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
优秀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10篇
优秀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10篇优秀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通用10篇)想要写好读书笔记心得感想并不难?看看吧。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可以将其记录在心得体会中,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使我们今后少走弯路。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优秀的读书笔记心得感想(精选篇1)寒假里我读了简·尼尔森的“让数百万孩子、家长和老师受益终身的经典之作”《正面管教》,该书深入浅出地介绍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涉及孩子心理、行为、认知、教育等方面的经典理论,使我受益匪浅,尤其是书中第7章讲述的:有效地运用鼓励,让我更深入地认识到鼓励而非赞扬,书中说到:“孩子们需要鼓励,正如植物需要水。
没有鼓励,他们就无法生存。
”是的,孩子们需要成人的鼓励,才能茁壮成长。
那么什么是鼓励呢?首先我们要将鼓励和赞扬有效的区分开来。
作者也提出我们给予孩子的是鼓励,而非赞扬,这一时让我十分困惑,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吗?难到我们不应该给孩子们赞扬吗?带着疑问我继续读下去,慢慢地才了解到话中的含义。
鼓励的学问非常深,平时我都没有好好地运用鼓励,而书中从若干个方面加以阐述,比如时机、相互尊重、着眼于优点等,让我们了解到什么才是有效的鼓励,自我反思,我在该方面存在很多的误区,比如:我经常会用到这么一句话赞扬孩子:“你真是一个乖孩子,听话、懂事,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这种赞扬下,该孩子会很高兴,会满脸灿烂,她会觉得“大人认可我,我是有价值的”。
作者提出:赞扬指向了做事的人,使得做事的人常常基于“别人会怎么想,怎么看”的考虑来做事。
当没有得到别人的认可时,他会茫然与疑惑。
这位孩子(长大后就是成年人)可能会形成一种完全依赖于别人的观点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成:“讨好者”和“总是寻求别人认可”。
而鼓励是指向人的行为的,常常启发对方思考“我是怎么想的”、“现在该怎么做”、“我学到了、感觉到了什么”等,它能让人内省,更多地让人思考并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无需他人的认可,最后形成自信、自立的态度。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篇1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是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方式,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写作目的和形式。
读后感是一种个人的、情感化的反应,它关注的是阅读一本书后留下的印象、情感体验以及与书中的主题、人物或情节相关的个人观点。
读后感通常是以文字的形式呈现,例如短文、散文或日记,旨在表达读者的个人感受和观点。
它是一个非正式的、自由发挥的过程,读者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而不受太多限制。
相比之下,读书笔记是一种更结构化的阅读笔记,它关注的是对书中的关键信息和观点进行组织和总结。
读书笔记通常是以文字或图表的形式呈现,旨在帮助读者组织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它通常包括书中的关键点、重要观点、引用的原文以及作者的意图和观点。
读书笔记通常是一个更加系统化和组织化的过程,需要读者对书中的内容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总结。
总的来说,读后感和读书笔记都是阅读一本书后的思考和表达方式,但它们的写作目的和形式不同。
读后感更注重个人情感和观点的表达,而读书笔记更注重对书中的信息进行组织和总结。
选择哪种方式取决于个人的偏好和阅读目的,但重要的是要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区别,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自己的阅读体验。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的区别篇2读后感和读书笔记虽然都是个人对于书籍内容的理解和反思,但它们有着不同的特点和目的。
首先,读书笔记主要是为了记录和整理阅读过程中的思考、理解和感悟,通过对书中关键概念、主题、结构和语言等方面的分析、总结和评价,形成有条理、有深度的书面记录。
这些记录可以是对书中内容的总结概括,也可以是对其中某些重要观点、问题的个人看法和思考,以及对书中所涉及的历史、文化、社会等方面的背景信息的补充和整理。
读书笔记更注重个人对于书籍内容的独特理解和感悟,以及对于书籍价值的评估和评价。
而读后感则更侧重于个人在阅读书籍后的情感体验和心理反应。
读后感可以是对书籍的整体评价和推荐,也可以是对其中某些情节、人物或主题的感受和体验的描述和分析。
教师读书笔记(通用15篇)
教师读书笔记(通用15篇)教师读书笔记1最近看了一本叫《给幼儿教师的一把钥匙》的书,确实是给我在幼儿教育的一个角开启了一扇窗。
这本书里的一个个的问题,一个个的案例,一个个分析都是从教师教育上发生的实例,掌握解决这些问题是每一个一线教师务必具备的教育技能。
书中从教师与儿童、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其中在教师与家长这一方面,这本书教会教师如何更好的去帮忙家长转变教育观念,如何跟家长沟通使家园合作更有效。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合作伙伴。
教师有职责帮忙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任务,以便双方能达成教育共识,构成教育合力,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家长工作难做,但是很重要。
家长一向以为孩子在幼儿园只是在玩,有的家长自己早上想睡懒觉,便很晚才送孩子来园,不重视幼儿园的教育。
教师在有时刻跟家长个别交流的同时,还应经常召开家长学校的交流会,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教师也有更多的时刻对家长进行教育引导,能够让家长和教师持续一样的教育观念。
家长能够亲自参与孩子的活动中去,能够更快的转变家长对幼儿教育的观念。
每一个学期我们都会组织几次亲子类型的活动,以便家长参与到幼儿园孩子的活动中去。
作为从事教育职业的每一个教师,个性是我们幼儿教师,重在研究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要研究家庭教育,重视家教指导工作。
因此,教师与家长的互动与沟通是十分重要的,将成为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
我们只有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关联,才能共同把儿童教育工作做好。
对我们来说,在双方沟通中怎样善于抓住时机,在随意交谈中如何自然的捕捉到家长的心声。
怎样有艺术的向家长宣传、指导保教知识,还存在着必须的难度。
如何解决与幼儿家长沟通中存在着的一些困难?我认为就应从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入手,不断提高与家长沟通的方式、途径与技巧。
教师每一天与家长接触时刻虽然短暂,但三言两语中也能反映出一些问题,这就要求我们要灵活掌握交谈技巧及说话的艺术。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是什么
