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说明

合集下载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新教材)

粤教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全册整套教案粤教版一年级上册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科学》(粤教科技版)一年级上册第1单元“认识大自然”中的第1课。

选择“走进大自然”作为开篇,是因为学生对大自然有天然的好奇心,这将为他们的主动学习提供重要的基础。

本课引导学生从观察大自然开始,关注身边神奇的自然现象。

围绕大自然中常见的景象或事物展开,以一年级的学生能够接受的程度来组织学习活动。

本课由一个活动组成。

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观察大自然中丰富多样的自然景物。

通过观察,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所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描述,能对大自然的景物产生探究的兴趣,让学生养成乐于表达、愿意分享、懂得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将对学生系统学习科学产生深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经历了三年幼儿园的学习,学生对科学和自然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

同时,学生在生活中也会接触到各种各样大自然的景物,对某些自然景物会有初步的认识。

但是,对于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区别、自然世界的组成等都没有清晰的认识,因此,“走进大自然”是本单元的开篇课,也是引领学生走进小学科学学习的起始。

教师应在学生对自然世界已有的认知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自然世界是由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的科学概念。

在这个过程中,指导学生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到的信息,初步培养科学学习中的观察和描述能力。

三、教学策略1.从教的方面来说,在教师的激励和指导下,通过任务驱动情境,提出问题,给出活动任务,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主动积极地置身于教学活动中,以掌握知识、发展能力而展开活动;在参与教学的过程中,为保证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必要的参考意见和方法指导等。

2.从学的方面来说,可分为两个部分:①利用有效任务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主动观察。

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案)

第1课《走进大自然》(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一年级第一单元第1课时教学设计课题走进大自然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一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2.知道大自然中生活着种类繁多的动物和植物。

科学探究:1.通过对身边环境的观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科学问题。

2.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自然事物所得到的的信息,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对自然事物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体会大自然的神奇和有趣。

懂得热爱大自然,和大自然和谐相处。

重点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

难点用语言初步描述观察自然事物所得到的的信息,并与同学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展示学生春游图片,提出问题:小草是什么颜色的?美丽的花朵是什么味?河水是从哪里来的?河水为什么会流动?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去看一看吧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看图说话,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初步引导学生将知识说出来讲授新课一.活动:大自然中有什么1.分好小组,说一说,大自然中有什么?2.引导学生展示交流:(1)展示图片:(2)展示中国山河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知道中国哪些河流,哪些山脉,哪些海洋?1.小组合作: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大自然中有什么2.展示交流:(1)在大自然中,有河流、山脉、海洋(2)说一说:在中国的大地上有长江、黄河等大河在中国的大地上有喜马拉雅山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充分调动起来,提高学习的参与度问题设置先请同学们说,再对中国的地理事物进行详细介绍,在(3)图片展示——感受黄河的壮观(4)图片展示——感受长江的壮观(5)中国的山脉景观(6)美丽海洋(7)大自然中还有我们常见的森林、草原、阳光3.在大自然中,还有什么呢?(1)小组内再说一说(2)展示图片:大自然中还有很多的奥秘等着我们去发现二.大自然中有哪些有趣的自然现象脉、天山等大山(3)黄河——母亲河,中国第二大河黄河是世界上含泥沙最多的河流—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4)长江著名景观——三峡感受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走近大自然教案范文

走近大自然教案范文

走近大自然教案范文教案:走近大自然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概念和意义;2.掌握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要素;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重点:1.大自然的概念和意义;2.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要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素材、大自然相关书籍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大自然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图片中所展示的是什么?2.学生回答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的概念。

二、探究大自然(15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素材,引发学生的思考。

2.学生观看完视频后,教师让学生分组讨论并总结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要素。

3.学生报告并共同补充完善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组成要素。

三、大自然的意义(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再次观察大自然的图片,并让学生发表自己对大自然的认识和感受。

2.学生回答后,教师给予肯定并补充大自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

如:提供清洁空气和水资源、维持生态平衡等。

3.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并展开相应的小组活动,讨论大自然的意义以及人类应如何保护大自然。

四、如何保护大自然(2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大自然保护的重要性,并与学生共同总结出相应的保护措施。

2.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小组合作,设计并制作相应的海报或宣传手册,呼吁大家共同保护大自然。

3.学生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在班级内进行投票,评选出最具有号召力和创意的宣传作品。

