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河北省唐山一中07-08学年度上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
河北省唐山一中2007—2008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的得2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840年英国率先用枪炮打开中国大门,此后,列强纷至沓来,强逼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中国人民血与泪的屈辱史。
据此回答1-8题:1.些西方资产阶级史学家称鸦片战争是“通商战争”,认为这场战争是英国为维护正常贸易进行的,这种观点()①是错误的,掩盖了战争的侵略性质②是正确的,认识到战争的实质③是为英国殖民者进行辩护④混淆了现象和本质的关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主要位于()A.长江口南北诸省沿海地区B.长江两岸地区C.长江口以北沿海地区D.长江口以南沿海地区3.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的主要标志是()①中国的领土完整遭到破坏②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司法主权等遭到破坏③中国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④清政府成为外国侵略者的工具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4.“美国及其它国家必须感谢英国,因为它……开放了中国的门户。
但现在,英国和其他国家,也必须感谢美国,因为我们将这个门户开放的更宽阔”这是1844年美国专使顾盛向美国政府报告中的一段话。
下列各项能表明美国将中国门户开放的更宽阔的是()①领事裁判权②片面最惠国待遇③兵船可以在中国各通商港口“巡查贸易”④在通商口岸“开设医院,建立教堂”A.①④B.①②C.②③D.③④5.下列通商口岸或商埠开放的先后顺序是()①天津②宁波③沙市④汉口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6.如图是圆明园遗址(局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你对此印象最深的是该图反映了()A.鸦片战争中,英军侵入三元里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八国联军洗劫北京城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在南京烧、杀、抢7.《马关条约》签订后,以武力强迫日本放弃侵占辽东半岛的国家除俄国外还有()①英国②德国③美国④法国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8.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后,其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河北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5学年度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唐山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学科试卷(理备)考试时间:60分钟总分:100分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每题2分)1.考古工作者在河姆渡文化遗存发现了成堆的稻谷、谷壳、稻秆,最厚处达七八十厘米;发掘出的夹碳黑陶则是由掺有碎叶、稻壳的陶土烧制而成;该遗存还发现了成排颇具工艺的卯榫结构的木构建筑。
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A.人们生活逐渐稳定B.早期国家已经形成C.稻粟种植开始出现D.阶级分化日益明显2.“王和帝代表着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黄帝的帝和帝尧、帝舜的帝一样,实际上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而夏、商、周的王则是奴隶社会的专制君主”。
导致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主要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王位世袭制D.礼乐制度3.晋国在献公以前,贵族主要依靠分封获取土地,分封的标准不是看功劳大小、能力高低,而是看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
但到了晋文公时分封的原则变成了“尚贤使能”“论功行赏”。
据此可知,晋文公时期()A.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B.宗法分封制逐渐瓦解C.尚贤标准得到普遍认可D.均田制度已渐趋崩溃4.古人常把一些技艺方法用与食物相关的惯用语来表达。
比如,“治大国如烹小鲜”,将治理国家比作烹饪。
在烹饪“小鲜”的时候,不能随意翻动,否则容易使其破碎。
同样,治理国家也不能随意干预,决策要谨慎,要尊重社会的自然规律和民心民意。
下列与“治大国如烹小鲜”理念相似的是()A.法家的“法治”思想B.墨家的“非攻”思想C.儒家的“仁政”思想D.道家的“无为”思想5.先秦时期,秦国被封于西北,长期与戎狄杂处;楚国地处江汉,周昭王曾三次率诸侯伐楚。
但秦人和楚人都称自己是颛顼(传说为黄帝之孙)的后代,并积极参加中原诸侯的会盟,楚武王甚至宣称楚国的先祖曾率领军队辅佐过文王。
这一现象()A.体现了中华文明同源同向性的特征B.表明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C.表明传统华夷观念已退出历史舞台D.反映出华夏认同感的加强6.“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须再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
河北省唐山一中12—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2012-2013学年度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人:王经会审核人:陈雪征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第Ⅰ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答题卡类型涂写在答题卡上。
考试结束,将将答题纸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2、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卷Ⅱ用蓝、黑色水笔答在答题纸上。
第Ⅰ卷(选择题,满分70分)一、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如果在黄河流域的一次考古发现中,出现了下列现象:金属工具、成熟文字、城市的出现、礼制的初步形成以及贫富分化现象的发生,由此可以判断最早的历史阶段是A.母系氏族B.父系氏族C.早期国家D.夏朝2、“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下列制度与此密切相关的是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3、“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
……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
这个时代是指A.春秋战国B.秦朝C.汉代D.唐宋时期4、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5、《华阳国志•蜀志》载:“(秦)司马错率巴、蜀众十万,大舶船万艘,米六百万斛,浮江伐楚,取商於之地为黔中郡:”据此判断,在秦统一六国的过程中A.楚是第一个被灭掉的诸侯国B.黔中郡郡守由皇帝直接任命C.司马错是秦朝的第一任太尉D.秦统一前郡县制已得以施行6、史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直接的史料;二是间接的史料.凡是未经中间人手修改或转写的,是直接的史料;凡是已经中间人修改或转写的是间接史料。
