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
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表示人们自我称呼和相互称呼的词。
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也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三类。
在上古汉语中,人称代词具有三个特点:1.没有性的区别,男女通用;2.没有尊卑上下的区别;3.没有数的区别,单复数同形。
大约从春秋战国开始,才逐渐有了类似表示复数的“侪(chái)、等、曹、属、辈”等,粘附在第一、二人称代词及部分尊称、谦称之后,表示“这批人”、“这班人”、“这辈人”等意思。
例如:①吾侪小人。
(《左传·襄公十七年》)②公等皆去。
(《史记·高祖本纪》)“吾侪”即“我们这班人”,“公等”即“你们这班人”。
但是,这些类似表复数的字,与唐宋以后产生的表复数的“们”字是不同的,它们都还是名词。
(一)第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又叫自称代词,是指说话人称呼自己的代词。
古汉语中,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台(yí)、昂(áng)”等七个。
其中,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朕”,秦以前本是一般的自称,秦始皇以后专门用于帝王君主的自我称谓了。
“昂”,多用在《诗经》中,“台”多用在《尚书》里,后代都不使用了。
例如:①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孟子·梁惠王上》)②哀南夷之莫吾知兮。
(《楚辞·涉江》)③余不能治余县。
(《左传·昭公三年》)④予既烹而食之。
(《孟子·万章上》)⑤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离骚》)⑥非台小子敢行称乱,有夏多罪,天命殛之。
(《尚书·汤誓》)⑦人涉昂否,昂须我友。
(《诗经·邶风·匏有苦叶》)由于出现时代、方言以及使用习惯的差别,第一人称代词在使用上有同有异。
1、从所能充当的句子成分看,“我”、“余”、“予”通常作主语、宾语、定语,“吾”通常作主语、定语和前置宾语,“昂”作主语、宾语,“朕”作主语、定语。
但也有例外,如:①汝曷弗告朕,而胥动以浮言,恐沈于众?(《尚书·盘庚上》)②吾服女也甚忘,女服吾也亦甚忘。
古汉语通论(十)人称代词
“所 ”字词组可以作定语 , 它的后面 还可以再加名词 ,举出人或事物的名称 , 使意义更加具体 。例如:
孔子下 ,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 , 不得与之言 。(论语 ·微子)
③“之 ”和“其 ”虽然同属第三人 称 ,但有时可以灵活运用为第一人称 或第二人称 。例如:
士季曰:“谏而不入 ,则莫之继 也 。会请先 ,不入 ,则子继之 。”
(左传 ·宣公二年)
天子发政於天下之百姓 , 言曰: “闻善而不善 , 皆以告其上 。…… ” (墨子 ·尚同上)
往者不可谏 ,来者犹可追 。(论语 ·微子)
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孟子 ·梁惠王 上)
有时候 ,“者 ”字用在主谓结构的后面组成 一个名词性的词组 。例如《论语 ·雍也》 :“力不 足者中道而废 ,今女画 。”
“者 ”字还可以用在数词后面表示几种人 , 几件事情 ,或者几样东西 。例如:
老而无妻曰鳏 ,老而无夫曰寡 ,老而无子曰 独 ,幼而无父曰孤 。此四者 ,天下之穷民而无告 者 。(孟子 ·梁惠王下
④有时候 ,“其 ”字不能解作“他 的 ” 、“她的 ” 、“它的 ”, 只能解 作“那 ”、“那样的 ”。这种“其 ” 字是指示代词 。例如:
或曰:“ 以子之矛陷子之楯 ,何 如? ”其人弗能应也 。(韩非子 ·难一)
富与贵 ,是人之所欲也; 不以其 道得之 ,不处也 。(论语 ·里仁)
4. 与人称代词相关的两个注意点 ①在上古汉语里 ,人称代词是单复 数同形的 。例如: 邹之群臣曰:“必若此 ,吾将伏 剑而死 。 ”(战国策 ·鲁仲连义不帝秦)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 。(司马迁: 报任 安书)
东野之役於江南也 ,有若不释然者 。 (韩愈: 送孟东野序)
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用得较少 ,有两个 原因: (1)古代汉语省略主语的地方较多 , 而且第三人称代词不用作主语; (2)谦称和 尊称代替了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就是哪些语文学习分享到:1、第一人称:又叫“自称”。
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朕”与“孤”。
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2、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
通常译为“您、您的、您们、您们的”。
3、第三人称:又叫“她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她、她的、她们、她们的”等。
