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任力及其应用.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胜任力理论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具备的技能、知识、能力和特质。
它强调员工的行为和表现与其所必须具备的技能和素质之间的匹配度。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胜任力理论被广泛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选拔、培训和激励员工,提高员工的绩效和工作满意度。
胜任力理论在选拔和招聘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企业希本招聘到具备适当技能和素质的员工,以增加组织的竞争力。
胜任力理论告诉企业应聘者的工作表现与要求职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之间的匹配度,帮助企业更准确地评估应聘者的适用性。
企业还可以结合考核中的项目设计与测验方法来评估应聘者的胜任力水平,从而更好地裁定候选人是否适合担任特定职位。
胜任力理论在培训和发展中也扮演重要的角色。
企业通常会根据员工的胜任力水平,为其量身定制培训计划,以提升其在组织中的胜任力。
通过针对性的培训,员工能够更好地掌握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工作绩效,更好地适应职位的要求。
在培训计划的设计上,胜任力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确定员工需要提升的技能和素质,以及最有效的培训方式和方法。
胜任力理论还对激励和职业规划提出了有益的指导。
根据胜任力理论,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不同技能和素质水平,为其制定激励措施,激励员工尽最大努力发挥其潜力,并提供适宜的发展机会。
基于胜任力理论的职业规划,员工可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自己需要提升的胜任力,以及实现职业目标的路径。
胜任力理论的应用使得人力资源管理更为科学和符合实际情况,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的匹配度和贡献度。
要充分发挥胜任力理论的潜力,企业需要做到以下几点: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胜任力模型,针对不同职位,明确所需的技能和素质要求,并能够评估员工的胜任力水平。
企业需要与培训机构合作,设计更科学有效的培训计划,帮助员工提升所需的胜任力。
企业需要与员工建立有效的激励和职业规划机制,激发员工的潜力,并使其更积极地参与职业发展。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对企业提高人力资源的匹配度和贡献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胜任力的应用场景
胜任力的应用场景一、胜任力的定义和重要性胜任力是指一个人在特定领域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经验和态度,以及能够应对各种工作挑战的能力。
它是衡量个人工作表现和职业发展潜力的重要指标。
在现代社会中,具备良好的胜任力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和组织竞争优势都至关重要。
二、胜任力的应用场景1. 招聘与选拔:企业在招聘和选拔员工时,往往会根据岗位要求制定相应的胜任力模型,并通过面试、测评等方式来评估候选人是否具备相关胜任力。
2. 岗位培训与发展:企业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表现和职业发展,会开展针对性强、内容丰富的岗位培训,并通过考核等方式来评估员工是否掌握了相关胜任力。
3. 绩效管理:企业通过设定绩效目标、制定绩效评估标准等手段来衡量员工是否达到了预期水平,并将其作为晋升、加薪等决策依据。
4. 职业规划:个人在职业发展过程中,需要根据自身的胜任力水平和职业目标来制定相应的职业规划,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5. 团队建设:企业通过团队建设来提高团队整体胜任力,采取不同形式的培训、激励等手段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如何提高胜任力1. 不断学习:通过阅读书籍、参加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来扩充知识面和技能水平。
2. 实践经验:通过实际工作中积累经验,不断反思总结,提高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3. 自我评估:了解自己的优劣势,并寻求他人意见和建议,制定个人成长计划。
4. 培养良好态度:保持积极进取、乐观向上、责任心强等良好态度,增强自信心和抗挫能力。
四、结语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具备良好的胜任力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
通过不断学习、实践经验、自我评估和培养良好态度等方式,我们可以提高自身的胜任力水平,为个人职业发展和企业竞争优势打下坚实的基础。
胜任力模型案例
胜任力模型案例
在现代社会,人才竞争日益激烈,企业对员工的胜任力要求也越来越高。
胜任
力模型是一种评价员工能力的方法,它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和个人特质等多个方面。
下面我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说明胜任力模型在职场中的应用。
小明是一家知名企业的销售主管,他在日常工作中展现出了较强的胜任力。
首先,他拥有丰富的产品知识和市场分析能力。
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他能够准确把握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销售策略,保持公司的市场份额。
其次,小明具备良好的沟通和谈判技巧。
他能够与客户建立良好的关系,了解客户需求,并通过有效的谈判达成双赢的合作。
再次,小明具有团队管理和领导能力。
他善于激励团队成员,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使团队整体业绩不断提升。
最后,小明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抗压能力。
在面对工作挑战和压力时,他能够保持冷静、坚定,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小明成功地展现了胜任力模型的各个方面。
他
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逐渐积累和提升自己的胜任力。
在职场中,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不断地学习和提升,完善自己的胜任力,从而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评价员工能力的方法,对于企业和个人都具有
重要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胜任力模型评估员工的能力,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和提升,从而提高整体业绩;而个人也可以通过了解胜任力模型,发现自身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更好地适应职业发展的需要。
希望大家能够重视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岗位胜任力模型构建及运用
调整频率: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调整频率,如每年一次或每半 年一次
调整效果:评估调整后的岗位胜任力模型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不断优化和完善
反馈与改进
收集员工反馈: 了解员工对岗 位胜任力模型 的看法和建议
分析数据:对 收集到的数据 进行分析,找 出存在的问题
绩效评估:定期 评估员工绩效, 提供反馈
激励机制:建立 激励机制,提高 员工积极性
培训与发展:根 据绩效评估结果, 制定培训计划, 提升员工能力
