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63160177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8.png)
中华传统美德典故中华传统美德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典故以其独特的故事和寓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精神价值。
以下是一些中华传统美德典故的介绍:1.孔融让梨孔融是东汉末年的文学家和学者,他小时候非常懂事和孝顺。
有一次,他的父亲买了一些梨子回来,让他和兄弟们分着吃。
孔融主动挑选了一个最小的梨,而把大的留给了哥哥和弟弟们。
他的父亲很惊讶,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孔融回答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哥哥们年纪大,应该吃大的梨;弟弟们年纪小,应该让着他们。
”他的父亲听了非常高兴,认为他年纪虽小却懂得尊敬长辈和关爱他人的道理。
这个故事体现了孔融的谦让和尊老爱幼的美德。
作为一个人,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尤其是对待长辈和弱者。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做到礼让、关爱他人、不自私自利,发扬中华传统美德。
2.卧冰求鲤这个故事出自《搜神记》,是关于晋朝时期一个叫王祥的人的故事。
他的继母朱氏经常虐待他,但是王祥仍然非常孝顺地照顾她。
有一年冬天,朱氏生病了,想吃鲤鱼。
但是当时天气严寒,湖面上结了厚厚的冰,渔民都无法捕鱼。
王祥为了满足继母的要求,决定亲自去冰面上捕鱼。
他脱掉衣服,躺在冰面上,用体温融化冰块。
终于,两条鲤鱼从冰窟中跃出,王祥抓住它们回家了。
继母吃了鲤鱼之后,病很快就好了。
这个故事展示了王祥的孝顺和为亲人付出的精神。
3.曾子杀猪这个故事出自《论语》,是关于曾子杀猪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之一,他非常注重诚信和教育子女。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出门购物,但是他们的儿子哭闹着要一起去。
曾子的妻子为了安抚儿子,就承诺回家后杀猪给他吃。
当妻子回家后,曾子就准备杀猪。
妻子觉得只是一时安抚儿子的手段,不必真的杀猪。
但是曾子认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如果他们不履行承诺,就会失去孩子的信任和尊重。
因此,曾子坚持杀了猪,把猪肉分给了儿子和邻居们。
这个故事展示了曾子的诚信和对子女教育的重视。
我们应该言行一致,不轻易承诺,但是一旦承诺了就要尽力去履行。
传统美德故事
![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001f068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856d562.png)
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小明,他非常爱他的父母。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生
病了,他日夜照顾父亲,不离不弃。
在父亲病重的时候,小明更是不眠不休地照料父亲,直到父亲病愈。
小明的孝顺感动了上天,也感动了乡亲们,成为了孝顺的楷模。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诚实守信的农夫叫大山。
有一天,大山在田地里发现
了一袋金子,他没有私吞,而是将金子交给了村里的长老。
长老感动于大山的诚实,将金子还给了失主。
从此,大山成为了村里的楷模,也得到了失主的赏识和奖励。
故事三,《友爱互助》。
在一个小镇上,有两个好朋友小明和小华,他们互相关爱互相帮助。
有一天,
小华家发生了火灾,小明毫不犹豫地冲进了火场,将小华的家人救了出来。
从此,两人的友谊更加深厚,也成为了镇上的典范。
这些故事都是传统美德的典范,它们教育着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爱
互助。
在当今社会,这些美德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们应该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和弘扬传统美德,让美德之花在我们心中永远绽放。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成为传统美德的传播者和践行者,让美德之光照亮我们的人生之路。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dd018ed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e230032.png)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被视为人们行为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美德小故事不仅为我们传递了优秀的道德观念,更是激励我们秉持美德、做好人的榜样。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听这些感人至深的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吧。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位名叫阿宝的小男孩,他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年,他的父亲生病了,家里的药费用光了。
阿宝想了一个办法,他到处借钱,最后终于凑够了父亲的治病费。
父亲病好后,他主动承担了家里的家务活,让母亲可以好好休息。
他的孝顺深深感动了父母,也感染了周围的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有一个小女孩叫小芳,她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她在路上捡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钱和证件。
小芳没有犹豫,她第一时间把钱包交给了警察叔叔。
后来,失主找到了小芳,非常感激她的诚实。
小芳因为一次小小的行为,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赞扬。
故事三,友善乐观。
有一个男孩叫小明,他总是乐观向上,善待周围的人。
有一次,他发现同班同学小红情绪低落,于是主动和小红聊天,鼓励她。
小红因为小明的关心而慢慢走出了阴影,两人成为了好朋友。
小明的友善乐观感染了身边的人,让大家都感到温暖和快乐。
故事四,勤俭节约。
有一个女孩叫小美,她非常勤俭节约。
每次吃饭都会把剩下的菜带回家,不浪费一粒米一滴水。
她还会主动帮助别人,用自己的行动影响身边的人。
小美的勤俭节约不仅让她的家人感到欣慰,也让她的朋友们受益匪浅。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让我们深刻感受到了美德的力量。
