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小时死亡病历讨论记录脑出血脑室系统内出血,顶叶脑出血高血压3级杜中云20床114168

合集下载

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样板入院记录科别:神经外科病室:706 床号:56 病案号:⨯⨯⨯⨯⨯⨯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谭连妹,女,75岁,家庭妇女,2005-4-20,1:00入院,2005-4-20,20:00死亡。

住院19小时。

主诉:反复头痛、恶心呕吐10天,意识不清10小时。

入院情况:入院前10天(本月10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恶心、呕吐,无四肢抽搐,无大小便失禁。

病后2小时送广东增城市人民医院诊治,作头部CT检查发现脑出血,收住院按脑出血治疗,病情无好转,仍觉头晕头痛,每天呕吐1-2次。

入本院前10小时(在外院住院期间)觉头痛加剧,呕吐1次胃内容物,随后出现意识不清,不能言语,而急转我院诊治。

病人有高血压病病史10年,间断服用降血压药,病前血压基本正常。

入院检查:体温37.6℃,脉搏91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20/14kPa,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皮膜粘膜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肝脾肋缘下未触及,脊柱四肢未见畸形,外生殖器未查。

神经系统检查:浅昏迷,头颅无畸形,两侧面部对称,鼻唇沟无变浅,双侧瞳孔不等大,左瞳孔直径2.5mm,对光反射灵敏,右侧瞳孔直径4.0mm,对光反射迟钝,颈抵抗,四肢肌力肌张力增强,针刺皮肤有反应。

肌腱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阅看外院头部CT片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以前纵裂出血为主)、梗阻性脑积水。

入院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交通性脑积水高血压病诊疗经过:入院后半小时彭⨯⨯副教授、黄⨯⨯主治医师检诊后进行了诊断分析,认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诊断可以肯定,考虑前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性大,高血压是诱发因素,发病已10天,入院前10小时意识障碍,这与脑积水、颅内压升高有关,指出理想治疗措施是尽早进行脑血管造影作确切栓塞治疗,鉴于病人目前有脑积水、颅内压较高、瞳孔不等大等病情,需要即行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术。

于1:40进行穿刺置引流管,见脑脊液为淡红色,流出通畅速度较快。

某三甲医院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某三甲医院入院24小时内死亡病例统计分析

s .
ye ar s,
























_
关 键 词

死 亡 病 例
数据 分 析
综合 性 医院
, /
入 院后 2 4 小 时 内死亡 病例 具 有 发病 急 、病情 重 的特 点 ,需 要 临 床 医师 及 时 、准 确 地做 出反 应 ,是 医 院 医疗 质 量 管理 和 医 疗 风 险 防范 的重 中之 重 。本 文针 对 笔者 所 在 医 院 3 年 中人 院 2 4
资料 来 源 。本 研究 对 象 为

月 日至
年1 2
生的疾 病 或损伤 ;或造 成致命 损伤 的事 故 或暴 力情 况 。

日医 院病 案查 询 系 统 的 全部 住 院患 者 中入 院 2 4小 时 内死
2 . 3 病 例分 型 : A 型 :一 般病 例— —凡 病种 单纯 、病 情稳 定 ( 包含 诊 断 明确 、 病情 稳 定的 肿瘤 患者 ) , 无 其他 合 并症 的病例 ;
诊 断符合率 、死 因顺位 、费用、收治科 室等。结果 医院 3 年 中入 院 小时内死亡病例数和 比例平稳下 降:
死亡病例中男性 高于女性 , 以 中老年为主 , 病例分型 以 、 型 为主 , 死 因主要 为车祸 、 外伤 、 中毒 、 心脏疾病 、
脑 卒中和恶性肿瘤 ,诊 断符合率 高于同期住 院患者 ,收治科室集 中于重症 医学、神经外科和心 内科 ,前两位 手 术为颅 内血肿 清除术和去骨瓣减压术 ,住 院费用无 明显 波动 。结论 入院 小时 内死亡病例的数据 反映 出 医院急救诊 疗、医疗质量 、医政管理等 多方 面的信 息,应加 强对此 类数据 的长期监控和 内涵分析 。

