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运动规律 (2)
动画运动规律 (2)
动画运动规律1. 引言动画是一种通过制作一系列图像并快速播放以产生运动效果的艺术形式。
在现代的电影、电视剧和游戏中,动画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了解动画的运动规律对于创作出更加逼真和吸引人的动画作品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动画运动规律,包括平移、旋转和缩放。
2. 平移运动规律平移是指物体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沿着直线路径移动。
在动画中,平移是通过改变物体的位置来实现的。
通常,平移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也就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相等。
然而,为了增加动画的真实感,可以使用缓动函数来模拟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移动的速度不同。
常见的缓动函数有线性、二次、三次和弹性等。
3. 旋转运动规律旋转是指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轴线进行旋转运动。
在动画中,旋转是通过改变物体的旋转角度来实现的。
旋转的速度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
为了制作更加流畅的旋转效果,可以使用插值函数来控制旋转角度的变化。
常见的插值函数有线性插值、贝塞尔曲线等。
4. 缩放运动规律缩放是指物体在二维或三维空间中变化大小的运动。
在动画中,缩放是通过改变物体的尺寸来实现的。
缩放的速度可以是恒定的,也可以是变化的。
为了制作更加逼真的缩放效果,可以使用缓动函数来控制缩放的变化速度。
常见的缓动函数有线性、二次、三次和弹性等。
5. 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动画运动规律,下面以一个简单的案例来进行分析。
假设有一个球体在空中自由运动,我们希望制作一个动画来模拟球体下落和弹跳的运动。
首先,球体将沿着垂直方向进行平移运动,即下落过程;然后,当球体接触到地面时,它将发生反弹,即反方向的平移运动;最后,球体将继续进行下落过程,这个过程类似于自由落体。
通过调整球体的平移速度、旋转角度和缩放比例,我们可以制作出一个逼真的下落弹跳动画。
6. 总结动画运动规律是制作动画作品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本文介绍了平移、旋转和缩放三种常见的动画运动规律,并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说明这些规律在实际动画制作中的应用。
三章_动画运动规律_动画常见运动2_2版
第二步:将A和D连接起来,同时也要连接BC, 利用AD和BC的夹角点与消失点相连,得到G点, AG相连得到F点,F点才是符合透视规律的透视 点然后做垂线FE,FE与BD是平行的,得出下一 步的透视位置.
第三步:再依次画出角色的完整原画,并 加入中间画,形成完整的运动。
运用透视的技巧
正面的透视效果是以中心点为地平线消失 点,将透视线以立方体的效果画出而得到的.
和要求。
复合动作的表演内容,则是指故事情节需要角色以 清楚的表演来完成,一个情绪的变化需要多个小动 作,表达简单完整,干净利落;
1.透视变化强烈的中间动作,例如:人或动物的全
身和局部,上下左右多角度的透视变化等;
2.包含多种规律复合运动的中间动作,指的是在
同一张画面上,有人物.动物.道具及附着物等多种 形态和运动规律的复合中间动作。
表现角色情绪需要设定大量角色的丰富 表情来完成:
表现复杂,激烈的动作,需要综合运用动画运 动的创作手段,运用连续制作或者重点制作的方 式来完成;
图例:表现抑郁, 沮丧,悲哀等情绪 需要慢一些的动作, 而表现兴高才烈的 情绪,动作要快些, 其他如惊奇,迷惑 和怀疑则依靠面部 表情和身体姿态。 再加上背景气氛, 以及一切可以烘托视 觉效果的处理。
2、做物体向地平线的透视运动,主要为了掌 握运动透视的画法,要求有中间画。
完成这两套动作需要一秒钟的时间,一拍二 的手法。
9-复合动作
复合动作的高难度复杂动画,指的是形象众多,
动作性强,运动幅度大,形态多角度透视变化强烈,
以及技术操作上比较复杂的动画,这种高难度复杂
动画镜头数量的多少,要看影片的具体内容,风格
动画角色身体的不同部分之间有一个时间差(指因 和果或一个现象和另一个相关现象中间的相隔时 间),被称为交搭动作。比起一次完成的动作, 它更有动作层次的效果。
《动画运动规律Ⅱ》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Ⅱ》课程标准课程代码: 13030338课程名称:动画运动规律课程类型: 职业技能课适用专业:动漫设计与制作总学时: 66 讲课学时:30 实验(训)学时:36 学分:4先修课程:设计基础、解剖与透视、动画运动规律Ⅰ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职业技能课,对于学生掌握动画艺术创作的技能具有重要地位。