员工留任
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 别和留住关键人才
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建 立公平、公正的晋升和薪酬体系, 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方法
实施岗位胜 任力模型构
建的过程
评估岗位胜 任力模型构 建的效果和
适用性
持续改进和 优化岗位胜 任力模型构 建的方法和
工具
常见模型介绍
冰山模型:将胜 任力分为表面和 深层两部分,强 调深层能力的重 要性
洋葱模型:将胜 任力分为多个层 次,强调核心能 力的重要性
胜任力模型:将 胜任力分为多个 维度,强调综合 能力的重要性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通过岗位胜任力模型, 可以更好地了解员工 的能力和潜力,从而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
提高员工满意度:通过 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 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能力 和潜力,从而提高员工 满意度。
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 岗位胜任力模型,可以 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能力 和潜力,从而提高企业 竞争力。
未来发展方向与趋势
01
岗位胜任力模型运用
招聘与选拔
岗位胜任力模型 在招聘中的应用: 通过模型评估候 选人的胜任力, 提高招聘效率和 质量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胜任力模型(Competency Model)是人力资源管理中常用的一种工具,用于评估和提升员工的胜任力。
胜任力指的是员工在工作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行为特征,是员工能够胜任工作所必需的素质和能力。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非常广泛。
首先,胜任力模型可以用于招聘和选拔人才。
企业可以根据岗位要求和业务需求,制定相应的胜任力模型,并将其作为招聘和选拔的依据。
通过对候选人的胜任力进行评估,企业能够更准确地选择适合岗位的人才,提高招聘的效率和质量。
胜任力模型可以用于员工培训和发展。
企业可以根据员工的胜任力模型,制定相应的培训计划和发展路径。
通过培训和发展,员工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适应岗位和企业的需求,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发展。
胜任力模型还可以用于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的设计。
通过对员工胜任力的评估,企业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员工的绩效,制定相应的激励和奖励机制。
同时,胜任力模型也可以作为员工晋升和提升的依据,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和发展人才。
胜任力模型还可以用于组织发展和变革管理。
企业在面临市场竞争和业务变化的时候,可以通过重新定义胜任力模型,评估现有员工的胜任力,发现组织的短板和不足之处,制定相应的发展和变革策略,提高组织的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在应用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企业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胜任力模型需要与企业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相匹配,确保胜任力的评估和提升与企业的发展方向一致。
其次,胜任力模型需要与岗位要求相一致,确保评估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最后,胜任力模型需要与企业的文化和价值观相契合,确保员工的行为和态度与企业的理念相符。
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应用胜任力模型,企业能够更准确地招聘和选拔人才,提升员工的胜任力,设计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推动组织的发展和变革。
因此,企业应该充分利用胜任力模型,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质量,实现组织和员工的共同发展。
胜任力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胜任力的发展
• 理查德.J.马洛比例:胜任力是与工作的高绩效相联系的知 识、技能、能力、特征。 (20世纪90年代) • 政府、协会等社会机构:美国管理协会 对研究者比较 分析 达成绩效的知识、动机、特征、自我形象、社会 角色、技能 美国政府 对公务员录用评估方法研究 影响高绩效特征有思维方式、行为特征、工作态度、 沟通能力等;影响人的胜任力因素有自己、对人、成果、 战略、思考、信息、时间。这些特征是可塑的。 • 咨询公司:合益,发展了斯潘塞博士的冰山模型;美世, 影响人的胜任力因素有自己、对人、成果、战略、思考、 信息、时间。盖普洛,才干(产生效益思维、感觉、行为 模式)很大程度决定了个人的成功。
胜任力构成要素-洋葱模型
技能 自我形象 社会角色
个性/动机
易以培养的
难以 评价 与后 天习 得
态度 价值观 知识
胜任力与绩效
几个问题
• snell模型人才与胜任力的结合? • 潜在胜任力是否有可塑性?
• “高能力”=“高绩效”?
• 合适的胜任力+有效的行为方式=高绩效
胜任力与实现企业战略的关系
企业愿景、使命、 战略目标、价值观 产品与服务 组织的 核心竞争力 部门的能力 个人的 能力素质
能力素质必须能推动战略的实现,以 保证变革能够与组织愿景、使命及企 业目标结合起来。
公司核心 能力对员 工素质的 要求
能力素 质 模型
能力素质管 理
能力素质库
胜任力与实现企业战略的关系
对于企业来说:找 松鼠来爬树(素质 的人岗匹配)
胜任力词典示例
要素类别 维度 1 认清形势 2 3 4 1 尊重规则 2 3 4 1 团结协作 2 3 4 1 甘于奉献 2 3 4 要素名称 行为描述 代 码
胜任力模型应用方案
胜任力模型应用方案引言胜任力是指员工完成工作所需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在现代企业中,为了提高员工的绩效和组织的竞争力,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和应用胜任力模型。
本文将介绍胜任力模型的概念,并提出一种应用胜任力模型的方案。
胜任力模型的概念胜任力模型是根据特定工作的要求和组织的价值观制定的一种衡量员工能力的框架。
它旨在帮助企业识别、评估和培养员工的胜任力,以便提高组织的绩效和员工的职业发展。
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要素:1.技术能力:员工在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知识。
2.人际关系能力:员工与他人合作、沟通和建立良好关系的能力。
3.解决问题能力:员工理解问题、分析情况并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
4.创新能力:员工提出新的想法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5.领导能力:员工在管理和指导他人方面的能力。
6.自我管理能力:员工自我激励、自我反思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胜任力模型应用方案为了有效应用胜任力模型,以下是一种可行的方案:步骤一:确定组织的核心价值观首先,组织需要明确自己的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
这是制定胜任力模型的基础,它将指导我们选择合适的胜任力要素和指标。
步骤二:识别关键岗位和工作要求根据组织的核心价值观和战略目标,识别关键岗位和工作要求。
关键岗位通常是决定组织绩效的重要职位,其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组织的发展。
步骤三:制定胜任力模型根据关键岗位和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胜任力模型。
