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2课时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教师版)
02
柳宗元在政治上主张改 革,曾积极参与王叔文 集团的政治革新活动。
03
柳宗元在文学上主张文 以明道,强调文章要有 思想内容和社会作用。
04
柳宗元的代表作品有《 永州八记》、《三戒》 等。
写作背景及缘由
柳宗元因参与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 永州司马。在永州的十年间,他寄情 山水,写了著名的《永州八记》。
题。
中间部分详细描绘了西山的景色 ,以及作者在游山玩水中的心境 变化,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
处。
结尾部分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 旨,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热 爱和向往,以及对人生境遇的深
刻思考。
03
语言及艺术手法
语言特色
01
02
03
语言简练
文章语言简练,用词精准 ,没有过多的修饰和冗余 ,表现出作者高超的文字 驾驭能力。
“始得西山”一句点明了作者对西山的独特感受 和发现,强调了西山的奇特之处,同时也表达了 作者对自然景色的欣赏和热爱。
“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一句则进一步 表达了作者与天地元气融为一体的感受,展现出 作者对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和向往,同时也体现了 作者对自然景色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05
问题与思考
关于主题的思考
作者对西山的细节描写十分到位, 如山的形态、水的声音、花的色彩 等,这些细节描写使西山形象更加 鲜明。
寓情于景
作者将自己的情感融入景物之中, 使景物具有了情感色彩,增强了文 章的抒情效果。
修辞手法分析
比喻
对偶
作者运用比喻手法,将西山美景比喻 成各种形象,如“玉龙下山”、“金 凤凰展翅”,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 到西山的美丽。
重点词句解释
解释
“宴游”一词在文中指的是作者柳宗元在游览西山时的愉悦心情,他与朋友一起饮 酒、欣赏自然风光,感受大自然的美丽与宁静。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 答案
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作者首先是被那登高所见的博大景观而震惊,千里之间的高山深谷如土堆、洞穴,尽收眼底,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
A. 意有所极(极点),梦亦同趣(同“趋”,往)
B.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才)指异(以„„为异)之
C. 缘(顺着)染溪,斫(砍)榛莽,焚茅茷
D. 心凝形释(解除束缚),与万化冥合(浑然一体)
3.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
A 日与其徒上高山 B箕踞而遨
C始指异之 D幽泉怪石
4.下列各组中加粗的虚词,意义和用法各不相同的一组是( C )
4.作者怎样用比照映衬来写西山之景的?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刻画细致,寄托深远,情景交融,具有极高的艺术感染力。作者在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由极目远眺,“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所见之深山低谷,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二体更衬其高。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的感受。在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
(3)文体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含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含答案)文本19始得西山宴游记柳宗元核心素养目标1.语言积累文中重点实词及特殊句式。
2.思维把握文章思路,体会作者情感。
3.审美品味重点语句,赏析艺术手法。
任务情境余秋雨在柳侯祠中曾说“他在永州待了年,日子过得孤寂而荒凉。
亲族朋友不来理睬,地方官员时时监视。
灾难使他分狼狈,一度蓬头垢面,丧魂落魄。
但是,灾难也给了他一份宁静,使他有足够的时间与自然相晤,与自我对话。
于是,他进入了最佳写作状态,中国文化史拥有了永州八记和其他篇什,华夏文学又一次凝聚出了高峰性的构建。
”这个人是谁柳宗元今天就让我们来共同学习他的始得西山宴游记。
一.诵读全文,解释加点词的意思,并回答段后问题。
第1段自余为僇人受刑戮的人,罪人。
作者此时贬官永州,故称。
僇,同“戮”,刑辱,居是州这个州,指永州,恒常常惴栗忧惧不安。
其如果,连词隙指公务之暇也,则施施缓慢行走的样子而行,漫漫而游无拘无束地游。
漫漫,不受拘束的样子。
日每天与其徒随从上高山,入深林,穷走到尽头回溪萦回曲折的溪涧,幽泉深僻的泉水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分开草。
披,用手分开而坐,倾壶倒尽壶里的酒。
倾,倒出来而醉。
醉则更相互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至,梦亦同趣同“趋”,往,赴。
觉睡醒而起,起而归。
以为认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奇特的形状者,皆我有也,而未始未曾知西山之怪特。
请概括段意概述被贬到永州后,寄情山水,自以为游遍了永州,却不知还有一个“怪特”的西山。
第2段今年九月二八日,因坐法华寺名西亭,望西山,始才指异之指点西山并且感到它的奇异。
