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教学设计
初中美术_《格尔尼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声讨暴行的檄文---格尔尼卡》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明确《格尔尼卡》这幅世界名画的基本信息(作者、年代、尺寸等)以及创作背景和创作过程,明白画中每个形象的象征意义(例如牛象征法西斯),了解毕加索的立体主义风格,从欣赏《格尔尼卡》这幅画入手,学会从构图、造型等基本美术语言方面去欣赏绘画作品。
2.过程与方法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帮助和引领下,通过自己寻找资料、思考问题以及与其他同学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去深入分析欣赏一件艺术作品。
可采取集体绘画同样题材作品、用肢体表现画面内容、用语言文字描述作品内容等多种方式,生动活泼地诠释作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欣赏分析《格尔尼卡》这幅作品,感受法西斯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从而更加热爱和平、热爱生活。
培养学生对生命热爱与尊重的态度。
◆教学重点:了解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手法和立体主义风格。
◆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2.教学器材:录播教室;3.教学课件:PPT课件、公益广告视频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今天老师要讲一个故事。
在故事的讲述中,同学们需要思考这几个问题。
1.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2.这个故事的时代背景?3.画家名字,哪个国家?4.画家运用了什么手法去创作?同学们还要结合课本认真听讲,老师会随时停下,让你来接力讲述这个故事。
好,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准备好了!师:那我们就开启今天的美术之旅。
二、新课(一)格尔尼卡的故事师:老师要讲的这个故事名字叫做《格尔尼卡》(音乐响《钢琴曲---辛德勒的名单》),请同学们浏览课本。
板书:格尔尼卡。
师:《格尔尼卡》是什么?生:一幅画。
师:是的,格尔尼卡是一幅画,但它又不仅仅是一幅画,它还是一座小城的名字,在西班牙,曾经宁静而又美丽,但1937年4月的一天,德国空军疯狂的轰炸了这座小城,三个小时,变成了废墟。
后来毕加索从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消息。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立体主义画派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和风格。
三、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
2. 如何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和相关的视频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的内容和色彩。
简要介绍作者毕加索和创作背景。
2. 欣赏《格尔尼卡》(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注意画面的线条、色彩和构图等方面。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本幅画的感受和理解。
3. 了解立体主义画派(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立体主义画派的代表作品和风格,引导学生对比《格尔尼卡》和其他立体主义作品的特点。
4. 感受战争带来的痛苦(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画面中感受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让学生讨论战争对人类的影响。
5. 创作自己的画作(15分钟)学生根据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感受,运用彩笔在笔记本上创作自己的画作。
可以模仿毕加索的风格,也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
6. 分享和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分享创作的过程和感受。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鼓励和建议。
六、教学延伸:1. 让学生了解毕加索的其他作品,如《亚威农少女》、《哭泣的女人》等。
2. 引导学生欣赏其他立体主义画派的作品,如布列松、布洛坞等艺术家的作品。
七、教学实践: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让学生亲身体验立体主义画派的作品。
2. 邀请艺术家或艺术教师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立体主义画派和其他艺术流派。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理解程度。
格尔尼卡优秀教案
一:教材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著名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创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欣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具体的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2)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四、课前准备教师:电脑设备、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五、教学过程(过程一)创设问题情境导入新课一、创作背景师:上课!同学们好!生:老师好!师:今天这节课,凡是能够积极主动举手回答问题的同学都会得到一个小礼品折纸和平鸽。
首先我们先来看一段选自动画片《再见萤火虫》的短片,看完后请大家谈谈视频中传递了哪些信息?生1:看到逃命的人群。
生2:那个地方都被炸平了。
师: 1937年,同样的场景在西班牙北部格尔尼卡小镇上演,德国法西斯对原本美丽的格尔尼卡小镇进行大轰炸,杀害了数千名无辜者。
画家毕加索听到消息后极为愤慨,于是在墙上激情创作了一幅壁画,用来痛斥和揭露法西斯的暴行,所以用地名格尔尼卡来命名这幅画,今天这一节课我们要赏析的画作就是《格尔尼卡》。
请大家把书本翻到第一页。
(板书:格尔尼卡)(过程二)自主探究学习探究知识二、画家简介。
师:欣赏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首先我们来认识这位画家——毕加索。
(PPT 显示毕加索肖像)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1904年定居巴黎。
他从19世纪末从事绘画,一直持续到20世纪70年代,据统计共画了近37000幅作品,也是立体派的先驱代表, 当代西方最有创造性和影响最深远的艺术家,他和他的画在世界艺术史上占据了不朽的地位。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初中美术格尔尼卡教案【篇一: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1】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七年级美术教案时间课题:格尔尼卡课型:欣赏。
