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案

合集下载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授课方案(教案)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题:动画片的基本原理及制作流程授课时数2教学目的及要求:(1)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2)掌握动画制作流程;教学重点动画流程图。

教学难点理解动画中的一些常用概念。

教学步骤及内容:1.动画形成的原理当我们的视觉器官,看到物象消失后,仍可暂时保留视觉的印象。

经科学家证实视觉印象在人的眼中大约可保持0.1秒钟之久。

因此如果两个视觉印象之间的间隔不超过0.1秒,那么前一个视觉印象尚未消失而后一个视觉印象已经产生,并与前一视觉印象融合在一起,这就是视觉残留现象。

由于我们的视觉具有这种特性,所以回转器中的画面才能活动起来。

举例:岩画野猪2.关于运动规律的一些基本概念动画片中的活动形象,不象其它影片那样,用胶片旁批栏: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课名:动画运动规律教师:王鹏威班级:编写时间:旁批栏:橡皮做的,质地较软,里面又充足了气体,因此在受力后发生的形变明显,产生的弹力大,所以弹得很高,并可以连续弹跳多次;如果是实心的木棒,它受力后所发生的形变和产生的弹力都很小;如果是铅球,它的形变和弹力就更小,几乎难以感觉到了。

角色在跳跃的时候,动作的基本状态可以完全与皮球的弹跳规律吻合。

这是作为一个形体的弹跳性的体现。

在动作表演中存在着大量的弹性运动的运用。

从前面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弹性的特征是受力、变形、反弹恢复。

如果动作完成中具备这些特征,那动态就显得有弹性。

作业:小球弹跳的完整动画一套。

小结:在动画影片当中,因为艺术性和观赏性的需要把生活中各种物象夸大、强调,用较为形象的手法将这些现象表现出来。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任务和基本要求:《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是动画专业教学计划中具有承上启下意义的专业基础必修课,运动规律是物体运动的基础,每个活动的物体都有它的自然运动规律。

了解、认识、研究、掌握物体的运动规律是画好原画和一部动画片的前提条件,是动画课程中最基础的训练。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动画的时间、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掌握人与典型动物的运动规律、常见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从而掌握规律的一般表现形式,处理好动画片中动作的节奏,同时加强理解力,开拓思维,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鉴赏力、动作的表现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动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内容和要求:第一部分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要求:使学生了解时间、空间、速度、匀速、加速、减速等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概念,掌握动画规律中时间、距离、张数、速度之间的关系,在制作中把握好动画动作的节奏。

第二部分惯性运动要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惯性运动,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研究、分析惯性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并掌握它的规律作为设计动作的依据。

要求学生在设计动作中体会惯性大小带来的运动状态的不同,以及在动画片中怎样表现惯性运动。

第三部分弹性运动要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弹性运动,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研究、分析弹性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并掌握它的规律作为设计动作的依据。

要求学生在设计动作中体会弹性大小与物体形变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动画片中怎样表现弹性运动,掌握弹性运动在动画片中的节奏。

第四部分曲线运动要求:通过理论知识的讲解,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曲线运动,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研究、分析曲线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并掌握它的规律作为设计动作的依据。

要求学生掌握弧线曲线运动、波形曲线运动、“S”形曲线运动这三种类型曲线运动的基本规律。

三、实践环节和要求:课题一:角色走路动作基本规律练习要求:在掌握角色走路规律的基础上流畅绘制出角色走路的运动过程,并体现角色性格。

《动画运动规律》说课稿

《动画运动规律》说课稿

《动画运动规律——人物角色运动规律》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内容是《动画运动规律---人物角色运动规律》。

下面我将从课程与教材分析,教学方法,学法指导,教学过程设计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一、课程与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动画运动规律》是培养动画制作的高技能人才的应用性学科。

是我系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职业技能必须课程。

《动画运动规律》是十二五全国高职院校动漫游戏专业高等教育规划教材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引入全新的教学理念,采用一线大量的教学成果、教学案例等,用简洁的语言,直观、透彻、系统、科学地讲解了运动的人物、动物的运动原理、规律、特点、表现技法等,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动画运动规律优秀专业教材。

