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月亮上的足迹

合集下载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新课标)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新课标)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并背诵课文中的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大意;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语速等朗读课文;3.能够用多种形式展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二、教学重难点1.理解和背诵重点句子;2.朗读时注意语音、语调、语速等;3.把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在黑板上写出“月亮上的足迹”,并问学生:“你们听过月亮上有人留下的足迹吗?”引入题目,并引发学生的好奇心。

2. 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并用自己的话简述故事大意。

3. 教学3.1 阅读课文供课文原件食用:从前,有位美国宇航员叫尼尔·阿姆斯特朗。

1969 年,他和另外一个宇航员勒·艾尔德一起,坐上阿波罗 11 号登上了月球。

他在月球上度过了 21 个小时 36 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那天,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时,脚印不小心落在了那儿,他想,如果想起来了,以后再来的人一定会感到很神秘、很惊异,就决定在那儿留下一双脚印,让后来者都看见:“这就是我的脚印,是我第一次走到这儿来的证明。

”他留下的足迹,就是一名人类在月球上第一次的见证。

月球重力较小,没有地球的氧气和风力,所以月球表面的杂物、尘土和火山灰多数处于原状,就像一部珍贵的历史纪录片,记录着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勒·艾尔德在月球上所走过的足迹。

3.2 讲解生词讲解生词“宇航员”和“火山灰”。

3.3 重要句子理解1.坐上阿波罗 11 号登上了月球。

指出“阿波罗 11 号”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所使用的宇宙飞船,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事件之一。

2.他在月球上度过了 21 个小时 36 分钟,成为世界上第一位在月球上行走的人。

指出尼尔·阿姆斯特朗是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宇航员。

3.那天,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时,脚印不小心落在了那儿…指出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时,留下了他的脚印,这是人类第一次在月球上留下的足迹。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初一上)提高作业doc初中语文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初一上)提高作业doc初中语文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全套教案+课件+图片+试题(人教版初一上)提高作业doc初中语文作业导航1.学习准确概括各部分的内容要点2.学习按时刻顺序有条不紊的讲明事物的进展过程的写法一、基础部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有拼音的写上汉字。

悬.( )挂绕.( )着铁锹.( )溅.( )落驾shǐ( ) 狭zhǎi( )huàn( )醒燃料ɡuàn( )2.讲明以下词语中加点的字。

〔1〕运行不息.:〔2〕可望而不可即.:〔3〕遥遥..在望:〔4〕小心翼翼..:3.给以下各句选择最恰当的词语填空。

〔1〕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终于代表全人类拜望了月球,迈开了人类________〔探究、摸索、求索〕太空的重要一步。

〔2〕因此,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使速度达到了每秒10.5公里,进入登月轨道,向着月球________〔奔、飞、驶〕去。

〔3〕它发着漂亮的银光,静静地________〔挂、飘、悬〕在飞船的上方。

〔4〕三位宇航员躺在舱内,________〔观看、观测、观看〕着各种外表的读数。

4.下面几个句子是比喻句的有( )①在茫茫太空,月球是地球的近邻。

②〝土星5号〞火箭像巨人一样仰头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百多米。

③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慢慢地飞行。

④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5~8题。

21日上午11点39分,登月舱打开了舱门。

11点51分,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

月面上到处是细小的颗粒,有点像地球的海滩。

紧接着,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

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这一时刻的精确时刻是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这是人类探究太空的里程碑...。

一到月球表面,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赶忙开始了紧张的工作。

他们的任务专门多,然而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却专门有限,只够使用四个小时。

因此,分分秒秒都得抓紧。

他们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形,情形一切正常;他们拿出铁锹,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品;他们从登月舱中取出一块纪念碑,把它树立在月球上。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

初一语文上册19课笔记初一语文上册第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笔记一、文章概括《月亮上的足迹》是一篇记实文章,主要讲述了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壮举。

