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心理问题
缺乏关爱
留守儿童无法得到父母足够的关爱, 容易导致情感上的孤独和焦虑。
缺乏安全感
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面临更多 的不确定性和压力,容易产生不安全 感。
自尊心问题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或其他因素,留守 儿童可能会感到自卑和低人一等。
情绪波动大
留守儿童可能更易出现情绪波动,包 括抑郁、易怒、焦虑等。
留守儿童规模
根据最新数据,中国现有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占全国儿童总数的近三 分之一,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
留守儿童的分布与特点
分布
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中国的中西部地区,特别是贫困山区和 农村地区。
特点
留守儿童多数生活条件较差,缺乏父母的关爱和陪伴,面临 诸多问题,如心理、教育、安全等方面。
留守儿童的主要问题
心理健康问题
留守儿童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 ,如孤独感、焦虑、抑郁等。
教育问题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留守儿童在接受教育方面存在困 难,如学习压力、学习效果不理
想等。
04
留守儿童问题的解决方案 与建议
政府层面的解决方案
制定并执行相关法律法规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权益,严惩虐 待和侵害留守儿童的行为,同时设立专项基金,为贫困地 区的留守儿童提供经济支持。
委托监护人
如果家长必须长期外出务工,应委托可靠的亲属 或朋友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确保孩子得到良好的 照顾和教育。
教育孩子自我保护
家长应教育孩子如何自我保护,如不随意与陌生 人交往、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等,提高孩子的安 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05
留守儿童问题的重要性和 紧迫性
关系到社会的未来
社会发展
留守儿童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解决,将影响社会 的公平和正义,阻碍社会的发展。
2019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
2019年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优秀范文五篇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那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一)查内容: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时间:20xx年8月—20xx年6调查目的: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情况的调查,对问题的分析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调查地点: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调查方法:教学工作参与、走访、访谈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XX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20xx年8月底到20xx年6月底,我们到了镇雄县场坝镇摩多小学进行为期接近一年的顶岗实习支教生活。
在这段时间中,我们在平时休息的过程中走访了一些家庭,对农村留守儿童也有了一顶的了解!结合此次调查,现对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我们实习的地方是相对较贫困的农村地区。
这个地方生活条比较艰苦,自然环境也较为恶劣,人民的生活水平不高,很多人为了改变这中现象,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
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这一类型!年轻人外出大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和亲戚来照顾!这就是大部分“留守儿童”的来源!我所教的班有96个学生,其中就有30多个孩子是“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差不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的倾向,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有娇纵、任性等坏脾气……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
中国当下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
中国当下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群——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摘要伴随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引发了社会生活方式的变革,各地劳务经济迅猛发展。
农村大规模的人口流动给我国经济建设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渐渐的我们也发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不断壮大——农村留守儿童群体。
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它不仅是会影响经济社会的健康协调发展,而且还是关系到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教育问题和一系列社会问题,留守儿童已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
3月8日,胡锦涛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寄语重庆,努力把重庆加快建设成为西部地区的重要增长极、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中心、城乡统筹发展的直辖市。
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既是重庆教育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直辖十年来,特别是近几年来重庆推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
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加快重庆统筹城乡脚步。
关键字留守儿童心理问题心理障碍自卑心理青少年犯罪一、调查目的暑假我回到老家看见孩子脸上洋溢着幸福,因为暑假到了,又可以去父母打工的城市。
这些孩子平常只能通过打电话和父母联系,春节过后,父母踏上远去的列车,到遥远的城市打工,这些孩子都闷闷不乐。
很多时候,这些孩子只能从电话、通信或者汇款中,感觉父亲的存在,回味母爱的余温……留守孩子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些孩子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
314”发展总体目标和任务的确定,赋予了教育更加艰巨的任务。
我们要切实贯彻其精神,关爱这些孩子,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我想通过对家乡留守儿童的调查全面掌握家乡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对策与建议,帮助家乡解决这个问题。