读后感与读书笔记的区别是什么在我们的阅读生活中,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是两种常见的与阅读相关的记录形式。
然而,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清晰地意识到它们之间存在的区别。
其实,读后感和读书笔记虽然都源于阅读,但在目的、内容、形式和作用等方面都有着显著的不同。
首先,从目的上来看,读后感的主要目的是表达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后的感受、思考和体会。
它更侧重于读者个人情感和观点的抒发,是对阅读内容所带来的内心冲击和启发的一种回应。
读者通过读后感来分享自己对作品的理解、评价以及从中获得的人生感悟。
例如,当我们读完一本感人至深的小说,可能会被其中的人物命运所触动,从而在读后感中写下自己对人性、命运的种种感慨。
而读书笔记的目的则更侧重于对阅读内容的整理、归纳和总结。
它是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重要信息、知识点、精彩语句等。
读书笔记像是一个知识的仓库,读者将从书中获取的精华部分储存起来,以便日后复习和使用。
比如,在阅读一本学术著作时,我们可能会记录下其中的核心概念、重要理论以及相关的案例。
其次,在内容方面,读后感往往包含更多的主观情感和个人见解。
读者会描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情绪变化,如喜悦、悲伤、愤怒等,还会深入探讨作品对自己价值观、世界观的影响。
读后感的内容可能相对较为松散和自由,没有严格的结构要求,更多地是随着读者的思绪流淌而展开。
读书笔记的内容则相对较为客观和具体。
它通常会包括书籍的基本信息,如书名、作者、出版信息等;书中的主要观点、论点和论据;重要的章节和段落的概括;以及自己对一些关键概念的理解和注释。
读书笔记更注重对知识的准确记录和条理清晰的整理,以便日后能够快速回顾和查找所需的信息。
再者,从形式上来说,读后感的形式较为多样。
它可以是一篇结构完整的文章,也可以是一段简短的文字记录,甚至是一首诗歌、一幅画等。
只要能够表达出读者的感受和思考,形式并不拘泥。
读书笔记则通常以较为规范的形式呈现,比如可以采用提纲式、摘要式、批注式等。
最新小学语文读书笔记格式 小学语文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4篇】
最新小学语文读书笔记格式小学语文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4篇】小学语文读书笔记格式小学语文读书笔记摘抄及感悟篇一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当认真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记录下来很重要哦,一起来写一篇读书笔记吧。
那么你真的会写读书笔记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范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语文教师读书笔记1 假期里,我阅读了《小学语文教师》六月刊的《“随文练笔”研究专辑》,让我在作文练笔教学这一块中顿感明朗,读着读着,时而倍有同感,时而像被指引导航,时而灵感顿生,让我对“随文练笔”教学有了更宽广的了解,更系统的认识。
“随文练笔”是伴随着阅读教学进程,引导学生巧妙利用有关阅读内容进行的一种“短平快”的写作训练。
因为随文练笔选材角度小,内容简短,贴近实际,紧随阅读教学,而且形式多样,丰富学生的习作色彩,学生负担少,因而在课堂中是颇受师生欢迎的一项习作训练。
但在实际教学中,随文练笔设计的随意性,练笔的时机、方法、难易度把握不当等,往往导致训练低效甚至无效。
如何实施有效的“随文练笔”策略,是我们当前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而在文本教学中找准切入点,是随文练笔练习有效性的重要前提与保证。
本人就学习前人的经验以及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为找准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整理及提出以下几点看法。
对于选择随文练笔的切入点,我们常常会有“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的困惑,其实在备课的时候,我们能够潜心会文,何愁天涯无芳草呢?一、拓展文本空白处——与文本角色对话文本是一个召唤读者参与的意义空间。
文质兼美的文章大都有让读者自由想象的空间,只要我们善于挖掘,自有一片与文本交流的空间。
如人教版十一册《草虫的村落》,课文的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巧设练笔的空间。
如,“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
”“意味深长地对视良久”,这是甲虫夫妻间爱意的流露,在这深情的对视中,作为与丈夫阔别多时的妻子的你,会与丈夫倾诉些什么呢?又如,“蜥蜴面前围拢了一群黑甲虫,对这庞然大物投以好奇的目光。
幼儿园读书笔记(精选20篇)
幼儿园读书笔记(精选20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主题班会、教案大全、教学反思、教学设计、工作计划、文案策划、文秘资料、活动方案、演讲稿、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theme class meetings, lesson plans, teaching reflections, teaching designs, work plans, copywriting planning, secretarial materials, activity plans, speeches,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幼儿园读书笔记(精选20篇)幼儿园读书笔记(精选20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书笔记吧。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的区别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的区别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它们在内容和形式
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读书笔记是对书中内容的摘抄和记录,目的是
为了方便后期的复习和总结。
而读后感则是对所读书籍的心得体会
和感悟,是对书中思想和情感的回响和反映。
下面将从内容和形式
两个方面来详细阐述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的区别。
首先从内容上来看,读书笔记主要是对书中重要内容的摘抄和
记录,包括作者的主要观点、论据、例证等。
读书笔记的内容较为
客观,注重对书中知识点的整理和概括,便于后期的查阅和复习。
而读后感则是对书中内容的主观体会和感受,包括对书中人物形象、情节发展、主题思想等方面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读后感的内容更加
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体现了读者对书籍的情感共鸣和思想
启发。
其次从形式上来看,读书笔记通常是以摘抄、记录、概括等形
式呈现,注重对书中内容的整理和归纳。
读书笔记的形式较为简洁
明了,便于后期的查阅和复习。
而读后感则是以议论、感悟、思考
等形式呈现,注重对书中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和反映。
读后感的形式
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体现了读者对书籍的情感共鸣和
思想启发。
综上所述,读书笔记和读后感是两种不同的阅读方式,它们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
读书笔记注重对书中内容的摘抄和记录,形式简洁明了,目的是为了方便后期的复习和总结;而读后感则是对所读书籍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形式更加注重个人的情感和思想表达。