4、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以译为“自己”的意思。
5、关于“旁称”,亦称为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6、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一般译为“您老人家,她老人家”的意思。
7、个人在对话中用“贱称”,也叫“谦称”。
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卬教材例句补例:1、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啟予足,啟予手。
《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而今而后,吾知免乎!小子!”(论语·泰伯)啟:通“晵“,视也。
2、《孝经》:“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
”“吾“一般不用作宾语。
但可作前置宾语。
例如:1、今者吾丧我。
(庄子·齐物论)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庄子·秋水)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就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4、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5、我胜若,若不吾胜。
(庄子·齐物论)补充:1、“卬”也就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诗经·郑风·匏有苦叶)2、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自称“朕”: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离骚》)第二人称教材例句补例: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
汉语人称代词
汉语人称代词汉语人称代词是指在汉语中指代人物的特有词汇,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均有其人称指代的专有词汇。
典型人称代词包括自称代词、对称代词和他称代词,它们体现人物之间的客观关系。
第一人称中文第一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说话、书写者自己的人称代词。
有时汉语复数,如“我们”,可以指单数;例如行政官员发言时用“我们”以示代表整个政府发言。
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卬、台、言、侬(侬家、阿侬)、身、咱、昝(喒、偺)、俺、洒家、某、某甲、某乙等等。
自称代词的考论以传统难点“我”、“吾”的区分为重点,着重对比考察了上述自称代词的产生、发展演变过程及其语法、语用等方面的特点和相互间的差异,并补入了以前很少论为自称代词的“某、某甲、某乙”。
现代汉语•我、我们:最常见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咱、咱们:比较常用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咱们”通常包括聆听、阅读者,而“我们”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
中国东北方言“咱们”的用法相当于“我们”。
•本人:多用于书面语。
•人家:多为女性所使用,古义中性,今义则带有撒娇或挑逗等亲密关系意味。
例:《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袭人啐道:“小蹄子,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的了。
”职业•本席:司法官或民意代表自称方言•俺、俺们:山东等地•我、我米(我么):晋语•我伲(吾伲)、阿拉:吴语•侬:吴语(在其他地区方言不一定是第一人称)•阮:闽南语•我、我哋:广府话•涯、涯等:客家话网络用语•偶(台湾、大陆)•禾(港女)古汉语常用“等”为复数•余、予•卬•吾(单数)、吾人(单、复数用法皆有)、吾辈(复数)•洒家:宋代君王贵族•朕:秦皇朝之前为第一人称,秦代以后成为皇帝专用自称。
及至清代,“朕”已成奏折书面语。
像康熙,平时自称“我”,只在公文才自称“朕”•予一人:先秦天子自称•孤、孤家、不谷、寡人:君主、诸侯等的自谦之词•本王:亲王•哀家:死去丈夫的皇太后、太妃•本宫:皇后、妃嫔、公主、王妃•寡小君、小童:先秦时诸侯妻自称,秦代之后为皇后自称•梓童:皇后自称(亦用于皇帝称呼皇后)•本座:有名望、地位之人,如大官、教主。
汉语人称代词
汉语第一人称代词汉语人称代词包括第一人称代词(自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对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他称代词),主要体现了人物之间的客观关系。
