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奴儿

合集下载

《丑奴儿》翻译赏析

《丑奴儿》翻译赏析

《丑奴儿》翻译赏析《丑奴儿》翻译赏析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 而如今饱受忧患,遍尝人世苦痛,那些不如意的事不提也罢。

不提也罢,假如真要说,就说:“好一个凉爽肃飒的秋天啊!”[出自] 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1.丑奴儿: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

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尽“字有概括、包含着作者诸多复杂感受;使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作了一大转折的表达效果。

8.欲说还休:想要说还是没有说。

9.道:说。

10.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什么是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最终没有说,想说却最终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译文二】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只好说道好个清凉的秋天呀!【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词是词人闲居带湖时的作品,通篇言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词人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

《丑奴儿》

《丑奴儿》
他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 他是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是两 南宋爱国词派的代表 宋豪放词派的代表, 宋豪放词派的代表,是宋词的集 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 大成者。著有《稼轩长短句》, 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 620多首 流传至今的词作有620多首,数 量居两宋词家之冠。 量居两宋词家之冠。他的词继承 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 了苏轼开创的豪放词风,把爱国 词创作推向顶峰。他就是—— 词创作推向顶峰。他就是——
作者怀着捐躯报国的志愿投奔南宋,本想与 南宋政权同心协力,共建恢复大业。谁知, 南宋政权对他招之即来,挥之即去,他不仅 报国无门,而且还落得被削职闲居的境地, “一腔忠愤,无处发泄”,其心中的愁闷痛 楚可以想见。而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 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 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 个秋”。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 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王国维《人间词话》 王国维《人间词话》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 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文学成就
辛弃疾在文学上与苏轼齐名,号称“苏辛”,与李清 辛弃疾 照并称“济南二安”。有人这样赞美过他:稼轩者, 人中之杰,词中之龙。刘辰翁《辛稼轩词序》说: “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 横竖烂熳,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如悲笳万鼓, 平生不平事并巵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暇顾。词至 此亦足矣。” 辛弃疾具有光复故国的伟大志向,却得不到施展,一 腔忠愤发而为词,其独特的词作风格被称为“稼轩 体”。造就了南宋词坛一代大家。其词热情洋溢,慷 慨悲壮。笔力雄厚,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

辛弃疾的诗句:丑奴儿

辛弃疾的诗句:丑奴儿

辛弃疾的诗句:丑奴儿【年代】:宋【作者】:辛弃疾——《丑奴儿》【内容】: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作者】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东济南)人。

出生时,山东已为金兵所占。

二十一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任职期间,采取积极措施,招集流亡,训练军队,奖励耕战,打击贪污豪强,注意安定民生。

一生坚决主张抗金。

在《美芹十论》、《九议》等奏疏中,具体分析当时的政治军事形势,对夸大金兵力量、鼓吹妥协投降的谬论,作了有力的驳斥;要求增强作战准备,鼓励士气,以恢复中原。

他所提出的抗金建议,均未被采纳,并遭到主和派的打击,曾长期落职闲居江西上饶、铅山一带。

晚年韩□(tuo1)胄当政,一度起用,不久病卒。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实行揭露和批判;也有很多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均有名。

但部分作品也流露出抱负不能实现而产生的消极情绪。

有《稼轩长短句》。

今人辑有《辛稼轩诗文钞存》。

(《辞海》1989年版)【注释】:丑奴儿:即《采桑子》。

层楼:高楼。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不满的情绪。

《丑奴儿》赏析

《丑奴儿》赏析

《丑奴儿》赏析《丑奴儿》赏析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译文] 在我年轻的时候,一点也不知道忧愁是怎样的滋味;只是一味地想爬上高楼,爬得越高越好;并且想模仿那些文人墨客,原本毫无忧愁,却偏偏为了作些新诗新词,而强说自己忧愁。

[出自] 南宋辛弃疾《丑奴儿》《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注释1.丑奴儿:即《采桑子》。

四十四字,平韵。

2.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5.层楼:高楼。

6.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强:勉强地,硬要7.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8.欲说还休:想说而最终没有说9.却道天凉好个秋: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意谓言不由衷地顾左右而言他。