文章以时间顺序,记录了阿波罗11号飞船从发射到登陆月球的全部过程,以及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的登月活动和他们在月球上的所见所感。

二、重点词汇1. 宇航员:指进行宇宙飞行的人员。

2. 登月:指人类登陆月球的活动。

3. 壮举:指伟大的事业或行动。

4. 遥不可及:形容距离遥远,无法到达。

5. 里程碑:比喻在某一历史时期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或事物。

6. 举世瞩目:形容备受关注,全世界都在注视。

三、内容解析1. 文章开头简述了人类对月球的向往和好奇,引出了阿波罗11号飞船的发射。

通过描绘发射时的紧张气氛,展现了这一历史时刻的重要性和人们对此的期待。

2. 文章中段详细描述了飞船的发射、升空、进入月球轨道和着陆的全过程。

通过科学数据的列举,让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宇航员在太空中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3. 文章后段描述了宇航员在月球上的活动,包括踏上月球表面的瞬间、采集月壤和岩石样本、安放美国国旗等。

通过对宇航员情感变化的描绘,展现了他们在月球上的体验和感受。

4. 文章最后总结了人类登月的意义,强调了科学探索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探索宇宙的期望。

四、主题思想《月亮上的足迹》通过记述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历史事件,展现了科学技术的巨大力量和人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

文章表达了人类对于科学探索的热情和对于宇宙奥秘的好奇心,同时也启示我们要勇敢地面对挑战,不断追求知识和进步。

19 月亮上的足迹

19  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情景导入1968年12月21日,美国在肯尼迪航天中心向月球发射了第一艘探测飞船,当这艘飞船进入月球轨道之后,宇航员在100公里高空用望远镜照相机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照片。

许多年后,人们在研究这些照片的时候意外发现,在火山口中有一个巨大的圆形物体,它十分规则,不像是自然之物,看上去好像正在着陆或起飞。

传说,登上月球的阿姆斯特朗,在和代号休斯敦的指挥中心联系时,突然吃惊地说:“这些东西大得惊人!天哪!简直难以置信,我要告诉你们,这里有其他宇宙飞船,它们排列在火山口的另一侧,他们在月球上,他们正在注视着我们……”此时,电讯信号突然中断。

阿姆斯特朗看到了什么?虽然人类登上了月球,但对于玄奥的宇宙来说,这只是冰山一角。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对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时的报道。

我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玄奥的宇宙终将不再玄奥。

字词积累辨音姆mǔ(保姆)敦dūn(伦敦)遥yáo(遥远)溅jiàn(飞溅)碑bēi(口碑)舷xián(舷梯)椭tuǒ(椭圆)辨形即(即使)灌(灌溉)椭(椭圆)既(既然)罐(油罐)堕(堕落)辨义指令指示两词都有上级对下级提出要求的意思,但指令还含有命令的意思,非执行不可,而指示只是上级的一种意愿或建议,不一定非要执行。

神往向往两词都有憧憬、希望得到的意思,但神往比向往程度更甚。

释词指令:指示,命令。

合算:所费人力物力较小而收效较大。

畅谈:尽情的谈。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神往:内心向往已久。

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即,靠近,接触。

句段赏析1、“在茫茫太空,月亮是地球的近邻。

虽说是近邻,离地球也有38万公里,真是可望而不可即。

”赏析:这节文字先用“近邻”点明月亮和地球的关系,“近邻”让人感到好像是较近的邻居,但作者笔锋一转,用一个转折复句,点明这两个邻居相距38万公里,真是让人大跌眼镜。

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

③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抓主要信息;理清思路,了解登月知识。

课前准备教师可带领学生参观天文馆,了解有关宇航和月球方面的知识。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十万个为什么》等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教学内容这是一篇纪实报道。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通过阅读,读者定能体会到那登月全过程的惊心动魄、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以及作者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美。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1、出示夜幕星空的画面,提问:自古以来,人们仰望天上的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限的遐想,于是,就有了许许多多与月亮有关的神话传说和不朽的诗篇,你能举一些例子吗?①讲解“嫦娥奔月”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