对于理解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原理,理解时间、空间、节奏相互关系,熟练掌握动画中常见的运动规律,掌握二维动画加动画方法,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课程定位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人和事物运动绘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绘制动态事物的相关技巧。
逐步培养创造运动、表现运动的思维,从而使设计构思到艺术实现的途径更加通畅。
课程所学基础技术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技术保障。
三、课程设计思路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工学结合,实行“教、学、做”一体化,在内容、时间、地点、授课方法、阶段性目标等方面做出具体规定,进行重点知识和技能的全真模拟实战,培养学生对物体运动的观察、分析、表现和创造力,提高感知力、把握力的水平,从而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学习本课程,理解各种运动产生的力学原理,理解时间、空间、节奏相互关系,熟练掌握动画中常见的运动规律,人、动物、自然现象运动绘制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绘制动态事物的相关技巧。
二、具体目标素质目标(1)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规范。
(2)养成团队协作精神与较好的沟通能力。
(3)有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具有好奇心和创造力。
知识目标(1)动画运动形态的基本认识。
(2)速度与力的原理。
(3)人物基本运动规律。
(4)动物基本运动规律。
(5)自然现象基本运动规律。
能力目标(1)能够表现出速度与力的绘制。
(2)完整的绘制出人物走路、跑步。
(3)正确合理绘制出常见动物走、跑等运动。
(4)能够绘制出所需要的自然现象。
(5)能够完整设计出动作表演并实现。
(完整版)三章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常见运动2-2版
表现角色情绪需要设定大量角色的丰富 表情来完成:
表现复杂,激烈的动作,需要综合运用动画运 动的创作手段,运用连续制作或者重点制作的方 式来完成;
图例:表现抑郁, 沮丧,悲哀等情绪 需要慢一些的动作, 而表现兴高才烈的 情绪,动作要快些, 其他如惊奇,迷惑 和怀疑则依靠面部 表情和身体姿态。 再加上背景气氛, 以及一切可以烘托视 觉效果的处理。
2、做物体向地平线的透视运动,主要为了掌 握运动透视的画法,要求有中间画。
完成这两套动作需要一秒钟的时间,一拍二 的手法。
9-复合动作
复合动作的高难度复杂动画,指的是形象众多,
动作性强,运动幅度大,形态多角度透视变化强烈,
以及技术操作上比较复杂的动画,这种高难度复杂
动画镜头数量的多少,要看影片的具体内容,风格
动画运动规律
Animation Sport Regulation
第二章 动画常见运动2
6 动作的夸张变形 7 动作的交搭 8 动作的透视(重要)
9 复合运动 10 对话与口型 (对口型,详)
(表演,略)
6-动作的夸张变形
动作的夸张:生活中的动作与动画中运用的动
作夸张是有很大区别的.
图例:
如何理解动作的交搭:动画片交搭动作根
据的原则是将一组连贯的动作分别按顺序 动,产生的层叠结果;交搭动作在动画设 计中要注意必须得是分别完成而非一次完 成。
动作交搭图例2:
动作交搭运用的巧妙,就可形成重叠动作,在主 要动作中有小动作,增加运动的层次和趣味;
图例:
交搭动作与跟随动作的区别:确有相似的地方,不过 跟随动作与整体动作同时发生,交搭动作一般发生 在前一动作之后.
动画角色运动规律
动画角色运动规律在动画影片中有各种各样的角色,我们要让他们活起来,首先要让他们动起来,说到动,就要动的合理、自然、顺畅,动的符合规律。
这里我们单从人和动物两方面来看他们的运动规律。
(一)人的运动规律在动画中表现最多的是人物的动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动作虽然有年龄、性别、体型等方面的差异,但基本的规律是相似的。
所以,研究和掌握人物动作的一些基本规律也就十分重要。
1.人的走路动作左右两脚交替向前,带动躯干朝前运动。
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配合两条腿的屈伸、跨步,上肢的双臂就需要前后摆动。
人在走路时为了保持重心,总是一腿支撑,另一腿才能提起跨步。
因此,在走路动作的过程中,头顶的高低必然成波浪状。
当迈出步子双脚着地时,头顶就略低,当一脚支地另一只脚抬起朝前弯曲时,头顶就略高。
还有,走路动作的过程中,跨步的那条腿,从离地到超前伸展落地,中间的膝关节必然成弯曲状,脚踝与地面成弧形运动线。
这条弧形运动线的高低幅度,与走路时的神态和情绪有很大关系。
还要注意一下脚与地面的关系。
2.人的奔跑动作人奔跑时身体的重心向前倾,两手自然握拳,手臂略成弯曲状。
奔跑时两臂配合双脚的跨步前后摆动。
