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地理大发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辑本段]
地理大发现的经过
地理大发现是指15~17世纪(又称大航海时代),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它是地理学发展史中的重大事件。
应该说,任何一个文明民族的代表人物首次到达地球表面某个前所未知的部分,或者确定了地表各已知部分之间的空间联系,因而加深人类对地球地理特征的科学认识,促进了地理学的发展,均可以称为地理发现。
在十五世纪之前,只有南极洲这样的无人居住的大陆和某些岛屿、海域为人类所未知。
而居住着未开化民族的陆地和岛屿,则只对“文明民族”而言是前所未知的。
从各文明古国的产生到十五世纪的漫长时期,各文明民族在古代文化发源地以外的广大区域已完成了许多发现,积累了丰富的地理知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形成了大地球形的概念。
1409年,湮没了1000多年的托勒密《地理学指南》被译为拉丁文后,大地球形说广泛传播。
但是古代学者没有可能直接验证地球的形状,也很少可能精确地测定地球的大小和海洋陆地的分布。
15~17世纪,由欧洲通往印度新航路的发现、美洲的发现、环球航行的成功以及其他航海探险活动,圆满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产生飞跃。
这些事件被通称为地理大发现。
在西欧,葡萄牙首先发起了大规模的航海探险活动。
15世纪早期,航海家恩里克王子创办地理研究机构,为取得黄金、象牙和奴隶,组织了多次非洲西岸的探险活动,先后发现了马德拉岛、佛得角群岛,并从直布罗陀沿非洲西海岸到达几内亚湾。
1473年,葡萄牙船只驶过赤道,后达到刚果河口;1487年,迪亚斯的探险队到达非洲南端,发现好望角,并进入印度洋;1497年,以达迦马为首的船队沿迪亚斯航线继续向前,经非洲东岸的莫桑比克、肯尼亚,于1498年到印度西南部的卡利卡特,开辟了从大西洋绕非洲南端到印度的航线,从而打破了阿拉伯人控制印度洋航路的局面。
葡萄牙通过新航路,垄断了欧洲对东亚、南亚的贸易,成为海上强国。
与葡萄牙人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统治者也极力从事海外扩张。
哥伦布发现美洲,就是这种扩张的最重要收获。
哥伦布相信大地球形说,认为从欧洲西航可达东方的印度和中国。
(该计划曾向葡萄牙政府提出过,但却被否认了,认为我们只要有一条线路就够了)哥伦布的西航计划得到西班牙国王和王后的支持。
1492年,他携带着西班牙国王和王后致中国皇帝的国书,率领船队从帕洛斯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后向西航行,先后到达巴哈马群岛和古巴、海地等岛。
但是,哥伦布误以为巴哈马群岛是印度的辖地,把当地土著居民称为印第安人,并误认为古巴是中国的一个省。
1493~1496、1498~1500和1502~1504年,哥伦布又进行了第二、第三和第四次航行,先后发现了多米尼加、波多黎各、牙买加、特立尼达等岛屿,以及由洪都拉斯到巴拿马的海岸。
第三次航行中在帕里亚湾首次登上美洲大陆。
哥伦布至死也没意识到,他发现的这些地方并非中国和印度,而是一块新大陆。
后来,意大利探险家亚美利哥·韦斯普奇到达美洲,才认识到这是一个新大陆。
在人们认识到大西洋西岸的陆地并非亚洲,而是一个新大陆后,人们的地理视野扩大了。
1513年,西班牙探险家巴尔鲍亚越过巴拿马地峡,看到了西南面的大海,他把这片海域称为“南海”(今太平洋)。
为了到达亚洲,人们努力寻找沟通大西洋和“南海”的海峡,或者象好望角那样的地角。
基于这种愿望,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西班牙国王查理一世的支持下,开始了新的航海探险活动。
麦哲伦曾经参加葡萄牙远征队,到过非洲、印度、苏门答腊、爪哇、班达群岛和马六甲海峡等地。
他相信大地球形说。
1519年麦哲伦率船队,从西班牙的桑卢卡尔港出发,经加那利群岛,到达南美东岸以后,即沿海南下,在南美大陆和火地岛之间,穿过后来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海峡,进入“南海”。
起初向西北,后转向西航。
船队在航行中从未遇到风暴,即把该海域称为太平洋。
1521年船队到达菲律宾群岛,麦哲伦在与当地土著人的冲突中被杀。
