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及译文

合集下载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赏析(最新)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赏析(最新)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朝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

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

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音及解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音及解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一、词句解释(1)丑奴儿:词牌名。

又叫做采桑子(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4)“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7)休:停止。

二、原文译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三、作品简介作品名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品别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创作年代:南宋作品出处:《稼轩长短句》文学体裁:词作者: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在博山道中一壁上所作的一首词。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4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及注释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赏析三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层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

上片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

“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识尽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经历,积极抗金,献谋献策,力主恢复中原,这些不仅未被朝廷重视,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

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权,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

“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通篇言愁的词作,这首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就和儿童网小编一起来欣赏这首宋词吧。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 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

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

《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注释及赏析丑奴儿 - 书博山道中壁宋·辛弃疾原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注释:丑奴儿:四卷本甲集作「采桑子」。

词牌名。

唐教坊曲有《杨下采桑》,调名本此。

汉代乐府诗《陌上桑》:「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罗敷喜蚕桑,采桑城南隅。

」此曲应是乐府旧曲《采桑》而入燕乐者。

晚唐和凝词为创调之作。

南唐李煜词名《丑奴儿令》,冯延巳词名《罗敷媚歌》,贺铸词名《丑奴儿》,陈师道词名《罗敷媚》。

南卓《羯鼓录》作《凉下采桑》,属「太簇角」。

此双调小令,殆就大曲中截取一遍为之。

《尊前集》注「羽调」。

《乐府雅词》注「中吕宫」,《张子野词》入「双调」。

此调四十四字,前后阕相同,各三平韵。

由四个七字句和四个四字句组成,每阕四字句处于七字句之间,使词气和缓;用韵甚密,而又使音节浏亮。

此调宜于抒情与写景,既可表现婉约风格,又可表现旷达与刚健的风格。

别有添字格,两结句各添二字,两平韵,一叠韵。

博山:地名,位于上饶以东永丰县境内,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卷二十一·〈江南东路·信州〉》:「博山在永丰西二十里,古名『通元峰』,以形似庐山香炉峰,故改今名。

」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辛稼轩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新词强(qiǎng)说愁」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宋·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词:「生怕闲愁暗恨,多少事欲说还休。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及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及译文

丑奴儿1·书博山2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3不识4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5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6愁滋味,欲说还休7。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词牌名。

又叫做采桑子
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

6.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7.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创作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在博山道中一壁上所作的一首词。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 书博山道中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①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①强(qiang抢):勉强地,硬要。

【译文】少年时代不懂得什么叫忧愁,常常喜欢登上高楼,常常喜欢登上高楼,为了写首新词就硬说自己很忧愁。

如今已经尝够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忧愁却不愿开口,想说忧愁却不愿开口,只好赞上一句:“天气凉爽好个金秋!”【集评】明·卓人月、徐士俊:“前是强说,后是强不说。

”(《古今词统》卷四)现代·俞平伯:“今昔对比,含蓄而又分明。

中间用叠句转折。

末句似近滑,于极极流利中仍见此老倔强的意志。

将烈士暮年之感恰好写为长短句,‘粗豪’云云殆不足以尽稼轩。

‘秋’仍绾合‘愁’字,如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

”(《唐宋词选释》下卷)【赏析】此词以咏“愁”为中心,通过少年时与“而今”两个不同的人生阶段对“愁”的相异体会,阐发了深刻的生活哲理,使人具体地感受到了忧患余生的辛酸况味。

上片先写少年时的所谓“愁”,表明年青人往往因涉世未深而不懂得人生的艰难。

作者以自嘲的态度写这种少年时代的假愁和闲愁的目的,是为了反衬如今烈士暮年的真愁与深愁。

下片以“而今”一词作有力的转折,来写现在——饱经忧患的中老年之愁。

真正知道了愁反而不愿说,这是多么深沉的痛苦!然而作者之意尚不止此。

秋天在愁人心目中是衰老没落的象证。

作者晚岁逢秋,本极凄凉,但他对此举不以悲叹出之,反而出人意表地结以轻松滑稽的欣赏之语:“天凉好个秋!”至深之情,却以至淡之语表之,含蓄而又分明,更加耐人寻味。

从这里读者可以更加深透地理解稼轩倔强而诙谐的豪士性格。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翻译及赏析1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朝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人年轻的时候不懂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道:“好个凉爽的秋天呀!”《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

“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天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

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

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

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赏析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赏析辛弃疾是宋朝有名的词人,他写过很多有名气的词。

这首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他其中一首代表作。

本词的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译文及赏析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宋代: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古词鉴赏这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他在带湖居住期间,闲游于博山道中,却无心赏玩当地风光。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在这首词中,作者运用对比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玩味无穷。

词的上片,着重回忆少年时代自己不知愁苦。

少年时代,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对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少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少年时代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认为中原是可以收复的,金人侵略者也是可以被赶出去的。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音及解释整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音及解释整理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chǒu丑\a(nú,奴)\a(ér,儿)\a(,·)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a(s hào,少)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a(lóu,楼 ) 错误!ài爱\a(shànɡ,上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chóu愁,。

\a(ér,而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a( ,。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一、词句解释(1)丑奴儿:词牌名。