读书笔记和读后感各有其独特的价值和意义,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读者对书籍的深入理解和体会。
《情感教育》读后感500字优秀作文
《情感教育》读后感500字优秀作文《情感教育》是我最近读过的一本书,它深深地触动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
这本书以简练而动人的语言,向读者传递出了一种独特的情感力量。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本书以平实、流畅的笔触,讲述了一个孩子成长的故事。
其中,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通过父母的引导和教育,他懂得了如何正确地表达情感,如何与他人相处。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情感交流成为教育孩子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孩子健康情感的基础。
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培养孩子的发展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当孩子面对挫折和困难时,他们往往会情绪失控,无法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父母除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外,更应重视孩子情感的培养。
在孩子面对挫折时,父母可以通过引导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让他们懂得如何正确地处理情绪。
只有当孩子学会表达情感,才能与他人更好地沟通,建立起真实而稳固的人际关系。
此外,《情感教育》还深入探讨了父母在情感教育中的角色和方法。
父母是孩子情感教育的第一位老师,他们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情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书中提到父母在孩子面对情感困惑时应当耐心倾听,不去评判,给予他们理解和支持。
这样的家庭环境可以培养孩子的情感表达能力和情商。
我深有感触,自己的成长中也曾因为父母对我的理解和支持而获得了很大的安慰和力量。
通过阅读这本感人而生动的书籍,我也认识到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对孩子的教育,更是对大人自身的一种修炼。
只有我们自己保持良好的情感状态,才能教导孩子正确地表达情感,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情绪。
总的来说,《情感教育》给我带来了很多启示。
它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情感教育在孩子发展中的重要性,也提醒我要更加关注自己的情感修炼。
通过这本书,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受益,从中汲取人生的真谛。
我会将这些情感教育的理念贯彻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中,希望能够成为一个充满正能量和温暖的人。
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父母能够关注情感教育,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和理解,让他们健康成长,成为独立自主、有情感智慧的人。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格式(通用10篇)
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格式(通用10篇)关于读书的读书笔记格式篇1暑假里有幸拜读了张文质先生的《教育是慢的艺术》,感触颇深。
张文质先生在《教育是慢的艺术》一书中,详尽而又灵动地提炼、诠释了生命化教育的理念。
他提出教育是慢的艺术,引起很多人的共鸣。
这个时代的节奏是快的,教育也是快节奏的。
在教育中,我们追求的往往是快速见效果,而忘记了教育是慢的艺术,甚至忽略了教师的以身作则。
我们要做教育中的有心人,要更细致、耐心些,多一些等待、思考与克制。
应试教育就像工厂的流水线,孩子们被作业加速加工,慢慢失去灵气,真是无奈的现实。
但是张老师认为:好的教育肯定是慢的,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这样的教育在我们任何人看来,或许都会觉得都是一种理想中的教育,教育是慢的艺术,张老师很显然给出了他自己的宣告。
慢是一种什么样子的课堂,什么样的教育呢?在平时教学活动中,教师速度要放慢,慢下来教师才能注意到每位学生的困难并及时给予帮助,多给他们提供创造、交流经验、合作学习的机会,逐渐增强自信心和自我能力。
教育,作为一种慢的艺术,需要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需要有舒缓的节奏。
教育是慢的艺术。
在教学上,教师要慢慢地去感悟,就像为人父母,育人的经验也是慢慢感悟出来的。
一个好教师,应是偶有所得,有些独特的理解、独特的发现,然后顺着这种正道,终成大器。
教育是些潜移默化、潜滋暗长的东西。
功利的教学都是短暂的,不关注长远的,不关注正确的教育价值取向的。
我们的教学研究,也是慢的艺术,有所发现,有所用心,慢慢地去做。
这个慢,就是让学生感受、体验过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这个慢,就是不急于求成,要有足够的期待,足够的耐心,减少教育浮燥与功利,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慢”绝不是懈怠。
既然是一种艺术,那就留足等待的空间和时间。
我们要学会等待,因为有一种爱叫做等待,十个指头还不一样齐呢!学生参差不齐,也许有的学生属于大器晚成型的,读小学时懵懵懂懂,若是逼急了,说不定埋没了将来的人才。
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
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
阅读的形式与情感是两个不可分割的元素。
形式是指文字的布局、结构、语言风格等方面;情感则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的情绪、感受与思考。
下面是关于情感与形式在读书笔记中的一些笔记:
1. 形式的选择对情感的引导很重要。
不同的形式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阅读体验和情感反应。
比如,散文的流畅与抒情、诗歌的节奏与韵律、小说的人物刻画与情节设置等都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读者的情感。
2. 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对形式的感知。
读者的情感状态会影响他们对形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比如,当读者心情愉快时,对于鲜明的色彩、生动的描写等形式特点可能更加敏感和欣赏。
3. 适度的情感投入有助于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在读书笔记中,适度的情感投入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
的内容。
当读者对书中的情节、人物或主题产生情感共鸣时,往往能够更加深入地思考与分析。
4. 合理运用形式手法能够更好地表达情感。
在读书笔记中,通过合理运用形式手法,比如使用修辞手法来强调某个情
感要素,使用排比等手法来营造情感的压迫感等,能够使
读者更加鲜明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读书笔记更加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情感与形式在读书笔记中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形式的选择和运用能够引导和表达读者的情感,而读者的
