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笔记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笔记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笔记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笔记第二章运动与能量课堂笔记1.机械运动: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2.根据运动路线的形状可把运动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3.原子的结构模型称为核式结构模型,也称为行星模型,与太阳系的结构最相似。

⑴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

⑵原子是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

⑶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电子绕核高速运动。

⑷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⑸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呈中性。

4.判断物体是否运动首先要选一个标准物,这个标准物叫做参照物。

注:参照物是在研究问题时,事先选择的假定不动的物体。

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静止的;如果物体相对于参照物位置发生变化,则称这个物体是运动的。

5.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但应根据需要和方便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作为参照物)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通常把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6.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以及它的运动情况如何,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这个事实叫做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7.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路程比时间(裁判);(2)相同时间比路程(观众)8.速度:(1)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2)速度在数值上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计算公式:(4)单位:①国际主单位:米/秒(m / s )②常用单位:千米/时(km / h )③换算关系:1米/秒= 3.6 千米/时;1千米/时= 1/3.6 米/秒9.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注: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1)路程—时间图像(2)速度—时间图像10.变速直线运动:(1)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在变速直线运动中,可用平均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的大致快慢程度。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初二物理笔记整理
第一章静电场
一、定义及特性
1、静电场(electric field)是由静止的电荷(charge)所产生的一种力场,它是
电场形成条件之一。

3、静电场(Electric field)是按照磁场(magnetic field)中相反电荷聚集形成,表现为在磁场中分布均匀(uniform)的电流;
4、静电场(Electric field)可以控制的怎样的两种特性:(1)它允许电流在其中
运动,(2)影响它的介质之间作用;
二、电场强度和电荷密度
1、电场强度(Electric field intensity)是指静电场位点(point)上,有多少电
荷(charge)量表示,它可以通过电荷密度(charge density)来表示。

2、电荷密度(Charge density)是指沿某条线的静电场的电荷(charge)的载体浓度。

电荷密度可以表示为每平方厘米有多少电荷量。

3、根据公式可知,电场强度可以由电荷密度和它的反向量计算得出。

三、偏角
1、偏角(electrical dipole angle)是指电子之间的距离和他们之间的相对力,当
两个电子分别处在两个空间坐标系统内时,偏角就是他们在各自空间坐标系统中电势差的
夹角,它可以表示为:θ=∠Ax’a。

2、又偏角也用来描述一个双极子(dipole),双极子由两个载体(carrier)组成,
它们之间的夹角定义为偏角。

3、偏角可以用来描述静电场(electric field)中外电荷(charge)之间的耦合情况,因此,一个物理体上存在的外电荷(charge),其偏角可以根据质子和电子的比例来
计算。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必收藏)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必收藏)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必收藏)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笔记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笔记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笔记以下是物理八年级的一些知识点笔记:1. 力和运动: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比如改变物体的速度或者改变物体的方向。

常见的单位有牛顿(N)。

2. 运动的速度和加速度:速度是描述物体移动快慢的物理量,通常用米/秒(m/s)来表示。

加速度是速度改变的快慢程度,通常用米/秒^2(m/s^2)来表示。

3. 动量:动量是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通常用质量乘以速度来表示,公式为:动量(p)= 质量(m)×速度(v)。

4. 惯性和质量:惯性是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的性质。

质量是物体对力的抵抗能力的度量,通常用千克(kg)来表示。

5. 重力:重力是地球或其他天体对物体的吸引力,公式为:重力(F)= 质量(m)×重力加速度(g)。

6.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当光通过透明介质(如空气、水、玻璃)时,会被折射。

7. 光的反射:光在遇到平滑表面时,会发生反射。

反射光线的角度和入射光线的角度相等。

当光线遇到粗糙表面时,会发生漫反射。

8. 音的传播:音是一种机械波,它需要介质来传播,无法在真空中传播。

音的传播速度取决于介质的性质,通常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40米/秒。

9. 声音的特性:声音由声源发出,通过介质传播到接收器。

声音的具体特性包括音调(频率)、音量(振幅)和音色(波形)。

10. 磁铁和磁场:磁铁具有磁性,能够吸引或排斥其他磁性物体。

磁场是围绕磁铁的区域,具有磁力线,磁力线从磁南极指向磁北极。

这些是物理八年级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还有很多其他的物理知识,如电学、热学等,希望这些笔记对你有帮助!。