根据每个岗位的特定需求,确定所需的胜任力要素和指标。
例如,销售岗位可能需要注重人际关系能力和创新能力,而技术岗位可能需要强调技术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步骤四:评估和培养员工通过评估员工的胜任力,组织可以了解每个员工的优势和发展需求。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帮助员工提升其胜任力。
评估方法可以包括面试、观察、360度反馈和能力测试等。
关键是根据胜任力模型中的指标进行评估,评估结果可以提供给员工作为参考,同时也可以作为组织决策的依据。
步骤五:持续改进和监测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是一个持续改进的过程。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胜任力理论是指人员能力和职责之间的关系模型,是近年来在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广泛应用的一种理论。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被应用于人员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绩效评估以及职业规划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几个角度阐述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人员招聘人员招聘是企业开展业务、实现目标的首要步骤。
胜任力理论在人员招聘中被广泛应用,其关键在于精准招聘。
通过测量和评估应聘者的能力素质、技能、特长和经验等方面的表现,企业能够更好地评估应聘者的胜任力。
因此,企业在招聘时,应该注重与岗位职责相关的胜任力指标,以确保招聘到具有必需的能力和技能的人员。
此外,企业也应该注重招聘渠道,将岗位需求与人员胜任力紧密相连,从而避免浪费资源和时间。
二、培训人员培训是提高人员能力和素质的关键步骤。
通过对员工进行胜任力评估,企业能够准确识别员工的工作弱点和学习需要,有针对性地提供个性化的培训计划。
例如,如果一个员工在沟通方面有缺陷,企业可以为他提供一些沟通技巧的培训课程,以帮助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企业还可以制定培训计划,使员工能够逐步发展自己的胜任力,提高业务水平,为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企业提高业务效率和实现目标的关键步骤。
通过胜任力评估,企业能够判断员工是否有能力、动力和适应性适应工作需求。
企业还可以定期进行指标的精细化测量和分析,以便于监控和管理员工的工作表现。
如果员工的表现与胜任力未达到一定的匹配度,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工作需求制定绩效改善计划,帮助员工提高胜任力,达到更高的绩效水平。
四、绩效评估员工绩效评估是为员工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以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和胜任力的重要手段。
在绩效评估中,企业可以评估员工实际工作的表现,将其与胜任力测评结果作比较,以发现员工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空间。
企业可以针对员工的表现程度,制定个性化的绩效改进计划,帮助员工弥补自己的不足和提高胜任力。
五、职业规划职业规划是企业发展和员工成长的关键步骤。
从零开始学 胜任力模型建模与应用
胜任力模型是一种用来评估个体能力和潜力的工具。
胜任力模型建模与应用是指基于这一模型,通过对个体的能力、行为和潜力进行分析和评估,从而为个体的职业发展和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支持和指导。
本文将从零开始介绍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及其建模方法,并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和挑战。
一、胜任力模型的基本概念胜任力模型是指基于对工作任务和职位要求的分析,将具体的能力和行为划分为不同的维度,并将其用于评估个体在特定工作角色下的表现和潜力。
胜任力模型通常包括技术能力、人际关系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领导能力等多个维度,不同的岗位和职位可能对应不同的胜任力模型。
通过对个体在这些维度上的表现进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了解个体的能力和发展潜力。
二、胜任力模型的建模方法1. 确定目标:在进行胜任力模型建模时,首先需要明确目标。
这包括确定建模的目的和范围,以及需要评估的具体胜任力维度和要素。
2. 收集数据:在确定了建模目标之后,需要收集与胜任力相关的数据。
这包括个体的履历、工作表现、能力测试结果等。
3. 分析数据:收集完数据之后,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确定个体在不同胜任力维度上的表现和潜力。
4. 建立模型:基于对数据的分析,可以建立胜任力模型。
这包括确定不同胜任力维度的权重和关联关系,以及制定评估和预测方法。
5. 验证和调整:建立胜任力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和调整。
这包括与实际表现进行比较,以及根据反馈信息对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
三、胜任力模型的应用胜任力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价值。
它可以用于个体的职业发展规划和管理。
通过对个体在不同胜任力维度上的评估,可以为个体提供个性化的职业发展建议和培训支持,从而帮助其提升竞争力和实现职业目标。
胜任力模型也可以用于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和人才选拔。
通过对候选人和员工的胜任力进行评估,可以更准确地匹配岗位需求,减少人才流失和提升绩效。
然而,胜任力模型的应用也面临一些挑战。
建立和维护胜任力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和资源投入,尤其是对于大型组织而言。
胜任力研究与应用综述及发展趋向
胜任力研究与应用综述及发展趋向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全面综述胜任力研究的现状、应用及其发展趋向。
胜任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组织心理学概念,自其提出以来,已经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首先将对胜任力的定义、内涵及其发展历史进行梳理,为后续的研究综述提供理论基础。
接着,本文将系统总结胜任力研究的主要方法和成果,包括胜任力模型的构建、评估工具的开发以及在不同行业和组织中的应用实践。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探讨胜任力研究在当前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的应用价值和挑战,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
本文希望通过深入剖析胜任力研究的核心问题和前沿动态,为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发展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理论框架,在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其构建过程通常涉及对特定职位或角色的关键胜任特征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知识、技能、能力和态度等方面。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明确个体为胜任某项工作或角色所必须具备的特征,并为后续的招聘、培训、绩效评估和职业发展提供指导。
胜任力模型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
早期的胜任力模型主要关注个体的基本技能和知识,这些被视为完成工作所必需的最低要求。