二、调查对象重庆市丰都县仁沙乡红庙子村1组的留守儿童三、调查方法访谈法、问卷法、资料收集四、调查时间2011年8月20日---2011年8月30日五、调查内容当地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分析、“留守”对儿童的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提出解决方案。
2019年度最新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五篇
2019年度最新关于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五篇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
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
那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精选(一)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
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
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
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1.学习上缺人辅导。
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
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
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
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
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
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留守儿童现状概述 •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 留守儿童权益保护的措施和政
策建议 • 结论与展望
01
留守儿童现状概述
留守儿童定义及规模
定义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因外出务工、经商等原因离开 户籍所在地,由父母中的一方或亲戚代为抚养,年龄在18岁 以下的未成年人。
心理问题
01
02
03
孤独感
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 留守儿童普遍感到孤独, 缺乏情感支持。
自卑感
由于家庭经济条件、教育 资源等方面相对较差,留 守儿童容易产生自卑感。
焦虑和抑郁
面对生活和学业的压力, 以及与城市孩子的比较, 留守儿童容易出现焦虑和 抑郁情绪。
教育问题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包括师资力量、教 学设施等方面。
规模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留守儿童数量已超过6000万。
留守儿童分布情况
地区分布
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经济发展相对滞 后、交通不便的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 。其中,中西部地区是留守儿童的主 要分布区域。
年龄结构
留守儿童以6-14岁年龄段为主,其中 6-10岁年龄段占比较大。
留守儿童生活状况
家庭生活
身心健康
学习成绩较差
由于家庭背景、学习环境等因素,留守儿童的学习成 绩普遍较。
辍学率较高
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压力等原因,留守儿童的辍 学率较高。
由于父母外出务工或经商,留守儿童 与父母长期分离,家庭生活缺乏完整 的关爱和支持。
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留守儿 童的身心健康问题较为突出,如营养 不良、近视、贫血等问题较为常见。
2019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4篇_调查报告_
2019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4篇为全面了解**县**镇留守儿童教育状况,推进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近年来,镇妇联联合镇中心小学对我校施教区内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缺失状况做了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留守儿童的教育状况不容乐观由于绝大多数留守儿童是单亲监护或是隔代监护。
在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7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在外务工,一方在家。
其中85%以上是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在家务农,及抚养孩子;有65%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5%被托付给亲友。
因家长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家中的单亲也忙于家务与农活,与孩子沟通、交流较少,疏于对孩子的关爱,更谈不上对子女进行应有的家庭教育。
因此,造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有所缺失。
1. 隔代教育力不从心。
从调查情况看,留守儿童家庭隔代教育占半数以上,由于祖辈与孙辈年龄相差一般都在60岁左右,且祖辈大都文化程度偏低,多数是文盲或半文盲,思想观念与孙辈有很大差距,难以与孩子交流沟通,有的还要干农活维持生活没有时间教育孩子,有的体弱多病无能力教育乃至监护孩子,有的同时照看几个孙辈没有精力教育孩子,加之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往往只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2. 性格发展不健全。
临时监护人一般只管吃穿,不愿管理教育或者不善于管理教育,致使部分留守儿童长期缺少亲情和家庭教育,养成任性、放纵、随意的性格。
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与冲突。
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孩子心灵孤独、情感淡漠,亲子关系发生了消极变化,这对留守儿童心理的健康成长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
3. 学习成绩一般。
由于临时监护人文化水平低,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或没有这个意识,重养轻教,致使留守儿童的学习得不到有效的督促和引导;特别是父母双方均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等隔代亲人照看,大部分重监护轻教育,甚至对留守儿童娇生惯养、放任自流;加之儿童本身自控能力较差,无法抵制现代社会中不良诱惑,厌学、逃学甚至辍学的现象时有发生。
2019全国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全国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生父母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子女留在年迈的父母身边,或托付给亲戚来照管孩子,这些人便成了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这些人中,老人本身都需要别人来照顾,反过来,还要关照小孩生活,对孩子的学习更无法过问。
下面有我们整理的全国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欢迎阅读!
