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尺度》读后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绿色尺度》读书笔记

201000201028 杨晓

每当看到科幻电影对未来世界的描述,那种拥挤的城市空间,灰暗的色调,以及充斥着各种复杂的人工构造物的城市街道,似乎在未来的世界,绿色是被人类遗忘的词语。但我不愿未来是这样的,也不认为会是这样的。

在太空里看我们的这颗星球,美丽而宁静。它孕育了宇宙中罕见的生命,这本身就是个奇迹。然而自称“万物之灵”的人类,骄傲于我们所创造的人类文明,对地球母亲缺乏爱惜和敬畏。这个美丽星球正在被一层灰暗笼罩,天空越来越浑浊,大地在慢慢失去绿色。

当然人类有希望挽回局面,有志之士们正在积极寻求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不得不引起大家重视的是,建筑能耗占据了百分之五十左右的基本能源消耗。这包括建筑建造过程中材料的制造与运送,更大一部分是维持建筑运转所需要的能量,如日常采暖,制冷,照明等需要的能源。而研究表明,我们可以通过设计和技术手段来大大降低建筑能耗,创造更生态的城市环境。因此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可持续发展就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课题。

一、建筑节能——德国国会大厦

《绿色尺度》一书在介绍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及演变过程之后,着重讨论了节能建筑的设计——及将污染降低到最低化的过程。

绿色城市设计的一个原则是:不要建造建筑,除非有这种需要,并要研究是否有满足这种需要的其他途径。保护其实是一种以持续性为目标的,保护优先、反对破坏和更替的原因在于我们孜孜以求的是能够有效、节约地利用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政策。从这个方面上来讲,德国国会大厦在旧址上重建修复就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诺曼·福斯特在1999年重建了德国国会大厦。在这个重生的轮回中,福斯特采用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手段来实现节能。自然采光、通风、联合发电及热回收系统的广泛使用,不仅使新的大厦能耗和运转费用降到了最低,而且还能作为地区的发电装置向邻近建筑物供电。被视为柏林新象征的玻璃穹顶不仅有助于采光,还是电能和热能的主要来源,自然通风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生态技术的使用,还使整个大厦设备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了94%。

在这儿,我着重分析一下德国国会大厦最吸引我的一点——自然采光。议会大厦的圆形穹顶对大厦的采光照明和通风设计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核心是一个称之为“光线雕刻家”的倒锥体光反射置,锥体上的反射板可以将水平光线反射成柔和的漫射光,照亮整个议会大厅。在天气晴朗的日子里,白天的绝大部分时间都不需人工照明。此外,一个360°转动的舌形遮阳板装置可根据一天内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而旋转,以遮挡过强的阳光照射和刺眼的光线。而在夜幕降临时,这一过程会颠倒过来。锥体上的反射板将大厅内的灯光反射进玻璃穹顶,穹顶便成了一座美丽的灯塔,也达到减少人工照明的目的。不得不说这个设计是如此的巧妙而有效,其实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只要我们肯用心的去思考,是可以在很多方面实现降耗的。

德国议会大厦的自然通风策略也很有新意。夏季的新鲜热空气通过建筑前的花园草坪和树林得以过滤降温后通过门窗开口进入侧厅,经庭院进一步降温后进入议会大厅,再经由砖拱和新建玻璃拱的两重穹顶产生的有效正负压差将暖空气由上部玻璃穹顶的开口排出。玻璃穹顶倒锥体光反射装置内安装的通风管和热转换器也起到吸收排除室内热空气的作用。不得不说这个玻璃穹顶既美观又环保实用,可见福斯特在设计中对建筑节能这一项花费了很多的精力。

二、智慧城市

我在大二的时候选修了一门课程是“智慧城市与未来交通”着重讲的是如何通过科技手段来便捷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做到环保节能。这对我理解《绿色尺度》一书有一定的帮助。“智慧城市”IBM提出的“智慧地球”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筑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通过规划手段来帮助“智慧城市”的实现。

书中首先在第三章讨论了交通对环境的影响,同时提出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政策和城市设计的解决方案其目标必须是减少交通需求。对于社会所面临的问题,规划和设计减少机动出行需求的城市形态是一个长期的解决方案。

交通系统作为城市的动脉,为我们提供了便捷出行,但是能源消耗同样巨大。我记得在智慧城市的课堂上老师提到过交通拥堵的影响,在我们看来交通拥堵对社会运行效率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它对环境和能源的影响同样巨大。有一个数据是,在北京的公路上,一辆车如果采取紧急制动所引起的连锁反应,造成整个道路系统车辆的紧急制动与再次启动。这个过程相对于车辆流畅运行所造成的能

源损耗是巨大的。如果我们可以通过道路规划配合一定的技术手段来创造便捷通畅的道路系统,减小车辆停顿的频率,这不仅能提高社会运行效率,更是对环境的保护和对能源的节约。这也是书中提到的“有机城市”的一个组成吧。

《绿色尺度》一书的两个重点即“绿色”和“尺度”,我理解的“尺度”还停留在以人或群体为对象的层面上,类似于《交往与空间》中提到的细部规划、逗留场所的空间,是小尺度的。而《绿色尺度》不仅有这种传统意义的尺度,更有超越了建筑和规划的大尺度,落脚是可持续发展的尺度、经济的尺度、能源的尺度。对于尺度的讨论,从城市形态的探讨就已经开始,进而深入到城市街区和城市片区的尺度探讨。现在的城市形态是城市发展几百年来进化的过程,通过分析现在城市形态的优劣,我们可以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做出展望。

通过作者讨论的三个主要的城市形态原型,带形城市,格网城市和内向型城市。在决定城市形态方面,公共交通策略和生态策略可能是两个重要因素。作者反对大型街区的建造,认为这不仅是对城市肌理的破坏,也是对城市活力和生命力的扼杀。一个小规模的室外空间就可以和每个居住组团相连,用于各种共享的活动用途。多种和谐共存的功能和用地,2-4层周边发展的小规模城市街区。这是可持续的发展模式也为开发富有活力的、人性化尺度的、亲切的城市提供了一个基本框架。

有机城市规划的主要原则,是通过社区的模式来构筑城市,每个社区作为独立的单元满足日常生活许多直接的需要。在城市的有机模式中,强调的是合作而不是竞争。在一个协作和相互支持的社区中,每个社区的成员都是独立的。健康的社区应当是一个由各种各样的个人和阶层组成的复合体,以趋向最佳和社区平稳前进所必须的平衡。社区中的每个成员和阶层在社会中都有其独特的角色和作用。在有机城市的理想世界中,社区在等级上是由单元组成的,而单元又是由次单元构成,次单元依次由更小的独立的次单元构成。

有机城市并不设在理想但遥远的宇宙,它应该具有自然界快乐、多样、微妙的特性。实际上,它应该是自然的一部分。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不是依赖高科技,而是以技术手段来回归自然,城市成为自然的一部分,生态而和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