2022年-有答案-河北省唐山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22年河北省唐山市某校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我国原始社会后期的禅让制最终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是在()A.舜B.禹C.夏启D.商纣2. 西周宗法制的最大特点是()A.父系家长制B.嫡长子继承制C.分封制D.等级制3.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是指哪项制度()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国并行制D.行省制度4. 商鞅变法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变革。
这次变法使秦国()A.择业相对宽松B.工商业得到发展C.出现思想争鸣D.实现富国强兵5.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A.“仁”B.“义”C.“智”D.“信”6. 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们最关注、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之一,孔子下列思想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A.温故而知新B.有教无类C.学思结合D.当仁不让于师7. 由下表材料,可以得出的确切结论是()A.秦朝高度重视法制建设B.郡县制度利于中央集权C.强盛的秦朝存在严重的政治危机D.历代高度评价秦始皇统一和秦制8. 下图所示是中国某朝代中央的官僚机构示意图,该制度创立于()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9. 下图所示中央官僚机构示意图中丞相的职能是()①负责管理全国的军事②负责监察百官③帮助皇帝处理全国的政事④执掌群臣奏章A.①B.②C.③D.③④10. 下图涉及政治制度的进步性主要表现在()①中央集权取代了地方分权②精英政治取代了大众政治③直接管理取代了间接管理④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1. 公元前202年五月,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宴请大臣。
在宴会上,他与大臣们谈论战胜项羽的原因,说道:“军事谋划,我不如张良;治理国家,我不如萧何;统军作战,我不如韩信”。
汉高祖这番话的主要意思是()A.表明刘邦手下有许多良将B.表扬手下杰出人才的才华C.刘邦善于用人D.项羽手下无良将12. 观察下图,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的制度措施是()A.实行中外朝制度B.颁布“推恩令”C.尊崇儒术D.实行盐铁官营13. 某同学对公元3~10世纪中国历史朝代更替进行整理,图中空白处应填的是()A.春秋战国B.五代十国C.北朝、南朝D.辽、夏、金、北宋、南宋14. 政论家认为,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
2020-2021学年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2012年6月,中美联合考古小组在江西省仙人洞发掘出距今约有两万年的大陶碗碎片。
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已经使用陶器”的结论。
这一研究过程A. 推论不合理,材料不可信B. 推论有道理,材料不可信C. 推论不合理,材料可信D. 推论有道理,材料可信『答案』D『解析』材料中“最早在两万年前,中国已经使用陶器”结论的得出,是建立在“2012年6月,中美联合考古小组在江西省仙人洞发掘出距今已有两万年的大陶碗碎片”的基础之上的,证据确凿,完全可信。
故答案选D。
2. 某遗址“距今6000多年”“位于长江下游”“发现炭化稻谷和稻壳”。
根据这些信息判断,该遗址是A. 元谋人遗址B. 山顶洞人遗址C. 河姆渡遗址D. 半坡遗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判断可知该遗址是河姆渡遗址,故选C;元谋人遗址位于今天的云南,山顶洞人的遗址位于今天的北京地区,都不是长江流域,排除AB;半坡遗址位于黄河流域,排除D。
3. 禹死后,启杀死了部落联盟会议推举的继承人东夷的伯益。
之后,又击败了东夷的部落有扈氏,稳定了东部边疆。
这被认为中国古代“夷夏之防”的开始。
由此可知,“夷夏之防”最初主要是指A. 边疆问题B. 民族问题C. 文化问题D. 尊卑问题『答案』A『解析』从材料反映的信息来看,最初的“夷夏之防”是指夏朝为稳定东部边疆、巩固统治而采取的措施。
故答案为A项。
从材料信息来看,最初的“夷夏之防”不涉及民族、文化和尊卑问题,排除B、C、D项。
4. 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
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
这反映了A. 等级尊卑制度的强化B. 贵族社会向富人社会转变C. 部落联盟向国家转变D. 血缘组织向地域国家转变『答案』D『解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doc
唐山一中—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45分)一.选择题(共30小题,1—15小题每题1分,16—30小题每题2分,计45分。
)1.在周王分封的时候,被分封的诸侯不包括A.先代贵族B.王族C.平民D.功臣2.将官职限定在贵族范围内,由贵胄子弟继承祖上的权位,这种选官制度被称为A.宗法制B.世官制C.九品中正制D.察举制3.下列官员(或机构)中,不负责监察事务的是A.御史大夫B.刺史C.都察院D.明代的内阁4.右图反映的是什么朝代的中央制度A.秦朝 B.汉朝C.唐朝 D.元朝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八一三事变后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表示抗日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D.七七事变第二天,中国共产党发表抗日通电6.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瓦窑堡会议 B.遵义会议 C.七届二中全会 D.中共七大7.第一个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方案的中国人是A.洪秀全B.洪仁玕C.孙中山D.蒋介石8.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C.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D.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9.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是A.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B.粉碎蒋介石的重点进攻C.改变敌我双方的力量对比D.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部队10. 下列有关1949年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职能的最确切表述是A.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组织 B.选举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C.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D.制定了《共同纲领》11.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显著的特点是A.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根本政治制度B.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C.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D.新中国的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2. 以邓小平“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为指南,使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这是祖国统一大业进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整理)一中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初中试名校特供
