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药工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报告
生物制药行业分析报告(一) 我国生物制药业现状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传统生物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现代生物技术。
传统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酿造技术,近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是微生物发酵技术,现代生物技术的技术特征就是以基因工程为首要标志。
本文所说的生物技术,是指现代生物技术,也可称之为生物工程。
现代生物技术在70年代开始异军突起,近一、二十年来发展极为神速。
它与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技术和新能源技术并列为影响未来国计民生的四大科学技术支柱,被认为是21世纪世界知识经济的核心。
生物技术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包括医药卫生、食品轻工、农牧渔业、能源工业、化学工业、冶金工业、环境保护等几个方面。
其中医药卫生领域是现代生物技术最先登上的舞台,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成效最显著、发展最迅速、潜力也最大的一个领域。
生物技术在医药卫生领域的应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是解决了过去用常规方法不能生产或者生产成本特别昂贵的药品的生产技术问题,开发出了一大批新的特效药物,如胰岛素、干扰素(IFN)、白细胞介素-2(IL-2)、组织血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因子(TPA)、肿瘤坏死因子(TNF)、集落刺激因子(CSF)、人生长激素(HGH)、表皮生长因子(EGF)等等,这些药品可以分别用以防治诸如肿瘤、心脑肺血管、遗传性、免疫性、内分泌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疑难病症,而且在避免毒副作用方面明显优于传统药品。
2、是研制出了一些灵敏度高、性能专一、实用性强的临床诊断新设备,如体外诊断试剂、免疫诊断试剂盒等,并找到了某些疑难病症的发病原理和医治的崭新方法。
我国的单克隆抗体诊断试剂市场前景良好。
3、是基因工程疫苗、菌苗的研制成功直至大规模生产为人类抵制传染病的侵袭,确保整个群体的优生优育展示了美好的前景。
我国开发重点是乙肝基因疫苗。
现代生物技术以再生的生物资源为原料生产生物药品,从而可获得过去难以得到的足够数量用于临床的研究与治疗。
医药行业市场发展现状以及未来发展前景分析
目录CONTENTS本文所有数据出自于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第一篇:环保药剂与材料走俏环保型医药包成为趋势近几年来,医药企业的规模化生产越来越明显,随着国内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OTC药品政策的出台,药品包装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因素;现代医药企业发展趋势是:大型制药厂都拥有自己的包装企业;而在不断的进步发展中,开发环保塑料医药包装材料逐渐成为药品包装技术发展的方向;外资制药企业历来十分重视药品包装,因为他们认为包装是产品形象的重要部分,产品外观应当与内在品质一致;近年来,中国医药包装也越来越受到重视,药品包装将呈现出更加方便、安全,更加符合环保要求的趋势;当前我国一些规模较大的制药企业在硬件上与国外医药企业相差不大,但软件环境不尽如人意;究其原因,除了相关法规不完善、技术标准和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外,药品流通体制也存在弊端;药品大多数在医院药房销售,在药店销售的仅是很小一部分,这限制了药品参与直接竞争,从而制约了医药包装业的发展;另外,现行的某些招标制度挫伤了医药厂商的积极性,企业无力在药品包装环节上下大气力,长期保持着“旧面孔”;目前,由于国内部分企业的包装意识不强,对包装的内涵理解不到位,对包装的作用重视不够;制药企业大多选择价格相对便宜的白板纸作为药盒包装材料,这主要出于降低成本的考虑;很多企业一般不愿在包装上多花钱,普遍的做法是能省则省;这是我国制药企业的一大错误观念;随着医药工业的蓬勃之势,医药市场将愈来愈广;在产品同质化越来越明显的今天,产品外包装正在成为突显特色的一种有效方式;制药企业应积极追寻新方向,将产品品质摆在第一位文中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5-2020年中国环保药剂与材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二篇:问诊处方药网售医药电商崛起待时机自2015年5月,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后,业内一直关注处方药“解禁”政策何时落地;不过,遗憾的是,多次被传出将于2015年初出台的“正式版”文件,如今仍不见踪影;对此,业界认为,网售处方药推广困难,主要受到处方药性质限制;处方药需要在专业人士监督下使用的,一般流程是医生诊断开处方,药师调配;即便如此,还有很多由于用药不当导致的人身伤害;由于电商平台易滋生假货,对安全要求极为严格的处方药产品在缺乏指导与有效监管的情况下一时难以在网上售卖;另外,虽然互联网有低成本的美誉,但在处方药市场或难以带来低廉的价格,因为在我国很多处方药是可以报销的,去医院购买报销比例更高,这也制约了处方药的网售市场;上述背景下,不少业界人士认为,由于推行难度太大,处方药网上销售的政策或将被暂缓,医药电商未来发展备受考验;事实上,由于政策多次爽约,医药电商已经呈现萧瑟景象:近一年的时间里,医药电商领域多位CEO离职;有“互联网医药行业的重要风向标”之称的阿里健康全年亏损 1.015亿港元,较上一财年亏损额增加159%;医药电商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凭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药产品交换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为,低价、方便与药品齐全是医药电商的优势,也基于医药电商的独特优势,国家将其视为破除医改障碍的重要手段;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医药行业电子商务市场竞争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医药电商产业规模仅为70亿元,处方药市场如果被放开,医药电商将获得数千亿元市场,网售药品也将占据医药零售市场的30%;不过,目前政府对处方药呈谨慎放开的态度,除了处方药因素之外,我国医药电商的进一步发展目前还面临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以及医药物流水平低等问题,由于政策改变是较为缓慢的,电商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逐步的过程;不过,互联网影响下,政策放开和电商入场是行业发展的大方向,电商作为一个增量市场,从零到有,从小基数到大空间,成长潜力大;医药电商可以从较容易的地方突破:其一,移动互联网时代,O2O将成为发展主流,送药类APP将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宜提早布局;其二,布局完善更高级别的物流体系;医药电商涉及的药品尤其是处方药对运输过程的条件极为苛刻,因而电商需要相应地提高物流配送水平;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三篇:顺丰等杀入医药物流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分析据