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实践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仅仅依靠基本技能和知识是不足以保证工作绩效的。
因此,后来的胜任力模型开始强调个体的潜在特质,如自我概念、动机和价值观等,这些特质对于预测个体的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在构建胜任力模型时,常用的方法包括行为事件访谈、问卷调查、专家小组讨论等。
这些方法能够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特定职位或角色的实际工作情况,从而确保构建的胜任力模型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
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等现代技术也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胜任力模型的构建和分析中,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展望未来,胜任力模型的发展将呈现出以下趋势:模型将更加注重个体差异和动态变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需求。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大学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一、本文概述《大学辅导员胜任力模型及其应用研究》一文旨在深入探索大学辅导员的核心胜任力要素,以及这些要素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文章首先将对胜任力模型的理论基础进行梳理,明确胜任力概念及其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随后,文章将结合大学辅导员的工作特点,构建适用于该领域的胜任力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研究过程中,将运用问卷调查、访谈等研究方法,收集大量一手数据,对大学辅导员的胜任力现状进行深入分析。
文章将探讨胜任力模型在大学辅导员选拔、培训、考核等方面的应用,为提升大学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工作效能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为大学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和管理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二、胜任力模型理论框架胜任力模型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工具,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的研究。
其理论基础主要源自冰山模型(Iceberg Model)和洋葱模型(Onion Model),这两个模型均强调了个人内在特质与外在表现之间的关联。
冰山模型认为,个人的胜任力由表面的“知识、技能”和深层的“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动机”等多个层次构成。
洋葱模型则把胜任力描绘成层层包裹的结构,从外层的“知识和技能”向内层的“个性、动机和价值观”逐层深入。
在大学辅导员的胜任力模型构建中,我们结合高等教育和辅导员工作的特点,以冰山模型和洋葱模型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胜任力模型。
这个模型包括基本胜任力、专业胜任力和发展胜任力三个层次。
基本胜任力主要涉及辅导员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专业胜任力则关注辅导员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生事务管理、心理咨询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胜任力则强调辅导员在创新、学习、团队协作等方面的潜能和发展空间。
在构建大学辅导员胜任力模型的过程中,我们采用了文献分析、深度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研究方法,以确保模型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应用胜任力模型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员工的潜在能力和优势,并为员工的培训、晋升和薪酬等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从胜任力模型的概念、构建方法、应用领域以及优化措施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胜任力模型的概念胜任力是指个人在特定工作岗位上表现优秀所需具备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等要素的集合。
胜任力模型则是将胜任力进行分类和组合,形成一套具有逻辑性和可操作性的框架结构。
在企业管理中,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员工的潜在能力和优势,从而为企业选拔、培养和激励优秀人才提供科学依据。
二、胜任力模型的构建方法胜任力模型的构建通常采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和问卷调查法两种方法。
行为事件访谈法是通过与被访者进行深入交谈,了解他们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挑战和成功经历,从而挖掘出员工的潜在能力和优势。
问卷调查法则通过设计问卷,对员工的价值观、知识、技能和个人特质等方面进行评估。
在构建胜任力模型时,需要将两种方法相结合,以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胜任力模型的应用领域胜任力模型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首先,它可以用于员工招聘和选拔,通过胜任力模型可以识别符合岗位要求的潜在人才;其次,胜任力模型可以用于员工培训和开发,根据员工的胜任力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此外,胜任力模型还可以用于绩效评估和薪酬管理,根据员工的胜任力表现进行绩效考核和薪酬分配,激励员工发挥潜力;最后,胜任力模型还可以用于组织文化建设,通过培养符合企业价值观的人才,促进组织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四、优化措施胜任力模型构建完成后,还需要不断优化和完善,以确保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首先,需要对胜任力模型进行定期评估和更新,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市场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对胜任力模型进行调整和优化;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胜任力数据收集和分析体系,不断收集员工的绩效数据和反馈意见,为胜任力模型的优化提供依据;此外,还需要加强对胜任力模型的应用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的认知和应用能力;最后,需要建立完善的反馈机制,及时收集员工和企业的反馈意见,不断改进和完善胜任力模型。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有哪些
很多企业构建了关键岗位或某一职位序列的胜任力模型,那么构建出来的胜任力模型可以运用于 哪些方面呢?
我来分享一下胜任力模型具体的用途:
人才盘点:
可以有效的盘点员工在知识、技能和 态度等方面的现状,为后续应用做好 基础
HR规划:
通过人力资源的需求规划与盘点后人 员现状的分析,制定更加明确的人力 资源需求和供给规划
薪酬管理
可以根据员工胜任能力的高、中、低 等级,调整员工薪资,激励员工
员工发展规划:
可以为员工明确发展路径,帮助员工 逐步解决自身职业发展的不足。
比如:行政文员小张未来2-3年的职业 规划是行政主管,这时,他可以基于 行政主管的胜任力模型进行具体能力 的自我测评,并基于测评结果制定能 力提升计划。
胜任力模型的应用有哪些?
