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合集下载

各个城市对人才的政策

各个城市对人才的政策

各个城市对人才的政策
随着国家对于人才引进和培养的重视,各个城市也纷纷出台了各种政策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以下是各个城市对人才的政策简述:北京市:北京市实行“卓越人才计划”,旨在吸引高层次人才,其中包括长城学者计划、清华长庚医院人才引进计划等。

此外,北京还出台了“北京市高层次人才特殊支持计划”,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直接资助或间接资助,并优先享受相关政策。

上海市:上海市推出了“东方人才计划”,该计划分为“东方学者”、“东方特聘教授”、“东方学者特聘研究员”和“东方学者特聘副教授”四种类型,旨在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

此外,上海还实行“人才绿卡”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固定期限居留和便利出入境等优惠。

广州市:广州市推出了“珠江人才计划”,旨在吸引和留住各类人才。

该计划分为“珠江学者”、“珠江特聘教授”、“珠江人才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多个类别,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资助和优惠政策。

深圳市:深圳市实行“孔雀计划”,旨在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该计划分为“孔雀团队”、“孔雀学者”、“孔雀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多个类别,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资助和优惠政策。

杭州市:杭州市实行“钱江人才计划”,旨在吸引和留住高层次人才。

该计划分为“钱江学者”、“钱江特聘教授”、“钱江青年人才计划”等多个类别,为各类优秀人才提供资助和优惠政策。

以上是各个城市对人才的政策简述,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各类人才
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生活保障。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2020)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2020)

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报告:2020(整理自:恒大研究院)导读人口是一切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人才更是第一资源。

我们在前期系列报告中提出“人随产业走、人往高处走”的逻辑,指出人口正持续向大城市及大都市圈集聚。

随着人口红利消逝、人才价值日益凸显,恒大研究院和智联招聘联合推出“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报告,以期准确把握人才流动趋势。

摘要数据说明:通过跨城求职数据解密人才流动趋势。

智联招聘拥有约2亿用户,日均活跃用户数约630万;其中85%为专科及以上学历,远超全国就业人口总体的14.6%。

在求职者中,约四成为流动的跨城求职者。

人才求职和跨城求职具有明显的月度波动性,高峰均在春节后的3月。

从性别看,2019年流动人才中男性占60%,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54%,男性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年龄看,流动人才中超8成为18-35岁;从学历看,流动人才中52%为本科及以上,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37%,高学历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作年限看,流动人才中46%工作5年及以下,高于求职总体的44%,职场新人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工资水平看,流动人才中45%月收入超6000元,明显高于求职总体的40%,收入较高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职;从行业看,流动人才中51%分布在IT、房地产、制造业,高于求职人才总体的48%。

榜单概览:上海连续3年成为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

1)中国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沪深京居前三。

为衡量不同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定义人才吸引力指数为人才流入占比、人才净流入占比、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海归人才流入占比的加权结果。

其中,人才流入占比和人才净流入占比分别反映该城市引得来和留得住的能力,应届生人才流入占比和海归人才流入占比反映城市对年轻高学历人才和海归高学历人才的吸引力。

从结果看,2019年上海、深圳、北京位居前三名,上海自2017年起连续三年第一,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济南、苏州、天津位居前十。

2019年应届生和海归人才流向北上深广的比重分别占比24.5%、28.7%,均高于流动人才流向北上广深的比重20.2%,应届生和海归更倾向往一二线城市。

各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各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各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根据市场调查和统计数据分析,以下是各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1. 北京: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和经济中心,人才需求较高。

主要人才需求行业包括金融、科技、互联网、咨询和文化创意等。

在金融领域,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对人才的需求较大。

科技和互联网行业也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特别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领域。

此外,国内外咨询公司和文化创意产业也对高素质的人才有较高的需求。

2. 上海:上海是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人才需求较高。

金融、零售、制造和服务业是上海人才需求的主要行业。

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

零售业涵盖了各类商超、百货店和电商平台,对销售和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较大。

制造业方面,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制造和船舶制造等领域对工程师和研发人才的需求较高。