五、巩固与拓展(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大自然保护知识问答游戏。

2.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拍摄一段关于大自然的视频作品,并写一篇感想。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总结今天所学的知识内容。

2.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反思,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建议。

教学延伸:1.安排一次户外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2.鼓励学生参与环保志愿者活动,积极投身到保护大自然的行动中去。

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思维活跃度、参与度以及对大自然保护意识的理解;2.对小组活动和展示的宣传作品进行评选和评价;3.根据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包括视频作品和感想。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 (4)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 (4)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

这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通过学习,学生可以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可以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处于认知发展的初级阶段,他们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在这个阶段,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开始逐渐发展,但还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启发。

此外,一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技能,但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想象和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并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利用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创作出独特的作品。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以及如何利用它们进行创作。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利用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进行创作。

4. 启发法:通过提问和引导,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如树叶、石头、树枝等)、绘画工具和材料(如彩笔、颜料、纸张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老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自然吗?大自然中有很多美丽的形状和材料,你们想不想利用它们来创作一些有趣的作品呢?学生:想!老师: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走进大自然》吧!(二)讲授新课1. 认识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老师:首先,我们要认识大自然中的形状和材料。

你们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形状和材料吗?学生:树叶、石头、树枝……老师:对,这些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形状和材料。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3篇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3篇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篇6学习领域:造型与表现课时:2课时教学重点:欣赏、感受了解大自然的美丽,增强环保意识,激发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

教学难点:如个启发引导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来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及爱护方法。

教学目的:1、显性目的:通过欣赏使学生能够发现大自然的美,并结合自己的认识和联想,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

2、隐性目的:通过课堂活动的参与与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发现美的愉悦,形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

教学思路:1、通过启发回忆,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大自然中的景物,使学生明白自然界所包括的内容。

再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感知和发现自然界中各种景物的美,经过小组的讨论和交流表达自己喜欢大自然的情感。

最后延伸到如何从我做起保护好大自然。

2、教师设问:同学们,爸爸妈妈经常带你们到大自然或公园玩吗?那里的'风景美不美呢?给你印象最深感觉最美的是哪些景物?请学生大胆地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要调动气氛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能够大胆的发表自己的看法。

3、教师小结:你们回答得真好!大自然非常的美,我们都非常的喜欢大自然,这节课老师就将带领大家走进大自然,欣赏大自然的美丽。

教师板书课题。

4、讲授新课:⑴教师展示图片或者播放图象,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说出课本上的图片都有哪些大自然的景物;⑵教师重点介绍一到两幅图片,重点从图片中的造型、颜色以及自己的美的感受上来介绍,为学生分组评诉作品时提供一个范例。

⑶学生分小组进行欣赏和交流,说说自己喜欢的景物以及喜欢它的原因。

⑷小组进行学习后的汇报工作。

几哦市要多鼓励表扬发言的同学。

⑸拓展教学内容,引导学生从身边的自然景物中感受美,教师启发谈话:同学们,在生活中大自然无时无刻不在给我们传递美的信息。

你们感受到了吗?树木正在发芽,叶子正在由淡绿变成深绿,露珠儿在小草尖上晶莹的闪动着,这一切是多么美好啊!你们能感受到吗?大自然是最美好的,我们能为保护她而做点什么呢?请同学们来自由谈谈。

二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

二年级美术上册《走进大自然》教案、教学设计
5.创作展示,评价反思: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邀请其他同学和教师进行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评、互评,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6.情感教育,渗透环保: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环境保护,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珍惜环境的情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组大自然的美景图片,如四季变换、山水风光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的能力,引导他们运用所学的美术技法表现大自然的美丽景色。
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和创新能力。
2.重点:教授学生基本的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引导他们运用到实际创作中。
难点: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使他们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提高绘画水平,形成个人风格。
2.家长协助孩子完成作品,鼓励孩子发挥想象,关注大自然,培养对美术创作的兴趣。
3.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发现美好事物,进行创作。
-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绘画技巧,提高作品的表现力。
-保持画面整洁,养成良好的绘画习惯。
4.作业提交时,附上作品名称、创作心得及家长评价,以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情况。
2.邀请学生分享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大自然美好事物,引导他们关注大自然、热爱生活。
3.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想不想用画笔把这么美的景色记录下来呢?”以此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确学习内容。
2.结合课本内容,讲解大自然的色彩、形态等基本知识,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大自然。
3.分步骤讲解绘画技巧,如线条、色彩、构图等,并现场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绘画方法。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 (3)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教案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 (3)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

