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禁城三大殿何以变小

合集下载

详述故宫三大殿及其特点

详述故宫三大殿及其特点

详述故宫三大殿及其特点故宫,这个名字听起来就很高大上,仿佛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地方。

其实,它就是我们国家的故宫博物院,里面有很多古老的建筑和珍贵的文物。

今天,我就给大家详细讲讲故宫的三大殿及其特点。

我们来说说紫禁城的最中心——午门。

午门是故宫的正门,也是最大的一个门。

它有两个门洞,中间有一个巨大的石狮子,非常雄伟壮观。

据说,这个石狮子曾经被用来镇压洪水,所以它也被称为“镇水兽”。

除了石狮子,午门外还有很多精美的雕刻,比如龙凤、蝙蝠等等。

这些雕刻都是用石头刻成的,非常精细。

午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乾清宫。

乾清宫是故宫的一个宫殿群,包括了很多房间和大厅。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乾隆皇帝的寝宫——保和殿。

保和殿是一座非常大的建筑,有很多房间和楼梯。

据说,这个建筑是用木头做的,但是非常坚固。

在保和殿里,你可以看到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家具,比如玉器、瓷器、屏风等等。

这些文物都是古代皇帝用的,非常有价值。

乾清宫是一个非常神秘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

我们来说说坤宁宫。

坤宁宫是故宫的一个宫殿群,包括了很多房间和大厅。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康熙皇帝的母亲——孝庄文皇后的寝宫——景仁宫。

景仁宫是一座非常小的建筑,但是非常精致。

在景仁宫里,你可以看到很多珍贵的文物和家具,比如画像、字画、屏风等等。

这些文物都是古代皇后用的,非常有价值。

坤宁宫是一个非常温馨的地方,也是一个非常值得一看的地方。

好了,今天我就给大家讲了这么多关于故宫三大殿的内容。

希望大家有机会去故宫看看,感受一下那里的气氛和历史。

谢谢大家!。

故宫前三大殿的简介

故宫前三大殿的简介

故宫前三大殿的简介故宫前三大殿的简介故宫是北京市中心的一座宏伟宫殿,也被称为紫禁城。

作为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集中体现了古代宫殿建筑的精髓和华丽。

其中,位于故宫中轴线上的前三大殿是故宫最为重要和庄严的建筑群,包括了午门、乾清门和太和门。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故宫前三大殿的特点和历史背景。

1. 午门午门也被称为“午宫”或“玄武门”,是故宫的主要门户之一。

午门位于故宫的南中轴线上,是连接太和殿与外朝的重要通道。

午门始建于明代,经过多次修复和重建,如今的午门已恢复了其原貌。

午门内外的城墙是故宫建筑群的外围墙壁,墙体高大厚实,体现了古代城市建筑的防御特点。

午门上方还有着金碧辉煌的宫墙、宫门和宝顶,华丽壮观,彰显了皇宫的权威与尊贵。

2. 乾清门乾清门位于故宫的内城边界,是连接午门与太和殿的重要通道之一。

乾清门的建筑风格受到了明代宫殿建筑的影响,建筑造型简洁大方却不失尊贵庄重。

门上有殿楼,殿楼上部有碧绿琉璃瓦,增添了整体建筑的色彩和艺术感。

乾清门内外的墙壁上装饰着华丽的壁画和浮雕,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精髓。

3. 太和门太和门是故宫内的最后一个门,位于乾清门后面,连接乾清门和太和殿。

太和门是故宫建筑群中规模最大的一座门,也是整个故宫的南大门。

太和门的建筑风格恢弘壮丽,结构复杂,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精湛工艺和规模宏大的气势。

太和门正面有着厚实的红墙,墙上装饰着雄伟的门楼和金碧辉煌的宝顶,彰显了皇宫的尊贵和威严。

太和门内外的墙壁上砌着许多玉雕和浮雕,展示了古代建筑装饰的精美和精细。

总的来说,故宫前三大殿是故宫建筑群中最为重要和庄严的部分。

这三座门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都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的独特魅力和卓越工艺,每年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赏。

如今,故宫前三大殿作为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之一,已成为中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世界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

北京故宫的三大殿简介

北京故宫的三大殿简介

北京故宫的三大殿简介介绍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我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的皇城脚下,是中华民族古代建筑的瑰宝。

故宫的三大殿是整个宫殿建筑群的核心,包括”午门”、“太和殿”、“乾清宫”三个部分。

下面将对三大殿进行详细的介绍。

午门午门是北京故宫的正门,也是皇帝出行时的正门。

午门的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是中国传统建筑的典范。

午门的中间是五踏石,皇帝和皇后在出行时要从五踏石上迈过,象征着权力和尊严。

午门两侧是六根金水状的旗杆,旗杆上悬挂着金色和丹色的旗帜,华丽炫目。

午门的左右两边是匾额,上书“承天启示”,意味着承天启示的世界。

午门内侧有两个朱漆大桌,上面放着大理石狮子和鸟尾水獭,显得极为雄伟。

午门两侧还有石狮子,雕工精美,栩栩如生,每个狮子都有自己独特的形态和神态。

午门的上方是第一块石碑——午门碑,是明代嘉靖年间所立,具有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