序言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
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
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X大社会支持的力度。
比如在城市中打工族密集的地方,增加城市教育设施,降低打工子女的入学收费标准,逐步改善民工子女就学条件。
对未能入学的民工子女可以通过开办寄宿制学校,假期学校等,逐步建立社会监管体制,打破城乡体制,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女切实的市民待遇,运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帮助农民工把子女带到打工地学习和生活。
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的绿色通道,使其享受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教育待遇。
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所在。
第二,镇、村两级要逐步探索帮助留守儿童教育的新思路。
做好留守儿童的登记普查,在镇、村设立关爱农民工留守子女的办事机构,
- 1 -。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增加资金投入
通过增加对留守儿童相关项目的资金投入 ,以提升其生活和教育环境。
完善法律保障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为留守 儿童提供法律保障。
社会层面
倡导社会关注
通过媒体、公益组织等途径,提高 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度。
促进社区互助
鼓励社区开展各类关爱留守儿童的 活动,促进留守儿童与社区的互动 。
加强家庭教育
促进亲子沟通
鼓励家长与留守儿童保持紧密联系,提供家 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
通过开展各类亲子活动,增进留守儿童与家 长的亲情关系。
06
结论与展望
结论
01
留守儿童问题严重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在农村或其他地区独自生活的儿
童。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陪伴和关爱,留守儿童面临诸多问题,如心
理孤独、学习压力大、安全隐患等。
02
受伤害程度较深
由于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和心理方面面临的问题,他们往往更容易
受到伤害,且伤害程度较深。这种伤害可能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和社
会适应能力。
03
亟需社会关注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的一个顽疾,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解决
。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等各方应积极采取措施,为留守儿童提供更
03
学费负担过重
在一些贫困的留守儿童地区,孩子们 往往需要承担过重的学费和书本费, 这导致一些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无法 继续接受教育。
教育观念落后
重男轻女
在一些贫困的留守儿童地区,家长往往重男轻女,只重 视男孩的教育而忽视女孩的教育,这导致女孩的受教育 机会不平等。
读书无用论
一些家长认为读书无用,不如早日外出打工赚钱,这种 落后的教育观念严重影响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和未来发 展。
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
他们一般与自己的隔辈亲人,甚至父母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
2012年9月,教育部公布义务教育随迁子女超1260万,义务教育阶段留守儿童2200万。
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
主要表现如下:一、性格柔弱内向留守儿童年龄幼小就离开父母,父母关爱严重缺失,尽管有些是爷爷奶奶或亲朋监管,但毕竟与父母亲疏不同,一遇到麻烦就会感觉柔弱无助,久而久之变得不愿与人交流,性格内向。
这一类孩子特别容易出现沉迷网络(对现实的情感缺失)、早恋(对亲密关系的需要)、叛逆(规则感的缺失)和厌学(缺乏父母对学习兴趣的引导)情况。
产生这个年龄段孩子不应有的沉思状态!最后不得不求助青少年心理辅导老师的帮助。
二、自卑心理障碍儿童大都具有攀比心理,具有强烈的自豪感,而父母不在身边,他们就像失去了坚强的依靠和保护,因此和有些父母在身边的孩子相比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障碍,有的甚至自暴自弃,丧失信心,学习不求上进。
三、孤独无靠心理父母外出使孩子在家里感到空落感到孤独,近而产生心里骚动和抑郁等问题。
四、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少数孩子不理解父母,认为家里穷,父母没有能耐,才外出打工,由此产生怨恨心理,有的孩子在父母回家后说疏远父母,和父母产生情感隔膜,甚至怨恨父母无情。
五、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由于父母双方或一方不在身边,对留守儿童学习方面的帮助和监督大大减少,甚至完全减除了,使孩子在学习方面处于一种无人过问的状况。