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副处长王维丽透露,目前中国邮政、顺丰与UPS三家物流企业已经陆续进入医药物流市场,待拿到相关“通行证”后,三家公司将正式切入第三方物流企业;与此同时,近日,媒体也报道了国内医药物流巨头企业九州通打算成立单独的物流公司,除了承接集团自身的医药物流配送业务之外,还将承接第三方医药物流配送业务,一时间,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趋热;第三方物流是指除了医药公司自身的药品配送体系外,专注于为药品企业进行药品配送的非药品企业;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的2015-2020年中国医药物流行业深度调研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截止至2014年底,全国取得由省级药监部门核发的“开展第三方药品物流业务确认件”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有123家,其中位于内蒙古、甘肃、宁夏的中国邮政,顺丰和UPS位于杭州的萧山国际机场物流公司五家企业最为特别,它们作为药品流通行业外的企业,也获得了相关资质,中国邮政、UPS与顺丰跨界“杀入”第三方医药物流,也折射了这一行业的发展潜力;近年来,随着医药市场不断扩大,医药物流行业发展也备受关注;我国正打算出台文件允许网售处方药,这一政策将极大利好医药电商发展,作为医药电商的配套环节,医药物流行业也将获得利好;目前我国药品批发企业中,90%以上的都属于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不可能建立强大的物流服务体系,因此只能寻求与第三方物流企业合作,这就为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提供的巨大发展契机;与传统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相比,顺丰、UPS与中国邮政无论是运输速度、营业网点还是物流处理能力方面,均有着普通药企和物流企业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国内第三方医药物流行业“龙头”当属九州通,据悉,目前九州通的上游供货商已经将近5600家,下游客户达到7000余家,全国的省级大型医药物流中心达到23个,地市级医药物流中心也有32个,终端配送点达到400多个;不过,与国内快递行业“龙头”顺丰相比,九州通则处于劣势;目前顺丰的营业网点已经将近8000余家,覆盖全国31个省市、直辖市;每天的仓库单日出库条数超过6万条,拥有超强的物流处理能力;除了陆路运输之外,顺丰还有专机运输,在整个运输网络中装载GPS与GIS货物定位系统,确保快递按时准确地送达客户手中;因此,可以预见,顺丰、UPS与中国邮政的杀入,将对第三方医药物流市场格局产生“震荡”;除此之外,第三方医药物流的经营业务也将有所扩展;目前的第三方医药物流企业主要通过将医药生产企业的药品送抵药店、医院等终端市场牟利,不过随着顺丰、UPS等快递企业跨界,即将获得政策利好的医药电商将成为行业必争之地;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四篇:我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现状分析未来海洋生物医药前景广阔海洋生物医药行业是指以海洋生物为原料或提取有效成分,进行海洋生物化学药品、保健品和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活动,包括基因、细胞、酶、发酵工程药物、基因工程疫苗、新疫苗;药用氨基酸、抗生素、维生素、微生态制剂药物;血液制品及代用品;诊断试剂;血型试剂、X光检查造影剂、用于病人的诊断试剂;用于动物肝脏制成的生化药品等;我国海洋生物产业以基地化、园区化为特征的产业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目前已有8个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6个科技兴海产业示范基地,初步形成以广州、深圳为核心的海洋医药与生物制品产业集群,以湛江为核心的粤东海洋生物育种与海水健康养殖产业集群,福建闽南海洋生物医药与制品集聚区和闽东海洋生物高效健康养殖业集聚区等;近年来海洋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被列入重点发展领域,主要是由于其对于缓解资源瓶颈、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技术创新等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海洋油气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业、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等战略新兴产业,近年来获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我国海洋生物技术和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但距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还存在较大差距;差距主要体现在,海洋生物科技创新与国外和陆地对比还有差距;资源调查、评估和保护不够,海洋生物资源的独特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平台建设等产业创新支撑体系还较薄弱;海洋生物龙头企业相对较少,与小微企业互补不足,产业生态还未建立完善;海洋生物医药行业要想获得更快的发展,需要企业和政府的协作,政府方面,需要在资金扶持、人才培养以及行业发展引导等方面做出努力,而作为直接参与者的企业,则需要在创新能力培养上加大投入,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科技储备基金,投资一些基础性研究项目作为知识储备,或者通过资金缺陷法收买研究人员科研成果对其进行后期研究,缩短周期并加快产品的产业化发展,避免新产品前期研究的投资风险;文中数据参考自: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海洋生物医药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五篇:图解互联网医药行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六篇:商务部谈药品零售转型医药电商拐点将至近日,商务部发言人沈丹阳对外表示,未来药品零售行业服务转型的关键在于医药电商的跨界融合与发展,商务部将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医药电商发展的相关政策、机制和标准,促进医药、医疗和处方信息与药品零售企业的共享,推动医药电商加快跨界融合与发展;近年,在国内经济下行、人力成本与租金上涨以及互联网冲击的背景下,传统零售行业生存艰难,正积极转型互联网零售,药品零售行业亦然,医药电商便因此应运而生;医药电商是指以医疗机构、医药公司、银行、医药生产商、医药信息服务提供商、第三方机构等以赢利为目的的市场经济主体,凭借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主要是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医药产品交换及提供相关服务的行为;与传统药品零售行业相比,医药电商具有低价、方便与药品种类齐全的优势;电商平台对医药行业具有枢纽功能,使流通渠道缩短,拉近生产和消费的距离;传统药品零售存在的“回扣”问题也将在互联网平台上备受限制;另外,通过大数据对消费者情况的分析,医药电商也将使生产更契合实际;基于这些优势,国家正将其视为破除医改障碍的重要手段;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2014年我国医药电商市场规模为46亿元,与医药行业2400亿元的规模相比差距较大;2015上半年,我国医药电子商务继续快速发展:从企业数量看,截至