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

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

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书写要求及格式一、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的书写内容及要求(一)患者入院不足24小时死亡的,可书写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

(二)在患者死亡后24小时内完成。

由经治医师书写。

(三)内容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人院时间、死亡时间、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抢救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医师签名等。

(四)如在患者死亡前已书写完成入院记录、首次病程记录,可按一般住院患者的病历书写格式书写相关病历内容。

(五)患者入院超过8小时死亡者,需在患者入院8小时内完成首次病程记录。

二、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的格式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姓名: 职业:性别:入院时间:年龄: 死亡时间:记录到分钟主诉:入院情况:入院诊断:诊疗经过(抢救经过):死亡原因:死亡诊断医师签名:三、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示例24小时内入院死亡记录姓名:李×职业:退休工人性别:男入院时间:2017-12-12 09:00年龄:74岁死亡时间:2017-12-12 17:40 主诉:被发现意识不清、右侧肢体无力约2小时入院情况:患者于入院前约2小时被家人发现躺在地上意识不清,伴右侧肢体无力,家属掐其人中,患者有呻吟,身旁无呕吐物,伴小便失禁,无肢体抽搐。

患者家属未行特殊处置,急拨“120”送入我院。

急诊查体:BP195/105mmHg,昏睡,双眼向左侧凝视,双侧瞳孔等大,直径约3.5mm,光反应存在。

右侧唇沟浅,伸舌欠合作。

颈部轻度抵抗,双肺可及散在湿啰音。

右侧肢体肌张力低,未见自主活动。

疼痛刺激后,左侧肢体有反抗动作,右侧肢体肌力约2级。

双侧病理征阳性。

急诊行颅脑CT示:左侧基底节区出血并破入脑室,同侧侧脑室受压。

急诊给予“20%甘露醇125 ml ivdrip、甘油果耱氯化钠注射液250ml ivdrip、蛇毒血凝酶1U iv、泮托拉唑钠80 mg ivdrip”等药物抢救治疗,并请脑外科会诊协助抢救治疗。

脑干出血24小时死亡调查记录模板

脑干出血24小时死亡调查记录模板

脑干出血24小时死亡调查记录模板脑干出血是一种严重且危险的疾病,若不及时处理会导致严重后果,甚至可能在短时间内造成患者死亡。

为了更好地了解脑干出血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的情况及死亡原因,我们进行了相关调查。

以下是调查记录模板的相关参考内容(不得出现链接)。

调查记录模板1. 调查人员信息:- 姓名:- 职位:- 所属机构:- 调查日期:2. 调查目的:- 了解脑干出血患者在发病后24小时内的情况及死亡原因;- 收集相关数据,以便更好地预防和治疗脑干出血。

3. 调查对象信息:- 患者编号:- 年龄:- 性别:- 发病时间及地点:- 相关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4. 调查内容:4.1 24小时内的症状变化:- 时间:- 症状描述:- 症状进展情况:- 医疗护理措施:- 患者对措施的反应:4.2 死亡原因:- 死亡时间:- 病因分析:- 相关医疗记录:- 相关检查结果:- 在死亡前是否进行过手术:- 若进行手术,手术过程和效果如何:- 对于死亡的可能原因,医生的评估意见:5. 调查结果分析- 分析从发病到死亡的时间间隔;- 分析症状变化和治疗措施的关系;- 分析死亡原因与患者的相关因素之间的关联性;- 其他相关分析结果。

6. 结论与建议- 总结调查结果;- 提出改善脑干出血患者救治的建议;- 就相关领域的研究或政策制定提出建议。

7. 调查记录审核人及日期:以上是脑干出血24小时死亡调查记录模板的相关参考内容。

这份模板可以帮助调查人员记录相关信息,并进行数据分析和结论总结,从而提出改善救治和防治策略的建议。

24小时内出入院死亡记录

24小时内出入院死亡记录

24小时内出入院死亡记录姓名:xxx 职业:农性别:女住址:xx县xx镇琵琶沟村年龄:72岁民族:仡佬族婚姻:已婚入院时间:2011-12-28 12:10籍贯:贵州,xx 死亡时间: 2011-12-29 10:00主诉:反复头昏6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