“胜任力”这个概念最早由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McClelland)于1973年正式 提出,是指能将某一工作中有卓越成就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 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 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但有的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胜任力,认为胜任 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 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
招聘与选拔:
通过胜任力模型的分级标准来设计面 试题目,深入了解应聘者的素质,提 高招聘精准率。
比如:招聘一名销售经理,其中销售 经理的胜任力模型包括一个“营销策 划能力”,且要求的等级为高级,这 时我们可以基于这个标准进行应聘人 员的筛选。
培训与开发:
可以更加有效的挖掘员工的培训需求, 从而设计针对性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的相关探讨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的相关探讨胜任力模型是一种用来评估个人能力和能力发展的工具,它在人力资源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胜任力培养、胜任力匹配、胜任力评估等方面探讨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的相关问题。
胜任力培养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胜任力模型通过明确工作要求和员工能力之间的匹配关系,可以帮助企业确定员工的培训和发展需求。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己在各项工作要求上的能力水平,从而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
胜任力模型还可以帮助组织制定培训和发展计划,根据每个员工的现有能力水平和未来发展目标,为员工提供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评估培训效果,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保证员工的胜任力不断提高。
胜任力匹配是有效使用人力资源的关键。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将员工的能力与岗位要求进行匹配,提高员工在岗位上的绩效和满意度。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出最适合的人选,避免人员招聘过度或不足的问题。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有效的绩效管理和激励机制,根据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和岗位要求,给予合理的激励和奖励。
胜任力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调整组织结构和组建团队,保证团队成员的胜任力互补,并形成良好的协作氛围。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胜任力模型的制定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数据支持,对企业来说是一项比较复杂和耗时的任务。
胜任力模型的实施需要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努力,需要建立完善的绩效管理和培训体系。
胜任力模型的周期性更新和调整也是一个挑战,需要企业不断捕捉和应对外部环境的变化。
胜任力模型在人力资源应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胜任力培养、胜任力匹配和胜任力评估,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工作能力和绩效水平,促进组织的发展和进步。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但只要企业能够合理运用和完善胜任力模型,就能够有效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水平和效果。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胜任力理论(competency theory)是指一种理论框架,通过对人类行为和思考的研究,将人类能力分为知识、技能、特质和经验四个方面,进而为企业制定招聘、培养、评估和职业发展计划提供理论支持。
近年来,胜任力理论的应用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越来越流行,成为企业招聘、培训和绩效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工具。
首先,胜任力理论在招聘方面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企业需要根据招聘岗位的要求,设定相应的胜任力标准,以此进行面试和筛选。
通过评估应聘者的知识、技能、特质和经验等方面的能力,筛选出适合岗位要求的人才,提高招聘的成功率。
此外,据研究表明,通过招聘具有契合胜任力标准的员工,相比于仅根据学历经验等因素招聘员工,能更好地提高员工工作表现和整体绩效。
其次,胜任力理论在培训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
企业可以通过制定培训计划,并根据胜任力要求来确定培训的方向和内容。
例如,如果公司需要培养一批具有领导能力的人才,那么就可以在培训计划中注重提高学员的领导技能和能力。
通过这样的培训方式,公司可以更快地将员工的能力提升到符合岗位要求的水平,从而提高员工的绩效和整体业绩。
此外,胜任力理论在绩效管理方面也十分重要。
企业可以通过设定胜任力标准,对员工进行评估,从而了解员工在不同能力方面的表现,并根据评估结果制定合适的激励措施和奖惩制度。
这样的绩效管理方式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动力和积极性,同时也可以帮助公司更好地管理员工的能力和发挥员工的潜力。
最后,胜任力理论在职业发展方面也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评估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制定合适的职业发展路径和计划,帮助员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共同目标。
这样的职业发展路径不仅能够提高员工的工作成就感和满意度,同时也能够保证公司有足够的人才来应对未来的挑战和机遇。
总之,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
通过对员工胜任力的评估和管理,企业可以更好地发现、培养和管理员工,提高员工的表现和整体绩效,从而实现组织发展和员工个人发展的平衡。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胜任力理论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胜任力理论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领域的理论,它强调员工在不同工作环境下所需的技能、知识、能力和行为表现,以及其对工作绩效的影响。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了解和应用胜任力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招聘、培训和评估员工,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促进组织的发展和成长。
一、招聘在招聘过程中,胜任力理论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并筛选符合岗位要求的候选人。
通过分析岗位所需的胜任力要求,企业可以针对性地制定招聘要求和面试问题,从而更好地评估候选人是否具备岗位所需的技能和能力。