太和殿太和殿是北京故宫三大殿的核心,也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接见重要官员的场所。

太和殿是以黄色为主色调,象征着皇家的尊贵和光荣。

太和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建筑,建筑面积达到了4700多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

太和殿的屋顶采用黄琉璃瓦,形状独特,色彩鲜艳。

太和殿的屋顶上有13只蟠龙(7只正蟠龙+6只半蟠龙),寓意着皇帝的尊贵和威严。

太和殿的殿内有许多珍宝和艺术品,如嵌满宝石的龙宝座、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金色匾额等等,展示了我国古代工艺和文化的辉煌。

乾清宫乾清宫是紫禁城宫殿建筑中保存最完整的部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木结构建筑。

乾清宫包括了皇帝的卧室、起居室和办公室,是皇帝日常生活和政务活动的场所。

乾清宫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融合了中国古代建筑的优秀传统。

乾清宫的中间是天井,四周是卧室和内院。

天井上方有天的称号“乾清殿”,是乾隆帝自己亲自题写的。

乾清宫的内部装饰极为华丽,墙壁上镶嵌着珍贵的宝石和贵重的字画,地板上铺设着纯金铜脚架的地毯。

乾清宫还保存了许多乾隆帝的御赐物品和文物,如乾隆御笔题写的书画、礼器、乾隆帝的衣物等等。

《故宫三大殿》阅读答案

《故宫三大殿》阅读答案

《故宫三大殿》阅读答案《故宫三大殿》阅读答案「篇一」《故宫博物院(选段)》阅读理解及答案①紫禁城的城墙十多米高,有四座城门: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西面东华门、西华门。

宫城呈长方形,占地72万平方米,有大小宫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多间。

城墙外是五十多米宽的护城河。

城墙的四角上,各有一座玲珑奇巧的角楼。

故宫建筑群规模宏大壮丽,建筑精美,布局统一,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风格。

②从天安门往里走,沿着一条笔直的大道穿过端门,就到午门的前面。

午门俗称五凤楼,是紫禁城的正门。

走进午门,是一个宽广的庭院,弯弯的金水河像一条玉带横贯东西,河上是五座精美的汉白玉石桥。

桥的北面是太和门,一对威武的铜狮守在门的两侧。

③进了太和门,就到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三座大殿矗立在七米多高的白石台基上。

台基有三层,每层的边缘都用汉白玉栏杆围绕着,上面刻着龙凤流云,四角和望柱下面伸出一千多个圆雕鳌头,嘴里都有一个小圆洞,是台基的排水管道。

④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琐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⑤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子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首先从故宫建筑群的写起,接着作者沿着参观路线继续介绍,以天安门为起点,穿,进,过汉白玉石桥,来到前三殿。

最后具体介绍了太和殿的特点。

(4分)2.阅读下面【链接材料】,简要说说天坛和故宫博物院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故宫的三大殿的简介

故宫的三大殿的简介

故宫的三大殿的简介故宫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宫,也是中国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

整个故宫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为150,000平方米,共有9999间房屋。

故宫根据其规模和重要性,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并被誉为“世界五大宫之首”。

故宫的主要建筑从南向北依次为午门、太和门、三大殿、六大殿、九龙壁等。

其中,三大殿是故宫的核心建筑,包括乾清宫、中和殿和保和殿。

这三座宫殿分别代表了皇帝的居住、办公和举行重要仪式的功能。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故宫的三大殿。

一、乾清宫乾清宫是故宫的第一座宫殿,也是皇帝的住所。

它位于故宫的正中心,南面是午门,北面是中和殿。

乾清宫既是宫廷生活的场所,也是皇帝处理政务的地方。

乾清宫的建筑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具有典型的中国宫殿建筑特色。

乾清宫的布局以“三进”为主,分为前、中、后三个院落。

主要建筑包括御书房、龙亭六铺、韵华殿、交泰殿、倚凤阁等。

宫内陈设非常豪华,墙壁上的壁画,家具和摆设都体现了中国传统的美学和精致工艺。

在乾清宫中,还有一些重要的场所,如咸阳洞和书坛。

咸阳洞是皇帝祈求丰收的地方,而书坛则是皇帝主持科举考试的场所。

这些地方都是故宫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展现了古代中国皇权的象征和文化的繁荣。

二、中和殿中和殿是故宫的第二座宫殿,也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会见重要客人的地方。

中和殿位于乾清宫的北面,与乾清宫通过走廊相连。

中和殿建筑庄重典雅,宏伟壮观,是故宫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中和殿主要包括乾隆铜像前殿、中和殿正殿和宣政殿。