唐山一中—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历史试卷答案
1——35:BCCAD CDBDC BDBDA DBAAC ABACB CCBAD DCBAA 36.〔15分〕
〔1〕内容: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制度〔或中央机构〕、地方行郡县制度。
〔3分〕〔2〕不同:①皇帝服饰的颜色、样式和饰物均为独享;②文武官员的官服有别〔文官饰物为飞禽,武官饰物为走兽〕〔4分〕
实质:反映了封建君主专制和严格的等级制度。
〔2分〕
〔3〕作用:①奠定了中国古代多民族大一统国家的根底,有利于国家的统一;②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农耕经济的持续开展;③有利于各地区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6分〕
37.〔15分〕
〔1〕甲午战争失败,签订《马关条约》;抗日战争的胜利;国民党政权败退。
〔6分〕〔2〕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井冈山道路〕;夺取“中心城市〞;道路选择要符合国情,要实事求是。
〔6分〕
〔3〕红军长征;解放,国民党政权在中国大陆的统治结束。
〔4分〕。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
唐山一中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的答案用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3.本次考试需填涂的是准考证号(8位),不要误涂成座位号(5位),座位号只需在相应位置填写。
第Ⅰ卷(选择题 8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历史的学习离不开历史时间的掌握。
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的出现大约在公元前2070年,按一个世纪内阶段划分应为()A.公元前20世纪前半期 B.公元前20世纪后半期C.公元前21世纪前半期 D.公元前21世纪后半期2.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如右图)。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
”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3.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用九鼎的现象,这说明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 D.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4.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5.“宋朝设官之制……宰相不专用三省长官。
中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于禁中,是谓政事堂,与枢密院对掌大政。
” 由此可见,宋朝()A.宰相权力遭到削弱 B.开始形成内、外朝制度C.沿袭唐代三省制度 D.内阁与枢密院分掌实权6.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是由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为解决这一问题他采取的具体措施是()A.废丞相,权归六部 B.废行省,设三司C.设立内阁 D.设立军机处7.清朝为近代中国版图的基本奠定做出了贡献,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是()A.因地制宜,各民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B.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是御史台C.“改土归流”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D.设置理藩院,加强西南地区管辖8.某中学某班同学自编自导了一部历史短剧,剧中我国古代的一些著名帝王穿越历史隧道谈论起自己的丰功伟绩。
河北省唐山重点中学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
河北唐山重点中学2014—2015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历史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80分)一.选择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计8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人认为“王”字三横画代表天道、地道、人道,一竖代表能同时通达三者。
也就是说,天下的一切都属于王,所以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往也”。
下列关于“王”的说法错误的是A.夏启开创了王位世袭制B.在“皇帝”出现之前,“王”是最高统治者的专称C.反映了古人对天人关系的思考D.神权对立于王权【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依据所学可知,古代的时候,神权与王权是项结合的,故D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应选D。
2.阅读周朝分封制的规定与周天子的实力表格,从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土地1000千亩150千亩100千亩60千亩军队六军三军三军一军A.分封制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进行B.分封制确保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C.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D.分封制按照“嫡长子继承制”的原则进行【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材料中“天子” “诸侯”“ 卿大夫”“士”等说明表格中实行的制度是西周的分封制,但图表中反映不出分封制的分封原则,即按照血缘分封的特点,故题干中④不符合题意,故应选D。
3.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方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
”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解析】考查古代中国的宗法制。
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会员独享】
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年级历史试卷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计48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
