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下)共142页
第4编 隋唐五代文学(下)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下)孙轶旻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一节唐代传奇¡°六朝时之志怪与志人底文章,都很简短,而且当作事实;及到唐朝时,则为有意识的作小说,这在小说史上可算是一大进步。
而且文章很长,并能描写得曲折,和前之简古的文体,大不相同了,这在文体上也算是一大进步。
¡±(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唐之传奇文》)¡°有意作小说¡±、¡°多幻设语¡±、¡°篇幅漫长,记叙委曲¡±。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一、唐传奇兴盛的原因1.唐代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思潮。
城市发达、市民生活、文人游宴2.科举取士的¡°行卷¡±之风。
¡°文备众体,可见史才、诗笔、议论。
¡±(宋¡¤赵彦卫《云麓漫钞》)3.佛道的盛行,助长了传奇的神怪志异内容和宗教倾向。
4.史传文学和魏晋小说的影响。
5.古文运动崛起,从文体上提供了条件。
6.唐代民间说唱文学的影响。
二、唐传奇的发展及分期1.初、盛唐¡ª¡ª发轫期由六朝志怪到成熟的唐传奇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俳偕逞才六朝辞赋的影响重情节离奇,不重人物形象的完整王度《古镜记》、无名氏《补江总白猿传》、张鷟《游仙窟》、陈玄祐《离魂记》。
2.中唐时代¡ª¡ª兴盛期抒情达意重在人物形象性格塑造,情节曲折,具有¡°传¡±的特点。
沈既济《枕中记》及《任氏传》,李公佐《南柯太守传》及《谢小娥传》,蒋防《霍小玉传》,李朝威《柳毅传》,白行简《李娃传》,陈鸿《东城老父传》与《长恨歌传》。
3.晚唐时代¡ª¡ª由盛转衰侠义和历史题材增多而爱情题材减少神仙鬼怪题材复炽兼有传与记之长骈偶词句增多出现大量传奇集及杂俎代表作品:裴鉶的《传奇》,袁郊的《甘泽谣》,皇甫枚《三水小牍》、薛用弱的《集异记》、李复言的《续玄怪录》等传奇专集和杜光庭《虬髯客传》。
第5章 隋唐五代文学 (下)(总)
1、韩愈 一类诗歌在艺术上“追新出奇”,想象丰富,构 思奇特,体现该派“奇崛险怪”的特点,如《南山诗》。 另一类诗歌通畅而较有诗意:《山石》《左迁至蓝关示 侄孙湘》p253
2、孟郊:屡试不中,46岁方中进士,50岁授溧阳尉,作 《游子吟》 诗多书写贫病交加的生活,以苦吟著称(和贾岛齐名) 3、贾岛:以苦吟著称“两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人称 “郊寒岛瘦”),有佳句而无名篇,文学史地位不高。
《孟子· 尽心上Hale Waihona Puke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二)白居易诗歌的思想内容
存诗近三千首的白居易曾经把自己的诗歌分为讽谕、闲 适、感伤和杂律四类。最为重要的是那些“关于美刺比 兴”,“题为新乐府”的讽谕诗以及“事物感于外,情 理动于内”的感伤诗。 1、讽谕诗:《新乐府》50首(《上阳白发人》p194、 《卖炭翁》);《秦中吟》10首 2、感伤诗:《长恨歌》、《琵琶行》p195 3、闲适、杂律诗《赋得古草原送别》p244 《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三、柳宗元
(一)生平和思想 柳宗元(773~819),字子厚,世有“柳河东”、 “柳柳州”之称。 21岁中进士,仕途不平,47岁病卒柳州刺史任上。
思想:崇儒为主,融合各家,反对天命论(朴素唯物主义)
(二)柳宗元散文:思想内容
柳宗元的散文大致可分为如下几类: 1、政治哲理类论说文:
《封建论》p225:反对封建世袭;《捕蛇者说》
《原道》、《论佛骨表》、《师说》p211、 《原毁》 《进学解》 p213
2、记叙文:情文并茂
《张中丞传后叙》p216、《柳子厚墓志铭》p220
3、抒情散文:委婉真挚
《祭十二郎文》、《祭妹文》 韩愈还有一种类似传奇小说的“以文为戏”的文章,有传奇的虚构 性,但颇多身世之慨,有所寄寓讽刺。如《毛颖传》。