2015年6月30日,拥有互联网交易资质的企业合计为425家,同比增长56.3%;从销售规模看,拥有互联网资质的医药电子商务营业收入平均增幅超过50%,远高于传统药品流通销售模式的增幅,预计2015年医药电商规模将达68亿元,医药电商潜力巨大;今年早些时候,国家出台互联网食品药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拟允许网上售卖处方药,一旦处方药市场被放开,预计医药电商可获得数千亿元市场,网售药品也将占据医药零售市场的30%;放开处方药市场目前还面临医生处方难以放开、医药物流难以匹配等问题,除此之外,医保不能线上支付、医保统筹账不能用于零售终端支付也是现阶段我国医药电商难以爆发的现实因素;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八篇:医药医疗十三五规划聚焦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趋势分析近日,国家针对医药工业与医疗卫生领域的“十三五”规划已经基本编制完成,生物医药与医疗信息化以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同列为“十三五”期间重点发展的三大领域,生物医药产业未来发展可期;生物医药产业由生物技术产业与医药产业共同组成,其中生物技术产业涉及医药、农业、海洋、环境、能源、化工等多个领域,包含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组织工程技术、生物信息技术等;现代医疗产业则由制药产业以及生物医学工程产业组成;近年,得益于国内经济快速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成为了近年来中国成长性最好、发展最为活跃的经济领域之一,生物医药股也因此成为了A股乃至全球股市的最大朝阳性产业股;“十二五”期间,基因药物、蛋白药物、单抗克隆药物、治疗性疫苗、小分子化学药物等成为生物医药发展重点,同时,国家将拿出100多亿元来支持重大新药创制,平均每个新药持获得500-1000万元的项目资金;在政策推动下,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在临床上,生物药物正越来越収挥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肿瘤、糖尿病等疑难杂症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的疗效,创造了很高的社会效益;前瞻产业研究院指出,截至2015年6月,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超过900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2014年,生物制药行业实现收入2750亿元,同比增长13.95%,行业利润322亿元,增长11.82%,处在较快增长的阶段;不过,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生物制药行业仍然有很大差距,科研投入不足、科研成果转化弱和产业化能力差是主要因素;因此,在即将制定的“十三五”规划中,预计生物医药领域的不足将得到突破;代表未来发展方向的新药研发和精准医疗将获得关注,恒瑞医药、北陆药业、安科生物等相关公司有望受益;与此同时,促进生物医药资源、资本、技术、项目、人才融合发展的服务业集聚区即生物医药产业园也有望迎来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已有80多个地区城市已经着力建设医药科技园、生物园、药谷,全国已有22个国家生物产业基地,而且各地新开发的高科技产业园区很多都将生物产业作为重点引驻对象;其中比较成熟产业园有上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中关村生命科学园、泰州中国医药城、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等;本文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未经前瞻产业研究院书面授权,禁止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第九篇:新规定出台医药市场行业解析酝酿了十余年之后,药品审批改革终于启动;8月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意见就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提出五大主要目标、十二项具体任务和四大保障措施;“文件出台对中国的药品监管来说非常重要;它不仅是对我国未来药品质量标准的提高很重要,未来也将导引药品审评、审批、药品上市许可等一系列配套制度的出台;最终还将直接影响整个药品行业的监管方式和监管模式的转变;”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国家食药总局药品监管法规司顾问王晨光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认为,意见的出台将是中国药品监管的又一转折点;意见一出,包括医药行业在内的各界均表示关注;业内普遍认为,此次药审改革推行之后,中国药企将由多而弱逐渐走向少而精;仿制药企业在提高行业门槛后必将面临严酷考验,部分企业将被淘汰出局;而创新药企将迎来研发、审批等多重利好,多年来终于等来曙光;小仿制药企或挂靠大企业意见的直接后果就是仿制药门槛提高;意见提出,争取在2016年底前消化完近2万件的药品审批积压存量,到2018年底前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制剂与参比制剂质量一致性评价;王晨光透露,在这2万件积压的药品审批中,有些仿制药已不是按照原研药仿制,而是按照再仿或其他仿制药的标准,甚至三仿四仿;“这样就离原研药的标准越来越远;因此首先要求自查,同时审评标准也提高;”王晨光说;王晨光还透露,目前积压的这2万件药品审批审评将按照新标准做,但具体的做法未定,并非一刀切;“原本没按照这个标准的尽量达到,原申请也不是无效,而是要求补充材料;如果按原标准批,则可能规定要在多长时间内提高标准、提高质量,如果达不到标准就不要生产了;”意见发布的一个月前,7月22日,国家食药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数据自查核查工作的公告2015年第117号以下简称“117号文”;7月31日晚再发文关于征求加快解决药品注册申请积压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公告2015年第140号以下简称“140号文”,提出了提高仿制药审批标准、严惩注册申报造假行为、退回不符合条件的注册申请等十条措施,被业内称为“最严药品评审令”;“接连出台的药品审批改革文件,像多米诺骨牌,影响会逐渐显现;”河南一家仿制药企业的销售人员告诉时代周报记者;目前,中国已是全球第二大医药市场国家,据网易财经报道,国内仿制药市场规模在今年或接近5000亿元;意见提出,将药品分为新药和仿制药;对仿制药的认定,由现行的“仿已有国家标准的药品”调整为“仿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的药品”;“此次政策的调整会令仿制药的审评审批标准大大提高,从而进一步提高国产仿制药质量,对创新药的研发以及销售会有较好的引导作用;”中欧商学院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蔡江南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评价;目前,我国有近5000家药企,其中仿制药企业占90%以上;根据食药总局提供的统计数字,中国已有的药品批准文号总数高达18.9万个,95%以上为仿制药;一位不愿具名的广东某大型药企人士对时代周报记者称:“研发新药时间长,费用大,而且推广上市成功率低,不如仿制药成本低、风险小,资金回笼快;这是我国药企扎堆仿制药的根本原因;”国内药企研发新药动力弱与旧审批制度息息相关;据该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透露,一种新药的临床审评时间常常要3-4年,上市审批也需要同等的时