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政治经济学部分考题及其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A、物质利益关系B、政治利益关系C、平等交换关系D、自由买卖关系【A】2、支配社会经济形态更替的规律是A、商品经济的价值规律B、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C、社会劳动在各部门按比例分配的规律D、节约劳动时间的规律【B】3、关于价值和交换价值相互关系的正确论断是A、交换价值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交换价值的表现形式B、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C、价值就是交换价值,二者完全一致D、价值由交换价值决定,二者量上没有区别【B】4、劳动二重性在商品生产中的作用是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使用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都创造价值C、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D、具体劳动创造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使用价值【C】5、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的货币,执行的是A、价值尺度职能B、支付手段职能C、贮藏手段职能D、流通手段职能【D】6、一定时期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A、等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B、大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C、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D、与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C】7、直接在流通领域内表现出来的资本总公式是A、W — G — WB、G — W — GC、G —G′D、G — W —G′【D】8、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决定性前提是A、资本家集中大量货币B、劳动力成为商品C、生产资料成为商品D、消费资料成为商品【B】9、划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价值增殖过程中A、作用不同B、价值转移的方式不同C、创造价值的方式不同D、、创造剩余价值的方式不同【A】10、在价值增殖过程中抽象劳动A、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B、转移了劳动力的价值C、创造了新的使用价值D、创造了劳动力的价值和剩余价值【D】11、资本循环所经历的时间包括A、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D、劳动时间和流通时间【B】12、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可变资本的是用于购买A、厂房、机器设备的资本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的资本C、劳动对象的资本D、劳动力的资本【D】13、固定资本无形磨损是由A、自然力对机器设备腐蚀造成的B、人为破坏机器设备造成的C、机器设备贬值造成的D、机器设备使用过程中磨损造成的【C】14、公式Ⅰ(v+m)>Ⅱc是A、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B、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C、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D】15、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A、揭露了利润的真正来源B、表明了利润的本质C、掩盖了利润的本质和来源D、完全消除了各企业、各部门在所获利润上的差别【C】16、资本主义部门之间的竞争形成A、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C、商品的生产价格D、商品的垄断价格【C】17、平均利润率形成以后,资本有机构成低的部门所获得的平均利润A、等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B、少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C、多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D、与本部门所创造的剩余价值成正比【B】18、商业资本的出现,在一定限度内能够A、增加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减少流通资本量B、减少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增加流通资本量C、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增加D、使社会总资本中的生产资本量和流通资本量同样减少【A】19、商业资本家对商业店员的剥削体现在A、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B、直接占有商业店员销售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C、直接榨取商业店员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D、无偿占有商业店员必要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A】20、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在量上的关系是A、利息率等于平均利润率B、利息率低于平均利润率C、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无关D、利息率和平均利润率成反比【B】二、多项选择21.(l).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内容和要求是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ABC)D.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2).统一的市场机制主要包括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保障机制(ABC)22.(1).利息率受平均利润率和资本供求的影响,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利息率的因素还有A.借贷风险的大小B.借贷时间的长短C.价格变动的预期D.国家的货币金融政策及宏观经济走势(ABCD)(2).资本主义国家运用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的调节主要是A.对物价水平的调节B.对货币流通量的调节C.对市场商品流通量的调节D.对利息率的调节(BD)23(l).科技革命和生产力的发展是资本国际化的条件,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A.以跨国公司为载体B.以国家资本输出为主C.生产(产业)资本输出为主要形式D.发达国家互相输出为主要流向(ACD)(2).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A.成本B.利润C.利息D.地租(BCD)24.(l).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是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现代产权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归属清晰B.权责明确C.保护严格D.流转顺畅(2).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非公有制经济A.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内容B.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C.与公有经济可以并存(ABCD)D.与公有经济共同推动生产力发展(ABCD)25(1).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在总的劳动消耗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ABD)(2).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价值量,决定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因素有A.现有的社会正常生产条件 B.劳动者所需的教育培训费用C.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 D.平均的劳动强度(ACD)26(1).资本积累是剩余价值资本化,影响资本积累的因素有A.对劳动力的剥削程度 B.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水平C.所用资本和所费资本的差额 D.预付资本的大小(ABCD)(2).平均利润率是全社会的剩余价值总额与全社会的预付资本总额的比率.影响平均利润率高低的因素有A.各个生产部门不同的利润率B.不同生产部门资本家之间的竞争C.社会预付资本在各生产部门的分配比例D.机器设备的磨损程度(AC)27(1).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化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 B.创造新的价值C.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CD)(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A.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下降和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平均利润率的下降C.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D.剩余价值率的降低(ABC)28.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最基本的内容或核心部分,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成一般包括A.养老保险 B.医疗保险 C.失业保险 D.福利保险(ABC)第二部分文字题三、简答题29、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30、简述等价形式的特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库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题库绪论一、填空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于(19世纪40——60年代)。
2、社会生产总过程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
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区分不同(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
4、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生产关系)。
6、(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定性与定量),(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构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方法论体系。
二、选择题1、人们的生产关系归根结底是一种( A )A. 物质利益关系B.政治利益关系C. 平等交换关系D.自由买卖关系2、马克思一生最重要的理论发现是( C )A.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学说B.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学说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和无产阶级领袖的学说3、社会生产力中最根本的力量是( D )A.劳动资料 B.生产工具 C.劳动对象 D.劳动者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是( A )A.揭示客观经济规律B.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研究社会经济运行状况D.探索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自然经济:是以自给自足为特征的经济形式,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家庭或经济单位本身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
2、商品经济: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
3、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两个因素。
4、价值规律:是价值决定和价值实现的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按照价值量相等的原则进行,即等价交换。
5、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是社会化大生产和商品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一种方式,是一种经济手段、运行机制、经济体制模式。
