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当代戏仿契诃夫戏剧的新特点
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
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与演变
契诃夫是俄国文学的大师之一,他的戏剧作品在中国也有着广泛的传播和演变。
自20世纪初开始,中国的戏剧爱好者就开始接触契诃夫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有《三姐妹》、《海鸥》、《樱桃园》等。
在中国,契诃夫的戏剧作品经历了一些演变。
早期的演出主要以模仿俄国戏剧为主,采用了俄式的表演方式和舞台设计。
到了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初期,中国的戏剧界出现了一股寻求新的表现方式和风格的潮流,契诃夫的戏剧也受到了影响。
该时期的演出注重思想性和表现力,舞台设计也更加契合剧情,使观众更易于理解和接受。
近年来,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在中国的演出也体现了新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一些现代舞台剧导演注重舞台美术设计和音乐配合,提高了观众的观赏体验。
另一些导演更注重对剧情的深度解读和表现,使观众更深刻地领悟契诃夫作品的内涵。
总的来说,契诃夫的戏剧在中国的传播和演变,反映了中国戏剧界不断追求创新和发展的精神。
契诃夫的作品不仅为观众带来了视觉和听觉上的享受,也启示了中国戏剧界在表现形式和创作内容上的思考和探索。
- 1 -。
浅析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的借鉴
浅析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的借鉴
近年来,随着话剧创作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作品开始借鉴传统戏曲的元素和技巧,呈现出新的创作风貌。
首先,新时期话剧创作借鉴了传统戏曲的舞美和音乐。
传统戏曲一向以其独特的视听
特点著称,充满了浓郁的文化氛围。
而现代话剧创作在舞美和音乐方面也越来越注重表现
力和感染力,通过精美的布景、服装,以及配乐来为观众营造独特的氛围,这与传统戏曲
密不可分。
其次,新时期话剧创作借鉴了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形式。
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
非常独特,例如表情、动作、语音等都有特殊的要求和规范。
而现代话剧创作也在尝试通
过演员的表演技巧和表现形式来打造更加生动鲜活、具有感染力的角色形象,这一方面也
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
再次,新时期话剧创作借鉴了传统戏曲的剧情和题材。
传统戏曲不仅有着流传千年的
戏曲经典,也有无数个人故事和民间传说。
而话剧创作中也经常选取一些传统戏曲中的经
典题材或者人物,赋予新的表现意义和创作思路,以此丰富现代话剧的文化内涵。
总的来说,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的借鉴是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的过程。
传
统戏曲中的文化元素和表演技巧,都可以为现代话剧创作提供灵感和启示。
而现代话剧又
在传承和发展传统戏曲的基础上,为观众呈现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
当代戏仿契诃夫戏剧的新特点
今世戏仿契诃夫戏剧的新特点自苏联解体以后到 21 世纪早期的这 20 余年时间里,俄罗斯今世戏剧创作领域中出现了一种独到的文化现象 ---愈来愈多的剧作家喜爱经过戏仿契诃夫的《海鸥》《三姊妹》《樱桃园》等戏剧经典来进行自己的戏剧创作。
这些新出生的仿作多数会运用同契诃夫戏剧相像的某些元向来表现出一种自带反讽风格的差别,它们会在主题意蕴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戏剧精神的展现方面彰显出一种与契诃夫时代不尽相同的书写模式。
这类经过戏仿契诃夫戏剧来进行创作的剧本可分为对原作进行改写、续写、多个情节交错错合, 以及复制翻新等种类,它们不单违犯了契诃夫所成立的戏剧美学范式,本真地曝光了作者们张扬自我的反叛意识,同时也隐晦地表露出“苏联解体后的今世俄罗斯社会”这一特定语境中的独有情绪。
但是,只管采用了新的视角和书写技术,这类集体回顾经典的戏仿创作却也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反应出今世剧作家创新能力的下降。
一、主题意蕴的时代性变奏在后现代主义期间,互文本已进入到文学语体的中心,组成了语篇的一部分,“每个文本,其自己作为与其余文本的交叉物,皆拥有交叉功能” .法国学者热耐特在研究“超文”与“原文”间文本关系时以前指出:“超文的详细做法包括了对原文的一种变换或模拟,先前的文本其实不被直接引用,但多少却被超文引出派生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戏拟(parodie)和仿作(pastiche) .”作为戏剧文学作品的中心内容之一,引申自文本深层构造的戏剧主题虽不是直接可见可感的文字片段,但跟着情节的变化发展,读者便能够对文本内容进行归纳,将象征意义不停升华,进而将其提炼出来。
往常,对主题进行针对性的颠覆是戏仿剧创作的主要目的之一,“变换或改正原文本主题”是一种会被新的超文本用来采用的惯例性手段。
契诃夫戏剧中时时出现的“对命运无奈的悲切叹息”“对时代变化的无力掌握”等主题元素常常成为了戏仿文本所逆换的对象,新作改变了近似主题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内涵,并由此来与原作进行跨时空的对峙。
俄罗斯当代“后契诃夫”戏剧的语言特色
非明示的手段起 着独 特 的破坏 作用 . 它 通过 改变 人物 间 的交际关系 . 完成 了对语境 的转换 , 因而成为 了戏剧 现代 化进程 中的一项优势性艺术策略 。“ 后契诃夫 ” 戏仿 剧 以
逆 向思维 的写作 方式 对契 诃夫 名剧 进行 调侃 和揶 揄 , 尝
扮 演 的新 角 色 , 构 造 了独 特 的 “ 混 音” 。五 是 废 话 流 的 别 样 运 用 。 这 种 由废 话 流 造 成 的交 际 不 畅 在 文 本 中 以一 种
俄 罗斯 网络语 言状 况及 相关 政策 研究
何瑾在《 西北 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 2 0 1 7
政府利用各种 方法 , 借 助多 种传媒 工 具使 俄语 标准 语 的 传播更加积极有 效 , 让规 范 的语 言模式 在 俄语 电子载 体 中的影响越来越广泛 。因此 , 一方 面 , 语言规 范的建 立要 以语言 自身 的发展规律为基 础 ; 另一方 面 . 语 言 的生 态 问 题不仅是语言本 身 的发展 , 还 是语 言外 部环 境变 化而 引 起的一系列 问题 的反映 , 所以要重视语言的外部环境 。 ( 王 巍 摘)
试变相地超越经典 。它们不 断展现 自我 、 张扬个 性 , 成了 当今俄 罗斯 文学 创 作 领域 不 可忽 视 的群 体 现 象 。观 照
式多样化 的特 点。 由于 网络语 言 受 到使 用 者 群体 的 限
制, 同时 还 要 满 足 网络 交 流 的 快 速 和 便 捷 , 所 以 在 网络 语
俄罗斯对东北亚 的能源 出 口多元化 不可避 免地受 到朝鲜 半岛局势和美 日、 美 韩 同盟 关 系 的影 响 。 目前从 地理 位 置和能源供应多元 化 角度 看 , 俄罗 斯油 气供 给对 中 日韩 具有较强 的吸引力 。但对于 能源需求 不断增 长 的东北 亚 而言 , 俄罗斯 目前 仅 扮演 着该 地 区能源供 给 国 的平衡 角 色。东西伯利亚一太 平洋 输 油管道 的开通 . 使 得 俄罗 斯 正在稳步成为 中 日韩对 中东石油 的进 口替代来 源。但 俄 罗斯 目前与 中 日韩 的天然气合 作水平 与其世 界最大 天然 气出 口国地 位 以及 东 北亚 天 然气 消费 市场 规 模极 不 相 称 。页岩气革命后 , 资源生产 国之间 、 常规 与非常规 天然 气生产国之间对 市场 和价 格博 弈 主动权 的争夺 . 无疑 将 增强东北亚天然气 市场 的进 口多元 化趋 势 , 并 引发亚 洲