间,从递交临床申请到拿到上市批件,药企要用六七年甚至八九年;如果再算上进入5年更新一次的医保目录,那就需要等待更长时间;“而新药的专利保护期只有20年,这样算下来,留给创新药赚钱的时间只有5年了,谁还去生产创新药呢”当然,时间成本的投入只是原因之一,创新药研发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美国塔夫茨大学药物开发研究中心的一项数据显示,开发一个新药的平均成本大约为26亿美元;2013年,全球前十强药企的研发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达到17.8%,高达603.9亿美元,相比之下,中国前十强药企的研发投入仅为销售额的1%,约为3亿美元;对国内大量仿制药企业而言,意见出台不亚于一场海啸,对仿制药的质量标准提高,意味着仿制药企的技术水平、制剂工艺、制药设备及辅料等方面需要改进和提升,并且增加在一致性评价或生物等效实验等方向的投入,这势必会提升高质量仿制药的成本;一些技术能力不足的企业更将面临调整;中国药学会医药政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宋瑞霖在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就透露,新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认证2011年施行后,药厂由原来的7000多家缩减到现在的4000多家;招标的进展和注册方法的大变革,一致性评价的推进,势必压缩中小企业未来的空间;前述河北仿制药企业销售人员表示:“部分中小型药企生产同质化严重,导致竞争激烈,药品销量不理想,利润低;这样的企业要在短时间增加成本内改进设备、提高工艺是很困难的,按照行业惯例,一般会‘挂靠’到大药企合作求发展;”蔡江南则认为,意见的出台会让仿制药企业提高工艺水平,适应新的评审标准,有助于行业本身的发展;“过去仿制药疗效遭质疑主要是因为标准制定过低,现在多数企业要达到仿制药的等效性标准并不是很困难;一部分药企会淘汰出局,但数量不大,因为涉及地方税收、就业的问题;对于仿制药企业,做好研发、强化工艺才是最好的出路;”他说;留给仿制药的调整时间不多了;将实行上市许可人制度目前,中国医药行业有恒瑞医药、正大天晴、豪森医药等一批研发能力较强的制药企业;2015年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名单中,前述三家药企分列第1名、第4名和第7名;以正大天晴为例,截至去年底,正大天晴有效专利及专利申请330项,其中发明专利超过300项,授权公告的专利共178项,其中发明专利149项包括外国专利授权11项;根据前述创新药和仿制药的开发时间和投入成本,中国新药研发的投入产出比严重失衡,令企业对新药研发望而却步;新药研发成本巨大,销售额却不尽如人意;今年7月的一个行业沙龙上,深圳翰宇药业首席技术官马亚平透露,中国1类新药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额最多4亿-5亿元,目前还未出现10亿元的重磅药;审批时间过长也是新药研发的另一痛点;申万宏源的报告显示,2014年,中国1.1类新药、3.1类新药及6类新药的平均审评时间为42个月、42个月和25个月,申报临床的平均审评时间为14个月、28个月和28个月;相同情况下,2003年-2013年,美国、欧盟、日本新药申报生产获批时间的中位数依次为304天、459天和487天;中国药审速度之慢常年备受诟病;王晨光对时代周报记者坦言,“国家的药品监管是按照批文号的,药品想生产就得申请批文号,其他企业看到了也想生产,就也去报申请;同一种药批文号有很多,比方很多厂都生产阿司匹林,这就造成质量不一样;同时有些企业认为批文号是一种无形资产,批文号越多,盈利能力等各方面能力就越强,甚至说‘我不生产了,但我有批文号,我可以把批文号再转卖给别人’;这种手里的批文号越多越好的思想,造成了很多企业不管生产不生产,都先去申请批文号,而很多药厂手里批文号不少但并不生产,结果批文号空着;这也造成了审批部。
2023年中国酶制剂工业发展简史及发展趋势报告模板
中国酶制剂工业发展历程
中国酶制剂工业崛起,全球最大生产国
中国酶制剂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国内酶制剂生产能力较低,主要 依赖进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酶制剂工业开始逐步发展壮大。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 的酶制剂生产国,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
中国酶制剂工业技术不断提高,预计未来产能将 提升
2.中国酶制剂工业起步:50-70年代,以传统发酵为主导, 产品种类单一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中国酶制剂工业经历了起步阶段。当时,主要采用传统发酵方法生产,产品种类单一, 主要用于食品和洗涤剂行业。
3.中国酶制剂工业快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酶制剂工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需求不断扩大,生产技 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种类和产量迅速增加。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酶制剂工业发展经历了许多变革和挑战。经过多年的研发和技术升级,中国已经逐步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酶制剂生产国之一。
2.农业领域,酶制剂的应用助力农业生产
在农业领域,酶制剂的应用已经成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品质的重要手段。酶制剂可以分解复杂的有机物质,释放出营养物质,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在中国,酶制剂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种植、养殖和农产品加工等各个领域。
目录
PA R T
01
中国酶制剂工业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History of Enzyme Preparation Industry in China
中国酶制剂工业发展简史
1.2023年中国酶制剂市场规模增长迅速,年均增长 率达XX%
2023年,中国酶制剂市场规模达到XX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增长了XX%,年均增长率达到 XX%。其中,酶制剂原料药市场规模为XX亿元人民币,酶制剂饲料添加剂市场规模为XX亿元人民 币,酶制剂工业清洗市场规模为XX亿元人民币。
中医药行业分析报告3篇
中医药行业分析报告3篇近年来,大力发展中医药已经成为业内的普遍共识。
在今年5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就明确为2020年的重点工作。
下面是整理的一些关于中医药行业的文章,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中国中药行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随着多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医药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医药工业发展迅速。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讨论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这是首次在国家层面编制中医药发展规划,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
2017年我国中药行业发展趋势分析详情如下。