古代文学史 要点提取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唐文学分为前后两期,为中古第一段与第二段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文学繁荣原因:1、国力的强大,为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极为有利的环境2、对外来文化采取兼容的态度(中外文化交融所造成的这种较为开放的风气,对于文学题材的拓展,文学趣味、文学风格的多样化有重要意义)3、唐代士人对人生普遍持一种积极的、进取的态度。
4、唐人恢宏的胸怀气度和对待不同文化的兼容心态创造了环境5、唐初设立史馆,出于以史为鉴的目的,修《梁书》《陈书》《北齐书》《周书》《隋书》五史,求实的思想倾向与文学潮流发展同步,影响走向6、唐代绘画、书法、雕塑的繁荣也影响到文学(567概括为文化的繁荣)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唐代士人开阔的胸怀、恢宏的气度、积极进取的精神,影响到唐文学的风貌,最重要的是漫游、读书山林之风、入幕和贬谪生活对于文学的影响。
漫游名山大川、边塞、通都大邑,入仕的重要途径是入幕。
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唐以儒为主,兼取百家,儒、释、道思想的交融,可以说是唐代思想的基本特点。
佛教对唐文学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士人的人生理想、生活情趣反映到作品中来。
直接拓广了文学的体裁,俗讲与变文,就是这时出现的新文体。
道家思想对于唐代文人来说,主要是他们返归自然,多一点对于自然的亲和力。
儒家思想的影响,给唐文学带来了进去的精神,佛教的影响丰富了唐诗的心境表现,道教的影响则丰富了唐诗的想象。
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唐文学繁荣的原因:1、客观条件(士人的进取精神、开阔胸怀;安史之乱)2、从文学发展自身来说,唐文学的繁荣时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繁荣表现在诗、文、小说、词的全面发展商,还表现在作者众多而大师辈出唐诗的发展轨迹:1、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1)作者从宫廷官吏扩展到一半寒士(2)就情思格调来说,北朝清刚劲健与南朝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3)形式上,在永明体基础上把四声二元化,解决了黏式律的问题,创造新体诗—律诗)2、开元、天宝盛世唐诗的全面繁荣:(1)山水田园士人王维、孟浩然(2)边塞诗人高适、岑参(3)王昌龄、李颀、崔颢、王之涣等作家(4)李白3、安史之乱引起了文学的变化杜甫,革新的风气韩愈、孟郊、李贺等,白居易、元稹4、长庆以后,士人生活走向平庸,进入新阶段,题材狭窄,写法苦吟杜牧、李商隐散文唐诗元稹、白居易提出讽谏说和主功利外主要朝诗歌自身艺术特质的探讨、发挥、完善方向发展,而散文的新变,主要出于政治功利的动机。
中国古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下)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 黄庭坚
3
刘诗浑然天成,神情豪爽,优美明快,含蕴深厚, 这都是盛唐诗的特点,但他又能凭自己在政治生 活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创造出 独具卓见的咏怀、讽刺、民歌体诗,以爽朗幽默 的风神和微婉深厚的韵味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诗歌 意境。
20
21
《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22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诗中所提供的只是五个逻辑上并无必然联系的 比喻和用以贯穿五个比喻的迷惘感伤的情感。
59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朱彝尊悼亡说:睹物怀人,怀念亡妻 何绰自况说:思年少壮志,叹时光已逝
是暗喻断 弦还是五 十岁?