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

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②儒勒·凡尔纳的《从地球到月球》:儒勒·凡尔纳(1828~1905)生于法国南特,从小对航海有浓厚兴趣,系统地研读过数理化专著,1865年发表了《从地球到月球》,及1870年发表的续集《环绕月球》,这两本科幻小说几乎是现代“阿波罗”登月工程的原始性预演。

《从地球到月球》及它的续集,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法国探险家米歇尔·阿当建议造一颗名为“哥伦比亚”的空心炮弹,并乘坐它到月球去。

19.《月亮上的足迹》完整版

19.《月亮上的足迹》完整版

中国图片
“风云2号”气象卫星 风云2
图片10 图片10
神 州
“ “ 1 号 ” 飞 船 升 空
图片11 图片11
神 州 “ “ 1 号 ” 飞 船



的 迹

天体图片
图片2 图片2
图片3 图片3
嫦娥奔月
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 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 不老丹就飞年的农历八 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 人间。
(马王堆汉代古 墓中出土的帛画)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中国古代人对月球构 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 的登月向往
(登月小艇正要与指挥舱 结合,然后由指挥舱载运 太空人返回地球)
“阿波罗11 号”飞船溅落在 预定的海域,被 等候在那边的海 军救起。
讨论题
讨论: 讨论: 1、全文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过程? 全文按什么顺序报道登月全过程? 2、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许多数字,这些数字起 作者在文章中用了许多数字, 了什么作用? 了什么作用? 3本文以平实的语言,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 本文以平实的语言, 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但 月的全过程,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抒情,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4、你如何理解结尾阿姆斯特朗的一段话“这 你如何理解结尾阿姆斯特朗的一段话“ 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 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资 料1
1957年10月 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第一颗人 造卫星上天, 造卫星上天,拉开了人类航天时代 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 的序幕。前苏联宇航员、大名鼎鼎 的加加林, 1961年 12日 的加加林,于1961年4月12日,乘 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 坐前苏联“东方号”飞船,环绕地 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 球飞行了一圈,历时近两个小时, 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成为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

火箭发射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二级火箭脱落
飞过月地 引力中和 点
飞过月地 中间点
第三极火箭启动 进入预定轨道, 绕月飞行
进入登月轨 道,奔向月 球
登月舱脱 离飞船
登月舱 降落月 球
人类初踏月面,宇航员展开工作
提问:宇航员在月球上,都做了些什么 工作了?
7月21日凌晨5点17 分40秒,登月舱平稳地 降落在月球上。
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资源
语文(人教版)七年级第四单元第19课
月亮上的足迹
长兴县实验初级中学
包利峰
茫茫夜空,皎皎圆月,引人遐思。
月亮上的足迹
阿马斯特朗、科斯林、奥尔德林 登月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1969年7月16日
火箭发射;
19日晚上8点33分 飞过月亮和地球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上9点32分 20日上午7点32分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 21日11点56分20秒 22日0点15分 接近月亮; 换乘登月舱;登月舱开始降落; 登月舱登月成功; 宇航员踏上月球;
登月舱离开月球;
22日上午6点35分, 与“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25日凌晨1点35分8秒
返回地球大气层,准确溅落在预定海域。
假如你成为中国第十代宇航员驾驶着宇宙飞 船登月,你有什么感受?你会做些什么?展开想 像,写一篇小短文。题目为《我驾飞船登月》。
策划:屠元成 李冬梅 郑少艾 制作:包利峰 审核:刘飞耀 责编:张作梅
编制:浙江省教育技术中心 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 出版:浙江大学电子音像出版社 时间:2011-11-20
时间顺序
思考:作者比较详细地列举一系列 数字的作用是什么?
因为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 确度要求非常高,这些数字主要是为了体现本文的准确性、 科学性、真实性,体现记实报道的特点,同时可以帮助读 者增加知识。