此外,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外资企业和物流公司也对人才有所需求。

3. 广州:广州是中国的南方经济中心,人才需求较高。

广告、咨询、金融和制造业是广州人才需求的主要行业。

广告公司和营销咨询公司对市场营销和创意人才有一定的需求。

金融方面,银行、保险和投资公司对金融分析和风控人才的需求较大。

制造业方面,广州以制造业为主要经济支柱,对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需求较高。

4. 深圳:深圳是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基地,人才需求较高。

信息技术、电子制造、互联网和金融是深圳人才需求的主要行业。

信息技术方面,深圳拥有众多的IT公司和研发中心,对软件开发和系统架构人才的需求较大。

电子制造业方面,深圳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柱,对工程师和技术人才的需求较高。

互联网和金融行业也在近年来迅速发展,对互联网技术和金融分析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

5. 成都:成都是中国西部的经济中心,人才需求较高。

科技、金融、制造和文化旅游是成都人才需求的主要行业。

科技方面,成都有众多的科技园区和创新中心,对软件开发和数据分析人才的需求较大。

金融行业包括银行、证券和保险等,对金融分析和经济研究人才的需求较高。

中国发展前景好的城市

中国发展前景好的城市

中国发展前景好的城市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各大城市都有着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因此难以确定哪个城市的发展前景最好。

但是,以下是一些中国发展前景较好的城市:
一、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拥有着丰富的资源和优势。

北京是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之一。

同时,北京也是重要的国际交流和合作中心,吸引了大量的外来投资。

未来,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北京的发展前景仍然很好。

二、上海: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全球经济中心之一。

上海拥有发达的金融、贸易和航运业,成为了中国最重要的商业中心。

未来,随着国际化程度的提高,上海的发展前景仍然很好。

三、深圳:深圳是中国最年轻,也是最成功的经济特区之一。

深圳在短短几十年内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为拥有世界级企业和高科技产业的城市。

深圳的发展前景不仅有着强大的经济基础,还得益于其政府的良好管理和创新创业氛围。

四、广州:广州是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也是华南地区的经济中心。

广州拥有发达的制造业和贸易业,是重要的物流和贸易中心。

随着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进行,广州的发展前景很好。

五、成都:成都是西南地区最重要的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中心。

成都拥有丰富的资源和良好的交通条件,发
展潜力巨大。

未来,随着中国西部地区的开发和改革,成都的发展前景仍然很好。

总的来说,中国拥有许多发展前景较好的城市,这些城市都有着自己独特的地理位置、经济特点和政府支持。

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和改革,这些城市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美好。

2023新一线城市标准

2023新一线城市标准

2023新一线城市标准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新一线城市的崛起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所谓新一线城市,是指在国内经济发展格局中,具有较强经济实力、人口规模、城市活跃度、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吸引力和国际化程度,以及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城市。

以下是2023新一线城市的标准:一、经济实力新一线城市的经济实力是衡量其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在2023年的标准中,我们更加注重城市的GDP、人均GDP、财政收入等经济指标。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也是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

二、人口规模人口规模是衡量城市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新一线城市的人口规模应该在一定范围内,具有较好的人口聚集效应。

同时,城市的人口结构、教育程度等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三、城市活跃度城市活跃度是指城市的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活动水平。

新一线城市的城市活跃度应该较高,具有较好的商业氛围、文化氛围和社会活力。

这些因素能够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四、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保障。

新一线城市应该具备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能源、水利、通讯等方面。

这些设施能够满足城市的正常运转和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

五、人才吸引力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

新一线城市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才吸引力,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城市创业、就业和生活。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六、国际化程度国际化程度是衡量城市开放程度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

新一线城市应该具备较高的国际化程度,包括国际交流、国际贸易、国际旅游等方面。

这有助于提高城市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七、未来发展潜力未来发展潜力是衡量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