本节人物角色运动规律是《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运动规律的基本常识(速度与节奏,关键帧与中间张)、人体结构、人物转面规律等内容,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本内容包含的走路、跑步和跳跃等知识,是以后学习四肢动物运动规律的基础。

因此,本节内容在动画项目制作中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的地位。

2、学生的主要主要就业岗位动画公司动画师,游戏公司动画师。

3、教学目标本节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熟悉和掌握人物角色运动规律及设计方法,能够独立完成简单人物角色的动画设计。

(1)认知目标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熟悉动画运动规律的设计方法,为动画创作的动作设计打好坚实的基础。

(2)能力目标掌握动画原理的应用能力,包括动画运动中的加减速度的处理和调节,动画中动作的预备与缓冲,使运动中的画面更加合理,自然顺畅,更加符合运动规律。

(3)情感目标培养创造力和基本造型能力,形成动画意识,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观察与表现方法,掌握动画中人、动物以及自然想象的基本运动规律,为下一步动画设计专业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说重、难点教学重点:人物角色的运动规律和动作的制作技巧;确立依据:人物角色的运动规律是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理论点之一,是指导动作制作技巧的重要理论依据,搞好这一理论问题的教学,可以为以后四肢动物运动规律的学习奠定基础。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应用2. 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位置、速度、加速度关键帧、过渡帧、缓动帧3. 常见动画运动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周期性运动、非周期性运动4. 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复合运动的概念运动合成与分解的原理和方法5.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在动画运动中的作用速度的调整与表现技巧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运动类型。

2. 示范法:演示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运动规律的应用。

3.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制作动画,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

4.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意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内容和实例。

2. 教学素材:准备一些动画运动素材,用于讲解和示范。

3. 动画制作软件:安装并熟悉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 等。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度。

2. 动画制作作品: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制作的动画作品,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动画运动规律的分析和创作,评价学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24 课时,每课时45 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 课时: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 课时:讲解动画运动的基本元素和常见类型。

第9-12 课时:学习动画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第13-16 课时:探讨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

第17-20 课时:实践环节,学生制作动画作品。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一、课程性质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是在《动漫造型》《美术基础》等课程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专业课程,其任务是让学生掌握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三维动画设计》等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学时与学分72学时,4学分。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按照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要求,突出核心素养、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兼顾中高职课程衔接,高度融合运动规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学习和职业精神的培养。

1.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媒体类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中确定的培养目标、综合素质、职业能力,按照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突出动画绘制应用能力的培养,结合本课程的性质和职业教育课程教学的最新理念,确定本课程目标。

2.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表”,依据课程目标和动画制作等工作的岗位需求,围绕动画制作的关键能力,反映动画制作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体现科学性、适用性原则,确定本课程内容。

3.以动画运动规律基础知识与技能为主线,设置模块和教学单元,将动画绘制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职业素养有机融入,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参考职业岗位的结构设计流程,序化教学内容。

四、课程目标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程,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动画制作,养成良好的职业品德和职业素养。

1.了解动画制作流程,知晓动画运动规律的重要性。

2.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论知识,能运用人的动作、自然现象、动物的运动规律进行创作。

3.掌握基础的动画制作技能,能就角色动画运动进行构思与创作。

4.掌握分镜头脚本的创作方法,能依据分镜头脚本的内容完成绘制,并结合后期剪辑的需要进行创作。

5.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严谨求实的职业品质。

五、课程内容与要求六、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1.充分挖掘本课程思政元素,积极组织课程思政教育活动,将立德树人贯穿于课程实施全过程,充分发挥本课程的育人功能。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第一章动画中的运动动画的灵魂是运动,而且是以一种更纯粹、更夸张的方式表现出来的运动。

动画与电影的区别:电影-- 通过胶片把现实中确实发生过的运动以连续画面的形式记录下来的影片。

动画-- 动画不依赖于任何现实运动,它完全由人创造出来的。

一、动画的原理1、动画的基本原理人们在一张纸上绘画形象、动作,在下一张纸上画出另一个动作,这样连续画出数张,再快速的播放,在错觉的影响下静止的图片变成了活动的影像,传达给观众,动画片就这样被创造出来了。