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

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

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十九课《月亮上的足迹》教学目标与设想这是一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

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教学课时:1课时(总第46课时)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导语激趣,引人课题:教者出示宇航员拍摄到的月球地貌的图片。

有条件的,也可以播放一段宇宙飞船探访太空的录相资料。

先简要解说图片内容。

教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珍贵的图片资料是怎么得来的吗?对,是我们的宇航员登上月球后拍摄的。

(或是通过人造卫星拍摄的)那么,你们想了解人类成功地踏上月球的全过程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月亮上的足迹})。

(板书课题、作者)二、课文的层次及时间表示:A、全文共四个层次第一层:(1、2)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将要发生的事件。

第二层:(3-9)写飞船离开地球,向月亮奔去。

准备、登机、检查、起飞、飞行。

第三层:(10—15)写飞船登月成功并写宇航员在月球表面上的活动。

第四层:(16——20)写登月归来。

B、时间事情的进展: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火箭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同日上午11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备课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备课资料】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月亮上的足迹》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2、培养速读课文、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方法;3、感受科技魅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培养速读课文、准确概括课文内容要点的能力;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速读课文和叙事方法的学习四、教学方法快速阅读法和解读法五、教学时间一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下晚自习后,同学们走在回家或回宿舍的路上,抬头仰望天空,你看到了什么?(漆黑一片、星星、星宿或星座、月亮)说道月亮啊,我们都知道,古往今来,月始终是文人笔下的宠儿;同学们能吟诵几句有关月的诗句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等等)中国古代有一个传说与月有关,同学们知道吗?(“嫦娥奔月”的故事:美丽的嫦娥是射下九个太阳的英雄羿的妻子,她因为偷吃了长生不老丹就飞进了月宫。

她住在广寒宫里,捣药的玉兔和砍伐桂树的吴刚陪伴着她。

嫦娥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就会步出广寒宫,遥望人间。

)这个美丽的传说反映了人类对月球构造的一种非常朦胧的认识,也可以说是人类最早的登月向往。

在今天这个向往已经变成现实,现在就让我们在朱长超《月亮上的足迹》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人类梦想实现的一刻。

(二)作者介绍朱长超,1944年生,记者、作家。

主要作品有《科技革命的步伐》、《思维的历程》等。

(了解,不用记笔记)(三)初步感知学生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主要内容。

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

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1、字词: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可望不可即(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即,靠近,接近。

里程碑:比喻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19月亮上的足迹

19月亮上的足迹

月亮上的足迹朱长超一、教学目标:①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②理清文章思路,了解人类登月的知识,人类进入月球的过程和意义;③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的学习能力。

二、教学重点:激发同学们科学探索的兴趣。

三、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一、导入新课古往今来,人们仰望天上一轮明月,总会引起无穷遐想,幻想有朝一日飞上月宫。

衍生出丰富多彩的月文化。

如今,这梦想早已变成现实,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重温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那激动人心的时刻。

请看19课,《月亮上的足迹》(屏幕上显示题目)二、默读课文,初步感知内容默读课文,(1)把文中不认识的字和不懂的词划下来并通过工具书掌握好。

(2)老师准备了6个抢答题,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准备抢答,看哪位同学答得又快又准确。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是什么时间?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

人类第一次登上月球的人有谁?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

谁第一个踏上月球?阿姆斯特朗。

他们乘坐的是什么飞船?阿波罗11号。

在什么地方发射升空?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

文中最能揭示登月意义的一句话是什么?“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过同学们刚才的抢答,请用一句话概括一下这一事件。

1969年7月21日11点56分20秒,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奥尔德林顺利地登上月球,成功地完成了登月任务。