大自然中蕴含着丰富的美术资源,如树叶、花瓣、石头、树枝等,这些材料都可以成为学生创作的素材。

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观察、构思和加工,学生可以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阶段,他们喜欢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周围事物的感受和理解。

在美术学习方面,他们已经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绘画技能,但对于利用自然材料进行创作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自然材料的形状、颜色、纹理等特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体验到美术创作的乐趣。

三、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大自然中常见的形状和材料,学会利用这些形状和材料进行简单的拼贴、绘画、雕塑等美术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尝试、评价等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表现力和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之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发现和利用大自然中现有的形状和材料,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美术作品。

2. 教学难点:如何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个性和创意。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实践法六、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示范作品、各种自然材料(如树叶、花瓣、石头、树枝等)、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2. 学生准备:各种自然材料、剪刀、胶水、彩笔等工具。

七、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教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们要来学习如何利用大自然中现有的形状和材料创作作品。

大自然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它给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灵感和资源。

我们只要用心去观察和发现,就能够创造出许多美丽的艺术品。

你们想不想和我一起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呢?学生:想!教师:那我们就出发吧!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期待。

一年级科学上册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

一年级科学上册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背景本篇教学设计是围绕一年级科学课程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编写的。

本单元紧扣小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通过对大自然的探索和了解,让学生能够增强自然保护意识,关心环境,热爱生命。

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2.探索大自然,学会观察、发现3.关注环境,增强保护自然的意识4.了解生命的特征教学内容1.生命基本特征及分类2.感官认识的引导与启示3.植物和动物的基本认识教学重难点1.如何让学生观察、感知、思考?2.如何帮助学生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发现生命的特征?3.如何让学生增强自然保护意识?教学方法1.感性认识法2.讨论法3.游戏法4.亲身实践法教学步骤1.引入引入生命的话题,以“什么是生命”为问题开展讨论,引导学生能够认识到生命的普遍存在。

2.概念认识回答“什么是生命”,并引导学生根据颜色、形状、气味等感官判断方法了解生命分类。

3.生命特征的发现通过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生物的生命特征。

4.生命的多样性认识介绍植物和动物的基本概念,以比较法让学生发现其异同之处,加深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5.自然保护意识的培养通过游戏和实践的形式,引导学生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良好氛围。

教学评价1.小组讨论: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和讨论,加深对生命的认识。

2.自我评价:从生命的特征、分类等方面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研究兴趣。

教学后记本次教学通过生动形象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大自然、了解生命的基本特征,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发现能力,增强了学生的保护环境的意识。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

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南大版)一、教学内容《走进大自然》是南大版一年级全一册小学心理健康教材中的第十五课。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会珍惜自然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 大自然的认知: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知道大自然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2. 大自然的美好: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学会欣赏大自然的美好。

3. 环保意识的培养: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4. 人与自然的关系:让学生明白人类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要尊重大自然,和谐共生。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知道大自然中有各种各样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2)学会观察大自然,发现大自然中的美丽景色。

(3)树立环保意识,养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大自然。

(2)学会用语言、绘画等表达方式,分享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心态。

(2)教育学生尊重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三、教学难点1. 帮助学生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大自然。

四、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视频素材等。

2. 学具:绘画用品、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大自然的美景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知识讲解:介绍大自然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生物和自然现象。

3. 案例分析:展示一些环保案例,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的影响,引导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发现大自然中的美好,学会欣赏大自然。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学生珍惜大自然。

六、板书设计1. 板书第十五课走进大自然2. 板书内容:(1)大自然的基本概念(2)大自然的美好(3)环保意识的培养(4)人与自然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观察身边的自然环境,记录下自己发现的美好景色。