评述媒体使用:微机、幻灯、ppt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毕加索及代表作品《格尔尼卡》。
2、提高学生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
3、通过作品使学生认识到和平的可贵。
教学重点:作品通过什么样的艺术语言,表达了作者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
教学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教学关键:《格尔尼卡》的含义和表现手法。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1分钟)1、教师准备教具:ppt、影像资料、教材2、学生准备学具:有关毕加索及其作品《格尔尼卡》的文字或图像资料。
二、引课:(4分钟)展示《格尔尼卡》,请同学们观察作品,谈谈最初的印象和感受。
从而引出课题——格尔尼卡三、新课:(27分钟)(一)作者:巴伯罗。
毕加索,西班牙画家,出生于1881年,去世于1973年。
从十九世纪末从事艺术活动,一直持续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是最具有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一生画法和风格迭变,从印象派、野兽派直至立体派。
早期描绘近似表现派的主题;后注目于原始艺术,简化形象。
1915——1920年,画风一度转入写实。
1930年,又明显倾向超现实主义。
晚期制作了大量的雕塑和陶器等,亦有杰出的成就。
他的作品境界独特、视角独特,改变了人们观察世界的角度,具有丰富的想象力、抽象的造型、浓艳的色彩,对现代西方艺术流派有很大的影响。
他作画从不临摹实物,他说:“我不是在寻找,而是在发现。
”(学生通过课前查找资料说明,教师适时补充说明。
)(二)《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1、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的飞机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狂轰滥炸。
三个小时的轰炸,死伤无数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夷为平地。
德军的这一暴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
毕加索义愤填膺,接受了西班牙共和国的委托,准备以这一事件作为为巴黎世界博览会的西班牙馆创作壁画的题材。
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死难者哀悼。
小学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绘画技巧的运用:学生需学会如何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来表达情感和主题。
2.教学难点
-艺术风格的辨识:《格尔尼卡》的立体主义风格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辨识这种风格是教学难点。
-举例:通过比较立体主义与其他艺术风格的差异,如现实主义,帮助学生理解立体主义的特点。
在课程总结时,我注意到部分学生对《格尔尼卡》背后的历史背景和反战主题仍有些模糊。为了加深他们对这一主题的理解,我计划在课后布置一些相关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纪录片等方式,进一步了解画作的历史背景。
最后,我认为今天的课堂氛围较为活跃,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很好的激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需求,不断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美术素养。
小学美术《格尔尼卡》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课《格尔尼卡》。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欣赏分析:让学生欣赏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名画《格尔尼卡》,了解其历史背景、创作主题和艺术风格,引导学生关注画中的线条、色彩和构图。
2.实践创作:以《格尔尼卡》为灵感,让学生运用线条、色彩和构图等元素,创作一幅寓意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画作。要求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尝试运用夸张、变形等手法,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观点。
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将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欣赏与创作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学生需要掌握该画作与西班牙内战的关系,以及毕加索为何以此题材进行创作。
-欣赏和分析艺术风格:学生应掌握《格尔尼卡》的立体主义特点,包括对形状、线条和色彩的解构与重组。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尔尼卡》的优秀教案设计篇1一、教学任务分析《格尔尼卡》是毕加索于1937年创作的一幅艺术巨作,它用象征性的艺术手法对30年代西班牙内战期间德空军轰炸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杀害数千无辜平民百姓的事件进行了控诉,有力的揭露了侵略战争的罪恶和法西斯的暴行。
由于该作品中不是按保守绘画中那种整体、严谨的构图来完成的,同学一时会很难理解。
因此围绕《格尔尼卡》可以展开诸多有探究性的主题供同学深入研讨。
如、毕加索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为什么要创作《格尔尼卡》、怎样理解《格尔尼卡》中的怪异形象、立体主义风格对象征性的表示手法有什么积极的作用,我们从毕加索的发明性思维中得到了什么,毕加索的高尚人格给我们有什么启示等。
围绕新课程规范,本课以关注全体同学,以有利于同学自主、多样、持续的发展为理念,确定适宜目标。
促进同学积极的学习态度,在知识、技能获得的同时更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指导创设同学主动参与的教学情境。
突破学科本位,以信息技术为后盾扩展课程资源。
二、同学分析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第一课的内容,作为初一的新生,直观、感性的内容更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和平环境中生长的同学的生活经历与《格尔尼卡》作品所出现的痛苦、阴暗的悲剧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同学能接受的程度动身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
把对《格尔尼卡》的欣赏更多地围绕在美术创作的本意上来,即毕加索是怎样发明性的应用立体主义这一形式来充沛表示战争这一主题。
三、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格尔尼卡》作品中的立体主义风格和象征性手法。
2、情感目标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