情感反过来也会影响对形式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在读书笔
记中,适度的情感投入和合理运用形式手法能够更好地表
达和表现书中的内容与情感。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与心得(优秀10篇)
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与心得(优秀10篇)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与心得篇1在读了《爱的教育》这本书后,我深有感触。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小学生的日记,其中还有他的家人给他的信。
所有资料都告诉我们,要心中充满爱,做一个有礼貌、懂礼仪、讲礼貌、懂得感恩的人。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每一个帮忙过你的人心怀感激,报以微笑,当他也遇到困难时,真诚地去帮忙他。
我觉得,我们首先要感激父母,是他们养育了我们,为我们遮挡一切风雨,保护着稚嫩的我们,是我们健康成长。
父母为了我们,操碎了心,。
我们有一点点不舒服,他们都会关心地问,深怕我们有任何闪失。
父母,使我们第一个要感激的人。
我们还应当感激教师。
教师每一天为我们辛勤的教书,讲解知识,却无怨无悔;教师每一天在一方讲台上,默默耕耘,却不求回报。
教师为了我们,耗尽心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如果没有教师,就没有我们满分的成绩;如果没有教师,我们就不会懂得这么多知识。
教师那么平凡,却又那么伟大。
我们也要感激教师。
身边还有许多需要我们去感激的人,感恩别人并不难,别人劳累时,给他一张椅子;别人悲痛时,好心地安慰他;别人摔倒时,主动去爱的教育读书笔记与心得篇2“如果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当我读完厚厚的《爱的教育》,一股暖流涌入我的心中……《爱的教育》通过日记的形式,描写了发生在意大利小学四年级学生安利柯身上以及同学之间的一个个感人的小故事。
语言虽然简单朴实,但却流露出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感,让人感动不已。
例如《清扫烟筒的孩子》故事,它主要讲的是一个放学后,一个清扫烟筒的男孩站在学校门前号啕大哭,因为他今天辛辛苦苦清扫烟囱赚来的三十个索尔多从一个口袋的缝隙口漏掉了。
如果就这样回家的话,他的主子一定会打骂他的。
他悲伤的哭泣声引起了几个女生的关注。
当她们得知了他的遭遇后,她们就为他举办了募捐活动。
这个活动引起了其他女生的注意,大家都围过来,有钱的捐钱,没钱的捐花……读到这里,我感受到女孩们对这个可怜男孩的关爱之情,她们为男孩做出的努力让我深深体会到了她们浓浓的爱心。
读《情感教育》有感600字优秀作文
读《情感教育》有感600字优秀作文《情感教育》是一本关于情感培养和教育的书籍。
读完这本书,我获得了很多启发和思考。
情感教育是一种充满人情味和温暖的教育方式,不仅关乎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亲情,更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
首先,我通过阅读《情感教育》明确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在教育的过程中,学生是一个个独立的个体,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感受。
而情感教育正是针对这一点,在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和态度。
只有当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他们才能更好地融入社会,成为有担当有情怀的人。
其次,情感教育给我带来了对情感表达的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自己无法真切地表达自己的情感,无法理解他人的情感变化。
这其实是因为我们缺乏情感教育的培养。
情感教育不仅让我们学会如何理解自己的情感,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们如何表达情感,包括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
通过情感教育,我们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
进一步来说,情感教育还让我思考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空间越来越狭小,人际关系变得非常复杂。
而情感教育则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通过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理解他人,并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只有通过情感教育,我们才能更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问题,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
最后,我想说情感教育需要从小抓起。
在我阅读《情感教育》的过程中,我看到了作者对幼儿期情感教育的重视。
幼儿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正是在这个阶段,孩子们的情感容易受到伤害或扭曲。
所以,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加强情感教育至关重要。
只有通过早期的情感培养,我们才能让孩子们成长为有健康情感的成年人。
通过阅读《情感教育》,我对情感教育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认识到了情感教育对个体和社会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不仅仅是关于知识技能的传授,更是关乎个人的内心体验和亲情的建立。
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
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读书笔记)就是把我们认为好的好词好句好片段摘抄下来,并写下自己阅读过后的感悟、感受,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
下面是我搜集整理的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欢迎阅读,盼望对你能够供应关心。
更多资讯尽在读书笔记栏目!读书笔记摘抄加感悟《小王子》一、读书笔记摘抄1、狐狸说。
"对我来说,你只是一个小男孩,就像其他成千上万个小男孩一样没有什么两样。
我不需要你。
你也不需要我。
对你来说,我也只是一只狐狸,和其他成千上万的狐狸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假如你驯养了我,我们就会彼此需要。
对我来说,你就是我的世界里独一无二的了;我对你来说,也是你的世界里的唯一了。
'2、假如你说你在下午四点来,从三点钟开头,我就开头感觉很欢乐,时间越接近,我就越来越感到欢乐。
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就会坐立担心,我发觉了幸福的价值,但是假如你任凭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知道在什么时候预备好迎接你的心情了。
3、"你们很美,但你们是空虚的。
'小王子仍旧在对她们说,"没有人能为你们去死。
当然啰,我的那朵玫瑰花,一个一般的过路人以为她和你们一样。
可是,她单独一朵就比你们全体更重要,由于她是我浇灌的。
由于她是我放在花罩中的。
由于她是我用屏风爱护起来的。
