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28讲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合集下载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高考湘教地理一轮复习课件模块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及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 发展,追求长期利益和整体利
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认识到人类与自然是相互依存 、相互影响的,追求人与自然
的和谐共生。
全球环境意识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 ,需要全球合作共同解决。
生态文明理念
倡导生态文明,追求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实现人 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03 高考考点分析与 解题技巧
人类活动导致大量温室气 体排放,如二氧化碳、甲 烷等,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
极端天气事件
气候变化导致极端天气事 件频发,如暴雨、干旱、 热浪等,对人类社会和自 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海平面上升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极地冰 川融化和海水热膨胀,引 发海平面上升,威胁沿海 城市和岛国。
水资源危机
水资源短缺
全球范围内,许多地区面 临水资源短缺问题,影响 农业、工业和生活用水。
梳理知识体系
对地理学科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形成清晰的知 识框架,便于记忆和理解。
精读教材
认真阅读教材,理解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强 化基础知识掌握。
做题练习
通过大量的做题练习,提高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能力,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关注时事热点,拓宽视野
关注环保新闻
关注国内外环保新闻,了解当前环境问题的最新动态和解决方案 。
解题方法
包括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归纳 分类法、图表解读法等,学生需要灵 活运用各种方法,提高解题效率。
典型例题解析与训练
例题解析
选取历年高考真题或模拟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深入剖析和讲解,帮助学生理 解和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训练题目
针对考点和解题方法,设计适量的训练题目,引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和 巩固。同时,要注重题目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地理总复习课件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地理总复习课件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巴西:亚马逊雨林保护,防止生态破坏
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展望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保障地球生态平衡,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
添加标题
绿色能源: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添加标题
循环经济:推广循环经济模式,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添加标题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保护意识,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添加标题
水资源短缺:水资源分配不均、水污染等
生物多样性丧失:物种灭绝、生态系统退化等
海洋污染:海洋垃圾、海洋酸化等
土地退化:荒漠化、土壤侵蚀等
空气污染:大气污染、雾霾等
THANK YOU
20XX
汇报人:
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公平性:确保资源分配的公平性,避免资源过度集中
持续性: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避免过度消耗
共同性:全球各国共同参与,共同承担责任
创新性:通过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案例
瑞典: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废弃物产生
德国:可再生能源利用,减少化石能源消耗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保护生态环境
定量研究:通过统计分析、模型模拟等方法,量化人地关系的影响因素和效果。
人地关系中的环境问题
03
环境污染问题
空气污染: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生活垃圾焚烧等
01
02
水污染:工业废水、农业化肥、生活污水等
土壤污染:重金属污染、农药残留、放射性物质等
03
04
噪音污染:交通噪音、工业噪音、建筑施工噪音等
生态破坏问题
地理总复习课件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20XX
汇报人:
目录
01
单击添加目录项标题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讲义(经典打印版)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高考考纲:1.区域的含义;2.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3.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一、区域的特征(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2)差异性:不同区域之间存在肯定差异,区域内部也有相对差异。

(3)开放性:区域之间有各种各样的联系,使地理空间呈现出开放性的特点。

二、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以日本和英国为例日本英国自然环境相像性岛国,面积相差不大;地处中纬度,气候暖和潮湿位置亚欧大陆东侧亚欧大陆西侧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狭小,多火山、地震高原、低山、丘陵与平原、山谷交织分布气候季风气候,海洋性显著,南北差异大温带海洋性气候植被森林覆盖率高以草地为主水文河流短小湍急,多峡谷,水力资源丰富河网较密集,流量平稳,多有运输河连通矿产资源贫乏煤、铁、石油经济发展相像性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充分发挥岛国的优势经济特点经济大国,工业化起步较晚工业化最早的国家工业布局临海型布局“资源型”布局为主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精耕细作畜牧业发达;高产值园艺农业人口城市人口稠密、城市众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带人口密集,城市化水平高3.我国的三大自然区(1)划分指标:地形和气候。

(2)三大自然区:a东部季风区,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c青藏高寒区。

界线:Ⅰ大致与400mm年等降水量线吻合;Ⅱ大致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一线;Ⅲ大致沿横断山脉一线。

三、地理信息技术及应用特点和功能简洁理解遥感(RS) 地表视察、地理数据收集是什么?有什么?(拍照)全球定位系统(GPS) 空间位置(地理坐标)的确定、导航在哪里?(定位)地理信息系统(GIS) 数据采集、数据分析、决策应用为什么?有何联系?怎么做?怎么办?(信息处理)(2019·北京文综)读下图,回答1~2题。