6、经济制度:它反映一个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性质。
7、经济体制它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反映的是一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本特点和具体形态。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与经济学并不等同,政治经济学只是经济学的一个基础学科。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与政治经济学也不等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只是政治经济学的一个学派。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试题及答案:选择题1.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之一,其代表人物是( C )A.培根、洛克B.圣西门、欧文C.黑格尔、费尔巴哈D.斯密、李嘉图2.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是( D )A.辩证法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唯物主义观点D.唯心主义观点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C )A.内容和形式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绝对和相对的关系D.共性和个性的关系4.唯物辩证法有两个总特征,一个是永恒发展的观点,另一个是( A )A.普遍联系的观点B.对立统一的观点C.质量互变的观点D.辩证否定的观点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这句话强调的是( D )A.要承认事物运动的客观性B.要承认事物运动的规律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6.面对消极腐败的东西,我们一定要提高警惕,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 B )A.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B.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会引起质变C.多种原因引起一个结果D.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7.意识的能动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D )A.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B.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C.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有影响D.意识能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8.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是( D )A.唯物主义的观点B.辩证法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实践的观点9.感觉、知觉、表象是( A )A.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B.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C.社会心理的三种形式D.思想体系的三种形式10.有人认为只有写到书本上的理论才是真实可靠的,从而不顾实际情况,死搬书本上的教条。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题
自考“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论述题1.简述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形成条件?答:⑴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⑵形成这一矛盾的条件是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
⑶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决定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的忏属性,社会分工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社会劳动的属性。
2.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有什么特点?答:⑴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决定的。
⑵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决定包括历史和道德的因素。
⑶劳动力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并且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3.简述资本积累的实质及其客观的必然性?答:一、资本积累的实质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别人的劳动成果来继续无偿占有别人更多的劳动,以扩大资本规模和增殖资本价值。
二、资本积累的客观必然性在于A资本家追求剩余价值的生产目的是资本积累的内在动力。
B资本主义竞争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资本积累的外在动力。
4.简述产业资本实现连续循环的条件?答:一、必须保持三种职能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二、必须保持每一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三、这两个条件是互相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5.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是否违背了价值规律?答:一、价值轧转化为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二、因为A生产价格是以人价值为基础的,并没有脱离价值。
B全社会商品的生产价格和价值总额是相同的。
C生产价格的确定及其变动归属到底取决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及其变动。
6.试述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区别与联系?答:一、商品经济作为一种劳动交换经济联系的经济形式,是与自然经济和产品交换经济相对应的。
市场经济是市场对整个社会资源配置方式,它是与计划配置社会资源的计划经济相对应的。
二、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有内在的一致性。
商品经济是市场经济的基础,没有商品经民就没有市场经济。
价值规律是商品经基本规律,对市场经济同样起作用。
三、市场经济不能与商品经济简单等同。
市场经济出现于商品经济己普遍化和占统治地位的阶段。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重点大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和论述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产生是特定历史条件和社会实践的必然产物?(导论)2.论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
(导论)3.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劳动的二重性?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么样的?(第一章)4.商品二因素之间对立统一关系的表现。
(第一章)5.简答货币流通量规律和计算公式。
(第二章)6.货币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本质是什么?货币有哪些职能?(第二章)7.简述纸币流通规律及其基础。
(第二章)8.试述价值规律的主要内容、基本作用以及制约因素。
(第三章)9.与简单商品经济相比,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第三章)10.劳动力作为商品,其价值和使用价值分别是什么?(第五章)11.为什么说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第五章)12.试述资本集聚与集中的区别与联系(第五章)13.为什么说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第五章)14.简述产业资本循环的概念、实现正常循环的条件。
(第六章)15.加速资本周转有何意义?途径有哪些?(第六章)16.简述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划分的依据、构成和意义。
(第六章)17.简述商业利润的来源和获得的具体实现途径。
(第七章)18.简述剩余价值率与利润率的关系。
(第七章)重点名词:1.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基础。
2.交换价值:一种使用价值与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数量关系或比例。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4.货币:指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5.纸币:由国家发行并依靠国家权力强制发挥货币职能的纸质货币符号。
6.资本积累: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7.剩余价值: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8.利润率:剩余价值或利润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9.商品: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10.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关系。
计算题:1.年内商品价格总额为14000亿元,赊销商品的价格总额为3500亿元,到期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4000亿元,互相抵消支付商品价格总额为2500亿元。
政治经济学-填空题+问答+论述
政治经济学复习题(填空+问答+论述)一、填空题1......... 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主要出发点。
2.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等四个环节。
3.物质资料的生产是和的统一。
4.政治经济学的根本任务在于。
5.商品是和的矛盾统一体。
6.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 交换价值是价值.... , 价值是交换价值.....。
7.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决定的。
8.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决定的。
9.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 成反比。
10. 币的基本职能是和。
11.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指资本总公式在形式上与存在的矛盾。
12.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和的统一。
13.生产资本划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14.准确反映资本家对工人剥削程度的是。
15.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基本方法是和。
16.工人的劳动时间分为和两部分。
17.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的转化形式。
18.剩余价值既不能 , 又不能 , 这就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条件。
19.............. 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20.......... 的生产是以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条件的。
21.资本主义再生产是和的统一。
22...... 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 资本积累又......... 的重要源泉。
23.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一般是以为前提的。
24.个别资本增大的两种基本形式是和。
25..... .....是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
26.产业资本循环依次要经历、、三个阶段, 相应采取、、三种职能形式。
27.产业资本循环是和两个过程的统一。
28.产业资本循环连续进行必须保持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和三种循环形式在时间上的。
29.资本循环重点是考察资本运动的 , 而资本周转考察的重点是则资本运动的。
30.资本的周转时间是和的总和。
31.生产资本按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和。