契诃夫戏剧剧评
契诃夫戏剧剧评引言契诃夫(Anton Chekhov)是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俄罗斯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
他的作品以其细腻的描写、深入人心的角色刻画和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思考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契诃夫的戏剧进行综合评价,旨在展现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深度。
一、契诃夫戏剧风格概述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以现实主义为基础,注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细微差别。
他善于捕捉人类情感和矛盾,并通过对话和场景来展示这些情感。
他的作品常常以寓言式结构呈现,通过反差手法来强调故事中的冲突。
契诃夫戏剧中最著名的特点之一是他对生活琐事和日常生活中微小事件的关注。
他通过这些细节来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并展示出人类存在中普遍存在的无法逾越之难题。
二、契诃夫戏剧中的角色刻画契诃夫的角色刻画以其细腻入微和多层次性而闻名。
他通过对话和行为来展示人物的个性特点和内心变化。
他的角色常常是普通人,但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却是深刻而复杂的。
契诃夫的角色通常具有强烈的欲望和追求,但往往无法实现自己的愿望。
他们面对社会压力和现实困境时,常常感到无助和困惑。
这种内心冲突使得契诃夫戏剧中的角色更加真实可信。
三、契诃夫戏剧中的主题1.爱与失去:契诃夫经常探讨爱情和失去之间的关系。
他揭示了人类在爱情面前所面临的无力感和沉重负担,并通过对角色之间复杂关系的描写来阐述这一主题。
2.社会阶层与道德观念:契诃夫通过对社会阶层之间冲突及其影响的揭示,探讨了道德观念在人们行为中的作用。
他关注社会不公和人性弱点,并呼吁人们对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和反思。
3.生活的意义与存在:契诃夫对生活的意义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他通过对角色内心世界的刻画,揭示了人类在面对无法逾越的困境时所经历的痛苦和挣扎。
四、契诃夫戏剧作品评析1.《三姐妹》:这部戏剧以三个姐妹为主角,通过展示她们对生活意义的追求和无法实现愿望的痛苦,揭示了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人生困境。
该剧通过细腻入微的角色刻画和对话来表达人物内心世界,使观众能够深入体验到角色之间复杂而真实的情感。
契诃夫戏剧创作特点
契诃夫戏剧创作特点契诃夫(Anton Chekhov)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
他的戏剧作品以其细腻的刻画、深刻的洞察力和幽默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戏剧创作中,契诃夫展现出了独特的创作特点,本文将重点探讨这些特点。
首先,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注重现实主义的刻画。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实的对话,展现了俄国社会的底层人民的生活。
他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小人物,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痛苦、挫折和无奈。
契诃夫通过真实地描绘这些人物的生活,使观众能够深入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同身受他们的痛苦和困境。
其次,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强调生活的细节。
他在作品中注重细腻的描写和具体的情景刻画,通过一些看似琐碎的细节来展示人物的性格、动机和内心变化。
这种细腻的描写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物的行为和思想,并且在细节中找到与自己的生活相似之处。
这也使得契诃夫的作品具有普遍性,超越了时代和地域的界限。
第三,契诃夫的戏剧作品注重情感的表达。
他通过精确的对话和动作,展现了人物之间的复杂情感关系。
他的人物往往有着深厚的内心世界和复杂的情感体验。
契诃夫善于通过暗示和间接的方式来表达人物的情感,使得观众能够在作品中感受到深深的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中的情感表达既真实又动人,让人们深深地被打动和触动。
最后,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人生的无奈和荒谬。
他的作品中常常充满了讽刺和幽默的元素,通过这种幽默的方式,契诃夫揭示了人生的无奈和人类的荒谬。
他的人物往往在生活的矛盾和困境中挣扎,而观众则在笑声中思考着人生的意义。
契诃夫的幽默并不只是为了逗乐观众,而是通过幽默来揭示人生的哲理和真相。
综上所述,契诃夫的戏剧创作具有多个特点:现实主义的刻画、生活细节的描写、情感的表达和幽默的方式。
他的作品通过这些特点,展现了人类的苦难和欲望,呈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荒谬。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普遍的影响力,至今仍然被广泛地演出和研究。
契诃夫的戏剧
契诃夫的戏剧
契诃夫,原名安东·契诃夫,是19世纪末俄国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
他的戏剧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深刻反映了当时俄国社会的种种现象,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具有以下特点:
1.现实主义风格:契诃夫的戏剧创作始终坚持现实主义原则,关注现实生活,揭示社会矛盾。
他的作品描绘了当时俄国社会各阶层的生活,展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面貌。
2.人物描绘: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多为平凡人物,如《三姐妹》中的奥尔加、伊琳娜和玛莎,《樱桃园》中的朗涅夫斯基一家。
他对这些人物的刻画细致入微,注重心理描绘,展现了人物性格的多面性。
3.情节安排:契诃夫的戏剧情节平淡中见高潮。
他善于运用生活化的场景和细腻的情感描绘,将平凡的生活琐事融入戏剧之中,使观众在平淡中感受到震撼。
契诃夫的代表性作品有《三姐妹》、《樱桃园》和《万尼亚舅舅》等。
《三姐妹》讲述了奥尔加、伊琳娜和玛莎三姐妹在偏远小镇等待调往莫斯科的故事。
作品通过描绘姐妹们的生活,展现了当时俄国知识分子的困境和期待。
《樱桃园》以朗涅夫斯基家族的庄园为背景,讲述了庄园主朗涅夫斯基因破产而被迫出售庄园,进而离开家乡的故事。
作品通过描绘家族成员的心理变化,反映了俄国封建贵族的衰落。