入院情况:患者于入院前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为持续性头昏,以中下午时明显,感疲倦,无晕厥、昏迷等症状。

以上症状出现以来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测量血压18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开具降压药口服具体药物患者叙述不详,后患者头昏症状缓解。

于入院前3年患者头昏症状再次出现,并有所加重。

患者求治于县医院行头颅CT平扫诊断为:“脑梗塞”,并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

之后患者又求治于安顺市人民医院行头颅CT检查均诊断为:脑梗塞。

以上3年来呈反复发作。

于入院前1天患者再次出现头昏,头昏较前有所加重,呈持续性头昏,伴头顶部胀痛。

并感恶心、伴呕吐2次,均为胃液,未见喷射性呕吐。

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

纳眠一般,二便调。

中医四诊:神清、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气息如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1.眩晕--痰浊上蒙。

西医诊断:1.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2.脑梗塞后遗症期。

诊疗经过:入院后查T:36.2℃ P:64次/分 R:21次/分Bp:170/90mmHg,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

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双下肢无水肿。

查心电图示:“ 1.窦性心律,HR:64次/分2.心电轴+150”,随机血糖:6.8mmol/L。

入院后予硝酸甘油扩张小动脉减轻心脏压力负荷降压,卡托普利片、尼群地平片降压,维生素E丸软化血管,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注射用血栓通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

24小时死亡病历

24小时死亡病历

诊治经过:入院予补充维生素K1,止血敏、维生素C改善血管通透性,小儿氨基酸营养支持,氨溴索化痰,速尿利尿,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善循环等处理。

10.28.13:00患儿出现烦躁不安,伴呻吟、呼吸急促,四肢强直、头后仰,并出现全身发绀,氧饱和度下降至65%左右,予鲁米那镇静,改NCPAP辅助通气。

CPAP辅助呼吸下血氧饱和度仍偏低,复查血气提示Ⅱ型呼吸衰竭,告知家属患儿病情危重,家属表示理解,14:10家属同意气管插管、应用呼吸机辅助通气,予联系麻醉科准备气管插管。

14:20患儿仍烦躁不安,肌张力较高,予安定镇静,14:30气管插管成功,予呼吸机辅助通气(SIMV模式)。

呼吸机辅助通气下患儿肌张力仍较高,双下肢踩水样动作,血氧波动于75-86%之间,予加用力月西镇静并联系床边心脏彩超,床边心脏彩超口头报告:肺动脉高压(重度)、右心明显增大、卵圆孔未闭、双向分流,予停用多巴胺、多巴酚丁胺改酚妥拉明、西地那非降低肺动脉压力,应用较强的镇静药,15:30予调整呼吸机模式为AC模式。

患儿心音较钝,生化回报:CK-MB561.3IU/L,心彩超提示右心扩大,予米力农增强心肌收缩力。

患儿呼吸机辅助通气(AC模式)下下肢经皮血氧饱和度波动于70%左右,上肢经皮皮血氧饱和度波动于85%左右,MAS合并PPHN18:15予改高频振荡通气。

20:00测血压43/17mmHg,多次复测血压波动于40-46/17-20mmHg之间,尿量偏少,予生理盐水扩容,多次复测血压均偏低,考虑米力农有导致低血压等副作用,予停米力农,改多巴酚丁胺升压并予白蛋白增加胶体渗透压。

患儿20:00以后无尿,颜面、背部及双下肢浮肿,前囟张力稍高,考虑肾功能衰竭可能,已予扩容,给予增加速尿用量。

生化提示心肌酶明显升高,予果糖冻干粉营养心肌。

夜间多次监测血气分析提示II型呼吸衰竭,10.29 8:15患儿全身发绀,心率下降至95次/分,血氧下降至50%左右,予气囊加压给氧、人工心外按压,患儿心率、血氧仍无法纠正,通知患儿家属,与家属沟通病情,家属考虑病情重预后差,9:00患儿心率波动于90次/分左右,血氧波动于60%左右,家属考虑后放弃进一步抢救,拒绝一切抢救措施,签字为证,患儿呼吸、心跳渐减弱,未予行人工复苏。