本文主要是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以历时考察为纵轴,展开横向的共时研究,系统深入的考察汉语第一人称代词从上古到现在的发展演变及其特点。
1 人称代词的发展演变1.1上古时期甲骨卜词中人称代词体系还不完整,到了春秋战国,有了全面的充实和发展,人称代词也大大丰富。
甲骨卜词第一人称代词有“我、余、朕”3个,周代继续使用,又产生了“吾、卬、台、予”4个,以上7个第一人称代词出现的频率和范围各有不同。
我第一人称代词“我”在商代的甲骨卜词中常见,周秦两汉的典籍中也极为普遍,可以充当主语、宾语、定语等句子成分。
如:我未见力不足者。
(《论语.里仁》)作主语父母之不我爱,於我何哉?(《孟子.万章上》)作宾语我躬不阅,惶恤我后。
(《诗.邶风.古风》)作定语吾第一人称代词“吾”,在《左传》、《论语》、《孟子》、《荀子》应用普遍,但不见于甲骨金文。
“吾”和“我”不同,只用作主语和定语,只有在否定句里才用于宾语,出现在动词前。
如: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论语.雍也》)做主语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作宾语我食吾言,背天地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作定语上古“我”和“吾”形式上没有数的区别。
前面例子中“我”和“吾”都表示单数,可分别译作“我、我的”,下面例子中的“我”和“吾”表示复数,可分别译作“我们、我们的”。
如: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论语.季氏》)此非吾君也,何其声之似我君也。
(《孟子.尽心上》)上古“吾”后面可以加“儕”、“曹”、“属”表示复数,“我”没有这种形式。
如:吾儕小人所谓取诸其怀而与之也。
(《左传.宣公十一年》)为公者必利,不为公者必害,吾曹何爱不为公?(《韩非子.外储说右上》)令公子裸而解发,直出门,吾属佯不见也。
(《韩非子.内储说下》)“吾”和“我”音近,可能同源。
人称代词及形物名物的用法5份
人称代词及形物名物的用法5份第一篇:人称代词及形物名物的用法5份人称代词一、含义:表示我(们)、你(们)、他/她/它(们)的词叫作人称代词。
一、人称代词有:I 我you你、你们 he他 she她 it它 they他们we我们me(我)、him(他)、her(她)、it(它)、us(我们)、you(你、你们)、them(他们、她们、它们)。
二、人称代词的主格和宾格单数形式:I-me,you-you,he-him,she-her,it-it复数形式:we-us,you-you,they-them三、人称代词在句中的作用1)主格作主语。
如:I am Chinese.我是中国人。
2)宾格作宾语,放在及物动词或介词之后,有时还可以在口语中用作表语。
如:①I don't know her.我不认识她。
(动词宾语)②What's wrong with it?它怎么了?(介词宾语)③Open the door,please.It's me.请开门,是我。
(表语)四、人称代词并列用法的排列顺序1)单数人称代词并列作主语时,其顺序为:第二人称->第三人称->第一人称即:you and I;he/she/itandI;you,he/she/it and I(但表示认错或承担责任时,I应放在首位)2)复数人称代词作主语时,其顺序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即:we and you;you and they;we,you and they五、特殊用法:国家、城市、可爱的小动物等,用she来代替;体积庞大的动物或猛兽,用he来代替;小孩、婴儿或性别不明的人、天气、时间等用it来代替。
注:you既是“你”或“你们”的主格,又是它们的宾格;her既是“她”的所有格,又是它的宾格。
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在句子中的位置来判断它们属于主格、所有格还是宾格。
and是一个我们常用来连接两个词的连接词。
谈谈汉语中的常见人称代词
谈谈汉语中的常见人称代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汉语中的常见人称代词如下文、第一人称:吾余我2、鄙人、小人3、臣4、奴才5、奴家6、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7、第二人称:汝尔你您你们8、阁下9、先生10、卿11、敬称: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称天子:殿下称将军:麾下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令堂,令阃,令兄,令郎,令爱;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尊公、尊君、尊府,尊堂,尊亲,尊驾,尊命,尊意;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贤郎,贤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2、第三人称:之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10、社会亲戚关系九代:玄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子女孙子曾孙玄孙公辈:爷爷伯公外公舅公姑公姨公姻公父辈:爸爸伯叔姑姑公婆继父妈妈舅舅姨妈岳丈继母表叔姨叔庚叔义父师太亲家姻伯平辈:兄弟姐妹夫妻姑嫂弟媳姐夫大伯子小叔子内弟襟兄小姨子大姨姐舅母堂兄族兄表兄姨兄义兄亲家同年老庚邻舍同事同学朋友子辈:子媳女婿侄甥内侄外甥表侄姨侄学生徒弟孙辈:孙外孙侄孙孙媳内侄孙表侄孙姨侄孙孙女孙女婿以上即是汉语中的常见人称代词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汉语中人称代词的用法口诀