1.芬兰()A.盛行西风,终年温柔多雨B.山区水土流失严峻,城镇数量少C.人口稀疏区以大牧场放牧业为主D.森林资源丰富,木材加工业发达2.燕麦种植北界呈图示走向,主要是由于该国() A.东部地区的河湖密布,浇灌条件B.西部受暖流、地形影响,气温偏高C.东南部土层较深厚,耕作技术高D.西北部多晴朗天气,日照时间长(2019·海南地理)福建海坛岛面积276.61平方千米,人口约35万人,地势低平,是大陆距离宝岛台湾最近的地方。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学案第28讲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新人教版必修2)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考点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1.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要占据一定的空间,从环境中获得物质和能量。

(2)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

2.环境问题的成因(1)资源短缺、生态破坏: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

(2)环境污染:人类向环境排放的废弃物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

三、走向人地协调——可持续发展1.环境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

(2)内涵: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

拓展提升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1)人口压力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实例3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题组一 主要环境问题(2015·重庆文综)马尔代夫是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的著名岛国。

2014年12月4日,马累海水淡化厂设备损毁导致该岛淡水供应中断。

应马尔代夫政府请求,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了饮用水等物资和资金援助。

下图是“马尔代夫部分区域示意图”。

读图,回答第1题。

1.该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有( )①水土流失 ②雾霾严重 ③珊瑚退化 ④海平面上升 A .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D解析 图示岛国由珊湖岛、礁组成,地势低平,不易发生水土流失;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大气对流旺盛,不易出现雾霾;全球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岛国因地势低易被淹没,珊瑚的生存环境也因此而发生改变,导致珊瑚退化。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第2课时)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第2课时)

520
38
10
450
42
35
粮食平均 亩产量Leabharlann kg)205135
粮食总产 量(108 kg)
1.025
0.975
2. 目前该地区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
A. 风沙危害加重
B. 光照条件变差
C. 气候的大陆性减弱 D. 水土流失加剧
课堂评估
二、综合题
3. 读下面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
(1)指出图示区域主要环境问题,并说明A、B、C、D四处水土 流失程度有何差异? (2)治理该区域环境问题的最有效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 在沟谷采取的工程措施及其功能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自我诊断
展示学生完成的课前准备部分的情况
[典型例题1]
(1).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有
A.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和水资源总量均低于法国
√B.每万元GDP耗水量高的主要原因是技术水平低 √C.人均水资源拥有量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
D.人均水资源比澳大利亚少是因为我国河流径流小
(2).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主要措施有
图1 10
课堂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原理应用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的部分资源,完成1-2题。
年份 森林覆 盖率(%)
1998 19
2008 10
年降水 气温年 河流含 量(mm) 较差(℃) 沙量(%)
520
38
10
450
42
35
粮食平均 亩产量(kg)
205
135
粮食总产 量(108 kg)
1.025
0.975
学习目标
➢ 列表比较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 坏和环境污染),常见环境问题(全球变暖、土地荒漠化、水 土流失、森林锐减、酸雨等)的成因、危害、分布及治理措 施。 ➢ 构建本节课的知识框架,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积极地 在头脑中建模。 ➢ 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通过 对典型习题的练习,熟悉因果关系框图的解题思路和答题 技巧。

地理一轮复习讲义: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地理一轮复习讲义: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1.读下面漫画图,有关其环境问题及其危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①—臭氧层破坏,危害人体健康与生态环境B.②—森林破坏,使地球生态系统遭破坏C.③—生态破坏引发的水污染,危害人体健康D.④—环境污染引发的全球变暖问题,使地球生态系统遭破坏答案 C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

读图完成2~4题。

2.图中①②③④反映的环境问题分别是()。

A.酸雨、荒漠化、农田土壤侵蚀、原始森林破坏B.荒漠化、酸雨、原始森林破坏、农田土壤侵蚀C.酸雨、农田土壤侵蚀、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D.荒漠化、原始森林破坏、酸雨、农田土壤侵蚀3.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A.工业排放的废气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C.汽车排放的废气D.建筑工地的扬尘4.图中①环境问题的面积日益扩大的自然原因是()。