由于她身上的毛虫(除了留下两三只为了变蝴蝶而外)是我除灭的。
由于我倾听过她的怨艾和自诩,甚至有时我倾听着她的缄默。
由于她是我的玫瑰。
'4、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5、我太年轻了,甚至不懂怎么去爱她。
6、假如你爱上了某个星球的一朵花。
那么,只要在夜晚仰视星空,就会觉得漫天的繁星就像一朵朵盛开的花。
7、狐狸说:"我的生活很单调。
我追赶鸡,人追赶我。
全部的鸡都一个模样。
全部的人也是。
所以,我感到有点无聊。
但是,假如你驯养了我,我的生活将布满阳光。
我将辨别出一种与众不同的脚步声。
别的脚步声会让我钻入地下。
《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读书报告内容摘要:《情感与形式》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这三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
全书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符号论美学思想,核心观点是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
但是作者的符号论美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和局限,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关键词:情感、形式、艺术、符号论当代西方美学理论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却一直占据着属于它的一席之地。
朗格师从厄恩斯特·卡西尔,但是和卡西尔的理论又不相同,她将艺术表现到各种具体的艺术活动中进行阐释,这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情感与形式》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
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全书从把艺术问题、艺术符号上升到哲学的角度开始,接着探讨符号的创造,在这部分中,作者分章探讨了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艺术,最后作者着重探讨了艺术符号的表现力以及作品与观众的联系等问题,一个完整无缺的体系就这样被苏珊·朗格严密地构架起来。
一.艺术符号。
在本部分中,朗格开篇就指出,应该对艺术进行哲学的思考,艺术本身具有的严密的逻辑性和统一性,为艺术能够成为系统的理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作者认为对哲学的思考过程应该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概括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总结的过程,而不是先入为主,以结论为出发。
这样会导致盲目的,不确切的预先判断。
朗格还认为,这样的哲学是通过普遍原则得以建立的,它是一个整体。
接着她又对种种谬论进行了批判,从中她例举了各位美学家和哲学家的关于艺术、情感等问题的观点,尤其在书中重点指出的是巴恩斯把情感看成客观属性的观点。
本书接下来又以音乐为例,用音乐的音调结构和人类的情感形式相类比,得出了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的结论,而且她认为作符号的要比被表示的更容易感觉和把握。
在艺术和情感的关系上,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艺术不是主宰着艺术家情感的征兆性表现,而是他所理解的感觉形式的符号性表现。
读书笔记摘抄及教师感悟
读书笔记摘抄及教师感悟摘抄:1.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纳兰性德《浪淘沙》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3. “书籍犹如人一样,只有读过才能了解其中的内涵。
”——佚名教师感悟:阅读是一种高级能力,对学生的培养十分重要。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开拓自己的视野,增长知识,培养情感,培养思维品质,并且读书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多读好书,培养他们的读书习惯,让他们从书中得到更多启发和感悟。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要关注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引导他们重视阅读,注重思考,提高综合素质。
通过阅读,学生可以丰富自己的内在世界,提高自身文化修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丰富自己的生活体验。
因此,作为老师,我们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他们的成长和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知识的泉源。
而作为教师,我们有责任引导学生走进知识的海洋,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阅读不仅是获取知识的途径,更是塑造个性、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引导他们通过阅读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首先,我们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观念。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思维活动,不仅是获取信息,更是进行思考、理解和表达的过程。
我们要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培养他们有目的、有计划地阅读。
通过效果导向的阅读,让学生善于选择阅读材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阅读,从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和深度。
其次,我们要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幼儿园和小学阶段,我们可以通过图画书、故事书等形式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阅读的兴趣。
在中学和高中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选取富有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课外读物,如名人传记、科普读物、文学名著等,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得知识、感悟、快乐和成长。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有什么区别
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有什么区别读后感和读书笔记是阅读活动中常见的两种形式。
它们有不同的目的和内容,不应混淆使用。
读后感从情感、思想感受着手,记述读后的心路历程;而读书笔记则是对书中具体内容的梳理和记录,注重事实准确性和系统性。
一、读后感读后感是在读过一本书之后,根据自己的思考、感受和生活经验,用心理语言进行的沉淀和总结。
具体来说,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个人感受:对书中所表达的情感、价值观和思想的接受和认同程度,以及个人情感和体验。
2.文学体验:对书中文学形式和艺术手法的感悟和评价。
3.思想感悟:从书中得到的思想启示和人生感悟。
4.评价意见:针对书中的问题和不足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意见。