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知道愁苦的滋味,喜欢登上高楼,喜欢登上高楼为写一首新词没有愁苦而硬要说愁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而终于没有说,想说而终于没有说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译文1: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不能说。

想说却不能说,只能说,好一个清凉的秋天呀!译文2:年轻的时候涉世未深,无法体会人生的艰难,不知什么叫做愁,所以总喜欢跑上高楼,是为了能刻意找点悲秋愁绪写进诗词中,勉强自己说:“那愁呀!那恨啊!”而如今饱受忧患,遍尝人世苦痛,那些不如意的事不提也罢。

丑奴儿九年级上册原文及注释

丑奴儿九年级上册原文及注释

九年级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宋)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词牌名。

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强:勉强地,硬要。

6.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7.欲说还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①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②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
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
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凉爽的一个秋天啊!”。

辛弃疾《丑奴儿》的意思及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的意思及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的意思及赏析丑一奴一儿1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一爱一上层楼2。

一爱一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3。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1丑一奴一儿:词牌名,又名《采桑子》、《丑一奴一儿令》、《罗敷媚》、《罗敷艳歌》。

2层楼:高楼。

3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当我还是少年的时候,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滋味,只是一味喜一爱一爬上高楼,喜欢爬上更高层次的楼,而且还和一般文人墨客一样,心中本无愁,却每每为了作些新诗新词而强说有愁。

我现在彻底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来,想说却说不出来,只好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含蓄之美】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时的作品。

整篇言愁,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当时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不识愁滋味。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词人在当时投降派把持朝政的情况下,抒发这种忧愁是犯大忌的,因此作者在此不便直说,只得转而言天气,“天凉好个秋”。

这句结尾表面上看起来轻脱,实际上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多么的深沉博大。

【赏析】作者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对比手法,通过“少年”与“而今”,无愁与有愁的对比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

同时还用到了叠句,避开了一般写作中的泛泛描述,从而有力地支撑起下文。

正是通过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以昔衬今,以有写无,以无写有,突出强调了今天的愁深愁大,有强烈的艺术效果。

在作文写作中,对比与叠句的运用可以增加作文的艺术一性一和可读一性一。

【启示】《丑一奴一儿》是作者特殊人生经历下的人生感悟,读来“愁”味十足,既有对从懵懂少年到而今各种喜怒哀乐的描写,也有深深的感叹和难言的凄凉相互一交一织在一起,使作者的人生处在十分复杂的矛盾转化状态中。

从中,我们也体会到了人生的变幻无常,对我们的启示就是好好珍惜眼前的生活,真实地过好每一天。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弃疾《丑奴⼉》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译⽂] 在我年轻的时候,⼀点也不知道忧愁是怎样的滋味;只是⼀味地想爬上⾼楼,爬得越⾼越好;并且想模仿那些⽂⼈墨客,原本毫⽆忧愁,却偏偏为了作些新诗新词,⽽强说⾃⼰忧愁。

[出典] 南宋⾟弃疾《丑奴⼉》注:1、《丑奴⼉》书博⼭道中壁⾟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2、注释:丑奴⼉:⼜名《采桑⼦》,四⼗四字,平韵。

博⼭:在今江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炉峰,故名。

淳熙⼋年(1181)⾟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

  强说愁:⽆愁⽽勉强说愁。

欲说还休: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

”3、译⽂1: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远望。

登⾼远望,为写⼀⾸新词⽽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不能说。

想说却不能说,只能说,好⼀个清凉的秋天呀!译⽂2:年轻的时候涉世未深,⽆法体会⼈⽣的艰难,不知什么叫做愁,所以总喜欢跑上⾼楼,是为了能刻意找点悲秋愁绪写进诗词中,勉强⾃⼰说:“那愁呀!那恨啊!”⽽如今饱受忧患,遍尝⼈世苦痛,那些不如意的事不提也罢。

不提也罢,假如真要说,就说:“好⼀个凉爽肃飒的秋天啊!”译⽂3:少年时代不懂得忧愁的滋味,⼀天⽆忧⽆虑,总喜欢登上⾼楼,向远处眺望。

喜欢登⾼远望,是为了填⼀⾸悲秋的新词,其实既没有愁,也没有恨,⽽是勉强⾃⼰胡乱编排。

现在到了饱经忧患的年纪,完全懂得了忧愁的真正滋味,可是那些不顺⼼的事,说它⼜有什么意思呢。

说它⼜有什么意思呢,还是算了吧,倒不如说:“清凉爽快,好⼀个天⾼云淡的秋天哪!”4、⾟弃疾⽣平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寒林点暮鸦。