新一线城市应该具备较好的未来发展潜力,包括经济发展、科技创新、环境保护等方面。

这有助于确保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2023年新一线城市的评选标准不仅关注城市的经济发展等传统指标,还注重城市的活跃度、基础设施建设、人才吸引力、国际化程度和未来发展潜力等方面的考量。

2023年中国31省市人才政策对比及效益评价深度分析报告

2023年中国31省市人才政策对比及效益评价深度分析报告

2023年中国31省市人才政策对比及效益评价深度分析报告报告摘要:一、中国人才政策基本情况1.1人才政策分类1.1.1人才政策分类人才政策主要分为四大类,一以“引”和“留”为主的人才引进保障类政策,二是以“育”为主的人才培养发展类政策,三是以“管”为主的人才管理和人才评价政策。

1.1.2人才政策类别占比:数量上以人才培养类为主通过在北大法宝政策数据库查询,经过整理去除掉表彰通知、授予头衔、活动评选、行政批复、名单公布、换届通知和任免通知类政策,截至2023年4月底,中国共有地方性人才政策共计3191条,其中以人才培养及发展政策为主,其占人才相关政策的82%。

1.13人才政策细分类别截至2023年4月底,中国人才引进及激励政策以人才引进和人才住房政策为主,占比分别为49%和30%;人才培养及发展政策以人才培养和人才队伍建设为主,占比分别为50%和17%o1.2人才政策发展阶段中国的人才政策发展分为3个阶段,2000年开始中国揽才和养才进入探索期,该时期的人才管理和人才评价较弱。

由于人才政策发布量在2012年前暴增所带来巨大的地区补贴成本,2012年后中国各地区减少各类人才政策的发布,数量逐渐趋于稳定。

1.3全国人才政策热力地图沿海经济带相关人才政策数量瞩目:根据对相关人才政策的梳理,沿海地区的人才政策明显多于内陆地区,同时从侧面反映出沿海地区的经济实力可以负担人才政策所带来的成本。

另外,黑龙江地区由于紧邻俄罗斯,其人才政策与沿海地区处于同一梯队。

各省市的十四五人才规划各不同:从各省份的人才十四五规划中可以看到,北京目前较重视人才培养、西藏和海南偏重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安徽和河南则关注人才基金,宁夏、重庆和福建均较重视人才与产业融合。

从整体来看,北京和上海已经偏向于人才管理,而其他省份则以人才引进和培养为重心。

1.4全国各地区基本发展情况1.5.1各省份GDP及增速:广东省位居榜首,除湖北省外均为正增长。

最新2023年新一线城市名单

最新2023年新一线城市名单

最新2023年新一线城市名单2023年新一线城市名单是根据我国城市发展水平和经济实力等多项指标评选出来的。

新一线城市指的是我国经济相对比较发达、有引领作用的城市,但相较于一线城市还有一定差距。

以下是2023年最新一线城市名单。

一、西安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历史文化城市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科技、文化和交通中心之一。

自古以来就是连接中原和西域的交通枢纽之地,因此在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同时,西安市坐落在国家中西部陆路交通要道的中线位置,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物流中心之一,具有较高的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西安作为新一线城市名单中的一员,其发展潜力与未来的发展远景均备受期待。

二、郑州郑州位于中原腹地,是中国崛起的中心区域之一,属于华中经济区的重要城市,也是中原地区和豫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和交通中心。

发展潜力广阔,是连接北南中西方向的陆路交通枢纽,自贸区落成后,郑州未来的发展前景不可限量。

作为新一线城市名单的新成员,郑州未来会成为更多民营企业、科技企业的创新创业之地。

三、武汉武汉位于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历史上曾多次成为全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城市。

作为新一线城市名单的重要城市,武汉将秉承开放包容、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快推动“双百行动”,为全国“双循环”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四、成都成都是中国中西部重要的经济、文化、科技和交通中心之一,也是中国西部地区最具影响力的城市之一。