物理八年级笔记

物理八年级笔记

物理八年级笔记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变化。

2、国际单位制: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3、参照物: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所选择的物体。

选取原则:根据研究问题的特点和需要,选取对研究对象运动情况影响最小、方便研究的物体。

4、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选择不同的参照物,物体的运动状态可能不同。

二、声音1、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固体中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

3、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人耳能够区分出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至少为1秒。

4、音调: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频率影响音调的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频率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振动的次数。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Hz),简称赫。

5、响度: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

振幅影响响度的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离声源的距离越远,响度越小。

6、音色:声音的品质称为音色。

不同的发声体具有不同的音色。

三、光现象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了偏离。

光速快慢随地面的高低而改变,但光直线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变。

2、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三字经”:可概括为“三字经”,可以粗略地认为,光线总是沿直线传播的。

可适用于各个领域。

如:三人看树、光线直线传播、大日小史等等。

3、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用来确定物体位置和大小-交距、互视距、对眼、瞄准;可用来求速度的大小-航速、车速、对地速度(s=vt);可用来求长度-身高、物长(s=vt)。

还有其他应用这里无法列举。

4、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决许多光学问题:可用来确定物体位置和大小-交距、互视距、对眼、瞄准;可用来求速度的大小-航速、车速、对地速度(s=vt);可用来求长度-身高、物长(s=vt)。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笔记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笔记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笔记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 000m lm=l0dm ldm=l0 lcm=l0mm1mm=1 000μn lμm=1 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选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②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③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6、测量时间的工具是秒表,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常用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h=60min lmin=60s7、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声音与环境1、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介质中是以波的形式传播;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15℃的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3、声音的三个特性:(1)音调:人耳感觉到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的高低跟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响度的大小跟发声体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跟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3)音色:又叫音品,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

史上最全的初二物理复习笔记!第一章《声现象》复习提纲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振动的物体叫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

4、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声音在耳朵里的传播途径: 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振动,这种振动经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2、耳聋:分为神经性耳聋和传导性耳聋.3、骨传导:声音的传导不仅仅可以用耳朵,还可以经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

这种声音的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一些失去听力的人可以用这种方法听到声音。

4、双耳效应:人有两只耳朵,而不是一只。

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就不同。

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

这就是双耳效应.三、乐音及三个特征1、乐音是物体做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音调:人感觉到的声音的高低。

音调跟发声体振动频率有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物体在1s振动的次数叫频率,物体振动越快频率越高。

3、响度:人耳感受到的声音的大小。

响度跟发生体的振幅和距发声距离的远近有关。

物体在振动时,偏离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叫振幅。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音色:由物体本身决定。

人们根据音色能够辨别乐器或区分人。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噪声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

2、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的杂乱无章的振动发出的声音;环境保护的角度噪声是指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3、人们用分贝(dB)来划分声音等级。

4、减弱噪声的方法: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五、声的利用可以利用声来传播信息和传递能量第二章《光现象》复习提纲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定义: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八年级物理笔记

八年级物理笔记

第七章力一、力1、定义:力是对的作用。

施力物体受力物体规律:①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②力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

2、单位:牛顿,简称牛。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符号:用N 表示形状3、作用效果(改变)运动状态。

4、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控制变量法)5、示意图:(粗略表示)(1)用线段的起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2)沿力的方向画一条带箭头的线段,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

(3)箭头的旁边标明力的大小。

异物、等大、共线、反向6、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特点同时:产生、变化、消失二、弹力1、概念:(1) 形变(定义):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做形变。

(2) 弹性(定义):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3) 塑性(定义):受力时发生形变,不受力时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形状。