3、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发明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及其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2.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
3. 引导学生学习绘画技巧,激发学生创作灵感,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 《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分析。
3.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
4. 绘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其艺术特点。
2. 教学难点:绘画技巧的讲解与实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画作。
2. 新课导入:介绍《格尔尼卡》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3. 画面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画面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主题。
4. 艺术特点讲解:讲解《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构图、色彩、线条等。
5. 绘画技巧讲解:讲解绘画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运用等。
6. 实践环节:学生动手实践,尝试运用所学技巧进行绘画创作。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课堂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步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相关资料及视频。
2. 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 布置教室,确保学生有足够的空间进行绘画实践。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作者、创作背景、画面内容及其艺术特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绘画作品的创意、技巧及表现力。
3. 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合作意识及沟通能力。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其他著名画家及其作品。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展览,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开展绘画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九、教学时间安排:1. 导入及新课导入:20分钟2. 画面内容分析:15分钟3. 艺术特点讲解:15分钟4. 绘画技巧讲解:20分钟5. 实践环节:45分钟7. 教学拓展:课后自主完成十、教学建议:1. 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课堂,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
1. 教学目标:
- 了解格尔尼卡事件的背景和意义;
- 分析格尔尼卡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社会意识。
2. 教学准备:
- 图片和视频资源:格尔尼卡事件相关的照片和视频片段; - 报纸和杂志:关于格尔尼卡事件的报道和评论;
- PowerPoint 或白板:为学生呈现相关信息和参考资料。
3. 教学过程:
A. 导入(10分钟)
- 利用一张格尔尼卡事件的照片或视频片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 提问:你们是否听说过格尔尼卡事件?你们对这个事件有什么了解?
B. 讲解(15分钟)
- 介绍格尔尼卡事件的背景和经过,重点突出该事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 使用图片、视频和PPT等辅助工具,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该事件。
C. 讨论(15分钟)
- 分组或全班讨论:格尔尼卡事件对艺术和社会的影响; - 引导学生思考和发表观点:该事件对人们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有何影响?对和平与战争有何启示?
D. 总结(10分钟)
- 总结格尔尼卡事件的重要性和影响,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 强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理解和分析历史事件。
4. 拓展活动:
- 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格尔尼卡事件的小论文,表达他们对该事件的理解和看法;
- 让学生搜索并分享其他历史事件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讨论。
5. 教学评估:
- 课堂讨论的参与度和思考深度;
- 学生完成的小论文内容和表达能力。
6. 参考资料:
- 格尔尼卡事件的历史背景和经过;
- 相关文献、评论和报道;
- 与该事件相关的艺术作品和文献。
《格尔尼卡》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格尔尼卡》教案3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格尔尼卡》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格尔尼卡》教案1一、教学目标(一)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与公正的价值观。
(二)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一)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二)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三、课前准备(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准备铅笔、课本。
(二)教学器材:多媒体教室。
(三)教学课件:“格尔尼卡”、“9、11事件”。
四、教学设计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以欣赏为主。
导入:屏幕上出现“格尔尼卡“的作品。
学习新内容:1、感受作品的整体氛围(获得初步的整体印象)。
2、了解作者的艺术思想、艺术品味和艺术风格。
立体主义——这种创造视觉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国画家毕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纪的头十年所创立的。
虽然,立体主义呈现出抽象的几何状态,但事实上它却是在描绘真实的形体。
这些画布上的平面物体,同时呈现了各个视角下物体的各个平面,是一种通过二维空间诠释物体的新颖方式。
这种创新重新确立了形体与空间的相互作用,改变了西方艺术的进程。
毕加索说:“我是依我所想来画对象,而不是依我所见来画的。
”可见,立体主义并不拘泥于客观的视觉感受,而更关注对形象的主观创造。