生命教育 三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走进大自然》教案

生命教育 三年级第五单元第一课时《走进大自然》教案
说一说:你还遇到过哪些其他的奇妙现象?
含羞草的叶子如遇到触碰,会立即合拢起来
捕蝇草会关闭叶片捕食昆虫。
昙花晚上才开花,而且盛开的时间只有5~10分钟,非常短促。
壁虎的尾巴断了还会再长出来
想一想:我们为什么要亲近大自然
①呼吸新鲜空气,愉悦人的心情,有利于我们健康成长。
②让人更富有想象力,让观察力更敏锐。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大自然与生命的和关系,学会亲近自然,把爱护环境、尊重生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重点
懂得发现大自然中得各种生命现象,了解大自然与生命的关系。
难点
学会亲近自然,把爱护环境、尊重生命落实到实际行动中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1、关于大自然(观看图片)
师:阳光、空气、水分、山脉、河流、微生物、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
作业布置
在家里种植一样盆栽,为大自然再添一点生机。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知道了大自然是生命的摇篮,了解了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懂得了要爱护环境、尊重一切生命的做法。
总结
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概括。
板书
走进大自然
清新自然育生机,亲近自然是必然。
爱护环境常记心,一草一木皆珍惜。
生命教育三年级第10课《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课题
《走进大自然》
单元
第五单元
学科
科学
年级
三年级
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大自然与生命的关系,激发亲近大自然的热情。
2、了解大自然中的各种生命现象。
3、爱护环境,尊重、爱惜一切生命。
二、过程与方法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
2、在活动中体会参与的乐趣,获得成功感和自信心。
3、总结学习成果,体验合作分享的喜悦。
4、在活动中与教师角色互换,切身体验到教师的工作辛苦,从而尊重、理解教师,与教师增进感情互动。
四、活动重、难点及活动方法
活动重点从多个角度,用恰当的方式展示活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成果。
活动难点制定适当的活动方案。
活动方法以组为单位,每组以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为子课题,以合作的方式进行讲授、展示。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
宁夏石嘴山市第六中学郑舒文
一、教材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
为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改变的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及着重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特点,我结合我校学生特质,研究开发出适合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展开我当小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课下及双休日这一阶段,主要注重学生的自身的体验和积极实践。
以各小组组长为首,以主持人为线,依次汇报自己的活动过程并以各种方式展示活动成果,教师进行适时指导,把主体空间留给学生,以欣赏、支持的态度来对待学生。
学生具体实施活动学生紧紧围绕着《走进大自然》这一主题进行搜集、筛选资料,各小组分别对自己负责的子课题,围绕美妙大自然、奥妙大自然、大自然现状、未来大自然|这四个方面进行搜集、筛选资料。
同学们采取多种渠道收集资料,有的查找图书,有的上网搜寻……学生努力去尝试,亲身投入于学习之中,力求从不同角度解决问题,了解大自然、感悟人与自然的关系。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主题: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了解大自然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探索和观察大自然的各种现象和事物;3.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培养学生的观察、合作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现象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创造能力教学准备:1.图片、视频、实物等教具;2.小组合作活动的任务卡和评价表;3.素材和样品:岩石、植物、昆虫等。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0分钟)1.教师播放一段描绘大自然的美丽景色的视频,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2.教师带领学生欣赏大自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各种事物和现象;3.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都见过哪些大自然的事物和现象?它们有什么特点?”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回答。

Step 2 探索大自然(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进行现场观察和探索,每组发放一个任务卡;2.任务卡上列出不同的大自然事物和现象,学生根据任务卡的要求观察和记录;3.学生在小组内分享观察结果,各小组汇报一些观察结果给全班听。

例如:任务卡一:观察任务:观察一个岩石,尽量观察它的形状、颜色、质地等。

任务卡二:观察任务:观察一种植物,尽量观察它的叶子、花朵、根部等结构特点。

任务卡三:观察任务:观察昆虫,尽量观察它的形态特点、行为习性等。

Step 3 分享和总结(15分钟)1.各小组派代表将观察结果汇报给全班;2.教师引导学生从观察结果中总结大自然的基本特点和现象,例如多样性、变化性、生命力等;3.教师提醒学生大自然的重要性和需要保护大自然的理念。

Step 4 创造性活动(25分钟)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大自然的事物或现象进行深入研究和创造;2.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观察结果,创作一幅画、一篇文章或设计一个实物展示大自然的魅力;3.学生对其他小组的作品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在评价表上给予评分。

Step 5 总结和延伸(10分钟)1.学生和教师一起回顾学习内容,总结大自然的特点和重要性;2.教师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师布置延伸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观察和探索大自然,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_模板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_模板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_模板《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及反思宁夏石嘴山市第六中学郑舒文一、教材分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

为了体现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力求改变的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以及着重丰富学生的经验,形成对自然、对社会、对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特点,我结合我校学生特质,研究开发出适合学生开展的综合实践活动,以学生为老师,让学生走上讲台,展开“我当小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