双脚跨步的幅度较大,膝关节屈伸的角度大于走路动作,脚抬得较高,跨步时,头顶的高低的波形运动线也比走路时的运动线明显。
在奔跑时,双脚几乎没有同时着地的过程,而是完全依靠单脚支撑躯干的重量。
一顶要有腾空的动作。
有些跨大步的奔跑动作,双脚腾空的动作在时间上可以停更长一点。
3.人的跳跃运动人的跳跃运动,是由身体屈缩、蹬腿、腾空、着地、还原等几个动作姿态所组成的。
人在跳起之前身体的屈缩,表示动作的准备和力量的积蓄,接着,一股爆发力单腿或双腿蹦起,使整个身体腾空向前,落下时,双脚先后或同时落地,由于自身的重量和调整身体的平衡,必然产生动作的缓冲,之后恢复原状。
跳跃时的运动线呈抛物线状,这个抛物线的幅度,根据用力的大小来决定幅度的高低。
原地跳时,蹬腿跳起腾空,然后原地缓冲、落下,人的身体和双脚,只是上下运动,不产生抛物线。
动画运动规律PPT 第2章
案例分析
一个圆形用一秒的时间变成一个五角星形。首先确定极端帧位置, 然后确定时间总长度24帧。
•2.4空间
我们都有坐在车上往窗外看的经历。车的速度没有变化,但是远处 的景物移动的较慢,而近处的景物却在眼前飞驰而过。我们也都经历过 站在街角等出租车。一辆从你面前疾驰而过的轿车,其实只有到你面前 才真正让你感觉到了“疾驰”的速度。从远处开过来和远离你的时候都 显得较缓慢。所以空间透视运动的变化规律就是“近快远慢”。
案例分析
一个鞠躬的动作。关键帧已经确定了鞠躬的角度。因为这个动作幅 度非常小,而且简单。我们就用关键帧当做极端帧。然后设计18帧的总 体运动时间。
确定总时长为18帧以后,我们开始加入过渡帧。设计插入5个
过渡帧,那么我们就将18帧的总时间长分为6份。没份是3帧时间。得到
过渡帧的时间位置:3、6、9、12、15帧。
这个工作思路非常重要,未来我们会面对非常多的复杂动作。比如 一个移动的城堡,城堡上有飘扬的旗帜,有晃动的窗户,有漫步的士兵, 有洗澡的公主……等等,每一帧如果直接绘制的话,想破头都无法准确 完成。所以我们需要先花时间把动作拆解开,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去完 成,这中间还会有许多力学的逻辑关系可以互相借鉴和推理。这个方法 将工作的难度保持不变,变化的只是工作量。
比较这两种工作方式,我们不难看出,美式动画对动作的设计更加 细致严谨。但现在高品质的日本动画也开始大量运用美式动画的设计方 式。
最后要强调说的一个区别就是分层。美式动画在设计上有个非常好 的习惯,那就是将角色先细致的拆解开,分成多个部分,逐一进行动作 设计。最后再根据运动规律组合起来,进一步增加动作的丰富性。这是 我们需要学习的核心设计思路:将复杂的事物拆成简单的事物。
动画专业本科论文 -运动规律2
SHANGHAI UNIVERSITY毕业设计(论文)UNDERGRADUATE PROJECT (THESIS)题目:动画设计中动作设计与运动规律装订线学院专业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起讫日期目录摘要 (1)ABSTRACT (2)绪论 (2)第一章动画设计中动作设计的特点 (3)第一节动作的夸张性 (3)第二节运动规律的真实性 (4)第二章动画中影响动作设计与运动规律的因素 (4)第一节受动画整体风格的影响 (4)第二节受角色设定的影响 (5)第三节受动画情节设定的影响 (6)第三章动画《土地老爷的小宝箱》中动作与运动规律的应用 (7)第一节《土地老爷的小宝箱》整体设计构思 (7)第二节《土地老爷的小宝箱》动作设计 (7)第三节《土地老爷的小宝箱》对于运动规律的运用 (7)第四节《土地老爷的小宝箱》动作的实现 (7)结论 (7)致谢 (8)参考文献 (9)附录 (10)动画设计中动作设计与运动规律摘要(注:简要介绍本论文的主要内容,主要为本人所完成的工作和创新点)装订线关键词:(注:不宜多,最好不超过5个)ABSTRACT Keywords:绪论“动画”顾名思义是动起来的画面,由此可知“动”在动画设计与制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动画中的动作设计与运动规律是使动画动起来的要素,动作设计与运动规律相辅相成,是动画展现情节和表现主题的基础。
在动画制作中,动作需要首先设计,动作设计这一步是将动画前期过程中的人设、场景等美术设计转化为具有动态感的影视设计的过程。
在动作设计的过程中需要对于自然中各种动作和自然现象运动规律的掌握,动作的设计源于现实的运动规律,又需要根据动画的主题内容、故事风格等作出适当的改变,而不是对于现实世界动作和运动规律的照搬,所以动画中的动作和运动规律的设计过程不仅是技术上的实现,更是艺术上的加工。
在动画展现丰富的内容的过程中,最能表现动画独特艺术魅力之处便是动画描绘的不是一种静止的状态,而是对于动的过程的演绎。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
《动画运动规律》课程标准“动画运动规律”是动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一门综合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运动规律的基本知识,如动画空间、速度、时间、距离等;运动力学;人物、兽类、飞禽类、爬行动物等的运动规律,风、火、水、雨、雪、闪电、云、烟等自然现象的运动规律,最后通过一些案例来演示动画实际运动绘制效果。