2.弹力(压力、支持力、拉力、推力)(1)大 小:与外力大小相等。

(2) 三要素 方 向:始终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且与接触面垂直。

作用点: 接触面上3---测量力的工具(1(2)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 就越长。

外 力 形变量(翻译)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跟受到的拉力成正比(3)使用(注意事项)轴线量程、 分度值、 指针、 读数看清 认清 是否在零刻度线处 数据+单位三、重力、 施力物体1、定义:物体由于的吸引,而使物体受的力,叫做重力。

2、单位及符号:牛顿(牛) G3.大小:(1)现象:物体的质量越大,它所受的重力也越大。

(2)结论:物理所受重力与它的质量成正比。

重力—牛顿(N )↑ 一般:g=9.8N/kg(3)关系: G = m g →重力加速度↓ 粗略:g=10N/kg质量—千克(Kg )(4)变形式:m=G /g4、方向(1)方向:竖直向下(2)应用:重锤线(铅垂线) (目的:检查墙壁是否竖直)(3)竖直向下 ≠ 垂直向下5、重心(1)位置: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几何中心:球体、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2)规律:①重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在物体外。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版)

初二物理必背知识点(精华版)一、机械运动。

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1km = 1000m;1m=10dm;1dm = 10cm;1cm=10mm;1mm = 1000μm;1μm=1000nm。

-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要注意:- 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 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 记录结果要包括数字和单位。

- 时间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换算关系为1h = 60min,1min = 60s。

- 时间的测量工具:停表。

2. 运动的描述。

-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 参照物: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是任意的,但不能选择研究对象本身为参照物。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3. 运动的快慢。

- 速度:- 定义: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用公式v=(s)/(t)表示(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 单位: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米每秒(m/s),常用单位还有千米每小时(km/h),换算关系为1m/s = 3.6km/h。

-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v=(s)/(t)是一个定值,与路程s和时间t的选择无关。

- 变速直线运动:物体做直线运动时,速度大小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平均速度¯v=(s)/(t)(s是总路程,t是总时间)。

二、声现象。

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笔记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笔记

物理八年级知识点笔记
以下是物理八年级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笔记:
1. 运动与力:
- 运动的描写:位置、速度、加速度
- 力的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等性和方向相反性
2. 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加速度:速度变化与时间的比值
- 自由落体:重力加速度、掉落时间、落地速度
- 速度-时间图像和位移-时间图像的分析
3. 力和压力:
- 力的种类:接触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 压力: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 压力的计算:压力=力/面积
- 压力的传递:帕斯卡定律
4. 浮力和密度:
- 浮力:浸没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向上的力
- 浮力的大小:浮力等于物体排挤掉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离心力和向心力:离心力是物体向外的力,而向心力则是物体朝向旋转中心的力
5. 功和机械能:
- 功:力对物体作用导致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
- 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 动能:运动物体具有的能量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形状、状态等因素而具有的能量
这些是物理八年级的一些重要知识点的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八年级物理笔记

八年级物理笔记

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量叫做单位。

为方便交流,国际计量组织制定了一套国际统一的单位,叫国际单位制(简称SI)。

2、长度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其他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1km=1 000m;1dm=0.1m;1cm=0.01m;1mm=0.001m;1μm=0.000 001m;1nm=0.000 000 001m。

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①注意刻度标尺的零刻度线、最小分度值和量程;②测量时刻度尺的刻度线要紧贴被测物体,位置要放正,不得歪斜,零刻度线应对准所测物体的一端;③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尺面,并且对正观测点,不能仰视或者俯视。

3、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

时间的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4、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我们不能消灭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

误差的产生与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测量的人有关。

减少误差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误差与错误区别:误差不是错误,错误不该发生能够避免,误差永远存在不能避免。

二、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里把物体位置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时,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参照物的选择:任何物体都可做参照物,应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不能选被研究的物体作参照物)。

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

选择不同的参照物来观察同一个物体结论可能不同。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

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经过的路程越长,它的速度就越快;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短,速度越快。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笔记整理

八年级物理全一册笔记整理

一、力学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2.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除非有外力作用于它。