1522年麦哲伦船队剩下的“维多利亚”号返回桑卢卡尔港,完成环球航行。
发现新大陆后,欧洲至印度、印度尼西亚、中国和美洲的最有利的通商航路都被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占据。
荷兰、英国等为发展海上贸易,开始在高纬度地区寻找通往印度和中国的新航路,并探险世界其他地区。
16世纪,荷兰的巴伦支为探寻一条由北方通向中国和印度的航线,曾三次航行北冰洋地区,先后发现熊岛、斯匹次卑尔根岛,并到达新地岛最北端、喀拉海和瓦加奇岛;17世纪初,英国的哈得逊曾屡次探索经北冰洋通向中国的航路;斯霍特于1616年到达美洲南端的合恩角;荷兰的塔斯曼于1642~1643年环航澳大利亚,发现新西兰和塔斯马尼亚岛。
这些航海探险进一步扩大了人类的地理知识,并进行了一些有关洋流、风系等的科学考察以及岛屿和陆地的实测工作。
到了18世纪,库克的海洋探险已属于科学考察的范畴。
[编辑本段]
地理大发现的历史背景
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53年,东罗马帝国首府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所攻陷,从此整个中东及近东地区,全部成了穆斯林的天下。
由于君士坦丁堡的特殊地理位置,欧洲人从此不能再向他们的前辈那样通过波斯湾前往印度及中国,也不能再直接通过这个位于博斯普鲁斯海峡的巨大港口来获得他们日益依赖,且需求量巨大的香料。
欧洲人必须找到一条新的贸易路线,直接从香料群岛获得香料的资源。
对新的殖民地和财富的渴望
很久以来,与中国、印度的贸易,一直是通过阿拉伯人作为中介的,而在整个欧洲,与阿拉伯人的贸易又几乎都掌握在意大利的威尼斯和热那亚商人手里。
在西欧,英国、法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各国君主还有商人们都急切地希望能够打破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的垄断,自己前往印度、中国和香料群岛等地,直接与当地人进行香料、丝绸等商品交易。
另一方面,由于当时欧洲的商品对于中国人、印度人而言毫无吸引力,导致了欧洲人只得用大量的金银来换取香料和丝绸。
长期的入不敷出,导致欧洲人对于获取金、银、宝石或者直接获取香料等资源显得十分感兴趣。
至此,那些出产这些珍贵资源的地区,便成了欧洲人猎取与互相争夺的目标。
对未知世界的向往
最古老的幸存葡萄牙海图,结果显示探索达伽马到印度。
在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中,欧洲在公元15世纪以前一直扮演着一个次要的角色。
而在同期亚洲创造出了更为繁荣的文化,幷将这一优势不断扩大。
对于这个世界的发展而言,亚欧大陆及北非在世界上扮演的角色超过了其他地区,这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亚欧大陆及北非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仅仅局限于此。
而这个“世界”的两端:太平洋西岸和大西洋东岸几乎没有过直接的交往,欧洲黑暗时期正是亚洲国家空前繁荣的年代。
他们对彼此的认识也仅仅是通过7000余公里的丝绸之路相互了解。
这样漫长的距离和通行这段道路所需要的时间,也扭曲了东西方之间绝大部分可供了解的资讯。
对于当时的中国而言,天圆地方观念与地理中国中心是社会的标准常识。
与之相对的欧洲,则是通过数世纪前成书的《圣经》与托勒密在公元2世纪成书的《地理学指南》(人们将它从希腊文翻译为拉丁文——大规模被欧洲人了解的前提之一,则是在1406年)。
欧洲人通过《地理学指南》可以准确的了解他们憧憬的亚洲、北非。
但对于世界的另一半,依然是一片空白。
他们所知道的世界幷不比千余年前的罗马人甚至希腊人多多少。
他们根本不知道有美洲、大洋洲和南极洲的存在。
虽然他们已经知道了印度与中国的存在,但是真正到过那里的却很少。
13世纪末,马可波罗与他的游记在欧洲掀起了对东方向往的狂潮:在马可波罗笔下的中国、东亚甚至整个亚洲成为一个拥有空前繁荣的文化、遍地黄金、香料发达而强盛的区域。
这引发了大量欧洲人一窥东方文明的愿望。
然而马可·波罗前往中国时所途经的波斯湾对于欧洲人,特别是15世纪之后西欧人而言已经成为了禁
区;虽然已经有人深信地球是圆的,但是他们对地球大小的估计,却是完全建立在错误的数据的基础之上的。
当时甚至有人认为从欧洲往西至多几周时间便可到达亚洲。
文化与航海技术
中国在15世纪时将它的海上力量培养为用于符合其儒家思想的工具——将一只庞大、技术力量先进的船队赋予宣扬天朝国威的工具。