汉语中人称代词的用法口诀一、人称代词的基本概念和分类人称代词是指代替特定人物或特定群体的词语,用来表示说话者、被说话者和与说话者无关的第三方。
在汉语中,人称代词有两种分类:主格和宾格。
1. 主格代词:主格代词常出现在句子的主语位置,用来表示做动作的人。
常见的主格代词有“我”、“你”、“他/她/它”以及“我们”、“你们”、“他们”。
2. 宾格代词:宾格代词多出现在动词后面,用于表示承受动作的对象。
常见的宾格代词有“我”、“你”、“他/她/它”以及“我们”、“你们”、“他们”。
二、汉语中人称代词的用法规则1. 主动形式下:(1)作为主语使用时,使用相应的主格代词。
例如:“我喜欢唱歌。
”、“你去过北京吗?”、“他是个好学生。
”(2)作为宾语使用时,使用相应的宾格代词。
例如:“他请我吃饭。
”、“你看到她了吗?”、“我给他买了礼物。
”2. 被动形式下:(1)在被动句中作为主语,使用宾格代词。
例如:“我被他打了。
”、“你被她喜欢了。
”(2)在被动句中作为宾语,使用宾格代词。
例如:“他被我请吃饭了。
”、“她被你看到了。
”三、人称代词的口诀为了便于记忆和掌握汉语中人称代词的用法规则,以下是一则简单易懂的口诀:我你他她主格用在句首宾格放后边形式视情况我们你们他们主格还是首位宾格排队等待口诀再记牢这个口诀短而有趣,有助于帮助学习者迅速记住人称代词的用法规则,养成正确使用人称代词的习惯。
四、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人称代词的用法,在不同场景下运用一些实际例句来加以说明:1. 问候场景:A: 早上好!我是小明。
B: 早上好!我是小红。
这里的“我”和“你”作为主格代词,表示询问对方的身份。
2. 邀请场景:A: 今晚我们去看电影,请你一起来。
B: 好的,我很乐意。
这里的“我”和“你”作为宾格代词,表示邀请人和被邀请人。
3. 赞美场景:A: 他是个聪明的孩子。
B: 是的,他很优秀。
这里的“他”作为主格代词,表示对某人进行赞美。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解读
古汉语中的人称代词解读一、人称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卬教材例句补例:曾子有疾,召门弟子曰:“启予足,启予手。
《诗》云:诗》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孝之始也。
”“吾“一般不用作宾语。
但可作前置宾语。
例如:今者吾丧我。
(庄子·齐物论)2、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
(庄子·秋水)3、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
(荀子·修身)4、居则曰:“不吾知也。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5、我胜若,若不吾胜。
(庄子·齐物论)补充:“卬”也是第一人称代词,例如::招招舟子,人涉卬否。
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诗经·郑风·匏有苦叶)2、先秦时期一般人也可自称“朕”: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离骚》)第二人称教材例句补例:离骚》)第二人称教材例句补例》:“俎亦机之类,故夏侯湛《新论》为…机‟,机犹俎也。
比太公於牲肉,故置之俎上。
”注意:新论》为…机‟,机犹俎也。
比太公於牲肉,故置之俎上。
”注意》注:“受尔汝之实指受人轻贱的言行。
”译文:“人能够把不受轻贱的实际言行扩而充之,那无论到哪里都合于义了。
”2、其俗无尊卑皆汝之。
(晋书·姚弋仲载记)3、游雅常众辱奇,或尔汝之。
(北史·陈奇传)4、祢衡少与孔融作尔汝之交。
(世说新语·言语)5、忘形到尔汝,痛饮真吾师。
(杜甫《醉酒歌》)第三人称重要结论:“其”字只能作定语,“之”字只能作宾语。
也就是说,上古时期还没有充当主语的第三人称代词!“其”=名词+之关于人称代词的几点说明: (一)之、其均可活用而指第一、第二人称。
古汉语第一册语法_人称代词
第三人称代词综述
其:定语 之:宾语 彼:主语、宾语、定语。
上古有无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第十章:“严格说,文言没 有第三身指代词,‘之’‘其’‘彼’三字都是从指示 词转变过来的。这本是很合理的,可是这三个字没有一 个是发育完全的,合起来仍然抵不了白话里一个‘他’ 字,虽然另有胜过‘他’字的地方。”
第二人称代词(一)
女(汝) 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 “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论 语·雍也》) 往之女家。(《孟子·滕文公下》) 诲女知之乎?(《论语·为政》) 提问:“女”作何种句法成分?