A.滥伐林木,植被遭到破坏B.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C.过度放牧,草原退化D.降水强度大,侵蚀作用强烈解析第2题,①主要分布在北非、西亚和中亚,可判断为荒漠化;②主要分布在西欧、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可能为酸雨;③主要分布在非洲赤道附近地区可能为原始森林破坏;④则为农田土壤侵蚀。

第3题,酸雨与酸性气体的大量排放有关,与扬尘无关。

第4题,引起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气候干旱。

答案 2.B 3.D 4.B2010年2月2日,是第14个世界湿地日,全球主题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与气候变化”。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所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称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5~6题。

5.我国长江流域湿地破坏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围湖造田②森林破坏③滥捕乱杀④兴修水利⑤环境污染A.①②④B.②③⑤C.①②⑤D.①③④6.从保护湿地和发展经济的角度看,不合理的行为有()。

A.修筑梯田、固定耕地,解决贫困山区的粮食问题B.停止挖沙,打坝蓄水,恢复沼泽地C.利用文化、生态优势,发展旅游等绿色产业D.加大投入,进行改造,建湿地公园答案 5.C 6.A下图为我国某河流中游水文观测站多年月平均降水量、径流量、输沙量变化图。

2019高考地理第28课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2019高考地理第28课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五 组 题讲 透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 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 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 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 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 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 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11
of
22
11
五、循环经济的具体形式
1.循环经济中的工业模式——清洁生产
生产模式:在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中, 既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类对环境的危害减至最小,又能充分满足人类 的需要,使经济效益最大。 含义:清洁的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
12
of
22
12
五、循环经济的具体形式
第28课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学习目标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直面环境问题 三、可持续发展 四、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五、循环经济的具体形式
1
of
22
1
一 张 图学 透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崇拜自然
改造自然 征服自然 谋求人地协调
2 22
of
2
二、直面环境问题
1.环境问题的内涵
索取资源的速度 大于(超过)资 源本身及其替代 品的再生速度 产 生 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 环境问题 排放废弃物 的数量超过 环境的自净 能力 产 生 环境污染
2.循环经济中的农业模式——生态农业
方式:调整生产结构,生产多样化经营,协调环境和经济效益。 目的:生态和经济良性循环。
13
of
22
13
五 组 题讲 透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 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曾经是重要的 林木采伐区,20世纪70年代开始先后有 多家森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 1998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下图示 意1976年、1987年和2000年该地区大熊 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环境问题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与环境问题

尼日利亚东南部的热带雨林是非洲仅存的原 始热带雨林之一。1991年,尼日利亚政府在热带 雨林存量较大的地区建立了克罗斯河国家公园 。 某机构利用遥感等地理信息技术对1986年和2010 年国家公园所在区域的景观进行了对比研究(如图)。 据此完成1~2题。
1.与1986年相比,2010年克罗斯河国家公园范围内 A.分散林地和农场的面积缩小 B.生物生存环境的连通性下降 C.热带雨林景观的完整性提高 D.雨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 2.图中国家公园内退化斑块的景观类型可能是 ①灌丛草地 ②草甸沼泽 ③落叶阔叶林 ④常绿 硬叶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C.生态退化问题
D.自然资源枯竭问题
近50年来,艾比湖面积急剧缩小,周边湿地植物群落出现了由湿生、中生向旱 生、超旱生、盐生、耐沙生的种类演替。下图示意艾比湖面积变化。据此完成3~4题。 4.上述环境问题将导致所在区域 A.气候的大陆性增强,水土流失频发
√B.地下水水位下降,土壤水分减少
C.物种的耐旱性增强,生态系统更加稳定 D.生物种群减少,生态平衡更加稳定
√D.夏秋季
月份 年份 1956~2002 2003~2016
1
12.9
10.3
2
12.111.2311.69.64
11.3
8.9
5
12.9
10.5
6
15.7
13.5
7
22.7
22.6
8
36.5
31.5
9
39.2
27.1
10
39.5
25.8
11
25.5
14.1
12
13.9
10.6
年均
21.21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课件新人教版
2.环境问题的成因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问题。
(1)环境问题的表现: ①资源短缺:如土地资源、水资源等。 ②生态破坏:如_土__地__荒__漠__化___(图例甲)、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图 例乙)。 ③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等,图例丙为酸__雨__危__害 __。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 最新版 本)推 荐
文明 标准
建立的是物质文明,主要考虑 经济利益
建立物质文明的同时,还要 考虑社会文明、精神文明和
生态文明
时间 尺度
当代人的最大需求
强调代际公平
空间 从区域利益出发,采取封闭式、从全球利益出发,是一种互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 最新版 本)推 荐
(2) 环 境 问 题 产 生 的 原 因 : 人 口 的 过 度 增 长 、 自__然__资__源__利__用__不__合__理__和片__面__追__求__经__济__增__长__。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 最新版 本)推 荐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 最新版 本)推 荐
2.可持续发展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表析如下:
尺度 掠夺式和转嫁式的发展方式
补的发展方式
【名校课堂】获奖PPT-高考地理一轮 复习人 类与地 理环境 的协调 发展课 件新人 教版( 最新版 本)推 荐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人地关系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人地关系