2、动画片的制作流程二、动画运动中的力学1、力的概念(牛顿定律)物体不受外力—静止或匀速运动受力—改变运动状态2、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地心引力:所有物体都受这一力的影响自然体、人造体受外力而运动;人与动物大多爆发于自身。

摩擦力:取决于物体的重量、接触面积、摩擦表面的光滑度。

力的作用与反作用:当一个力作用于一个物体时,该物体会对推动它的力产生一个相反的力,这就是反作用力。

(两者成正比)3、惯性:牛顿定律告诉我们:物体有保持自己运动状态的性质。

例如:刹车过程(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4、主观心理作用:需要设计师发挥自己的想想并根据自己的意愿对物体的运动加以夸张或异化。

三、动画运动形态的决定因素1、格(帧)通常电影里每秒钟是24格。

电视是25格。

在动画中,格是最基本的时间单位,代表1/24秒的时间长度,这比用秒来计算时间更精确。

2、拍数拍数指动画中绘制的每张画面所拍摄的次数。

按1/24秒来说:一拍一:一秒需要画24张(迪斯尼动画)一拍二:一秒需要画12张(日本动画)一拍三:一秒需要画8张(为降低工作量及成本)当然制作动画过程中,创作者根据时间节奏需要增加或减少拍数。

大多数动画片不会完全采用固定的拍数。

(停顿时、表现细腻动作时……拍数格不相同)3、张数指动画中要完成一个动作所需要绘制画面的数量。

(绘制数量越多画面越流畅)4、距离指运动所跨越的空间幅度。

☐距离相同、拍数相同;张数少、帧数少=速度快☐距离相同、张数相同;拍数少、帧数少=速度快☐拍数相同、张数相同;格数确定、距离越大=速度越快第二章运动原理一、运动途径任何物体在运动时都有在空间中经过的路径,这就是运动途径。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技巧的掌握,提升动画作品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运动轨迹关键帧的设置与运用运动轨迹的规划与调整3. 速度与加速度速度的概念与表现加速度的概念与表现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4. 弹性运动与阻尼运动弹性运动的表现与设置阻尼运动的表现与设置5. 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应用中的案例分析案例分析与点评学生作品展示与讨论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制作包含动画运动规律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的分析课件。

2. 动画软件:准备动画制作软件,如Adobe After Effects、Flash等。

3. 动画素材:收集相关动画素材,如图片、视频等。

4. 学生作品:收集学生之前的动画作品,用于课堂讨论和点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优秀动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动画运动规律,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制作技巧。

3. 演示: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

4.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作能力。

5. 实践操作:让学生动手实践,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思维。

6. 课堂讨论: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课堂讨论和点评,互相学习、交流。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运动规律,提高观察力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2. 基本运动规律直线运动规律曲线运动规律非线性运动规律3. 生活中的运动规律生物运动规律自然现象运动规律人类行为运动规律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角色动作设计场景布局与运动动画节奏与速度5.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典动画案例解析学生动画作品展示与点评动手实践:运用运动规律创作简单动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2. 演示法:展示经典动画案例,分析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运用。

3. 实践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简单动画,体验运动规律的应用。

4. 互动法:学生之间相互展示作品,进行点评和交流,提高创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动画创作中运用运动规律的能力。

3. 学生对生活中运动规律的关注和创新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3. 动画素材:经典动画片段、学生动画作品。

4. 实践工具:动画制作软件、绘图工具等。

5. 参考资料:相关书籍、文章、网络资源。

六、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课程安排:第1-4课时: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5-8课时:分析经典动画案例,学习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

第9-12课时:观察生活中的运动规律,进行创意实践。

第13-16课时:学生作品展示与点评,总结课程收获。

七、教学步骤1. 引入课题:通过展示经典动画片段,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基本概念: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和分类。

3. 分析经典案例:剖析经典动画案例,引导学生了解运动规律在动画创作中的重要性。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介绍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作用和意义。