32.资本周转速度与成正比, 与成反比。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宗教关系C、家庭关系D、生产关系2、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生产B、交换C、分配D、消费3、当代社会经济中第一生产力是指()A、人的劳动B、科学技术C、自然资源D、现代教育4、以下不仅适于一个社会的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D、按劳分配规律5、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劳动资料B、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D、生产工具6、资本总公式形式上的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价值增值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7、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8、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A、都是依靠延长工作日获得的B、都是依靠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C、都是依靠减少工人的必要劳动时间获得的D、都是依靠增加工人的剩余劳动时间获得的9、个别资本家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目的是()A、获取绝对剩余价值B、获取相对剩余价值C、获取劳动力价值D、获取超额剩余价值10、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11、下述哪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所特有的()A、生产力理论B、资源配置理论C、劳动价值论D、剩余价值论12、反映社会生产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是()B、生产资料的数量C、生产工具D、劳动资料13、以交换为目的进行的生产是()A、商品生产B、商品交换C、商品流通D、商品经济14、下列各项中一般不能充当世界货币的是()A、黄金B、其他贵金属C、硬通货D、有价证券15、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称是()A、商品流通B、商品经济C、市场经济D、市场交换16、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资本国家产生大量过剩资本的根本原因是()A、国内已无有利可得的投资场所B、国内已无落后的生产部门需要投资C、国内各部门投资已经饱和D、垄断资本必须获取高额垄断利润17、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主义对外经济关系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商品输出B、资本输出C、原料输出18、国际经济一体化()A、是经济全球化的要求B、是各国独立发展经济的要求C、是各国放弃本国经济利益促成的D、意味着各国之间不再有经济矛盾19、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说是()A、人们主观愿望支配行动的结果B、社会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C、资本主义经济规律作用的结果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规律作用的结果20、在平均利润率一定的情况下,决定一个国家利息率的最主要因素是()A、历史和道德B、生活习惯和法律观念C、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D、商品的供求关系21、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A、现实的货币B、观念上的货币C、银行发行的纸币D、贵金属货币22、在历史上,资本的最原始形式是()A、产业资本B、商人资本C、工业资本D、可变资本23、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重要源泉是()A、剩余价值B、可变资本C、资本积累D、剩余劳动24、在资本主义工资的形式上,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表现为()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无酬劳动D、抽象劳动25、产业资本循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阶段是()A、流通阶段B、销售阶段C、生产阶段D、购买阶段二、多项选择题:1、股票的特点有()A、不返还性B、流通性C、时效性D、风险性E、保值性2、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建立的形式有()A、普鲁士式B、法国式C、英国式D、美国式E、日本式3、银行资本包括()A、借贷资本B、自有资本C、借入资本D、信用资本E、小额存款4、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有()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E、混合联合公司5、一定时期内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取决于()A、社会生产的产品总量B、流通中待售商品的总量C、商品的价格水平D、商品价值的大小E、同一单位的货币流通速度6、资本主义绝对地租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是()A、不同地块土地肥沃程度的判别B、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C、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D、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E、农业资本有机构成高于工业资本有机构成7、当代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对市场的调节来体现其经济政策导向,这些市场包括()A、商品市场B、资本市场C、劳动市场D、外汇市场E、国际市场8、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银行垄断资本()A、是通过银行业的竞争和资本集中而形成的B、是普通的借贷介入C、是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D、通过固定的借贷关系影响企业的发展E、通过掌握企业的往来帐目和经营情况,对其进行监督9、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对外资本输出的实质是金融资本()A、援助落后国家,促使各国经济均衡发展B、剥削、掠夺其他国家和人民的重要手段C、确立和巩固对世界统治的工具D、建立国际垄断的基础E、使落后国家走向独立自主的前提1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资本主义经济存在迅速发展趋势的原因有()A、生产力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B、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消失的结果C、竞争仍然存在,竞争促使垄断组织关心技术进步D、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局部调整,为生产力发展提供可能E、垄断资本主义各国为争霸世界展开综合国力和军备的竞赛,促使生产技术发展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2、股票价格是如何决定的?3、为什么说价值是生产价格的基础,生产价格是价值的转化形式?4、什么是商品?5、社会主义条件下个人消费品分配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原则?6、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什么?7、垄断为什么引起经济发展的停滞趋势?8、为什么说说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发展和更替是一种客观的历史必然过程?9、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四、论述题:1、试述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
政治经济学简答与论述题及答案政治经济学导论三、简答题1、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1、答:(1)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人类要生存,首先要有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是通过物质资料生产过程生产出来的。
(2)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人类社会只有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基础上,才能有政治、文化、科技、教育等活动的存在,物质产品生产是精神产品生产的基础。
2、试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2、答:(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发展变化;(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有反作用:表现在一是适应就推动生产力发展;二是不适应就阻碍生产力发展,不适应有两种情况,即落后于生产力或“超前”于生产力。
(3)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是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3、试述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3、答:(1)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原动力。
(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发展的首要的、决定性要素。
(3)科学技术本身是潜在的生产力。
科学技术转变为现实生产力,必须通过成为人化的科学和物化的科学,即提高主体要素劳动力的科技素质,提高客体要素生产资料的质量水平。
4、简述经济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主观能动作用的关系?4、答:(1 )经济规律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它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人们不能消灭、废除、改造和创造经济规律。
(2 )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意味着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无能为力,相反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客观经济规律。
(3 )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利用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
四、论述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创立的理论意义?1、答: 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思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经济学说等理论的科学成分,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对政治经济学作了根本的改造:(1)第一次明确提出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生产关系。
(2)首创了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创立了科学的劳动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述题集(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论述题集(2).txt每天早上起床都要看一遍“福布斯”富翁排行榜,如果上面没有我的名字,我就去上班。
谈钱不伤感情,谈感情最他妈伤钱。
我诅咒你一辈子买方便面没有调料包。
--------------------------------------------------------------------------------12为什么说相对过剩人口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答:相对过剩人口之所以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这是因为:(1)相对过剩人口可起到劳动力的蓄水池的作用,以适应资本主义经济间歇式发展的需要。
资本主义生产通常是从危机到繁荣,从繁荣又到危机这样周期性发展的。
在危机期间大批劳动力失业,在繁荣时又需要大量增加劳动力。
若仅依靠自然繁殖无法适应这种需要。
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则可随时调节劳动力的供给。
(2)大量相对过剩人口的存在有利于资本家加重对工人的统治和剥削。
因为在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资本家可以乘机压低工资使用更廉价的劳动力。
还可以迫使工人遵守资本主义的劳动纪律。
正是因为相对过剩人口对资本主义生产具有重要作用,所以资产阶级国家所宣传的“充分就业”,只不过是一种永远不可能兑现的空谈而已。