学好了,没人夸;学坏了,无人骂。
渐渐使孩子对学习产生一种无所谓的态度。
孩子的精力不放在学习上,自然就要在其它方面加以消耗,于是其行为开始出现偏差,各种超越道德、规则的行为开始在孩子身上出现。
希望大家多关注留守儿童心理成长问题,从教育根源出发,注重孩子的情感需要,同时如果孩子目前处于青春叛逆期,出现突出心理问题的孩子,一定要及早借助专业的青少年心理辅导,帮助孩子回归正途。
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
完善留守儿童的监护制度,确保他们在父母无法 履行监护职责时得到有效保护。
强化政策执行力度
加大对涉及留守儿童政策的执行力度,确保政策 落实到位。
加强社会关注与支持
增强宣传力度
通过媒体、公益组织等渠道,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宣传力度,提高 社会关注度。
建立社会援助机制
鼓励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留守儿童的援助工作,建立完善的援助机 制。
问题成因
这些问题主要源于留守儿童长期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导 致他们在心理、教育、安全等方面出现困难。同时,社会对 留守儿童的关注度不够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个案救助措施及效果
个案救助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以下救助措施 :建立亲情联系制度,定期与家长沟通, 加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教育,引导他 们积极向上,加强安全保护等。
增进邻里互助
通过社区、村委会等基层组织,增进邻里之间的了解和互助,为 留守儿童提供更好的社区支持。
提升家庭教育及亲情呵护意识
家庭教育指导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了解如何正确关爱 和教育留守儿童。
亲子沟通培训
举办亲子沟通培训,增进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情感 交流,让他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培养亲情呵护意识
背景介绍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经商,不能与父母一起生活的儿童。这些儿童 在成长过程中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支持,容易出现心理、教育、安全等方面的问题 。
个案问题及成因分析
个案问题
通过对5名留守儿童的深入调查和心理测试,发现他们普遍存 在以下问题:孤独感强烈,自卑心理严重,学习成绩较差, 行为习惯不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等。
法律法规完善
针对留守儿童权益保障问题,国家修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进一 步明确了对留守儿童的保护责任与措施。
2019年农村留守子女问题调查
农村留守子女问题调查外出务工成为农民舒缓经济压力的最佳选择。
在城市化"补课"一时难以完成以及深层体制改革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跨地区流动是不可逆转的。
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不同,中国这个后发-外生型国家的经济转轨是双重的:由农业经济转向工业经济以及由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
正是在这种双重转轨中,农村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甚至包括家庭结构都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特别是1990年代以来,可谓是急剧的转型期(当然剧烈不仅体现在速度上,同时也体现在深度和力度上),这就是中国在实践着的现代化。
虽然现代化的物质成果主要成熟在城市里,但是现代化的动员或者说现代化进程所引发的人们价值观念上的巨大变化则弥散到了哪怕是最偏远的乡村。
现代性因素对农村的渗入一是通过现代传媒,再就是通过打工者在城市中的耳濡目染形成自己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价值观之后传输到农村。
现代性因素对乡村的渗入促发了价值观的多元化,站在人类历史总体发展的角度来看,这并非一件坏事。
但问题的另一面是,留守子女正处在他们社会化的关键时期,还没有形成自己独立的价值观,可塑性很强,在各种价值理念纷至沓来的情况下,此时倘若得不到良好的教育环境,在他以后的角色扮演上就可能会出现角色的错位,甚至造成人格缺陷。
即便学校可以为他们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那也仅能承担了教功能,育的缺位难以得到弥补,家庭和社会必须承担起育的责任。
农村远未实现现代化却漫溢着现代性,这就是转型期乡村社会的一个主要特征。
下面就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从社会以及政策层面作一些简要分析。
(一)社会因素⒈家庭结构单薄化和家庭功能失调近年来,农民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多数年轻夫妇一般不愿像他们的父母辈那样多生孩子,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严格施行,核心家庭已经占据所有家庭结构类型的绝大比例,家庭的单薄化十分明显。