2. 运动规律的基本要素讲解速度、加速度、力和时间等基本概念及其在动画制作中的运用。

3. 常见运动规律介绍匀速运动、加速运动、减速运动、往返运动等常见运动规律。

4. 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讲解如何运用运动规律创作有趣、生动的动画作品,包括角色动作、物体运动等。

5. 案例分析与实践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实践操作法:学生分组实践,创作动画作品。

4. 小组讨论法:学生相互交流、讨论,提高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包含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案例分析。

2. 动画素材:用于讲解和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3. 创作工具:如Flash、Premiere等动画制作软件。

4. 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作品引出动画运动规律的话题。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常见运动规律。

3. 案例分析:分析优秀动画作品中的运动规律运用。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实践,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6.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深化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程度。

2. 实践作品:评估学生在实践环节创作的动画作品,检查运动规律的运用情况。

3. 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拓展1. 介绍其他动画运动技巧,如动画节奏、动画变形等。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创意思维,创作出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的意义2. 动画运动的基本类型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往返运动变形运动3. 动画运动的分解与合成分解运动的原理与方法合成运动的原理与方法4. 动画运动的节奏与速度节奏与速度的概念节奏与速度的运用5. 动画运动的力学原理力学基本概念力学在动画中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引发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兴趣。

2. 讲解:教师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3. 示范:教师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4. 练习: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5.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基本类型、分解与合成、节奏与速度、力学原理等内容。

2. 示范法:通过示范动画运动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分组进行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制作具有生动运动效果的动画作品。

4. 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指导和点评。

五、教学资源1. 教材:《动画运动规律》2. 课件:动画运动规律的相关图片、示例动画作品等。

3. 动画制作软件:Flash、After Effects等。

4. 展示平台:投影仪、白板等。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作品的展示与评价,考察学生对动画运动规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关注学生在练习过程中的表现,如合作意识、创新思维、问题解决能力等。

六、教学环境1. 硬件要求:计算机房,每台电脑配备Flash或After Effects等相关动画制作软件。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运用动画运动规律进行动画创作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动画制作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动画运动规律概述动画运动规律的定义动画运动规律在动画制作中的重要性2. 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关键帧的概念和作用关键帧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3. 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时间曲线的概念和作用时间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4. 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5. 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加速度曲线的概念和作用加速度曲线与动画运动规律的关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曲线的作用。

2. 演示法:通过实际操作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

3. 练习法:学生动手实践,创作动画作品,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法: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播放一段动画,引导学生关注动画中的运动规律。

2. 讲解:讲解动画运动规律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演示:演示动画运动规律的应用,如关键帧、时间曲线、速度曲线和加速度曲线的设置。

4. 练习:学生动手实践,设置动画运动规律,创作简单的动画作品。

5. 讨论:学生之间交流心得,分享创作经验。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提问情况。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动画作品的运动规律应用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学生互评:学生之间对彼此的作品进行评价,给出意见和建议。

教学资源:动画软件、教程、参考资料、动画作品等。

教学时间:共4课时,每课时45分钟。

六、教学拓展1. 引入高级动画运动规律的概念,如弹性运动、摩擦力等。

2. 讲解高级动画运动规律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3. 引导学生探索高级动画运动规律与动画创新的关系。

七、实践案例分析1. 分析一部具有复杂动画运动规律的动画作品,引导学生识别和理解其中的运动规律。

北影《动画运动规律》课件

北影《动画运动规律》课件

www.themegallery.
Company name
任何物体的运动都离不开力学原理
力通过媒介,从一端逐渐过渡 到另一端的过程叫做力的传递
www.themegallery. Company name
www.themegallery.
Company name
根据物体的质感: 追随物 运动的幅度和形态都不同
中,由于受到各种力的 作用,呈弧形的抛物线 曲线运动状态。如运动 员跳高、跳远等运动的 动作表现。 韧性、柔软 或一端被固定在一个位 置上的物体,当受到力 的作用后,其运动线及 运动过程,就是一种弧 形曲线运动。如挥动细 长的竹竿,被风吹动的 草、树枝的摆动,人物 四肢的摆动等。
1.弧形运动
如小猴从高台上以弧形的抛物线运动轨迹往下跳
Company name
www.themegallery.
Company name
狗耳朵的曲线和滞留现象
小狗的耳朵,从A到B受起步影响,比主动作滞后 (被动而缓慢),主动力减速停下后,耳朵又产生 一个缓冲(惯性),产生一个S型曲线运动状态。
www.themegallery.
Company name
www.themegallery.
Company name
2.缓冲动作 在一系列组合动作结束时,
缓冲动作能使角色的动作更 趋合理。缓冲动作既可以是 一组动作的结束,还常常是 下一个动作的预备动作