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沿着染溪,斫砍伐榛莽丛生的草木,焚茅茷茂盛的茅草。
茷,草叶茂盛,穷穷尽,指登上山顶山之高而止。
攀援而登,箕踞古人席地而坐,两腿前伸,呈簸箕状,称“箕踞”而遨游览,这里指观赏,则凡数州之土壤土地,指地域,皆在衽席睡觉用的席子之下。
其代词,指上句“数州之土壤”高下之势,岈然山谷空阔的样子洼然深谷低洼的样子,若垤蚁穴边的积土若穴,尺寸千里,攒聚集蹙收缩累积堆积,莫得遁隐尽收眼底。
始得西山宴游记 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第一课时)一、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通过课后注释以及工具书熟知文言实词和虚词。
2.通过入情如境的朗读深入领悟作者的思想领悟。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重点问题以及大家感兴趣的话题。
二、学习目标1.熟读并背诵第一段,注意字音字形。
2.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翻译全文,准确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对文言现象进行归纳分析。
3.理解柳宗元“恒惴栗”的心情和原因。
三、先学导引(一).解文题“始得”即开始得到,题意为开始发现西山的奇特,获得宴游之乐的游记。
山水游记是散文的一种,多以轻快的笔调、生动的描写记述山水景物、风景名胜等,并通过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二)识作者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
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
贞元间中进士,官至监察御史里行,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
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
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
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
卒于柳州任所。
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
其作品由刘禹锡保存并编成集。
有《河东先生集》。
(三)知背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后,十年内到处搜奇觅胜,写出一系列刻划入微又托意深远的山水游记。
其中最著名的是《永州八记》,包括《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四、自主独学(一)给下列字词注音僇()人惴()栗()梦亦同趣()斫()榛()莽冥()合箕()踞()衽()席颢()气引觞()满酌()颓()然----------------------------------------------------------------------------------------------------------------------------------------当堂检测评价班级:姓名:学号:翻译下列句子(1)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课时预习案一、1.僇人(lù)惴栗(zhuìlì)施施(yí)榛莽(zhēn )茅茷(fá)箕踞(jī)衽席(rèn )岈然(xiā)若垤(dié)攒蹙(cuán cù)培塿(pǒu lǒu)颢气(hào )引觞(shāng )遁隐(dùn )颓然(tuí)斫(zhuó)冥合(míng)2.(1)是,这恒,常常(2)隙,空闲(3)徒,随从穷,穷尽(4)分开(5)相互(6)到达(7)往、赴(8)睡醒探究案一、1.日与其徒上高山(名词作状语,每天)2.穷回溪(形容词作动词,走遍)3.卧而梦(名词作动词,做梦)二、3.定语后置句四、1.整理的心情非常郁闷痛苦,“惴栗”“施施而行,漫漫而游”中可以看出。
整理在公务之暇外出,整理置身于自然山水之间,以幽泉怪石为伴,根本无意于留恋山水景色,他寻访山水的目的,是为了远离现实世界,暂时忘却自己所处的险恶处境,也是为了排遣心中的痛苦的,并没有感受到多少快乐。
2.前面的这些内容是为了衬托西山之怪特而写的,是为下文张本,不是构思方面出了问题。
训练案 1. B箕踞jī 2.D3.D第二课时探究案一、1.始指异之(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奇特)2.穷山之高而止(形容词用作名词,最高点、顶点)3.箕踞而遨(名词作状语,像簸箕一样)4.萦青缭白(形容词用作名词,青山,白水)二、1.施施而行,漫漫而游(连词,表修饰)2.披草而坐,倾壶而醉(连词,表承接)3.卧而梦(连词,表承接)4.觉而起,起而归(连词,表承接)5.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连词,表转折)6.穷山之高而止(连词,表顺承)7.攀援而登,箕踞而遨(连词,表修饰)训练案1.C2.A3.A4.C第三课时探究案一、1.然后知是山之特立(古义:这样以后今义:接着,表承接)2.颓然就醉(古义:文中指身子倾倒、跌倒的样子;今义:形容败兴的样子)3.游于是乎始(古义:从此;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前一事,后一事是由前一事引起的)4.攒蹙累积( 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四、1.整理游山水是想聊以忘忧,虽然几乎走遍永州的奇山异水,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感受。
02《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主备人:毛红秀 审核人:顾军 授课人:____ 时间___
【学习目标】
⑴.学习课文第二节。
⑵.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积累文言词汇,翻译好特殊句式。
⑶.能熟读课文.