1.1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动画专业的必修课程,该课程在动画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各环节重要的连接作用,课程面向在职学生,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成为懂电影动画、懂技术与艺术表现、懂动画运动原理的复合型人才。
熟悉和掌握动画设计方法以及表现方法的基础知识,达到具备从事动画产业项目的角色表达和设计能力。
1.2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要目标,坚持以能力为本位的设计原则,以岗位需求为依据,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产学结合为基本途径、以培养一线技术应用人才为目的,制定了本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情境等课程要素。
本课程是以二维、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岗位群为导向,以真实的绘制项目为主要教学载体,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对相关岗位进行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以设计、制作岗位的“工作需求”和“岗位需求”为主线,按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为依据来设计活动项目,以真实的项目案例分析组织教学,倡导学生在项目活动中学会动画制作的相关知识。
本课程从实用的角度出发,由浅入深,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绘画能力的教育。
1.3课程开发思路在课程建设中,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职业岗位群对本课程的需求,确定了课程目标,并明确了课程培养目标的定位,分析课程性质、确定课程内容等,并坚持以真实项目和虚拟项目相结合以及工作过程导向为依据,整合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采取与之对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对最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测和评价,以考核是否达到了课程的预期目标。
2.课程目标本课程培养在生产第一线能从事动画制作,原画绘制、角色设计等技术岗位工作,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团队精神,有一定的创意和策划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应用性高技能专门人才。
动画运动规律习题答案
第一章填空题1.形体变化、形变、消失弹性运动指的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形体变化,产生弹力,形变消失时,弹力相应消失。
物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物体在受到任意小的力的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2.不同、不同、不同由于物体的质地不同,受到作用力的大小也不一样,所发生的形变大小也不一样,产生的弹力大小也不一样。
3.不存在物理学的研究表明:任何物体在受到任意小的力的作用时,都会发生形变,不发生形变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弹性运动指的是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产生形体变化,产生弹力,形变消失时,弹力相应消失。
4.压缩和拉伸弹性运动中变形夸张处理方法是:压缩和伸展。
5.动作传递、拉扯与碰撞、互动性在人物或对象的动作传递过程中,拉扯与碰撞等互动性动作都会做出压缩与伸展的表现透过这个动作,也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与量感。
6.质感与量感在人物或对象的动作传递过程中,拉扯与碰撞等互动性动作都会做出压缩与伸展的表现,透过这个动作,也表现出物体的质感与量感。
7.张力、效果这不见得是真实的物理表现,可是一般人却期待在动画中看到这种夸张的表现,压扁拉长,尽量夸大角色身体变形的程度,来达到动作上的张力与效果。
8.强度、体积感在运动中改变物体形态,表现物体的强度和体积感。
9.模糊、速递感伸展是在运动中的模糊,以体现速度感。
或者在与某些物体接触时候的力量表现。
10.另外物体、形态收缩、预备动作压缩是当物体碰到另外物体的时候形态收缩,或者在动作开始的时候的预备动作。
11.质量、弹跳效果弹性运动中变形因材料质量不同产生不同的弹跳效果,如图网球弹跳、铅球弹跳、气球弹跳。
12.保持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人们在大量实践的基础上,经过抽象概括,认识到这样一个规律:如果一个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惯性定律。