树起了宇航事业的一块新的里程碑。

2、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登月全过程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195个小时,时间顺序3、本文的作者按照非常准确地时间顺序,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请同学们分组朗读3至15节,按事件发展的过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登月全过程分几个阶段? (小组讨论)1、船升空前的准备;2、飞船向月球飞去;3、登月舱登月成功;4、飞船返回地球。

4、出示图片,一起重温惊心动魄的一幕四、赏析研读,合作探究1、在整个登月过程中,你认为最激动人心的时刻是什么时候?登上月球那一刻。

七年级语文(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语文(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语文(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学习目标】1、速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抓准时间线索,理清思路顺序,了解登月过程。

3、品读描写和议论性语句,体会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教学难点】登月对人类来说到底有什么重大的意义。

【知识链接】苏联于1957年抢先发射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之后,又于1961年把人类第一名航天使者送上地球轨道。

从表面上看,前苏联在航天领域屡拿金牌,遥遥领先。

这大大刺激了技术力量雄厚的美国人,连美国总统肯尼迪也惊呼:“我们落后了!”为了打破前苏联的航天优势,1961年5月25日,美国总统肯尼迪批准了航空航天局的登月计划,并在国会上大胆地提出了在1970年以前先于苏联把人送上月球的任务。

肯尼迪以一种历届美国总统都没有的坦率态度警告美国人民,除非他们具有跑完全程的毅力,否则就不要接受这项任务。

这项任务就是后来以希腊神话中太阳神的名字命名的著名的“阿波罗”载人登月探险计划。

为研制大型运载火箭,著名的火箭专家布劳恩及其4人小组划归国家航空航天局。

政府同时为“土星——5”号火箭的研制经费拨款1.4亿美元。

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失败、事故和来自某些方面的苛刻批评接连不断,但美国人民和他们的政府在支持“阿波罗”的计划中从来没有动摇过。

他们下定决心,一定要“把苏联人摔倒在月球上”,以雪屡屡败北之耻。

肯尼迪的继任者约翰逊也坚定不移地关心和支持“阿波罗”计划,甚至于当这一计划连在政治上的收益都被怀疑时,也不动摇。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还没有一项国家政策受到过这样持久的、坚定的支持。

“阿波罗”计划早在1957年便开始设想。

1960年左右曾认为登月的途径无外乎两种:一种是“直接登上月球”,一种是从地球轨道发射站上发射。

后来兰利实验室的一个名叫霍博尔特的工程师提出了一条全然不同的月球轨道会合方案,就是用一艘比较小的航天飞船从月球轨道上下降到月球上,完成探险任务之后再在月球轨道上与母船会合对接,返回地球。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的笔记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9课是《月亮上的足迹》,以下是一些关键点笔记:
1. 文章概述:本文主要讲述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过程,通过真实、生动、科学的记录,展现了人类探索宇宙的壮丽篇章。

2. 重点段落:第一段(第1自然段)描述了人类对于月球的向往和好奇,以及科学家为登月做出的努力;第二段(第2-9自然段)详细叙述了阿波罗11号的登月过程,包括起飞、飞向月球、登月、在月球上行走、返回地球等各个环节;第三段(第10-13自然段)总结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意义和影响。

3. 重点词语:迈、旋、飞跃、指令舱、着陆、里程碑、昂首挺立、遥遥在望等。

4. 写作特点:本文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式,按照时间顺序组织材料,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生动,科学性强,是一篇优秀的科普说明文。

5. 课后习题答案:(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记叙了登月过程的?(2)登月全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写了什么?(3)从“火箭发射”、“飞船升空”、“登月成功”、“返回地球”中选择一个你最喜欢的阶段,并简述其经过。

以上是关于《月亮上的足迹》的一些关键点笔记,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七年级上语文 19_月亮上的足迹