第二人称代词(二)
尔 尔何曾比予于管仲!(《孟子·公孙丑上》) 盍各言尔志?(《论语·公冶长》) 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论语·先进》)
彼(教材361页) 彼丈夫也,我丈夫也,吾何畏彼哉。(《孟 子·滕文公上》) 彼陷溺其民。(《孟子·梁惠王上》) 悲夫!世人以形色名声为足以得彼之情。 (《庄子·天道篇》) 彼不能收用彼众。(《墨子·非攻中》) 问题:“彼”作何种句法成分?
第三人称代词(五)
“彼”的特点: 具有人称代词的性质。 没有完全丧失指代性。 不是正式的第三人称代词。 带有轻视的意味。
观点三简介
观点三简介
尔汝歌(一)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二十五《排调》 5:“晋武帝问孙皓:‘闻南人好作《尔汝歌 尔汝歌》, 尔汝歌 颇能为不?’皓正饮酒,因举觞劝帝而言曰: ‘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桮酒,令汝 寿万春!’帝悔之。” (不同版本文字稍有出入,“尔汝歌”,一本为 “汝歌。”)
尔汝歌(二)
南朝·梁沈约《宋书·刘穆之传》: “河东王歆之,尝为南康刘邕相,素轻邕。 后歆之与邕俱豫元会,并坐。邕性嗜酒, 谓歆之曰:‘卿昔尝见臣,今不能见劝一 杯酒乎?’歆之因斅(xiào,又音xué)孙 皓歌答之曰:‘昔为汝作臣,今与汝比肩。 既不劝汝酒,亦不愿汝年。’”
汉语人称代词考论
汉语人称代词考论汉语人称代词是汉语语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代替人或事物,以避免重复使用名词。
本文将对汉语人称代词的历史背景、分类、使用及语法特点等方面进行探讨。
在古代汉语中,人称代词可以分为第一人称、第二人称和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代词有“我”、“吾”、“余”、“朕”等;第二人称代词有“你”、“尔”、“汝”等;第三人称代词有“他”、“她”、“它”、“彼”等。
其中,“我”、“你”、“他”的使用最为普遍。
现代汉语中,人称代词的分类和使用与古代汉语类似,但也有一些变化。
第一人称代词常用的有“我”、“我们”;第二人称代词常用的有“你”、“你们”;第三人称代词常用的有“他”、“她”、“它”、“他们”、“她们”等。
其中,“我”、“你”、“他”的使用依然非常普遍。
汉语人称代词的语法特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人称代词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
其次,人称代词可以修饰名词,例如“吾妻”、“尔子”等。
再次,人称代词还可以用于反身代词,例如“自吾”、“自身”等。
最后,人称代词还可以用于表示尊敬的称呼,例如“陛下”、“阁下”等。
总的来说,汉语人称代词是汉语语法中一个非常有特色的部分。
它的历史背景、分类、使用和语法特点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通过对汉语人称代词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的语言特点和文化内涵,同时也有助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
近年来,汉语人称代词复用结构在情感表达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学者的。
本文以电视剧《裸婚时代》的台词为研究对象,通过数据分析的方法,深入探讨汉语人称代词复用结构在情感表达方面的功能。
在汉语中,人称代词复用结构是指句子中同时出现两个或以上的人称代词,且其中一个代词必须重复使用。
这种结构在表达情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首先,从对话台词的角度来看,汉语人称代词复用结构能够加强情感的表达,使台词更加生动有力。
例如,在《裸婚时代》中,当男女主角争吵时,他们常常重复使用人称代词“你”和“我”,以突出彼此的愤怒和不满。
汉语中人称代词的用法及例句
汉语中人称代词的用法及例句一、汉语中人称代词的概述人称代词是指用来替代特定人或物的代词,在汉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简化语言表达,还能够在交流过程中提供对话参与者的信息。