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
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有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2.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B.春秋战国C.秦朝D.西汉3.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4.某地洪水为患,消息上报朝廷后,皇帝一方面交待工部尽速抢修溃决的堤防,勿使水患继续扩大;另一方面责成户部尽速调度粮食,运往灾区,赈济灾民。
幕僚根据皇帝之意,写成诏书,经皇帝确认无误后,直接送至工部、户部等部门执行。
这种制度最可能出现在A.秦汉B.隋唐C.宋元 D.明清5.目前全国共有翼王纪念亭台五座,分布于广西、四川、江西、重庆等省市。
右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后来,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匾。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其主要奋斗目标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6.某学生在档案馆读到上海《民立报》辛亥九月十九日的一则报道,题目为《浙江敢死队之壮观》:“浙江革命军之编制皆以敢死队为先锋,然后继之以各标新军。
河北唐山一中11-12高一上期中考试(历史)
唐山一中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刘艳 刘圆圆说明:1.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卷Ⅱ用蓝黑钢笔或圆珠笔答在试卷上.。
3.Ⅱ卷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 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计70分。
)1、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①金属器具的使用 ②贫富分化的产生 ③文字的成熟 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A.①②④B.②④⑤C.①②③④⑤D.①④⑤ 2、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原因是A.“家天下”的局面出现B.国家机器的完整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D.历史人物的决策 3、西周时大兴封邦建国,其分封的主体是A.功臣B.归顺的殷商旧贵族C.姬姓亲族D.夏商王的后裔4、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5、《诗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A.分封制度B.宗法制度C.井田制度D.世袭制度6、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
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材料是 A .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B .《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 C .《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 .《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7、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
“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___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8、《汉书》记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为此秦开创了A.郡县制B.皇帝制C.三公九卿制D.分封制9、秦始皇任用三公的标准是“贤”和“能”而不是“亲”和“贵”的主要意义在于A.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B.提高了行政效率C.加强了中央集权D.彻底否定了世卿世禄制度10、清朝理藩院设置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A.清朝设立了专门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B.清政府重视对少数民族的管理C.我国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D.清朝中央机构日益完善11、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12、秦朝丞相、御史大夫与诸卿“朝议”的主要目的是A.为了加强君主专制B.集思广益、减少决策的失误C.突出君主权力D.有效的发扬民主,防止专权13、秦始皇在平定六国后,又对周边地区用兵,扩大领土,实行政治控制,最主要的作用是A.巩固了秦朝的统治B.有利于封建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建立C.促进了民族融合D.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14、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专题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研究历史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浅议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的特点》B.《简议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C.《论隋唐三省制度对中国历史的影响》D.《论清代皇权与相权的相互制衡》15、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的重要的历史作用是A.废除了土司制度B. 强化了中央政府的统治C.实行流官统治D.笼络了当地少数民族16、列强在19世纪上半期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更大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B.列强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船坚炮利的军事优势C.当时中国正值封建社会末期,国力渐衰,内部危机严重D.中国是当时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国家17、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权益,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协定关税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18、“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方消我各乡惨毒之害也!”从中可见,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的直接原因是A.清政府的卑躬屈膝 B.“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优良传统C.英军到三元里四处抢掠 D.三元里人民为减轻政府负担而自发抗英19、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攫取的侵略权益,其正确的排列顺序是①协定关税②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③片面最惠国待遇④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A.①④③② B.①②④③ C.①④②③ D.①③②④20、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21.毛泽东说:抗战初期“国民党抗战的态度还是比较积极的”。