13.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这一定律还表明: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这种性质,就是惯性。
五章 动画运动规律 动物运动2
动作分开后的示意图: 从起跳到双脚腾空的过程
1
从在空中到落地的过程
三、跳。 凡扑兽类动物如鹿,羊,马等蹄类动物 运用跳跃动作,凡爪类动物如狮,豹,虎,猫除 了跳跃,还运用身体屈伸,猛烈扑跳捕捉猎物。
1、跳跃运动基本相似于奔跑动作,不同的是:在 扑前有准备动作。
2、身体和四肢紧缩,头和颈部压低贴进地面,两 眼盯住目标,跃起时爆发力甚强,速度很快,身 体和四肢迅速伸展,腾空,成弧形抛物线扑向猎 物。
7-昆虫运动规律
以跳为主的昆虫:
1、弹跳有力,蹦跳的距离较远,跳时成抛物 线。头上的触须作曲线运动变化。
图例:
飞行昆虫:蝴蝶。
1、先设计好飞行的运动线,画时遵循运动路线。 2、翅膀一张一下,两张之间的距离大约为一个身
体的幅度。中间画可以不加或只加一张。
飞行昆虫:蜜蜂、苍蝇。
1、双翅扇动的频率快而急促,
图片:
有足的爬行动物还有鳄鱼和蜥蜴。
1、它们都是用四肢前后交替爬行,由于鳄鱼身体 沉重,在陆地上爬行迟钝,
2、爬行时,尾巴随步子左右缓慢摆动。成波形曲 线运动。
3、蜥蜴身体较鳄鱼小,尾巴细长,动作敏捷。 图片:
无足爬行动物以蛇为例。
1、动作特点:朝前游动时,身体向两旁作S形运动,头部微 微抬起,左右摆动幅度较小,越到尾部摆动幅度越大。
同样可以将其运动分解。
图例
熊的走路示意图:
3-四足动物 走 运动规律
一、走 。兽类大部分均属于四条腿走路的“趾行”或 “蹄行”动物(即用脚趾部位走路)。它们的基本动作是:
1、四条腿两分,两合。左右交替成一个完步(后脚蹋前 脚)。
2、前腿抬起时,腕关节向后弯曲;后腿抬起时踝关节朝前 弯曲。(都有蹬腿的动作)
2-2动画运动规律
虚影。如果用速度型流线来表示这些虚影会有很强的动感。如飞碟、直升机螺旋 桨、掉出镜头的小熊 、快速旋转的电风扇等。
2、声音型流线:配合动画角色在表演过程中所发出的声音,适当加上一些声音 型流线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击鼓的声音、电唱机的音乐声、电话铃声等。
一般运动规律
惯性运动
学习目标:掌握惯性的运动规律。 学习重点:运用夸张变形的手法来表现物体的惯性运动。 学习方法:要经常注意观察、研究、分析惯性在物体运动中的作用,掌 握它的规律,作为我们设计动作的依据。
一、什么是惯性 任何物体都具有一种企图保持它原来的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 这种性质就叫惯性。 二、什么是惯性定律
惯性定律指的是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或受到外力作用,但外 力的合力为零)时,由于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 状态的一种运动规律。它的实质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力不是维持物体 运动速度(状态)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速度(状态)的原因。
图1-14 前进中的小木块
图例解析: 通过图1-14的实例,我们可以看出: 一个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木块直立在小车 上,小车沿着桌面运动,当前进运动着 的木块突然被阻终止运动,由于木块的 底部和车面之间有摩擦力,也随之停止, 但上面那块小木块由于惯性作用,还要 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所以木块倒向了 前方。
其次,当物体受到力的作用时,看是否容易改变原来的运动状态。有 的物体运动状态容易改变,有的则不容易改变。运动状态容易改变的物体, 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小,我们说它的惯性小;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的 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能力大,我们说它的惯性大。
动画运动个规律2
人格中心就是这个角色形成姿势的能量是从哪里 发出的。一般在重心之上(受力处)
人格中心的动画理论
人格中心的动画理论
人格中心的动画理论
人格中心的动画理论
人格中心的动画理论
人格中心的动画理论
人格中心的动画理论
动画表演
意图明显——在没有文字解释的情况 ? 视线引导
2个角色时要互相看着对方,如不看要有理由 主观镜头,角色要看着镜头,如不看要有理由
注视与动作
眼球——头部——动作(肢体活动) 注视通常充当预期动作,角色的视觉充当除 镜头外观众注意力的第二引导 ? ? ? ? 先注视——后动作 先动作——后注视 无注视——只动作 只注视——无动作
本文由weipengyu2007贡献
ppt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动画运动规律
速度