高考地理备考核心高考人地关系【考情分析】1.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地理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

从内容上看,侧重考查环境问题的分布、表现及危害,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外延;从命题形式上看,信息呈现方式多以示意图、坐标图和文字材料等图表为主,题型为选择题、综合题并重,是每年高考的必考内容,今后仍将是考查的重点;从考查实力上,留意图表资料的分析、推理实力和获得信息实力的考查,留意了基础学问、基本原理的识记、迁移实力与人们关注的实际问题结合解决问题的实力。

2.纵观近几年新课标地区的考题,可以看出对“3S技术”专题考点的考查难度不算大,多留意对基础原理和基本应用的考查。

从考查内容看侧重“3S”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从考查形式看多以资源、环境和城市等热点问题为背景。

2009年高考命题形式除遵循近几年的命题规律外,还可能结合国土整治、资源开发、自然灾难检测等社会热点问题,考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等。

【学问链接】1.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化2.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可持续发展环境问题产生的缘由:(1)人口压力带来的环境问题(2)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产生的环境问题(3)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引起的环境问题4.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原则内涵概括起来有三点:生态持续发展、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持续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中,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个基本原则:(1)公允性原则:包括同代人之间、当代人与后代人之间、人与生物种群之间、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须要共享资源和环境。

(2)持续性原则:要求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需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实力之内,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

(3)共同性原则:解决全球性环境问题,要进行国际合作,实现全球整体的协调。

在敬重各国主权和利益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

5.人地关系相关模式读人地关系相关模式图回答:①图中A代表___________,是人类通_____________活动从_______________输入人类社会的。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文档资料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文档资料

高考一轮复习考点讲解:环境问题,人地关系与可持续发展福建省南安市华侨中学林志胜考点一、人地关系【典型例题】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下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构成示意图”。

据此完成(1)-(3)题。

(1)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四个阶段中,人类只是被动地适应环境的是 ( )A.原始文明时代 B.农业文明时代C.工业文明时代D.环境文明时代(2)甲、乙、丙、丁四种图例中,代表土地要素的是 ( )A.甲B.乙 C.丙D.丁(3)下列行为和认识符合环境文明时代社会发展所遵循的基本原则的是 ( )A.竭泽而渔,焚薮而田 B.退耕还林,合理放牧C.温室气体减排,责任同等 D.倡导高消费,刺激经济增长【易错点拨】在原始文明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改造环境的能力微弱,人类对环境既崇拜又依赖。

进入农业文明时代,耕作和灌溉技术的发展,使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土地,这一时期土地所占比例最高。

环境文明时代倡导人与环境和谐相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1)A (2)B (3)B考点二、环境问题【典型例题】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甲、乙、丙、丁含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表示人口B.乙表示环境C.丙表示资源D.丁表示经济系统(2)P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是( )A.过度开发利于生态系统平衡B.过度排放污染物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C.生产过程导致工农业污染排放D.资源开采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易错点拨】同学们遇到这类题时可能会感到毫无头绪,在解答题要注意运用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的相互关系相关知识进行作答。

人类活动的废弃物要排放到环境中,图中显示废弃物排放到甲,故甲表示环境;人口利用环境中的资源发展产业活动、产品消费,故乙表示资源;丙表示人口;丁表示可持续发展的三大系统(生态、社会、经济)中的经济系统。