《走进大自然》一课,即是“我当小老师”的综合实践活动中,七年级学生以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的一项综合实践活动。

在活动中,让学生以教师的角色,去发现筛选有益的知识,拓展学习空间,培养创新意识,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增强其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

而课程内容可涉及文学、自然、地理、历史、政治、人文等多种学科,彰显其综合性的特点。

二、教学构思:本课内容与日常所闻所见联系密切,而且教师这个角色学生也十分熟悉,让学生当老师来讲述他们所喜爱的课题,极易激发起他们的兴趣与热情,学生成为小老师,使学生之间没有距离,使课堂很具有新鲜和亲切感的独特氛围,引起他们的强烈共鸣,从而增强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本课以《走进大自然》为此次综合实践活动的课题,大自然这一主题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利于学生发现,查找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而学生以组为单位,通过角色转换成为小老师,从而使他们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入到策划、组织讲解的活动之中,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的意识。

三、活动目标:活动总目标:1、培养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探究、实践、创新能力。

2、增强学生对自然,对社会和自我的责任感。

认知目标:使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相关知识,了解大自然现状及造成现状的原因,从而具有环保意识,增强其社会责任感。

能力目标:1、通过探究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知识的能力。

一年级英语上册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一年级英语上册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一年级英语上册1、走进大自然。

教学设计一年级英语上册1、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和使用与大自然相关的基础英语词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合作能力教学重点大自然的常见植物、动物和自然景观的介绍和表达日常生活中与大自然相关的场景的表达和交流教学准备学生绘画纸和彩色笔PPT或图片展示大自然相关的图片与大自然相关的简单英语词汇卡片或图片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5分钟)准备一些大自然的图片或PPT,用于导入课堂主题向学生展示图片,并提问一些与图片相关的问题,如:"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你在图片中看到了什么?)"Do you like nature?"(你喜欢大自然吗?)等,鼓励学生积极回答。

步骤二:词汇研究(10分钟)1.使用词卡或图片卡片,展示与大自然相关的英语词汇,如:"tree"(树)、"flower"(花)等。

2.教师发音并示范每个词汇的读音,学生边听边模仿。

3.教师示范用这些词汇造句,学生跟读并模仿。

步骤三:对话练(15分钟)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两人。

2.给每个小组分发一张绘画纸和彩色笔。

3.教师给出一个与大自然有关的场景,如:"In the park"(在公园里)。

4.学生利用绘画纸和彩色笔,画出他们想象中的在公园里的场景。

5.学生结合绘画内容,进行角色扮演,在小组内编对话。

6.学生进行对话表演,鼓励使用刚学到的词汇表达。

步骤四:展示和分享(10分钟)1.每个小组选择一组代表,将他们的绘画作品和角色扮演对话展示给全班。

2.学生可以用英语描述和介绍他们的绘画作品,并分享角色扮演对话的情景。

3.其他小组可以提问和发表评论,鼓励积极互动和合作。

步骤五:巩固练(10分钟)准备一些与大自然相关的图片,展示给学生。

【全】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广东版

【全】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学设计-广东版

一年级第一学期科学教案第一单元:认识大自然第一课走进大自然【教学目标】1、让学生走进自然,认识自然甚至爱上自然。

2、培养学生观察与表达能力。

3、让学生对本节课所涉及的内容有个初步了解。

4、培养学生对本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爱上本学科。

【教具】PPT【教学过程】一、课堂常规:1、师生问好,坐姿规范,保证课堂高效进行。

2、学生点到,安全第一。

二、课堂进行时:翻开书本,读标题:走进大自然。

问:什么是大自然?学生自由讨论,然后点名回答。

师:水、空气、山脉、河流、植物、动物、地球、宇宙等都属于大自然的范畴,研究大自然的科学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地理、生物等。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问:我是不是大自然?生争议中。

师:简单的叙说地球的产生,人类的演变,让学生了解人类是属于大自然的产物。

问:大自然诞生人类,说明它是尊重人类的行为,那么我们作为人类,是否应该尊重大自然呢?生翻开书本看第2、3页(3分钟左右)问:河水是从哪里来?问:花儿是不是都有香味的?(答:当然不是,地球上有20多万种开花的植物,但能散发出香味的只占有一小部分,有的花还很臭呢,比如说鱼腥草等。

)问:书上还有什么?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师:瀑布,解释瀑布的形成以及世界著名的几大瀑布:尼亚加拉瀑布、维多利亚瀑布、伊瓜苏瀑布。