据中投顾问发布的2016-2021年中国中药中药材行业市场供需前景预测深度研究报告预测,未来我国的中成药行业,将更多的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和制药手段,开发现代中药新药及天然药物,逐步实现中药的现代化、国际化。
1、药材价格进入上涨通道国内部分中药材的价格大幅上涨,吴茱萸(江西小花统规格,荷花池市场)的年涨幅达372.73%;三七(云南120头春七规格,荷花池市场)的年涨幅达170%;白术(安徽统个规格,玉林市场)的年涨幅达115.38%。
另有数据显示,,当归、党参、五味子这几种主要中药药材价格的同比涨幅分别达到37.7%、99.5%和103.6%。
实际上,除了上述药材外,2016年大部分中药材都呈现上涨趋势,包括小品种药材也大幅上涨。
2、更多药材将入欧美药典截至2016年5月,我国已有66种中药材进入欧洲药典,未来的目标是把中医最常使用的至少300种中药材纳入欧洲药典。
除欧州药典外,一些中药标准已经列入美国药典,还有一些药物正在由美国药典委员会进行审查。
比如,五味子、薏苡仁、桂枝、红参、金银花、何首乌、丹参、三七、灵芝等中药标准已被美国药典草药卷收录,其中丹参、三七、灵芝3个同时进入食品补充剂卷。
被收录的中药品种,今后在安全性、质量、疗效等方面有了欧美认可的标准规范,为中药在国外被更广泛地接受使用奠定基础,也是中药成药打开出口通道的第一步。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3篇
医药行业分析报告3篇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发展源自药品的刚性消费,具有弱周期性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现在跟一起来看看大家对于这个行业是如何分析的吧!医药行业分析报告1、医药行业进入新常态医药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持续发展源自药品的刚性消费,具有弱周期性的特征。
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制度逐渐完善以及人口老龄化趋势,我国医药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发展最快的市场之一。
根据CFDA 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2015年度中国医药市场发展蓝皮书》的数据,我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由2007年的6,719亿元上升至2014年的25,798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1.19%。
2015年,我国产业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整体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医药行业受大趋势影响,增速随之降低。
2015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为6.1%,医药工业增加值增长9.8%,主营业务收入增长9.2%,利润增长12.2%,亏损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2.1%。
中国医药产业布局整体趋于优化,但增速趋缓。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推进,以及人口老龄化、产业迭代升级等趋势的推动,未来三至五年,中国医药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复合增长率。
2、抗肿瘤药物市场前景广阔在医药行业中,最具有市场前景之一的是抗肿瘤药物。
肿瘤具有发病率高、隐蔽性强及致死率高等特点,已经成为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
根据国家癌症中心公布的2015年癌症统计数据,2015年中国癌症总发病429.16万例,总死亡281.42万例。
据《全球癌症报告2014》显示,全球癌症病例呈现迅猛增长态势,由2012年的1,400万将逐年递增至2025年的1,900万,而中国新增癌症病例高居第一位。
从2010年至2015年,中国癌症新发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6.79%,癌症死亡病例的复合增长率为7.50%。
2022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分析
2022年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发展分析生物技术药物产业中涵盖了药学、生物学以及医学等先进的技术,其对许多基础学科进行突破,例如分子遗传学、生物物理等,并以此作为坚实的后盾。
目前机会全部行业与领域都在广泛的应用生物技术药品,例如日化产品以及医药等,特殊是在改造传统制药工业以及新药的开发与研制过程中都开头更加广泛的应用此生物技术药品,于是生物制药产业渐渐进展变成一个进展最快、较为活跃的产业。
生物制药产业的将来进展能够关心人类治疗很多现在不能治疗的疾病,解决养分不良等问题,延长人们的生存寿命,提升其生命质量。
据了解,生物制药市场中不乏重磅产品,有句话说得好,假如年销售额不过千万美元,都不好意思说是圈里混的,足见生物制药行业每一个产品均能独当一面,功力深厚。
依据全球50家大型制药企业的全部重磅生物制药(销售超过10亿美元的产品)建模推算,2022年全球重磅生物制药总销售额达1420亿美元,年增长率为9.1%,估计2022年全球销售额将靠近1500亿美元。
事实上,自2022年后,重磅生物制药全球销售额增速由指数增长模式进入了线性增长模式,销售额渐渐扩大,获批的新药有限,销售增量难以维持行业销售额连续以指数模式增长,但个别产品的增长模式持续指数增长或爆炸增长模式,产品层级仍旧是“重磅炸弹”丛生。
重磅生物制药可以划分为TNF抗体、癌症抗体、病毒抗体、促红细胞生成素、促卵泡激素、干扰素α、干扰素β、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酶替代疗法、人生长激素、炎症抗体、眼科用抗体、胰岛素及其类似物、重组凝血因子等几个大类,TNF抗体类以316亿美元三年蝉联冠军,其次为癌症抗体、胰岛素及其类似物、炎症抗体,成为生物制药领域的新“四大金刚”(前四大金刚:人胰岛素、人生长激素、干扰素、促红细胞生成素),虽然前四类仍旧维持着高增长态势,但促红细胞生成素已风光不再,流放出了五强,价格逐年下降可能是其销售总额逆势下降的缘由;另外人生长激素、干扰素市场均消失不同程度的萎缩,干扰素α下滑超过20%。
药品行业现状分析
药品行业现状2019年上半年我国三大终端六大市场药品销售额实现9087亿元,同比增长5.8%。
在大环境的影响下,药品创新以及医药消费需求都在呈现上升的趋势。
以下对药品行业现状分析。
2009年中国药品市场已成为世界第5大药品市场。
中国药品市场在未来将继续快速增长,2011年成为全球第3大药品市场,药品商悄报告指出,将在2020年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2大药品市场,市场容量将接近2, 200亿美元。
中国预计在202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药品市场。
药品也是一种商品,但是其质量尤为重要,所以药品检测会更加的严格,药品检测分为很多种,有药品质量检测,药品成分检测,药品重金属检测,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以及药品密封性检测,生物药品检测,药品外观检测,药品常规检测,药品理化检测,药品安全检测和药品缺陷检测。
主要是为了防止不合格的药品流入到市场,保证药品的安全性。
现从四大市场现状来分析药品行业现状。
一是医药产业结构不合理。
药品行业现状分析,我国医药产业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但呈粗放式增长,整个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制药企业创新能力低下,产品低水平重复,导致产能过剩,市场集中度低。