象征——是用一种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种事物和意义的方法。
通常是用一种具体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义。
例如,龙就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什么呢?《格尔尼卡》中的马、牛都是具有象征意义的。
3、简单描述:画面上表现了木然屹立的公牛、濒死嘶鸣的马、奔跑的脚、举油灯的人、断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婴儿嚎啕大哭的母亲、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全画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气氛。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节:课程导入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教学内容:介绍《格尔尼卡》的背景及作者毕加索。
教学过程:1. 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向学生展示《格尔尼卡》的画作及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关注毕加索的艺术风格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3. 阐述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节:作品欣赏与分析教学目标:让学生欣赏《格尔尼卡》,培养其审美能力,并分析作品的主题及表现手法。
教学内容:欣赏《格尔尼卡》,分析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
教学过程:1. 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作品的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进行分析。
2. 讨论作品所表现的情感及作者的绘画技巧。
3. 总结《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第三章节:创作指导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绘画表达情感的能力,指导学生创作一幅以《格尔尼卡》为主题的画作。
教学内容:学习《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创作一幅表达自己情感的画作。
教学过程:1. 讲解《格尔尼卡》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技巧,结合自己的情感体验,进行创作。
3.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达,培养其创作能力。
第四章节:学生创作与展示教学目标: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提高其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作品,互相评价、交流。
教学过程:1. 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教室内,进行互相欣赏和交流。
2. 引导学生从主题、构图、色彩、线条等方面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进行分析评价。
3.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总结性评价,鼓励学生的优点,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节:课程总结教学目标:使学生对《格尔尼卡》及其创作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教学内容: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及创作意义。
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格尔尼卡》的背景、主题、创作技巧等。
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
格尔尼卡教案美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认识《格尔尼卡》这幅画作,理解其历史背景和艺术价值。
2. 培养学生对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提高学生对战争与和平、痛苦与希望等主题的思考。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2. 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欣赏和分析《格尔尼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毕加索创作《格尔尼卡》的思想内涵。
2. 如何运用欣赏和分析方法深入解读《格尔尼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相关历史资料和艺术欣赏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彩笔等绘画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激发学生对这幅作品的兴趣。
2. 基本知识(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画面内容、艺术特点等,帮助学生建立对这幅作品的基本认识。
3. 欣赏与分析(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从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并讨论其表现的主题和情感。
4. 思考与讨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格尔尼卡》所表达的战争与和平、痛苦与希望等主题,分享各自的看法和感受。
5. 创作实践(10分钟)学生根据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分析,运用彩笔在笔记本上创作一幅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画作,可以借鉴《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格尔尼卡》的认识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在下次教学中进行调整和改进。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其他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作品,让学生课后欣赏和分析,进一步拓展艺术视野。
2.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画廊,现场欣赏立体主义和抽象艺术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七、作业布置:1. 学生完成一幅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画作,要求运用所学的欣赏和分析方法,表现出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2. 写一篇关于《格尔尼卡》的观后感,谈谈自己对这幅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对《格尔尼卡》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格尔尼卡》是一幅著名的美术作品。