P表示资源的开发过程,资源开采会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过度排放污染物和生产过程都不属于资源的开发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生态破坏:如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植被破坏。
大气等污染。生态破坏是指由于人类对环境的
(3)环境污染:如大气污染、海洋污染、酸雨危害等。 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
2.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活,如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资源短缺是
(1)人类向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超过了资源的再生 指资源数量不能满足人类的需求,如水资源、
较小,故渤海入海径流量较小;由于大陆架海水浅,浮游生物光 合作用强,鱼类饵料丰富,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分布于大陆架。 渤海为我国的内海,大陆架广阔,昔日有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故选 D 项。
(2015·课标全国Ⅱ)下图示意河套平原地区。当地将黄河水 通过引水渠引入区内灌溉农田,农田灌溉退水经过排水渠汇入 乌梁素海。近年来,乌梁素海出现污染加重趋势。
4.近二十年来,环渤海地区的经济得到了跨越式发展,成 为我国东部一个亮点,但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忽视了对 生态环境的保护。渤海环境日益脆弱,无疑给一路高歌的环渤 海经济泼了一盆冷水。有关专家呼吁:如再不采取果断措施有 效遏制污染,十年后,渤海将变成第二个“死海”。据此回答 (1)、(2)题。
(1)环渤海经济带工矿区、城市星罗棋布。这种集聚效应有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 协调发展
课内导航
01 考情播报 02 必备知识 03 关键能力 04 环球视野
第二十八讲 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
考情播报
考纲点击
考情统计 考题示例 考查角度
素养立意
1.人地关 系思想的 历史演变 2.人类 所面临的 主要环境 问题
2019·江 大气污染浓 综合思维:从时空综合的角度认
逆温天气

了大气污染

相对封闭的水域,流速缓慢,使水体更新速度减慢,降
水域条件
低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容易引起水体污染
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对全球形成较大的人口压力,对
人口压力

物质资料的需求和消耗增多,引发资源和环境问题
为 资源的不 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利用超过了资源本身的再生速度,长
原 合理利用 期采用损害环境的生产方法,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
2.(2018·江苏)下图为“我国某区域2002~2015年工业废水 排放量与人均GDP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2002~2015年期间,该区域( C )
A.控制工业废水排放阻碍了经济的增长
B.人均GDP与工业废水排放量同步增长
C.人均GDP持续增长,工业废水排放量先增加后减少
层破坏
烃化合物
气候恶化
森林的环境调节 滥伐森林、森林面积减少 巴西热带雨林遭破坏
功能下降
生物的生存环境遭到破 生物多样性减少
坏,过度捕猎等原因
大熊猫、江豚、藏羚羊等 数量日益减少
(3)环境污染:
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大气污染、水污 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 泰晤士河的悲剧
染、土壤污染 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
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前者主要是人类活动产生的,如水土流失、全
(2)发达国家主要面临的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发展 球变暖等;后者是自然现象,如台风、地震、
中国家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
海啸等,但人类活动可以加剧或减缓自然灾害
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加严峻。
的破坏程度和发生的频率。
宣传、教育类的措施等,应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分析。具体分
析如下表所示:
问题
环境 污染
生态 破坏 资源 短缺
具体措施 根本措施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可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废弃物净 化处理后排放、使用环保原料和燃料等达到目的),同时加强绿 化,以增强环境自净能力;对于全球性问题还需加强国际合作 根本在于恢复生态,因此首先要改变和停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 其次通过恢复植被、水域等增强环境的平衡调节功能 要从“开源”(替代资源的开发、加强储量勘探等)和“节流”(提 高利用率、减少浪费、加大资源循环利用等)两方面入手
解析 第(1)题,知识点为集聚效应。工业集聚、沿海城市迅 速发展会导致城市人口的膨胀、老城的衰落;同时也会促进城市 公共基础设施的完善,促进城市之间的信息交流,获得规模效益, 实现共同繁荣等。故选 C 项。第(2)题,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 为海洋渔业资源的分布特点。渤海地处温带地区,受海水温度变 化的影响,冷海水经常上泛,不是受气旋影响;渤海是内海,受 洋流影响较小,不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黄河、海河等河流流量
速度,便会出现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
矿产资源短缺等。
(2)人类向环境排放废弃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的自 净能力,形成环境污染。
(2)联系:环境污染往往引起生态破坏和资源
短缺;生态破坏往往引起资源短缺;资源短缺
3.环境问题的地区差异
也会引起生态破坏。
(1)城市地区的环境问题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 【点】 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的区分
利于( C )
①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度膨胀,改善周边地区生态环境
②加强彼此间的信息交流与协作
③获得规模效益,实现共同繁荣
④充分利用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
⑤缓解内城衰落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③④⑤
(2)昔日的渤海曾给沿岸居民带来过丰富的海洋渔业资源, 这主要得益于( D )
A.地处温带地区,受气旋影响,冷海水经常上泛 B.渤海是寒暖流交汇的地方,浮游生物特别丰富,吸引大 批鱼群到来 C.渤海沿岸河网密布,入海径流量大,带来丰富的有机质 和营养盐类 D.渤海有广阔的大陆架,太阳光可以直射海底,水温适中
采集渔猎
原始平衡
名师点睛 【点】 图示人地关系的历史演变
自然资源
开始不协调
全面呈现不 协调
【点】 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的区
二、直面环境问题
别与联系
1.环境问题的表现 (1)资源短缺:如_土__地__资__源__、水资源等。
(1)区别:环境污染是指由于人类任意排放废 弃物和有害物质,导致环境质量下降,如水、
下面为大西洋西部某岛屿略图,该岛人口约2 000人,气候 寒湿,为纯牧业区。读图,回答第3题。
3.该岛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 B )
A.淡水枯竭
B.气候变暖
C.臭氧层破坏
D.酸雨危害
解析 该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是全球环境问题——气候变 暖。结合图例可以看出,该岛屿大部分地区在海拔 50 米以下, 地势低平。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海平面升高,该地地势较 低地区可能被淹没,因此该岛屿居民最担心的环境问题是全球变 暖。故选 B 项。
环境污染
(2015·四川)农业化肥使用会增加河水中的NO3-,工业废水 和生活污水排放会增加河水中的PO43-。下表为亚马孙河、密西 西比河、长江、黄河四条河流中NO3-和PO43-的浓度数据。读 表,回答1、2题。
河流 NO3-(μmol/dm3) PO43-(μmol/dm3)