3. 牛顿第二定律:F=ma,力等于质量乘以加速度。

4.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5. 力的单位:牛顿(N)。

6. 功的概念:功是力在空间中产生的变化量,即力沿着一段位移所做的功。

7. 功的计算:W=Fs,其中F为力,s为位移。

8. 功率的概念: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即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与时间的比值。

9. 功率的计算:P=W/t,其中W为功,t为时间。

10. 弹性力: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力称为弹性力。

11. 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接触时,因相互挤压而产生的力称为摩擦力。

12. 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接触且相对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滑动摩擦力。

13. 静摩擦力:两个物体表面接触且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称为静摩擦力。

14. 物体受力的平衡:一个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则这些力将相互抵消,使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15. 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相同,则这两个力合成的力大小等于两个力之和;两个力和方向不同,则这两个力合成的力大小等于两个力之差。

16. 力的分解:一个力分解成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分力,这两个分力分别作用于不同的物体上。

17. 弹性势能:物体因形变而产生的能量称为弹性势能。

18. 动能的概念:物体因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称为动能。

19. 动能的计算:K=1/2mv^2,其中K为动能,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0. 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一个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21. 功的计算:W=Fs,其中F为力,s为位移。

22. 功率的计算:P=W/t,其中W为功,t为时间。

23. 机械效率:机械效率是指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比率。

24. 杠杆原理:杠杆原理是指利用杠杆来改变力的方向或大小,以达到省力的目的。

初二物理知识点笔记

初二物理知识点笔记

初二物理知识点笔记一、光的传播1. 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 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3. 光速:光在不同物质中传播的速度一般不同,真空中最快,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X10的8次方m/s,在空气中的速度接近于这个速度,水中的速度为3/4C,玻璃中为2/3C。

4.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解释许多光学现象: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月食、日食的形成、小孔成像等。

二、光的反射1. 反射现象:光射到两种不同的界面上时,便有部分光自界面射回原介质中的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2. 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可归纳为:“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4. 人眼看不见的光:(1)可见光:红、橙、黄、绿、蓝、靛、紫。

(2)不可见光:红外线、紫外线。

三、平面镜成像1. 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是:物体在平面镜里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连线与镜面垂直、到镜面的距离相等、左右相反。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2.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正立等大的虚像。

3. 平面镜成像实验探究出的像与物的具体关系,虚像;像与物大小相同;像与物到镜面距离相等;所以具体来说,平面镜成像实验就是探究成的像是虚像;像与物大小是否相同;像与物的连线是否与镜面垂直以及到镜面的距离是否相等,是探究成像的原理。

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

四、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 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改变。

初二物理知识点笔记

初二物理知识点笔记

初二物理知识点笔记1. 物理学基础知识1.1 定义与分类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及其运动、能量和相互作用的科学。

根据研究的对象和性质不同,可以将物理学分为经典物理学和现代物理学两大部分。

1.2 计量单位物理学中常用的计量单位有国际单位制(SI单位)和非SI单位。

常用的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速度、力和功等,它们用不同的单位来表示。

- 长度单位:米(m)- 质量单位:千克(kg)- 时间单位:秒(s)- 速度单位:米/秒(m/s)- 力单位:牛顿(N)- 功单位:焦耳(J)2. 运动学2.1 运动的描述运动的描述主要包括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等概念。

其中,位置是指物体所处的位置,位移是指物体由一个位置移动到另一个位置所经过的路程和方向的变化量。

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变化量,加速度是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量。

2.2 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当没有外力作用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有合力作用时,物体将产生加速度,即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2.3 等速直线运动等速直线运动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保持不变,即速度恒定的运动。

在等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加速度为零。

2.4 动量与冲量动量是物体运动的量度,是质量和速度的乘积。

冲量是物体所受力在时间上的积分,是动量的变化量。

3. 声学3.1 声波的传播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通过介质传播。

声波传播的速度与介质的性质有关,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

3.2 声音的特性声音具有频率、振幅和波长等特性。

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低,振幅决定了声音的音量大小,波长与声音的传播速度有关。

