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经济改革的得与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国经济改革的得与失
赵健
08政教 08403104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的经济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经过了近三十年的高速增长之后,中国经济走到了一个关键的阶段,在这个阶段,经济增长与社会和谐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如城乡和地区间收入差距的持续扩大,地区之间的市场分割,公共事业的公平缺失,等等。如何一一克服这一系列难题,保证经济持续增长与社会和谐发展能够同时实现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得与失两个方面对中国经济改革进行反思,为接下来的道路指明方向。关键词:经济改革;收获;缺失;发展方向
一、改革的措施
中国经济改革的根本之处是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推开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1979年开始在农村进行了两步改革。第一步改革的重点是实行农业联产承包责任制,理顺农民与集体的关系。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承包给农民家庭分散经营。从1982年开始,取消了原来的人民公社制度,恢复乡(镇)、村政权机构。同时,国家从1979年开始连续大幅度提高农产品的收购价格,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第二步改革的重点是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商品经济,理顺农民与国家的关系。从1985年起,国家取消了过去实行多年的农副产品统购派购制度,实行合同收购的新政策,把农业税由过去的实物税改为现金税,基本上确立了国家与农民实行等价交换的关系。
中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是从进行扩大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
自主权的试点开始的,已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进行了局部改革试验和探索。1978年夏,四川省率先进行6个企业扩权试点,1982年扩大到全国6000多个企业。第二阶段是全面改革城市经济管理体制。1984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经济
体制改革的决定》。此后,全国改革的重点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开始进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增强企业活力,深化企业改革自1984~1987年,国务院为增强企业活力,逐步深化企业改革,先后发布了13个文件,作出了给企业扩权的97条规定,各地区、各部门也相继给企业下放了一些权力,使企业有了一定的自主权。
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通过1979~1986年的改革,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多种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在全国工业总产值中,全民所有制工业已由80%下降到68.7%,集体工业由20%上升到29.2%,个体和其他所有制形式已发展到 2.1%。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的措施主要是:①搞活消费品市场。通过对商业实行多种所有制形式、多种经营方式、多条流通渠道和减少流转环节的改革,改变了过去消费品统购包销的制度。②建立生产资料市场③发展资金市场。④在一些大中城市进行开办技术市场、劳务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的试点。⑤改革价格体系。
深化改革的长远目标是,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总目标,把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紧密结合起来,以增强企业活力为中心,以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体系为前提,实现国家由直接控制为主向间接控制为主的转变,把计划经济的优越性和商品经济的创造力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起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体制,最终实现“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长远目标。
二、改革的反思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变革是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相提并论的。新中国已从建国以来的“一穷二白”成长为世界舞台上颇具分量的角色。而30年的经济发展带给中国社会最大的变化,除了中国人在衣食住行上的改变外,更是思想观念的变化。
从清一色的蓝灰色中山装,到牛仔裤、西服,再到各式各样的奇装异服;从柴米油盐的凭票供应,到可乐、汉堡、牛排,以及各国美食遍布大街小巷;从集体宿舍到福利分房,以及住房商品化;从一个人生老病死都在同一个地方,到人员大范围流动;中国人正享受著改革开放带来的未曾有过的自由度和选择权。
但与此同时,我们应当看到,中国当前的发展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农业的基础地位问题。
历史上农业的发展,制约着其它部门的发展,经济发展在农业基础上,我国的农业问题要靠自己解决,不能依靠国际贸易。中国是怕旱不怕涝。农村的资金,技术,人才问题待解决。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实现劳动者的充分就业问题?
市场经济追求效率,机器排挤工人,对劳动者的需求下降,即相对下降,另一方面,劳动力资源不断增加。历史上,计划经济下实现“低工资、高就业”,背上冗包袱,国有企业为40%,是为了维系社会稳定。现在市场经济追求‘大市场、小政府’,精减三千八百万-
四千万吃财政饭的人。民与官的比例为1:30。中国的农村存在严重的隐形失业现象,耕地者只需1亿,乡镇企业容纳1亿-1亿三千万,还有一亿七千万-二亿的富余人口。失业过高会比通货膨胀引起更尖锐的社会不稳定问题。
3、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和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拉大的问题。
构成个人收入的途径是多元的,基尼系数在0-1间,= ,改革前,城市为0.11,农村为0.13,改革后,1994年,城市为0.36,农村为0.41,相当于一个中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居民基尼系数。基尼系数越高,居民收入差距越大,系数越低,居民收入差距越小,效率公平兼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为减少差距,对收入高者收税,对低收入者规度最低工资,给以补贴、失业救济金等。注重公平则效率低,注重效率则差距大。只要采用市场经济,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间差距是不可避免的。发达地区经济基础高,多从事技术密集、资本、资金、劳动力密集的高附加值的产业,市场容量大。不发达地区以土地等自然资源、劳动力密集的,低附加值的传统产业为主。
4、产业结构调整的问题
一般是两个问题:1)产业结构高级化;2)优化。
我们的产业结构是重型,第二产业处于重要地位,第三产业处于薄弱地位,农业的市场化,科学化程度弱,生产率低。在第二产业中如何调节一些传统企业:纺织,机械,如何加强高新,支柱产业,第三产业中金融、旅游业、服务业等等如何发展。第二产业在第一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