正殿是举行重要仪式的场所,主要有朝会、贺年、晋封等,是皇帝展示权力的场所。

而宣政殿则是皇帝接受百官朝贺的地点。

中和殿的建筑风格和装饰艺术都体现了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艺术特点。

中和殿的正殿有两座狮子和两座门神,其中东侧石狮子是现存国内石造品中最早的,具有重要艺术和历史价值。

而门神则是守卫皇宫的神话形象,代表着守护和保佑的寓意。

三、保和殿保和殿是故宫的第三座宫殿,也是皇帝举行重要仪式和接见外国使节的地方。

故宫前三殿的历史沿革

故宫前三殿的历史沿革
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北京故宫被定为全国第一批重
点文物保护单位。 遗产”名录。
1987年,北京故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
2005年, 北京故宫开始进行为期19年的大修.
太和殿图片
中和殿图片
保和殿图片
谢谢观看
的优抚条件,仍然居住于紫禁城内。
1923年,建福宫发生火灾。
1924年,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驱逐清帝溥仪。
1925年,在原紫禁城的基础上建立故宫博物院。
1933年,故宫博物院文物南迁,以躲避日本侵略。
1948年,故宫博物院南迁文物部分运往台湾。 1949年1月,北平稳定后,故宫得到了修养。
五六十年代,陆续有人提出故宫改建计划,后因种种原因 搁置。
故宫前三殿的历史
• 1416年(永乐十四年),明成祖颁诏迁都北京,下令仿
照南京皇宫营建北京宫殿。
前三殿被焚毁。
1420年(永乐十八年),北京宫殿竣工。次年发生大火, 1440年(正统五年),重建前三殿及乾清宫。 1459年(天顺三年),营建西苑。
1557年(嘉靖三十六年),紫禁城大火,前三殿、奉天 门、文武楼、午门全部被焚毁,至1561年才全部重建完
工。
1597年(万历二十五年),紫禁城大火,焚毁前三殿、 后三宫。复建工程直至1627年(天启七年)方完工。
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军攻陷北京,明朝灭亡。
李自成向陕西撤退前焚毁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 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 毁。同年清顺治帝至北京。此后历时14年,将中路建筑基 本修复。
故宫前三殿的历史革命
故宫前三殿
• 前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此三大殿又以文
华殿、武英殿为左右两翼。 • 前三殿区位于故宫南部的正中,是北京城中轴线上最 恢宏壮丽的建筑篇章。这一区域分为三个巨大的院落,依 次为太和门广场、太和殿广场以及三台,自南向北排布在 中轴线上。 • 内金水河横亘于太和门外宽阔的广场上,即如玉带, 又似巨弓。太和门内,体仁阁、弘义阁以及连绵的廊庑将 三大殿四面围合,院落四角崇楼耸峙这里座落着最尊贵、 最宏伟、等级最高的宫殿。其中,太和、中和、保和三大 殿高踞于巨大的三层汉白玉石台基上,形成紫禁城宫殿中 央的巅峰。过去,皇帝在这里举行最隆重的大朝典礼。 • 这里不仅是紫禁城最重要的区域,也是皇城和京城的 中心。

故宫三大殿详细介绍

故宫三大殿详细介绍

故宫三大殿详细介绍故宫三大殿,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群,也是故宫博物院的核心部分。

三大殿,包括了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背景、建造目的等方面都具有很高的价值。

下面将详细介绍故宫三大殿。

一、太和殿太和殿,又称为大明殿,是中国现存最大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也是故宫内规模最大的单体建筑。

太和殿的建造开始于1406年,明朝的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建筑风格宏伟而古朴,整座建筑的外观呈四方形,高达35.05米,面积约为4125平方米。

殿内有72根巨柱,每根柱子都是由一整棵南方名贵木材制成的。

作为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宴会、考试、祭天等隆重仪式的场所,太和殿被誉为“天下第一殿”。

从这座殿内举行盛大而庄严的仪式,可以感受到中国古代王朝的辉煌与繁荣,也可以领略到中国优秀建筑技术与文化艺术的精髓。

二、中和殿中和殿是故宫中央建筑群中的第二大宫殿,位于太和殿的南北轴线上,与太和殿、保和殿合称“三大殿”。

它始建于明朝成化年间,后经历了多次修缮和重建。

坐北朝南,殿内布局高低错落,走廊遮阴,窗户通风,昼夜温差小。

中和殿的建筑风格也让人留恋,它相对于太和殿显得略显精细,色彩柔和雅致,给人一种温馨的感觉。

在明清皇帝的带领下,中和殿曾多次举行重大仪式,其中就包括皇帝册封皇后的隆重仪式。

三、保和殿保和殿,也称为御花园,位于故宫中央轴线上的南侧,与太和殿和中和殿呈“一”字形构建。

保和殿历史悠久,修建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的建筑风格与太和殿相似,却又有自己独特的风格。

保和殿与太和殿一样,是明清皇帝举行重大仪式的场所。

走进保和殿,可以看到两侧分别为文昌殿和武英殿,它们都有着富有意义的文化瑰宝,包括了古书画、纹银器、金器等珍贵文物。

总的来说,故宫三大殿是中国古代皇城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之一,它以其宏伟而古朴的建筑风格、历史文化背景和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蜚声中外。