企业还可以通过胜任力理论来设计岗位描述和招聘广告,吸引和吸引更符合要求的候选人投递简历。
二、培训胜任力理论也可以帮助企业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培训计划。
通过对员工现有和未来需要的胜任力进行分析,企业可以找出员工的短板和提升空间,有针对性地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
通过设置明确的培训目标和标准,企业可以更好地评估培训效果,确保培训内容和方式符合员工的实际需求,提高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三、绩效评估胜任力理论还可以帮助企业更科学地评估员工的工作绩效。
通过设置与岗位胜任力要求相关的绩效指标和标准,企业可以更客观地评估员工的工作表现,避免主观因素对评估结果的影响。
企业还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结果来发现员工的短板和潜力,为员工提供进一步的培训和发展机会,激励员工的发展和进步。
四、职业发展在员工职业发展方面,胜任力理论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企业可以通过对员工的胜任力进行评估和分析,为员工提供明确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规划,帮助员工更清晰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方向,为员工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选择空间。
企业还可以通过胜任力理论来激励员工的发展动力,建立健康的激励机制,激励员工积极发展自己的能力和胜任力。
五、员工留任胜任力理论也可以帮助企业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减少员工的流失率。
通过帮助员工不断提升自己的胜任力,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自我实现感和归属感,增强员工与企业的认同度,降低员工流失的可能性。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应用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应用胜任力是指个体在特定领域或工作岗位上成功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技能、知识、经验和行为特征的总和。
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是指根据组织的业务需求和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对员工进行培训需求的分析和评估,以制定适合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培训需求分析应从组织层面和个体层面进行分析。
在组织层面,首先需要明确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然后对组织中的各个岗位进行胜任力需求的分析,确定不同岗位所需的胜任力要素。
在个体层面,需要对员工的胜任力水平进行评估,包括技能、知识、经验和行为特征等方面。
对比员工现有的胜任力水平和岗位要求的胜任力水平,可以找出员工的培训需求,并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活动。
1.实现组织目标:通过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有效地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他们的胜任力水平,使其更好地适应组织的战略目标和业务需求。
通过提高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可以提高组织的绩效和竞争力。
2.个体发展: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可以帮助员工了解自身的胜任力水平和不足之处,为个人的职业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通过培训提升个体的胜任力,可以提高其在职业发展中的竞争力和机会。
3.培养人才储备:通过对员工胜任力的需求分析,可以发现潜在的人才,并对其进行培训和发展,为组织培养和留住优秀的人才储备。
通过培养人才储备,可以为组织的长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4.促进员工满意度和积极性: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可以让员工感受到组织对其个人发展的关注和支持,从而增加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积极性。
通过提高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可以增加他们在工作中的自信和成就感,提高工作动力和效率。
5.减少培训投入:通过有针对性地进行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培训的重点和内容,避免不必要的培训投入。
通过减少培训的浪费和冗余,可以提高培训的成本效益。
总之,基于胜任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组织更好地了解员工的胜任力水平和培训需求,从而制定出符合组织和个体发展需要的培训计划和方案。
胜任力应用场景
胜任力是指一个人在特定领域或工作中展现出的能力、技能和素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胜任力应用场景的示例:
工作岗位:胜任力在工作岗位上是至关重要的。
不论是技术岗位、管理岗位还是客户服务岗位,员工需要展现出适应岗位要求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
领导和管理:胜任力在领导和管理职位中非常关键。
领导者需要展现出有效的沟通能力、决策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良好的人际关系管理能力。
团队合作:胜任力在团队合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团队成员需要展现出良好的沟通能力、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灵活适应变化的能力。
客户服务:胜任力在客户服务领域至关重要。
客户服务代表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积极的态度以及对客户需求的敏感性。
创新和问题解决:胜任力在创新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个人需要展现出创造性思维、分析问题的能力、寻找解决方案的能力以及适应变化的能力。
跨文化交流:在跨文化交流中,胜任力尤为重要。
个人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沟通技巧以及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能力。
胜任力模型