钱钟书自题其诗说:年华已逝,诗篇犹存
60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悼亡说:喻化去 自况说:一生抱负,已成梦幻,只能托之于诗歌 自题其诗说:作诗之法,义归比兴,无取直白,举事宣 心,故“托”;旨隐词婉,故“迷”
44
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文思清丽,庭筠过之。而 俱无持操,恃才诡激,为 当途者所薄。
《旧唐书》
45
中国古代文学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唐代文学繁荣的原因
4、唐代文化繁荣,史学、书法、绘画、雕 塑、音乐、舞蹈等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对唐代文学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
绘画和雕塑:阎立本、吴道子的人物画,王维 的山水画。 大量的题画诗出现,及以画法入诗。山水诗与 山水画相互影响、画论诗论交融渗透。苏轼: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味摩诘之画,画中有 诗。”
唐代的许多诗人都曾有过一段漫游生活 。
李白:“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 杜甫:“放荡齐赵间,裘马颇清狂”。 孟浩然:“山水寻吴越,风尘厌两京”。 冯至《杜甫传》:“他们离开狭窄的家乡,看见异乡的 山水与新奇的事物,遇到些幸福或不幸的遭遇,自己也会 感到一种解放,他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经验,丰富了生 活。”
韵,首句可入可不入韵)。
五律、仄起、首句不入韵形式
仄仄平平仄 出 平平仄仄平 对 平平平仄仄 出 仄仄仄平平 对 仄仄平平仄 出 平平仄仄平 对 平平平仄仄 出 仄仄仄平平 对
(一)唐代诗歌的繁荣与发展
8、影响深远广泛
诗人队伍的构成广泛。 《诗薮》:“其 人,则帝王将相,朝士布衣、童子、妇人、 缁流、羽客靡弗预矣。” 唐诗在当时就以种种方式在社会上广为流 传。“旗亭画壁” 白居易:“缮写模勒,衒卖于市井,或持 之以交酒茗” 据《诗薮》统计,唐人自选诗有三十多种, 今存唐人唐诗选本即有十多种,即《唐人 选唐诗十种》,中华书局1958年版。
1、国家统一,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
这是唐代文学繁荣的物质基础。
经济繁荣对文学的影响: (1)提供闲暇,以便进行娱乐或文学创作。 (2)提供游历天下的可能,促进山水诗、描写都市生 活和交游生活的诗的发展;文人的精神风貌改变,影响到 诗歌创作的风格。 (3)市民文学开始出现。
《大学语文》第4编 隋唐五代文学
诗歌的繁荣
二、盛唐诗歌(713—765)
充满蓬勃向上精神的浪漫主义诗风是这一时期诗坛的主流。其中以高适、岑参为 主,并有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的边塞诗派,是浪漫主义中一个重要流派。他们 的诗作表达了将士们从军报国的英雄气概和不畏边塞艰苦的乐观精神,描绘了雄奇壮 丽的边塞风光,也反映了战士们怀土思家的情绪,为唐诗增加了无限新鲜壮丽的光彩。 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诗派,深受佛老思想的影响,其作品以描写自然风光、 农村景物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为主,诗境优美,风格恬淡,语言清丽,多用白描手 法,艺术上很有成就。山水诗派继承并发展了晋宋以来的田园、山水诗,使其内容和 形式更加丰富多样,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
诗歌的繁荣
二、盛唐诗歌(713—765)
标志着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是李白和杜甫。李白是伟大的 浪漫主义诗人,有“神仙”之誉。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被尊称为“诗圣”。他们的创作不仅是唐代诗歌的高峰,也是 我国古典诗歌的高峰。
李白的诗歌抒写拯物济世的抱负,揭露社会政治的黑暗, 反映民众的苦难,蔑视权贵,反抗礼教,成为反映盛唐时期精 神风貌的一面镜子。他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 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歌、神话中汲取营养素材,构 成其特有的放浪纵恣的艺术风格。
兵[来7]势凭凶陵猛:,仗如势风侵雨凌交。加杂。风雨:喻敌骑进攻如 狂风挟战雨士而在至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 们[依8]然腓逍(遥一自作在衰的)在:营指帐枯中萎观。赏隋美虞人世的基歌《舞陇!头
吟》深:秋“季穷节求塞,草塞腓外,沙塞漠外上胡草尘木飞枯”萎。;日落时分,