3.3 声音的反射与回声声音在遇到障碍物时会发生反射,并产生回声。

声音的反射与物体的形状、材质和角度等有关。

4. 光学4.1 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也可以通过介质传播。

光的传播速度在真空中是恒定的,约为每秒3×10^8米。

八年级物理复习笔记

八年级物理复习笔记

第一章声现象基础知识回声测距离:2s=vt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一:声音的产生重点定义:1 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2 振动可以发声要点:1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3 发生物体的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疑点:1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因振动而产生声音。

2 “振动停止,发生也停止”不同于“振动停止,发生也消失”。

振动停止,只是不再发声,但是原来所发出的声音还会存在并继续向外传播。

二:声音的传播重点定义:1 声的传播需要介质2 声以波的形式传播,这种波叫声波要点:1 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2 声音的介质有:固体,气体,液体3 真空不能传声重点:声音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

因为物体的振动,物体两侧的空气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就是声波三:声速和回声重点定义:声传播的快慢用声速描述,它的大小等于声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

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种类有关,还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要点:1 声音在单位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2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

一般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在气体中传播最慢3 声速与节制的温度有关。

一般在气体中,温度越高,声速越快4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后被反射回来,人们能够与原生区分开,这样反射回来的声波就是回声。

重点: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拓展:1 分辨原声与回声的条件:①回升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s以上;②声源距离障碍物至少有17m远2 回声的作用:①加强原声;②回声定位;③回声测距3 回声测距离:2s=vt第二节: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怎样听到声音重点定义: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但是如果只是传导障碍,而又能够想办法通过其它途径将震动传递给听觉神经,人也能够感知声音要点:1 人耳的构造: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内耳(半规管,前庭,耳蜗)2 听到声音的途径:物体振动→介质→鼓膜或头骨→听觉神经→产生听觉难点:如果传导声音的鼓膜和听小骨发生损伤,就会使听力下降,叫做传导性耳聋,但还可以通过其它途径将振动传给听觉神经,人可以继续听到声音;如果耳蜗,听觉中枢或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受到损害,听力会降低,甚至是丧失,叫做神经性耳聋,一般不可治愈。

初二物理光现象笔记

初二物理光现象笔记

初二物理光现象笔记
1.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可概括为“三好三坏”
可简记为:照像、摄影“三好”,排影、视屏“三坏”。

(1) 可简记为:照像、摄影“三好”,排影、视屏“三坏”。

照相:昏暗环境也看得清,拍出的照片洗得清;
摄像:远距离也看得清,录下影像还能放得清。

排戏:舞台虽然有灯光,看那布景看得清;
电影:银幕前面有放映机,里面的影片放得清;
视屏:银屏上面有放像机,屏幕上的图像放得清。

(2) 光污染的危害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把天籁折射到人眼,产生的错觉。

2.光污染的危害光的反射现象和折射现象把天籁折射到人眼,产生的错觉。

光污染危害的具体表现:使人眼花缭乱,产生错觉,或者头晕目眩,恶心呕吐等。

严重的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相当严重,特别是损伤视觉功能等。

为此,我国对城市的光污染控制与防治方面也先后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法规和相应的标准,以加强城市光污染的控制与防治工作。

如我国国家技术监督局1996年4月发布的国家标准 建筑采光设计标准》和 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1997年7月发布的国家标准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1998年1月发布的国家标准 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以及1996年10月发布的国家标准 生活居住建筑日照标准》。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笔记大全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知识点笔记:1、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大气层是不均匀的初中政治,当光从大气层外射到地面时,光线发了了弯折。

2、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初二物理知识点笔记电流和电路1. 通过摩擦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带电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2.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

单位:库仑(c)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e=1.6×10—19 原子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带的正电荷和核外电子总共带的负电荷数量相等,不显电性,但是得到电子就显负电,失去电子就显正电。

3. 电荷(正电荷或者负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正电荷定向移动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电源是提供电能的装置,用电器是消耗电能的装置,开关控制电路的通和断,导线连接电路作用。