《万尼亚舅舅》讲述了乡村医生阿斯特罗夫与当地居民的生活。
作品通过展现阿斯特罗夫的努力与困惑,探讨了当时俄国社会的道德困境。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在我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现实主义创作理念启示我国戏剧工作者关注现实生活,挖掘平凡人物的内心世界。
同时,契诃夫的戏剧也为我国戏剧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借鉴。
浅析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的借鉴
浅析新时期话剧创作对传统戏曲的借鉴新时期话剧在叙事结构上借鉴了传统戏曲的优点。
传统戏曲以唱、念、做、打为主要表现形式,通过唱念做打的结合,使得叙事更加丰富多元,它注重情节的铺陈和发展,通过唱腔、念白、表演、动作的演绎,使得叙事更加生动有趣。
而新时期话剧在叙事结构方面,也吸取了传统戏曲的特点,强调情节的张力和节奏的掌控,采用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使得叙事更加丰富生动。
新时期话剧在角色刻画上借鉴了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
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非常丰富多样,如变脸、武打、舞蹈等,这些表演技巧不仅可以丰富角色的表现形式,也可以提升角色的表演魅力。
而新时期话剧在角色刻画上,也借鉴了传统戏曲的表演技巧,通过舞台设计、动作表演等手法,丰富了角色的形象和性格,使得人物更加生动立体。
新时期话剧在题材取材上借鉴了传统戏曲的文化底蕴。
传统戏曲以中国古代文化为背景,题材涵盖了历史、传说、民间故事等,这些题材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
而新时期话剧在题材取材上,也借鉴了传统戏曲的文化底蕴,选取了丰富多样的题材,如历史题材、现实题材、民间传说等,这些题材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又融入了现代社会的元素,使得作品更具时代感和观赏性。
新时期话剧在舞台呈现上借鉴了传统戏曲的舞台美学。
传统戏曲的舞台美学具有独特的魅力,如舞台布景、戏曲服饰、灯光音响等,这些元素在舞台上的呈现,既可以营造丰富多彩的舞台画面,也可以烘托戏剧情节,增强观众的审美享受。
而新时期话剧在舞台呈现上,也借鉴了传统戏曲的舞台美学,通过舞台设计、服装道具、灯光音响等元素的运用,营造了丰富多彩的舞台效果,使得作品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观赏性。
新时期话剧在创作中对传统戏曲的借鉴是多方面的,从叙事结构、角色刻画、题材取材到舞台呈现,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和意义。
这种借鉴不仅有利于传统戏曲的传承和弘扬,也为中国戏剧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
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传统戏曲和新时期话剧的交流与融合,为中国戏剧的繁荣发展共同努力。
契诃夫戏剧创作特点
契诃夫戏剧创作特点
契诃夫戏剧的创作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现实主义风格:契诃夫的戏剧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强调真实性和现实性。
他通过对人物和情节的描写,揭示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反映了社会生活的真实面貌。
2. 心理描写:契诃夫善于运用心理描写手法,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展现人物的复杂情感和思想变化。
他的心理描写细腻入微,能够准确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和心理特征。
3. 独特的戏剧结构:契诃夫的戏剧结构常常打破传统,不拘泥于传统的戏剧构架。
他善于运用潜台词和象征手法,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精湛的戏剧技巧,呈现出一种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4. 深入挖掘社会问题: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常常涉及到社会问题,如贫困、阶级矛盾、人性弱点等。
他通过戏剧作品揭示了这些问题,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不同阶层人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5. 对话精炼:契诃夫的戏剧对话语言精炼、准确,能够准确地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
他的对话语言优美、含蓄,富有诗意,是他的戏剧作品中的一大特色。
6. 幽默讽刺: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中常常运用幽默讽刺手法,通过幽默的语言和情节来表现人物的矛盾和冲突,使观众在笑声中思考和反思。
综上所述,契诃夫戏剧的创作特点包括现实主义风格、心理描写、独特的戏剧结构、深入挖掘社会问题、对话精炼以及幽默讽刺等。
这些特点使得他的戏剧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契诃夫作品的创作特点
契诃夫作品的创作特点契诃夫(Anton Chekhov)是俄国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被誉为现代戏剧之父。
他一生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其中以戏剧作品最为著名。
契诃夫的作品具有独特的创作风格和特点,下面将详细介绍。
一、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契诃夫的作品以真实的生活为主题,他以细腻而真实的描写方式刻画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日常生活。
他的作品常常以中产阶级的生活为背景,反映了普通人的生活状态和人生困惑。
他善于通过描写细节来表达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使作品更加真实而有说服力。
二、细腻的刻画人物性格契诃夫擅长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性格。
他深入剖析人物的心理,通过对细节的描写和对话的设置来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他的人物形象多样且生动,有时充满矛盾和刻薄,有时富有同情心和温暖。
契诃夫对人物的心理揭示和刻画使作品更具有深度和内涵。
三、不以立意为中心,弱化情节发展相比于传统的剧作,契诃夫的作品弱化了情节发展的重要性,更加注重对人物和场景的刻画。
他认为戏剧应该反映现实生活中的普遍人物和情感,而不是单纯追求情节的悬念。
因此,契诃夫的作品中经常出现一系列相对独立的场景,而非紧密相连的情节。
他的作品多以切片式的方式呈现,通过多个小场景描绘人物的生活,使作品更加真实、自然。
四、寓言性的揭示社会问题尽管契诃夫的作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但在细腻描写人物性格的同时,他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问题。
他以深度剖析人物的方式,暴露和批评了社会不公和人类的弱点。