读后感的核心是情感和主观性,根据读者不同的文化背景、人生经历和阅读体验,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感受和看法。
它的写作风格更加自由,可以采取自述、讲述、抒情等不同的方式。
二、读书笔记读书笔记是一种对阅读内容的记录和梳理,主要是对书中内容、结构、情节、人物关系等要素的梳理和整理,是一份较为详细的读书记录。
它的构成要素包括:1.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页数等信息的记录。
2.书中的人物、事件、情节、细节的梳理和分类,以及关系图的制作。
3.书中的主题、思想、问题的剖析和说明,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给出自己的思考。
4.摘抄重要的段落、句子、名言,如有未理解之处还应保证准确性。
读书笔记主要围绕书中的具体内容进行梳理和记录,注重事实准确性和系统性,主要是为了方便阅读后的重温和索引,以及为写作报告、评析等提供素材。
三、两者的区别虽然读后感和读书笔记都是阅读的记录和总结,但是它们的侧重点和方式有所不同:1. 侧重点不同。
读后感主要侧重于读者的情感、思想感受和个人意见,而读书笔记则主要侧重于书中的内容、人物、结构、情节等要素的整理和记录。
2.方式不同。
读后感可以自由流畅地表达读者的思想感受,可以采取文学化、抒情化等宽松的方式;而读书笔记则需要按照内容、要素系统地进行记录和整理,注重客观准确性。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的区别是什么
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的区别是什么读书是一种知识获取的方式,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作为阅读的衍生物,也是很多读者所熟悉的知识整理方式。
然而,我们对这两个概念的理解和运用可能存在一些混淆。
本文将从语言专家的角度来分析读书笔记与读后感的区别,探究它们的不同之处。
读书笔记指的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把读到的关键内容、重要的观点、自己的思考等记录下来的文本。
也可以说,读书笔记是一种对原文的具体分析和解构。
读书笔记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加深对原文的理解,更可以促进我们自我反思和深化对知识的领悟。
与读书笔记不同的是,读后感强调的是我们读完一篇文章、一本书后所产生的情感和思考。
读后感通常不注重文章的细节和作者的用词,而是通过自己的主观感受来描述和总结读后的收获。
读后感作为一种个人的阅读心得,更强调了读者的主观性和个性化。
区别一:对象不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都是阅读的记录方式,但它们的对象不同。
读书笔记通常是对一篇文章、一个章节、一个观点或理论的深入思考和解构,注重捕捉原文的重点和细节,并重现它们的脉络和逻辑。
而读后感更多是主观的情感和思想反应,重点在于描述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总结。
区别二:目的不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的写作目的也是不同的。
读书笔记的目的是帮助读者理解和记忆原文,能够更好地整合和吸收知识。
文章结构、语言层次感和逻辑表述等都需要表现出来。
读后感则更多着眼于自我思考和积累心得体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并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
为了表达更好,需要注意用语情绪化、有逻辑感,不随意评价或抨击原文或作者。
区别三:角度不同读书笔记和读后感看待阅读的角度也不同。
读书笔记注重对于原文的分析和解构,是一种较为理性的阅读方式,不会展现出强烈的主观情感因素。
而读后感展现出的则是读者的主观性和感性思维,更多倾向于表达读后的心路历程和感受,是一种情感性的阅读体验。
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写好读书笔记和读后感,达到逐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的目的呢?写作技巧:多思考、多记录、多思考首先,多思考是关键。
读书笔记理智与情感读书爱情与婚姻的抉择
读书笔记理智与情感读书爱情与婚姻的抉择读书笔记:理智与情感——读书、爱情与婚姻的抉择自古以来,读书一直被视为培养个体素养和智慧的重要途径之一。
然而,在面临抉择时,理智与情感往往成为人们陷入困境的两个方面。
尤其当涉及到爱情与婚姻这样充满情感的领域时,理智和情感则变得更加复杂而微妙。
本文将以读书笔记的形式,探讨理智与情感在读书、爱情与婚姻中的作用和抉择。
第一章:读书与理智读书是一种培养理智的方式,不仅可以开拓眼界,增长知识,还能让人学会独立思考和明辨是非。
读书提供了一个思考问题的平台,并提醒读者在面对抉择时要理智行事。
当阅读关于爱情与婚姻的文学作品时,我们常常能从书中获得启示,从而在情感的追求和理智判断之间找到平衡。
第二章:读书与情感读书不仅仅是理智的培养,也是情感世界的寄托。
优秀的文学作品可以触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深刻感受到爱情的力量和婚姻的纠葛。
通过读书,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人性的复杂性,从而更好地应对个人情感抉择。
第三章:理智与情感在爱情中的作用爱情是理智与情感密不可分的领域,通过理智的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分辨真爱和欲望的区别。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了解不同的爱情观,拓宽自己的思考范围,从而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然而,情感的力量也不可小觑,有时情感的冲动会使我们偏离理性判断。
在爱情中,理智和情感需要相互配合,使我们能够做出明智的抉择。
第四章:理智与情感在婚姻中的抉择婚姻是一项重大的人生决策,既需要理智的思考,也需要情感的投入。
理智判断可以使我们更好地考虑婚姻的长远性和稳定性,而情感则在婚姻中起到相互理解和支持的作用。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学到婚姻中的智慧和经验,并帮助我们在理智和情感之间找到平衡点。
结论:读书是培养理智的方式,同时也涵盖了情感的表达和体验。
在爱情与婚姻的抉择中,理智和情感需要相互融合,以做出更加明智和可持续的决策。
通过读书,我们可以提升自己的理智水平,同时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自己的情感。
《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
苏珊朗格《情感与形式》读书报告内容摘要:《情感与形式》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这三个部分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理论体系。
全书充分体现了作者的符号论美学思想,核心观点是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的创造。
但是作者的符号论美学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存在着一定的缺憾和局限,这也是在所难免的。
关键词:情感、形式、艺术、符号论当代西方美学理论种类繁多,流派纷呈,苏珊·朗格的符号论美学却一直占据着属于它的一席之地。
朗格师从厄恩斯特·卡西尔,但是和卡西尔的理论又不相同,她将艺术表现到各种具体的艺术活动中进行阐释,这在《情感与形式》一书中就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情感与形式》分为三个部分:艺术符号、符号的创造、符号的力量。
这三个部分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