22个常用胜任力模型应用:1任职资格中应用;注:一般基层员工三个左右,中高层五至七个 2绩效考核打分标准;----避免情感性打分;积极主动一1分,等候指示;2分,询问有何工作可给分配;3分,提出建议,然后再作有关行动;4分,行动,但例外情况下征求意见;5分,单独行动,定时汇报结果;努力学习二1分,有学习意识但无行动;2分,主动学习;----特征:有学习规划,有申请报告书;3分,自费学习并得到技能;4分,学习后用于实践;5分,学习后实践并得到良好效果;勇于承担责任三定义:努力赢得对业绩和利润有积极影响的结果,对好的坏的负责,信守承诺;1分,承认结果,而不是强调愿望;2分,承担责任,不推卸,不指责;3分,着手解决问题,减少业务流程;4分,举一反三,改进业务流程;5分,做事有预见,有防误设计;团队合作能力四定义:是指和一组人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造成的共识,互相配合,互相支持的能力; 1分,尊重他人,同理心倾听,接纳不同意见,合理和包容;2分,直言,分享他们的观点和信息使团队前进;3分,支持团队的决定,即使自己有不同意见;4分,愿意提供即使是不属自己日常工作职责范围的帮助;5分,跨边界建立关系以发展非正式及正式工作网络;创新应变五1分,对周围事物的关心和兴趣;2分,勤用脑;3分,创造力=综合能力+想象力;4分,要唤醒心中的创造潜力;5分,有小设想,奇想妙想,创新方案设计,不发明,科学小论文;客观公平六1分,不对别人指点,不对除下级以外人进行品格指责;2分,对下级与同事进行正态评定;3分,利用制度对工作作出正确评定;4分,主动提出别人工作改进方案;5分,对别人提供支持,并产生积极效果;工作服从七1分,服从工作,并不抱怨;2分,服从上级,并能做好工作;3分,服从工作,并能对上级不妥的命令提出合理化建议;4分,绝对忠诚态度工作,并产生良好结果;5分,不需要命令就能产生良好工作结果;财务明磊八1分,不违反财务制度;2分,没有任何财务问题,并主动接受监督;3分,不因自身利益而破坏游戏规则;4分,主动节省费用,并不影响工作质量;5分,因为财务明磊,对其它成员产生影响力与威慑力;真诚真实九1分,不对别人指责恙挑起事端;2分,对工作事实进行真实公布,不欺骗员工;3分,承认与尊重事实,对缺点与失误坦城公开并着手提升;4分,对认知失误并能对自身有效提升;5分,对别人帮助产生极大效果,并因为真实性产生重要人格魅力;积极创业十1分,关心创业案例并主动与人分享创业理想;2分,有创业职业生涯规划,从主观愿望表达出来;3分,掌握创业资金,产品,人才三支柱关系并具体化;4分,尝试创业经历并不少于一次;5分,有创业成功经验,总能获取成功;慎独工作十一1分,工作时不做工作无实事宜,迫不得己时才突破标准;2分,按制度与工作标准达成结果;3分,没有因为工作质量与业绩扣罚经历;4分,以工作质量为守则,上级是否在场并不重要;5分,认知工作,甘心情愿工作,超出上级期望;忠诚公司十二1分,不散布公司信息,技术,公司不足之处;2分,不在公司需要本人时并公司处于危机时主动离去;3分,生涯规划与公司发展一致,并合理谈判回报过程;4分,危机关键时体现本职工作价值案例;5分,通过本职工作,扭转局势,创造新局面;宽容员工十三1分,对失误员工有条件谅解;2分,知错不改员工进行合理处罚并进行指导;3分,具有消除误解的沟通案例;4分,通过合理手法,改变或影响攻击他们的员工价值观;5分,通过员工激励,员工极少出错;成长认知十四1分,工作失误,承认结果,不抱怨,不报复批评者与处罚者;2分,绩效分值低于一般时,找出工作症结并提出新建议;3分,单位周期内工作链点不出现失误;4分,角色认知,接受现实,工作积极;5分,进步有递进性,具备明显工作价值的提升;领导力十五1分,任命员工合理;2分,能正确评价员工付出与回报协调性;3分,对员工业绩与态度进行客观评价;4分,掌握岗位精确工作技术及全面专家技术并组织实施产生良好效果,培训员工为胜任者5分,影响力大,员工自愿追随并付出贡献;职业意识十六1分,岗位理论基础掌握,处理复杂工作;2分,危机及冲突中,通过独特经验化解;3分,没有监督情况下主动节约并不占有不属于自己的利益;4分,本职工作获取享受快乐;5分,认知岗位的价值性与高尚性,内心愿为之付出;自信十七1分,坚定而建设性提出观点和想法;2分,没有明确指标也能独产工作并承担后果;3分,接受困难工作分配;4分,主动对待困境和形势;5分,建设性挑战决策,战略并获取效果;团队精神十八1分,大方传播必要信息助于别人成长或工作;2分,与别人合作不会发生情绪上隔阂,总能让每一位员工参与会议的讨论;3分,总能选择最佳赞誉方式并授权准确;4分,亲自或协同解决冲突并有好效果;5分,所处团队成员执行工作氛围良好;以客户为中心十九1分,提供必要服务;2分,迅速而不分辨解决客户需求3分,找出客户深层次需求并提供相应产品服务;4分,成为客户信赖对象,并维护组织利益下影响客户决策;5分,维护客户利益,而促进长远组织利益;建立人际关系二十1分,接受邀请,维持正常工作关系;2分,建立融洽关系讨论非工作事例;3分,社会交往普遍发生;4分,成为密友并能正当拓展业务;5分,亲和力强,感染不同层次社会伙伴成为战略合作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人大2004年二季度经济类专题【文献号】218【分类号】F102【分类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复印期号】200406【标题】胜任特征分析与人力资源管理【作者】章凯/肖莹【摘要题】论坛【正文】随着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创新在工作活动和企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人员、职位、组织三者的匹配关系越来越趋向动态化。
如何有效地通过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获取竞争优势,这是研究者与管理者共同关注的课题。
近年来,胜任力研究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了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转向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
一、胜任力与胜任特征分析胜任力(competency)概念的产生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John Flanagan的研究,Flanagan 在他的文章中提出了关键事件技术(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CIT)。
虽然Flanagan当时没有提出胜任力的概念,但他确立了一种新的考察个体行为的方法。
这种方法与传统人才测评中依赖智力测验和能力倾向测验的思路差异很大。
后来在关键事件技术的基础上,一些研究者们将其发展成为建立工作胜任力模型的一种途径。
胜任力概念在学术与管理领域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源于美国学者David C.MeCle llandl973年发表的论文《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该文从挑战传统的智力概念和人们对其信念出发提出了胜任力概念,试图据此找出导致那些绩效优异者和绩效平平者之间差异的最显著特征。
该文发表之后,胜任力问题引起了人力资源和组织行为学领域许多学者的研究兴趣。
通常人们所接受的胜任力定义是指绩优者所具备的知识、技能、能力和特质(McCle lland,1993)。
有些研究者认为,胜任力是指工作情境中员工的价值观、动机、个性或态度、技能、能力和知识等关键特征。
但这并不意味着任何知识、技能、能力、价值观等都形成胜任力,胜任力也不是它们的简单相加。
构成胜任力的特征有三个重要特性:(1)与工作绩效有密切的关系,甚至可以预测员工的未来工作绩效;(2)与任务情景相联系,具有动态性;(3)能够区分业绩优秀者和业绩一般者。
只有满足这三个条件,它们才能被认为是胜任力。
但有的学者从更广泛的角度定义胜任力,认为胜任力包括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
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
近些年来,通过胜任特征分析(Competency Modeling),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提出了多种胜任力模型。
例如,Spencer等人总结自己多年的研究之后认为,企业家的胜任力模型包括以下胜任特征:(1)成就:主动性、捕捉机遇、坚持性、信息搜寻、关注质量、守信、关注效率;(2)思维和问题解决:系统计划、问题解决;(3)个人成熟:自信、具有专长、自学;(4)影响:说服、运用影响策略;(5)指导和控制:果断、监控;(6)体贴他人:诚实、关注员工福利、关系建立、发展员工。
时勘、王继承等人运用行为事件访谈法(BEI),对我国通信业管理干部的胜任特征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我国通信业管理干部的胜任力模型包括十项胜任特征:影响力、组织承诺、信息寻求、成就欲、团队领导、人际洞察能力、主动性、客户服务意识、自信和发展他人。
本文主要是从管理的角度探讨胜任特征分析对人力资源管理发展的意义。
根据现有研究,我们认为,所谓胜任力,就是在特定的组织环境、文化氛围和工作活动中,绩优者所具备的有利于有效工作的个体特征和可预测的、指向工作绩效的行为特征。
胜任特征分析或胜任力分析(Competency Modeling)就是通过系统的工作胜任特征研究,对某一职位建立工作胜任力模型(Job Competency Model)的过程。
所以,有的学者把胜任特征分析称为胜任力特征分析,其本质是一样的,但我们更赞成使用前者。
综合现有研究,从绩效管理出发,我们认为胜任特征的系统分析需要全面考虑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体特征、行为特征和工作的情境条件。