七年级上语文 19_月亮上的足迹

深层探究
2.联想和想像:让学生看第99页的插图,引导想像。
(1)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2)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 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 球。 (3)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 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 (4)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 空”,这样做合适吗? 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当我正想进入这个星球的运行轨道时,我看到一艘闻所未闻的 航天母舰。不知为什么这艘UFO突然向我发起进攻,又把我吸进 UFO中。可怕的事发生了,氧气瓶脱落了,我无法呼吸了。渐渐地, 我的身体一点点地虚弱起来,我晕倒在UFO中。
“我在哪里?”我恢复了知觉,慢慢地爬起来。这时我发现自 己已经处在未知的蓝色星球上了,而且这里的环境跟地球的古陆环 境一致,氧气含有量也特别高。接着我好像被什么东西拖住下了海, 可是说来也怪,我竟然能够在海中呼吸,这时在我眼前出现了一串
月亮上的足迹
学习目标
1.准确全面地概括课文内容要点。 2.把握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 事件发生过程的写作方法。 3.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敢于幻想、 敢于探索的勇敢精神。
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观测(cè) 指令(lìng)合算(suàn)海域(yù) 畅谈(chàng) 着陆(zhuó) 2.请你根据意思写出相应的词语。 (1)尽情地谈。(畅谈) (2)抬头挺胸,笔直地站立着。形容人很有精神, 很有气魄的样子。 (昂首挺立) (3)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遥遥在望) (4)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可望而不可即)
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
整体感知
1.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 的?

7上4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7上4第19课-月亮上的足迹

成功登月后,他们首先检查了登月器的着陆情 况,一切正常。接着,他们采集了月壤和月岩的样 品,从登月舱中取出纪念碑,把它树在月球上,安 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测定地球和月球 距离的激光仪,测定月震的月震仪,又把美国的星 条旗插在月球上,最后,他们又和总统尼克松通话。 我们看到,在引力很小的月球上做这一切是非常困 难的,此时,氧气只够使用一个小时了。宇航员开 始返回登月舱。现在,他们已经进入登月舱开始休 息。登月工作一切顺利。
成功登月阶段:
各位观众,大家好!我是记者张强,我在休斯顿 地面中心为大家报道飞船登月阶段的情况。现在是华 盛顿时间7月21日5点17分40秒,从画面上可以看到, 登月舱已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21日上午11点39分, 舱门打开,12分钟后,阿姆斯特朗登上月球,紧接着, 奥尔德林也登上月面,这一时间是1969年7月21 日11 点56分20秒。这是激动人心的一刻,是人类探索太空 的里程碑。我们看到,两名宇航员已开始紧张的工作, 因为供给他们呼吸的氧气只够使用四个小时。
(4)恰当的议论起到深化理解、画龙点睛的作用。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刻,这是人类伟大的一步。 这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
这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 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2 假如你是记者,要在现场对这一事件做专题报 道,该怎么说呢?
提示:按登月的四个阶段——登月准备、飞船升空、 登月成功、登月归来组织语言。
(2)精彩的描述让文章不仅生动,而且耐人寻味。
火箭像巨人一样昂首挺立着,尖端直指蓝天,高达一 百多米。
从飞船上可以看到美丽的月球已遥遥在望。它发着美 丽的银光,静静地悬在飞船的上方。
飞船像一叶孤舟在太空中缓缓地行驶。
(3)精确的数字极具吸引力,让文章科学、准确、 真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月亮上的足迹教学设想:这是一篇记实报道。

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文章所记叙的准备、升空、登月、返航四个部分清晰流畅,结尾阿姆斯特朗的话“这一步,对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留给读者以无穷的回味,可以从中悟出人类登月的伟大意义。

字里行间透露着作者对登月成功后所表现出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于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这篇记叙文将记叙的要素和顺序交代得清清楚楚。

训练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地概括课文内容的要点是本文的学习重点。

同时要通过对本文的教学,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精神,这是本文的教学目的。

本课教学用一课时。

前半节课进行常规教学,以学生自读为主,后半节重点讨论课文最后一句话,补充一些有关太空方面的知识,以培养兴趣、增长知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积累“里程碑……遥遥在望”等词语。