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贼[寇1]。燕歌行:乐府旧题。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
别[给2]予汉他家们:丰唐厚人的诗赏中赐经。常借汉说唐。此指唐朝。 烟[尘3]:军非队代常擂指赐击战颜金争色鼓。:,超浩过浩平荡常荡的开厚出赐山礼海遇关。外,旌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绪 论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 盛唐诗歌第三章 李白第四章 杜甫第五章 中唐诗歌绪 论唐代文学可以分为前后两期。
前期上承魏晋南北朝文学,属于中国文学中古期的第一段;后期下启两宋文学,属于中古期的第二段。
唐代文学一般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统一全国,结束了长达二百七十余年南北分裂的政治局面。
但隋朝只维持了不到30年,就被农民起义推翻。
隋代文学属于由魏晋南北朝文学向高度繁荣的唐代文学的过渡时期。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即帝位,建立唐朝。
唐朝成为我国历史上政治军事强大、文化经济繁荣的一个朝代。
以安史之乱为分水岭,公元907年,朱全忠废唐哀帝建立后梁,历史进入五代十国。
公元960年,宋朝建立。
本编文学的历史起讫隋 唐 五代十国 宋581 618 907 960第一节 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诗的繁荣第二节 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第三节 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第四节 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第一章 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 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二是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第二节 初唐诗坛一、贞观诗风及上官仪贞观时期,南、北朝文学由对立走向融合。
唐太宗是贞观文学的领袖。
贞观诗风主要受南朝文学的影响,逐步走向宫廷化。
上官仪是贞观后期的重要诗人。
他的五言诗,“绮错婉媚”,讲究对仗,追求诗歌的声辞之美,体物图貌,笔法精细,时人谓之“上官体”。
成为代表当时宫廷诗人创作最高水平的典型范式。
但其内容仍局限于宫廷文学应制咏物的范围之内,所以诗歌的变革只能由处于社会中下层的一般士人即四杰来承担。
中国古代文学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隋代文学与初唐诗歌名词解释上官体一.上官,指初唐诗人上官仪,工于五言诗,好以绮错婉媚为本,上官仪贵显,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人称为上官体。
二.特点:细致体察、情思婉转、笔法精细、对偶工整。
唐传奇唐传奇指唐代流行的文言短篇小说,它是在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小说文体。
馆阁体馆阁体是唐代一种分题赋咏和寓直酬唱的诗体。
在对于诗律和诗艺的研炼发展上,为唐代近体诗的定型做出了贡献。
文章四友: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李峤、杜审言、苏味道、崔融的并称。
内容不外歌功颂德、宫苑游宴,但在他们的其他一些作品中,却有时透露了诗歌变革的消息,有的还对诗歌体制的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四人中,以杜审言成就最高。
吴中四士:指包融、贺知章、张若虚、张旭。
四人为吴、越之士,文词俊秀,名扬于长安,号称“吴中四士”。
沈、宋:沈佺期、宋之问的并称,二人皆为初唐宫廷诗人,同以五言律诗见长。
他们在总结前人和当代人应用声律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完成了“回忌声病,约句准篇”(《新唐书·宋之问传》)的工作,为律诗在平仄粘对、句数用韵方面的定型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
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初唐四杰一.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二.初唐四杰能真正反映社会中、下层一般人士的精神风貌和创作追求。
简述初唐四杰在创作上的共同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1.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也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律诗。