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分为第一、第二和第三人称,具体用法和例句如下。
二、第一人称代词的用法及例句第一人称代词用于指示说话者自己,在表达个体经历、感受和意见时使用较多。
除了常见的“我”和“我们”外,还有其他形式的第一人称代词,如“俺”、“咱们”等。
1. 例句:我今天去了公园散步。
解释:在这个例句中,“我”表示说话者自己。
2. 例句:咱们明天一起去看电影吧!解释:在这个例句中,“咱们”表示说话者自己与对方(或多方)之间的共同行动。
三、第二人称代词的用法及例句第二人称代词用于指示与说话者直接交流的对象。
它可以表达尊敬、亲近、命令等不同情感和意义。
在汉语中,“你”是最常见的第二人称代词,同时还有其他形式的第二人称代词,如“您”、“你们”等。
1. 例句:你做得很好,继续努力吧!解释:在这个例句中,“你”表示说话者对单个对象的评价和鼓励。
2. 例句:您需要帮忙吗?解释:在这个例句中,“您”表示说话者对单个对象的尊敬和礼貌。
四、第三人称代词的用法及例句第三人称代词用于指示与说话者和听话者无直接关系的对象。
它可以表示某人或某物,在交流中起到引用上下文所需信息的作用。
汉语中常见的第三人称代词包括“他”、“她”、“它”以及它们的复数形式“他们”、“她们”和“它们”。
1. 例句:他昨天来过我家。
解释:在这个例句中,“他”指示了一个特定的男性,在此之前有关于该男性的信息被提及或上下文已经包含了相关内容。
2. 例句:它是一只非常聪明的狗。
解释:在这个例句中,“它”指示了一只动物,通常用于指代非人类的生物或物体。
五、总结汉语中的人称代词在交流过程中起到了指代和简化语言表达的作用。
第一人称代词主要用于表示说话者自己,第二人称代词用于与说话者直接交流的对象,而第三人称代词则用于指示与说话者和听话者无直接关系的对象。
人称代词(古代汉语)
人称代词(古代汉语)第一人称代词:(1)吾、我、予(余)朕等例:他日我曰:“子为郑国,我为吾家,以庇焉,其可也。
”《左传·子产论尹何为邑》夫上党之国,我攻而胜之,吾不能居其地,不能乘其车。
《战国策·勾践灭吴》居,予语汝!《庄子·达生》曰:“余病矣。
”《左传·鞌之战》皋陶曰:“朕言惠。
”《书经·皋陶谟》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离骚》①魏晋前,“吾”字很少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作宾语。
例:今者吾丧我。
《庄子·齐物论》②否定句中,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可以用“吾”。
例:居则曰:“不吾之也。
”《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③魏晋后,“吾”字可放在动词和介词后面。
例:今人归吾,吾何忍弃去?《三国志·蜀志·先生传》与吾居十二年者,今其室十无四五焉。
柳宗元《捕蛇者说》(2)谦称(名词,包括自称)例:昭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左传·齐桓公伐楚》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战国策·范睢说秦王》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
《史记·孝文本纪》仆非敢如此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愚谓大计不如迎之。
《三国志·吴书·周瑜传》文(田文,即孟尝君)倦於事,愦于忧,而性儒愚,沉於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战国策·齐策四》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人称代词:(1)作主语、宾语、定语:“女(汝)、尔、若”等。
例: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以夹辅周室。
《左传·齐桓公伐楚》吾将残汝社稷,灭汝宗庙。
《国语·勾践灭吴》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左传·宣公十五年》若为庸耕,何富贵也。
《史记·陈涉起义》吾语若。
《庄子·人间世》(2)一般只作定语,偶尔也作主语,但绝不作宾语:“而、乃”等。