又叫做采桑子(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4)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

(5)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6)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7)休:停止。

二、原文译文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三、作品简介作品名称: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作品别名: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创作年代:南宋作品出处:《稼轩长短句》文学体裁:词作者: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在博山道中一壁上所作的一首词。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及注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及注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及注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及注释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的一首词。

此词通篇言愁,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那么《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译文及注释是怎样的?以下仅供参考!
原文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及译文

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注释及译文

丑奴儿1·书博山2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3不识4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5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6愁滋味,欲说还休7。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词牌名。

又叫做采桑子
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

6.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7.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创作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在博山道中一壁上所作的一首词。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词全文注释翻译丑奴儿①书博山②道中壁辛弃疾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③;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④。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⑤;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注释】①:丑奴儿:即《采桑子》。

四十四字,平韵。

②:博山:博山在今江西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③:层楼:高楼。

④:强说愁:无愁而勉强说愁。

⑤: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多少事,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译文: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呀!【赏析】这首词是作者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通篇言愁。

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路的痛苦,也是对南宋朝廷的讽刺与不满。

上片写少年登高望远,气壮如山,不识愁为何物。

无愁说愁,是诗词中常见的文人习气。

下片写而今历尽艰辛,“识尽愁滋味”.“而今”二字,转折有力,不仅显示时间跨度,而且反映了不同的人生经历。

在涉世既深又饱经忧患之余,进入“识尽愁滋味”的阶段。

所谓“识尽”,一是愁多,二是愁深。

这些多而且深的愁,有的'不能说,有的不便说,而且“识尽”而说不尽,说之亦复何益?只能“却道新凉好个秋”了。

比之少时的幼稚,这或许是老练成熟多了。

其实“却道”也是一种“强说”.故意说得轻松洒脱,实际上也是难以摆脱心头的沉重抑塞。

周济说辛词“变温婉,成悲凉”.读此词者,当能辨之。

全词构思新巧,平易浅近。

浓愁淡写,重语轻说。

寓激情于婉约之中。

含蓄蕴藉,语浅意深。

别具一种耐人寻味的情韵。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译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译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原文及译文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宋代: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注释
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可以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启齿的感情。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诗词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诗词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诗词赏析:《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宋朝:辛弃疾青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

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

却道天凉好个秋。

译文及注释译文人年少时不明白忧愁的滋味,喜爱登高远望。

喜爱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此刻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季啊!注释丑奴儿:词牌名。

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免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青年:指年轻的时候。

不识:不懂,不明白什么是。

“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硬要。

识尽:尝够,深深知道。

欲说还(huán)休:表达的意思能够分为两种:1男女之间难于开口的情感。

2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创作背景此词是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所作,创作时刻在公元1181年至1192年间。

辛弃疾在带湖居住期间,常到博山游览,博山风光优美,他却无心赏玩。

眼看国事日非,自己无能为力,一腔愁绪无法排解,遂在博山道中一壁上题了这首词。

赏析此词通过回忆青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情感的转变。

词的上片,作者着重回忆青年时期自己不知愁苦,因此喜爱登上高楼,凭栏远眺。

青年时期,风华正茂,涉世不深,乐观自信,关于人们常说的“愁”还缺乏真切的体验。

首句“青年不识愁滋味”,乃是上片的核心。

辛弃疾生长在中原沦陷区。

青青年时期的他,不仅亲历了人民的苦难,亲见了金人的凶残,同时也深受北方人民英勇抗金斗争精神的鼓舞。

他不仅自己有抗金复国的胆识和才略,而且以为中原是能够收复的,金人入侵者也是能够被赶出去的。

因此,他不知何为“愁”,为了效仿前代作家,抒发一点所谓“愁情”,他是“爱上层楼”,无愁找愁。

作者连用两个“爱上层楼”,这一叠句的运用,躲开了一样的泛泛描述,而是有力地带起了下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丑奴儿1·书博山2道中壁
【南宋】辛弃疾
少年3不识4愁滋味,爱上层楼。

爱上层楼,为赋5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6愁滋味,欲说还休7。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注释】
1.丑奴儿:词牌名。

又叫做采桑子
2.博山:在今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因状如庐山香炉峰,故名。

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罢职退居上饶,常过博山。

3.少年:指年轻的时候。

4.不识:不懂,不知道什么是。

5.“为赋”句:为了写出新词,没有愁而硬要说有愁。

强(qiǎng):勉强地。

6.识尽:尝够,深深懂得。

7.欲说还(huán)休:难于启齿的感情,内心有所顾虑而不敢表达。

休:停止。

【译文】
人年少时不知道忧愁的滋味,喜欢登高远望。

喜欢登高远望,为写一首新词无愁而勉强说愁。

现在尝尽了忧愁的滋味,想说却说不出。

想说却说不出,却说好一个凉爽的秋天啊!
【创作背景】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是宋代大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去职、闲居带湖时在博山道中一壁上所作的一首词。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却故作深沉的情态,下片写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通过“少年”时与“而今”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受压抑、遭排挤、报国无门的痛苦之情。

全词突出地渲染了一个“愁”字,以此作为贯串全篇的线索,构思精巧,感情真率而又委婉,言浅意深,令人回味无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