成都的优势在于丰富的地理环境、发达的资源禀赋、较高的城市综合竞争力、强劲的经济发展力和较完备的基础设施,并具有成为高端人才的聚集地和科技、文化、服务业的新兴产业基地的发展优势。

作为新一线城市名单的重要成员,成都有望与中国各地优秀城市共同发展,助力中国高质量发展。

五、南京南京是中国华东地区的核心城市,也是华东、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

2023新一线城市名单官宣(最新一览表)

2023新一线城市名单官宣(最新一览表)

2023新一线城市名单官宣(最新一览表)2023新一线城市名单官宣!具体有哪些?最新排名介绍根据《城市商业魅力排行榜》官宣的名单,2023年的新一线城市共有15座,分别是成都、重庆、杭州、武汉、苏州、西安、南京、长沙、天津、郑州、东莞、青岛、昆明、宁波、合肥。

这些名单是对全国337座地级及以上城市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排名出来的,通过近200个品牌、17家互联网公司和数据机构的城市大数据,该榜单综合考量了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等五大一级维度,揭示了中国新一线城市的商业魅力。

相较于去年的榜单,今年的调整显得更加引人瞩目。

其中,昆明重新回归新一线城市,成功替代了此前攀升较快的佛山。

这一变动表明了昆明在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规划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作为云南省的省会城市,昆明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成为了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吸引了大量的投资和人才。

与此同时,二线城市中的头部城市也在新一线城市的行列中崭露头角。

沈阳、无锡等曾经的新一线城市在今年依然保持了其竞争优势,巩固了其在全国范围内的地位。

这显示出二线城市也在不断努力提升自身的发展水平,通过产业升级、城市建设等措施,使得这些城市在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竞争力。

2023新一线城市最新排名介绍第一名:成都: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100。

第二名:重庆: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86.55。

第三名:杭州: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81.9。

第四名:武汉: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70.7。

第五名:苏州: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66.98。

第六名:西安: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66.91。

第七名:南京: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59.48。

第八名:长沙: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58.4。

第九名:天津: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56.02。

第十名:郑州: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54.42。

第十一名:东莞: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51.49。

第十二名:青岛:商业城市魅力指数是46.4。

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完整名单)

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完整名单)

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完整名单)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有以下这些1 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长沙。

排名具体情况简介北京人才招引力拔得头筹。

泽平微观研讨显现,近年来,北京因严控人口、疏解工业,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直至2023年有所上升,2023年继续立异高,首要原因是收入水平最高而且2023年人才引入政策放宽。

从收入水平看,依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23年我国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30强城市排行榜》统计数据,北京市体现抢眼,以人均月收入21554元,人均年收入258648元,排名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榜首位。

从人才引入政策看,力度较大。

2023年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北京市引入毕业生管理办法》,在放宽年纪和门槛的情况下,不占引入方针的毕业生规模添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契合必定条件可直接处理落户……”上海人才招引力位居第二位。

泽平微观研讨显现,上海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重回榜首且创近五年新高,主因上海新经济促进政策初见成效且落户政策放宽;此外,2023年上海替代天津,成为北京人才流出榜首方针城市,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

深圳人才招引力排名第三位。

近两年深圳人才集聚显着,首要原因是经济发展速度快、立异发展水平高,可是因为人口承载力有限,近年也开端控制人口有序增加。

广州人才招引力位居第四位。

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外流方针城市的第1位,人才从广州净流向深圳;广州2017-2023年人才净流入且继续安稳增加,首要原因是广州经济发展速度快、日子本钱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排名第五到第十位的是二线城市。