他强调人类内心的矛盾和无法克服的困境,体现了对社会现象和人类生存状态的深度思考和批判。
五、以幽默调侃为手段契诃夫的作品中常常出现幽默的元素,他通过幽默调侃来揭示人物的弱点和荒谬性。
他的幽默语言富有讽刺意味,使作品更具戏剧性和娱乐性。
他以幽默的方式揭示人类本性中的矛盾和无法克服的困境,体现了他对人类行为的洞察和批判的态度。
六、流畅自然的语言契诃夫的作品语言流畅、自然,他注重对话的设置和对话的描写,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展示出内心的矛盾和人物关系的复杂性。
易卜生、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性问题
关于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一直是西方学术界近几十年来的一个理论课题,其中涉及文学现代主义和文化现代性两个方面。
契诃夫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他是现代的,他的作品已经预见到了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幻想与现实的矛盾、人们的迷茫与困惑、人类寻求自我的本能,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出路问题的探索。
早在19世纪末期,契诃夫的同时代的卢纳察尔斯基就看到了契诃夫的剧作所表达的现代人的苦闷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契诃夫戏剧的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对人的生存状态:寻找生存的价值、生活的出路和意义,及无果而终的苦闷的把握。
易卜生戏剧的特点在19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易卜生处于浪漫主义文学创作阶段,这时候的主要作品有《布朗达》和《培尔·金特》等;19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易卜生的作品开始向现实主义风格转变,这个阶段是易卜生创作的鼎盛时期,他在这个时期杰出的成就是现实主义的社会问题剧。
提出一连串重大的社会问题,如反对封建的传统道德,扫除资产阶级的市侩意识,争取民族独立,提倡个性自由,主张妇女解放等。
他这个时期的作品如《玩偶之家》;19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他的作品涂上了浓厚的象征主义色彩,人生哲学的探讨与戏剧人物心理的剖析进一步深化,人道主义的批判精神与愤世嫉俗的悲观情绪交错在一起。
这些作品仍有揭露问题的一面,只是悲观情绪有时削弱了批判力量。
《野鸭》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易卜生从对社会的批判转向心理描写和心理分析。
关注易卜生戏剧的人,可能都注意到他大部分反映社会现实作品的回溯性,它不是即时性地呈现事件,而是由舞台人物从一个稍后时间的视角对事件进行回顾。
这表明事件的连续性被降低了,注意力被更多地放在回顾与分析上。
这就导致了易卜生戏剧的外部行动较少。
早期批评家认为易卜生戏剧不够戏剧化,认为它们涉及的东西不适合用戏剧来表达。
其实,易卜生的分析性戏剧吸收了许多时代话语的元素,情节往往是分离或破碎的,必须通过一系列的理性分析才能把它们连接起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戏剧类型,我们会发现,作为布莱希特的史诗剧的先驱,易卜生的“史诗性”戏剧也不过是古希腊悲剧,如《俄底浦斯王》中我们所熟悉的回溯性结构戏剧的延续和改编。
契诃夫剧作的独特风格
契诃夫剧作的独特风格契诃夫(Anton Chekhov)是俄罗斯最重要的戏剧家之一,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人物描写而闻名于世。
在他的剧作中,他通过细腻入微的对话和情感描写,深入剖析人性和社会问题。
本文将探讨契诃夫剧作的独特风格,包括其对话的简洁性、隐喻的使用、轻喜剧元素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描绘。
契诃夫剧作的对话以其简洁性和现实感而著名。
他的对话不浮夸,不过分修饰,但却能传达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情感。
通过描绘人物的日常对话,契诃夫能够深入揭示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
这种简洁而真实的对话方式,使得观众能够更容易地与剧中人物产生共鸣,并更深入地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契诃夫善于使用隐喻来传递深层的信息。
在他的剧作中,角色之间的对话常常带有隐喻或暗示,通过这种方式,契诃夫能够在不明说的情况下,表达出深度的思想和情感。
这使得观众需要仔细聆听和品味,以理解剧中人物的真实含义。
这种巧妙的运用隐喻的方式,赋予了契诃夫的剧作更多的层次和深度,让人回味悠长。
契诃夫的剧作中常常穿插着轻喜剧的元素。
他将戏剧性与幽默相结合,在那些看似轻松愉快的场景中,暗藏着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融合了戏剧性和幽默的元素,既能让观众满足于趣味性,又能引发对生活和人性的反思。
契诃夫的幽默给了他的剧作一种独特的魅力,使得观众可以在欢笑之中思考和感悟。
契诃夫剧作的独特风格还在于他对人物心理的描绘。
他通过对人物的观察和分析,刻画出了极其真实、复杂和矛盾的人性。
他的角色常常是普通人,他们有自己的渴望、矛盾和内心纠结。
契诃夫笔下的人物真实可信,使得观众不仅能够看到人物表象背后的真实,还能共鸣于他们内心的矛盾和挣扎。
这种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使得契诃夫的剧作充满了情感共鸣和深度思考。
总结起来,契诃夫剧作的独特风格体现在对话的简洁性、隐喻的使用、轻喜剧元素以及对人物心理的描绘上。
他通过这些手法,创造出了一系列充满深度和真实性的戏剧作品。
契诃夫的剧作是人性和社会问题的探讨,通过他的笔触,观众得以更全面、深刻和灵活地理解这些主题。
论契诃夫创作的现代主义特征
论契诃夫创作的现代主义特征第一篇:论契诃夫创作的现代主义特征论契诃夫创作的现代主义特征摘要:契诃夫以其短篇创作的突出成就为人称道。
他洞悉人性的扭曲与异化,感悟人生孤独、麻木,直击人间隔膜、冷漠,并对新世纪的人生困惑与无奈有着天才的预见,对新的艺术技巧与表现方法更是进行了大胆尝试,当为传统文学向现代转型的先锋。
关键词:契诃夫;现代主义;先锋契诃夫以短篇小说创作的巨大成就对世界文学度展现了人性被异化的极至,在此,人沦落为狗甚至贡献卓著,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然而作为一个世纪不如狗的异类,坠入彻底被物化的深渊。
作者精心之交的作家,他对世界文学发展的意义远非如此,尤构筑了一张社会、政治、制度、心理、意识、风习及人其是创作中初露锋芒的现代主义思想艺术风格,更本身交织而成的异化之网,使芸芸众生在劫难逃,从使其成为20世纪文学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这一发展此,这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异化便贯穿了作者的创趋势的先行者。
作。
消极无为使!在流放中∀中的老谢敏沦为低等动一、洞悉人性的扭曲与异化物,在庸俗与铜臭的双重异化下,!姚内奇∀中的斯达异化是20世纪文学尤其是现代主义文学注尔采夫蜕变为一具麻木的躯壳,!醋栗∀中的伊凡内重表现的一个主题,却在契诃夫的作品中初见端倪。
奇更是沦落到猪一般愚笨;在专制与套子的扭曲他有意将情节淡化,以人与环境的冲突取代人与下, 长着一张黄鼠狼似的小脸的别里科夫胆小如人间的冲突,而人与环境冲突中一个极其重要的内鼠却凶狠如犬,!第六病室∀中身患被虐狂的格洛容即社会环境对人的异化。