4. 在电源外部:电流方向从电源正极到用电器再到负极,在电源内部:电流的方向从电源负极流向正极。

5. 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用电器正常工作。

开路:断开的电路,电路中没有电流,用电器不能工作。

短路:不经过用电器而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端。

6. 善于导电的物体叫导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金属靠自由电子导电,酸碱盐溶液靠正负离子导电。

7. 电流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用I 表示。

单A) 1A=1000 m A 1m A=1000uA8. 电流表使用注意(两要两不要):①电流表要串联在电路中②电流从“+”接线柱流进电流表,从“—”接线柱流处电流表③被测电流不要超过电流表的量程④绝对不要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的两端。

还应该注意:①使用电流表前,应该观察电流表指针是否指零,若不指零,应先调零②用试触法选择量程,要从大量程的接线柱开始。

透镜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

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声音的特性
①音调: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音调跟物体振动的快慢有关,物体振动的快,发出的音调就高;振动的慢,音调就低;②频率决定音调。频率:物体1S振动的次数叫做频率,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 。频率的单位是:赫兹,符号HZ ③人耳听觉范围:20Hz---20000Hz。④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蝙蝠、海豚可发出)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地震、海啸、台风、火山喷发出) ⑤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响度的单位是:分贝,符号dB(分贝数越大,响度越大) ⑥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⑦三种乐器:打击乐器、弦乐器、管乐器。乐器(发声体)的音调:长短(长的音调低)、粗细(粗的音调低)、松紧(松的音调低)决定了音调的高低。
四、 光的折射
①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理解:光的折射与光的反射一样都是发生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只是反射光返回原介质中,而折射光则进入到另一种介质中,由于光在在两种不同的物质里传播速度不同,故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传播方向发生变化,这就是光的折射。注意:在两种介质的交界处,既发生折射,同时也发生反射 ②光的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光从水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着增大;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理解:折射规律分三点:(1)三线一面(2)两线分居(3)两角关系分三种情况:①入射光线垂直界面入射时,折射角等于入射角等于0°;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等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③光从水等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空大)。 在光的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
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跟它的熔点相同
④晶体熔化图像 非晶体熔化图像 晶体凝固图像 非晶体凝固图像
甲 乙 丙 丁
图甲是晶体熔化曲线图,晶体在AB段处于固态,在BC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CD段处于液态;而图丙是晶体凝固曲线图,DE段于液态,EF段落是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不变,处于固液共存状态,FG处于固态。
三 、平面镜成像
①平面镜对光线的作用:(1)成像 (2)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对光线既不会聚也不发散,只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成的像是正立的虚像 (2)像和物的大小相等 (3)像和物对应点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5)像和物关于镜面对称。理解: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是以镜面为轴的对称图形 ③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包括透镜):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而成的,可以用屏接到,当然也能用眼看到,都是倒立的。虚像不是由实际光线会聚成的,而是实际光线的反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成的,只能用眼看到,不能用屏接收,都是正立的 ④平面镜的应用:(1)水中的倒影(2)平面镜成像(3)潜望镜 ⑤球面镜:1、凸面镜:对光线起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弯处的反光镜)2、凹面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平行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面、天文望远镜)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
①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声源的振动产生声音→空气等介质的传播→鼓膜的振动。(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听到了声音)。②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声音的这种传导方式叫骨传导。③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③凸透镜成像规律口决记忆法:口决:“一焦(点)分虚实,二焦(距)分大小;虚像同侧正;实像异侧倒,物远像变小”。一条规律记在心,物近像远像变大。注: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暗箱中的胶片相当于光屏,我们调节调焦环,并非调焦距,而是调镜头到胶片的距离,物离镜头越远,胶片就应*近镜头。
八、 眼睛和眼镜
物 距(u) 像 距( v ) 像的性质 应 用
u > 2f f< v<2f 倒立、缩小、实像 照相机
u = 2f v = 2f 倒立等大实像(实像大小转折) 测焦距
f< u<2f v > 2f 倒立、放大、实像 幻灯机(投影仪)
u = f 像的虚实转折点 不 成 像
u < f v > u 正立、放大、虚像 放大镜