受力决定速度 ? 重力、摩擦力、空气阻力、水的浮力、作 用力、反作用力 ? 弹性、惯性
关键帧数不同会影响速度
角色动画制作步骤
这是选入电影中的最终的渲染结果。因为 我在blocking中放入了如此多的细节, Biblioteka olish细调的阶段也进行的非常快速。
残余能量
惯性——质量 ? 多次发生的惯性 ? 第二动作——增加可信度
预期动作
几乎没有无预期的动作 ? 突然性是在预期的基础上做非预期的动作
生物运动规律
受力情况 ? 动物生理结构 ? 动物性格类型
生物运动规律
动画表演
好的动画师就像电影明星一样重要 ? 调动作——表演 ? 流畅——精彩
? ? ? 每个角色有默认的人格中心 人格中心可以改变角色的状态 肩部后面——表现焦虑和紧张 放前放下 ——驼背,表现沮丧
动画运动规律第2章 人物的运动规律
(画框小,摄影机离桌面近,画框大,摄影机离桌面远)。此
外,摄影机镜头的两边还安装了两只高瓦数灯泡。
2.1.4浮动定位的概念
2.1原地循环和 浮动定位
因为台面只能左右移动,上下移动只是把画面转向90度,镜 头也转动90度,所以不管上下移动还是左右移动,产生的效果 是一样的。因为上下移动要转动90度,定位也就变成了侧面的 定位,并且因为轨道是横向的,所以台面也只能横向移动。
2.1.1人物的循环动作的运用和制作技法
浮动定位
制作动画时,如果遇到需要多次重复同样的一个动作或一组
动作时,可以采用循环动作的技法,恰当地运用既能减少工作量,
还能达到一定的艺术效果。
可以做成循环运动的有很多,比如书页的翻动是循环的,摇
头点头、曲线运动、行走奔跑等都可以做成循环动作。在动画创
作实践中,对于人类、动物的运动以及各种自然现象,我们都要
的并代表着上定位和下定位;
3)镜头下方有一块玻璃压板,上面 有操作需要的把柄,并且在摄影台的前
台面
边有工作时需要操纵的开关。
2.1.4浮动定位的概念
2.1原地循环和 浮动定位
(二)摄影机区域
摄影机安装在两道滑竿上,当镜头推入时,摄影机就下降; 当镜头拉出时,摄影机就上升,以此来调节画面的尺寸和角度
动画运动规律
第二章 人物的运动规律
2.1原地循环和浮动定位
本章学习的重点: 2.1.1人物的循环动作的运用和制作技法 2.1.2单循环和复合循环动作的基本方法 2.1.3人物原地循环动作的设计方法 2.1.4浮动定位的概念
2.1原地循环和浮动定位
2.1原地循环和 浮动定位
在动画中表现最多的是人物的动作,虽然日常生活中的一些
动画运动规律(2)
人物优美的动态
2、硬的物体的一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 其运动路线也是弧形的曲线。
弧形曲线运动
二、波形曲线运动 柔软的物体的一端固定在一个位置上,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时, 其运动规律就是顺着力的方向,从固定一端渐渐推移到另一端, 形成一浪接一浪的波形曲线运动。这种运动可以想象成球体的 直线推动。 例如旗杆上飘扬的旗子;人的头发、飘带的运动; 燃烧的大火;袅袅生起的炊烟等等。
加速度 减速度
加速度 减速度
1、加速运动:两张关键画之间的中间画的距离是由大变小的, 即速度的变化是由慢变快的运动。这种运动就是加速运动。例 如物体自由落体、角色的挥拳出腿等都是加速运动。
2、减速运动与加速运动相反,两张关键画之间的中间画的距离 是由小变大,即速度的变化是由快变慢,这种运动就是减速运动。 一个动作的结束常用减速运动,例如运动中的汽车开始刹车,角色 挥动着的拳头的回收等。
研究动画动态形象的运动规律,只有清楚了时间、 空间、张数、速度的概念及彼此的关系,才能掌握 其规律,处理好动画片中得动作节奏。
一、时间 所谓“时间”,是指影片中物体(包括生物和 非生物)在完成某一动作时所需的时间长度,这一 动作所占胶片的长度(片格的多少)。 由于动画片中的动作节奏相对较快,每个镜头 时间也相对较短。一般十分钟左右的动画片100— 200个镜头,因此在设计镜头和动作的时间长度长, 要求也更为精准。
如:汽车启动时,车内人会向后仰,刹车时,车内的人向前倾,这就是惯性。
表现一个重的物体的运动,有三个特点: 1、要很大的力才能使之运动。 2、运动的速度变化幅度较小。 3、遇到阻挡较难会改变方向和速度。
相反,表现一个轻的 物体的运动,也有三 个特点: 1、轻的物体用较小 的力就可以使之运动。 2、运动的速度变化 幅度较大。 3、遇到阻挡就容易 改变方向和速度。
(完整版)二章 动画运动规律 动画常见运动1-2版
连贯动作的演示:
下图是一组击打的动作,在充分表现了击 打前的预备动作后,击打的瞬间动作已变 得非常容易。
注意的问题:准备动作要充分
如果准备动作很充分地做好了,主要动作 只需要暗示一下,观众就会接受他.
如果一个角色冲出荧幕,把向后的准备动 作做好了,只要用一两张向前的动画,再 加上少许速度线或灰尘就能暗示主角已经 冲出去了.随后,这些线或灰尘要慢慢散 开.
动画片的重复动作中,无韧性的物体沿一 直线或弧线来回重复地动作,例如齿轮或 钟表的来回动作。
有生命物体的运动循环:以一个人推拉工具的动 作为例来分析,分别有肩部前后移动的运动,手 臂的弯曲运动,物体的循环运动。
有生命物体运动的循环:
循环动画的特点:最后的动作与最初的动作产 生联系,形成循环.
动画片中表现角色受惊吓或头晕目眩时,也可运用 效果线来处理,另外为了加强物体受到猛力碰撞时 所造成的强烈震动,除了形体本身的夸张变形外,往 往还需要加上效果线,使动作更加强烈.
画效果线,可以使用向外放射,扩散的直线,弧线,螺 旋曲线等.