5、 这是⾟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道中,却⽆⼼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能为⼒,⼀腔愁绪⽆法排遣,遂在博⼭道中⼀壁上题了这⾸词。

辛弃疾--丑奴儿-PPT课件

辛弃疾--丑奴儿-PPT课件

夏承焘《唐宋词欣赏》:他 这首词外表虽则婉约,而骨 子里却是包含着忧郁、沉闷 不满的情绪。……用“却道 天凉好个秋”这样一句闲淡 的话,来结束全篇,用这样 一句 闲淡话来写自己胸中的
悲愤,也是一种高妙的抒情 法。 深沉的感情用平淡的语 言来表达,有时更耐人寻味。
整体感知
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 表现了 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 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上片写 少年不 识愁滋味。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 滋味”。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 写,重语轻说。寓激情于婉约之中。含蓄蕴 藉,语浅意深。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 情韵。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 苦之后,思想情感的变化,着重写自己现在 知愁。作者处处注意同上片进行对比,表现 自己随着年岁的增长,处世阅历渐深,对于 这个“愁”字有了真切的体验。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 叠句的运用,有什么作用?
两个“爱上层楼”各有什么作用?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 一叠句的运用,避开了一般的泛泛 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前 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 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 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 “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 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 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也要 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这一 叠句的运用,把两个不同的层次联 系起来,上片“不知愁”这一思想 表达得十分完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省广丰县洋口镇博山村,广丰县城西
去15公里。始建于唐同光年间(923
年—925年),明隆庆间毁于火,万
历间重建,天启元年(1621)建成

李清照丑奴儿原诗及释义

李清照丑奴儿原诗及释义

李清照丑奴儿原诗及释义说起宋代那位才情出众的女词人李清照,大家伙儿肯定都不陌生吧?她写的词啊,那可是又美又深情,读来让人心里头那个滋味儿,真是难以言表。

今儿咱们就来聊聊她的《丑奴儿》,这首词虽然名字听起来有点俏皮,但内容可是相当有味道哦。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哎呀,你想象一下,傍晚时分,突然间刮起了风,下起了雨,这夏天的酷热啊,一下子就被冲刷得干干净净了。

那种感觉,就像是闷热了一整天,突然喝了一大口冰凉的井水,透心凉,心飞扬!“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咱们的女词人,弹完了手中的笙簧,那悠扬的乐声仿佛还在空气中回荡。

然后她对着镜子,轻轻地抹上一层淡妆。

这里说的“菱花”,可不是真的菱角花哦,而是指古代那种花式外形的铜镜,或者是镜背上刻有菱形花纹的镜子。

李清照这一梳妆打扮,不是为了给别人看,而是为了自己心爱的人,那份柔情蜜意,都藏在这淡淡的妆容里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哎呀,这词写得真是太美了!绛红色的薄纱睡衣穿在身上,就像是一层朦胧的雾气,把她的肌肤衬托得如同冰雪般晶莹剔透。

那肌肤啊,白得像雪,腻得像酥,还散发着一股淡淡的香气。

这哪是在写人啊,简直就是在写天上的仙女嘛!“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她笑着对心爱的人说:“你看这晚上的纱帐和竹席多凉快啊。

”这句话里啊,满满的都是小女子的娇柔和幸福。

她和心爱的人一起享受着这凉爽的夜晚,那份甜蜜和温馨啊,真是让人羡慕不已。

说到李清照啊,她可是个不折不扣的才女。

她不仅能写出这么美的词来,还能写诗、写文章呢。

她的作品啊,既有深沉的感慨和忧国忧民的情怀,又有细腻入微的情感描绘和优美的意境创造。

读她的作品啊,就像是在品一杯好茶,越品越有味儿。

不过啊,李清照的一生也是充满了坎坷和波折的。

她经历了国破家亡的苦难和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她始终保持着那份对文学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她的故事啊告诉我们: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我们都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勇敢地面对一切挑战和困难。