24小时内出入院死亡记录簿

24小时内出入院死亡记录簿

24小时内出入院死亡记录姓名:xxx 职业:农性别:女住址:xx县xx镇琵琶沟村年龄:72岁民族:仡佬族婚姻:已婚入院时间:2011-12-28 12:10籍贯:贵州,xx 死亡时间: 2011-12-29 10:00主诉:反复头昏6年余,加重伴恶心、呕吐1天。

入院情况:患者于入院前6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为持续性头昏,以中下午时明显,感疲倦,无晕厥、昏迷等症状。

以上症状出现以来患者求治于石阡县人民医院,测量血压180mmHg,诊断为高血压病,给予开具降压药口服具体药物患者叙述不详,后患者头昏症状缓解。

于入院前3年患者头昏症状再次出现,并有所加重。

患者求治于县医院行头颅CT平扫诊断为:“脑梗塞”,并住院治疗(具体治疗情况不详)。

之后患者又求治于安顺市人民医院行头颅CT检查均诊断为:脑梗塞。

以上3年来呈反复发作。

于入院前1天患者再次出现头昏,头昏较前有所加重,呈持续性头昏,伴头顶部胀痛。

并感恶心、伴呕吐2次,均为胃液,未见喷射性呕吐。

入院症见:头昏,无视物旋转,偶尔有头胀,咳嗽,头昏明显时感恶心、伴呕吐,四肢肌力尚可,行走自如。

纳眠一般,二便调。

中医四诊:神清、神可,面色如常,形态自如,气息如常,舌淡红,苔白腻,脉弦滑。

入院诊断:中医诊断:1.眩晕--痰浊上蒙。

西医诊断:1.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

2.脑梗塞后遗症期。

诊疗经过:入院后查T:36.2℃ P:64次/分 R:21次/分Bp:170/90mmHg,步入病房,呈慢性病容,意识清晰,自主体位,查体合作,左侧鼻唇沟稍变浅。

双肺呼吸音略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叩诊向左下扩大,心率64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坦,双下肢无水肿。

查心电图示:“ 1.窦性心律,HR:64次/分2.心电轴+150”,随机血糖:6.8mmol/L。

入院后予硝酸甘油扩张小动脉减轻心脏压力负荷降压,卡托普利片、尼群地平片降压,维生素E丸软化血管,胞二磷胆碱营养脑细胞,注射用血栓通改善循环等对症支持治疗。

脑出血死亡病历讨论记录范文

脑出血死亡病历讨论记录范文

脑出血死亡病历讨论记录范文英文版Discussion Record of a Cerebral Hemorrhage Death CaseBackground:On [Insert Date], a 58-year-old male patient with a history of hypertension presented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with sudden onset of severe headache, vomiting, and loss of consciousness. Upon arrival, the patient was found to be in a coma with a Glasgow Coma Scale (GCS) score of 8. Initial computed tomography (CT) scan of the brain revealed a larg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left parietal region.Treatment:The patient was immediately admitted to the intensive care unit (ICU) for management. Intravenous (IV) mannitol was given to reduce intracranial pressure, and the patient was started on a ventilator to assist with breathing. Conservative managementwas planned with close monitoring of the patient's neurological status and serial CT scans to assess the hematoma's progression.Course of Disease:Over the next 24 hours, the patient's condition worsened. He developed bilateral pupillary dilation and decerebrate posturing. Repeated CT scans showed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the size of the hematoma. Despite aggressive management, the patient did not respond to treatment.Cause of Death:On the second day of admission, the patient succumbed to the hemorrhage due to severe brain damage. The cause of death was attributed to the mas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Discussion:The case was discussed among the medical team to identify potential areas of improvement in patient management. It was noted that early surgical intervention might have been beneficial in this case, considering the large size of the hematoma and the patient's deteriorating condition. There wasalso a consensus among the team to improve patient education on the importance of regular follow-up and strict control of hypertension to prevent such complications.Conclusion:This case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prompt diagnosis and aggressive manage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Future cases should be evaluated for surgical intervention early to prevent further brain damage and improve outcomes.中文版脑出血死亡病历讨论记录范文背景:[插入日期],一名有高血压病史的58岁男性患者突然出现严重头痛、呕吐和意识丧失,被送至急诊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中云 50岁男汉内3 114168
死亡病例讨论
讨论日期:2010-05-06 讨论地点:医生办公室科别:内3科
主持人:徐琴主治医师(科主任)
参加人员:王永江、米娜瓦.斯拉木、冯小妹主治医师、艾则孜.吾斯曼住院医师。