作者从维护人的尊严为莫夫如一头困兽,而正常人拉京却被视为神经病,足核心的人道主义理想出发,在早期名篇!一个文官之见世界的荒谬与非理性。
这些被扭曲与异化的灵魂死∀!普里希别叶夫中士∀!胖子和瘦子∀及!变色龙∀无不昭示着奥尼尔!毛猿∀中低等禽兽的特征。
在切中就已展示了现实对人性的扭曲与异化。
一个文尔维亚科夫和别里科夫胆小怕事、惶惶不可终日的官在一位将军面前的恐惧分明是他人对个人异化心态中,分明可见卡夫卡笔下格里高尔的影子,正是的表现,突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对立,在此,他人一对这种人性的变形、个性的异化与自我的丧失的洞定意义上泛化为使个人异化的特殊环境;而一个悉与抒写,使契诃夫笔下的人物颇具现代小说人物中士的横行猖獗又恰似一只恃强凌弱的鹰犬,充分的形而上特征。
当代戏仿契诃夫戏剧的新特点
当代戏仿契诃夫戏剧的新特点自苏联解体之后到21世纪初期的这20余年时间里,俄罗斯当代戏剧创作领域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喜欢通过戏仿契诃夫的《海鸥》《三姊妹》《樱桃园》等戏剧经典来进行自己的戏剧创作。
这些新诞生的仿作多半会运用同契诃夫戏剧相似的某些元素来表现出一种自带反讽风格的差异,它们会在主题意蕴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戏剧精神的展示方面彰显出一种与契诃夫时代不尽相同的书写模式。
这种通过戏仿契诃夫戏剧来进行创作的剧本可分为对原作进行改写、续写、多个情节交叉错合, 以及复制翻新等类型,它们不仅违反了契诃夫所建立的戏剧美学范式,本真地曝光了作者们张扬自我的叛逆意识,同时也隐晦地流露出“苏联解体后的当代俄罗斯社会”这一特定语境中的独有情绪。
然而,尽管采用了新的视角和书写技术,这种集体回首经典的戏仿创作却也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反映出当代剧作家创新能力的下降。
一、主题意蕴的时代性变奏在后现代主义时期,互文本已进入到文学语体的中心,构成了语篇的一部分,“每个文本,其自身作为与别的文本的交织物,皆具有交织功能”.法国学者热耐特在研究“超文”与“原文”间文本关系时曾经指出:“超文的具体做法包含了对原文的一种转换或模仿,先前的文本并不被直接引用,但多少却被超文引出……派生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戏拟(parodie)和仿作(pastiche).”作为戏剧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之一,引申自文本深层结构的戏剧主题虽不是直接可见可感的文字片段,但随着情节的变化发展,读者便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将象征意义不断升华,从而将其提炼出来。
通常,对主题进行针对性的颠覆是戏仿剧创作的主要目的之一,“转换或更改原文本主题”是一种会被新的超文本用来采纳的常规性手段。
契诃夫戏剧中不时出现的“对命运无奈的悲切感叹”“对时代变化的无力把握”等主题元素往往成为了戏仿文本所逆换的对象,新作改变了类似主题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内涵,并由此来与原作进行跨时空的对峙。
现代舞台上的契诃夫演剧的解析
现代舞台上的契诃夫演剧的解析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1898年12月17日,《海鸥》首次登上莫斯科艺术剧院的舞台,由此开始,契诃夫的名字与莫斯科艺术剧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契诃夫来到艺术剧院,标志着真正的俄罗斯文学又开始跟舞台艺术紧密地结合起来了。
对于作为剧作家的契诃夫来说,这个事件决定了他此后能在‘莫艺’①的直接影响下,写出后期几个剧本——《三姐妹》和《樱桃园》。
反过来,契诃夫的革新精神,对于新型导演体系的产生,对于表演技巧新学派的形成和发展,对于舞台美术新原则的确立,一句话,对于戏剧艺术一切因素的革新,又起了促成的作用。
”(P. 1)对于20世纪的世界戏剧来说,契诃夫是最为重要的一个作家。
他的剧作,不仅在俄罗斯,而且在全世界范围内频频被搬上舞台。
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国度、不同艺术风格的众多剧院和导演都纷纷把目光投向契诃夫。
这充分说明,契诃夫的戏剧艺术具有强烈的“现代性”,对于现代观众来说,契诃夫不仅是一个“经典作家”,而且是我们“同时代的人”!一、俄罗斯60—80年代的契诃夫演剧上世纪60年代中期之前,对于“二战”后成长起来的那批卓有才华的俄罗斯导演来说,契诃夫的戏几乎成为了一个不敢触碰的领域。
那似乎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和莫斯科艺术剧院的专属领地。
契诃夫剧作在莫斯科艺术剧院的演出,对于这一代导演来说并不是遥远的传说,他们仍记得1940年自己作为观众时看过的聂米罗维奇-丹钦科排演的《三姐妹》,这个戏曾深深打动他们的心灵,成为他们少年时代最美好的回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契诃夫的戏剧已经成为“经典”,他笔下的那些人物已经是“过去时代的人物”,更何况在新的苏维埃体制下,人们的生活模式已经完全改变,纳博科夫甚至断言,在苏维埃时代,契诃夫笔下的那些知识分子,在俄罗斯本土是根本无法生存的,②生活已经完全改变了。
从当代剧场探寻契诃夫剧作文本中的现代性
从当代剧场探寻契诃夫剧作文本中的现代性作者:卢嘉琪来源:《神州·下旬刊》2020年第10期摘要:在当代,契诃夫的戏剧作品依然以极高的频率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剧场里,我们从中不难发现,“契诃夫热”的浪潮背后,实则是其剧作文本中蕴含着的现代性,使得其成为当代剧场探索不竭的思想宝藏。
而从如今世界各地上演的百花齐放的契诃夫文本“剧场美学角逐”中,更可以探索出其现代性特质,本篇将结合乌镇戏剧节的两次展演来探讨这个问题。
关键词:契诃夫;当代剧场,冲突消解;现代性“戏剧所要求的‘当下’‘人际’‘事件’等形式性表述在新的内容表述下变得难以维系,单纯的戏剧风格向矛盾的戏剧风格过渡,并成为新的形式性表述的开端。
”[1]斯丛狄指出,契诃夫、斯特林堡等人对“drama”中“情节整一性”的原则或多或少已经开始了反叛,由此我们不难认定,契诃夫虽然被通俗地视作现实主义作家,但也可将其看作20世纪现代主义戏剧的开端。
一、碎片化的生活图景,冲突的消解——叙事重组和直接抒情的舞台重塑尤里·布图索夫导演在2019年的乌镇戏剧节上带来的长达270分钟的《三姐妹》(2015俄罗斯金面具最佳导演奖获奖作品),在演出之后使不少观众都颇感震撼。
如果说原著中契诃夫对于人类生活意义的探寻还尚留了一丝出口,那么这一版所呈现出的似乎是更进一步的纯粹的意义消亡,将原作中那种囿于单调琐碎生活,无法逃离的生存困境极具冲击力地展现在观众面前。
正如[2]奥尔加所说:“时间会过去,我们也会永远消失,我们会被人忘掉,我们的脸,我们的声音,我们这些人,会统统被忘掉。
”1、漂浮于图景之上的灵魂群像在内容呈现上,导演对原作中的内容进行了拆分和重组,将原本的线性结构打碎,按照人物心灵的演变进行了重新建构。
如:剧中将土旬巴赫本该在第二幕说的台词移到了开头,原著中韦尔希宁和玛莎的分别演变成了二人数次追逐,从台上跑到台下再跑回台上,甚至穿过观众席等,都是对原文中线性叙事的一种颠覆。
当代俄罗斯“戏仿契诃夫”戏剧概观
当代俄罗斯“戏仿契诃夫”戏剧概观
唐可欣
【期刊名称】《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18(045)004
【摘要】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当代涌现出了一系列通过戏仿契诃夫代表剧作而创作完成的戏剧,它们在主题意蕴、人物形象、戏剧精神等方面推翻了契诃夫戏剧的美学范式,流露出了当代剧作家们在新的世纪之交时期的茫然心态和对解体后当代俄罗斯社会的失落情绪.此类契诃夫戏剧的戏仿之作表现了一种后现代语境下的叛逆性格,同时也暗含着作者们不同的个人情绪.