方千里《丑奴儿》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方千里《丑奴儿》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

方千里《丑奴儿》原文、注释、译文及评析原文:丑奴儿宋方千里凌波台畔花如剪 [1] ,几点吴霜 [2] 。

烟淡云黄,东阁何人见晚妆 [3] 。

江南春近书千里,谁寄清香 [4] ?别墅横塘 [5] ,鼓角声中又夕阳 [6] 。

注释:[1]凌波台:苏州台名,或因贺铸名“凌波不过横塘去”而得名,今已不存。

花如剪:指花开得如剪刀般明快。

[2]几点吴霜:吴地温暖少霜,故曰“几点”。

吴,今苏州。

郝经《江梅吟》:“江城画角吹吴霜,破月着水天昏黄。

”[3]晚妆:以晚妆美人指代梅花。

[4]“江南”二句:此用陆凯折梅赠范晔典故。

[5]横塘:地名,在姑苏盘门外十余里。

[6]鼓角:战鼓和号角。

译文:在凌波台旁,花朵如剪,点缀着吴地的霜。

烟雾淡淡,云彩染黄。

东阁中有谁看到了妇人晚妆。

江南的春天临近,给千里书信,是谁寄来的清香。

别墅横跨在塘边。

鼓角声中又见夕阳。

评析:此词为和周邦彦咏梅之作。

清真原词为:“肌肤绰约真仙子,来伴冰霜。

洗尽铅黄,素面初无一点妆。

寻花不用持银烛,暗里闻香。

零落池塘,分付余妍与寿阳。

”系单纯咏物之作。

方千里的和词虽用原韵而不为原作所囿,情感浓挚,感慨家国,境界更高。

起笔以剪刀之明快比喻花开之盛,极新颖,为明代汤显祖《牡丹亭》“生生燕语明如剪”所本。

下片写江南春近,思念远人,却无法寄梅慰思,因横塘别墅之地,也笼罩在鼓角声中了。

“鼓角”一句,为全词增添了悲壮的色彩。

作者简介:方千里,生卒年不详,三衢(今浙江衢州)人。

官舒州(今属山东)签判。

有《和清真词》。

古诗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翻译赏析

古诗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翻译赏析

古诗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翻译赏析《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作者为宋朝诗人黄庭坚。