课后练习2
做任意造型的原地舞蹈或者格斗的动作循环, 其中有小循环动作,不是单一的重复,要求有一 定的画面效果,这个动作需要一秒钟的时间,用 一拍二的手法.
图例:
如果是强烈的运动,预示性的准备动作应当更显 著。有时可能需要重复地运动以突出其动势。
注意的问题:在做运动的动势时,动势的表现要突 出。
图例。
既能体现预备性,又能表现动势的例子:
2-动作的强调
动画片创作为了加强一个 动作的需要,要采取动作的 强调方式来表现。特别是在 快动作时,可以帮助人们注 意动作所要求注意的某一点 这同样是动作的一种“表现” 而不是“再现”
(完整版)动画运动规律 第二部分
图2-7 绊倒的动作
图例解析: 图2-7中人物不小心绊倒是意外发生的动 作,可以看出人的下肢在失去重心后向 前匍匐;人的上肢动作,也因身体失去 平衡而出现了较大的运动轨迹。
一个动作的过程,通常包括着姿势的变化和重心移动这两个方面, 只有两者之间协调好,才能准确表现动态(图2-8)。
图2-8 下楼梯
图2-4 腰部的活动范围
(二)腰部的活动范围
腰关节可构成躯干前
仰后合,左右屈及横回
旋等动作。躯干的运动
会产生胸廓和骨盆在透
视上的变化(图2-4)。
(三)上肢的活动范围
上肢关节包括肩、肘、
腕、指,它构成上肢各
部位的伸屈、旋转、扭
动等动作。
(四)下肢的活动范围 下肢关节包括股、膝、
图2-5 上肢的活动范围
猫的跑步动作幅度较大,皆为换脚的原画动作,是一个快而激烈的猛冲。
另外在侧面跑时,要注意透视的准确性。
第三节 跑步循环 在飞奔的过程中,人的脚跟基本上是不着地的,靠脚尖来支撑和蹬 出,尽量不让脚板贴地。这样的跑法,实际上就是动物类中的“蹄行” 和“趾行”的跑法。它能减少脚底与地面的接触面,增加脚尖弹跃的 力量,获得更快的速度。 快跑时的身躯向前倾斜度更大,以便减少阻力。快跑时两手的摆动 高而有力,和双腿交替快速配合,速度更快。
图2-32 头顶的波浪曲线运动
图2-33 跑步动作
通过以上图例可以看出,跑步 时攥紧拳头,手臂弯曲前后摆 动,抬得高,甩得有力;脚的 弯曲幅度大,每步蹬出的弹力 强,步子一离地就要弯曲起来 往前运动;身躯前进的波浪式 运动轨迹的弯曲比走路时要更 大。
第二节 有角度的跑步
一、人的正面跑步动作 人物正面跑步动作见图2-35。
踝、趾,它构成下肢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物兴高采烈,happy的,衣服的褶皱、头发或其他柔软部 位向下。 女性走路,为了表现女性的妩媚、性感可以让臀部、 胸部及头发的上下运动与身体的上下移动方向相反。
走路时,附着的衣物、头 发、帽子、项链等物品可以 采取相反、滞后的移动方式。 裙子的甩动稍微滞后衣角, 暂时与臀部移动的方向相反。 头发稍晚或最后移动。
走与跑的最本质区别
走,人物的一只脚总是着地的
改变6号图,让人物双脚离地,并改变 7号脚的位置,人物就能跑起来。
6格(每秒4步)的“正常”跑的动作
6格卡通跑步动作,脚在两个位置上离开地面,手臂摆动 幅度极大,身体倾斜度加大。
大胖子6格跑步,胖子身体太重,向上位置马上会接着向 下位置。
• 作业
1.随堂练习:自拟人物或拟人类动物让角色 做一套双反弹动作。 2.课下练习:自选一套蹑手蹑脚动作,完成 一整套动作。 3.课下练习:运用6格跑运动规律以及反作用, 做一套胖子跑步动作。
• 过度位置——小原画
画走路的动画有个简单的方法,以3张画开始。
首先,我们画出两 个接触位置
然后,加入中间位置,即小原画
正常人物走路运动中的过 度位置
走路姿势完全变了,变成卡通 式的行走。过度位置变低,接 触位置变高,但仍有重量感。
←夸张中间的小原画,给人鬼鬼祟祟的 感觉
左边的垂头丧气;上面的趾高气 昂。
• 双反弹的行走规律
双反弹走路姿势显得有活力,很乐观,欧美人那种“天 生我材必有用”的态度。这种步调给人一种闲适的感觉。 规律是一步两跳,即弹跳两下(走一步要向上或向下两 次,而不是一次)
蹑手蹑脚
两种蹑手蹑脚走路类型: A:身体忽前忽后。脚 往上抬时身体向后,胳 膊起平衡作用。 B:脚迈出去着地时身 体仍向后,头也向后倾, 比身体慢一点。(滞后 作用) C:脚接触地面后身体 跟上,脚承重时身体前 倾,如图A,这时另一 只脚也向前迈。