无论是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善乐观还是勤俭节约,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具体表现。
让我们铭记这些感人至深的故事,让美德之光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在日常生活中传承和践行这些美德,让美好的品质成为我们的自然习惯。
中华传统美德的典故
![中华传统美德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2af4513f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e1a767a.png)
中华传统美德的典故中华传统美德一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以各种典故的形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传承和弘扬。
这些典故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生动的故事情节,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也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以其为榜样,从而形成了一种独特而强大的社会凝聚力。
一、“舍身救人”——岳飞岳飞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抗金名将,他的一生可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最佳演绎。
在岳飞的一生中,他不仅表现出了忠诚、正直的品德,更是在“舍身救人”的典故中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高尚情操。
这个典故讲述了岳飞潜心考虑如何解救被俘的宋国都统章惇。
虽然岳飞知道如果被发现行动,可能会失去性命,但他仍坚定地选择了冒险。
最终,他成功地将章惇救回,并且自称“国士无双”,进一步表达了他对国家和国家统一的忠诚。
这个典故让人们深刻明白,在危难时刻,舍身救人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之一。
二、“不为五斗米折腰”——白居易白居易是唐代文学家、官员,他在百忙之中对权贵妥协、贪污受贿的态度深感不满。
据说有一次,有人以五斗米为诱饵试图收买白居易,让他放弃讲真话表达自己的观点。
然而,白居易坚守原则,断然拒绝了贿赂,用“不为五斗米折腰”一句言辞激烈的表达彰显了他的高尚品德。
这个典故让人们明白,坚守正义原则、不以权贵压倒真理的精神是中华传统美德的一种象征。
白居易的拒绝不仅显示了他对真理的崇高追求,也向后人传递了对贿赂和腐败现象的警示,引领了后人勇于坚持正义的精神。
三、“卧薪尝胆”——范蠡范蠡是春秋时期的大贤人,他以智慧和勇敢闻名于世。
相传,范蠡为了报国雪恨,甘愿卧薪尝胆,坚持磨砥自己的意志,最终在吴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这个典故表达了中华传统美德中对奉献和努力的崇尚。
范蠡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不惜吃苦,默默耕耘,最终取得了成功。
他的这种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倍受推崇,鼓舞着人们保持坚持努力的品质,为实现个人目标和国家的繁荣做出积极贡献。
四、“忠诚义气”——水浒传水浒传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通过典故的形式展现了中华传统美德中的忠诚义气。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b00f5f4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f0071ed.png)
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故事1.《孝经》中的故事:《钮秉忠忠孝传家》故事背景:晋朝时期,有一位叫钮秉忠的人,他是个孝子,为了尽孝敬养父母,不怕困苦,无论天气如何,他每天早上都要走十里山路去山上砍柴,扛回家给父母炊火取暖。
故事情节:有一天,钮秉忠砍柴刚好赶上下大雨,他湿透了身子,但为了孝敬父母,他并没有抱怨,继续砍柴、劈柴。
母亲见状,心生悲凉,问他为何不回家。
他恳切地说:“我是为了给父母取暖,请让我继续砍柴。
”父亲听到儿子的话,感动不已,泣不成声,对着儿子说:“忠孝传家,有志向的人应该学着像你一样顶礼膜拜山河万物。
你为我们取暖,就是在给我们尊崇,你的品德行为为我们带来了荣耀和自豪。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即使面临困难和苦难,也要坚守孝道。
2.《红楼梦》中的故事:《贾宝玉传承优良家风》故事背景:《红楼梦》是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贾宝玉是主要角色之一,他出身贵族,但深受家庭教育的影响,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良家风。
故事情节:贾宝玉从小机智聪明,善良宽厚,对人友善。
他在贾府里与表妹林黛玉相互倾心,但他为了尊重家族的传统规则,选择放弃了爱情,配合家族的决定娶妻生子。
他对待家族的继承和身份更是持有一份敬畏和责任感。
他在红楼中恪守家训,尊敬姑妈和老姆,行事稳重,有礼有节,自觉地承担起作为家族传统继承者的责任。
这个故事反映了中华民族家风家训的重要性,以及尊敬家长、恪守规矩、守正出好的传统美德。
3. 《西游记》中的故事:《孟光修德归正》故事背景:《西游记》是明代长篇小说,其中孟光是一个小角色,却通过修德归正的努力,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
故事情节:孟光是个无恶不作的盗贼头目,欺压百姓,为非作歹。
然而,他遇到了唐僧一行人,被其正直和善良所感动。
他决定改邪归正,帮助唐僧取经,修行成正果。
在取经的路上,孟光经过了种种考验和磨炼。
他为了救师父唐僧,舍己救人,甚至愿意牺牲自己。
最后,他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得到了观音菩萨的宽恕,成为了正道人物。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b46c620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9b.png)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故事一,孝顺。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子的孝子。
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为了照顾母亲,日夜不离。
有一天,孟子听说母亲的病情加重,他立刻放下手中的工作,连夜赶回家中。
他一路狂奔,不顾一切地冲回家中,只为了能够见到母亲最后一面。
最终,他赶回家时,母亲已经离世。