六、 生活中的透镜 ①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②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七、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①实验:从左向右依次放置蜡烛、凸透镜、光屏。1、调整它们的位置,使三者在同一直线(光具座不用);2、调整它们,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②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①噪声:物体做无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物理学角度)。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要听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②噪声强弱的等级和危害:分贝(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0dB是人耳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dB是较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得超过90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得超过70dB;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得超过50dB。③控制噪声:防止噪声的产生;阻断噪声的传播;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即:1、在声源处减弱噪声;2、在传播途中减弱噪声;3、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①眼睛:眼睛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凸透镜,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看远处物体时,睫状肌放松,晶状体比较薄(焦距长,偏折弱)。看近处物体时,睫状肌收缩,晶状体比较厚(焦距短,偏折强)。 ②近视的表现: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近视的原因: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眼球前后方向太长,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前。 近视的矫治:佩戴凹透镜。(近前凹) ③远视的表现: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远视的原因:晶状体太薄,折光能力太弱,或眼球前后方向太短,致使远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后。远视的矫治:佩戴凸透镜。(远后凸) ④(眼镜的度数):焦距的倒数×100。
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①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②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 (传播声音的物质叫介质),真空中不能传声。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传声.③声波:发声体振动会使传声的空气的疏密发生变化而产生声波.④声速: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⑤决定声速快慢的因素:1、介质种类2、介质的温度。记住:声音在15℃空气中的速度 。⑥利用回声和公式S=Vt可以计算声源到物体的距离
第四章 物态变化
一、温度: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1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度。②温度计:(1)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构造:玻璃壳、毛细管、玻璃泡、刻度及液体(3)使用:使用温度计以前,要注意观察量程和认清分度值 使用温度计做到以下三点:1. 温度计与待测物体充分接触;2. 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上表面相平,温度计仍与待测物体紧密接触。 ③体温计,实验温度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五、 声音的利用
①声音与信息:声音能传递信息。(雷声、B超、敲击铁轨等) ②回声定位:声波发出后遇到障碍被反射回来,根据回声到来的方位和时间,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蝙蝠)声呐:根据回声定位。③声与能量:声能传递能量。(超声波清洗精密仪器、碎石)
第二章 光现象
一、光的传播
①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光源。自然光源:太阳、萤火虫、灯笼鱼等。人造光源:火把、开着的电灯、点燃的蜡烛等。 ②光的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立竿见影、坐井观天、排队、瞄准等) ③光线:为了表示光的传播方向和路径,我们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名 称 量 程 分度值 用 法
体温计 35—42℃ 0.1℃ ① 离人读数② 用前需甩
实验温度计 —20—100℃ 1℃ 不能离开被测物读数,不能甩
寒暑表 —30 —50℃ 1℃
二、 熔化和凝固
①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熔化要吸热。②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凝固要放热。③固体的分类:晶体和非晶体。熔点: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凝固点:晶体者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
九、光的色散
①色散:牛顿用三棱镜把太阳光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现象。(雨后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②光的三基色:红、绿、蓝。(三种色光按不同比例混合可以产生各种颜色的光) ③物体的颜色:1、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通过的色光决定,通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2、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③现象:折射使池水“变浅”、筷子“弯折”、水中人看岸上树“变高”。
五、透镜及其应用
①透镜:透明物质制成(一般是玻璃),至少有一个表面是球面的一部分,对光起折射作用的光学元件。②分类:1、凸透镜:边缘薄,中央厚。2、凹透镜:边缘厚,中央薄。③主光轴:通过两个球心的直线。 ④光心:主光轴上有个特殊的点,通过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透镜中心可认为是光心) ⑤焦点:凸透镜能使跟主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点叫透镜的焦点,用“F”表示虚焦点: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经凹透镜后变得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一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叫虚焦点。⑥焦距: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焦距,用“f”表示。⑦每个透镜都有两个焦点、焦距和一个光心。⑧透镜对光的作用:凸透镜:对光起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起发散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