202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2021届河北省唐山一中高三上学期历史期中考试试题说明:1.考试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 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卡上。
卷Ⅰ(选择题共45 分)一.选择题(共45 小题,每小题 1 分,计45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1.《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
这说明先秦宗法制()A.孕育了家国天下的文化情怀B.构建了中央集权的政治传统C.凝聚了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D.构筑了爱有差等的社会秩序2.表1 为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农业的一些记述。
据此可知,当时()表 1A.铁犁牛耕开始出现B.耕作理念比较先进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小农经济不断发展3.商人往来于丝绸之路上,他们有时遇贼被杀,有时遇热风。
名贵的丝绸要历经千辛万苦才能运到西方,他们也传播语言、艺术、技艺和宗教。
材料表明商人发挥的主要作用是()A.为国家积累了物质财富B.传播东西方文化与文明C.了解了沿途的民风民俗D.主要将丝绸运抵到西方4.考试是汉代察举制度的重要环节。
被举者经考试后,由政府量才录用。
随着考试制度不断发展和完善,到隋唐以后更发展成科举制度。
这说明汉代选官制度()A.为隋唐科举制奠定了基础B.将察举和考试相结合C.适应公正选拔人才的要求D.具有完善的考选机制5. 唐前期,科举中制举科目以文辞科和儒学科居多,策问针对性不强;唐中后期则以政事科为主,策问的题材包括藩镇割据、军费开支、财政税收、土地兼并、边疆关系、吏治铨选等重大问题。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C.门阀士族势力的衰落D.科举考试程序的改革6.北宋初年按照“人主莅权,大臣审权,争臣议权”的原则建立集权制度,规定皇帝动用内藏库等经费,外廷大府寺或户部有权进行监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一中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年级历史试卷说明:1.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将卷Ⅰ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将卷Ⅱ答案答在答题纸上。
3.Ⅱ卷答题纸卷头和答题卡均填涂本次考试的考号,不要误填学号,答题卡占后5位。
卷Ⅰ(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题意的)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2.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
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
“殷民”指A.夏人后裔B.少数民族C.周朝百姓D.商代遗民3. 下图是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示意图,以下选项是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的说明,其中最为适当的是A.周天子为晋国大宗,晋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齐国国君是齐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燕国国君则是燕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燕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选项史料解读A 天子有田以处其子孙,诸侯有国以处其子孙天子授民授疆土,诸侯将土地的所有权转交给子孙后代B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封制的目的是将邦国作为保护周王室的屏障C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宗法制的具体内容,封国不是完全独立的,必须承担一定的义务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诸侯必须定时朝觐,进贡和出兵劳役等5.某同学在研究下列两幅图片后,对该阶段中国古代社会的变化特征得出一些感悟,你认为正确的是①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②从世袭到任命③从地方分治到中央集权④从分裂到统一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当时没有一个人敢想像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
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
”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A.加速了秦朝的灭亡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D.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7. 右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这一时期管理A区域的机构是A.宣政院 B.行中书省 C.中书省 D.枢密院8. 下图是我国某一时期的部分行政区域图,该时期A.唐 B.秦 C.汉 D.宋9. 观察下图,两汉时官员上朝可以坐着奏事,到宋朝时官员须站着奏事,明清时期大臣奏事必须跪着。
官员上朝礼仪的变化说明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中央集权不断加强B.皇权不断加强C.封建等级制度不断强化D.古代礼仪不断发展完善10. 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的沿革演变,可分为:分封、郡县、州郡、道路、行省五个时期。
其制度既相互继承,又各有发展。
下列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中,搭配正确的一组是A.唐——道路州县 B. 明——省道府县C.元——省路府州县 D.清——省府县11. 清朝在东北、西北、西南的边疆地区广泛建立了台站、卡伦、哨所、塘汛,派兵驻守,并以驿站连接,形成遍布边疆的交通网络。
其深远意义是A.这些地区开始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理 B.推动了“改土归流”C.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巩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12. 史载明代内阁“掌献体可否,率陈规海,点检题奏,票拟批答,以平允庶政”,清代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屈指,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其弊不过有庸臣,断不至有权臣”,这说明两者都①协助皇帝处理国政②代行丞相职权,正式统率六部③防止大臣专权,强化君主专制④扩大了统治基础A.①③ B.①② C.①③④ D.②③④13. 在论述古代某朝中央机构时,著名史学家钱穆说:“有卿而无公,成了一个多头政府。