杭州2017-2023年人才净流入占比一直为正且逐年攀升,人才招引力排名稳居第五位,首要原因是杭州电商等工业发展迅速且均匀薪酬逾越广州在要点城市中位列第四。

成都人才招引力排名第六位。

百强区评选标准

百强区评选标准

百强区评选标准百强区评选标准涉及多个方面,主要包括经济发展、人口素质、城市规划、社会治理等。

以下是对百强区评选标准的详细介绍。

1.经济发展水平:是评选百强区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发展水平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外贸进出口、财政收入等。

百强区在经济发展中应有较高的增长率、较高的投资水平、丰富的产业结构和较高的财政收入。

2.人口素质:一个地区的人口素质是评选百强区的重要指标之一。

人口素质主要包括教育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结构等。

百强区应有较高的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较高的人才密集度。

3.城市规划:城市规划是评选百强区的重要要素之一。

城市规划主要包括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功能布局、城市交通、城市绿化和城市环保等。

百强区的城市规划应注重合理的城市布局、高效的交通系统、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富有人文氛围的城市景观。

4.社会治理:社会治理是评选百强区的重要因素之一。

社会治理主要包括公共安全、社会服务和社会公平等。

百强区的社会治理应包括健全的公共安全体系、优质的社会服务和公平的社会保障机制。

除上述基本评选标准外,还可以考虑以下补充指标:5.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评选百强区的重要方面。

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道路、桥梁、供水、供电等。

百强区的基础设施应有较高的完善度、较高的可靠性和较高的覆盖率。

6.生态环境质量:生态环境质量是评选百强区的重要参考。

生态环境质量主要包括空气质量、水质、土壤质量等。

百强区应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质量,包括较好的空气质量、干净的水源和优良的土壤质量。

7.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评选百强区的重要依据之一。

产业结构主要包括产业的结构和发展动态。

百强区的产业结构应均衡且具有竞争力,包括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较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等。

以上所列的评选标准并非穷尽,评选百强区还需要考虑其他因素,如政府服务水平、社会文化建设等。

评选百强区需要进行综合评估,不同指标的权重也需要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最新数据)

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最新数据)

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最新数据)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出炉中国人才吸引力10强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和长沙(见图表)。

其中京沪深居前三。

分地区看,得益于雄厚的经济基础和较高的战略定位,东部城市人才持续集聚,共有7座上榜,中部有武汉和长沙上榜,西部仅有成都榜上有名。

2021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强北京人才吸引力拔得头筹。

泽平宏观研究显示,近年来,北京因严控人口、疏解产业,人才净流入占比逐年下降,直至2020年有所回升,2021年继续创新高,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最高而且2021年人才引进政策放宽。

从收入水平看,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布的《2021年我国人均月收入、人均年收入30强城市排行榜》统计数据,北京市表现抢眼,以人均月收入21554元,人均年收入258648元,排名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一位。

从人才引进政策看,力度较大。

2021年北京市人社局发布的《北京市引进毕业生管理办法》,在放宽年龄和门槛的情况下,不占引进指标的毕业生范围增加:“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和南京大学的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符合一定条件可直接办理落户……”上海人才吸引力位居第二位。

泽平宏观研究显示,上海2021年人才净流入占比重回榜首且创近五年新高,主因上海新经济促进政策初见成效且落户政策放宽;此外,2021年上海代替天津,成为北京人才流出第一目标城市,人才从北京净流向上海。

深圳人才吸引力排名第三位。

近两年深圳人才集聚明显,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速度快、创新发展水平高,但是由于人口承载力有限,近年也开始控制人口有序增长。

广州人才吸引力位居第四位。

深圳和广州互为人才外流目标城市的第1位,人才从广州净流向深圳;广州20XX-2021年人才净流入且持续稳定增长,主要原因是广州经济发展速度快、生活成本在一线城市中最低。

排名第五到第十位的是二线城市。

比较不同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

比较不同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

比较不同城市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引言人才是一个国家和城市发展的关键资源,因为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能够直接决定一个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规模。