2.他们自负很高,名高而位卑。
3.他们心中充满了博取功名的幻想和激情。
4.都有一种明确的审美追求;反对纤巧绮靡,提倡刚健骨气。
概述初唐四杰诗歌的创作特点。
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四人齐名,因而并称初唐四杰。
他们的创作特点有:一.重视抒发情怀和不平之气,面向市井,写个人生活情怀,也写沧海桑田的感慨,思索人生的哲理。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三、45至48岁 经历安史之乱,他“上 感九亩焚,下悯万民 疮”,写下“三吏”、 “三别”、《北征》等 现实主义杰作。
四、49岁以后 辞官去秦,漂泊西南, 病逝江上。作品多为 抒发感事伤时、忧国 忧民的情感,如《登 岳阳楼》。
二、思想内容
杜甫诗歌的突出表现是深刻的现实 主义。其诗“善陈时事”,“世号诗 史”,诗人把自己的生活和内心的表述 与时代的和社会的写真交织在一起,把 个人的命运、遭遇与国家、人民的命运、 遭遇交织在一起,抒发了深沉的思想情 感,展现了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具有 丰富的历史的社会的内容。
白居易的诗歌创 作及诗歌理论
生平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 祖籍太原,后迁下邽。晚居香山, 自号香山居士,又曾任太子少傅, 故世称白香山、白太傅。
诗歌理论
( 一)、目的:为政治、教 化服务。“救济人病,裨补 时阙 ” , “上可裨教化,舒之 济万民;下可理性情,卷之 善一身。”
( 二)、内容:联系实际反映 现实,反对形式主义。主张 “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 事 而作,不为文而作”,坚持 “歌 诗合为事而作”,认为诗 歌应 “ 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 奇。为 歌生民病,愿得天子 知”。他提出内容与形式统一 的诗歌理论“诗者:根情、苗言、 华声、实义”。
(三)、作用:主张形式 要 为内容服务, 诗歌要明白晓畅, 通俗易懂。他要求自己的 “ 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 喻 也;其言直而切, 欲闻之者 深诫也;其事核而实, 使采之 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 播于乐章感情也。”
诗歌创作
白居易把自己的诗歌分为 四类: ★讽喻诗,“凡适所感,关 于美刺兴比者”; ★闲适诗,“知足保和吟玩性 情者”;
一、34岁以前,是读书游 历阶段。杜甫自幼饱读儒家经典 和大量文学作品,为他的诗歌创 作和人生目标打下了坚实的文学 和思想基础;落第后游历吴、越、 齐、赵,而他与李白的识遇,则 增添了其诗歌的多样性。此时代 表作品是《望岳》。
dd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概说
陳寅恪先生認為為“(李德裕鄭覃等人鄙視文選)推究其故, 豈不以熟精文選理乃進士詞科之人即高宗、武后以後新興階 級之所致力,實與山東舊族以經術禮法為其家學門風者啻然 殊異,不能相容耶?”(唐代政治史述論稿中篇)
二.隋唐社會風尚 1 士族地位之下降 A 太宗有意削弱士族的地位 初太宗嘗以山東士人尚閥閱,後雖衰,子孫猶負世 望,…由是詔士廉責天下譜牒,參考史傳,檢正真 偽,…合二百九十三姓,千六百五十一家,為九等, 號曰氏族志,而崔幹仍居第一。帝(唐太宗)曰:我 于崔、盧、李、鄭無嫌,顧其世衰,不復冠冕,猶恃 舊地以取資,不肖子偃然自高,販鬻松檟,不解人間 何為貴之?…朕以今日冠冕為等級高下。遂以崔幹為 第三姓。(新唐書•高儉傳)
2 唐代意識形態的控制較寬松 唐代政治環境較為寬松,最高統治者對士人的殺戮較少。 如白居易長恨歌如在其它朝代,就很難寫作。 唐代思想界很活跃,儒、释、道三家并立,许多著名的 诗文家如王维、李白、柳宗元等都是各家思想并存。 開元二十九年,始置崇玄學,習老子、莊子、文子、列 子,亦曰道舉。(新唐書•選舉志) 貞元十二年(796),天子降誕日,詔儒官與緇、黄講 論。初若矛盾相向,後類江海同歸。三殿談經,自此始 也。(錢易《南部新書》)
散文,中唐古文运动,标志着散文发展的新阶段。
传奇小说的成就。变文(講唱奇異故事)、话本等的流传及 其对宋以后通俗文学的影响。
曲子词的兴起和发展。花间词和南唐词的特色和成就。
(李涉)遇夜客方跧伏,問何人?曰:李山人。豪首 曰:若是,勿用剽奪。久聞詩名,愿題一篇足矣。涉 欣然書曰:暮雨瀟瀟江上村,綠林豪客夜知聞。他時 不用藏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盜喜,因以牛酒厚遺, 再拜送之。(唐才子傳李涉) (任蕃)去游天台巾峰,題寺壁間云:絕頂新秋生夜涼, 鶴翻松露滴衣裳。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開竹房。 既去百里,欲回,改作半江水,行到題處,他人已改 矣。