其古诗全文如下: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

露滴轻寒。

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消瘦难拚。

明月无端。

已过红楼十二间。

【前言】《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是宋代文学家秦观(一说黄庭坚)的词作。

此词咏离别相思之情,抒发的是多情才子月夜相思的别情愁绪。

全词语言凝练,含义丰赡,词情婉转,结构严谨却又充满灵动之气,显示出词人高超而娴熟的驾驭语言的能力。

【注释】⑴丑奴儿:词牌名。

汲古阁《宋六十家词》本《淮海词》调名作《采桑子》,注云:“元刻丑奴儿。

”⑵阑干:即栏杆。

用竹、木、砖石或金属等构制而成,设于亭台楼阁或路边、水边等处作遮拦用。

唐李白《清平调三首》之三:“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⑶芙蓉:荷花的别名。

《楚辞·离骚》:“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⑷音尘:音信,消息。

汉蔡琰《胡笳十八拍》之十:“故乡隔兮音尘绝,哭无声兮气将咽。

”⑸“瘦尽”句:意思是虽因相思竟致瘦损,但相思的痴情却没有舍弃。

难拚(pàn):犹难舍。

⑹无端:引申指无因由,无缘无故。

《楚辞·九辩》:“蹇充倔而无端兮,泊莽莽而无垠。

”王逸注:“媒理断绝,无因缘也。

”【翻译】在夜里酒醒了无梦境,周围一片清静,起来因忧愁而倚靠栏杆。

夜深天寒,晶莹的露珠不断滴落,冰冷的秋雨落到荷塘的芙蓉花上,就像清泪未曾干过。

想起与佳人一别之后,彼此音信全无,虽然身体不断地消瘦下去,但还是难以放弃思念。

夜已更深,高悬的明月不知不觉地已经移过红楼十二间了。

【赏析】这首词抒发的是多情才子月夜相思的别情愁绪。

起首二句点出时间是在深夜,隐含的背景是在酒醉之后,交代的事情是“清无梦”和“愁倚阑干”。

用“清”字描写夜深人静酒醒之后神志的极端清晰和周围环境的极端宁静,见出词人当时索寞无聊的意绪。

“无梦”二字,十分准确地描绘出酒醒之后神经依旧麻木思绪却骤然清醒之后,脑海里出现短暂的思维空白时的惶恐、无聊和失落。

丑奴儿最好的十首词

丑奴儿最好的十首词

1、《丑奴儿》张孝祥〔宋代〕玉节珠幢出翰林。

诗书谋帅眷方深。

威声虎啸复龙吟。

我是先生门下士,相逢有酒且教斟。

高山流水遇知音。

2、《丑奴儿》晏几道〔宋代〕日高庭院杨花转,闲淡春风。

莺语惺忪。

似笑金屏昨夜空。

娇慵未洗匀妆手,闲印斜红。

新恨重重。

都与年时旧意同。

3、《丑奴儿·晚来一阵风兼雨》李清照〔宋代〕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4、《丑奴儿·夜来酒醒清无梦》秦观〔宋代〕夜来酒醒清无梦,愁倚阑干。

露滴轻寒。

雨打芙蓉泪不干。

佳人别后音尘悄,瘦尽难拚。

明月无端。

已过红楼十二间。

5、《丑奴儿·此生自断天休问》辛弃疾〔宋代〕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

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君来正是眠时节,君且归休。

君且归休,说与西风一任秋。

6、《丑奴儿·近来愁似天来大》辛弃疾〔宋代〕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

谁解相怜。

又把愁来做个天。

都将今古无穷事,放在愁边。

放在愁边。

却自移家向酒泉。

7、《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宋代〕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8、《丑奴儿》周邦彦〔宋代〕美盼低迷情宛转。

爱雨怜云,渐觉宽金钏。

桃李香苞秋不展。

深心黯黯谁能见。

宋玉墙高才一觇。

絮乱丝繁,苦隔春风面。

歌板未终风色便。

梦为蝴蝶留芳甸。

9、《丑奴儿》周邦彦〔宋代〕南枝度腊开全少,疏影当轩。

一种宜寒。

自共清蟾别有缘。

江南风味依然在,玉貌韶颜。

今夜凭阑。

不似钗头子细看。

10、《丑奴儿》黄庭坚〔宋代〕济楚好得些。

憔悴损、都是因它。

那回得句闲言语,傍人尽道,你管又还鬼那人唦。

得过口儿嘛。

直勾得、风了自家。

是即好意也毒害,你还甜杀人了,怎生申报孩儿。

李清照 丑奴儿

李清照 丑奴儿

李清照丑奴儿
《丑奴儿》李清照
宋代李清照
晚来一阵风兼雨,洗尽炎光。

理罢笙簧,却对菱花淡淡妆。

绛绡缕薄冰肌莹,雪腻酥香。

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译文
傍晚,来了阵风,下了场雨,洗尽了白天逼人的暑热,天气变得凉爽起来。

弹完笙簧,又对着镜子抹上一层薄薄的晚妆。

绛红薄绡的透明睡衣朦朦胧胧,雪白的肌肤若隐若现,醉人的幽香阵阵袭来。

微微一笑,轻启朱唇:“郎君,今天晚上的竹席可真凉爽呵。

”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

宋代(南北宋之交)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

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

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

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


《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

后人有《漱玉词》辑本。

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丑奴儿·年年索尽梅花笑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年年索尽梅花笑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年年索尽梅花笑原文|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辛弃疾(1140-1207),南人。