而且,我国制药工业研发投入不足,创新能力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物少之乂少,制约着我国制药业集中度的提升,阻碍了我国医药产业结构的优化。
自2010年以来,在国家力促行业兼并重组的推动下,我国医药工业的大型企业不断涌现,行业产业布局日趋合理,但行业集中度不高的现状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
2011年,全球医药行业CR3、CR10分别为19. 1%. 45. 2%,而我国不到5%、15%,属于典型的分散竞争性产业市场结构。
2011年,我国医药制造业马歇尔-勒纳指数仅为14.5%。
医药行业集中度低下表明我国大型医药制造企业缺乏,在集团化、规模化的大背景下,难以参与国际竞争。
比如,我国感冒药市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大部分都是仿制药。
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信息查询系统查询,不包括康泰克、日夜白服宇等品牌药品,仅药品名称包含“感冒”两个字的感冒水、感冒清片等感冒药就有批准文号1909个,其中感冒清片共有126个。
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医药行业市场分析报告一、医药行业市场规模稳定增长受益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等因素,我国医药行业一直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
医药行业是集高附加值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我国也一直将医疗产业作为重点支柱产业予以扶持。
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药品消费市场。
如图,2015年到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逐年增长,从2015年的12207亿元增长到2019年16330亿元。
图表1:2015-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市场规模(亿元)二、化学药品成为医药行业最大细分市场2019年在医药行业的细分市场中,化学药品成为医药行业最大细分市场,化学药品市场规模为8190亿元,占整个行业的市场份额为50.15%;中药市场规模为5020亿元,市场份额为30.74%;生物制造市场规模为3120亿元,市场份额为19.11%。
图表2:2019年中国医药行业细分市场规模三、医疗机构成为医药市场主要销售渠道中国医药市场主要包括两个主要渠道:一是医疗机构,包括医院和初级医疗保健提供者(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站点、乡镇诊所及村级诊所),二是药店。
2019年医疗机构销售规模为12755亿元,占比近80%;药店销售额为3576亿元,占比为21.9%。
图表3:2019年中国医药市场销售结构(亿元,%)四、未来几年医药行业市场规模预测从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医药市场容量越来越大,规模将以14%-17%速度增长。
随着医药需求和医疗保健体系健全,我国将成为全球药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预计2021年我国医药行业销售收入将突破3.5万亿元;预计2025年行业规模超过5.3万亿元。
图表4:2021-2025年医药行业销售收入预测(亿元)医药制造行业发展情况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对相关医药产品的需求逐步扩大。
医药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一直保持较快增速。
2020-2026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影响医药行业发展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分析(附报告目录)1、全球医药行业发展情况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口总量的增长和社会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药品需求呈上升趋势,全球药品市场保持持续较快增长,其中美国、日本、欧洲等成熟市场长期以来是全球药品销售最主要的市场。
2017 年全球药品支出 11,330 亿美元,而 2018 年则达到了 12100 亿美元,到 2023 年,这一数字预计将超过 1.5 万亿美元,未来五年将以 3%~6%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
相关报告:北京普华有策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20-2026 年中国医药行业全景发展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报告》2、我国医药行业发展情况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数量最多的国家,庞大的人口规模带来不可小觑的医疗卫生市场需求。
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以及新型医疗技术的发展,国民就诊率不断提高,带来了医药市场的繁荣。
“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2006 年的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为 4,737.29 亿元,仅为 2018 年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 23,986.30 亿元的五分之一,可以看出我国医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增加十分迅速。
未来,伴随着我国人口基数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问题加剧、城市化进程加快、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国家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医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利润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态势。
总体上,我国医药工业发展面临有利的国内环境。
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国家对医药工业的扶持力度加大,质量标准体系和管理规范不断健全,都有利于医药工业平稳较快发展。
3、影响医药行业有利及不利因素( 1)有利因素1)国家政策的重要支持从 2009 年 4 月国务院公布《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开始,各部门先后出台政策、规划等各项措施,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立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逐步向城乡居民统一提供疾病预防控制、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而全面提高国民健康及医疗水平。
我国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现状分析