孟子悲痛欲绝,他跪在母亲的床前,泣不成声。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孟子的行为感动了无数人,也成为了后人传颂的佳话。
故事二,诚信。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
他是一个非常诚信的人,他做生意从不欺骗他人,讲究信用。
有一次,他和别人做生意,对方不小心多给了他一些钱,管仲知道后立刻归还给了对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诚信待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三,礼仪。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孔子的人。
他非常重视礼仪,他认为礼仪是人们相处的准则,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有一次,孔子在路上遇到了一个老人,他立刻下车行礼问好。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遵循礼仪,才能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和睦。
故事四,忠诚。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岳飞的将军。
他对国家忠诚耿耿于怀,不畏强敌,不惧艰难,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他的一生都在为国家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而努力奋斗。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只有忠诚于国家和人民,才能成就伟业,留下不朽的功勋。
故事五,友善。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叫做孟非的人。
他待人非常友善,乐于助人,善良宽厚。
有一次,他在路上遇到一个受伤的人,他二话不说,立刻施以援手,将受伤的人送到了医院。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友善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善待他人,才能收获友谊和爱心。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数不胜数,每一个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理,都值得我们去学习和传承。
让我们共同努力,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e4a29ed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3d.png)
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名人故事“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承良好家风家训”是一个重要的主题,许多名人都以自己的行动和故事,践行和传承了这一主题。
以下是一些关于名人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故事:
1、孟子:孟子是儒家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母亲是一个非常有智慧的女性,她为了培养孟子的品德和行为,为他制定了严格的家规和家训。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源于孟子的家庭背景,她通过不断搬家来为孟子寻找更好的成长环境。
2、包拯:包拯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官员,他以清廉、公正、刚直著称。
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为子孙后代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他的家训中有一句名言:“清白做人,公正做事”,这句话一直被包氏家族传承至今。
3、钱学森:钱学森是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认为,家庭应该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父母应该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老师。
他的父亲钱均夫曾说过:“我希望我的孩子不仅能够拥有优秀的才华,还能够拥有优秀的品德。
”这句话对钱学森的影响非常大,也成为了他家庭教育的重要准则。
4、邓稼先:邓稼先是中国的“两弹元勋”,他非常注重家风家训的传承。
他的父亲邓叔群曾说过:“要做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
”这句话成为了邓稼先一生的座右铭,也成为了邓氏家族的家训。
这些名人的故事告诉我们,家庭教育和家风家训的传承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学习这些名人的优秀品质和家风家
训,为自己和家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49243780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d0.png)
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在我们国家,有许多传统美德一直被代代传承。
下面,我将给大家讲述几个有关我国传统美德的小故事,希望能够生动、全面地展现这些美德的价值和作用。
故事一:孝心之美有一位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懂事而且孝顺。
有一天,小明的爷爷生病了,需要留在医院治疗。
为了照顾爷爷,小明主动请假回家。
他每天早上起床给爷爷准备好早餐,一边哄爷爷吃药,一边陪着爷爷聊天。
下午,小明还会给爷爷读报纸,陪爷爷散步,让他感到温暖和关心。
小明的行为让他的爷爷十分感动,也让大家看到了孝心之美。
故事二:诚实之美有一次,小红在回家的路上发现一个掉落的钱包,里面有很多现金和一些重要的证件。
小红知道这是别人的财物,她犹豫了一下,毅然决然地决定把钱包带回家交给警察叔叔。
警察叔叔找到了失主,并迅速将钱包归还给了他。
失主非常感动,送给小红一些奖励作为感谢。
小红的诚实让大家看到了诚实之美的价值,而她的行为也成为了身边人学习的榜样。
故事三:友爱之美小亮是一位很友善的小朋友,他总是和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玩具和小零食。
有一次,小明生日的时候,因为他的家庭条件不好,没有办法请同学们来家里开生日派对。
小明感到很伤心,但小亮没有忘记这个特别的日子。
他放学后来到小明家,带了一份特地做的生日蛋糕和一份精心挑选的礼物。
小明和小亮一起度过了一个特别而快乐的生日,这让他从心底里感受到了友爱之美。
这个故事告诉了我们,用心关心他人,能够带来无尽的温暖和幸福。