【总页数】5页(P92-96)
【作者】唐可欣
【作者单位】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北京1007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512.073
【相关文献】
1.从《俄罗斯果酱》看当代俄罗斯“戏仿”戏剧中的宗教元素 [J], 唐可欣
2.俄罗斯当代“后契诃夫”戏剧的语言特色 [J], 唐可欣
3.经典的戏仿和戏仿的经典——论俄罗斯后现代主义文学对19世纪经典文学的戏仿 [J], 李新梅
4.俄罗斯当代\"戏仿契诃夫\"戏剧的情节架构 [J], 唐可欣
5.俄罗斯当代\"戏仿契诃夫\"戏剧的情节架构 [J], 唐可欣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对契诃夫戏剧现代性的探讨
对契诃夫戏剧现代性的探讨张晓玲(商丘师范学院中文系,河南商丘47 6 0 0 0 )摘要:契诃夫超越了自己的时代,他是现代的,他的作品已经预见到了20世纪人类所面临的幻想与现实的矛盾、人们的迷茫与困惑、人类寻求自我的本能,以及对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出路问题的探索。
关键词:契诃夫;戏剧;现代性中图分类号:I10 9 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2- 36 0 0 ( 20 0 5 )0 3- 0 0 40 - 0 2早在19世纪末期,契诃夫的同时代的卢纳察尔斯基就看到了契诃夫的剧作所表达的现代人的苦闷已经超越了自己的时代。
他说:“当契诃夫的同时代人跟万尼亚舅舅和苏尼亚一起在钻石镶成的天空下挥洒着幸福的眼泪,或者面对叶比霍多夫的22个不走运而露出怜惜的微笑的时候,他们认为契诃夫既然创作了这些反映平凡生活的戏剧,他便是站在他们的前列。
然而契诃夫的同时代人中间那些实质上不算他的同时代人,却是代表着未来数十年的先驱的人们,已经懂得契诃夫创作里存在着的苦闷。
契诃夫本人身上无疑是存在这种苦闷的。
”[ 1] (P2 5 1)正是这种人类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都永远为自己寻找那难以找到的出路而产生的无法排解的苦闷,“给契诃夫的艺术带来一个全然与众不同的,能赋予它以恒久的魅力的特点。
”[ 1] (P2 5 1)卢纳察尔斯基以一位伟大评论家的远见卓识,一下子就把握住了契诃夫剧作是超越他的时代的。
契诃夫剧作所具有的现代性,表现在对人的把握上已经进入现代戏剧的核心。
契诃夫的戏剧作品尽可能地反映人类平凡的日常生活,并特别注意用最大限度的时间和空间挖掘人们日常行为中所隐藏的心理动机,以客观挖掘人类生存的真实状况。
契诃夫以其清醒而冷静的目光注视着处在两个世纪之交的人们,他的作品已经预见到了20世纪的人类将在社会变革的激荡中,在物质高度发达、精神需求日益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所面临的幻想与现实的矛盾,人们的迷惘与困惑,人类寻求自我的本能,以及探索人类存在的意义和出路问题。
契诃夫与我国现代戏剧之现代性问题
契诃夫与我国现代戏剧之现代性问题在选择现实主义道路的过程中,俄国作家契诃夫的作用是重要而独特的。
作为戏剧家的契诃夫,在戏剧史上堪称革新家。
尽管他的剧作历经坎坷,险些被埋没,他本人的戏剧天赋也曾一度遭到贬低、怀疑,甚至还因此导致了他的英年早逝,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契诃夫的戏剧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
因为人们越是研读他的剧作,就越发现其中有还不曾被发掘的宝藏。
随着他的剧作在各国剧坛上产生深远影响,人们更是发现对他的戏剧研究得不够透彻。
在80一90年代俄罗斯的“契诃夫学”研究中,有关戏剧的研究专着屈指可数。
同样尴尬的情况也在我国出现。
我国不少剧作家、导演,如曹禺、夏衍、李健吾、焦菊隐等人对其剧作都有不同程度的接受和借鉴,创作了不少现实主义作品,形成了我国现代戏剧史上极为深邃、质朴、而又意味深长的风格,并且为50年代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戏剧体系在我国的传播和学习奠定了基础。
应该说,契诃夫在我国戏剧史上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但事实上,我们对契诃夫的认识并不全面,至少是不充分。
过去我们研究契诃夫通常是将他定位为批判现实主义的。
不可否认,契诃夫剧作的确相当深刻地反映了当时俄国现实的生活和社会问题,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单纯的“现实主义”绝不足以代表契诃夫戏剧的所有内涵和多样的风格。
正如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所说:“契诃夫是擅长于采用多种多样的、往往能在不知不觉中起影响作用的手法的。
在有些地方他是印象主义者,在另外一些地方他是象征主义者,需要的时间,他又是现实主义者,有时甚至差不多成为自然主义者。
”可见,我们所认识的,是一个“中国的契诃夫”。
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与契诃夫本人剧作的特点及其在戏剧,史上的地位有关,也与我们对其在接受和认识过程中形成的某些偏差有关。
因此,重新审视和分析契诃夫及其剧作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关系、在中国现代戏剧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有必要的。