【重点难点】
学习课文第二节,掌握重点文言词汇的意义和用法,整理归纳文言知识。
【学习流程】
■问题引导(自主学习)
一、复习巩固。
1.指名读课文
2.检查上节课重点字词掌握情况(指名板演)。
二、齐读课文第二节,学习新课。
■诱思讨论(合作学习)
学习课文第二节,落实重要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翻译
师生共同学习解决疑难问题,重点解决下列词句的翻译(中间穿插朗读,以便加深对重点字词和课文内容的记忆)。
A.重要实词
异:缘:穷:
箕踞:土壤:尺寸
1、完成金太阳导学案91页3、4、5
2.翻译
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至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课堂小结
备注(教师二次备课栏及学生笔记栏)
教学反思(教师教后反思,学生课后复习心得)
攒蹙:累积:青:
白:际:四:
一:远:向:
于是:志:
B.重要虚词
而a.攀缘而登b.箕踞而遨
c.穷山之高而止d.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
C.重要句式
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故为之文。是岁,元和四年也。
3.齐读课文,小结本节大意。
本节叙写西山形势的高峻、气象的阔大,写了宴游之乐,表达了作者偶识西山的欣喜。
高中语文 4.2.2《始得西山宴游记》2 导学案 苏教版必修1
高中语文 4.2.2《始得西山宴游记》2 导学案苏教版必修1 一、教材分析《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精品,传诵千古而不衰。
本文是柳宗元著名的“永州八记”的第一篇。
所叙述和描写的景物,都是作者主观感情的折射和体现。
这是了解柳宗元主要思想脉络的重要途径,所以,这虽然是一篇课标外的古文,可是鉴于这篇文章的重要地位、艺术特色、描写方法以及一些重要的文言实词,考虑用两课时学习本篇文章。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掌握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正确理解“其”“则”“未始”等文言虚词,在朗读中体会“之”“也”“而”等虚词的作用。
”等字的一词多义,及省略句的运用。
2、再次了解“记”的特点。
3、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讨论划分课文层次,领会“概写”“特写”之不同,学习寓情于景的写法。
(二)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读字音,读词义,读句意,读整体内容,读作者感情。
1.通过反复诵读,正确理解文中的难词、难句,解决本文的重点。
2.讨论分析写学时“概写”和“特写”的不同以及其相互关系。
3.联系现代文抒情散文的有关知识,分析体会本文叙述、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的运用。
4.通过背景知识的介绍结合课文分析体会作者寄情山水,孤标傲世的思想感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身处逆境,仍胸怀大志。
2.教育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进行赞美,增强自豪感。
3. 感悟古人遣词造句之美,想像作家笔下山水之美,进而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练就一双善于以自然学物中发现美的眼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难点: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四、学情分析通过学习,学生对文言文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有必要让学生更深入地去学习、掌握文言文的其他样式。
文言散文在整个中学教育阶段占有不可忽视的一席之地。
《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我国古代散文的精品,传诵千古而不衰。
这一课给学生印象好坏必将影响到以后学生对文言散文学习的兴趣。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连云港外国语学校高一语文导学案——《始得西山宴游记》【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文言虚词“而、为、之”实词“穷”。
2、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1、柳宗元的山水诗文都流露出借游解忧的情绪,试找出有关诗文加以体会。
2、学习本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的写法。
【自读指导】本文是一篇自读课文。
学习中,首先要使用古汉语字典查找相关生字词、多义实词、虚词的读音和意思,疏通大意,圈划疑难语句相互讨论。
然后,要结合作者人生经历(《晨读晚练》P111《独钓寒江雪》),抓住文中写景的语句,体会作者在游记中寄寓的人生感悟。
最后,可以结合柳宗元的其他诗文体会诗人被贬永州终生不得复用的绝望与排遣,进一步品味文中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知识链接与巩固】1、柳宗元,字子厚,世称“柳河东”,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刘禹锡与之并称“刘柳”。
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和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唐宋八大家”。
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写下了著名的《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姆潭记》、《钴姆潭西小丘记》、《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永州三戒》(《永某氏之鼠》、《黔之驴》、《临江之麋》)我们初中时学过其中的,还有他的另一篇,以及他的诗。