这支准仪仗队到达了中东、东非(现在有人声称他们发现了澳洲、美洲、南极洲——并早于麦哲伦一行环绕了整个世界,但这些说法并没有足够的证据使其成为主流思想)。
但郑和的航行没有将明帝国发展成为领土广大经济繁荣的国家:这支仪仗队并没有军事使命,也没有将它发展的贸易扩张为大规模的交往。
大航海也因此消耗了明政府大量的财力物力。
随着明朝海禁的开始,亚洲失去了在技术上可行的远望:发现新大陆和环游世界。
六分仪图解但是欧洲则走上了大航海时代的前台,有证据显示维京的海盗们曾到过格陵兰,并在加拿大设立了海盗据点。
除了海盗活动。
梵蒂冈的活动也成为促进远航的要素之一:葡萄牙与西班牙的探索活动多少有将基督教传播到世界,并将异教徒转化为基督教徒的想法,并且伊比利亚半岛在历史上曾多次被穆斯林国家军队进攻过,伊斯兰教对伊比利亚半岛的政治、宗教、文化形成的威胁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政治、经济上的扩张主义加上文化理念上的扩张要求令伊比利亚半岛的航海家们对自己的活动坚信是上帝的使命,从而为远航的心理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十字军东征带来的长年战争,中世纪的宗教裁判所等等这一切,导致欧洲人对于基督教产生了一种狂热的感觉。
很久以来,积极传教便是基督教会特点之一。
而且,为了使那些异教徒或不信教的人皈依基督教,人们总是会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
尤其是那些刚刚战胜了摩尔人的西班牙传教士们,特别渴望将战场上的胜利转化成宗教上的胜利,将基督教带出伊比利亚半岛,带出欧洲,传向世界的每个角落。
远洋航行所需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对于航海家而言,他们能够在海上活动,除了宗教信仰以外,他们更多的是依靠来自各地的科技:由占星术发展的方向辨识、指南针,从穆斯林的独杆三角帆船发展的大三角帆技术——这项技术将三角帆从横帆的替代物转化为推进船只的重要附加物,还有本国发达的造船业才是在海上最可信赖的依靠。
而在这些科技流传至欧洲之前,没有人会打算到世界“边缘”去冒险,地圆说的出现打消了航海家从地球摔向地狱的担忧。
从12世纪开始,欧洲人便开始制造用于航海的大型船只。
1200年至1500年间,欧洲普通船舶的吨位普遍增加了一到二倍。
在短短的几个世纪之内,他们或是从阿拉伯人那里学会了使用,或是自己动手发明改造了诸如罗盘、六分仪、海图、三角帆、艉舵、三桅帆船等工具或技术,使得欧洲人拥有了在各种复杂气候条件下进行远航的能力。
[编辑本段]
地理大发现事件年表
1298年后《马可.波罗游记》成书。
这本书在欧洲的广泛流传,激起了欧洲人对东方文明与财富的倾慕与贪婪,最终引发了新航路和新大陆的发现。
1375年欧洲当时最完备的航海地图-加塔兰地图完成
1405年~1433年航海家郑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各国,“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借以促使东南亚国家向明称臣纳贡,向世界宣扬国威。
1415年葡萄牙占领北非的穆斯林据点休达。
1415年后葡萄牙亨利王子的远征船队开始非洲西北部的探索,陆续发现加那利群岛,马德拉群岛,亚速尔群岛,以及位于非洲和巴西之间的中途的佛得角及佛得角群岛。
1450年欧洲的活版印刷技术出现,书本的大量印刷,使得知识得到广泛传播,不再是一部分僧侣的专利,由于人们知识水平的提高,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越来越强烈,为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提供了思想基础。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攻陷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灭亡。
通往东方的陆上和海上商路分别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
1455年罗马教皇尼古拉五世颁布特权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1467年日本应仁之乱(~1477年),战国时代开始。
战乱之中的失败武士沦为浪人,不断骚扰洗劫我国东南沿海。
倭寇之患由此开始,并越演越烈!!