中国古代文学释解大全『第四编』隋唐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释解大全『第四编』隋唐文学『第四编』隋唐文学◆概述◆第一章隋及初唐诗歌◆第二章盛唐诗歌◆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中唐前期诗人◆第六章韩愈与韩孟诗派◆第七章白居易与新乐府运动◆第八章中唐其他诗人◆第九章晚唐诗人◆第十章唐代散文◆第十一章唐代传奇◆第十二章唐五代词概述公元581年,杨坚篡北周建立隋朝,589年灭陈,从此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实现了全国统一。
隋文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由于篡位的隋炀帝的奢侈无度,倒行逆施,致使隋开国不过三十年时间,便被李渊灭亡。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在隋统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唐帝国,强大昌盛,欣欣向荣,政治、经济和文化全面高涨。
为了扩大统治基础,唐朝实行科举取士,给唐代文化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的变化。
首先,从六朝门阀势力下解放出来的一批庶族寒士登上了历史舞台,成为政治生活中最活跃的新生力量。
他们带着一往无前的蓬勃朝气,怀抱匡时济世的宏伟志向,歌唱社会人生,歌唱时代理想,使文学风貌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其次,“以诗赋取士”,有力地刺激了地主阶级的文化教育,使整个社会的文化得到普及;第三,科举制度造成的漫游之风,开阔了文人的视野,文人大量集中于京城,以文会友,切磋琢磨,也有利于文学修养和文学技巧的提高。
唐代儒、释、道三教并重与合流,使文人的思想大为活跃,深刻影响了他们的创作思想、创作方法和审美情趣。
此外,中外文化艺术的交流和融合,对外来文化精华的广泛吸收,各种艺术门类的互相渗透,促进了音乐、舞蹈、绘画、书法、建筑、雕塑等艺术门类的发展。
浓厚的文化艺术氛围,大大提高了唐代文人的文学修养。
唐代文人既善于继承,又勇于创新。
不仅造成了文学彬彬之盛的局面,而且使三百年间不同时期的文学面貌各异、丰富多彩。
尤其是源远流长的诗歌发展到唐代,更犹如百川归海,形成前所未有的壮阔波澜。
作诗不再是少数贵族的专利,而成为上自帝王后妃、下至村夫牧童各阶层人士无所不预的事业;诗歌的题材也从狭小的宫廷、台阁解放出来,走向江山、塞漠和市井,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资料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节开放的文化环境与唐代文学的繁荣581年北周重臣杨坚建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中国。
618年,唐王朝建立。
907年,后梁建立,五代国号为梁唐晋汉周,至959年止。
注意以下唐代帝王(唐代帝王共22人):2. 太宗:626~6493. 高宗:649~6836. 武后:684~705 8. 玄宗:712~7569. 肃宗:756~762 10.代宗:762~77912.顺宗:805~805 13.宪宗:805~82016.文帝:826~840 17.武帝:840~84620.僖宗:873~888 22.哀帝:904~907元人杨士宏所著《唐音》对唐代之四分:初唐:高祖至睿宗;盛唐:玄宗至肃宗;中唐:代宗至文宗;晚唐:武宗至哀帝。
现代习惯上对唐代之四分:初唐:高祖~睿宗(618~712);盛唐:玄宗朝(712~755);中唐:肃宗~宪宗(756~820);晚唐:穆宗~哀帝(820~907)。
第二节漫游、入幕、读书山林之风、贬谪与唐文学一、唐代士人的漫游之风:山水游赏神仙信仰二、唐代士人的幕府生活:藩镇与幕府幕府中的文人唱和三、隐逸与山林之风:禅宗的发展隐逸的双重意义四、士人的贬谪经历:贬谪之原因不同“诗穷而后工”第三节佛、道二家对唐文学的影响一、三教并重与唐代思想主线佛教思想的发展呈现本土化倾向。
佛教在士人阶层的广泛影响。
儒佛之间的争端与融合。
官方对道教的重视与求仙之风。
二、佛教对文学的影响佛理对作家的影响。
佛教场所的文化意义。
三、道家思想与道教对文学的影响道家审美趣味的导向。
道教思想对文学题材的渗透。
第四节唐代文学的风貌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隋唐五代主要的文学样式诗:以盛唐诗歌为高潮。
两个代表诗人两个代表诗派。
散文:以中唐韩柳古文为代表。
风格¡ª韩之奇柳之峻。
骈文:初唐、晚唐为突出。
传奇:文言小说成熟的标志。
变文与俗讲:讲唱文学的新局面。
词:由民间词发展到文人词。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四编 隋唐五代文学
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第一章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第一节隋代文学隋(581——618)立国37年,诗歌成就不高。