这样就造成了两个不可避免的后果。
⑴孩子在家庭里缺少玩伴,有较强的孤独感。
2019年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范文资料
2019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儿童留守农村而无人照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2019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参考!!2019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一外出打工成了农民的重要收入来源。
近20多年来,流动人口不断增加,流动人口主要是从农村流动到城市的青壮年劳动力,青壮年劳动力占全部流动人口的70%左右。
由此,在很多流动人口比较集中的地区,普遍出现了留守家庭问题。
目前,在与留守家庭有关的诸多问题中,留守老人、留守妻子,特别是留守儿童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这些留守儿童的父母一旦外出以后,他们整日忙于打工,大多没有时间与精力过问孩子的学习,对孩子内心的困惑、需求、兴趣更无法关注。
有的即使想关心,限于经济等条件,他们也无法更多地给孩子打电话或者经常返家看孩子。
此外,由于夫妻一方长期外出打工,也造成了不少农村家庭的破裂,影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
留守孩子由于家庭生活和父母教育的缺失,势必会形成下面一些问题:1.学习上缺人辅导。
留守学生多发生不完成家庭作业、逃学、辍学等现象。
成绩中等偏下和较差的占大多数。
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留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2.生活上缺人照应。
留守儿童的生活主要靠在外务工的父母寄钱回家或者在家的临时监护人提供。
大多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比较贫困,有的甚至失去依靠,生活极其艰辛。
更有部分留守儿童的营养严重不足,身体健康受到很大的损害。
3.亲情上缺少温暖。
留守儿童父母(或一方)不在孩子身边,缺少应有的关爱。
父母在外务工,大部分身心疲惫,与家人联系较少,骨肉分离,与子女缺乏交流和沟通,亲情失落。
在调查中,90%以上的留守学生普遍感到父母不在身边的亲情失落和孤独感。
有的父母外出时间长达多年,从未回家,也无电无信,无从谈上亲情的存在。
4.心理上缺少帮助。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的缺陷,与外界不愿接触或接触太少,大部分表现出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对集体漠不关心。
留守儿童调查总括性结论及总结性报告
留守儿童调查总结加大支持力度,优化留守儿童学习成长环境。
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留守儿童问题,把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作为解决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有效措施,列入重要议事日程。
留守儿童调查总结范文,欢迎阅读。
留守儿童调查总结一:根据《中国青年报》在《他们是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的报道中说,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遭遇一场特大洪灾,12名儿童死亡,其中11个“留守儿童”。
据资料显示,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检出率高达%,且父母打工年限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他们虽然隅居农村看似与我们毫不相干,可是谁又能无视他们的存在和将来对社会的影响?留守儿童不只是一群缺少父母照看的人,他们是这个时代的孤儿,他们的成长与中国的未来也息息相关。
留守儿童是中国长期的城乡二元体系松动的一群“制度性孤儿”一方面:他们的父母到城里打工拼命挣钱,争取或获得了另一种生存方式;另一方面,他们又因为在城市里,或自身难保,或无立锥之地,无法将他们的子女带进城里,留在自己的身边。
同时为了生活或生存,他们不能够轻易的离开自己的工作,不能轻易的离开城市,就是在这种带不出与回不去的双重矛盾中,留守儿童虽然有父母,但是他们依然不得不接受“骨肉分离”的现实。
这个时代的孤儿由于长期被托养或寄养,缺少父母之爱容易导致心里缺陷,由于老人溺爱或亲友疏于管教缺少正确的价值引导,孩子是未来、是希望,中国不能无视他们的存在。
他们关乎整个农村教育和社会进步,鲁迅曾发出“救救孩子”呼声,现在是该“救救”留守儿童的时候了。
河南省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在暑假期间,对河南省18个地区的1000名(6—14周岁)农村留守儿童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状况的问卷调查。
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农业大省,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河南也逐渐成为第一劳务输出大省。