1480年大航海时代3代的开始年代
1488年巴瑟罗缪·迪亚士发现非洲好望角
1492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同年,德国人马丁·倍海谟设计出第一台地球仪
1494年瓜分世界的托尔德西里亚斯条约签订。
1498年华斯科.达.伽马到达印度卡利卡特,开辟了印度航路。
1499年奥斯曼海军击败威尼斯,开始争夺东地中海地区的制海权。
1501年亚美利哥·维斯普奇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作了详细考察,确认这是一块新的大陆,但不是印度,后以他的名字命名这块大陆为“亚美利加”。
1502年大航海时代1代的开始年代。
1510年葡萄牙占领印度的果阿
1517年马丁.路德在德国维腾堡发表95条条陈,宗教改革开始。
葡使节到达广州。
1519年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船队出发,力图环绕地球航行以发现通往东方的新航路
1520年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里曼一世即位,帝国达到了鼎盛。
1520年10月麦哲伦穿过美洲南段与火地岛之间的海峡,进入太平洋。
后人将这个海峡命名为“麦哲伦海峡”
1521年西班牙的埃尔南多.科尔特斯攻取特诺奇蒂特兰城,新大陆墨西哥的阿兹特克帝国灭亡1521年4月麦哲伦到达菲律宾,卷入当地土人的冲突,战死。
其手下继续航行,发现摩鹿加群岛(就是著名的香料群岛),随后越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
1521年8月中葡“屯门之战”爆发,9月,葡萄牙船败逃马六甲。
1522年大航海时代2代的开始年代;同年9月6日,麦哲伦的船队回到圣卢卡港,世界一周航路完成
1525年大航海时代2代外传的开始年代。
成吉思汗的后裔巴贝尔统一印度北方建立莫卧儿王朝。
1529年葡西两国签订《萨拉哥斯新条约》,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又划了一条分界线,完成了亚洲地区的势力划分。
1532年葡萄牙贵族马丁·苏沙从法国人手里夺回巴西。
1533年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萨罗灭亡新大陆的“黄金之国”印加帝国。
中国成为世界上仅存的古文明。
1558年英国伊丽莎白一世即位(~1603年),为了扩展英国的海上势力而积极的鼓励海盗活动。
1561年倭寇大举侵犯台州,戚继光率领所部九战九胜,取得举世闻名的台州大捷!以后的几年又会同俞大猷所率俞家军进行兴化、平海、等平倭战役,连战连胜。
1665年,长期为害的倭寇之患,终被荡平。
1566年西属尼德兰地区爆发资产阶级革命。
1569年墨卡托首创用圆柱投影法编绘世界地图
1571年勒班多战役爆发,奥斯曼帝国的海军在该战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联合舰队打败,失去了对地中海的控制。
从此,奥斯曼帝国开始走下坡路。
1580年西班牙吞并葡萄牙。
1581年原尼德兰北部地区宣布独立,荷兰诞生。
1588年英国击溃西班牙“无敌舰队”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丰臣秀吉跨海入侵朝鲜,中国援朝,中朝联军最终击破日军。
1595年荷兰人范.林斯霍特编著了最早的航海志,记述了大西洋的风系和海流。
16世纪末大航海时代四代的开始年代。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直至1858年被英国政府正式取消。
160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成立,英荷两国矛盾加剧。
17世纪初荷兰眼镜商人帕理席发明望远镜
1604年法国的东印度公司成立。
1624年荷兰殖民者侵占我国宝岛台湾。
1640年里斯本发生起义,葡萄牙恢复独立。
查理一世重开一会,世界近代史开始。
1668年西班牙承认葡萄牙独立。
1642年荷属东印度公司的航海家塔斯曼发现了今澳大利亚东南的一个大岛,后命名为塔斯曼尼亚岛。
1652年~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先后发生9次海战,互有胜负,但总体是荷兰战败。
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成功赶走盘踞台湾的荷兰人.
1665年~1667年第二次英荷战争,各有失利,双方最后签订《布里达合约》。
1672年~1674年第三次英荷战争,在此以后荷兰势力有所削弱,英国取得了最后胜利。
1675年丹麦人罗默首创恒星中天法测时
1688年~1697年法国与反法的奥格斯堡同盟(由英,荷,奥,西等国组成)之间发生战争。
这是英法之间海上争霸战的开始。
丹彼尔发现澳大利亚。
英国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1699年最后一次十字军东征结束。
奥斯曼土耳其帝国个让特兰斯瓦尼亚给奥地利。
亚德里亚海新娘-威尼斯崛起。
1702年~1713年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二次交锋,结果英国取得了海上霸权的明显优势。
1713年英西战争结束。
英国取得海上霸权。
大航海时代进入尾声。
1730年英国人西森发明经纬仪
美国人哥德弗莱和英国人哈德利首创用六分仪在海上进行天文定位测量
1732年俄皇彼得一世派白令考察俄国东端海域,发现“白令海峡”。
1740年~1748年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英法的第三次交锋,法国还是失利。
1756年~1763年“七年战争”,这是18世纪英法争夺海洋和殖民霸权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战争结束,英国取得了最终胜利,从而确立了其全球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国”建立!
1768年~1779年英国的詹姆斯.库克船长进行了3次南太平洋考察,将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纳入英国版图,并且发现了夏威夷。
但库克的功绩在于发现了用橙汁和卷心泡菜来防治坏血病的方法,从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生命。
库克在航海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位置.