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哉?《史记·平原君列传》必欲烹乃翁,幸分我一杯羹。
汉语中的人称代词
汉语中的人称代词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以下是具体内容:1、第一人称:吾余我2、鄙人、小人(自己的谦称)3、臣(官员面对皇帝的谦称)4、奴才(清朝人对自己的谦称)5、奴家(女人对自己的谦称)6、谦称:①自称:愚、鄙、敞、卑、窃、臣、仆②帝王自称:孤、寡、不谷③读书人自称:小生、晚生、晚学④其它:在下、小可、老朽、妾、老纳等7、第二人称:汝尔你您你们8、阁下(对别人的尊称)9、先生(对男性的尊称)10、卿(对别人的尊称)11、敬称:? 称帝王:万岁、圣上、圣驾、天子、陛下? 称天子:殿下? 称将军:麾下? 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
令,意思是美好,用于称呼对方的亲属。
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令阃(kǔn)(对方的妻子),令兄(对方的哥哥),令郎(对方的儿子),令爱(对方的女儿);尊,用来称对方有关的人或物。
如尊上(称对方的父母),尊公、尊君、尊府(皆称对方父亲),尊堂(对方的母亲),尊亲(对方亲戚),尊驾(称对方),尊命(对方的嘱咐),尊意(对方的意见);贤,用于称平辈或晚辈。
如贤家(称对方),贤郎(称对方的儿子),贤弟(称对方的弟弟)。
仁,表示爱重,应用范围较广。
如称用辈友人中长于自已的人为仁兄,称地位高的人为仁公等。
? 称年老的为:丈、丈人(后来指妻父)又称“泰山”,妻母称丈母,“泰水”。
? 称谓前加“先”,表示已死。
? 对尊长者和同于朋辈间的称谓有:君、子、公、足下、先生、大人等。
12、第三人称:之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10、社会亲戚关系? 九代:玄祖曾祖祖父父亲自己子女孙子曾孙玄孙? 公辈:爷爷伯公(叔公)外公舅公姑公姨公姻公? 父辈:爸爸伯叔姑姑公婆继父妈妈舅舅姨妈岳丈继母表叔姨叔庚叔义父师太亲家姻伯? 平辈:兄弟姐妹夫妻姑嫂弟媳(妹)姐(妹)夫大伯子小叔子内弟襟兄(老挑)小姨子大姨姐舅母堂兄族兄表兄姨兄义兄亲家同年老庚邻舍同事同学朋友? 子辈:子媳女婿侄甥内侄外甥表侄姨侄学生徒弟? 孙辈:孙外孙侄孙孙媳内侄孙表侄孙姨侄孙孙女孙女婿。
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1、第一人称代词 (1我、吾、余、予 (2)其、之(3) “臣、愚、不肖、小人”等代替第一人 称时是谦称。
“孤、寡人、朕”是古代帝王诸侯自称。
2、第二人称代词 (1)女、汝、尔、而、乃、若、
(2)“子、足下、君、公、先生、卿”作第 二人称时是尊称,相当于 “您”
3、第三人称代词 之、其、彼
古汉语的第一、第二人称代词,也可在 它们的后面加上“侪”“辈”“属” “曹”“等” “族” “徒”字表示多数。 “吾辈、尔等、吾属、士大夫之族” 。
指示代词
1、表示近指
“是、斯、之、然、若”等。这些代词相当 于现代汉语的“此”、“这”、“这个”、 “这样”。
2、表示远指 “彼、夫、其”等。这些代词与现代汉语
的“那”、“那个”、“那些”、“那样” 相当。
3、表示虚指 “虚指”,即指代对象不明确。 文言中的虚指代词主要用“或”字表示,相 当于“有的”、‘有人”。
4、表示无指
“无指”,即排除一切对象。 文言的“无指代词”主要是“莫”和 “无”,相当于“没有谁”、“没有什么”
人称代词总结
人称代词总结
人称代词是用来代替特定人或事物的代词。
它们根据其在句子中所起的作用和所指代的人或事物的性别和数量来进行变化。
下面是人称代词的总结:
第一人称代词:
- 单数:我(男性或女性),我(中性)
- 复数:我们(男性或女性),我们(中性)
第二人称代词:
- 单数:你(男性或女性),你(中性)
- 复数:你们(男性或女性),你们(中性)
第三人称代词:
- 单数:他(男性),她(女性),它(中性)
- 复数:他们(男性或包含男性的群体),她们(女性或包含女性的群体),它们(中性或包含中性的群体)
特殊人称代词:
- 自己(用来指代动作的执行者)
- 你自己(用来强调对方的责任或重要性)
- 他自己/她自己/它自己(用来强调主语的独特性或自主性)
除了上述常见的人称代词外,还有一些其他形式的人称代词,如反身代词(如自己、你自己、他自己等)和互相代词(如彼此、互相等),它们具有特殊的用途和作用。