解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即通过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美术欣赏水平。
1.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格尔尼卡》的特点和意义。
第二章:作品欣赏与分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观察和分析《格尔尼卡》的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
培养学生对美术作品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2.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构图,分析其平衡、对比和节奏感。
指导学生观察《格尔尼卡》的色彩,探讨其色彩搭配和运用的技巧。
分析《格尔尼卡》的表现手法,如线条、形状和质感等。
2.3 教学方法:使用多媒体展示《格尔尼卡》的细节,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和分析。
提供美术术语的定义和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描述和分析《格尔尼卡》。
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感受,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创作实践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尝试创作类似的美术作品。
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美术技能。
3.2 教学内容:向学生提供绘画材料和工具,指导他们进行《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实践。
引导学生运用构图、色彩和表现手法等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美术作品。
3.3 教学方法:提供《格尔尼卡》风格的创作示例,引导学生参考和模仿。
分发工作纸和模板,帮助学生更好地规划创作。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创造自己的作品,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建议。
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展示和表达自己的作品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评价能力。
4.2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鼓励他们分享创作思路和感受。
提供评价标准,指导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作品。
4.3 教学方法:安排作品展示的时间和地点,确保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
《格尔尼卡》欣赏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对立体主义画派的认知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二、教学内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西班牙内战时期,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轰炸。
2. 毕加索与立体主义画派: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及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3. 《格尔尼卡》的画面分析: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4. 《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和对战争的反思。
三、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意义。
2. 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及其在《格尔尼卡》中的体现。
3. 学生对《格尔尼卡》的欣赏和分析能力。
四、教学难点1. 立体主义画派的概念和特点。
2. 引导学生从艺术作品中感受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历史意义和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2. 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3. 讨论法:分组讨论《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对战争的反思。
4. 欣赏法:让学生欣赏《格尔尼卡》,体会战争的残酷和对和平的渴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
2. 准备白板、记号笔等教学用具。
3.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彩色笔,以便记录和作图。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幅作品。
2. 讲解创作背景:介绍西班牙内战时期,纳粹德国对西班牙小镇格尔尼卡的轰炸。
3. 分析立体主义画派:讲解毕加索的代表作品及立体主义画派的特点。
4. 欣赏《格尔尼卡》: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画面的构图、色彩运用、线条表现等。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格尔尼卡》的艺术价值和对战争的反思。
6. 总结讲解: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格尔尼卡》的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
八、课堂练习1. 让学生根据《格尔尼卡》的构图、色彩、线条等特点,尝试绘制一幅立体主义风格的作品。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美术《格尔尼卡》说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意义和艺术特点,提高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能力。
2. 通过分析《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培养学生对战争的厌恶,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3. 引导学生学习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2.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画面内容分析。
3. 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和学习。
三、教学难点:1. 《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和画面内容的理解。