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三大殿也是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历史趣谈揭秘北京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 为什么要改造故宫

历史趣谈揭秘北京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 为什么要改造故宫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揭秘北京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为什么要改造故宫
导语: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幼帝溥仪颁布了逊位诏书,清朝灭亡。

与逊位诏书连在一起的还有袁世凯的三个优待条件,一是清
故宫的几次改造计划
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替幼帝溥仪颁布了逊位诏书,清朝灭亡。

与逊位诏书连在一起的还有袁世凯的三个优待条件,一是清帝优待条件,一是清朝皇族优待条件,一是满蒙回(维吾尔)藏贵族优待条件。

其中清帝优待条件的第三条规定逊清皇室仍可暂居于紫禁城中,待日后移往圆明园。

民国时期:变太和殿为国会议场
民国初年的紫禁城分界线。

左边是仍归逊清皇室居住的内廷区域,右边的前朝部分交给民国。

按照瑞典建筑师施达克1923年为民国政府测绘的前三殿区域平面图,当时民国与逊清活动内廷区域的分界线是以保和殿后墙为界。

此后根据协商,逊清皇室向民国移交了紫禁城外朝区域的太和、中和、保和“前三殿”,两侧的文华殿和武英殿,以及午门、东华门和西华门的所有权。

前三殿北边的乾清、坤宁二宫、东西六宫,以及养心殿、宁寿宫、慈宁宫、上驷院、内务府等区域仍然归逊清皇室所有,平时从北边的神武门出入。

除了前三殿外,位于皇城之内的北海、中南海和社稷坛也移交给民国。

中南海改为中华民国总统府,北海因为与中南海毗邻,所以并未向公众开放,袁世凯的“大太子”袁克定、外交总长陆徵祥等人先后居住在北海的团城、静心斋等地。

社稷坛则在1915年改为中山公园。

清室仍然保留天安门东边的太庙和紫禁城北边的景山。

生活常识分享。

故宫三大殿林微因主要内容概括

故宫三大殿林微因主要内容概括

故宫三大殿林微因主要内容概括
摘要:
一、引言
二、故宫三大殿的概述
三、林微因与故宫的关系
四、林微因在故宫的工作及成就
五、结论
正文:
故宫,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古建筑之一,拥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内涵。

其中,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更是故宫建筑群中的精华。

它们不仅代表了中国古代建筑的最高水平,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象征。

今天,我们将要探讨的是林微因与故宫三大殿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故宫三大殿的概述。

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分别位于故宫的南北中轴线上,是故宫建筑群的核心。

太和殿是故宫最大的一座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的木质结构古建筑。

中和殿是皇帝在祭祀、庆典前暂时休息的地方。

保和殿则是皇帝每年举行元旦、皇诞等庆典活动的场所。

林微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文物保护专家,与梁思成并称为中国建筑学界的“双子星”。

林微因与故宫的渊源始于20 世纪30 年代,当时她参加了故宫文物的修缮与保护工作。

在之后的日子里,林微因致力于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是故宫建筑群,发表了大量关于故宫建筑的论文和专著,对故宫建筑的保护与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故宫的工作中,林微因对三大殿进行了深入研究。

她通过对三大殿建筑风格的分析,揭示了三大殿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同时,她还对三大殿的修缮和保护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为三大殿的保护工作做出了实际贡献。

总的来说,林微因与故宫三大殿有着不解之缘。

她通过自己的研究与保护工作,为故宫三大殿的传承做出了巨大贡献。

故宫三大殿介绍

故宫三大殿介绍

故宫三大殿介绍北京故宫的外廷以三大殿为主。

太和殿和中和殿、保和殿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工字形基台上,太和殿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

基台三层重叠,每层台上边缘都装饰有汉白玉雕刻的栏板、望柱和龙头,三台当中有三层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太和门太和门是紫禁城内最大的宫门,也是外朝宫殿的正门。

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当时称奉天门。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门,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太和门面阔9间,进深3间,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

上覆重檐歇山顶,下为汉白玉基座,梁枋等构件施以和玺彩画。

门前列铜狮一对。

太和门左右各设一门,东为昭德门(明代称弘政门),西为贞度门(明代称宣治门)。

太和门在明代是“御门听政”之处。

清初的皇帝也曾在太和门听政、赐宴,后来“御门听政”改在乾清门。

顺治元年(1644年)九月,满族统治者定鼎北京后的第一个皇帝福临即在太和门颁布大赦令。

太和殿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是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自建成后屡遭焚毁,又多次重建,今天所见为清代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殿面阔11间,进深5间,建筑面积2377平方米,高26.92米,连同台基通高35.05米,为紫禁城内规模最大的殿宇,檐角安放10个走兽。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极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中和殿中和殿位于太和殿后,高27米,平面呈正方形,面阔、进深各为3间,四面出廊,建筑面积580平方米。

黄琉璃瓦单檐四角攒尖顶,正中有鎏金宝顶。

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皇帝在去太和殿之前先在此稍作停留,接受内阁大臣和礼部官员行礼,然后进太和殿举行仪式。