2、“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山水游记是柳文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它继承了《水经注》的传统而有所发展,不仅用凝练的文笔、精华的语言描绘南国美好风物,并且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不幸遭遇、怨愤抑郁的心情融注其间,文笔或峭拔、峻洁,或清邃奇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
3、平日的游览,平淡无奇,索然无味,而西山景色新异,令人精神振奋,心旷神怡,是作者第一次真正的游览,所以在题目上冠以“始得”二字。
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4专题《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及答案
问题导学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2.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3.《赤壁赋》与《始得西山宴游记》都是作者在特殊人生境遇中感悟自然的佳作,分析两篇文章的异同。
自主探究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文中流露出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你同意这种看法吗?文法导析1.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
作者写西山之景,不直接写所见之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之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的手法突出西山高峻峭拔的特点。
如先写坐法华西亭“始指异之”,再写登山始感高险难测,“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下望所见之山,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尽收眼底,青云萦绕,云天相连……这一切皆衬出西山之高。
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为类”的感受。
在这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作者卓尔不群的人格更有感染力。
2.寄情于景,借景抒怀。
这篇山水游记无论叙事还是写景,都带上了作者浓厚的感情色彩,寄寓了寂寞惆怅、孤立傲世的情怀。
比如,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之后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两山的高峻气势和怪特的特点,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和特立不群的品格。
西山的“特立”,正是作者傲世蔑俗的写照。
作者赋予山以个人的情致,山川壮丽无人赏识,如同自己之怀才不遇。
所记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技法导练导练目标寄情于景托物言志作者在叙事写景中多有寄寓,独特出众的西山是作者情致的象征物。
作者笔下的景物,是用心灵体察过的,都带上了强烈的主观色彩。
写西山,不仅写出了在山上所见之景,而且写出了自己对山水景色的独特感受。
例如: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正是他孤寂、疏放的性格体现;写西山“特立”,正是他傲世蔑俗的写照;写西山的“萦青缭白”,正是他高洁人格、傲世情怀的象征。
《始得西山宴游记》学案答案.doc
高一必修一《始得西山宴游记》主编:贾玉忠审核:张荣义四、解释加点的字:自余为僭人:傷,通“戮”。
这里是刑辱的意思。
施施而行:缓慢行走的样子。
扱而坐:用手拨开古今异义更聊粒以卧:更,更换交替。
相枕,互相紧靠着。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极,到趣,通“趋”,往。
缪染溪:沿着始指异之:以…… 为异饕踞,席地而坐,像个簸箕。
寒青缭白:萦回着青山,缭绕着白云。
萦,缭都是缠绕的意思。
莫得其涯:边际,极限。
心凝形弹,与万化Mfo释:解除束缚。
冥合:浑然一体。
然后知吾回之木始游,向,从前。
未始,未尝。
游于是乎始于是,从此,从现在。
五、古今异义。
1、而禾始知西山这怪特古义未尝今义没开始2、攒蹙累积古义重叠、积压今义积累3、毬辰知春向之未始游古义这样以后今义转折连词4、游于悬乎始古义从此,从这时今义递进连词5、醉则更視枕以卧古义更换交替今义更加六、翻译句子:A、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我认为,凡是这永州有奇异形态山水的,都被我领略过,却不曾知道西山的怪异特别。
B、悠悠乎与履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 我的神思悠悠然与天地之气相应,而无法找到它的边际;情怀浩荡与大自然共游,而不知道它的尽头。
C、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此时心神凝定,形体仿佛已经消散和万物融合为一体。
D、是岁,元和四年也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七、合作探究1、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 ?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这些山水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受,然而当作者游西山时,方发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这高峻的西山卓尔不群的人格是何其熟悉,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引觞满酌”,沉醉于自然之美中,“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迹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2、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 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以往所见的幽泉怪石没有给作者带来精神的愉悦与解脱,虽然畅游酒醉,却不能把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大自然中,因此“觉而起,起而归",心中的烦闷依然无法排遣而西山之游却不同,作者首先是被那高悬下望的景象所震惊,所有的景物都聚集在视野之内,浮云萦绕群山,与天空连成一体,此时作者才真正感受到与自然同呼吸,与天地同游的快慰从高峻的西山中作者感受到卓尔不群的人格之美,“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作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他仿佛与西山心心相印,自己志高品峻的情操恰恰在西山那高峻峭拔之貌中得以体现作者在这物我交融之中得到了解脱与审美享受,以至醉不思归3、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人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八、拓展训练第1题:A (推:推崇)第2题:A (精心剪裁交隔绝的地方学习效法)第3题:C (CB把,介词;因为介词A.