人称代词在交流中非常重要,通过使用适当的人称代词可以避免重复使用名字或重复提到同一个人或事物,使语言更加简洁和流畅。
因此,在写作或口语表达中,准确使用人称代词是一个关键技巧。
现代汉语下册代词解释
现代汉语下册代词解释代词是汉语中一个非常常用的语法成分,用来代替名词或名词短语,以避免重复使用。
本文将对现代汉语下册中的代词进行解释和说明。
一、人称代词人称代词是用来代替人或事物的代词。
根据不同的人称,人称代词分为一、二、三人称。
具体的解释如下:1. 一人称:指代自己,包括“我”和“我们”。
2. 二人称:指代对话的对象,包括“你”和“你们”。
3. 三人称:指代除了说话人和对象之外的第三人或事物,包括“他/她/它”和“他们/她们/它们”。
二、指示代词指示代词用来指示或强调某人或某事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指示代词及其解释:1. 这/这个:用于指示离说话人较近的人或事物。
2. 那/那个:用于指示离说话人较远的人或事物。
3. 这些/那些:用于指示离说话人较近或较远的复数人或事物。
三、疑问代词疑问代词用来提问事物的种类、性质、数量等。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疑问代词及其解释:1. 什么:用来询问事物的种类或性质。
2. 谁/哪个人:用来询问人的身份或身份。
3. 哪/哪个:用来询问事物的位置或种类。
4. 多少:用来询问数量或程度。
四、反身代词反身代词用来表示动作的主体与它自己相互关联。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反身代词及其解释:1. 自己:表示动作的主体与它自己有关。
2. 亲自:表示动作由本人亲自执行。
五、不定代词不定代词用来指代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不定代词及其解释:1. 一些:表示数量不确定的人或事物。
2. 任何人/什么人:表示人的身份不确定。
3. 所有人:表示指涉的人群没有具体范围。
以上是现代汉语下册中常见的代词及其解释。
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文第一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说话、书写者自己的人称代词。
有时汉语复数,如“我们”,可以指单数;例如行政官员发言时用“我们”以示代表整个政府发言。
[编辑]现代汉语
∙我、我们:最常见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咱、咱们:比较常用中文第一人称代词。
其中“咱们”通常包括聆听、阅读者,而“我们”可能包括,也可能不包括。
中国东北方言“咱们”的用法相当于“我们”。
∙本人:多用于书面语。
∙人家:多为女性所使用,古义中性,今义则带有撒娇或挑逗等亲密关系意味。
例:《红楼梦》第九十二回:袭人啐道:“小蹄子,人家说正经话,你又来胡拉混扯的了。
”
中文第二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对方的人称代词。
如“你”、“你们”(用于复数)等
[编辑]现代汉语
∙你、你们:最常见第二人称代词
∙妳、妳们:用于女性,多见于现代文学作品(中文本无此用法,大陆使用很少;“妳”
原为“奶”或“嬭”的异体字)
∙您:普通话中用于表示尊敬的称呼
∙祢:多见于宗教作品,指代“神”。
中文第三人称包括使用中文、汉语的人用于指代我、你以外的人的人称代词。
[编辑]现代汉语
∙他:用于男姓(能用于女姓);
∙他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的人(不分性别);
∙她:用于女性(不能用于男姓,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1]);
∙她们:(中文本无这种用法,模仿自西方语文,最早由刘半农在五四运动时期提出);
∙牠、牠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动物(中国大陆并入“它”字);
∙它、它们:用于指代你我以外“死物”(中国大陆指所有非人类事物);有时代指人类的婴儿和尸体等,没有明确人格的身分。
∙怹:用于尊称,不常用,多见于文学作品。
祂:不常用,多见于宗教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