茶花:别名叫做山茶花,颜色有红、百、紫、黄等颜色,甚至有彩色的。

属于“十大名花”中的第八,世界名贵花木之一。

品种多达2000种,中国有其中的300多种。

21教育网翠鸟:吃鱼和甲壳类等多种昆虫,世界上有15种,中国仅有3种,分别是:班头、蓝耳、普通三类。

珊瑚:是一种动物,可用作装饰品,也可以药用。

鱼:现在大约有32000多种,是最古老的脊椎动物(适当给孩子带入脊椎动物的定义,但不要太深)。

吃鱼可以健脑、补钙、养血、防畸变等。

特殊的鱼有:世界上最快的是旗鱼;会飞的鱼是燕鳐鱼;会走路的鱼是龟壳攀鲈;会发声的鱼有康吉鲤、电鲶、箱鲀、海马等;会发电的鱼有电鳝、电鲶、电鳗。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走进大自然》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章内容包括:认识角、角的分类、角的度量、用角拼图等。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数学有一定的认识,但在角的认识方面可能还存在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逐步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角,学会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2.教学难点:让学生掌握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的方法,能正确测量角的度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动手操作法: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一些角的图片,用于导入和展示。

2.准备直尺、量角器等学具,供学生操作使用。

3.准备一些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角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然后提问:“你们知道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吗?”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角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角是由一点引出的两条射线所围成的图形。

讲解如何用直尺和量角器画角,并演示画角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动手操作,尝试自己画出不同度数的角。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美术《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美术《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找材料巧构思细制作教学反思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利用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大自然不同的美直观地呈现大自然的不同侧面加深学生对大自然的感受
( 美术 )学 科 教 学 设 计
课题
2.走进大自然
年级 一年 备课教师 王辉
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时 1 课时 课 型 造型表现
教学 目标 (三维目标)
1、能够运用自然界随手可得的材料进行造型游戏。 2、同学之间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作品。 3、走近自然,更加热爱自然。
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我利用课件带领学生观察、感受大自 然不同的美,直观地呈现大自然的不同侧面,加深学生对大自然 的感受。本课运用了视觉、听觉等多种感官传递信息,甚至提前 布置“实地感受”的活动来走近大自然。希望在本课的学习后, 当学生读到一段优美的文字时,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美丽的画面; 当学生眼前出现一幅美丽的图画时,能够闻到画中花的香味……, 总之,当孩子们闭上眼睛也能感到美的存在时,他们就学会了欣 赏美。
1、学生交流创作思路, 教师通过直观
四、讲评欣赏 老师示范用蔬菜和种子 同 学 和 老 师 可 以 使 其 范画,让学生
五、教师总结 进行拼贴画的制作。 思路更趋合理。
不仅初步掌握
问:我是怎么做的?用 2、也可以公开招组员, 了如何利用自
了哪些材料?你准备怎 如:我想用种子做一幅 然界的材料进
么做?
教学重点 能积极参与这次活动的全过程,与同学友好合作。
教学难点 对自己的材料特性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教具学具 准备图片或电脑视频,学生准备彩笔,图画本。
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看到每组小朋
学生在老师的引 通过让学生们

走进大自然》美术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美术教学设计

走进大自然》美术教学设计一、引言大自然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多样的美景和灵感。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能够启发他们的创造力和艺术才能。

本篇文章将介绍一种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美术教学设计。

二、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欣赏能力。

2. 提升学生观察细节和捕捉瞬间的能力。

3. 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

4.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巧和艺术修养。

三、教学内容本次教学将以户外写生和创作为主要内容。

学生将走出教室,到校园或附近的公园、湖泊等大自然环境中进行写生和创作。

四、教学步骤1. 介绍大自然的美景(20分钟)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描述或实地参观等方式,向学生介绍大自然的美景。

可以包括山川河流、湖泊海洋、植物花草、动物等。

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兴趣和向往。

2. 准备材料和工具(10分钟)教师在课前应准备好绘画所需的材料和工具,如画纸、铅笔、颜料、画笔等。

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得到足够的材料,方便他们在户外写生和创作时使用。

3. 户外写生(40分钟)将学生带到室外的大自然环境中进行写生。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适合写生的场所,如校园内的花坛、树林或公园中的湖泊、山丘等。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景物进行观察和写生。