因为走路的时间缩短,所以上下移动的幅度也变小了。动 画卡通式走路经常用8格节奏(即啪嗒、啪嗒、啪嗒,每秒 3步)
◇人走路的速度节奏变化 人走路的速度节奏变化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如描写 较轻的走路动作是“两头慢中间快”,即当脚离地和落 地时速度慢(即动画张数多),中间提腿、屈膝、跨 步过程的速度要快、距离较大(即动画张数少);这 种画法。是为了表现一种轻步走路的效果。适用与角 色蹑手蹑脚,怕走路时发出声响。
• 颠起脚尖的蹑手蹑脚
这是一个介于走路、跑步、蹑手蹑脚走三者之间 的动作,这个动作可以做成4格,即每秒6步或6格、8 格、10格、12格、14格等,此动作适合于快节奏。更 适合于腿很短的小动物。
加快蹑手蹑脚产生反作用(一步中 一幅画悬空)
人物跑、跳、蹦
• ◇人的奔跑动作的基本规律 • 人在奔跑中的基本规律是:身体中心前 倾,手臂成屈曲状,两手自然握拳,双 脚的跨步动作幅度较大,头的高低变化 也比走路动作大.在处理急速奔跑的动 画时,双脚离地面的动作可以处理为1-2 帧画面,以增加速度感.
臀部的移动 方向与向前 的脚的方向 一致。
在过渡位置的中心部位,臀 部延迟它的动作
女人走路时一般走直线形的小碎步,双腿并拢,身体的上下移 动幅度不大。女人走路时一般双腿并拢来保护胯部,所以她们 的头部和身体没有很大的上下移动的幅度。
男人一般两腿叉开踏步前进,每走一步头 部和身体都有很多的上下浮动。
2) 两头快中间慢。 是指跨步的那只脚,脚尖离地收腿和脚跟落地的 距离较大(动画张数少),而中间过程距离较小 (动画张数略多)。这种画法,是为了表现重步走 路的效果。适用于精神抖擞地走正步,步伐稳重有 力。
行走节奏设定
4格(帧):每秒六步,飞跑 6格(帧):每秒四步,跑或快跑 8格(帧):每秒三步,慢跑或动漫式行 走 12格(帧):每秒两步,自然的地正常 行走 16格(帧):2/3秒一步,恬静地漫步 20格(帧):接近一秒一步,老者或疲 惫的人行走 24格(帧):一秒一步,非常缓慢地走 32格(帧):老态龙钟地挪动
◇人的走路动作的基本规律
人在走路中的基本规律是:左右两脚交替向 前,为了求得平衡,当左脚向前迈步时左手 向后摆动,右脚向前迈步时右手向后摆 动.在走的过程中,头的高低形成波浪式运 动,当脚迈开时头的位置略低,当一脚直立 另一脚提起将要迈出时,头的位置略高.
◇人的走路动作的基本节奏
人在走路中的简单基本的节奏规律是:让人 物走16格或8格的节奏。走16格的节奏更容 易(即每步=2/3秒),8格(即每秒3步)
• 不同角度和情绪的行走 前面课程主要是从人物侧面来研究行走 的基本运动规律,但在实际中,人的走路动 作是复杂多变的。我们常常会遇到不同角度 的行走,例如:正面走、背面走等。而在特 定情景下,走路动作受环境和情绪的影响, 也会有所不同。例如:情绪轻松的走路、心 情沉重的踱步、身负重物的走路以及上下楼 梯、爬山越岭等。 我们在表现这些动作时,就需要在运用 走路基本规律的同时,与人物姿态的变化、 脚步动作的幅度、走路的运动速度和节奏密 切结合起来,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动画运动规律
授课教师:李雪
一、动画人物运动规律
我们每天都在走路,跑步,那么具体是怎么在画面上表现出自己 想要的动作呢? 在动画片的角色中,表现得最多的是人物动作(包括拟人化 的角色动作)。所以,研究和掌握人物动作的一些人体基本知识、 动态线、运动轨迹、肢体语言也就十分重要。 动画影片的人物性格塑造是通过角色的运动来完成,虽然人 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但并不是不可琢磨的。尽管每部影片中人 物的造型和影片的内容都不尽相同,但是都遵循着基本的运动规 律进行创造与发挥。 由于人的活动受到人体骨骼、肌肉、关节的限制,日常生活 中的一些动作,虽然有年龄、性别、形体、肢体语言等方面的差 异,但基本规律是相似的。 例如:人的走路、奔跑、跳跃等,只要懂得了它的基本规律, 再按照剧情的要求和角色造型的特点加以发挥和变化,也就不难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