因此,各个城市都会采取不同的政策和机制来引进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本文将着重探讨中国的一些城市和他们的人才引进政策和机制,从而对比不同的城市的做法和效果。

上海上海位于中国的沿海地带,已经成为了一个有着世界级城市框架的城市,上海市有着很多优势,比如说湖泊资源丰富、独特的文化氛围、高效的市政治理以及广泛的国际贸易。

但是,随着中国国内市场的开放和国际化,上海市的不少老产业开始衰退。

这时,上海市政府便开始实施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希望通过引进高端人才以推动经济和产业的发展。

1.人才引进政策上海市的人才引进政策主要包括扶持科技型企业和培养高端人才。

为了吸引顶尖人才,政策在学术、科技和创新方面有着优惠措施。

例如,为了吸引高层次人才,上海市实施了人才计划,称为“东方学者”和“上海千人计划”,并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措施。

此外,上海还建设了很多研究机构,如上海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这些机构相互协作,打造富有创造力的创业环境。

同时,上海还为新兴科技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和产业配套服务、以培养高素质的企业家人才。

2.机制对于上海市政府而言,人才引进机制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些机制需要便用和有用。

上海市政府建立了一个全面的人才引进体系,包括各种引进渠道、岗位聘任、引进程序和入职培训,以确保高端人才的入职和生活质量。

此外,上海市还系在政府头脑机构和各个行业的实践中实现创新和未来发展的目标。

北京北京是中国的国家首都,是一个、多元化的世界级城市。

正因为这些原因,北京在吸引人才方面较为优越。

但,为了确保北京市的发展,政府还是有必要采取各种手段吸引和留住优秀人才。

1.人才引进政策北京市的人才引进政策重点关注培训年轻的技术人才、跨行业人才以及身居高级管理岗位的人才。

政策中还包括人才置业政策、高层次人才扶持政策、人才浸透式入住政策等。

各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各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各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最新的人才需求调查报告,以下是各城市人才需求状况的概述:
1. 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经济中心,北京对各种人才的需求非常大。

特别是科技、
金融、互联网和创新领域的人才需求尤为突出。

北京也是国内外大量高校毕业生的就
业热点。

2. 上海:作为中国的金融中心和国际大都市,上海对金融、贸易、物流和服务业人才
的需求很高。

此外,上海也在积极发展创新科技产业,对相关领域的人才需求也在增加。

3. 广州:广州是中国最大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需要大量的工程技术人才和制造业人才。

另外,广州也有较大的服务业和互联网行业,对相关人才的需求增长迅速。

4. 深圳:深圳作为中国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创业孵化地,对技术和创新型人才的需求非
常强烈。

尤其是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电子、通信等高科技产业领域,深圳对高级工
程师和技术专家的需求量大。

5. 成都:成都是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城市,对软件开发、互联网、电
子商务等技术型人才的需求较大。

成都也是中国西部许多国际公司设立的地方,因此
对外语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需求量也较高。

总体来说,中国各城市对各类人才的需求都在增加。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
结构的调整,各个行业都面临着人才缺口的挑战。

因此,不同城市的人才需求状况会
根据其所在地区的经济特点和产业结构而有所不同。

我国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的定量评估

我国城市人才吸引力评价的定量评估
通过两个不同的层面对我国一些重要城市人才吸引 力作出定量评估。第一层面是建立综合评价模型来评价 一些重要指标对人才吸引力的影响程度;第二个层面是 利用已建立的模型对选取的特定城市与其他城市做对 比,分析各显著因素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进行人才引进的 绩效评价。利用因子分析法,同时利用 Matlab 软件、SPSS 统计软件和 Excel 软件,对已查找的充分的数据资料进 行分析。
吸引模型探讨,共选取八座城市分别是西安、武汉、成都、
杭州、南京、青岛、长沙、大连。在指标方面,若选取总量太
多,在 评价 模 型 时太 为 复 杂 ,可 行 性 低 ,若 数 据 太 少 则 评
价不够准确,脱离实际性。因此为尽可能客观反映吸引
力,我们在遵循建立指标体系的可比性、科学性和系统性
的原则之上,参考大量文献,并兼顾总量指标和相对指
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参考国家统计局对人才标准的划分,此处对人才的界 定是指,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员,以及具有初级以上 专业技术职称的人员或在专业技术岗位上工作的人员。
在对各大城市人才吸引力的评价中,由于特大城市 和一二线城市在很多指标上不在一个数量级,因此本文
选取了一些城市规模相当的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展开人才
Z=
X-X軈 啄X
(X軈是
X
的期望值,啄X