的,助词B.跟介词D.……的人,代词)第4题:B第5题:D (选文并无体现作者“愤慨”的内容)第6题:(1)我和刘禹锡亲密的朋友,怎么忍心看他们母子这样(落到这个地步)呢?(2)观察吏裴立为柳宗元料理丧事,并护送他的妻子儿女返回京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答案)
《始得西山宴游记》复习学案
基础知识积累(秋的收获,从播种开始……)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⑴僇人⑵斫⑶榛莽⑷栗⑸施施而行
⑹茅筏⑺箕踞⑻衽席⑼岈然⑽若垤
⑾攒蹙⑿颢气⒀引觞
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自余为僇人( 通)
⑵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通,)
⑵
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
望西山,始指异之
居是州,恒惴栗
觉今是而昨非
唯命是从
若垤若穴
若毒之乎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伏尸而哭,极哀
⑶
引以为流觞曲水
将军夜引弓
⑷
外与天际,四望如一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
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
⑹
3.解释下列加点的文言实词。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
《始得西山宴游记》导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词汇,翻译文言文。
2、体会借景抒情和在比照映衬中写景的写作特点。
3、理解作者被贬永州后寄情山水聊以忘忧的情怀以及卓而不凡的人格。
课前预习案一、作者简介:柳宗元(73-819),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人,人称“柳河东”。
晚年贬为柳州(今广西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
他是唐代杰出的思想家、文学家,与韩愈同为当时古文运动的领袖,同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贞元九年(793),柳宗元进士及第。
公元805年,他参加了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集团,升任礼部员外郎,积极从事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改革。
但为时不久,就在其政敌联合反击下而失败,受到残酷迫害,先是被贬为永州(今湖南省零陵县)司马;十年之后,又改任为柳州刺史。
宪宗元和十四年,死于柳州,年四十七岁。
柳宗元在中唐的文坛上与韩愈齐名。
他能诗善文,成就很高。
他的散文包括论说、寓言、杂文和游记等类,文笔犀利,含义深刻,形象生动,气势奔放。
就游记而言,他是唐代一位集大成的刻画山水的能手。
一方面,他通过自己敏锐的观察,深入的体会,运用简洁概括、鲜明生动的语言,精细而准确地把那些易于被人忽视和遗忘的自然景色画图般地再现出来给读者一种亲临其境的真切之感;另一方面,他在描写山水木石、鸟兽虫鱼的声色动静时,往往将自己横遭贬谪、饱受压抑的境况渗透在里面,达到情景交融的地步,从而曲折地反映了中唐黑暗的社会现实。
他的作品收入《柳河东集》。
二、文体知识:“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写作背景:公元805年,就是唐顺宗李诵永贞元年,王伾、王叔文、柳宗元等人入主朝政,发动了一场政治革新运动,矛头直指豪门贵族、藩镇、宦官,做了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
由于主客观的原因,这场运动只维持了146天,便被宦官勾结豪门贵族镇压下去。
结果顺宗李诵被迫让位给太子宪宗李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始得西山宴游记》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在比照与映衬中写景的特点。
2.体会本文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的艺术特色。
3.积累文言知识用法。
教学重难点:1、掌握常见的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体会借景抒怀、融写景叙事抒情为一体的写作特点和富有特色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学习过程:第2课时【复习回顾】朗读课文,考查复习情况。
【问题交流与探讨】1.文章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作者为何开篇从他处着墨?提示:本文中心内容是记叙西山之游,但作者开篇却从他处着墨,先写以前永州异山秀水的游览,以此作为铺垫,来比照映衬西山之游不同于以往。
2. 比较西山之游与此前之游的不同。
(可从游的过程、对象、结果,或游的外在表现、内在精神等角度去比较)“始”前游西山游游:施施而行,漫漫而游(随意任情)攀缘而登,箕踞而遨(积极主动)景:深林、回溪、幽泉怪石(幽深、拘束)特立,不与培塿为类(境界开阔、荡涤心胸)归:觉而起,起而归(来也随意,去也随意)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陶醉其中,眷恋不舍)情:为僇(戮)人,恒惴栗(无法摆脱的苦闷)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身心的解脱与自由)(立足于学生的发言来归纳总结)3.西山的哪一点吸引了作者,以至于披荆斩棘,不顾劳顿,孜孜以求?(高峻雄奇,特立不群。