以上这些小故事虽然只是冰山一角,但它们却展现了我国传统美德的方方面面。
孝心之美让我们感受到了家庭的温暖和亲情的重要性;诚实之美教会了我们不论是在得到与失去中,都要保持诚实守信;友爱之美则提醒我们关心他人、分享快乐才能让世界更美好。
通过这些小故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传统美德的指导意义和重要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时刻保持孝顺、诚实和友爱,用我们的行动来传承和弘扬这些美德。
只有当每个人都肩负起责任,秉持着传统美德,我们的社会才能更加和谐、和睦。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0665a26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00eaf55.png)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她是五千年华夏文明与智慧的结晶,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那你知道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分享的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朱云折槛【朱云折槛】朱云借剑。
请斩佞臣。
攀折殿槛。
忠直无伦。
【原文】汉朱云、字游。
平陵人。
少轻侠。
年四十改行。
成帝时为槐里令。
上书愿借上方剑。
斩佞臣张禹。
上怒。
命斩之。
御史将云去。
云攀折殿槛。
呼曰。
臣得从龙逢比干游地下。
足矣。
上怒回。
乃赦之。
命勿治槛。
以旌直臣。
朱云、一槐里令耳。
乃敢借上方之剑。
以斩佞臣张禹。
是其身未从龙逢比干游地下。
而其心早已从龙逢比干于地下矣。
成帝虽非贤明。
亦不愿自侪桀纣。
非特不治罪。
且不治槛以旌之。
有足多者。
【白话解释】汉朝时候。
有个著名的大忠臣。
姓朱名叫云。
他的表字。
是单单叫一个游字的。
他是平陵地方的人。
从小是轻财好侠。
年纪到四十岁的时候。
就改变从前的行为了。
成帝的时候。
朱云做着槐里县的县官。
上个奏章到皇帝那儿说。
情愿借一借上方宝剑。
去斩那奸臣张禹的首级。
皇上大大的生了气。
就叫把朱云去斩了。
御史就拉了朱云去。
朱云攀住了殿上的阑槛。
竟把殿上的阑槛折断了。
大叫着说。
我能够跟着关龙逢比干在地下同游。
我心里也很满意了。
这时候皇上的怒气也消化了。
就叫把朱云赦了回来。
并且教人不要修好这个攀断的阑槛。
以便表扬正直的臣子。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严凤敬兄【严凤敬兄】严凤宴客。
进箸稍迟。
兄批其颊。
欣然受之。
【原文】明严凤、性孝友。
事兄如父。
致仕归。
兄老而贫。
迎养于家。
凡宴客。
必兄递杯。
自执箸从。
一日进箸稍迟。
兄怒。
批其颊。
欣然受之。
终席尽欢。
既醉。
送兄归卧。
日未明。
已候榻前。
问昨饮畅否。
卧安否。
兄寻卒。
哭葬尽礼。
先生悌德素著。
里中施佐施佑兄弟争产。
先生谓佑曰。
吾兄懦。
吾恒忧之。
使得如若兄之强力。
能夺吾田。
吾复何忧。
因挥涕不已。
佑因此悟。
佐亦慰解。
乃各以田相让。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396056eff605cc1755270722192e453610665b90.png)
【导语】中华⽂化传承5000年,从未间断,具有深远影响。
在这其中,涌现出了⼤量描述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它们是我国5000年历史的结晶,是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
其中蕴含着前⼈⾼尚的道德情操,优秀的传统美德等。
下⾯是⽆忧考为⼤家准备的三篇中华传统美德⼩故事,欢迎阅读。
【破釜沉⾈】公元前208年,秦将章邯镇压陈胜、吴⼴起义之后,⼜攻破邯郸,反秦武装赵王歇及张⽿被迫退守在巨⿅(今河北平乡西南),被秦将王离率20万⼈围困。
章邯率军20万屯于巨⿅南数⾥的棘原,并修筑两侧有⼟墙的通道直达王离营,以供粮草。
赵将陈余率军数万屯于巨⿅北,因兵少不敢去救。
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为次将,带领⼆⼗万⼈马去救赵国。
宋义引兵⾄安阳(今⼭东曹县东南)后,接连46天按兵不动。
对此项⽻⼗分不満,去跟宋义说:“秦军包围了巨⿅,形势这样紧急,咱们赶快渡河过去,跟赵军⾥外夹击,⼀定能够打败秦军。
” 宋义说:“我们还是等秦军和赵军决战以后再说。
”他⼜对项⽻说:“上阵跟敌⼈交锋,我⽐不上你;要说坐在帐篷⾥出个计策,你就⽐不上我了。
” 项⽻说:“现在军营⾥没有粮⾷,但是上将军却按兵不动,这样不顾国家,不体谅兵⼠,哪⾥像个⼤将的样⼦。
” 第⼆天,项⽻趁朝会的时候,拔出剑来把宋义杀了。
他提了宋义的头,对将⼠说:“宋义背叛⼤王(指楚怀王),我奉⼤王的命令,已经把他处死了。
” 于是将⼠们则拥项⽻为上将军。
项⽻杀宋义的事,威震楚国,名闻诸侯。
随后,他率所有军队悉数渡黄河前去营救赵国以解巨⿅之围。
楚军全部渡过漳河以后,项⽻让⼠兵们饱饱地吃了⼀顿饭,每⼈再带三天⼲粮,然后传下命令:“皆沉船,破釜甑”,意思是说把渡河的船(古代称⾈)凿穿沉⼊河⾥,把做饭⽤的锅(古代称釜)砸个粉碎,把附近的房屋放把⽕统统烧毁。
这就叫破釜沉⾈。
项⽻⽤这办法来表⽰他有进⽆退、⼀定要夺取胜利的决⼼。
就这样,没有退路的楚军战⼠以⼀当⼗,杀伐声惊天动地。
经过九次的激战,楚军最终⼤破秦军。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e570b91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c4.png)
-
感谢大家观看
3
勤劳节俭
勤劳节俭
1. 《勤俭致富》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勤劳节俭一直是一种重要的美德 这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小强的年轻人 小强家境贫困,但他勤奋好学,通过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大学 大学期间,他每天勤工俭学,省吃俭用,把省下来的钱都积攒起来 毕业后,小强利用自己的积蓄创立了一个小型企业,通过不懈努力和聪明的经营,最终取 得了巨大成功,成为了一位富有的企业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勤劳节俭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节省开支,才能 实现自己的追求和梦想
2
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
1. 《卖身救母》
在中国古代,有一个贫穷的家庭。主人公小 红的母亲生病了,但是家里没有足够的钱买 药。小红非常着急,为了救母,她决定卖掉 自己的身体去换药钱。然而,小红的诚实打 动了现场的买主,他们都被小红的行为所感 动,纷纷帮助小红购买药物。最终,小红成 功筹到了母亲的治疗费用,并且母亲也康复 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困境时,保 持诚实守信,总会得到他人的帮助和支持
THANK YOU FOR WATCHING !