X
的标准差)
3.KMO 检验
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利用 SPSS23.0 统计软件进行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以确认所选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
析,结果如表 1 所示:
表 2 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KMO 取样适切性量数。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
SHANGYE JINGJI No.8,2018
1.同向化处理 在评价城市人才的指标中,失业率、恩格尔系数和住 宅商品房销售价格并不是越高越好,为方便比较,需要对 这三个指标进行同向化处理。公式如下: 同向指标 =-| 原始指标 - 原始指标的平均值 | 2.标准化处理 为了对变量进行比较并消除由于观测量纲的差异及数 量级差异所造成的影响,将样本观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 使标准化的变量均值为 0,方差为 1。其处理方法如下: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4.30•【字号】晋政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的通知晋政发〔2021〕1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办、厅、局:现将《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山西省人民政府2021年4月30日山西省“十四五”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目录一、“十三五”回顾 1(一)发展现状 1(二)存在问题 5二、面临形势7(一)发展机遇7(二)严峻挑战10三、总体要求11(一)指导思想11(二)基本原则12(三)发展目标13四、发展重点15(一)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15 (二)半导体产业16(三)大数据融合创新产业18(四)光电产业19(五)光伏产业20(六)碳基新材料产业21(七)特种金属材料产业22(八)生物基新材料产业24(九)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25 (十)煤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26(十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27 (十二)通用航空产业29(十三)现代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30(十四)节能环保产业32五、主要任务33(一)创新驱动引领工程33(二)企业主体培育工程35(三)产业链现代化工程36(四)产业集群壮大工程37(五)产业数字化工程39(六)品牌市场开拓工程40(七)人才引进培育工程41(八)开放合作深化工程43六、保障措施44(一)加强宏观统筹协调44(二)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45(三)加大投融资政策支持45(四)强化项目落地支撑47(五)持续优化营商环境47环境影响评价分析专篇54工业是实体经济主体,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稳增长的重要依托,引导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做强做大新兴产业”,山西要“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

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优先选择的100个城市,你家乡附近的哪个城市上榜了呢?

大学毕业生求职就业优先选择的100个城市,你家乡附近的哪个城市上榜了呢?

大学毕业生就职就业优先选择的IOO个城市你家乡附近的哪个城市上榜了呢?不要在乎哪一个省富,也不要在乎哪一个省穷,其实,每一个省都有经济富裕的城市,大学毕业生就业关注那些富裕的城市就可以了。

下面为大家盘点中国经济百强城市(人均GDP排名前100的城市),大学毕业生就业可以优先选择这些城市、就近就业。

看一看你家乡附近的哪一个城市上榜了呢?【说明】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名单中的城市可能会稍有调整,但是不会太大。

1、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2、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佛山市、东莞市、惠州市、中山市、茂名市、湛江市、江门市、珠海市。