在写生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些指导和建议,帮助他们捕捉细节和表达感受。

4. 室内创作(40分钟)学生在户外写生后,回到教室进行创作。

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写生的对象进行绘画,也可以根据写生的经验创作自己的作品。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指导和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发展创造力和表现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

5. 展示和评价(20分钟)学生完成作品后,进行展示和评价。

教师可以组织展览,让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

同时,教师也可以给予学生具体的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六、教学效果通过这次以走进大自然为主题的美术教学设计,学生能够亲身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提升他们的欣赏能力和艺术修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走进大自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本课9个生字,并能正确书写。

2、掌握课文中的新词。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理解课文容。

过程与方法1、采用多种朗读形式,在读中感悟课文容。

2、立于不败之地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的感情。

2、通过品词析句,让学生感受语言美,增强语文学习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容,体会文章的感情。

突破方法:通过反复朗读,抓住重点语段进行分析、体会。

难点:品析课文生动活泼的语言。

突破方法: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利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结合教师的点拨进行体会。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初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一、激情导入深山小溪,红花绿草,飞禽走兽,白云……这一切多美啊!想去看看吗?来!让我们一起走进大自然!二、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容,掌握生字、新词。

1.学习生字2.教师教读生字,注意引导学生边读边记住字形。

三、指导学生朗读课文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正确、读流利。

2.同桌或小组相互朗读、相互评议。

3.指导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听后评议。

4.教师指导、点拨。

5.教师读课文,学生体会。

6.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1.同桌之间进行朗读比赛。

2.小组间讨论交流初读课文后的体会。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容,体会作者的感情品味课文的语言特点。

一、复习导入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指名学生朗读课文。

二、精读研讨1、学生再次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质疑问,小组合作、探究、交流。

2、教师引导,总结学生的疑问,形成问题组。

(1)什么是大自然,我们怎样走进大自然?(2)走进大自然后我们该怎样体验、感受大自然?(3)从大自然中我们能得到什么?3、针对以上问题组,学生利用小组合作优势进行探究,教师巡视。

4、师生共议5、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容的理解。

三、语言赏析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部分小组进行交流。

2、教师指名学生在班上交流。

3、教师出示问题,学生探究。

4、学生自主探究、交流,教师点拨。

四、思维拓展1、照样子写话。

2、描一描,画一画课堂小结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分小组用一两句话赞美大自然板书设计1 走进大自然纯洁走进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美好智慧情感我们来观察教学目标:(1)知道并简单的认识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

(2)运用不同的感觉器官观察身边的物体。

(3)学会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时外部形态特征。

(4)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常见物体的外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

感受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认识各种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教学难点:运用感觉器官进行观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观察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

教学准备:ppt、水果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活动一:我们的感觉器官。

展示图片资料,学生进行观察。

教师讲解:这是一幅西红柿的图片,请大家仔细看图。

学生汇报: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质疑:你能发现图中哪些西红柿成熟了吗?他们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你是用身体的哪个器官发现的?)学生汇报师展示眼睛的图片资料并进行介绍。

师引导学生说出西红柿的味道,进而引出舌头这个感觉器官。

师展示舌头的图片资料进行简单的介绍。

提醒学生注意:未知的物品不要随意闻和尝。

继续展示图片资料,与学生一起认识鼻子和耳朵的简单特征。

师小结,通过师生其回答巩固每个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活动二:观察香瓜师通过四个小组分别:眼睛、鼻子、耳朵和舌头来观察香瓜的外观、气味和味道的特征。

学生结合上面学会的知识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香瓜的特征。

教学总结:在观察事物的时候,每个不同的感觉器官都有不同的作用,观察是有目的的,观察有多种方法和手段。

再次强调,对于我们熟悉的,没有任何危害性的物体,我们可以近距离的观察,否则将可能对自身造成危害。

布置作业:(1)和父母一起学习“皮肤”这个感觉器官的特征和作用。

(2)和父母分享今天所学习的知识。

板书:我们来观察感觉器官:眼睛舌头鼻子耳朵学会运用工具教学目标:(1)借助工具有助于观察和使用工具。

(2)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3)学会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和记录。

(4)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围绕一个观察主题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进行观察。

(5)在观察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学会使用放大镜,通过对比观察,感受肉眼观察,与使用简单仪器的不同。

教学准备:使用放大镜观察事物的细节部分,能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和记录观察所得的信息。