32.9
0.6
(1)分析近年来乌梁素海污染严重的原因。
【答案】 河套灌区的农田退水绝大部分排入该湖,化肥、农 药的使用使得湖水污染加剧;当地工业与城乡生活废水也都排入该 湖;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水少,湖水以水渠进入和排出为主,吞 吐量较小,流动性差,污染物在湖中积累,污染逐渐严重。
(2)提出治理乌梁素海污染的措施。
臭氧层 自然:太阳活动;人为:大量排放氟 两极和青藏高原上
破坏 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
空出现臭氧空洞
自然:地形造成酸性气体不易扩散; 世界:西欧、北
酸雨 人为:燃烧矿物燃料排放二氧化硫、 美、日本;中国:
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南方地区
4.解决环境问题的措施和建议
一般可分为政策、法规性的措施,工程、技术类的措施,
B.降水频率增加,有利于空气净化
C.热岛效应增强,利于污染物扩散
D.汽车流量减少,尾气排放量减少
(2)华东地区大部分时段大气SO2浓度低于东北地区,主要
的影响因素是( A )
A.能源结构
B.人口密度
C.资源条件
D.出行方式
解析 第(1)题,PM2.5 浓度在 10 时以后逐渐下降,有可能 是地面温度逐渐升高,气温升高气体受热膨胀上升,热岛效应增 强。气体在上升的过程中,带走了污染物,有利于 PM2.5 浓度 的下降;浓度的下降与户外活动的减少无关,材料当中并没有提 到降水的频率增加,而且并非 10 时以后才产生降雨;汽车流量 减少只会让 PM2.5 浓度保持相对稳定,而并非下降。故选 C 项。 第(2)题,华东地区大部分时间段大气的二氧化硫浓度低于东北地
苏·T13、14 度变化 识区域环境问题的分布差异,从
要素综合的角度分析区域环境问
题的成因
乌梁素海水
2015·课标全国
人地协调观:结合区域环境问
污染的原因
Ⅱ·T37(3)(4)
题,通过原因分析探究环境问题
及治理措施
的治理措施,树立正确的环境
观、资源观和人地协调观
必备知识
基础认知 一、人地关系的历史回顾
因 片面追求 采取以损害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盲
经济增长 目追求当前经济增长,全球范围内引发严重的环境问题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原因、典型案例
(1)资源短缺:
表现
主要原因
典型案例
水资源 水质污染、工农业生 华北平原的
短缺 产用水量大及降水少 春旱
土地资
耕地减少、
城市建设用地增加等
源短缺
(2)解决措施——减少排放、加大治理(工程、技术、管理 等)。针对问题提措施,从控制污水排放、清淤、建立环保法规 和加强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回答。
1.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
影响因素
具体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