患者姓名:杜中云年龄:55岁性别:男住院号:114168入院日期:2010-04-30 死亡日期:2010-04-30 住院天数:6小时25分钟病历摘要:
冯小妹主治医师(报告病历):患者杜中云,男性,55岁,农民,以“反复头痛、头晕半年,意识不清1小时,加重半小时。

”于2010-04-30日0:00入院。

患者平素爱饮酒,量少。

近半年每因劳累或情绪激动而感头痛、头晕。

因程度不剧,自服头痛粉症状可自行缓解,故一直未做特殊诊治。

入院前1小时患者干活后坐着休息时突然出现意识不清,呼之不应,频繁恶心,呕吐3次,呈喷射性,均为胃内容物,量共约150ml。

近半小时出现鼾式呼吸,呼吸稍促,小便失禁,口唇稍紫绀。

故被其老板及工友急送我科就医,测血压为220/130mmHg,急查脑CT: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中线略有右偏。

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头部外伤,无抽搐,无发热。

查体:BP220/130mmhg,呈浅昏迷状,鼾式呼吸,呼吸稍促,被动体位,查体不合作。

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约4mm,左侧直径约2mm,对光反射减弱。

口唇稍紫绀,双肺呼吸音粗,中上肺可闻及少量鼾音。

心界不大,心率146次/分,A2>P2,节律齐,无病理性杂音。

四肢肌张力减弱。

四肢肌力因不配合测不出,但受刺激后左侧肢体可见回缩。

颈软,布氏征、克氏征均阴性。

双侧膝反射、踝反射等生理反射存在。


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余病理反射均阴性。

急查心电图:1.窦性心动过速,2.左前半
1
杜中云 50岁男汉内3 114168
分支传导阻滞,提示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但后者表现不典型,3.左心室肥厚伴劳损;血WBC、GR、LY值均正常,也未发现感染病灶;随机血糖值正常;BUN9.30 mmol/l,值稍高,CR值正常,考虑肾功稍有损害。

现初步诊断为“1.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2.脑出血(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合并脑疝”。

给予吸氧,监测血压,留置导尿,心电监护,甘露醇、地塞米松降低颅内压,硝普钠控制血压,血凝酶止血,醒脑静、胞二磷胆碱、能量合剂促进脑细胞代谢,法莫替丁抑制胃酸分泌,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等治疗。