汇报人:XXXXX
日期:XXXX
2023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1
孝顺俭
4
友善待人
1
孝顺父母
孝顺父母
1. 《孝感天地》
在古代中国,有一个孝顺父母的故事被广为流传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叫做小明的小孩,他非常懂事,对父母特别孝顺 一天,小明的父母突发重病,需要进行昂贵的手术治疗 然而,小明的家境并不富裕,他只有一点积蓄,远远不够支付手术费用 小明想到了一个办法,他卖掉了自己珍藏的漫画书和玩具,借来的钱都用来给父母支付医 药费 小明的行为感动了众人,也感动了上天,他的父母奇迹般康复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顺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应该时刻铭记在心
传统美德的故事
![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3704945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ac.png)
传统美德的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个叫孝顺的小男孩,他非常孝顺他的父母。
有一天,他的父母生病了,小男孩日夜操劳,照顾他们的起居饮食,不离不弃。
最终,他的父母痊愈了,而小男孩也因为孝顺父母而被赞誉为“孝顺子”。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小明的男孩,他非常诚实守信。
一次,他在路上捡
到了一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小明没有犹豫,第一时间将钱包交给了失主。
失主感激不已,慷慨地奖赏了小明。
从此以后,小明因为他的诚实守信而备受村民们的尊敬。
故事三,《友爱互助》。
在一个农村,有两个好朋友,他们互相帮助,友爱无间。
一天,其中一个朋友
家里发生了火灾,另一个朋友得知后,毫不犹豫地前去帮忙扑灭火势,并帮助重建家园。
从此,他们的友谊更加深厚,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最坚实的依靠。
这些故事告诉我们,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
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友爱互助等美德,是我们每个人应该传承和发扬的。
只有通过我们每个人的努力,才能让这些传统美德得以传承,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应该时刻铭记这些传统美德,将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无论是在家庭中、学校里还是社会中,我们都应该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这些美德,让美德之花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开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让传统美德在我们心中永不凋零。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926700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26.png)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第一则故事是关于孝道的。
相传古代有一个孝顺的少年叫做许由,他的父亲生病了,家里穷困潦倒,许由却不离不弃地照顾着父亲。
有一天,父亲病情加重,许由只身前往远方去寻找良药。
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富家子弟,对方见他行色匆匆,便问他要到底去做什么。
许由告诉他自己是去找药救治父亲的。
富家子弟嗤之以鼻,说,“你这样的穷困之家,还有什么值得你去救治的呢?”许由却义正言辞地说,“父亲养育我多年,我怎能不尽孝道而去呢?”富家子弟闻言后感动不已,便将身上的药交给了许由。
许由抓紧时间赶回家,父亲服下药后病情逐渐好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道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任何时候,孝顺父母都是我们应尽的义务。
第二则故事是关于诚信的。
相传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叫做管仲的人,他是一位非常有才华的谋士。
有一次,他去到齐国,被齐国的国君接见。
国君对他说,“你既然是宋国的大臣,为何要来到齐国呢?”管仲答道,“宋国国君对我不好,我只好到齐国来寻求发展。
”国君听后大为高兴,便招揽了管仲为臣。
后来,宋国国君得知管仲到了齐国,派人前来找他,希望他能够回去。
管仲拒绝了宋国国君的请求,因为他认为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既然宋国国君对他不好,他也就没有义务再为他效力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一个人要言行一致,信守承诺,才能够赢得别人的尊重和信任。
第三则故事是关于礼仪的。
相传春秋时期,孔子曾经在鲁国做官,有一次他去参加一个宴会。
宴会上,有一个宾客不断地侮辱孔子,但孔子却始终保持着礼仪和风度,没有和他计较。
后来,宾客对孔子说,“你为什么不和我计较呢?”孔子回答说,“在宴会上,我们应该互相尊重,而不是互相侮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礼仪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无论在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尊重他人,保持礼貌和风度。
以上所讲述的故事,都是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典型案例。
这些美德,不仅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积极传承和践行的。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70318847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af.png)