全书从把艺术问题、艺术符号上升到哲学的角度开始,接着探讨符号的创造,在这部分中,作者分章探讨了音乐,舞蹈,文学,戏剧等艺术,最后作者着重探讨了艺术符号的表现力以及作品与观众的联系等问题,一个完整无缺的体系就这样被苏珊·朗格严密地构架起来。
一.艺术符号。
在本部分中,朗格开篇就指出,应该对艺术进行哲学的思考,艺术本身具有的严密的逻辑性和统一性,为艺术能够成为系统的理论,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
作者认为对哲学的思考过程应该是一种连续不断的概括过程,又是一个不断总结的过程,而不是先入为主,以结论为出发。
这样会导致盲目的,不确切的预先判断。
朗格还认为,这样的哲学是通过普遍原则得以建立的,它是一个整体。
接着她又对种种谬论进行了批判,从中她例举了各位美学家和哲学家的关于艺术、情感等问题的观点,尤其在书中重点指出的是巴恩斯把情感看成客观属性的观点。
本书接下来又以音乐为例,用音乐的音调结构和人类的情感形式相类比,得出了符号与其象征事物之间必须具有某种共同的逻辑形式的结论,而且她认为作符号的要比被表示的更容易感觉和把握。
在艺术和情感的关系上,她认为艺术是人类情感符号,艺术不是主宰着艺术家情感的征兆性表现,而是他所理解的感觉形式的符号性表现。
李延年读书笔记
李延年读书笔记导言李延年是中国现代作家、翻译家、散文家,以其深邃的思考和独特的见解而闻名于世。
他的读书笔记不仅记录了他对各类书籍的阅读心得,还展现了他对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广泛涉猎和深刻思考。
本文将以李延年读书笔记为主线,分析他的读书方法和思维方式,并深入探讨其中的精髓所在。
李延年的读书方法1. 多元化的阅读材料李延年的读书笔记中,涉及了文学、历史、哲学、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的书籍。
他不拘泥于某一特定领域,而是广泛涉猎各类知识。
这种多元化的阅读材料使得他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 逐字逐句的阅读方法李延年在读书过程中采用了逐字逐句的阅读方法。
他将每个句子都仔细揣摩,推敲其中的意义和内涵。
他坚信“字字珠玑”,相信每个句子背后都有深刻的思想和感悟。
通过逐字逐句的阅读,他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用意,进而形成自己独特的洞见。
3. 反复阅读和思考李延年的读书笔记中,经常出现同一本书的多次读后感。
他不满足于一次粗浅的阅读,而是通过反复阅读和思考,逐渐深入到书中的精华所在。
他相信只有通过多次的阅读和思考,才能真正领悟到书籍的内涵和思想,形成自己独有的见解。
4. 书写读书笔记李延年善于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读书笔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他的读书笔记主要以散文的形式表现,叙述清晰,思路连贯。
通过书写读书笔记,他能够更好地整理思维,深化对书籍内容的理解,并将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传递给读者。
李延年的思维方式1. 深入细节的思考在读书笔记中,李延年经常通过细节来展开深入的思考。
他会仔细分析每个句子、每个词语的含义,思考作者的用意和背后隐藏的深层思想。
他相信细节决定成败,只有深入细节的思考,才能领悟到更深层次的道理。
2. 联想与引申李延年的思维方式常常以联想与引申为特点。
他能够从一个细小的点滴联想到更广阔的领域,从一本书籍引申出更多的思考和思维。
他擅长将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见解和观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情感与形式读书笔记篇一:读书笔记《名师悄悄在做的事》读书笔记牛武小学高红玉以往读专业书籍,都是读一些教学方法之类的,从未曾涉及此类读物,这次我精心挑选了这本读物,我利用空闲的时间细心品读,从中受益良多,《名师悄悄在做的事》是名师工程的系列丛书,也是教师成长读本。
由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书中详细介绍了24位名师的课堂故事。
丛书的编写采用了案例解读的形式,引用了名师的几个课堂教学的范例,结合了“延伸与思考”环节,最后的总结与借鉴篇,想来是引发读者思考的。
细细读来,收获不少。
书中的名师,有中学,有小学,有语文、数学,也有其他学科的。
虽然没有音乐学科的,但是通过举一反三,对我们音乐老师还是大有帮助的。
窦桂梅老师的“情感体验课堂来自激情教学”。
一语中的,道出了窦老师的课堂特点:充满激情。
的确,凡是听过窦老师的语文课,总是能被富有情感的窦老师深深感染。
窦老师告诉我们,课堂上,教师都没有情绪讲课,又怎么能怪学生“沉睡呢”,要知道伟大的教师一定是有激情的老师!说得真好!音乐课更是如此,如果老师不是满怀激情的去教唱,同学们又怎能感同身受呢?同样地,特级教师孙建峰老师的对话教学,也曾经在不同的语文教学杂志上学习过,阅读此书中的《对话教学,简单方法教出不简单的学生》一文,再次聆听孙老师的教诲:对话教学中,让学生享有“话语权”固然重要,让学生真正“有话可说”才是关键,否则学生缺乏“谈资”,又有什么和老师“沟通”的呢?由此,我们教师必须设法为学生对话做好“牵线搭桥”的准备。
数学特级教师黄爱华“让学生爱上课堂的融汇教学法”一文,为我们揭示了黄老师课堂的无穷智慧。
文章中,为我们展示了他的经典课《循环小数》《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教学片断,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差别,如果套用固定不变的模式,达到的效果并不显著。
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正确的、创新的的教育理念,才可能找到有针对性的教育方法。
《名师讲述:最能感动学生的心灵教育》引用多位名师的教育案例,从几个方面对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进行讲解分析。
对我们教师有着很好的警醒作用。
概括如下:首先,用脑思考教育,提高自己的教育深度、教育内涵,丰富教育手段,真正做到学生的良师益友;其次,用心去理解学生,给予学生平等与真诚,不带有伤害的教育手段,必定会让学生接受;第三,用情去呵护学生,用自己的真情对待学生,学生也会用真情来回应。
书中的理论知识简明扼要,案例分析典型,针对性强,让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借以提高。
有人说“教育是一种心灵的艺术。
”想想我们在平常的课堂教学中,当学生犯了错误或违反纪律,习惯性地对他们大声呵斥和责骂,心中总带着“杀一儆百、杀鸡给猴看”的心态去处理。
“一吼二批三罚”是我们处理问题常用的做法。
但这种做法,只会招来学生的反感和叛逆。
因此,我们处理问题时,要多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对于课堂的突发事件,老师一定要有一双犀利和敏锐的眼睛,要看到学生的心灵深处。
作为教师,必须运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耐心倾听来自教育对象生命深处的声音,尽心呵护每一个年轻的生动的心灵,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因为洋溢人性的光辉而变成心灵的“天堂”。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要找到学生之间的差异,承认差别,然后因材施教。
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孩子体会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才会有生命的尊严,才会找到自己成长的道路。
这是钟杰老师和李华老师根据自己平常的教学而总结的经验。
也是我个人看了本书最有感触和认同的思想和看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深思熟虑、小心翼翼地触及年轻的心灵。
”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舒展心灵,快乐学习。
所以在平常的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关心爱护学生。