第四章论述题1.产业资本循环经历哪些阶段?答:产业资本的循环运动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相应地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
(1)购买阶段。
这是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一阶段。
产业资本在生产要素市场上用货币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做准备。
在这个阶段上资本的形态发生了变化,即由货币资本转化为生产资本。
(2)生产阶段。
这是产业资本循环运动的第二阶段。
产业资本家使用购买到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进行生产,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生产阶段是生产剩余价值的阶段,它是资本循环中的决定性阶段。
在这个阶段上资本形态由生产资本转化为商品资本。
2023年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
2023年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以下是一些可能的2023年马原简答题和论述题:
简答题:
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2.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
3.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4. 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5. 简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目标。
论述题:
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2. 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3. 论述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条件和途径。
4. 论述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和超越。
5. 论述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构想。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
政治经济学简答题论述题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对立统一的关系:答: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有什么样的生产力就有什么样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必须与现存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并随生产力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巨大的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时,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状况时,便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就要进行生产关系的变革。
劳动力成为商品必须居别的基本条件是什么?答:一是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即法律上的自由人。
而是劳动者不用有物质资料,既不拥有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自幼得一无所有。
商品二因素以及它与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的关系:答:商品二因素即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二者之间是矛盾统一体。
(1)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它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2)使用价值是物的有用性,它是商品的自然属性。
使用价值是价值或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它是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3)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它是商品的社会属性,体现商品生产者之间互相交换劳动的关系。
(4)商品的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即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决定的。
具体劳动是在一定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它创造使用价值,抽象劳动是无差别的一般劳动,它形成价值。
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含义。
商品经济:是指在社会分工和发展的条件下,生产资料不同所有经济单位以获取价值为生产的直接目的,并遵循价值相等原则进行不同使用价值交换的社会经济形态。
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量方面。
市场经济:就是市场或市场机制在社会经济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体制或资源配置的方式。
(2)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互相联系,表现为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首先,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是市场经济存在和发展前提。
其次,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价值规律为内在根据的。
再次,商品经济的发展高度决定着市场的规模,从而决定着市场经济的成熟程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答、论述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简答、论述题1、简述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使用价值与价值是商品所具有的二因素,使用价值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商品的自然属性,价值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商品是这两个因素的对立统一体。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性表示为:作为商品,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与价值两个因素。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
二者的统一性,集中表现在二者统一于商品之中。
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表现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与价值是互相排斥的。
对于商品生产者来说,商品使用价值的意义,在于它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而一切的商品对于消费者来说,是为了获得它的使用价值而非价值。
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相互排斥表现在: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的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
只有通过商品交换,生产者实现了价值,消费者获得了使用价值,才能使商品内在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得与解决。
2、简述商业资本对经济的影响商业资本作为一种独立的资本形式,一方面起着积极的、重要的作用:1有利于产业资本家提高经济效益。
2有利于节约流通资本;3可以加速产业资本的周转。
4可以缩短流通时间。
另一方面,商品资本对经济也有消极的影响。
当商品囤积居奇或转手倒卖时,形成虚假的市场需求。
3、简要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阶段性。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导致市场扩张赶不上生产的扩张,这种冲突时而激化,时而缓和。
只有它们处于激化状态时,经济危机才爆发出来。
危机的爆发,使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大下降,从而使供求矛盾得以缓解,逐步过渡经济危机,使市场和生产冲突得到一定的缓解,社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资本再生产得以进行,但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又造成新的危机。
这就造成经济危机的周期性。
4、简要说明资本的技术构成、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三者之间的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是指资本在物质形态方面的构成,是反映技术水平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之间的比例。
政治经济学一考通题库——课后题,简答题,论述题汇总(绪论和1-3章)
导论思考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而创立的。
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制度中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成为占据主导地位的社会矛盾。
无产阶级要求有能够代表自己利益的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的诞生。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以批判地继承前人一切优秀成果为基础的。
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批判地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因素,而且还批判地继承了以圣西门、傅立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者的有价值的见解,阐述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客观必然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是植根于社会经济实践的。
马克思、恩格斯从青年时代就积极投身于那个时代的社会实践。
在政治经济学的创立过程中,考察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了大量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统计资料,关注着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动向和新问题。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1)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获得吃、穿、住、行等的基本生活资料,才能生存。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2)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人类才能从事生产活动之外的其他一切社会活动,如政治、科学、文化、艺术、体育等。
物质资料生产又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
3.如何理解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
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生产中相互之间必然发生一定的关系。
(2)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的总和。
(3)政治经济学必须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研究社会生产关系。
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在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生产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状况标志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程度,也标志着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广度和深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复习题一、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核心观点是剩余价值理论,它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剥削,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占有和支配。