2. 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格尔尼卡》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格尔尼卡》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新课:(1)教师介绍《格尔尼卡》的创作背景和意义,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历史背景。
(2)教师分析《格尔尼卡》的艺术特点,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引导学生欣赏作品的艺术美。
(3)教师解读《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让学生了解作品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3. 实践环节:(1)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格尔尼卡的创作方法,如线条运用、色彩搭配等。
(2)学生根据所学创作方法,进行绘画实践,创作自己的美术作品。
(3)教师巡回指导,为学生提供个别辅导,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技巧。
4.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2)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给予肯定和鼓励,提出改进意见。
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和表达,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精神。
2. 针对不同学生的绘画水平,教师要因材施教,给予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战争,弘扬人道主义精神。
六、教学延伸:1.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思考《格尔尼卡》对现代美术的影响和启示。
2. 学生可以进行课后研究,了解其他著名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下次上课时进行分享。
《格尔尼卡》教案教学设计
《格尔尼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课将要讲授的是俄国知名作家托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格尔尼卡》。
二、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小说,让学生理解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技巧,勾勒出当时社会现实,从而发展成这部小说。
2. 让学生理解主人公格尔尼卡的人生活动,以及她坚强的性情,以及她经历过的失败和挫折。
3. 培养学生分析人物思想和行为的能力,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思想启发。
三、教学重点1. 文本中作家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把握,以及如何表达和打动读者的情绪。
3. 加深对作家的结构和表达方式的理解,学会分析和解释作者的心理,发掘文章中隐含的主题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告诉学生,本课就要讲解的是俄国作家托洛·契诃夫的短篇小说《格尔尼卡》,让学生从小说内容中了解帝国时代日常生活,探讨当时社会现实等。
2、学习:先谈论这部小说背景以及作者了解把握时代特点以及如何以短篇小说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里,教师要引导学生思考,看看契诃夫是如何刻画古巴比伦老师,展现俄国资产阶级的社会现实。
然后引入主人公格尔尼卡,分析她坚强的性格,以及经历过的失败和挫折,从而更加了解她的人生活动,这又带出哪些当时社会现实现象。
最后,教师要带着学生分析小说中作者使用了哪些艺术表现手法,来触动读者的情感,以及这些手法对作品的内容有什么贡献。
3、练习:安排学生按照教学步骤,完成初步分析和解析的作业,主要是通过剖析该篇小说中,作家的表达方式和文字结构,以及小说的情节发展等,帮助学生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4、评价:先检查学生的作业,并给予能够夸奖或鼓励的评价,然后发表学生自己分析、解释作家文字结构、打动读者情感、揭示小说主题等的成果。
最后,教师还可以引出更进一步的探究,让学生从更宽泛的层面去分析文本,发掘文章中启示人们的主题或信息。
五、复习1、提示学生回归整个讨论的内容,总结出小说中作者对社会的把握以及表达方式,着重让学生理解主人公格尔尼卡的性格特征和他经历的失败和挫折。
格尔尼卡--优秀教学设计
格尔尼卡--优秀教学设计《格尔尼卡》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教学重点(2)难点: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手法。
、课前准备、教学创设问题情境《格尔尼卡》毕加索代表作有《》《亚威农少女》《格尔尼卡》师:请看这几幅画,哪一张是立体主义风格的绘画?生:B师:非常正确!大家学习能力很强。
师:通过前面我们从创作背景、画家简介、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四个方面对《格尔尼卡》赏析后,相信现在已经改变了同学们对它的最初印象。
那以后再遇见大师画作的时候是不是也要从这几方面去欣赏呢?(PPT展示)生齐答:是!(过程三)课后拓展与教师示范作业: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和平鸽、橄榄枝、吉祥物、大熊猫、),创作一幅简笔画。
要求:用立体主义风格去表现。
(五分钟时间)师:前面我们共同见证了战争的残酷和受难人民的痛苦,老师为了表达对和平的祝福,用立体主义风格来画画我心中的和平鸽。
(示范)师边讲边画:首先画和平鸽侧面的头部,侧面的头部把原本看不到的一面表现出来,老师画了两只眼睛,用简单的几何形来概括和平鸽的身体,接着老师把自己侧面的形象也画进去,同样把看不到的一面表现出来。
我用橄榄枝的叶子来代替我的眼睛,和平鸽嘴里衔着橄榄枝,它已经抽象的变成几根线条。
(演示完毕)师:接下来请同学们完成作业:以象征和平的事物为题材(和平鸽、橄榄枝、吉祥物、大熊猫、),创作一幅简笔画。
要求:用立体主义风格去完成。
这里我给出的几张图片都是具象的,同学们要大胆的进行夸张变形,不要临摹。
总结:这节课我们主要对《格尔尼卡》的画面内容和艺术特色作了赏析,明白了立体主义描绘的对象并非如我们所见一般。
格尔尼卡说课教案
《格尔尼卡》说课我说课的题目是《格尔尼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和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对这堂课进行设计.一.教材分析1.教学内容:这节课选自美术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第十三册第一节课第一课时,本课是对毕加索代表性作品《格尔尼卡》的欣赏、讲授、评述为一体的综合课。
属于本单元中“欣赏,讲解”学习领域,在教学中通过对作品的欣赏.讲授和评述来使学生认识了解作品,激发兴趣,培养自主欣赏的能力.本课旨在让学生赏析作品,深入了解画面所包含的内容和作者创作这幅画的历史背景以及画面形象的象征意义、作者的生平和这幅画作的艺术风格,重点是弄懂作品所展示的形象是什么,这些形象的象征意义及艺术手法。