2.速读课文,并准确地概括记叙的主体内容,理解人类登月成功的伟大意义。

3.理清文章思路,学习本文按时间顺序,清楚明白地叙述事件发生过程。

4.掌握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体会准确平实的说明语言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法:人类成功登月的事件虽然家喻户晓,但现在的初中学生,距离这件轰动全球的历史事件已经有一定时间,能真正通过电视电影直观了解这个重大的历史场面的人,还是很少的。

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音像资料展示到学生面前,创设课文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也使学生比较直观地了解了人类登月的全过程。

情景导入法:一节课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这个环节非常重要。

本节课结合中外历史中关于人类登月的传说和幻想,配以合适的背景音乐,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顺利引出正文。

速读阅读法:本文是自读课文,要求学生能独立完成阅读,迅速抓住文章要点。

本课安排学生在三分钟内速读课文后,迅速找出课文要点,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和抓课文要点的能力。

并要求学生将在网上搜索到的资料迅速整理归纳,培养了他们的语言归纳的能力。

延伸拓展法。

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探索太空的兴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正确理解登月的意义。

体会作者蕴涵在字里行间的对登月成功的喜悦之情。

了解人类伟大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太空探索的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速读课文,养成自主阅读的习惯,理清文章思路,从中了解有关人类登月的知识。

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准确概括文章要点的能力、网上迅速搜索相关资料的能力,分析登月事件的全过程及伟大意义,激发学生探索科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迅速准确概括文章要点。

用简练的语句概括登月的四个阶段。

课前准备:可以阅读有关的书籍,如《航天时代》、《宇宙奥秘》等,也可以网上查询有关月球的资料,为更好地理解课文做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及胶片、月球地貌的图片。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要点]训练学生快速默读文章,用圈点勾画和记录摘要获取要点信息、概括课文内容。

分析文章表现手法,如恰当的描述、叙述中有议论等。

利用课堂实践活动,了解现代科技的发展和探索月球的奥秘。

教学过程:课前预习:阅读中,勾画出下列字词,并利用工具书掌握其读音和意义。

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畅谈(chàng):尽情地谈。

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昂首挺立:仰着头笔直地立着。

遥遥在望:形容远远地可以看到。

可望而不可即(jí):只能够望见而不能够接近。

即:靠近、接触。

一、导语设计:(背景音乐:贝多芬的《月光曲》、阿炳的《二泉映月》)同学们,“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在这熟悉的儿歌中,我们走过了孩提时代。

小时候,大人给你讲过嫦娥奔月的故事吗?传说月宫中不仅有嫦娥,还有捧酒的吴刚,还有揭药的玉兔。

的确,如洗的碧空、如盘的圆月有着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人们的目光,产生了许多民风民俗、神话传说、诗词文赋。

人们总幻想着去月球上。

终于在1969年7月21日的美国肯尼迪航天中心“阿波罗11号”——太空雄鹰载着这奇妙的幻想,展翅飞向月球。

今天,让我们在朱长超的引领下去重温那一刻,登上宇宙飞船去月球上潇洒走一回。

(板书课题、作者)二、快速阅读,概括要点。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要求集中注意力默读,不回视。

2.本文是一篇科普小品,真实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1)在书上圈点有关表示时间的短语。

说说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报道登月的全过程的呢?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的。