中华传统美德故事中国有许多传统美德故事,这些故事以其深刻的内涵和感人的情节,成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故事不仅在历史长河中流传,更是对后人的道德教育和精神激励。
下面,我们就来分享一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一位孝顺的儿子叫孟子。
孟子的父亲生病了,他日夜不离父亲的床前,细心照料。
有一天,孟子的父亲突然说,“天寒地冻,你还在这里照顾我,不去上学,不去工作,太不好了。
”孟子听后,坚决不离父亲的身边,他说,“父亲,儿子不忍心离开您,只要您能康复,儿子愿意为您分担一切。
”最终,孟子的父亲病愈了,孟子也成为了一代伟人。
故事二,《诚实守信》。
在古代,有一位叫做张良的年轻人,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了一大笔金子,但他没有私吞,而是拿到了官府上交。
官府得知此事后,非常赞赏他的正直,特地给他颁发了一面宝剑,希望他能够成为一名忠良之士。
张良不负众望,后来成为了汉高祖刘邦的重要谋士,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
故事三,《助人为乐》。
相传,战国时期,有一位叫孟浩的人,他经常帮助别人。
有一次,孟浩路过一条河,看到一位老人摔倒在河里,他二话不说,立即跳下水将老人救了上来。
后来,这位老人告诉孟浩,他是水神,因为孟浩的善行,决定赐予他一本《黄帝内经》,让他传承医术,造福人间。
孟浩从此成为了一位医道高手,为百姓治病救人。
这些中华传统美德故事,都是我们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们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了我们要孝顺父母、诚实守信、助人为乐。
希望我们能够从这些故事中汲取力量,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在我们心中永存。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a2b0b4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21.png)
【导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指中国历流传下来、具有影响、可以继承、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遗产。
下⾯是®⽆忧考⽹分享的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六篇】。
欢迎阅读参考!【篇⼀】中国优秀传统美德故事 明末的时候,桐城地⽅有⼀个张⽼员外,⼼存慈善,喜欢施舍。
有⼀年,遇到荒收,⽶价上涨,⼀些狡猾*诈的商⼈,看到这个情形,反⽽把⽶粮存积起来,不肯出售,于是,⽼百姓们没⽶吃,就起了⼤恐慌。
政府官员向朝廷报告这个灾情,却⼀直没有得到朝廷的回复和拨粮。
张⽼员外这个情形,很是忧急。
于是,他就把家⾥的存⽶半价出售,为的是让百姓们有⽶吃。
⼤家听了这个消息,当然是快乐得不得了。
但是,张⽼员外⼜想到⼀般贫苦的⼈,没有钱买⽶,仍然在挨饿,所以,他⼜办了⼀个施粥⼚,受施的⼈隔天领餐券,统计了⼈数,煮着⼤量的粥,按照餐券发送,⼀⽇三餐,每餐⽩粥⼀⼤碗,咸菜⼀⼩碟,许多⼈空着肚⼦来,吃得饱饱的回去,⼤家都称颂张⽼员外是个活菩萨。
⽽员外却很谦虚地说“荒年⽶价⽐较贵,半价出售是为了怕*商乘机赚钱,害得⼤家没有⽶吃,⾄于施粥的费⽤也不多,只要⼤家都有饭吃,我就觉得很安慰了。
” 张⽼员外不断地将⽶半价出售,⼜持续地施粥给穷⼈,家⾥的钱也渐渐⽤完了,但是,荒收的现象不可能马上平复,因此做善事当然不能半途中⽌,⽼员外⼼⾥⼗分焦急,他想“我这时候如果把救济的事业停⽌了,⼀般贫民就会有饿死的可能,那我当初的救济不就等于⽩费了吗?救⼈必须救到底,现在我还有⼀部分家产,我应该把这些产业变卖了,继续救济乡⾥才是!”想定了主意,张⽼员外就去和夫⼈商量,他的夫⼈也是⼗分贤德的,听了他的话,⾮常赞成,并且说“积存产业给⼦孙,如果不是积德,万⼀⼦孙不成才、没出息,就算是⾦⼭银⼭也会⽤尽,如果积德给⼦孙,虽然没有留家产给他们,但是将来如果⼦孙好,还是会富裕起来的!⽥地房屋,就由你作主变卖,我也有许多珠宝⾸饰也⼀起卖了吧!”员外听了,⼀直称赞夫⼈。
于是,两⼈卖了值钱的东西,继续做善事,直到饥荒的现象消除了,他们才停⽌。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fc71571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c.png)
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传统,其中包括许多美德和价值观。
这些美德在中国社会中被广泛尊崇和传承,成为了人们为之努力追求的目标。
下面将为大家讲述几个中国传统美德的故事,并探讨其背后的深意。
故事一:孝顺在中国文化中,孝顺被视为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有一个古老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叫做孟子的孝顺之子。
孟子的母亲年纪大了,几乎变得盲目和聋哑。
然而,孟子依然孝顺地照顾着她。
无论是煮饭、洗衣还是给她梳头,孟子总是尽心尽力地照料母亲。
即使在孟子有重要会议的时候,他也会亲自送母亲去她想去的地方。
这个故事展示了中国文化中对孝顺的强调,以及尊敬和关爱年长者的重要性。
故事二:诚实诚实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又一个重要方面。
有一个著名的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卖花姑娘的女孩。
她卖花的时候,总是用同样的价格对待每一位顾客,并且从不杂乱计较。
一天,有一个顾客只给了她一枚铜币,但她却误以为是一枚白银币。
当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后,她立刻追赶顾客并归还了他多给的钱。
这个故事强调了诚实的重要性,并传达了一个价值观:诚实是一种高尚的品质,它不仅能保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能树立一个人的良好声誉。
故事三:友善友善是中国传统美德中的另一个重要价值观。
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两个商人。
一天,他们同时来到一家客栈,但客栈只剩下一间房间。