2.教学目标:根据《美术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本着提高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审美辨别能力,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对《格尔尼卡》进行赏析,了解作品的内涵,作者毕加索生平和艺术风格,并欣赏其代表作品.2). 能力目标:开拓学生的审美视野,逐步提高学生的视觉感受能力,感知名家作品的艺术魅力。
3).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作品背后包含的历史,反思战争,珍惜和平,形成公正的审美观。
设置目的:通过对《格尔尼卡》这副作品的赏析,增长艺术知识,陶冶审美情操,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作品的欣赏能力。
3.重点和难点重点:赏析《格尔尼卡》,弄懂画面包含的内容及意义,使学生从艺术形式和现实意义上认识《格尔尼卡》的价值,并以此培养学生珍爱和平的情感。
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西方现代绘画的理解能力和欣赏水平,尤其对于现代绘画中的立体主义是学生理解上最难掌握的。
设置目的:《格尔尼卡》这幅作品在西方现代绘画中具有极其重要历史和艺术价值,故而能够做到使学生能够真正了解这幅作品也就等于在他们面前打开了一扇走进西方现代艺术的大门,并且借此来回顾历史。
4.教具学具准备:教具:1.作品资料及简介2.画家的个人生平,故事,艺术历程和艺术风格等文字资料学具:1.学生收集的作品文字资料与图片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格尔尼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美版七年级第一课的内容,多采用了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向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图片资料,引导学生重点分析、认识作品的艺术语言。
油画《格尔尼卡》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一幅具有重大影响及历史意义的杰作。
画中表现的是1937年德国法西斯疯狂轰炸西班牙小城格尔尼卡的暴行场面。
毕加索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表达了毕加索对法西斯战争罪恶的愤怒之情。
《格尔尼卡》一画激起了国际舆论对法西斯罪恶行径的强烈谴责。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帮助学生对毕加索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理解,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学习对象为初一年级的新生,他们的美术理论知识掌握的较少,缺乏一定的欣赏方法的指导,甚至仍然用像不像来评价作品,加上欣赏时不会结合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的艺术风格来分析,所以常常看不懂,看不出好在哪,甚至还认为“难看”。
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我尽量从学生能接受的程度出发来有效化解本课的教学难题。
三、教学目标:
1、初赏《格尔尼卡》,了解的创作时代背景、认识毕加索
2、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从构图、造型、色彩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进行赏析《格尔尼卡》
3、体会爱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用所学立体注意的手法来表现所感受到的战争的残酷。
教学重点:
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
理解象征性和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四、教学方法:
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育思想,运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思考兴趣,分组讨论法,体验教学法,充分运用课件,不断采用欣赏、质疑、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学会分析,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丰富学生的美术知识。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格尔尼卡”课件、影视资料、准备铅笔、图画本、课本。
六、教学环节设计: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初步欣赏作品---作品背景介绍---作品分析-----深入感知作品---小结评价---拓展学习。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一段空袭格尔尼卡的视频,让学生聆听是什么声音?看到了什
么?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面?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幅画和战争有关的美术作品,这幅画出自一位二十世纪“最伟大、最杰出、最富创造性、最有影响力”的艺术家之手,谁能猜猜看,这位艺术家是谁?播放课件,大屏幕显示毕加索的照片和名字。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格尔尼卡》给你的第一印象和总体感受是什么呢?
提问学生回答:(飞机轰炸声、人惨叫声、建筑倒塌声、战争场面等)并回答教师的问题。
(西班牙画家毕加索)
学生回答:(乱怕繁灰美丑等)
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提出教学目标初步了解毕加索和《格尔尼卡》作品。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学习新课
(一)、初步感受《格尔尼卡》教师抓住“乱”提问:画面是因为什么显的“乱”呢?“看不懂”又是因为什么看不懂呢?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色彩主要是黑白灰来表现的,画家为什么创作了一幅这样的作品?引入下一个环节。
(二)介绍作品背景毕加索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幅作品呢?它的创作背景是什么呢?出示课件:(1937年4月26日下午,在西班牙内战的高潮时期,德国法西斯帮助西班牙反动头子佛朗哥轰炸了西班牙北部小镇格尔尼卡。
这次空袭是针对平民的恐怖轰炸,杀害了数千名
无辜者,引起了国际上强烈的抗议。
毕加索感到非常愤怒,在这种背景下,他拿起画笔在短短的六周内完成了这幅作品)。
(三)、深入欣赏分析《格尔尼卡》:画家仅用了6周时间便创作了长7.8 米,高3.5米的作品,用艺术方式记录了这场战争,那么画中有哪些形象?他们又有什么象征意义呢?这些形象都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出示课件:(分析作品局部)灯:在混乱中这只像眼睛一样的灯发出耀眼的锯齿状的光芒,强化了扭曲的痛苦和悲痛的气愤。
牛:象征残暴的法西斯。
马代表痛苦的人民。
抱已死孩子的女人:她的两只眼睛已化为两滴眼泪,象征受苦受难的人民。
战士:手握一把断剑的剑柄,肢体残缺,死不瞑目。
小结:这些形象在作品中有着丰富的象征含义。
整件作品充满了悲伤、痛苦、恐惧,控诉了法西斯的冷酷和残暴。
(四)毕加索生平、作品、风格。
引导学生谈感受。
(作品形象、内涵、背景谈。
可以看出毕加索是一个热爱祖国,渴望和平,反对战争的人。
)今后我们欣赏抽象作品时不能用像不像来评定了,要结合作品背景及绘画风格来理解作品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