作为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的

作为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的

作为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的作为北京故宫外朝三大殿之一的是保和殿,位于中和殿的后面,于公元1420年建成。

一开始叫谨身殿,嘉靖时改称建极殿。

公元1645年改为保和殿,寓意是“志不外驰恬神守志”。

盛典时用的宫殿。

太和殿是三大殿中最大的宫殿,中和殿最小。

三大殿是中国明清宫殿建筑,体现了中国宫殿建筑的以下特点:平面布局以大殿(太和殿)为主体,取左右对称的法式排列诸殿堂、楼阁、台榭、廊庑、亭轩、门阙等建筑,殿堂建筑以木构架支撑,都柱底下有石柱础,砖修墙体北、西、东三面维护,坐北朝南,上盖金黄色琉璃瓦屋顶。

三大殿装饰色彩,屋顶多用金黄色,立柱门窗墙垣等处多用赤红色装饰,檐枋多施青蓝碧绿等色,衬以石雕栏板及石阶之白玉色,形成鲜明的色彩对比。

历史起源太和殿俗称金銮殿,在故宫的中心部位,是故宫三大殿之一。

建在高约5米高的汉白玉台基上。

台基四周矗立成排的雕栏称为望柱,柱头雕以云龙云凤图案,前后各有三座石阶,中间石阶雕有蟠龙,衬托以海浪和流云的“御路”。

殿内有沥粉金漆木柱和精致的蟠龙藻井,上挂“建极绥猷”匾,殿中间是封建皇权的象征——金漆雕龙宝座。

太和殿红墙黄瓦、朱楹金扉,在阳光下金碧辉煌,是故宫最壮观的建筑,也是中国最大的木构殿宇。

明清两朝24个皇帝都在太和殿举行盛大典礼,如皇帝登基即位、皇帝大婚、册立皇后、命将出征,此外每年万寿节、元旦、冬至三大节,皇帝在此接受文武官员的朝贺,并向王公大臣赐宴。

清初,还曾在太和殿举行新进士的殿试,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改在保和殿举行,“传胪”仍在太和殿举行。

关于皇帝上朝的地点,其实不在太和殿,纵观明清,皇帝一般都是在太和门、乾清门上朝,称御门听政,而当有比较紧急或重要的事情时,皇帝则在乾清宫召见大臣,晚清时期慈禧太后垂帘听政,上朝的地点也因此变为养心殿。

太和殿历经岁月的打磨,渐渐残破不堪,有些构件已经腐烂,起不到支撑大殿的作用。

并且,梁上的彩画也褪色严重,因此,太和殿从2006年开始“封闭式”的大修。

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的介绍

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的介绍

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的介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的中轴线上,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典范。

它是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被誉为“古代东方建筑艺术的瑰宝”。

紫禁城由前朝的皇帝所居住,是皇权的象征,也是政治、军事、文化和宗教活动的中心。

它的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布局严谨,被称为“天下第一宫”。

紫禁城的中心三大殿是紫禁城最重要的建筑群,分别是午门、太和殿和乾清宫。

午门是紫禁城的正门,也是皇帝出入的场所。

午门由五座门楼组成,呈朱红色,突显了皇权的威严和庄严。

午门的中间是五个门洞,中间的门洞为皇帝专用,左右两侧的门洞为文武百官通行。

午门上方悬挂着两块匾额,上面分别写着“武英殿”和“文华殿”,象征着皇帝要武功显赫、文化昌盛。

太和殿是紫禁城的第一殿,是皇帝举行重大仪式和接见外宾的地方。

太和殿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其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寓意着皇帝的尊贵和权威。

太和殿的正殿面积达到了2300多平方米,殿内有九个梁架,象征着中国的九州。

太和殿的内部装饰非常精美,殿内有金碧辉煌的屋顶、彩绘的壁画和精美的雕刻,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巅峰。

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也是紫禁城中保存最完整的建筑之一。

乾清宫呈现出典型的明代建筑风格,它的规模较小,但构造精巧,布局合理。

乾清宫的内部装饰非常豪华,墙壁上镶嵌着金玉石和珍贵的宝石,地板上铺着华丽的地毯,寝宫内还摆放着华丽的家具和陈设品,展示了皇帝的尊贵和奢华生活。

中心三大殿是紫禁城的核心建筑群,也是中国古代皇宫建筑的典范。

它们的建筑风格独特、规模宏大,展现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独特魅力。

这些建筑物不仅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它们见证了中国古代帝王的荣辱兴衰,也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象征和遗产。

如今,紫禁城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让人们感受到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辉煌和壮丽。

阅读答案故宫三大殿

阅读答案故宫三大殿

阅读答案故宫三大殿【篇一:《故宫博物院》课内阅读练习附答案】t>班级姓名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的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