这一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社会关系和矛盾,为实现社会主义制度提供了理论指导。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采用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强调对经济现象进行历史和全面的分析。
其中,历史唯物主义着重研究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认为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而辩证唯物主义则注重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矛盾和变化过程。
3.马克思如何理解商品和劳动价值?答:马克思将商品定义为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交换价值的物品,它是劳动的产品。
劳动价值是衡量和比较不同商品价值的基本尺度,它是通过劳动时间来决定的。
马克思认为,劳动力是唯一能创造价值的力量,只有劳动力的使用才能生产出新的价值。
因此,劳动价值决定了商品的交换比率。
4.马克思如何解释资本主义社会的剩余价值?答:马克思认为,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的工资只能维持其生存和再生产,而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劳动者创造的价值与其所得工资之差,代表了被资本家占有的剩余劳动成果。
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它体现了资本家对劳动的剥削。
二、论述题1.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当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展开讨论。
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对当前资本主义经济的分析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经济中的社会关系和矛盾。
在资本主义经济中,劳动者创造的价值被资本家以剩余价值的形式占有和支配,这导致了劳动者与资本家之间存在着不平等的社会关系和利益冲突。
其次,剩余价值理论解释了资本主义经济的积累过程。
资本主义经济通过不断积累资本来实现发展,而剩余价值则是资本积累的源泉。
资本家通过剥削劳动者获取剩余价值,进一步扩大资本规模,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含答案)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导论一、单选题:1、政治经济学的发展历史表明,没有抽象的各阶级适用的政治经济学,根本原因在于()A.经济发展过程与经济现象的复杂B.不同时期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C.研究范围与研究方法上的差异D.研究对象直接涉及不同阶级的利益2、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A.生产工具的状况B.劳动者的素质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3、生产力反映的是()A.人与社会的关系B.人与自然的关系C.人与人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4、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A.人与自然的关系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D.分工协作关系5、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6、决定生产关系性质的是()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产品的消费形式D.生产工具的水平7、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商品生产8、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物质资料生产B.社会生产关系C.劳动方式D.生产力9、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10、构成社会生产方式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对立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1、构成社会形态的是()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C.物质资料再生产与生产关系再生产的对立统一D.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对立统一1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为无产阶级服务B.揭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C.调整生产关系D.推翻剥削制度13、以下经济规律中属于一切社会所共有的规律是()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B.价值规律C.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D.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1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根本方法是()A.从具体到抽象的研究方法B.科学抽象法C.唯物辩证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15、判断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根本标准是()A.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B.社会制度C.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D.是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多选题:1、物质资料生产是()A.人类社会生存的基础B.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C.人类的最基本的实践活动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E.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2、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是()A.劳动者的劳动B. 经济信息C.劳动手段D.科学技术E.劳动对象3、物质资料的再生产过程包括的环节有()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管理4、物质资料再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相互关系是()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消费B.分配决定生产、交换、消费C.分配、交换和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D.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E.消费起着决定性的作用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不同的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 政治制度D.生产力的发展水平E. 产品的分配形式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是( )A.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B.生产资料生产与消费资料生产的矛盾C.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 D.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矛盾D.人与社会的矛盾7、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在于( )A.它的存在是客观的B.它的作用是客观的C.它的存在和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D.它是永恒不变的E.经济制度是客观的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A.唯物辩证法B.科学抽象法C.矛盾分析法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方法E.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三、辨析题:1、评判生产关系先进和落后的根本标准是生产资料公有化的程度。
马克思 简答题和论述题题库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特征是什么?答:(1)马克思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狭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广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及其后继者对它的发展即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征:第一,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第二,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立场的理论表现,是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理论概括。
2、简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及其理论来源。
答: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构成的“一块整钢”。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主要是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古典政治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的劳动创造价值的思想。
科学社会主义直接理论来源主是19世纪欧洲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其主要代表人物是圣西门、欧文和傅立叶。
3、简述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和方法论。
列宁指出:“马克思的哲学是完备的哲学唯物主义,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
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科学体系的哲学基础。
特别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提供了根本的理论基础,列宁称其为“科学中的最大成果”。
4、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容。
答:马克思主义基本内容包括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立场、理论品质和社会主义理想四个方面。
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国,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简答题第一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研究对象1.1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状况基础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
②政治经济学所研究的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所形成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经济关系的总和,也就是社会生产关系体系。
③政治经济学的任务在于揭示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客观经济规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1.5 生产力由哪些因素构成的?答:①生产力的涵义。
生产力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它表示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
②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生产力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构成,还包括管理等其他因素。
人的因素是指有一定生产经验、劳动技能和科学知识的劳动者,它是生产中能动的主体要素,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
物的因素是指生产资料,它是生产中的客体要素,是生产必需的物质条件。
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作用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最主要标志,也是划分经济时期的主要标志。
1.6 科学技术为什么是生产力?答:①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涵义。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指当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时,便成为生产力。