影响胜任力的个体特征主要包括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人格特质和动机等六个层次,它们表明人们可以或可能做什么。
与胜任力关联的行为特征是指在相似情境下能实现绩优效果的关键行为。
行为特征可以看作是在特定情境下一组个体特征的组合与运用,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相似的情境下这种行为特征可能反复出现。
近些年来,在管理者的绩效评价中,行为特征量表得到了普遍的应用。
同时,胜任力是在一定的工作情境中表现出来的。
现有的研究已经发现,不同职位、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中的胜任力模型是不同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将胜任力概念置于人——职位——组织匹配的框架中。
这可以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要求人所拥有的素质及其组合结构直接指向任务目标,这和传统的人职匹配的要求一致,而胜任力更突出内隐因素(如价值观、动机、态度、文化等)的匹配,即要求个体一方面能够满足特定工作和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个体的内在特质与组织的基本特征和要求之间有一致性,符合组织发展的要求。
也就是说,传统的人与职位的匹配关注满足岗位当前需要的素质,而胜任力研究更加强调帮助组织达成当前目标及战略意图的潜能。
其次,群体气氛、组织文化、组织支持等环境因素能推动胜任力的表现与发展。
在一般情况下,员工只做那些他们认为力所能及的事情,但人的能力远远超出目前他们所做的范围,当员工在群体中受到启发和支持,对自我的看法发生改变,看到自身的更大潜能时,他们的表现会更好。
通过胜任特征分析建立胜任力模型的程序简要说来,一般包括以下步骤:第一步,定义绩效标准。
可以采用指标分析和专家小组讨论的办法,提炼出鉴别工作优秀的员工与工作一般的员工的绩效标准。
这些指标应有硬指标,如利润率、销售额等,还必须有软指标,如行为特征、态度、服务对象的评价等。
第二步,选取分析样本。
根据第一步确定的绩效标准选择适量的表现优秀的样本和表现一般的样本,并以此作为对比样本。
第三步,获取样本有关胜任特征的数据资料。
有许多种方式,但一般以行为事件访谈法为主。
行为事件访谈法是一种开放式的行为回顾式调查技术,一般采用问卷和面谈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这样的访谈,获得关于过去事件的全面报告,然后通过独立的主题分析,对导致绩效优秀者和绩效一般者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整理归类,整合各自的结果,形成区分绩优者和一般者的关键行为。
第四步,建立胜任力模型。
对上述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找出两组样本的共性和差异特征,并根据存在区别的胜任特征构建胜任力模型。
第五步,验证胜任力模型。
可以选择另外两组样本重复上面的第三步和第四步,进行效度检验。
也可以选择合适的效标对所得模型进行比较、评价。
二、胜任特征分析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发展胜任特征分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了更广阔的视角和新的技术,在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中起着基础性和导向性的作用,从而促进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的发展。
下面重点讨论胜任特征分析在理论和技术上对职位分析、人员招聘与选拔、员工培训、绩效管理、员工职业发展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实践的发展。
(一)职位分析传统的职位分析较为注重工作的组成要素,是一种岗位导向的分析方法。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组织变革的不断进行,传统的职位分析已经不能在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环境中发挥中心和基础的作用。
这样,如何使职位分析更加适应工作环境的变化,是近年来学者和管理者们共同关心的重要问题。
职位分析的重大进展主要在于以胜任力为基础的职位分析的提出和应用。
基于胜任力的职位分析是以胜任力为基本框架,通过对优秀员工的关键特征和组织环境与组织变量的两方面分析来确定岗位胜任要求和组织的核心能力,是一种人员导向的职位分析方法,具有更强的工作绩效预测性。
基于胜任力的职位分析要求把胜任力作为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一种新思路贯穿到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职能中去,使“人员——职位——组织”匹配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个关键途径。
随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基于胜任力的职位分析越来越趋向于未来导向和战略导向,即按照组织未来发展的要求重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确认职务要求。
(二)人员招聘与选拔在职位分析的基础上,基于胜任力的人员选拔,挑选的是具备胜任力和能够取得优异绩效的人,而不仅仅是能做这些工作的人。
因此,人——职匹配不仅体现在知识、技能的匹配上,还必须重视内隐特征的匹配。
这样做的理由是,处于胜任特征结构表层的知识和技能,相对易于改进和发展;而处于胜任特征结构底层的核心动机、人格特质等,则难于评估和改进,但对胜任力却有着重要的贡献。
其基本假设是:只有具有与企业哲学、企业使命一致的人格特质和动机的人,才可能与企业建立以劳动契约和心理契约双重纽带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才可能被充分激励而具有持久的奋斗精神,才能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共同愿景落实到自己日常的行为过程中造就卓越的组织。
同时,在人员的选拔与配置中,为了做到人——职位——组织三者之间的匹配,仅仅考察工作胜任特征的共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给不同的岗位构建不同的工作胜任力模型(工作胜任特征的评价标准),明确特定的胜任力要求。
在实际操作中,重点在于设计哪些情境可以考察这些胜任因素,怎样的测验或面试设计才是有效的。
例如,赢得杜邦、柯达、通用电气等大客户的罗森布路斯国际旅游公司对应聘者要经过仔细挑选,寻找的是善于团队工作和富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的人。
公司总裁罗森布路斯认为,与工作经验、过去的薪水和其他传统简历上所列的条目相比,应聘者的善良、同情心、热情更重要。
在该公司,应聘基层职位的求职者要经过3-4小时的面试。
对于高级职位,罗森布路斯邀请一个应聘销售总监的候选人及其太太和自己一起出去度假,“在假期的第三天,开始有结果了。
”他们通过这样的情境设计,尽可能真实地发现求职者的个人特征,评价求职者是否具备胜任工作所需要的关键胜任特征。
所以当这一行业的平均人员流动率高达45%-50%时,该公司的流动率只有6%,这也就不奇怪了。
可见,运用胜任力模型能够帮助企业提高人员招聘录用的质量,有利于降低人员流动率和管理成本,促进员工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三)员工培训基于胜任力模型设计的培训,是对员工进行特定职位的关键胜任特征的培养,培训的目的是增强员工取得高绩效的能力、适应未来环境的能力和胜任力发展潜能。
组织员工培训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确定培训内容、培训设计和培训效能评价。
培训内容来源于组织当前或以后发展的潜在需要,依据职位分析中所构建的胜任力模型,重点内容是高绩效者比普通绩效者表现突出的特征。
显然,由于不同职位、不同行业、不同文化环境中胜任力模型是不同的,对于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其胜任力培训的内容就应该有不同的侧重。
王重鸣、陈民科的一项研究显示:正、副职总经理的管理胜任力模型所包含的成分不尽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