于2:00患者恶心,呕吐,呕吐物不易呕出,给予吸痰管吸出以防止误入呼吸道而堵塞呼吸道。

于3:30因患者老板自行加快硝普钠滴速而致硝普钠滴完,测BP200/110mmhg,患者出现深浅昏迷,鼾声加重。

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约4mm,左侧直径约2mm,对光反射消失。

心率110次/分,节律齐。

四肢肌力因不配合测不出,但受刺激后均未见回缩。

双侧膝反射、踝反射等生理反射未引出。

双侧巴彬斯基氏征等病理反射均阴性。

病情进行性加重,为控制血压,继续给予硝普钠缓慢静点。

于6:10患者出现呼吸浅弱,心电监护显示:R35次/分,心率114次/分,Spo2 50%。

在班医师考虑为脑疝所致的急性呼吸衰竭,按病情立即给予尼可刹米针0.375g、山梗菜碱针3㎎静推,后续以尼可刹米针.1.125g、山梗菜碱针9㎎缓慢静点。

但患者于6:18出现间停呼吸,频率5-8次/分钟,Spo2进行性下降,心率68次/分。

立即取仰额举颌法,保持呼吸道通畅,简易呼吸器16-20次/分钟人工挤压。

同时给予尼可刹米针0.375g、山梗菜碱针3㎎静推。

但于6:20
患者迅速出现呼吸停止,颜面紫绀,大动脉搏动消失,心音消失。

心电监护示室性逸搏心律,频率32次/分钟。

2分钟后心电监护迅速出现一直线,双侧瞳孔散大固定,于6:25因抢救无效死亡。

2
杜中云 50岁男汉内3 114168
讨论结果:1.死亡原因:中枢性呼吸循环衰竭
2.死亡诊断:1.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2.脑出血(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急性呼吸衰竭
冯小妹主治医师:病史特点:1)患者男性,50岁。

2)近半年反复感头痛、头晕,自服头痛粉症状可自行缓解,故一直未做特殊诊治。

因意识不清入院,入院时多次测血压极高,最高可达220/130mmHg。

据此可推断患者至少有高血压病史半年,但一直未正规治疗。

3)此次在活动时而诱发;4)病情进展快,变化急骤,来时呈浅昏迷状,BP220/130mmhg,双侧瞳孔不等大,右侧直径约4mm,左侧直径约2mm,对光反射减弱。

考虑已出现“脑疝”。

给予吸氧,监测血压,留置导尿,心电监护,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止血,促进脑细胞代谢,抑制胃酸分泌,左氧氟沙星预防感染等治疗。

但此病人呼吸进行性衰竭,最终抢救无效而死亡。

目前诊断明确,“心、脑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威胁人们生命的两大疾病,而“高血压”是此两种病的主要病因,应积极控制血压,提高生活质量,从而可避免出现心力衰竭,脑卒中,肾功能衰竭等三大脏器致命性的损害。

通过此病例,我们深深的体会到“重在预防”,应将此观点深入到群众。

王永江主治医师:患者的病情我通过翻看病历得知。

患者为50岁老年男性,近
半年反复出现头痛及头晕,但从未监测血压,仅自服头痛粉,虽症状缓解,但掩盖了真实病情。

缺乏自我保健意识,直至出现“脑出血”才来就医,已失去了抢救的机会。

从发病到死亡时间较短,高度怀疑因脑出血导致脑疝。

目前诊断明确,治疗效果较差,此病死亡率较高。

米娜瓦.斯拉木主治医师:此病人诊断明确,为“1.原发性高血压3级,极高危,
3
杜中云 50岁男汉内3 114168
2.脑出血(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合并脑疝、急性呼吸衰竭”。

患者病情迅速恶化,出现“深昏迷状,呼吸浅弱,双侧瞳孔不等大,血压得不到很好控制”,继而呼吸、心跳停止。

该病人诊断明确,抢救过程中,抢救程序正确及时,由于病情危重,抢救无效死亡。

艾则子.吾斯曼住院医师:病人入院时我不在场,但根据主管医师的汇报病情变化及诊治方案我已了解。

我同意以上各位医生的意见。

徐琴主治医师:以上大家谈了各自的看法,我认为诊断明确。

治疗积极有效。

从患者发病到死亡总共6小时25分钟。

近半年反复出现头痛及头晕,但一直未正规诊治。

此次因活动而诱发,发病急,来时呈浅昏迷状,BP220/130mmhg,值很高,急查脑CT:左侧丘脑出血并破入脑室系统,中线略有右偏。

经脑CT而明确诊断,虽经积极抢救,但因患者病情危重,意识障碍进一步加深,呼吸衰竭,而导致循环衰竭死亡。

根据此病情变化看,出血量较大,短时间内左侧侧脑室受压,中线向右移位,血压持续增高,出血量逐步增多,进而压迫“脑干”引起“脑疝”,首先出现呼吸衰竭,继而导致循环衰竭而死亡。

曾向患者老板说明病情,遵从他们的意见,是转院?
还是在我院住治?当时因患者直系亲属不在场,不能做决定。

本院条件有限,无法行行脑室引流手术治疗。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