方台两旁有六根高大的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矫健的金龙。

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的雕金蟠龙。

从龙口里垂下一颗银白色大圆珠,周围环绕着六颗小珠,龙头、宝珠正对着下面的宝座。

梁枋间彩画绚丽,有双龙戏珠、单龙翔舞,有行龙、升龙、降龙,多态多姿,龙身周围还衬托着流云火焰。

三大殿建筑在紫禁城的中轴线上,这条线也是北京城的中轴线,向南从午门到天安门延伸到正阳门、永定门,往北从神武门到地安门、鼓楼,全长约八公里。

1.选文第二段按空间顺序来说明,请从中找出所有的方位词?2.作者为什么要把太和殿作为解说重点?3.在这部分里,为什么对龙的描述有10次之多?4.强调太和殿建筑在中轴线上,用意是什么?5.体现太和殿特点的语句是:6.第二段作者的立足点是:;说明顺序是:1.正面、正中、上面、背后、两旁、中央、周围、下面。

2.太和殿与中和殿、保和殿,是紫禁城的中心。

其中太和殿又是中心的中心,它是皇帝的宝座所在,是举行重大典礼皇帝受朝贺的地方。

3.故宫的建筑突出龙,因此对故宫的说明也突出龙。

龙是皇帝的化身,皇帝自命“真龙天子”,也是皇权的象征,突出龙,也就是突出皇权的威严。

4.用意在突出皇权这个核心。

5[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6[朱漆方台]。

:[逻辑顺序]。

太和殿俗称金銮殿,高28米,面积2380多平方米,是故宫最大的殿堂。

在湛蓝的天空下,那金黄色的琉璃瓦重檐屋顶,显得格外辉煌。

殿檐斗拱、额枋、梁柱,装饰着青蓝点金和贴金彩画。

正面是12根红色大圆柱,金锁窗、朱漆门,同台基相互衬映,色彩鲜明,雄伟壮丽。

二、故宫内廷三大殿及御花园

二、故宫内廷三大殿及御花园

穿过内廷正门乾清门,沿白石雕栏高台甬道向前,你就 进入了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也就进入 了内廷。内廷的华丽装饰与外朝的宏伟截然迥异:金色 的阳光泼洒下来,层层叠叠的琉璃屋顶和镏金狮子光彩 夺目,既无比繁复又至极绚丽。只是,掩盖在绚丽的色 彩之下的,是无数生命与鲜血演绎的历史谜题。
乾清宫院落东西两侧的日精门与月华门, 则象征着日月争辉。东西六宫及其他诸宫 殿也都分别象征着天上的十二星辰和各个 星座。
坤宁宫28位帝后竟无一人善终
坤宁宫作为皇后的正宫,主要的特征, 应是一个字——“安”,安宁、安康。但明 清五百余年的坤宁宫,却是 “坤宁不安”、 “坤宁不宁”。何以见得?
明宫皇后的结局
明朝坤宁宫皇后的夫君,就是乾清宫的 16位皇帝。他们是很不好记的。分作三段, 会好记些。 第一段——洪(武)、建(文)、永(乐)、洪 (熙)、宣(德)五位皇帝。 洪武帝朱元璋的马皇后,宿州(今安徽省宿 州市)人,父马公(不知名字),“元末杀人,亡 命定远”。母早亡,马公将小女托付给友人郭 子兴抚养。朱元璋是郭子兴部下,郭把这位养 女许配给朱元璋。朱元璋称帝,这位夫人就成 了马皇后。马皇后没有文化,受过苦难,经过 战争,史称她“仁慈有智鉴,好书史”,就是 性仁慈,有智慧,肯思考,好读书。她陪着丈 夫掌管六宫。朱元璋活了71岁,马皇后却51 岁就死了,早于夫君过世20年,并不可意。
壬寅宫变
当时皇帝迷信道士所说,认为未有经历 性行为的宫女的经血可保长生不老,令礼 部派员在京城、南京、山东、河南等地挑 选了民间少女进宫。为了保持所谓的材料 纯净度,这些宫女每天不能正常饮食,只 能像蚕宝宝那样吃桑叶,饮露水。这位嘉 靖皇帝进入中年后似乎提前患上了更年期 综合征,脾气相当暴躁,动不动就进行打 骂,连中宫皇后都被他随便找个理由废了 好几茬。这些身份卑微的宫女在此期间被 打死的就二百余人,长期过着苦不堪言的 生活。

历史见证北京故宫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演变

历史见证北京故宫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演变

历史见证北京故宫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演变北京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建筑群之一,也是中国最重要的文化遗产之一、它的历史变迁与文化演变可以追溯到明代,下面就具体来探究一下。

故宫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406年,明成祖朱棣决定将都城迁至北京,并开始修建紫禁城。

从明成祖朱棣到清朝嘉庆皇帝朝,共有24位皇帝在故宫居住和执政。

明清两代共计500多年的时间里,故宫是政治和文化的中心。

最初的故宫建筑风格深受明代的宫殿建筑风格影响,大致呈现了典型的明式宫殿特色。

然而,明代宫殿只占据了故宫总面积的一小部分,在清朝统治期间,故宫进行了扩建,使其成为一个庞大的宫殿建筑群。

康熙、雍正和乾隆三位清朝皇帝在位期间,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改造。

清朝皇帝开展了大规模的建筑工程,包括新增了一些新宫殿,以及修缮和调整了老宫殿。

整个故宫的布局和风格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清朝在故宫的建筑风格中加入了许多具有明确的满族特点的元素。