教学准备:放大镜、花朵、较小物体、记录单、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1、情景:(驱动页图片)在校道边,彬彬手持放大镜观察小蜗牛,波波对彬彬的行为感到好奇。

2、提出为题:彬彬拿着放大镜在做什么呢?3、师:放大镜是一种观察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使用它。

导入今天的新课:学会用工具观察。

探究活动:1、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提出问题: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怎样用放大镜?播放视频: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练习使用放大镜3、教师示,指导学生模仿教师的方法,学习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并尝试用放大镜观察一种物体。

(例如一朵花04、说一说借助放大镜观察和只用肉眼观察有什么不同?建立概念:1、出示生活中较小的物体,我们把看到的物体画下来,尽可能把看到的物体都画下来。

每个学生独立完成。

说说你看到的这个物体是怎样的?2、用放大镜观察较小物体的细节,边观察边记录,并把发现画下来。

运用知识:学会了放大镜的观察后,你想用放大镜观察哪些物体?为什么/小结:当我们观察比较小的物体时,直接借助肉眼可能会看不清,这是我们就可以借助放大镜帮助我们进行观察。

板书设计:学会用工具观察更清晰放大细节8 各种各样的文具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种类文具有不同的形状、颜色、轻重、气味等特征。

初步辨别制造文具的材料。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愿意倾听,乐于与他人分享。

过程与方法: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多种感官观察文具,初步描述不同文具的特征。

难点:愿意倾听,乐于与他人分享。

课前准备:PPT课件教学总时数 1 第 1 教时教学过程:任务驱动,导入新课师:展示图1生活情景:课堂里,琪琪和波波看到彬彬的文具袋鼓鼓的,就好奇地问彬彬笔袋里有什么文具。

请同学们猜一猜彬彬的笔袋里能有什么呢?生:有铅笔…尺子…擦子…师:是的,文具是学生们在学习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市场上有很多种类的文具,接下来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们书包里的文具,一起来认识一下同学们各种各样的文具吧!活动指引活动1 认识文具师:什么是文具呢?它是什么概念呢?在我们词典中对“文具”的解释为:笔、墨、纸、砚等用于作书画诗文和学习的物品。

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对“文具”的定义是学生学习用的物品,包括笔、尺子、橡皮、练习本、文具盒、胶水、书包等。

那么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们书包里的文具吧!生:举手回答。

我的书包里有“文具盒、本子、美工刀”,“我的文具盒里有铅笔,橡皮擦,尺子,蜡笔”。

师:那么请同学们数一数你们文具的数量吧!比如说:“我有2跟铅笔,1把尺子…”生:举手回答。

“我有6跟铅笔呢…”“我有三把尺子…”“我有一把美工刀…”师:再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比如说“老师的文具盒是布质的,老师的圆珠笔是塑料外壳的”。

那你们的文具是什么材料制作的呢呢?生:举手回答。

“我的铅笔是木质的…”“我的文具盒是铁质的…”活动2 观察文具师:展示图2课堂情情:妍妍说:“我的橡皮软软的、香香的”。

彬彬说:“我的铅笔长长的”。

那么请同学们从文具的颜色、大小、软硬、气味、形状等方面介绍一下自己的文具吧!生:观察自己的文具,并举手回答!“我有一个绿色的橡皮擦,它软软的、香香的…”。

“我有一把长长的尺子,它扁扁的,上面还有数字…”。

游戏活动1、“文具猜猜猜”师:接下来我们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同学来做“文具猜猜猜”的游戏。

由一位同学说出某种文具的其中一种或者两种明显的特征,让其他学生猜猜猜他说的文具的名称。

生:开始做活动。

2、“文具摸摸看”师:将各种各样的文具放进不透明的黑色袋子里,让学生来摸文具,再猜摸到的是什么文具。

生:积极参与。

板书设计:8 各种各样的文具“文具”的定义是学生学习用的物品,包括笔、尺子、橡皮、练习本、文具盒、胶水、书包等。

9 铅笔和彩笔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不同的铅笔或彩笔因笔迹和痕迹的差异,具有不同的使用。

通过观察、比较铅笔或彩笔的痕迹,知道功能相同的铅笔或彩笔有不用的使用效果。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铅笔和彩笔,对观察身边的物品感兴趣。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观察、比较铅笔或彩笔的痕迹,知道功能相同的铅笔或彩笔有不用的使用效果。

难点:通过研究铅笔和彩笔,对观察身边的物品感兴趣;培养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PPT课件word版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