www.themegallery.
Company name
3、追随动作
脖子上的长丝巾、帽子上的飘带、小狗的长耳朵、奔
马的尾巴等动物是角色主体的“附属物”,其动作是 相对独立的,动作时不能与角色主体的动作同步处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如动画空间、速度、时间、距离等;运动力学;人物、兽类、飞禽类、爬行动物等的运动规律,风、火、水、雨、雪、闪电、云、烟等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最后通过一些案例来演示动画实际运动绘制效果。

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各环节重要的连接作用,课程面向在职学生,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懂电影动画、懂技术与艺术表现、懂动画运动原理的复合型人才。

熟悉和掌握动画设计方法以及表现方法的基础知识,达到具备从事动画产业项目的角色表达和设计能力。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基本途径、以培养一线技术应用人才为目的,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情境等课程要素。

本课程是以二维、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岗位群为导向,以真实的绘制项目为主要教学载体,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相关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设计、制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和“岗位需求”为主线,按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活动项目,以真实的项目案例分析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绘画能力的教育。

1.3课程开发思路在课程建设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群对本课程的需求,确定了课程目标,并明确了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课程性质、确定课程内容等,并坚持以真实项目和虚拟项目相结合以及工作过程导向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以考核是否达到了课程的预期目标。

2.课程目标本课程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动画制作,原画绘制、角色设计等技术岗位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团队精神,有一定的创意和策划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教案第一节人的运动规律--走路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正常的走姿(图004)昂首阔步的走(图005)蹑手蹑脚的走(图006)垂头丧气的走(图007)踮着脚走的走(图008)跃步(图009)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

本节作业与练习:( 本节作业范图从网络课程下载,网址:/ ) 作业一:1、临摹“正常的走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1、临摹“昂首阔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1、临摹“蹑手蹑脚”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PREMIERE”或“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人的运动规律--走路
人走路时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双臂同时前后摆动,但双臂的方向与脚正相反(图001)。

脚步迈出时,身体的高度就降低,当一只脚着地而另一只脚向前移至两腿相交时,身体的高度就升高,整个身体呈波浪型运动(图002)。

脚的局部变化(图003)在走路过程中非常重要,处理好脚跟、脚掌、脚趾及脚踝的关系会使走路更加生动。

除了正常的走姿,不同年龄、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走路姿态。

以下是常见的几种走姿:
正常的走姿(图004)
昂首阔步的走(图005)
蹑手蹑脚的走(图006)
垂头丧气的走(图007)
踮着脚走的走(图008)
跃步(图009)
在动画镜头中,走的过程通常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接向前走,一种是原地循环走。

直接向前走(图010)时,背景不动,角色按照既定的方向直接走下去,甚至可以走出画面。

原地循环走(图011)时,角色在画面上的位置不变,背景向后拉动,从而产生向前走的效果。

画一套循环走(图012)的原动画可以反复使用,用来表现角色长时间的走动(图013)。

作业一:
1、临摹“正常的走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
1、临摹“昂首阔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
1、临摹“蹑手蹑脚”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四:
1、临摹“垂头丧气”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五:
1、临摹“踮着脚走”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六:
1、临摹“跃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二节人的运动规律--跑步
人跑步与走路的姿态有很大不同(图014),跑动时身体前倾,双臂向上提起,双手握拳,双脚跨步较大,通常跑步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落地的过程
在大步奔跑时,双脚会有一个同时离地(图015)的过程。