全省从事农业的劳动力约有3500万人,外出务工半年以上人员达到1557万人,从而使河南人均收入,成为河南人民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当下中国最容易受伤害的人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
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
更现实一点儿,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想读书吗?”“不想。
”“那你想干啥?”“学功夫,挣钱。
”面前这个虎头虎脑的孩子叫严鹏,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万庾镇人,14岁,在镇中学念初一。
自从父母1999年去广东东莞打工,他就一直和77岁的奶奶一起生活,是一名“留守儿童”。
严鹏并不想读大学,因为“成绩不好”——学功夫、当警察、挣大钱,这才是他的梦想。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在严鹏这样的“留守儿童”当中,有着类似理想,认为“读书没用”的还有很多。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
根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
根据湖南省XX年底的统计,该省农村人口为4320.02万,占总人口的64.5%。
自上世纪70年代后期起,一些农民就开始外出务工经商。
据湖南省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公布的数字显示,XX年,全省农民工为525万人,其中,到省外务工的占82%。
XX年,外出务工农民人数增加到736万人,XX年更是达到829.1万人,三年内增长了63.3%。
在成为全国劳务输出大省的同时,湖南省也相应地形成了规模达到数百万的“留守儿童”群体。
该省曾有学校做过调查,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的儿童,约占在校学生总数的60%,其中父母同时外出的超过一半,并且呈增长趋势。
XX年8月,共青团湖南省委发起了一次对湖南省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调查。
该调查由团省委书记吴奇修牵头组成课题组,采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取了湘北、湘中、湘南、湘西的8个外出务工人员较多县(市)的16个乡镇,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问卷访问,并对部分监护人和学校老师进行了深度访谈。
本次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96份,内容涉及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行为发展、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区环境、同辈群体等问题。
近日,记者拿到了这份刚刚完成的调查报告。
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除了家庭经济压力得到缓解之外,父母出外打工给“留守儿童”带来的另一个影响,恐怕连这些家长自己都没有料到——看到没上过什么学的父辈照样能在外打工挣钱,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开始觉得“这书读不读也没啥区别”。
对他们来说,“知识改变命运”就是一句空话。
不久前,永兴县某中学一名女生擅自逃学,跑到长沙打工,还通过电话叫班上的三个女同学也一起去。
面对老师的责问,她回答得很干脆:“反正读完书也是打工,还不如早点儿出去。
”调查发现,部分“留守儿童”已经陷入一种新的“读书无用论”,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积极性不高,纪律涣散。
只有33.6%的“留守儿童”目前最大的愿望是“提高学习成绩”,还有51.7%的人初中毕业后就打算“外出打工”和“做生意”。
至于学习成绩,本次调查中,认为自己“信心不足”和“没有信心”的“留守儿童”约占1/3,另有35.1%的人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信心十足。
然而学校老师和监护人却一致认为,“留守儿童”普遍成绩较差。
数据显示,有63.9%的“留守儿童”认为学习中最大的困难是“无人辅导”。
研究人员发现,多数“留守儿童”较少受到老师的关注和器重,而监护人一般又没有辅导孩子学习的能力。
面对学习上的困难,不少“留守儿童”采取消极的态度,甚至是自暴自弃,陷入恶性循环。
研究人员分析说,外出务工人员多的地区,多为老少边山穷地区,基础教育投入不足,硬件设施滞后,师资力量缺乏。
在正常的教育管理之外,学校难以对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进行特别监管。
由于缺乏全方位的监管引导,“留守儿童”极易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加上思念父母、担心受歧视等心理障碍,缺乏学习自觉性、上进心和自制力。
还有极少数教师对他们缺乏耐心,施以责骂、挖苦、体罚等不当手段,致使他们对学校失去信任,逃学、辍学,过早流向社会。
团湖南省委一位参与调查的工作人员认为,与同龄的城市孩子相比,“留守儿童”显得早熟。
“由于贫困,‘留守儿童’过早地体会到了生活的辛酸和物质匮乏的压力。
他们只能孤独寂寞地成长,享受不到来自父母的关爱和亲情。
更现实一点儿,他们根本看不到知识将会给生活带来什么改变。
学习成绩的好坏对他们来说,似乎已经没什么实际意义了。