我国制药行业智能制造现状分析制药工业作为我国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国计民生、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是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基础。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社会智能化程度不断加深,智能化技术对制药工业的影响日益显著。
近年来,我国坚定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制药相关领域重磅举措。
为明确2016-2030年期间我国中医药的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国务院于2016年2月发布了《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提出从中药资源、种养植、工业制药、流通等全产业链角度全面提升中药产业发展水平。
2016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提出要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构建创新驱动、绿色低碳、智能高效的先进制造体系,到2030年,实现医药工业中高速发展和向中高端迈进,跨入世界制药强国行列,为制药智能制造的长期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细分领域,针对中药制药工业中存在的中药材质量良莠不齐、中成药质量不稳定等问题,2019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要大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促进中药饮片和中成药质量提升,加强中成药质量控制,促进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提高智能制造水平。
2021年12月,为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指导行业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工信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依据“每两年滚动修订”的动态更新机制,顺应把握智能制造最新发展趋势,共同颁发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同月,为加快推动智能制造发展,工信部等八部门共同发布了《“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将技术攻坚、示范推广、自主供给能力、基础支撑体系等方面的建设作为未来五年智能制造的重点发展任务。
面对当前制约医药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2022年1 月,工信部等九部门共同发布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从技术创新、产业链供应链完善、供应保障、制造水平和国际化等方面进行了规划布局,为医药工业下一个五年的发展指明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制药工业发展趋势分析报告-doc 中国制药工业现状◆中国制药工业进展历程中国医药产业的进展要紧由13亿人口疾病治疗、保健康复、生育等必须的医药消费所带动。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医药业产值年均增长率在16. 6%左右,“八五”期间进展速度最快,年平均增长率为22%,九五期间仍保持年平均增长率17%的进展速度。
医药产业规模在2001年总值为2770亿元人民币,占大陆GDP的2.9%;2002年医药工业总值为3300亿元人民币,占GDP的3.2%左右,增幅达18.8%,高于全球医药产业年平均增长率13%。
药品市场的销售总额2001年达到了1260亿元,1990~2001年间更是保持了年均21.7%的增长速度。
就医药细分行业的增长率而言,2002年高于医药产业平均水准的是制药机械(28%)、化学制剂(21%);低于平均水准的是中药(16%)、生物制药(16%)、卫生材料(15%)及医疗器械(12%)。
按照2001年全国换发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的统计,中国原料药和药品制剂生产企业是5146家,其中包括1700多家“三资”企业(世界跨国医药公司前20名都已在中国合资办厂)。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有1100家左右。
按产值运算,股份制经济在全行业的比重已从“九五”初期的12%上升到目前的33.2%,“三资”经济从15%上升到18.8%,而国有经济比重则从55%下降到36.1%。
医药行业所有制结构得到了进一步的调整,差不多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进展的格局。
在5000多家医药工业企业中,有生物制药企业200余家、中药生产企业1100多家和化学药品生产企业4000家左右。
至2001年底,能够生产化学原料药近1500种,生产总产量为43万吨,位居世界第2;能生产化学药品制剂34个剂型、4000余个品种;还有中国的传统中药,也已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的道路,能生产包括滴丸、气雾剂、注射剂在内的现代中药剂型40多种,总产量已达37万吨,品种8000余种。
另外,中国能生产疫苗、类毒素、抗血清、血液制品、体内外诊断试剂等各类生物制品300余种,其中现代生物工程药品20种;能生产预防制品约9亿人/份。
中国还能够生产包括X射线断层扫描成像装置、磁共振装置等在内的医疗器械11 000多个品种、规格;能够生产8大类1200多个规格的制药机械产品。
2002年,从经济效益指标排名情形看,前10个地区有8个属于东部沿海地区,讲明医药工业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仍旧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且与前几年相比,区域进展的差距越来越大。
以产品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两个指标分析,全国排名前10位的地区产品销售收入全国医药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2/3左右,然而前60名企业的销售收入所占的比例只有34.8%,这讲明中国医药市场的地域集中度较高,而企业集中度较低。
出口形势好于预期。
2002年医药进出口额保持了一定增长。
全年医药行业完成进出口总额为10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1.41%,其中进口总额为45.32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6%,出口总额完成58.6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56%。
其中,要紧是化学制药类产品的进出口,化学制药的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分不占各项的比例均达50%以上。
同时化学制药的进出口增速最快。
商业销售利润下降。
尽管2002年医药经济运行质量总体逐步向好,但工业、商业出现较大反差。
医药工业要紧经济指标保持了相对稳固的增长态势,而医药商业实现利润则较上年同期显现较大幅度的下降,企业亏损面、亏损额上升,多数企业利润出现下降趋势。
一些中心都市毛利率、利润率也呈下降态势,医药商业销售利润率仅.59%,比上年同期有所下降,相反费用却比上年同期增长6.2%,反映出医药商业经营步履维艰。
连锁药业进展迅速。
2002年医药零售市场连续保持了较快的进展势头,但竞争加剧。
医药零售市场保持旺销的进展势头,其增幅稳固在10%以上。