例如,在一些殿堂的屋檐上,出现了饰有满族图案的额会和彩绘木雕。

因此,故宫在建筑上融合了明、满两个民族的建筑艺术风格,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点。

除了建筑风格的变化,故宫还见证了许多历史事件和文化演变。

在清朝统治期间,故宫成为皇权的象征,宫廷政治和权力斗争在这里发生。

许多王宫内的政治决策都在故宫内完成。

例如,顺治年间,朝廷颁布了《遗诏》和《诸上国郡州地方堂会制》等一系列重要政令,这些法令对中国的政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此外,故宫也见证了中国文化的演变。

明清两代,故宫内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文化人物和文化事迹。

例如,明代著名的文艺家文徵明、汤显祖、杨慎等,以及清代文人魏源、郦道元等都曾在故宫内活动过。

他们的文化创作和思想活动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而且,在故宫内还保存着丰富的文物和艺术品。

这些文物和艺术品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包括绘画、雕刻、玉器、陶瓷、家具等。

故宫三大殿的故事

故宫三大殿的故事

故宫三大殿的故事故宫是中国古代宫殿建筑的代表,位于北京市中心,是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地方。

故宫的建筑风格独特,其中最著名的三大殿更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参观。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故宫三大殿,了解它们的故事。

太和殿太和殿是故宫中最大的宫殿,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这座宫殿的建筑风格独特,屋顶采用黄色琉璃瓦,寓意着皇家的尊贵地位。

太和殿前的石阶上有一块名为“云龙石”的巨石,是乾隆皇帝下令雕刻的,上面雕刻着九条龙,象征着皇帝的权威和地位。

在明清两代,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婚等重要仪式的地方。

据史书记载,明朝万历皇帝朱翊钧曾在这里举行登基仪式。

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也在这里举行过大典。

保和殿保和殿是故宫中的第二大殿,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宴会的地方。

这座宫殿的建筑风格与太和殿相似,但规模略小。

保和殿内有一幅巨型壁画,描绘的是“紫禁城全景图”,展示了当时紫禁城的宏伟壮观。

在明清两代,保和殿是皇帝举行宴会、庆祝节日等场合的地方。

据史书记载,清朝康熙皇帝曾在这里举行过盛大的宴会,邀请了各族首领和外国使节共5000余人参加。

中和殿中和殿是故宫中的第三大殿,也是明清两代皇帝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这座宫殿的建筑风格与前两座宫殿略有不同,采用了较简单的形式。

中和殿内有一座巨大的神坛,上面摆放着各种祭祀用品,展示了古代皇帝对神灵的敬畏之情。

在明清两代,中和殿是皇帝举行祭祀仪式的地方。

据史书记载,明朝嘉靖皇帝曾在这里举行过祭祀天地神灵的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清朝康熙、乾隆等皇帝也在这里举行过类似的祭祀仪式。

总之,故宫三大殿不仅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更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

它们见证了我国古代皇帝的权威、尊贵和祭祀文化的发展历程。

太和殿为何从面阔九间改为十一间?或因预防火灾

太和殿为何从面阔九间改为十一间?或因预防火灾

太和殿为何从面阔九间改为十一间?或因预防火灾张颖在阳数中“九”为最大,“五”位居五个阳数的中间,因此自古以来皇帝一直被称为“九五之尊”,皇宫里的建筑一般多为“面阔九间,进深五间”的“九五开间”。

可是,紫禁城的金銮宝殿太和殿为什么是面阔十一间呢?北京故宫里的太和殿明初时称奉天殿,后称皇极殿,清代时改称太和殿,俗称金銮宝殿,其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