隋代文学的作者主要有两部分:1、北齐、北周旧臣,有薛道衡、卢思道、杨素等,他们是北朝诗风的代表;2、由梁、陈入隋的文人,有江总、许善心、虞世基、王胄、庾自直等,他们把南朝诗风带入隋朝。
所以,隋代可以看作是南北文学合流并向唐过渡的最初阶段。
薛道衡:《夕夕盐》: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卢思道《从军行》杨素《出塞》薛道衡(540—609)字玄卿,河东汾阴人,官至内史侍郎,后转襄州总管、番州刺史。
他在与杨素唱和时,写过朴实爽俊的《出塞》诗,也留下了“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人日思归》)等名句。
其成名作《夕夕盐》虽也言及边塞征夫,但诗中所写乃南朝常见的闺怨题材,辞清句丽,委婉细腻,情调和趣味偏于齐梁风格,是北方文人学习南朝文学表现手法时诗风转变的代表:“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水溢芙蓉沼,花飞桃李蹊。
采桑秦氏女,织锦窦家妻。
关山别荡子,风月守空闺。
恒敛千金笑,长垂双玉啼。
盘龙随镜隐,彩凤逐帷低。
飞魂同夜鹊,倦寝忆晨鸡。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
前年过代北,今岁往辽西。
一去无消息,那能惜马蹄。
”卢思道(535—586)字子行,范阳人,入隋曾任丞相。
南朝歌行体的《从军行》是其代表作:朔方峰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
平明偃月屯右地,薄暮鱼丽逐左贤。
谷中石虎经衔箭,山上金人曾祭天。
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
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里。
庭中奇树已堪攀,塞外征人殊未返,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旧冰归来伤马骨。
边庭节物与华异,冬霰秋霜春不歇。
长风萧萧渡水来,归雁连连映天没。
从军行,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
将军何处觅功名?隋炀帝杨广所作诗歌,大多带有齐梁艳曲余风,即位后所作的一些乐歌,也能称上清丽明快。
隋唐五代文学(4)下
唐代文学(4)——
二 晚唐诗歌
大学语文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唐代文学(4)——
二 晚唐诗歌
大学语文
《长安秋望》:
楼倚霜树外, 镜天无一毫。 南山与秋色, 气势两相高。
唐代文学(唐诗歌
大学语文
《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唐代文学(4)——
二 晚唐诗歌
大学语文
《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莹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唐代文学(4)——
唐代文学(4)——
二 晚唐诗歌
大学语文
《赤壁》:
折戟沉沙铁未消,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唐代文学(4)——
二 晚唐诗歌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大学语文
唐代文学(4)——
二 晚唐诗歌
大学语文
《九日齐山登高》:
唐代文学(4)——
二 晚唐诗歌
大学语文
3 其他诗人诗作:
许浑: 《金陵怀古》: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合兵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唐代文学(4)——
二 晚唐诗歌
大学语文
《咸阳城东楼》: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州。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牧诗中还有意味深长的咏物抒情诗,最著名的当 数《叹花》、《赠别二首之二》
替蜡 唯多 人烛 觉情 垂有 樽却 泪心 前似 到还 笑总 天惜 不无 明别 成情 。, 。,
绿狂不自 叶风须是 成落惆寻 阴尽怅春 子深怨去 满红芳校 枝色时迟 。,。,
浪淘沙 莫道谗言如浪深,莫道迁客似沙沉.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刘梦得《竹枝》九章,词意高妙,元和间诚可以独步。” 黄庭坚
刘诗浑然天成,神情豪爽,优美明快,含蕴深厚, 这都是盛唐诗的特点,但他又能凭自己在政治生 活中的独特体验以及对社会生活的观察,创造出 独具卓见的咏怀、讽刺、民歌体诗,以爽朗幽默 的风神和微婉深厚的韵味形成自己的独特的诗歌 意境。
晚唐诗歌
唐诗的发展演变过程
使唐王朝重新兴盛的希望已甚为渺茫。
“甘露之变”
诗歌中怀古咏史和爱情题材大量涌现