不愿意与对方争夺,他们决定一起睡在同一间房里。
在夜晚,一个商人醒来时发现自己的身边的一堆金银首饰,另一个商人正在悄悄地把首饰放在他的随身物品中。
第二天早上,他们一起离开客栈,当他们到达各自的目的地后,第一个商人意识到自己的首饰被换成了石头。
他对第二个商人的友善感到非常感激,因为第二个商人的诚实和善良防止了他财产的损失。
这个故事强调了友善和信任的重要性,并提醒人们要善待他人。
以上这些故事展示了中国传统美德中的一些重要方面,如孝顺、诚实和友善。
这些美德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视为人们应该努力追求的目标。
10个中华美德故事
![10个中华美德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3ad32c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3.png)
10个中华美德故事1. 孝顺。
在古代,有一个孝顺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孟子的孝子,他的母亲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但孟子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有一天,孟子听说国君要招贤士,他便告别母亲,前去应征。
国君问他,“你孝顺母亲吗?”孟子回答,“是的,我孝顺母亲,我每天都亲自为母亲梳洗、煮饭。
”国君大为赞赏,便任命他为官。
孟子孝顺母亲的美德感动了国君,也得到了他的认可。
2. 诚实。
相传古代有一个诚实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张三的农民,他非常诚实守信。
有一天,他在田里发现了一只钱包,里面装满了金银财宝。
张三没有私吞,而是将钱包交给了官府。
官府知道他的诚实守信后,奖励了他一大笔钱财。
张三因为他的诚实守信,得到了官府和乡邻们的尊重和赞扬。
3. 勤劳。
古代有一个勤劳的故事。
有一个叫李四的农民,他勤劳耕种,勤奋劳作。
他每天都早出晚归,辛勤耕种。
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的田地收成颇丰。
由于他的勤劳,他的家庭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也受到了乡邻们的尊敬。
4. 诚信。
古代有一个诚信的故事。
有一个商人叫王五,他做生意非常诚信。
有一次,他在外地做生意,得知当地的居民因为干旱而缺水,于是他慷慨解囊,捐助了一大笔钱财给当地的居民。
他的诚信和善良得到了当地居民的赞扬和感激,也为他的生意带来了好的口碑。
5. 忠诚。
古代有一个忠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李六的武士,他对国家忠诚不二。
有一次,国家遭受外敌入侵,李六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与敌人浴血奋战。
最终,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和平。
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被后人传颂,成为了后人学习的楷模。
6. 仁爱。
古代有一个仁爱的故事。
有一个名叫赵七的富商,他乐善好施,慷慨解囊。
他经常资助贫困的人,帮助孤儿寡母。
他的仁爱之心感动了许多人,也为他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7. 谦虚。
古代有一个谦虚的故事。
有一位名叫刘八的学者,他谦虚好学,虚心向他人请教。
他不骄不躁,不自满自足,始终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因为他的谦虚,他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和支持,也在学术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df83712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b1.png)
中华传统美德的故事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美德一直是人们所推崇和追求的品质。
这些美德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举止,更融入了丰富多彩的故事中,成为了代代相传的宝贵财富。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关于中华传统美德的一些故事吧。
故事一,忠诚孝顺的牛郎织女。
相传,牛郎织女原本是天界的一对恋人,因为违背了天规,被贬到人间,分开了两地。
但他们的爱情却没有因此而减淡。
每年的七夕夜,他们都会借助喜鹊搭成的桥相会一次。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忠诚和孝顺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体现,无论遭遇多大的困难,都要坚守自己的信念,对亲人表现出无尽的爱和孝顺。
故事二,孝敬父母的孟子。
孟子小时候家境贫寒,但他却非常孝顺父母。
有一次,孟子为了孝敬父母,特意远赴远方去寻找一种名贵的药材。
他不辞辛苦,最终找到了药材,带回给父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孝敬父母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无论贫富贵贱,都要心存感恩,尽心尽力地孝敬父母。
故事三,诚实守信的郑和下西洋。
郑和是明朝的一位航海家,他多次率领船队下西洋,开拓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国与外国的贸易往来。
在他的船队中,诚实守信的品质被严格要求,他们以诚实守信的态度与外国进行贸易往来,赢得了外国人的尊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以诚实守信的态度对待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
故事四,勇敢正义的岳飞。
岳飞是南宋的一位名将,他在抵抗金国侵略的战争中,表现出了非常勇敢和正义的品质。