它是紫禁城中最高的建筑,也曾是四九城的最高建筑,从庭院到正脊高35.05米。

太和殿也是紫禁城中最大的建筑,其面阔十一间,面积达2377平方米,相当于半个足球场那么大。

太和殿与其身后的中和殿、保和殿一起构成宏伟高大的皇宫前朝的主体,人们习惯称之为三大殿。

根据六经之首古籍《易经》的阴阳学说,在明代紫禁城的规划布局乃至筑建上,都将紫禁城分为外朝和内廷两大部分。

外朝属阳,内廷属阴,因此外朝的主殿三大殿之布局均采用奇数,内廷的宫殿布局则皆用偶数。

在阳数中又有两个数字比较特殊,九为最大,五则位居五个阳数的中间,因为以“九”和“五”象征封建帝王的权威,所以自古以来将皇帝称为“九五之尊”。

紫禁城外朝的三大殿最初均为“面阔为九间,进深为五间”,太和殿在初建时自然也是充分体现着皇权的“九五之数”。

可是,如今的太和殿为什么竟是面阔十一间呢?这还得从太和殿多次发生的火灾说起。

太和殿在永乐十八年建成后,先后四遭火焚,又四次重建。

最后一次大火发生在康熙十八年腊月初三(1680年1月6日)丑时,因太和殿西侧御膳房不慎起火,大火向东一直蔓延,两小时后引起太和殿的火灾。

康熙皇帝将引起火灾的6名太监处以绞刑,此后长达16年里太和殿一片废墟。

直到康熙三十四年,天下太平时康熙才开始想重建太和殿,由于此时距上次重建的明代天启年间已相隔69年,原有的修筑资料已找不到,曾一度不知如何重建。

后来一个名叫梁九的工匠想出了个办法解决了难题。

据《梁九传》载,梁九按十比一的比例,做了一个太和殿的木制模型,因当时从南方已找不到上好的金丝楠木,他把面阔改为11间,以缩短桁条的跨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紫禁城三大殿何以变小
如今,人们游览参观三大殿,都为其宏大而惊讶,咋一看这个“三大殿是如何变小”的题目,一定会觉得纳闷儿。

其实,现在的三大殿比起明初的三大殿,确实是小得多了。

明永年十八年(1420年)皇帝朱棣建都北京,当时皇宫三大殿叫奉天殿、华盖殿、谨身殿。

落成后的第二年,即永乐十九年(1421年)四月,奉天殿雷击起火,很快蔓延到华盖殿,三殿齐焚被毁。

正统六年(1441年)照原样修复。

嘉靖三十六年(1557年)四月,三大殿又因雷击起火,三大殿连同东西配殿,文武二楼,均被化为灰烬。

至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十月,三大殿仍照原样修复。

改名为皇极殿,中极殿,建极殿。

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三大殿第三次失火,齐焚被毁。

三大殿为什么三次火灾都是一殿着火三殿俱亡呢?后人研究后终于得出结论,原来是三大殿面积过大,在有限的空间中彼此之间距离过近,明万历以前的三大殿,据史籍记载,奉天殿广三十丈,深十五丈,四面出廊。

华盖殿,长十五丈,宽十五丈。

谨身殿广三十丈,深十三丈,也是四面出廊。

三大殿的总共建筑面积约为9100平方米。

那时三大殿之间距离是10米左右。

早在三大殿第二次失火齐焚的时候,一些明智的大臣,就看出了三大殿在建筑设计上的弱点,除木质构架防火性能不佳外,三大殿面积过大,三殿之间距离太近也是一大不足之处。

为此,曾有人奏议缩小三大殿的面积,扩大三殿之间的距离。

这原本是大火的经验总结,
实为良策。

但当朝宰相大学士严嵩不允,他说:“作室筑基为难。

其费数倍于木石,若旧基丈尺稍一移动,则一动百动,从新更改,俱用筑打,重费财力,久稽岁月,完愈难矣。

”(《明世宗实录》)因此,嘉靖年间重修三大殿,其尺寸仍照原样未改。

明万历年间,三大殿失火齐毁之后,天启年间重修三大殿。

这时,工部尚书薜凤翔向皇帝提出奏议,他主张,三大殿建筑面积必须缩小;三大殿之间的距离必须加大,以免再发生三大殿齐焚之灾。

他的奏议得到了皇帝的采纳,三大殿缩小尺寸变成了事实。

他在原来巨大的三大殿旧基上,分别另建三座殿基和台阶。

南边的皇极殿向南缩,北边的建极殿向北缩,中间的中极殿四面向里缩。

这么一来,皇极殿缩小为2380平方米,中极殿缩小为580平方米,建极殿缩小为1240平方米。

三大殿总共建筑面积缩小为4200平方米。

比明初三大殿的建筑面积减少一半还要多。

三大殿之立的距离,留出了三十多米,比明初时的三大殿之间的距离加大了三倍。

明末,农民运动领袖李子成攻进京城,放火烧宫,三大殿中的皇极殿、中极殿、皆毁于火,唯建极殿幸存。

专家们认为,这与三大殿面积的缩小以及三殿间距加大是分不开的。

清顺治二年(1645年)重修三大殿,仍依明天启年间缩小了的三大殿的尺寸施工,至三年(1646年)竣工。

更名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

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十二月初三,御善房失火,一阵狂风袭来,火延及配殿,顺着斜廊竟然殃及太和殿。

此时的太和殿斜廊竟
然居了一条导火索。

康熙三十年重修太和殿,工部郎中江藻奉旨把太和殿东西两侧通往配殿的斜廊全部拆除。

筑起了两堵高大的防火墙。

清雍正皇帝对防火格外重视,在他执政时,又命工部把三大殿东西配殿的舌檐,改为封火檐。

其封火檐的长度约有2000米,形成了一个防火保护圈。

使三大殿的防火措施不断加强。

三大殿的缩小与加大防火间距,拆除斜廊与加设防火墙,修筑防火檐,是三大殿防火建设的“三步曲”。

是经历五场大火之后,陆续总结出来的经验。

这对今天我们安全界的朋友来说,是个很有意思的掌故。

但愿人们游览故宫之余,但愿能从中引出值得借鉴之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