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东济南)人。

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

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

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

一生力主抗金。

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

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

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

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

...
1。

辛弃疾丑奴儿

辛弃疾丑奴儿
两个“爱上层楼”各有什么作用? 后一个“爱上层楼”,又同下面“为赋新词强说愁”结成因果关系,即因为爱上高楼而触发诗兴,在当时“不识愁滋味”的情况下,
也要勉强说些“愁闷”之类的话。 明确:是极有概括力的,它包含着作者许多复杂的感受,从而完成了整篇词作在思想感情上的一大转折。 前一个“爱上层楼”,同首句构成因果复句,意谓作者年轻时根本不懂什么是忧愁,所以喜欢登楼赏玩。 “而今识尽愁滋味”,这里的“尽”字,有什么作用? 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注释】 ①丑奴儿:即《采桑子》。 这句结尾表面形似轻脱,实则十分含蓄,充分表达了作者之“愁”的深沉博大。 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博山寺,又名能仁寺。 词的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之后,思想情感的变化,着重写自己现在知愁。 博山寺侧有辛弃疾读书处,今存遗址。 辛弃疾存词600多首。 自明始,博山寺一直是江南名刹,晚明时曾誉为“天下第二丛林”,南宋著名爱国词人辛弃疾晚年闲居时,在博山建“稼轩书舍”, 读书于此,吟咏颇多,写词十多阕。 博山寺,又名能仁寺。 位于江西省广丰县洋口镇博山村,广丰县城西去15公里。 作者又连用两句“欲说还休”,仍然采用叠句形式,在结构用法上也与上片互为呼应。 他是我国 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词强说愁。 由于他是个北方归正军民,处处受到猜忌,所以连话也不敢明讲。
本词背景:
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 时所作的一首词。他在带湖居 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 无心赏玩当地风光。眼看国事 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 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 壁上题了这首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另一首词——《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二、初读诗词,读通读顺
1、同学们自读课文读准字音。
2、抽读正音:强(qiǎn)还(huán)
3、接下来,我们再读一读这首词,要读出词的韵味出来。词的韵味包括两个方面:
①押韵。(这首词中押韵的字,即韵脚是哪些?请找出来。)
②节奏。(节奏与什么有关?——情感。这首词以哪个字贯穿始终的?——“愁”。)
教学设计方案
第周星期第节上课日期:
课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新授




1、正确流利地朗朗诵这首词。
2、从文中的对比中理解“愁”的深刻内涵是忧国之愁。
3、感受词人的爱国之心,及报国无门的无奈。
重点
朗诵、理解“愁”的内涵。
难点
理解“愁”的内涵。
教法与学法
朗诵、品读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2、背诵这首词。
作业布置:
1、背诵并默写。
2、整理笔记(作者简介、积累字词、翻译•书博山道中壁南宋辛弃疾
“愁”少年:不识闲愁
而今:识尽壮志未酬、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悲愤
教学反思:
同学们再读,要读出“愁”的味道来,并且注意韵脚要读清楚。
4、请几位同学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从语音、语速、语调、情感等方面进行评价。
5、齐读这首词。
三、再读诗词,理解房间,体会情感
1、读了几遍之后,你从词中了解到了哪些内容?
提示:
(1)词人少年时的“愁”是怎样的“愁”?
【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
(2)少年时“强说愁”的目的是什么?
①因为愁多、愁深而无法说清,所以干脆不说;
②因为投降派所持朝廷,说了也于是无补;
③因为在当时抒发这种忧愁是种大忌,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④表现了词人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4、我们再来读一读这首抒发爱国愁苦的词作。
四、课堂小结
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这首词以“少年”与“而今”对比,通过回顾少年时的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这是一种壮志难酬、不被重用、报国无门的悲愤与痛苦之愁。
1、从辛弃疾的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中,我们可以知道辛弃疾的志向是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来?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从“八百里分麾下炙……赢得生前身后名”可以看出。】
2、但是,现实却是残酷的,他因壮志未酬而感到可惜,他更为朝廷的无能而感到悲愤,为得不到朝廷的重用而感到悲愤。因此,他只能借酒浇愁,在梦中回忆雄壮的军营生活,在梦中回忆雄壮的战争场面。回到现实时,只能长叹——“可怜白发生”,他一腔悲愤无处发泄,只能用写词的方式来抒发。
【写一首抒发闲愁的诗词罢了。】
(3)“而今”的“愁”又是怎样一种“愁”呢?联系词人生平志向来说一说。
【壮志未酬、报国无门、忧国忧民的愁苦。】
2、词人年少时没有愁,或者说只是为了写一首诗词而勉强说有愁,那为什么还要写出来呢?
【与“而今“进行对比,突出词人“而今”的愁苦之深。】
3、“而今”明明有愁可说,有愁想说,为什么不说,而转而说天气——“天凉好个秋”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