而且生产力越发展,科学技术这一因素的作用越重要。
科学技术越是广泛地运用于生产,越是深刻地渗透到生产力的要素中,就越能提高生产力的水平。
当代发达国家生产力的发展,主要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所推动的。
在当代社会生产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力各因素之中。
生产力的各构成因素都同科学技术密切联系。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中,会引起它们的优化。
如新的科学技术为劳动者所掌握,可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可革新、创造出新的生产工具,提高人们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能力;可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并使劳动对象日益优化;可改进和变革工艺过程,有力地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自考马克思简答、论述题整理讲解
绪论1.简述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
(1)马克思主义产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成为主导趋势,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充分显露,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争取自身和人类解放的斗争的历史时代。
(2)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无产阶级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斗争,为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准备了阶级基础。
(3)无产阶级肩负着资本主义的掘墓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恩格斯正是适应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需要和时代的要求,创立马克思主义的。
2.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1)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2)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3)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4)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
(1)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要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政治经济学 简答题和论述题 汇总一
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同社会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有什么异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与资本主义部分的研究对象,既相统一,又有差异。
(1)二者有统一面。
二者都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即经济利益关系,揭示经济运动规律(2)二者有差异面。
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重在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研究,揭示其内在矛盾、阶级对抗性和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与灭亡的客观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的历史必然性。
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则重在研究怎样巩固、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实现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利益。
2、学习政治经济学的意义?(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武器(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的科学依据(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提高马克思主义自觉性和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3、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实现了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代表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利益的经济学说,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一门提示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具有高度科学性和真理性。
(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之所以能够实现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因为工人阶级及其政党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其阶级地位和阶级利益同社会历史发展方向相一致,它越是正确地提示经济规律,其理论就越具有科学性,便越符合工人阶级的阶级利益。
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一是无产阶级作为新生产力的代表,登上了政治舞台,并开展了强大工人运动, 为自己的命运进行斗争,需要有自己阶级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作指导。
二是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和空想社会主义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理论和观点,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来源第二章:1、为什么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是因为:一方面,人们要满足物质生活需要,维持自己的生存,就需要有食物、衣服、住房等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这些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的生产才能获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b)A、庸俗政治经济学B、古典政治经济学C、小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D、重商主义政治经济学2、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是(C)A、商品交换B、产品交换C、物质资料的生产D、物质资料的消费3、物质资料之所以成为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因为它是(a)A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表示着一定的生产关系C、是人们消费的源泉D、表明人们征服自然的能力4、生产关系的基础是(B)A、产品分配关系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C、人们在生产中相互关系D、生产力5、生产资料是指(d)A、劳动对象和劳动力之和B、劳动资料和劳动力之和C、劳动资料和劳动工具之和D、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之和6、生产力所代表的是(B)A、人与人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关系B、人与自然界物质之间的关系C、物与物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D、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在生产过程中的关系7、社会生产方式的两个方面是指(C)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社会主义生产方式B、物质生产和服务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D、劳动力和劳动关系8、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必须(a)A、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B、联系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C、联系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各个环节D、联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9、古典政治经济学集大成者是(b)A、威廉?配第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李斯特10、下列不属于重商主义观点的是(d)A、反对自然经济B、金银货币是财富的第一形态C、对外贸易是财富的唯一源泉D、崇尚宗教伦理观念11、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 b )A、古典政治经济学B、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C、研究人与物关系的政治经济学D、研究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12、生产力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是(a )A、构成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矛盾和矛盾的不断解决B、生产关系C、生产工具D、科学技术13、矿藏和原始森林属于( a )A、劳动对象B、劳动资料C、生产工具D、人们劳动的生产物14、经济规律就是( a )A、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B、经济活动的客观性C、经济行为中的主观能动性D、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的相互联系15、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及其发展要求的规律是存在于( d )A、某几个社会形态的经济规律B、资本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C、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经济规律D、人类各个社会形态的普遍的经济规律16、生产力( c )A、是人们管理经营企业的能力B、是人们研究科学技术的能力C、是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D、是人们创造新生产工具的能力17、中国古汉语中“经济”一词的涵义是( d )A、节约、精打细算B、经济制度C、农业经济D、治理国家、拯救庶民1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c )A、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B、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经济发展规律D、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和社会发展规律多选题1、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包括(ABC)A、哲学(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B、科学社会主义C、政治经济学D、德国古典哲学E、古典政治经济学2、生产关系是指(ABCD E)A、人们在物质生产活动中结成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物质利益关系C、人们在生产总过程中所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D、社会关系体系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E、最基本的社会关系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任务是(ABCD E)A、揭示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B、揭示生产关系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C、揭示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D、揭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E、上述都对4、劳动对象可能是(ACD