本文试图以重新、多角度地认识真正的契诃夫戏剧为契机,以中国现代戏剧的发展过程为出发点,对契诃夫的主要五部多幕剧和中国现代戏剧史上深受契诃夫影响的作家及其作品进行分析,并结合受到契诃夫影响、同时又是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社会主义文学奠基人的高尔基剧作的情况,来考察契诃夫剧作中体现出的现代性因素对我国现代戏剧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戏仿契诃夫戏剧的新特点自苏联解体之后到21世纪初期的这20余年时间里,俄罗斯当代戏剧创作领域中出现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越来越多的剧作家喜欢通过戏仿契诃夫的《海鸥》《三姊妹》《樱桃园》等戏剧经典来进行自己的戏剧创作。
这些新诞生的仿作多半会运用同契诃夫戏剧相似的某些元素来表现出一种自带反讽风格的差异,它们会在主题意蕴的表达、人物形象的塑造以及戏剧精神的展示方面彰显出一种与契诃夫时代不尽相同的书写模式。
这种通过戏仿契诃夫戏剧来进行创作的剧本可分为对原作进行改写、续写、多个情节交叉错合, 以及复制翻新等类型,它们不仅违反了契诃夫所建立的戏剧美学范式,本真地曝光了作者们张扬自我的叛逆意识,同时也隐晦地流露出“苏联解体后的当代俄罗斯社会”这一特定语境中的独有情绪。
然而,尽管采用了新的视角和书写技术,这种集体回首经典的戏仿创作却也在某种程度上间接反映出当代剧作家创新能力的下降。
一、主题意蕴的时代性变奏在后现代主义时期,互文本已进入到文学语体的中心,构成了语篇的一部分,“每个文本,其自身作为与别的文本的交织物,皆具有交织功能”.法国学者热耐特在研究“超文”与“原文”间文本关系时曾经指出:“超文的具体做法包含了对原文的一种转换或模仿,先前的文本并不被直接引用,但多少却被超文引出……派生的两种主要形式是戏拟(parodie)和仿作(pastiche).”作为戏剧文学作品的核心内容之一,引申自文本深层结构的戏剧主题虽不是直接可见可感的文字片段,但随着情节的变化发展,读者便可以对文本内容进行概括,将象征意义不断升华,从而将其提炼出来。
通常,对主题进行针对性的颠覆是戏仿剧创作的主要目的之一,“转换或更改原文本主题”是一种会被新的超文本用来采纳的常规性手段。
契诃夫戏剧中不时出现的“对命运无奈的悲切感叹”“对时代变化的无力把握”等主题元素往往成为了戏仿文本所逆换的对象,新作改变了类似主题在新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中的内涵,并由此来与原作进行跨时空的对峙。
契诃夫着力表现一种存在主义式的矛盾与无奈,三姊妹无法回到莫斯科老家的命运、樱桃园躲不过被拍卖的结局……这种羁绊于命运钦定的愁苦融合着斯拉夫性格中的“世纪之交”情绪,即便是放在一百多年后的又一个新的世纪之交也依然存在。
科斯坚科的《安·巴·契诃夫的〈海鸥〉(remix)》便是旨在表现当代无序和纠结的戏仿剧之一。
全剧缺乏核心情节,而是将《海鸥》中的情节摘取出来进行了后现代式的重组和新编。
作者将契诃夫戏剧中的经典台词和其他语体用流行音乐“remix”的混音方式融合在了一起,表现了商品化时代人的物化过程。
通过特里勃列夫、索林和一个并不能算作人类的“契诃夫肖像”三个个体间既有对话又有独白的五个不同部分,用一种类似于艺术挑衅的姿态反映出作者对主体价值的消解和对自我意识的标榜。
博加耶夫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樱桃地狱》是一部在情节和语言方面都充满着荒诞色彩的后现代独幕剧。
该剧讲述了一个满是荒诞的故事:剧院演员排演契诃夫的《樱桃园》,可是导演康斯坦丁·谢尔盖耶维奇的理念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演员们满意,遂被演员杀死并吃掉。
警察调查剧院谋杀事件,而又一位新来的先锋导演还是没能与演员达成共识,被戏称为《樱桃地狱》的剧目在阴森恐怖的氛围下排演,一切浸没在一片诡秘气氛之中。
剧中契诃夫、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及死去导演的灵魂们会出现在剧院舞台上相互对话;不受欢迎的戏剧导演会被演员们吃掉……这些看似毫无逻辑、不可理喻的反常规设定实则是在借《海鸥》里“追求新的艺术形式”这一主题来讽刺和挖苦契诃夫《樱桃园》的“悲喜剧”体裁以及当年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将其导演成悲剧时的错误认知。
在博加耶夫看来,艺术的创新是一种永无止境,无论何时都不能停止的追求,然而剧中导演频繁更换与被吃的意象却隐晦地透露出作家眼中对翻排戏剧经典《樱桃园》一剧的态度。
作者在剧中巧妙地使用了俄语里在写法上同“花园”一词相类似的“地狱”、“屁股”等词,借助于特殊的修辞手法将曾经的经典和低俗之物相比较,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博加耶夫的态度,即对经典的歪曲阐释或粗糙借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像一场漫无目的的游戏,剧中的导演如此,他本人在创作时亦是如此。
契剧中“描摹社会现实”的主旨是一种具有超时间特性的主题符号,不过这一对现实的反映与诉求在作家所生活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被表现成了一种平淡自然,而若将其挪置于百年后的当代语境、力求表现新的时代风貌时,却显得冲突强烈。
索罗金《纪念日》中对苏联社会怪现状的讽刺便是这一主题在当代的变奏。
这个以虚构出的“契诃夫蛋白加工工厂”建厂10周年纪念庆典为背景的剧目共由两部分构成---工厂厂长的演讲,以及扮演契诃夫五部剧作中人物的剧院演员的表演。