双臂的摆动也因跑动速度的不同而变化(图016),
跑动时,身体高低起伏的波浪型幅度(图017)较正常走路时大。

除了一般的跑姿,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及不同的情节,会有不同的跑步姿态。

常见的有快跑、跑跳步等。

一般的跑姿(图018)
快跑(图019)
跑跳步(图020)
与行走相同,跑也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直向接前跑,一种是原地循环跑。

作业一:
1、临摹“一般的跑姿”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
1、临摹“快跑”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
1、临摹“跑跳步”的动画平面图,把人体高度画成10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三节人的运动规律—跳跃
人的跳跃通常由三个基本动作(图021)组成。

即:下蹲、腾起、落下。

身体下蹲时腿呈弯曲状、臀部不能下沉太低、双臂向后摆动;身体腾起时,双臂快速向上前方摆动、同时身体立起、双脚后跟抬起;身体落下时,双腿一般呈微曲状,落地时身体下沉后再立起。

在动画镜头中,跳也因不同的情节呈现出不同的跳跃姿态。

如原地弹跳、向前跳跃、边走边跳等。

原地弹跳(图022)
向前跳跃(图023)
边走边跳(图024)
作业一:
1、临摹“跳跃”的动画平面图,把动物的高度画成5厘米左右。

2、能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并按顺序进行排列。

3、将所绘造型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四节人的运动规律--表情
动画角色的表情刻划,要从角色性格、具体情节出发,抓住面部有代表性的结构与线条即表情线(图025),对五官进行归纳、概括与夸,表达角色的面部表情与特征。

动画片中角色的表情不可能象日常生活中的表情那样细腻、微妙,所以,在本节中只例举了以下几种典型的表情。

欢笑(图026):不论是表现微笑还是大笑,都要注意笑的表情线的特点,然后再对五官进行归纳、夸,动画角色在微笑时,一般嘴巴不开,可以用一根嘴角向上的线条来表现,大笑多画成嘴角向上翘起的开的大嘴,而眼睛则常被画成紧闭状。

对五官的夸幅度要符合剧情的要求,脸部的外型也应与表情的变化同步进行拉伸、缩短等的变化。

愤怒(图027):表现愤怒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愤怒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如眉头皱起、双目圆睁、口角向下等,在此基础上,再画一些辅助线,就能生动地表达愤怒的特点。

悲哀(图028):表现悲哀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悲哀时五官的造型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眉头、双眼和口角等部位均呈现下挂状,在此基础上对五官进行适当的刻划即可刻划即可。

吃惊(图029):表现惊讶的表情,也要注意表情线的特点。

惊讶时,眼睛会瞪的圆圆的,黑眼珠缩小,眉毛高高地飞舞在额头的上端,嘴巴可向下移,脸的下端被拉长。

作业一:
1、临摹“欢笑”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微笑”和“大笑”之间插入三至五中间画,并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二:
1、临摹“愤怒”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暗怒”和“暴怒”之间插入三至五中间画,并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三:
1、临摹“悲哀”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悲哀”和“叫淘大哭”之间插入三至五中间画,并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作业四:
1、临摹“吃惊”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3、尝试将“震惊”和“惊恐”之间插入三至五中间画,并扫描后,用“FLASH”等相应软件将扫描好的单帧图片连接成动画。

第五节人的运动规律--口型
动画角色的对白,是通过嘴部的合表达的,因此口型的设计与绘制是十分重要的。

画口型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要以嘴的造型为基本依据进行变化,才能保证风格的统一。

2、脸的外形要与口型相配合,如发"喔"、"阿"、"依"的音时,脸的外形就不相同(图030)。

3、画口型时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的口型动作,以免繁锁、复杂而不得要领。

4、注意讲话的速度、节奏,特别是在没有进行先期录音的情况下,要计算好时间,才能做到音形同步。

5、有些音是一个口型(图031),有些音是二个口型(图032),注意这一点才能使口型与发音合拍。

作业一:
1、临摹“一个口”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作业二:
1、临摹“二个口”的四例造型,把人的面部高度画成8厘米左右。

2、熟练地默写出全部动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