”父母外出打工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与他们的“读书无用论”给成年人带来的震撼相比,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更让人心痛。
今年5月上旬,记者随同调查人员到岳阳市几处农村采访时,对此有了切身的感受。
严飘,13岁,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万庾中学初一学生。
她的父亲1998年因肺癌去世,从此家里的经济条件每况愈下,妈妈迫不得已去东莞打工,至今已有4年。
平日里,严飘由73岁的奶奶带着住在伯伯家。
奶奶告诉记者,自打4年前严飘的妈妈去了东莞,她就变得越来越内向了,平时和奶奶、伯伯也不大说话,几乎没什么交流。
偶尔接到妈妈打回来的电话,严飘也不怎么多讲话,常常是母女俩抱着电话哭成一团。
在万庾中学,记者通过学校广播找到了严飘——一个看上去清秀文静的小姑娘。
坐在办公室里,她一直低着头,局促不安地绞着手指。
没说几句话,她就红了眼圈儿,泪珠直往下掉。
在随后近一个小时的交谈中,除了点头和摇头之外,她几乎没有开过口。
随行的团县委负责人说,像严飘这样极为内向的“留守儿童”毕竟是少数,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再加上经济条件差、生活环境不好等方面的影响,“留守儿童”承受着几倍于同龄人的心理压力。
他们普遍存在孤僻、胆小等性格特点,容易出现偏执、冷漠、自私等不良人格特征,并且诱发一些心理和情感问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团湖南省委的调查小组还特意做了一个专项调查。
他们在8个县(市)的留守的初中生中随机抽取了666人(其中男生285人,女生381人),作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分析的测试对象。
这一专项调查显示,57%的留守中学生存在轻微或轻微以上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轻度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47.7%,中度为9.0%,重度为0.3%。
研究人员通过分析还发现,这些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往往与父母的打工年限有关,时间越长,孩子的心理问题越严重。
调查员在华容县某村见到了一名正在读小学二年级的“留守儿童”。
让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孩子见到调查员撒腿就跑。
调查员一直跟到他家里,他竟一下子钻到床底下,说什么都不出来。
双方僵持了近半小时,最后调查也没能进行。
这样的故事在调查中并不少见。
宜章县某村一名留守的初三女生,把自己反锁在家,不去上学,并声称要去寻短见——原因是她不喜欢学校老师到家里“找爷爷奶奶了解情况”。
还有涟源市某村的一名初中生,十几年来父母一直在外打工,最近才回来。
长期以来,他从来不喊“爸爸”、“妈妈”,只有向父母要钱的时候才会和他们说句话。
调查报告认为,“留守儿童”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在生活中有了委屈却没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久而久之,其人格表现或是攻击性较强,或是偏向抑郁。
突发性事件中,“留守儿童”几乎没有自救能力调查中,最让家长和监护人觉得头疼的问题,就是“留守儿童”的安全问题。
XX年,在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的“5·31”特大洪灾中,有12名儿童死亡,其中的11个都是“留守儿童”。
由于缺乏有效监管和教育,“留守儿童”对突发性事件几乎没有应变和自救的能力。
采访中记者发现,有一户“留守儿童”家门前有一个大水塘,油绿色的浮萍完全遮盖了水面,完全看不到水有多深。
为了防止孩子下塘玩水发生危险,一到暑假,孩子的爷爷就带着他一起到地里去。
爷爷在地里干活,孩子在田头撑把伞写作业。
像这样能得到祖辈有效监护的“留守儿童”并不多。
调查报告认为,“留守儿童”自身在生理上没有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心理上也缺乏防范意识,容易受到侵害,或者“学坏”。
另外,由于大多数主要劳动力外出,一些不法分子往往趁机对“留守儿童”家庭实施不法侵害。
调查所涉及的16个乡镇中,有13个乡镇的农民向调查员反映了这方面的事例,包括入室盗窃时打伤“留守儿童”,对“留守女童”进行猥亵、骗诱,企图拐卖“留守男童”等。
除了这些来自外部的伤害之外,部分“留守儿童”还面临着另一种“危险”——离家出走。
“他们的父母都在城里打工,再加上城市生活的诱惑,他们中的一些人会选择离家出走的危险方式。
”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糟糕的是,这些孩子在农村缺少管理和控制,这更加大了他们出走的可能性。
”针对“留守儿童”群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研究人员分析说,在我国城市化的过程中,出现了大规模的农民工群体,这也势必产生同样大规模的“留守儿童”群体。
他认为,对每一个做父母的人来说,天经地义的义务和职责是,一方面,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物质生活条件、教育条件、安全保障,另一方面,也应该给子女以父母亲情和家庭温暖,使其在情感、道德、行为、心理等方面健康发展。
但是,在绝大多数外出务工农民工的家庭里,这两个职责是不可能同时实现的。
而这,已经是关系到数以千万计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的大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