孩子的心理是脆弱的,我们要给予关怀,送去帮助,送去温暖,平稳学生的心理,唤回学生学习的快乐。
这是我们做教师的天职和品质。
其次,要理解尊重。
理解就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用孩子的眼睛看世界,这样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
要理解就应学会尊重,尊重孩子的生命,尊重他们的人格,尊重他们的隐私,尊重他们的意见。
要尊重一切孩子,特别是那些学习有困难、品德有缺欠的学生。
多些尊重、理解、赏识、宽容,这是学生爱学习的源泉。
总得来说,读了本书,让我思考连连,获益多多。
要重新思考自己的教学习惯。
读书笔记大全《学学名师那些事读书笔记》()。
本节数学课看似安排了简单的一场数学游戏,实则把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操作有效链接起来,把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也把数的大小比较的策略暗藏其中,以教师的智慧激活学生灵动的思考。
游戏的背后是学生有效的数学学习和进行的一系列有效的数学思考过程。
这样的数学课凸现了“学生在课堂上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一份知识的行囊,而是为了变得更加聪明”,真正体现了黄爱华教师所追求的“引导学生进入真正的思考的创造境界”。
这种创新的课堂正是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我以为,这些特级教师都有鲜明的课堂教学主张:有容乃大、民主、智慧、情智、融错??,他们都褒有一颗童心,站在儿童的视角来研究教学,来研究课堂。
正是这一博大的情怀,使他们拥有自己的教学理念,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站得高,走得远。
当然,所谓的名师、特级,还有一个优点是勇于创新。
他们敢于探索新方法,研究新思路,他们往往走一条不同于寻常的路,于是,他们形成了自己的课堂教学特色,喊出了自己的口号,亮出了自己的绝活,才能这样引人关注和羡慕。
名师的肺腑之言,让我们醍醐灌顶;名师的专业引领,让我们如饮甘霖。
篇二:读书笔记《用音乐打造学习力》读书笔记与相关摘录最近读完了《用音乐打造学习力》这本书,作者李明蒨,是一位在台湾非常有影响力的音乐艺术家,也是一位老师。
李老师发现音乐在平衡身心、开发潜能、引导思想、活化大脑、激发创意,甚至解忧消愁等各方面都有超乎想像的影响力,所以投入音乐教育工作多年,希望通过音乐带给大家思维和情感上的启发,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和生活。
在书里面李老师通过帮助她的小侄女彤彤克服学习上的困难为例,为大家分享了自己运用音乐引导孩子学习的过程与心得。
李老师写了很多和孩子沟通的细节,以及孩子种种表现的背后源由;虽然她是在辅导自己的侄女彤彤,但是我感觉她也在辅导正在阅读的我,帮助我发现自身的一些症结和不足,激活我的大脑和心灵。
以下是我的心得感悟。
爱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不可或缺,无论他是大人还是小孩。
彤彤成长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从小父母离异,缺乏爸爸的陪伴,跟随妈妈生活,但是因为妈妈工作繁忙,基本上都是外婆在照顾,这样的情况导致了彤彤心灵上爱的缺失,表现在外在上就是学习遇到困难。
回过头来反观自己,发现自己也成长在一个缺乏爱的环境里,父母忙于打拼,陪伴很少,这种爱的缺失也让自己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最主要的问题就是自己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不知道如何表达爱和付出爱,也缺乏行动的勇气,遇事常常被动接受,随大流。
自己的性格在不知不觉中表现出一种自我保护的状态,给人一种自私冷漠的感觉,但是却觉得自己是一个很热情的人。
当然,这种热情是存在的,前提是这个人走进了自己内心的安全区;不过让别人主动靠近并适应自己,这样是无法结交新朋友的。
这一切只是因为自己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既害怕伤害到别人,也害怕伤害到自己。
爱是需要引导和学习的。
我发现,我的成长过程中是缺乏爱的教育的,周围的环境也是一个羞于提爱的环境。
传统教育没有帮助我了解自己,了解爱,只让我了解到分数很重要,从而导致了自己思维的固化,面对生活中的问题常常以为有一个最好的答案,总是担心自己的做法别人会不会不满意。
其实只要行动出自于善意,有耐心的观察和思考,而且考虑了他人的感受,担心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幸运的是自己一直没有停止过探寻,努力跳出自我的局限,现在也开始明白一些爱的含义,但是以往的行为已经给他人和自己平添了许多遗憾,这种以伤害彼此为代价的学习方式太痛苦了。
无论大人还是小孩,我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对爱的教育给予足够的重视,明白怎样爱自己,怎样爱他人,怎样爱这个世界,这一切真的太重要了。
不要为自己设限,每一刻都存在新的体验与可能。
接触到到这本书纯粹是一个巧合,虽然书中讲的是大人引导小孩打开心门、找到学习动力的故事,不过这不妨碍它带给我启发和动力。
我觉得李老师在讲的不单纯是大人与小孩的沟通,她也在讲一个人如何与自己沟通。
虽然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但是书中种种情景依然让我身临其境,在彤彤身上也有我的缩影,因为我发现在心灵上我还不成熟。
李老师的爱心与耐心让我非常感动,她引导彤彤的很多方法我都可以借鉴,她的观点也让我看到了新的风景。
我要做自己的老师,激活自己的感受力和学习潜能,去重新发现这个自己没有用心看过的世界。
而且我觉得,每个人都应该做自己的老师,在自我教育中学习应该掌握却从来没有人教过的东西,在这样的过程中发现新的自我和新的可能。
回到音乐本身,自己平日听音乐的标准就是好听,给别人推荐的时候也只会说很好听、很感人,你一定要听,仅此而已——我缺乏对音乐最直接的感受,我只把它当作放松的工具,有时沉溺有时厌恶,不用心听的话当然听不懂,更不用提美的感受了。
一直觉得古典音乐与自己绝缘,别人推荐的古典音乐也常常束之高阁不碰一下;反思一下,其实这些情况都是自我思维设限和感受力下降的结果,当然无法感受它的美好。
所以在生活中,无论什么时间,在哪里,都应该用积极、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多元的人、事、物,在这样的体验下,发现自己人生的无限可能。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本书在引进的时候并没有配光盘,只在台版书中附赠了书中李老师使用的音乐。
学习重在思考与转化。
李老师在文中提到了,如果看完一部影片只会说“很好看”,对于故事内容却一问三不知,不免沦于空洞惘然。
很多人的学习经验都是如此,看过即忘。
深化所见所闻,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否则就算看再多书,上再多课,也如同船只行驶水面,船过了无痕。
通过记笔记,写微博,写日记,写定期总结等方式,记录反思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这些都是很好的练习。
相关摘录:能在成长过程中充分保留特质、完全发挥天赋的人还真是不多!每个人的独特性都是上天所赐予的,而这种特性需要经由长时间的鼓励和引导方能展现。
教育应该是全人的,绝非仅只局限在智能上,人的价值更不可以智能论定。
着重单一智能发展,往往使人看不清真正的自己,最后沦为芸芸众生的一分子。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名言,道出人需要透过思考而意识到自我存在,进而找到存在的价值。
因此,我在音乐教育中很重视学生的态度和思考能力,希望借由音乐来引导孩子,培养出正确的学习态度,并多多训练他们的思考能力。
不论孩子日后做什么事,这才是他们最大的本钱,也是快乐和自信的来源。
这样的教育理念着重在“人”的本身,最初的启发来自己我留德期间修习的“钢琴教学法”以及“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专业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