不同于契诃夫对当时外省贵族没落和新兴资产阶级崛起的轻描淡写,《纪念日》一剧借厂长讲话稿的内容来刻意强化作者对苏联乌托邦的嘲笑。
区别于喜欢叙述平淡生活、日常小事的契诃夫,这种强烈而充满愤怒的能动欲望在政治体制改革、精神坐标重塑、经济制度转轨、价值观念变化的当下已被大张旗鼓的离奇事件所取代。
科斯坚科、索罗金、博加耶夫等当代作家丝毫不理会契剧经典主题中的人道主义和普世情怀,反加以变相利用,借带有游戏般恣意妄为的后现代式狂欢书写着自己的新主题,“与对现实生活的失望目光所相反的是,表现出了‘和谐’、安然自得,甚至是有些荒诞的适当目的,即深渊、混乱、对比不可理喻的现实。
”基于对话目的和展示自身反叛特性的变奏主题正是俄罗斯当代新戏剧用来矮化经典契剧的手段。
戏剧审查制度的取消、苏联解体后的创作自由,带给了作家们广阔的表现天地,对时政的敏感、对社会的失望、对环境变化的不满都成为了主题的内核,因此,戏仿剧的作者们会选择契诃夫的代表主题作为切入点,通过不同于前辈作家的情节展示,凝练出自己眼中的当下现实。
二、人物形象的颠覆性塑造戏剧的戏仿创作就像是一场关于“契诃夫因素在当代戏剧中的各种形式”的符号游戏。
人物形象是直接承担着推动剧情发展任务的重要戏剧符号,角色的设定往往能体现出剧作者对某一种人物类型的青睐。
当代剧作家们注意到了契诃夫对外省贵族及失意不得志者的关注,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发挥改造:契剧中的经典人物在这些新文本中或以同名同姓却不同命运的形象再次出现;或被自己在当代社会里的“后代们”所否认、替换;更有甚者,直接将契诃夫本人设定为了剧中人。
不同的处理手段体现着不同的写作倾向---有对戏剧原型人物所处时代的怀疑困惑,也有对现世活人周遭际遇的含沙射影。
玛尔丹在其《幕间休息》一剧中描写了五位和《三姊妹》中主要人物同名的外省剧院女演员---奥尔加、玛莎、伊里娜、娜达莎和安非萨,五个女人的年纪涵盖了从少女、少妇再到老妪的各个年龄段,然而她们在某些观念上却表现得惊人一致。
没有“回到莫斯科!”的激情和梦想,甘心偏居于外省小剧院,甚至对莫斯科回来的名导演巴维尔还带有一种不屑。
可就是这样几位最初在后台里百无聊赖地排练《三姊妹》的外省女演员,却在与导演们的共同努力下,在最后排演了一部名为《幕间休息》的剧目,得到了对命运和感情的深刻体悟。
同名人物的不同命运是作者玛尔丹对“现实与梦想”这一永恒话题进行思考后给出的答案,在存在主义价值理念的熏陶下,小人物同样表现出了回归本真的觉醒。
乌利茨卡娅的《俄罗斯果酱》是一部对契诃夫多部戏剧的情节进行交叉错合的戏仿剧,该剧主要的情节发展脉络同《樱桃园》相类似,也是在时代变迁的大背景之下,祖先留下的家传老宅无法保全、最终被拍卖的故事。
剧中的主人公被设定成了《樱桃园》中“罗巴辛”一角的后代---“列伯兴”家的两代人,家中的父辈是如同加耶夫和郎涅夫斯卡雅一般的兄妹二人,子女辈有和《三姊妹》一样的兄嫂加姐妹三个,还有一位万尼亚舅舅式的、为这个知识分子家庭辛勤当了一辈子管家的玛卡妮娅姑姑。
全家人生活在祖先罗巴辛摧毁樱桃园后盖起的那栋别墅里,可是这栋百年老宅依然没有逃脱历史怪诞而可笑的循环---再次被当代的暴发户“新俄罗斯人”、儿子罗斯季克收买并摧毁。
该剧人物形象的设定是在“一脉相承”的基础之上,用“后代”推翻“祖先”的作法来证明契诃夫时代精神的过时。
戏仿剧中人物形象的特殊塑造方式之一就是对经典作家的极端态度。
作为对世界戏剧文学发展产生巨大推动作用的人物,契诃夫拥有一种类似于艺术坐标般的特殊意义,一百多年来俄罗斯国内一批又一批的剧作家将契剧奉为教材模板,将契氏视作精神导师,正因为契诃夫是能够延续及影响俄罗斯与世界文化的中心人物之一,他也同样会因自身的名气而难免受到异端声音的质疑。
“反契诃夫之恶作剧自白银时代诗坛起就不绝于耳,并已多次引起了注意。
”[5]177在《安·巴·契诃夫的〈海鸥〉(remix)》《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樱桃地狱》等剧中,“契诃夫”直接成为了剧中一员,参与同主人公及其他角色间的对话。
这些剧本中的“契诃夫”有时表现得狡黠古怪,有时则显得无理取闹,其性格和行为多少都与作家本人存在着一定差异和不符。
契诃夫形象的强势介入,除了与当代作者个人喜好和书写上的玩笑特质有关以外,也同他们对契诃夫戏剧理念认可度的模棱两可是分不开的。
对这些戏仿剧的作者来说,那些经典剧目之所以会进入到他们的视野,就是因其与“契诃夫”这个名字相关联,然而当代作者们并非完全认同契氏所开创的戏剧风格,“对契诃夫的嘲弄可以看作是现代戏剧大量引用契诃夫文本的原因之所在。
”[6]133当契氏本人也已变为诸多戏仿剧中的角色时,这位文豪在后现代语境中正以另一种姿态完善着自身的意义。
从公认的古圣先贤变为了走下布道神坛和导师讲台的平常人后,契诃夫正以另外一种身份“声名鹊起”.戏仿人物形象往往能令读者在阅读期待中产生联想,顺着新剧作中所设定的、似曾相识的“新人”, 读者可以追本溯源找寻到令其诞生的母体“旧人”, 并在这种充满相似性与相关性的对比过程中产生不一样的审美愉悦。
无论是对人物形象的改写、续写,放在当下语境中的重新解读,还是直接让契诃夫“客串”于剧中,这些都是戏剧人物符号的异化类型。
作者们通过这样的侧影书写,不断完善着自身戏剧文本的后现代格式。
三、戏剧精神的破坏性处理契诃夫以带有象征主义风格的戏剧创作丰富了现实主义戏剧的表现手法,同时也影响了20世纪现代主义的诸多戏剧流派。
其对戏剧精神的贡献主要有如下三点:一为弱化戏剧冲突---用平淡如日常生活般的情节叙述改变了在他之前戏剧冲突追求强烈矛盾的表现手法;二是营造浓郁抒情氛围---契诃夫戏剧中的人物对话和舞台说明语词优美含蓄,尤其喜欢建构潜台词、内心独白,或借助停顿等手法表现欲言又止的意味;三是通过悲喜剧升华了喜剧精神---以《樱桃园》为代表的“悲喜剧”体裁将悲剧因素融入到了喜剧创作之中,使喜剧的表现能力得到了大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