随着医疗保险制度、药品分类治理制度、跨地区连锁经营治理方法的逐步实施,为更好地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及开放药品分销服务领域的需要,许多企业主动投身到医药零售业中,连锁药店成为医药流通业进展最为迅速的一个业态。
目前中国医药市场的需求◆对能够治疗SARS的疫苗的需求非典暴发以来,“疫苗”迅速成为互联网上一大热门搜索关键词。
疫苗市场被空前激活。
北京疾病预防与操纵中心一位专家指出,“中国庞大的疫苗市场明显差不多被激活,并迅速地启动起来。
”据业内人士评估,国内疫苗市场年需求将以15%的速度大幅度增长,远远高于全球10%的平均增长水平。
最现成的例子是,非典疫情暴发以来,北京市场上的疫苗需求在短短两个月内增长了近10倍。
中华预防医学会秘书长王贺祥证实,国家继去年投入8亿元之后,今年又打算投入12亿元人民币用于预防免疫工作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面对潜力庞大的疫苗市场,中外医药企业跃跃欲试,都期望抢占先机。
记者注意到,国际卫生组织最大的疫苗供应商葛兰素史克近来在国内频频高调亮相,心迹昭然。
而国内最大的疫苗生产企业——中国生物制品总公司,也决定投资5亿元建设国内最大的疫苗研发生产基地。
◆丙酸:需求将保持迅猛增势中国现有丙酸总年产能力约1000吨,实际年产量只有200吨左右,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需大量依靠进口来补偿。
在医药行业,丙酸的要紧衍生物有维生素B6、萘普生、脑脉宁等。
中国维生素B6每年都有一定数量出口,估量医药工业对丙酸的需求量也会有所增长。
◆γ-丁内酯需求增长快近年来,中国γ-丁内酯产能增加迅速。
2003年国内生产厂家已有20余家,总年产能力约1.6万吨。
国内γ-丁内酯需求日益增加,需求量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但由于国内产量较低,近年来一直依靠进口补偿。
目前国内γ-丁内酯年消费量约1.8万吨,消费大致构成如下。
由于国内下游产品市场需求速度快速增加,因此γ-丁内酯长期紧俏,加上国内1,4-丁二醇和顺酐进展速度较快,近年来国内γ-丁内酯将出现较快进展势头。
◆前列腺增生治疗药物市场需求强劲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老年病用药的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众多企业也对老年病治疗领域投入越来越多的关注。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见病之一,其治疗药物在泌尿系统用药(不包括抗菌和抗感染药)中一直占有最大的比例,销售金额连续3年超过老年泌尿系统药物70%以上的市场份额。
尽管这两年来前列腺增生药物在整个老年泌尿系统药物中所占的比例略有下降,但其总体销量一直呈上升趋势。
与2000年相比,2002年前列腺增生药物的医院销售金额增长了36.5%,相对整个泌尿系统用药(不包括抗菌和抗感染药)市场的增长率为43.4%,(以上数据并未计入高特灵、酚卞明、哌唑嗪等同时适用于高血压治疗的α-阻滞剂)。
近三年来,该类药物保持了年均16.9%的增长势头,上升平稳。
另外,治疗老年病的常用药品,例如抗感染类药品、利胆类药品、代谢类、心血管类药品,以及抗肿瘤类和增强免疫力类的药品的需求量将越来越大。
◆中国维生素B12的市场需求以年均两位数增长近几年,中国对维生素B12需求转旺,平均年增幅超过两位数。
长期以来,维生素B12的临床用药量平稳,没有大的起伏。
它还和其他维生素一起构成多种维生素产品,做为OTC药物广为销售。
如中国市场上的施尔康、善存、21金维它等各种中外品牌的产品,这方面用量也不小。
目前维生素B12已列入中国差不多医疗保险药品名目中的甲类品种。
据统计,它在中国大都市医院的用药普及率已达到90%~100%。
多年来,中国市场对维生素B12的需求量不大。
20世纪80年代,每年消耗量仅200公斤左右,只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市场需求开始上升。
后来,需求转旺,每年都以较大比例增长,平均年增幅超过两位数。
近两年,又有较大增长,2001年用量达1200公斤。
据有关人士分析,最近几年中国维生素B12用量持续增加的缘故要紧是:(1)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增长以及人口的持续增加,使临床用药持续增加。
(2)因环境污染等因素,中国患有各种血液疾病的患者在增多,使维生素B12用量上升。
(3)近年来维生素B12临床有许多新用途,专门是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用量增加较快。
(4)近几年多种维生素产品作为一种实实在在确有成效的保健品,被宽敞消费者认可,市场日益走红,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它,且每天服用,长期服用。
(5)随着经济的进展,中国营养食品和饲料添加剂中也开始应用维生素B12,尽管这方面用量不大,但增幅较大。
目前中国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加入WTO以后,医药行业既面临着进展的机遇,也面临着严肃的挑战。
从长远看,有利于中国医药治理体制与国际接轨,有利于医药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及知识产权爱护,有利于获得中国医药进展所需的国际资源,有利于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化学原料药、中药、常规医疗器械产品进一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也有利于中国医药企业转换经营机制与体制创新,总之,有利于提升医药行业的整体素养和国际竞争力。
从近期看,医药行业面临的挑战有三个方面:一是关税的降低,二是药品知识产权爱护,三是开放药品批发、零售服务。
中国医药产业进展趋势◆医药产业将保持连续稳固的增长◆强制实施GMP认证,产业格局显现庞大变化◆生物制药潜力庞大◆国际市场中药进展前景宽敞◆中国化学原料药的国际竞争优势明显◆连锁药店竞争“白热化”,药品价格仍将持续下降◆鼓舞创新,加大知识产权爱护◆非处方药品将进入快速进展时期正在兴建的医药项目◆强强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麻黄碱生产基地2003年3月,赤峰制药集团与上海实业联合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上海实业联合集团投资7018万元,用于赤峰制药集团子公司艾克公司和蒙欣公司化学合成麻黄碱及有关产品技术开发和制剂产品生产。
上海实业联合集团系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拥有净资产超过14.4亿元,总资产超过20亿元。
形成了生物医药、商务网络和传统制造业三大产业板块并存的产业结构,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产业。
同时,艾克公司能够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加快进展,力争在“十五”期末,将公司进展为全球最大的麻黄碱原料药及其系列制剂产品的生产基地。
◆河北卓达集团与美国合建国际医药园2003年6月22日,河北卓达集团与美国华民集团就合作建设“国际医药园”达成协议,并签订了合作意向书。
规划建设的“国际医药园”将紧紧围绕省会“药都”建设,建立中国药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国际商贸、博览中心,使之成为一座集国际医药贸易、药业物流、药业展销、药业检测、中华药业文华艺术博览、生产加工、科研开发、信息交流及储运包装于一体的大型国际药业贸易和文化的基地。
◆71.58亿打造海口“药谷”打算海口“生物药谷”的目标是将海口建成全国一流的医药技术研发基地、生产基地、批发销售基地和出口基地。
在技术研究开发上,以海南现有的“热作两院”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基础,组建5家生物医药技术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