3、江苏省:苏州市、南京市、无锡市、南通市、徐州市、常州市、盐城市、扬州市、泰州市、镇江市、淮安市、连云港市、宿迁市。

4、湖北省:武汉市、宜昌市、襄阳市。

5、四川省:成都市。

6、浙江省: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台州市、嘉兴市、金华市、湖州市。

7、山东省:青岛市、烟台市、济南市、潍坊市、淄博市、济宁市、临沂市、东营市、泰安市、威海市、德州市、聊城市、荷泽市、滨州市、枣庄市。

8、湖南省: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衡阳市、株洲市、郴州市。

9、辽宁省:大连市、沈阳市、鞍山市。

10、河南省:郑州市、洛阳市、南阳市、许昌市、周口市、新乡市。

I1福建省:泉州市、福州市、厦门市、漳州市。

12、河北省:唐山市、石家庄市、沧州市、邯郸市、保定市、廊坊市。

13、陕西省:西安市、榆林市、咸阳市。

14、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庆市。

15、安徽省:合肥市、芜湖市。

16、吉林省:长春市、吉林市。

17、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

18、江西省:南昌市。

19、云南省:昆明市。

20、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柳州市。

21、贵州省:贵阳市、遵义市。

22、山西省:太原市。

23、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

24、甘肃省:兰州市。

【附1】2023年万亿俱乐部城市排名如下:(百强城市中的〃强中强〃\广东深圳、广东广州、江苏苏州、四川成都、浙江杭州、湖北武汉、江苏南京、浙江宁波、山东青岛、江苏无锡、湖南长沙、河南郑州、广东佛山、福建泉州、山东济南、安徽合肥、江苏南通、陕西西安、福建福州。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北京 78.7 28 廊坊 13.7 53 绍兴 6.7 78 衡水 4.2
4 广州 75.1 29 昆明 13.5 54 乌鲁木齐 6.4 79 许昌 4.1
5 杭州 69.5 30 惠州 12.6 55 俱江昌 12.6 56 洛阳 6.3 81 遵义 4.1
15 东莞 29.6 40 徐州 9.6 65 咸阳 5.0 90 银川 3.6
16 青岛 28.5 41 潍坊 9.3 66 淄博 49.0 91 菏泽 3.5
17 佛山 25.3 42 烟台 9.1 67 秦皇岛 4.8 92 清远 3.5
18 长沙 24.8 43 南宁 8.7 68 绵阳 4.7 93 肇庆 3.5
11 重庆 33.4 36 南通 10.3 61 芜湖 5.2 86 西宁 3.8
12 武汉 32.9 37 中山 10.1 62 新乡 5.2 87 晋中 3.7
13 郑州 31.6 38 温州 10.0 63 开封 5.2 88 连云港 3.7
14 西安 29.9 39 保定 9.9 64 台州 5.1 89 泸州 3.7
19 无锡 24.2 44 扬州 8.1 69 株洲 4.7 94 日照 3.4
20 合肥 22.1 45 长舂 7.9 70 盐城 4.6 95 宜宾 3.4
21 厦门 20.8 46 呼和浩特 7.9 71 渭南 4.5 96 邯郸 3.4
22 宁波 19.5 47 海口 7.4 72 宿迁 4.4 97 湛江 3.3
2019年最具人才吸引力城市100强
排 序
城巿
人才吸 引力指

排 序
城市
人才吸 引力指

排 序
城市
人才吸 引力指

排 序
1 上海 100.0 26 常州 14.2 51 湖州 6.9 76
人才吸 娘市 引力指

眉山 4.2
2 深圳 85.3 27 大连 13.9 52 威海 6.9 77 哈尔滨 4.2
7 成都 46.9 32 太原 11.3 57 三亚 6.1 82 拉萨 4.0
8 济南 39.4 33 贵阳 11.2 58 唐山 6.0 83 邢台 3.9
9 苏州 37.3 34 沈阳 10.9 59 张家口 5.4 84 济宁 3.9
10 天津 35.9 35 嘉兴 10.6 60 泉州 5.2 85 江门 3.8
23 石家庄 18.9 48 金华 7.1 73 泰州 4.3 98 周口 3.3
24 珠海 16.0 49 临沂 7.1 74 沧州 4.3 99 上饶 3.3
25 福州 15.2 50 兰州 6.9 75 淮安 4.3 100 西昌 3.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