)4.作者是如何表现西山之高峻雄奇的?(烘云托月的手法,用西山上的所见,即四围的环境来进行衬托。
——可借柳宗元《江雪》一诗做补充说明。
这里也有视角由俯视到远眺的变化,视角的变化伴随着境界的进一步开阔,而境界的进一步开阔又伴随着作者胸怀的进一步开阔)作者在本文没有直接写眼中西山,而从多角度写登西山所见所感,采用比照映衬手法突出其高峻峭拔之貌。
如先写“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
再写登上西山始感高险难测,云天相连。
由极目远眺,“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衬其高。
所见之深山低谷,好像土堆洞口,千里之外的景物尤如近在咫尺亦衬其高。
青云萦绕,云天相连浑然二体更衬其高。
由此写出“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蝼为类”的感受。
在比照映衬之下,西山之景更显其美,西山之游更觉其异。
5.为什么西山的高峻雄奇如此吸引作者?(首先,原先游览的深林、回溪、幽泉怪石之景,大都幽远深僻,给人以坐井观天的拘囚压抑之感,强化了作者原有的孤独;而西山的高峻雄奇、开阔壮美则给人以豁然开朗的感觉,使人的身心放松解脱。
——此处可联系学生初中学过的《小石潭记》“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以作比较。
也可联系《岳阳楼记》中迁客骚人面对不同景致产生不同感受的描写。
更重要的是,自然中的西山其“不与培塿为类”、特立不群的品格正与作者身受打击却不甘沉沦的人格精神相互照应,两者在精神上达成契合;故而作者能忘却自我,忘却烦恼,人格精神与宇宙自然合一,达到“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的境界。
——此处言及柳宗元的精神人格,亦可联系《江雪》。
)6.作者为什么说“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作者游奇山异水是想聊以忘忧,文章开头即写明自己不幸的遭遇和贬谪南荒后“恒惴栗”郁闷痛苦不堪的心情,因此“幽泉怪石,无远不到”,以至“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
虽然他几乎走遍了永州的奇山异水,但却没有给他带来特殊的感觉,没有感到此山此水有何“怪特”之处。
然而当作者“坐法华西亭,望西山”时,“数州之土壤”尽收眼底,方觉西山是任何地方都无法相比的,渐渐地作者不知不觉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深切体会到天人合一的至理。
因此作者认为西山之游才是真正游览山、水的开始,以往的游览算不上真正的游览。
文题“始得”恰好点明此游之意义,并以“始”与“未始”结构全文。
7.作者借西山之游,抒发了自己怎样的人生感受?提示:文章开始写以往游览“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觉而起,起而归”,记叙之中流露出被贬失意抑郁不平的心态。
而后文写游西山则表现出偶识西山之喜,沉醉之乐,借西山的高峻气势,表现自己高洁的人格,所记游山水景物无不融入自己的感情,表露自己的傲世情怀。
【同步练习】1下列划线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D )A僇.人lù惴.栗zhuì颓.然就醉tū B 榛.莽zhēn 衽.席rèn 施施..而行shìC若垤.dié攒蹙.zù引觞.满酌shāng D培.pǒu 塿颢.气hào 箕.踞而遨jī2下列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B )A惴栗..而游(任意) B披.草而坐(身上披着)意有所极.(到)..(担心)漫漫C缘.染溪(沿着)攒蹙.累积(收缩) D引觞.满酌(酒杯)游于是..乎始(从此)3与例句中“穷”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C )例: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A穷.山之高而止 B欲穷.其林C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 D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4与“到则披草而.坐”的“而”字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与例句均表承接关系)(A表修饰关系B表递进关系D表并列关系。
)A则施施而.行 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C倾壶而.醉 D蟹六跪而.二螯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C定语后置,与例句同)(A省略句,B判断句,D被动句)例句: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A故为之文以志(之) B是岁,元和四年也 C凌万顷之茫然 D皆我有也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不是遗世独立的惆怅情怀)A、《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永州司马时所作,多为借景抒情,发泄自己被贬谪的幽愤,同时也表达虽身处逆境而心志不泯的情怀。
B、“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主要是记载事物,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既景抒情,托物言志。
C、柳宗元在政治思想上受儒家民本思想影响,曾提出“官为民役”的观点。
政治上他是失意者,但在文学创作上却成就卓著,表现在寓言、传说、山水游记等散文方面,是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
D、《始得西山宴游记》是《永州八记》是第一篇,作者寄情山水,写偶识西山的欣喜,写西山形势的高峻,写宴饮之乐,写与自然的融合,表露自己的遗世独立的惆怅情怀。
