

第二句说,“云雨巫山枉断肠”,这说的什么意思呢?就是巫山云雨,实际上指的是神女峰。

我们都知道,楚王和巫山的女神之间,有一个美丽的约会。

它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巫山的女神这样浪漫,美貌的女神见了杨玉环,枉断肠,也没有办法跟她比。

这是第二句。

第三句是什么呢?“借问汉宫谁得似”,如果我要说,有谁能够跟您比得上,谁跟您长得一样美丽,绝代风华。

那就是谁呢?那就是“可怜飞燕倚新妆。

”就像汉代的时候,汉成帝的皇后赵飞燕一样。

这就是把柄。

高力士就说,你看,他把你比作赵飞燕,这是把你贬低了。

你受到人格的侮辱,你要去告他。

但是我们翻来《汉书》看一看,赵飞燕这个人的经历,包括她的擅长,跟杨玉环都很相近。

赵飞燕出身很低微。

本来是在一个宫廷的戏班子里面,演歌舞的。

汉成帝路过的时候,看到她演歌舞,很欣赏她。

所以,就把她召入宫中,宠幸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