”其所指的朝代是A.汉朝 B.明朝 C.宋朝 D.唐朝14. 由下表可见,汉代察举制A.削弱了身份制、世袭制 B.兼顾了各阶层利益C.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 D.沿袭了世卿世禄制15.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过三个阶段,而在第二阶段的后期,又有九品中正制度出现。
社会学的观点认为,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若以此衡量,则中国古代社会进步程度从高到低的排列顺序应该是①世官制阶段②察举制阶段前期③九品中正制时期④科举制阶段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16. 黄宗羲在《原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二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下列制度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有①中外朝制度②文臣任知州,并设通判③二府三司制④元朝的一省制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17. “(清代)军机处值日章京……凡本日所奉谕旨,所递片单,均钞钉成册,按日递添,月一换。
凡发交之折片,由内阁等处交还及汇存本处者,每日为一束,每半月为一包……均责成章京检覆无讹,按季清档,月折及各种存贮要件,收入柜中,值日者亲手题封,渭之‘封柜’也”。
这说明军机处实质上A.防止了大臣专权 B.取代了内阁权力C.强化了君主专制 D.扩大了统治基础18.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
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①御史大夫②刺史③都察院④军机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9. 右图为土司制度的活化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云南德宏南甸宣抚司署。
明清时期的“改土归流”政策是指A.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B.平定西南地区宣慰司的叛乱C.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衙门,改由朝廷任命的官员统治D.对西南地区实行地方土司和中央委派官员共同管理20.一位历史学家这样描述近代上海外滩:“几年之间,外国洋行成排的楼群就勾勒出了黄浦江的曲线。
”探究这一现象出现的源头是A.《南京条约》附件使列强获得在通商口岸租地和居住的特权B.《天津条约》使列强获得外国人可以在内地游历、通商、传教的特权C.《马关条约》使列强获得在华设厂的特权D.《辛丑条约》使列强获得在使馆界驻军的特权21.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
”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B.居住及租地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D.“门户开放”政策22.“虽然现在这一事件已被公认为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但当时清朝政府并没有认识到这些条约规定的严重性。
”这一事件是指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3.“考虑外国的现实情况,中国没有形成一种全国规模的紧迫感,直到更强烈的震动使之大吃一惊时才有所改变。
最后结果是,中国在为现代化防务的奋斗中,基本上‘丧失’了鸦片战争以后的二十年时间。
”文中“更强烈的震动”指的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太平天国运动爆发C.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失败D.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24.击败阿古柏后,左宗棠曾说:“关陇新平,不及时归还国家旧所没地,而割弃使别为国,此坐自遗患。
”清政府依据其建议,采取的政策是A.率兵收复新疆B.建立西安行辕C.在哈密建立抗俄基地D.设置新疆行省25.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中写道: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60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这三次战争的影响共同之处是A.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C.通商口岸开放由内地向沿海扩展D.列强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26. 1861年,进入天津口岸的各类洋布折银3250582两,占当年天津口岸进口总值的64﹪,鸦片折银948480两,占进口总值的18.9﹪。
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进口货物中洋布占主要份额 B.中国近代商业贸易落后C.西方国家向中国倾销商品 D.鸦片贸易合法化27.近代前期中国有份《盟约书》中表示:为保卫国土,“万死不辞”,“纵使片土之剩,一线之延,亦应保全,不令倭得”。
它反映了A.三元里抗英斗争 B.反割台斗争C.黄海海战 D.南京保卫战28.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
”“在此以后”的“此”是指A.《南京条约》丧失关税主权B.《天津条约》增开十处通商口岸C.《马关条约》允许外国设厂D.《辛丑条约》严禁中国人民反帝29.下图是清末上海《神州画报》上的漫画《此之谓中国之独立》,其中场景最早可能出现在A.《南京条约》之后B.《马关条约》之后C.《北京条约》之后 D.《辛丑条约》之后30.“道光后期以来,满清王朝曾在抵御外侮的旗帜下领导过多次民族战争。
……这是一个转折点,在西太后身上,民族战争失败的同时又意味着民族抵抗意识的全部丧失。
”与“转折点”直接相关的不平等条约是A.《辛丑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南京条约》31.“西方人送来了一份令人不堪忍受的礼物来祝贺中国进入了20世纪。
”这里的“礼物”指的是A.火烧圆明园 B.割占宝岛台湾C.签订《辛丑条约》 D.提出“二十一条”32.著名维新人士容闳与友人论时局时说:“汝以为义和团为乱民乎,此中国之民气也。
民无气则死,民有气则动,动为生气,从此中国可免瓜分之局……中国下层愚氓,民气已动,将及于士大夫。
”容闳在这里A.肯定义和团民众蕴藏的力量B.认识到义和团运动发生的原因C.强调义和团民众的愚昧无知D.指明了义和团运动失败的根源33.“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
”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A.“灭洋”与“扶清”B.爱国与保守C.反帝与反封建D.正义与非正义34.《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
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
”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选择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方法为A.必须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B.建立民国,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障碍C.废除不平等条约D.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35.“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