他率领部队多次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南宋的抵抗金国侵略立下了汗马功劳。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勇敢正义是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内容,只有勇敢地面对困难和不义,才能守护家国、捍卫正义。
以上这些故事,都是中华传统美德的生动写照。
它们告诉我们,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民族的宝贵财富。
希望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让这些美德成为我们行为的准则,让这些美德在我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5606ca4e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6c28b47.png)
中华传统美德小故事
故事一:孝顺父母
从前有一个叫小明的孩子,他非常孝顺。
有一天,小明的父亲生病了,他整天躺在床上无法起来。
小明每天早上都起床给爸爸端水洗脸,送药给爸爸吃,还帮他按摩身体,照顾他的生活起居。
小明知道爸爸生病了很辛苦,所以他尽力做好一切事情,希望爸爸能尽快康复。
后来,爸爸的病慢慢好转了,他非常感激小明的孝顺和关心,觉得自己很幸福有这么一个好孩子。
故事二:诚信守信
有一位建筑商叫李先生,他非常讲诚信。
他和客户之间签订合同时,总是保证按时交付工程,并且保证质量。
有一次,他接了一个修建大楼的工程,虽然时间紧迫,但是他还是按照合同上的时间保证,准时交付了工程。
他的客户对他的诚信印象非常深刻,以后有其他工程都会优先考虑找他合作。
因为李先生一直遵守着他的承诺,所以他得到了其他客户的信任和支持。
故事三:友善待人
有一个姑娘叫小红,她非常友善。
她总是微笑着对人们问好,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有一天,小红在街上看见一个老太太拎着沉重的袋子往回走,她马上上前帮助老太太扛起袋子,一起回家。
老太太非常感激小红的帮助,她说小红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好姑娘。
小红因为她的友善,结交了很多朋友,人们对她充满了喜爱和赞赏。
这些是中华传统美德的小故事,表达了孝顺父母、诚信守信和
友善待人的价值观念。
同时,这些故事也鼓励人们在生活中积极践行这些美德,传承中华传统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
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有许许多多。
那你知道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有哪些吗?下面是给大家分享的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欢迎大家阅读。
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朱熹闲居【朱熹闲居】
晦翁庄重。
敬慎威仪。
自少至老。
须臾未离。
【原文】
宋朱熹、字仲晦。
自号晦翁。
庄重能言。
闲居、未明而起。
深衣幅巾方履。
拜于家庙及先圣。
退坐书室。
几案必正。
书籍器用必整。
倦而休也。
瞑目端坐。
休而起也。
整步徐行。
其威仪容止之则。
自少至老。
未尝须臾离也。
晦翁幼颖悟。
父松指天以示。
问曰。
天之上何物。
父异。
授以孝经。
封之。
题其上曰。
不若是。
非人也。
尝从群儿戏沙上。
独端坐。
以指画沙。
视之、八卦也。
幼时已不凡。
至观其平日行止。
无时无地。
不合于礼也。
【白话解释】
宋朝有个著名的大儒家朱夫子。
单名是一个熹字。
表字就叫仲晦。
自己取了一个别号。
叫做晦翁。
他的为人。
很端庄稳重。
在朝廷里又能够很正直的说话。
他在平日家居的时候。
每每天色还没有亮。
他就起来了。
穿好了衣裳相连的制服。
戴了幞头。
着了方头鞋子。
到家庙
里和先圣神位前去跪拜。
行了礼以后。
退回到书房里。
几案必定摆得很正。
一切书籍器用。
必定很整整齐齐的。
有时候倦了休息。
就闭了眼睛端端正正的坐着。
休息完了起来。
就整齐了脚步慢慢的走。
他的威仪和容貌举止的法则。
从少年时节一直到老。
没有一些儿时候放弃了的。
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公谅检饬【公谅检饬】
宇文公谅。
拒女夜奔。
暗室端坐。
手记思存。
【原文】
元宇文公谅、弱冠馆于富室。
半夜有妇人叩门。
公谅厉声叱去。
翌日。
以他事辞归。
终不告以故。
平居虽暗室。
必正衣冠端坐。
尝自识手记之编首曰。
昼有所为。
暮则书之。
其不可书。
即不敢为。
天地鬼神。
实闻斯言。
许止净曰。
按辍耕录公谅入浙省院试。
案上有宇文同知四字。
不知何人所书。
试官以文不中式。
将黜之。
座主龙鳞州过浙。
力主此卷。
卒置榜中。
旋登进士第。
官同知。
虽曰爵禄前定。
盖亦阴德所致耳。
【白话解释】
元朝时代。
有一个人。
双姓宇文。
名字叫做公谅的。
当他年纪二十岁的时候。
在一家富户人家坐馆教书。
有一天、半夜里的时候。
有一个妇人、来敲他书房里的门。
宇文公谅就大声地把她叱退了。
到了第二天。
宇文公谅就推托了别的事情。
辞了馆回去。
终于不把这个缘故讲出来。
他平常闲居的时候。
虽然独自一个人住在暗室里。
也一定
正了衣服帽子。
端端正正地坐着。
他曾经亲自在他所记事的书面上写着道。
白天里所做的事务。
到了晚上就记起来。
倘若有不可以记出来的事务。
那就不敢做的。
天地和鬼神。
请听了这些话。
并且时时刻刻的监督着。
传承传统美德的故事:公绰小斋【公绰小斋】
唐柳公绰。
兄弟孔怀。
教子礼法。
不离小斋。
【原文】
唐柳公绰、非朝谒之日。
平旦即至小斋。
诸子仲郢。
皆束带晨省。
与弟公权及群从弟。
皆会食。
自旦至暮。
不离小斋。
烛至。
召子弟入。
躬读经史讫。
乃讲居家治官之法。
然后归寝。
诸子复昏定。
凡二十余年如一日。
公绰为京兆尹。
杖杀无礼之神策军将。
穆宗怒诘之。
执礼不屈。
帝退谓左右曰。
汝曹须作意此人。
朕亦畏之。
其妻韩夫人。
和丸教子者也。
故子仲郢、孙璞、珪、璧、玭、皆官于朝。
世以孝弟礼法。
为士大夫宗。
【白话解释】
唐朝时候。
有一个姓柳名叫公绰的人。
他在不上朝去见皇帝的日子。
天色初初亮起来的时候。
就到自己读书的小斋里。
他的儿子们柳仲郢等等。
都束好了带。
去行早晨省问的礼节。
柳公绰和他的弟弟柳公权。
以及那一班从堂兄弟们。
都一同会聚了吃饭。
打从早晨一直到晚上。
总不离开这个小斋的。
天晚了。
家人们点了蜡烛送进来。
柳公绰就把子弟们叫进小斋来。
自己读完了经史以后。
就对他们演讲居家
和做官的大道理。
这样完了以后。
才回到寝室里去。
儿子们再来问了晚安。
行了昏定的礼节。
这般地行了有二十多年。
一些儿也没有改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