7 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2分)A增其旧制 B入则无法家拂士(弼) C梦亦同趣(趋) D蝉则千转不穷(啭)8 下列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D (2分)A 腰.白玉之环(名作动) B箕.(名作状,像簸箕一样)踞而遨C虽乘奔.(快马)御风不以疾也 D所识穷乏者得我欤9 与例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2分)例句: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A属予作文以记之 B夫人之有一能 C岂他人之过哉 D不知日之入【课外延伸】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柳宗元传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
下笔构思,与古为侔。
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当时流辈咸推之,登进士第,应举宏辞,授校书郎、蓝田尉。
贞元十九年,为监察御史。
顺宗继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尤奇待宗元。
与监察吕温密引禁中,与之图事。
转尚书礼部员外郎。
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
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涉履蛮障,崎岖堙厄,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
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
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
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即草章奏,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州。
会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
其以没者,仍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著述之盛名动于时时号柳州云。
有文集四十卷。
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
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节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1)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绝:超出、高超 )A.宗元少聪警绝众绝:拒绝B.下笔构思,与古为侔侔:相等、等同C.时人义义:以……为义 D.以男女质钱质:作抵押(作人质)(2)下列加点词古今用法一致的一项是( A.执友 )A.吾与禹锡执友..还于京师.. B.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C.览之者为之凄恻..必有师.. D.古之学者(3)分别比较加点的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B )(A.以:已经 B.形成 C.写 D.是)①其以.没者②动必以.文③为.骚文十数篇④便为.永诀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不同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同(4)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是表现柳宗元文学才华受到世人称赞的一项是( B )①宗元少聪警绝众。
②当时流辈咸推之。
③蕴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
④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⑤即草章奏。
⑥仍出私钱赎之。
⑦凡经其门,必为名士。
⑧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皆随宗元师法。
A.⑦②⑥ B.②⑦⑧ C.③④⑥ D.①⑥⑧(5)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C )(A.贬为永州司马 B.居位不久的不是顺宗 D.已被重用过)A.柳宗元从小就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后考中进士,被推荐为宏辞科,任永州司马等职。
B.王叔文等人特别看重并任用柳宗元,但正赶上顺宗居位不久,他们都被贬谪了。
C.巴在长江至江岭之间,想考进土的人,不远千里都来跟着柳宗元学习结果那些人都出了名。
D.柳宗元的文学才华得到世人的称赞,但还未被重用就遭贬了。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译文(1)精裁密致,璨若珠贝。
(2)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3)吾与禹锡执友,胡忍见其若是?译文:柳宗元小时候,聪明机警,超群出众,尤其精通西汉的文章和《诗经》、《离骚》。
构思落笔成文,可与古人相匹敌。
精心削减,缜密细致,璀璨如同珍珠和贝壳。
在当时,文人同辈都推崇他。
参加科举考试中进士第,又应考中宏辞科,被授予校书郎、蓝田(今陕西)县尉的职务,贞元十九年(803年),柳宗元任监察御史。
唐顺宗继帝位以后,王叔文、韦执谊掌权用事,特别看重任用柳宗元,将他和监察史吕温悄悄地引入禁宫之中,和他们商议大事。
柳宗元又调任为尚书礼部员外郎。
王叔文想让他当大官,但恰逢任职不久,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便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谪了。
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湖南宝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
柳宗元已经遭到贬逐,涉足南蛮瘴疠的地方,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内怀骚人抑郁的情怀,所以抒情叙事,只要一动笔就一定形成文章。
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感动得凄恻哀婉。
元和十年(815年),柳宗元按旧例被移作柳州刺史。
那时郎州司马刘禹锡被移作播州(今贵州遵义)刺史,诏书下达时,柳宗元同自己所亲近的人说:“刘禹锡有老母,年龄已大,如今他要到蛮方远郡去做刺史,在西南交通隔绝的地方,来回有上万里的路程,哪能让他和老母一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