E)A、自然物B、生产工具C、原材料D、他人的劳动产品E、棉花5、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ABC)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产品的分配形式C、各种不同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以及他们的相互关系D、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E、生产力6、物质资料的生产是(ABD E)A、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B、人类最基本的经济活动C、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D、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E、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7、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必不可少的环节的相互关系是(ABC)A、生产决定分配、交换和消费B、分配、交换、消费三者对生产有反作用C、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D、四个环节相互之间没有什么关系E、分配、交换和消费决定生产8、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总和构成(acd )A、生产资料B、生产资本C、客观生产要素D、物质资料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E、物质生产必备的主观能动条件9、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为(abcde )A、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思想武器B、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C、它是人们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D、有利于人们认识和掌握经济规律E、有利于人们认清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趋势10、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bcd )A、人们对它是无能为力的B、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人们不能创造、改造或取消它D、人们不能违背它的要求来工作E、人们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11、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表明(abcde )A、生产力是这一矛盾的决定因素B、生产力经常处于不断变化之中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D、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E、社会生产的变化总是由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开始的1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为(bcd )A、生产关系能决定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可阻碍生产力的发展D、生产关系可制约生产力的发展E、生产关系可支配生产力的发展13、政治经济学(de )A、即政治加经济B、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特有的名称C、是指研究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经济管理规律的科学D、包括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E、包括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14、生产关系(abcde )A、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B、是最基本的社会关系C、可以指直接生产中结成的人与人关系D、可以指社会生产总过程中的人与人的关系E 是指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关系在内的相互关系15、一般认为首次使用“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名词的学者分别(ad )A、色诺芬B、亚里士多德C、亚当?斯密D、蒙克莱田E、迈那尼?蒂凯尔16、在经济规律面前,人们的主观能动性表现在(abc )A、人们可以认识经济规律B、人们可以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C、人们可以在顺应经济规律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改变经济条件,来限制某些经济规律作用的范围D、人们可以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人们可以随意改变经济条件、限制某些经济规律的作用17、构成生产力的因素包括(abcde )A、劳动者B、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C、生产资料D、管理E、科学技术18、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结合方式( abcd )A、是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B、是生产关系的基础C、从根本上制约着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的社会性质D、是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首要标志19、“经济”一词可以指(abcde )A、节约、精打细算B、经济部门或其总体C、经济关系或经济制度D、经济活动或经济行为E、人类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活动第二章1、资本主义的经济细胞是(d)A、货币B、资本C、剥削D、商品2、一切商品生产的一般基础是(C)A、劳动力成为商品B、产品具有价值C、社会分工D、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划分3、货币购买劳动力的行为所以发生是由(a)A、社会上存在着资本和雇佣劳动的关系决定的B、货币本身的性质决定的C、货币具有购买手段的职能决定的D、货币具有支付手段的职能决定的4、在私有制社会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既是私人劳动,同时也是社会劳动,其社会性是(d)A、通过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B、通过商品生产者的具体劳动表现出来C、通过商品生产者的抽象劳动表现出来的D、首先直接表现为私人劳动,通过交换表现为社会劳动5、商品的两个属性(C)A、交换价值与价值B、使用价值与交换价值C、使用价值与价值D、生产与消费6、商品的交换价值是由(C)A、商品的使用价值决定的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的C、商品的价值量决定的D、商品的生产成本决定的7、商品价格的变动归根到底的制约因素为(C)A、商品的质量B、商品的数量C、商品的价值D、商品的用途8、复杂劳动是(A)A熟练劳动者的劳动 B、简单劳动的加总C、脑力劳动D、体力劳动9、商品的自然属性是指(A)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10、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决定商品生产者命运的基本矛盾是(D)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交换价值与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11、根据劳动的难易程度,劳动可分为(D)A、个别劳动和社会劳动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C、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12、一般价值形式和货币形式比较(A)A、形式上相同,内容上不同B、内容上相同,形式上不同C、内容和形式上都相同D、内容和形式上都不同13、一般所说的商品的价值是指(b)A、商品的个别价值B、商品的社会价值C、商品的平均价格D、商品的使用价值14、两种商品的使用价值(d)A、是同质的,可以在量上进行比较B、是同质的,不可以在量上进行比较C、是非同质的,可以在量上进行比较D、是非同质的,不可以在量上作比较15、商品的价值量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这种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是指(B)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16、创造商品价值的是(B)A、具体劳动B、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D、社会劳动17、商品的价值(A)A、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正比,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B、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成反比,同劳动生产率成正比C、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成正比D、同生产商品所耗费的劳动量及劳动生产率都成反比18、商品是指(c)A有使用价值的东西B、具有价值的东西C、为交换而生产的劳动产品D、劳动产品19、商品的价值是通过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B)A、生产B、交换C、使用D、分配20、不同商品相交换的数量比例,取决于(c)A、它们的使用价值,即效用B、它们在市场上有相同的需求C、它们都有价值D、它们都是商品21、“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含义是(D)A、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使用价值总量越小B、无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比,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所耗费在单位商品上的价值量是不变的C、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内所生产的商品的价值总量越小D、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中所形成的价值量越小附:以前试题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在同一时期内生产的产品数量越多,则其创造的价值总量(c)A、越多B、越少C、不变D、自然属性当农业受灾,农业劳动生产率下降时,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a)A.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B.生产的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C.创造的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D.创造的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22、劳动生产率是(b)A、劳动者创造价值的效率B、劳动者创造使用价值的效率C、劳动者创造交换价值的效率D、与每一件商品的价值量成正比23、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D )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格C、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D、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24、公式1只绵羊=2把石斧表示的价值形式为(a)A、简单的成偶然的价值形式B、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25、货币具有的支付手段是指(b)A、用来购买商品B、用来清偿债务C、用来贮存财富D、用来衡量价值26、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能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货币职能是(d)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D、贮藏手段27、价值形式发展所经历的阶段,顺序正确的为(d)①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②货币形式③一般价值形式④总和的或扩大的价值形式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①④③②28、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时,是(b)A、现实的货币B、想象的或观念中的货币C、金属货币D、纸币29、在货币的职能中,包含了经济危机可能性的两种职能是(a)A、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B、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30、体现在商品中的劳动二重性为(b)A、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B、具体劳动与抽象劳动C、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D、劳动量与价值量31、《资本论》第一卷指出,“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为(A)A、劳动二重性理论B、价值规律C、剩余价值理论D、平均利润理论32、反映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是(C)A、私人劳动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C)A、是各自独立的两种劳动B、是先后不同的两种劳动C、是同一劳动过程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D、是既有差别又有矛盾的两种劳动34、具体劳动体现的是(b)A、商品的自然属性B、劳动的自然属性C、商品的社会属性D、劳动的社会属性35、劳动的社会属性是指(d)A、使用价值B、价值C、具体劳动D、抽象劳动36、物品所具有的使用价值属性,随着社会经济关系的变化而(b)A、发生变化B、不发生变化C、有条件的发生变化D、不一定37、新技术的研制和在生产过程中的运用以及新工艺在生产过程中的采用,主要都是(A)A、脑力劳动的成果B、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成果C、科学技术发展的成果D、劳动分工进步的成果38、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始于(C)A、氏族公社时期B、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出现C、原始社会末期D、资本主义时期39、商品经济成为最普通、最一般的经济形式始于(C)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40、价值规律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仍然起作用的原因是(c)A、价值规律是任何社会化大生产的共同规律B、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C、社会主义仍然存在商品生产D、价值规律可以被人们认识和利用41、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存在的商品经济有(ade )A、简单商品经济B、奴隶制下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C、封建制下占统治地位的商品经济D、资本主义商品经济E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42、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b )A、货币有使用价值B、货币有价值,是商品C、货币是金银D、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43、由国家发行并强制流通的价值符号是( b )A、金属货币B、纸币C、价格标准D、价格44、价格标准作为为货币价值尺度职能服务的一种技术上的规定是( c )A、用来计量商品价值的标准B、用来计量商品价格的标准C、用来计量货币自身的固定单位及其等分D、用来计量货币价值和价格的标准45、交换价值首先表现为( b )A、物的有用性B、一种商品同另一种商品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C、无差别的人类一般劳动D、商品的自然属性46、通货膨胀是指( c )A、商品供过于求,物价下跌B、商品供不应求而造成的个别商品物价上涨现象C、由于纸币发行过多,而引发的纸币贬值,物价水平上涨D、由于纸币发行量与实际需要相适应,而使物价稳定47、两种不同的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取决于( b )A、效用B、价值C、交换价值D、供求关系48、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运行方式即( a )A、市场经济B、市场机制C、市场调节D、市场竞争机制49、一个商品价值表现在其他一系列商品上的价值形式为( b )A、简单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50、价值规律自发调节生产与需求的平衡和劳动力、生产资料的分配,这是(a)A、在不断的不平衡中实现的一种趋势B、使供需之间的平衡,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分配恰到好处C、使社会生产以及供需之间永远处在不协调状态D、使资本主义不再出现经济危机51、商品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特点是( b )A、只有价值,没有使用价值B、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有价值C 是生产者为自己生产的产品D、不仅有使用价值,而且是为他人生产的产品52、在简单价值形式:1只绵羊=2把石斧中( c )A、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一般等价物B、绵羊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C、绵羊处于相对价值形式,是价值被表现的商品D、石斧处于等价形式,是一般等价物53、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因此( b )A、价格是价值的基础B、价值是价格的基础C、价格与货币价值成正比D、价格与商品价值成反比54、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 c )A、作为贮藏手段可以自发调节货币的流通量B、一般不会发生通货膨胀C、不能起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作用D、可以起蓄水池作用55、由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的职能,可能出现买卖脱节,这(a )A、包含着经济危机产生的可能性B、使经济危机产生具有了现实性C、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D、是经济危机周期性发生的直接原因56、货币执行支付手段使(d )A、经济危机可能性消失B、经济危机成为现实C、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减弱D、经济危机的可能性进一步加深57、货币作为贮藏手段的作用是( d )A、防止通货膨胀B、促进商品经济发展C、增加社会财富D、自发调节金属货币流通量58、金和银所以能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是因为( b )A、它们天然是货币B、它们的天然特性最适合充当货币的材料C、人们协商的结果D、聪明人的发明创造59、相等体积的黄金和木块,黄金的价值大于木块,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b )A、黄金的使用价值大B、生产黄金的劳动耗费大C、黄金的重量大D、黄金可以充当货币60、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货币( b )A、可以是观念上的B、必须是现实的C、必须是金属货币D、只能是纸币61、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的属性为( a )A、商品的使用价值B、商品的价值C、商品的交换价值D、商品的社会属性62、作为价值形式和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产生了( b )A、商品B、货币C、价值D、交换价值63、商品经济是(c )A、自给自足的经济形式B、为他人而生产的经济形式C、直接以市场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它包括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D、不存在社会分工的经济形式64、交换价值的内容或基础是( d )A、商品B、货币C、使用价值D、价值65、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与( b )A、货币流通速度成正比B、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C、待售商品价格总额成反比D、商品的价格水平成反比6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生产资料的价值是( c )A、借助于具体劳动创造出来的B、借助于抽象劳动创造出来的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D、借助于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67、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时,因购销债务相互抵销会使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b )2002年考题A、增加B、减少C、不变D、与到期支付总额相等多选题1、商品价格(ABC)A、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B、与商品价值成正比C、与货币价值成反比D、只与商品价值有关,与货币价值无关E、与商品价值成反比2、商品经济经历过(BCDE)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3、商品的价值形式是(ACD)A、商品的社会属性B、商品的自然形式C、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D、商品的交换价值E、与交换价值无关4、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的区别表现在(ABCDE)A、自然经济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商品经济是以交换为目的的经济形式B、自然经济中人们的关系简单,商品经济中人与人关系为物与物之间关系所掩盖C、自然经济排斥社会分工,商品经济以社会分工为前提D、自然经济条件下没有竞争,闭关自守,商品经济条件下,广泛竞争,相互促进E、自然经济条件下生产者是分散,商品经济条件下生产者是彼此联系的5、货币产生所经历的历史过程是(ABCD)A、简单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的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E、金银形式6、商品的使用价值是指(ABCDE)A、商品的有用性B、商品不同质的规定性C、商品的物质属性D、商品的可转让性E、商品的自然属性7、马克思研究资本主义经济是从分析商品开始的,这是因为(ABCD)A、商品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中最普遍和最一般的关系B、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也是资本主义经济关系中最基本、最简单的形式C、商品中孕育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矛盾的萌芽D、是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的需要E、商品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8、“物以稀为贵”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CD)A、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商品的价格C、商品的供求关系影响商品的价格D、商品的价格决定于商品的价值E、商品的价格与商品的价值无关9、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但并非凡是人类劳动的凝结都是价值,这是因为(ABCE)A、价值是劳动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下,所采取的一种社会形式B、价值是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C、人类劳动的产品不用于交换,就没有价值D、人类社会中,商品社会关系的存在是永恒的E、价值是商品的最本质的因素10、商品的价值是(ABCE)A、商品中包含的劳动量B、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C、以简单劳动为计量基础D、以复杂劳动为计量基础E、决定商品的价格11、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决定因素为(ACD)A、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B、个别劳动者的技术水平C、社会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D、社会平均的劳动强度E、个别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12、如果交换等式为1袋米=2只羊,那么(ABCE)A、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等式为1袋米=1只羊B、养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其等式为1袋米=4只羊C、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和养羊的劳动生产率各提高一倍,其等式为1袋米=2只羊D、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养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其等式为1袋米=6只羊E、生产米的劳动生产率提高1倍,养羊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倍,其等式为1袋米=4只羊13、商品的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是(ABCDE)A、劳动生产率越高,同一劳动时间内生产的产品就越多B、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商品的价值量越小C、无论劳动生产率如何变化,抽象劳动在相同的时间内创造的价值量总是相同的D、劳动生产率越高,耗费在每件商品上的社会必要劳动量就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