1779年2月,库克在与夏威夷人的冲突中被杀。
[编辑本段]
地理大发现的影响
葡萄牙和西班牙对新大陆的发现,都宣布自己的探险队最先到达的地方为本国领土,两国因此争执不断。
在罗马教皇亚历山大六世的调停下,于1494年签订条约,规定佛得角群岛以西100里加(1里加=5.92公里)处从北极到南极的经线为分界线(称为教皇子午线),西侧归西班牙,东侧归葡萄牙。
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后,争议又起,再次订立条约,西班牙独占巴西以外的美洲全部,
葡萄牙则将亚洲、非洲至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
之后,荷兰、英国、法国接踵而至,几乎将欧洲以外的土地瓜分殆尽。
由于新大陆的瓜分,导致了印第安人被大肆屠杀,非洲黑人大批贩卖,黄金、白银、香料等不断运回欧洲。
(世界上接近一半的黄金流入西班牙)
同时,地理大发现也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而且地理大发现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
由于航海需要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天文学、数学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到17世纪,科学的中心已从中世纪商业繁荣和文艺复兴的文化中心德国和意大利北部,转移到受地理大发现好处的大西洋沿岸地区,如法国、荷兰和英国南部。
[编辑本段]
对地理大发现的质疑
近年来有历史家、学者提出了对地理大发现的质疑。
最主要的论点如下
大约公元前600年腓尼基人已沿非洲东岸向南航行,绕非洲南端进入大西洋,瓦斯科·达·伽马不过是反向而行。
北欧移民者曾到达过冰岛、格陵兰、以及加拿大东岸。
15世纪初阿拉伯航海家也从非洲东岸南航到达莫桑比克。
15世纪初的世界海洋霸主是中国明朝军队(海军),该军已经来往航行于欧亚大陆以南(中国、印度、东非),这一段根本不能算是新发现。
(参见条目:郑和下西洋)
[编辑本段]
对地理大发现的补充
“地理大发现”是西方史学对十五到十七世纪欧洲航海者开辟新航路和“发现”新大陆的通称。
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地中海沿岸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最初萌芽,南欧一些国家,手工业及商业贸易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
一些商人渴望向外扩充贸易,获取更多财富。
但从十五世纪中叶起,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占据东西方交通往来的要地——君士坦丁堡及东地中海和黑海周围广大地区,对过往商人横征暴敛,多方刁难,加之频繁的战争和海盗活动,从而阻碍西欧与东方陆上贸易的通道;而由东方经由波斯湾——两河流域——地中海和经由红海——埃及——地中海的两条海上商路又完全为阿拉伯人所操纵。
因此,欧洲商人和封建主为了获得比较充裕的东方商品和寻求更多的交换手段——黄金,并免受土耳其人、阿拉伯人及意大利人的层层盘剥,便急于探求通向东方的新航路。
同时,由于西方各国在生产技术方面已有很大进步,指南针也已从我国传到了欧洲,航海术的提高,多桅快速帆船的出现,利用火药制造大炮和轻便毛瑟枪的出现,以及地圆学说获得承认等等,都是为远洋探航提供了物质条件和思想准备。
西班牙和葡萄牙是当时欧洲最强盛的封建中央集权制国家,以其有利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了探索新航路的主要组织者。
“地理大发现”主要指以下几大事件:(1)“新航路的发现”。
从十五世纪起,葡萄牙人不断沿非洲西海岸向南航行,占据了一些岛屿和沿海地区,掠夺当地财富。
1487~1488年葡萄牙人巴托罗缪·迪亚士到了非洲南端的好望角,成为探寻新航路的一次重要突破。
葡萄牙贵族瓦斯哥·达·伽马奉葡王之命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绕过好望角,沿非洲东海岸北上,之后由阿拉伯水手马季得领航横渡印度洋,于1498年5
月20日到达印度西海岸的卡里库特,次年载着大量香料、丝绸、宝石和象牙等返抵里斯本。
这是第一次绕非洲航行到印度的成功,被称之为“新航路的发现”。
(2)“新大陆的发现”。
在葡萄牙组织探寻新航路的同时,西班牙也力图寻求前往印度和中国的航路。
1492年8月3日意大利人克里斯多弗·哥伦布奉西班牙国王之命,从巴罗斯港(即古都塞维尔,今称塞维利亚)出发,率领探险队西行,横渡大西洋,同年11月12日,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圣萨尔瓦多岛(华特林岛),之后又到了古巴岛和海地岛,并于1493年3月15日回航至巴罗斯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