诗人在忧时悯乱、感叹身世之中,流露出浓厚 的无可奈何的感伤气氛,心意趋向于朦胧迷惘, 诗的风格也日益向着华艳纤巧的方向发展。
大中六年,卒于长安,终年50岁
杜牧诗歌的内容
一、政治咏怀诗 《郡斋独酌》、《河蝗》、《早雁》等
二、咏史怀古诗
1、论史之作,是借史著论,有意发挥,抒发 情志,表现其独到的识见。这类诗实可作杜牧 个人的史论。如《赤壁》、《题乌江亭》、 《题商山四皓庙》等。
江胜题 东败乌 弟兵江 子家亭 多事 才不 俊期 ,, 卷包 土羞 重忍 来耻 未是 可男 知儿 。。
宗白华先生说:“历史说明自中唐以后,唐朝向衰 亡的途上走去,藩镇跋扈,宦官窃柄,内乱外患, 相逼而至,在这样国运危险 万分之际,晚唐诗人应 该怎样本着杜少陵的非战文学,积极的反对内战! 应该怎样继着初唐、盛唐诗人的出塞从军的壮志, 歌咏慷慨的民族诗歌!然而事实是使我们 失望的! 晚唐的诗坛充满着颓废、堕落及不可救药的暮气; 他们只知道沉醉在女人的怀里,呻吟着无聊的悲 哀。”
《郡斋独酌》 岂为妻子计,未在山林藏。 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
十年为幕府吏间
大和七年(833),淮南节度使牛僧孺辟为 推官,转掌书记,居扬州,颇好宴游。
遣怀 落魄江湖载酒行, 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 赢得青楼薄幸名。
牧刚直有奇节,不为龊龊小谨,敢论列大 事,指陈病利尤切,其诗情致豪迈。
,
舞数
破骑
中渔
原 始
阳 探
下使
来回
一长华赤 骑安清壁 红回宫 尘望绝 妃绣句 子成一 笑堆 ,,
无山 人顶 知千 是门 荔次 枝第 来开 。。
三、写景纪行诗
诗人或寄托感慨,或即景生情,或咏物表意, 或纪行述闻。
《登乐游原》 长空澹澹孤鸟没,万古销沉向此中。 看取汉家何事业,五陵无树起秋风。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四、艺术特色
杜牧在《献诗启》中说:"某苦心为诗,本 求高绝,不务奇丽,不涉习俗,不今不古, 处于中间。"
高楼风雨感斯文,短翼差池不及群。 刻意伤春复伤别,人间唯有杜司勋。
(李商隐《杜司勋》)
其诗不满当时绮靡文风,但亦多绮情柔思, 故其诗以俊爽峭健为主,亦有风华流美之致
今人缪钺则把杜牧诗风格的特点概括为 “俊爽”。他认为,“大凡作律诗与绝句, 劲健者容易失于枯直,而有韵致者又多流于 软弱,杜牧的作品,独能于拗折峭健之中, 有风华流美之致,气势豪宕而又情韵缠绵, 把两种相反的好处结合起来。”
东折赤 风戟壁 不沈 与沙 周铁 郎未 便销 ,, 铜自 雀将 春磨 深洗 锁认 二前 乔朝 。。
二、咏史怀古诗
2、借历史题材来讽喻当时的最高统治者的。 如《过勤政楼》、《过华清宫三绝句》
绝始《 !下唐 ”来诗
’笺 ,注 造》 句云 惊: 人: ,“ 奇‘ 绝舞 ,破 痛中
原
.
,
.
霓新过
裳丰华
一绿清 曲树宫 千起绝 峰黄句 上埃二
一、 立意新奇,构思巧妙。
二、诗艺高妙,灵活多变。
杜牧善用比兴手法,状物抒情,又善用白描 手法,直叙己闻;既长于舒徐婉转地描述人 物故事,更长于敏捷真 切地捕捉景物的动态 变化、自己的瞬间感受;既注意叙议结合, 又注意情景交融。
李商隐
一、生平
李商隐(约811年—约859 年),字义山,号玉溪生、 樊南生。他和杜牧合称“小 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 “温李”,与同时期的段成 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都 在家族里排行16,故并称为 三十六体。
四、其他
以女性为题材的诗,如长篇叙事诗《杜秋 娘诗》和《张好好诗》
酬赠抒怀之作,如《寄扬州韩绰判官》
《金谷园》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末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美学散步·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 》
“小李杜”
杜牧
杜牧(公元803-853 年),字牧之,京兆万 年(今陕西西安)人, 宰相杜佑之孙。
旧第开朱门,长安城中央。第中无一物, 万卷书满堂。家集二百编,上下驰皇王。
(《冬至日寄小侄阿宜诗》)
少时生活富裕,在长安城南樊川别墅,故 其集名为《樊川文集》
刘禹锡的诗以三类最为著名
三、学习民歌所作 《竹枝词》、《杨柳枝词》、《浪淘沙词》 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尽洗文人习气。
竹枝词 山桃红花满山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竹枝词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 翟塘嘈嘈十二滩,人言道路古来难。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泊秦淮》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齐安郡中偶题》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