明晰的时间线索使读者比较详细地了解登月的具体时间,也增强了事件的生动性。

时间、事情进展:1.1969年7月16日上午火箭推动“阿波罗11号”飞船发射升空。

2.发射后2分42秒第一级火箭脱落,火箭继续上升。

3.离地9分5秒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

4.火箭发射后13小时30分宇航员进入梦乡。

5.19日晚8点33分飞船飞越了月亮和球地引力的中和点。

6.19日晚9点32分地面呼叫,飞船减速,准备登月。

7.20日上午7点32分两位宇航员换乘登月舱。

8.21日凌晨5点17分40秒登月舱平稳降落在月球上。

9.21日上午ll时39分登月舱打开舱门。

10.11时51分20秒阿姆斯特朗走下阶梯,登上月球。

11.7月21日11点56分20秒奥尔德林也来到了月面。

12.22日0点15分宇航员被唤醒,登月舱升空,离开月球。

13.22日上午6点35分登月舱与飞船对接成功。

14.25日凌晨1点35分8秒飞船进入大气层,返回地球。

(登月全过程图片文字资料展示。

)3.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宇航员从登月到返航经历了多长时间?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本文真实地记录了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登月的全过程。

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来回历经76万公里,历时195个小时。

4.读课文的1~2语段对登月事件及意义的概说,筛选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要素。

1969年7月16日,美国佛罗里达半岛中部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宇航员阿姆斯特朗、科林斯、奥尔德林。

5.师生共同归结课文思路:第一部分(1~2):概说..登月事件及其意义。

第二部分(3~18):评说..美国宇航员登月全过程。

第三部分(19~20):再次强调登月的伟大意义。

6.登月的全过程按时间发展和空间位置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试概括每个阶段的内容要点。

登月全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①(3~4)飞船升空前的登月准备(登月前,宇航员来到发射架下,进人狭小的指令舱。

)②(5~9)飞船升空飞向月球(点火,火箭缓缓上升,两级火箭自动脱落后,第三级火箭发动机启动工作,飞船在预定的时间、预定的高度进入预定的轨道。

先绕地球飞行,飞行状况正常。

第三级火箭再次发动,进入登月轨道。

飞船开始作减速飞行,减慢到一定速度时,它自动作了停火的指令。

不久,登月舱和飞船脱离。

登月舱开始降落,平稳地降落在月球上。

)③(10~15)登月舱登月成功(登月舱打开了舱门,宇航员走下阶梯,登上了月球,开始作业,3个小时后停止作业,从月球返回登月舱内。

)④(16~18)飞船返回地球,登月归来(登月舱发动机起动了,它不断地上升,不断地加速,进人预定轨道,与在空中等候的“阿波罗11号”飞船对接成功。

丢弃登月能,飞船开始向遥远的地球飞去。

它以合适的角度进入地球大气层。

下降到4000米高度的时候,三个大型降落伞在空中张开,“阿波罗11号”飞船溅浇在预定的海域,被等候在那边的海军救起。

)。

7.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哪些事?在文中标记出来。

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做了下列几件事:①检查登月器的着陆情况。

②采集月壤和月岩样品。

③树立登月纪念碑。

④安装电视摄像机、太阳风测定装置、激光仪和月震仪进行科学探测。

⑤插上美国的星条旗。

⑥与美国总统尼克松通电话等。

三.深入探究登月的意义及作者的感情。

1.人类登月有什么意义?课文哪一段有所揭示?你是怎样理解的?课文最后一段揭示了其伟大意义。

阿姆斯特朗谈到登月的意义时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 “阿波罗”登月计划成功,使人类的梦想变成了现实,人类开始走向地球以外的星球。

现代科学技术已达到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

这既是人类巨大的飞跃,也是人类迈出的第一步。

2.为什么说“这一小步,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小小的一步;对整个人类来说,是巨大的飞跃。

”是人类探索太空的里程碑?“一小步”是指宇航员们从飞船跨到月球表面的一小步,对一个人来讲确实很容易,这句话阐述的是事实。

但是这一步是人类向太空领域迈出的第一步,它显示了人类卓越的聪明才智,表明了人类高度发达的科技科技已经达到了向外层空间发展的水平,开创了人类对宇宙探索的新纪元,人类迈进宇宙的步伐将更坚实更长远。

对整个人类来说,这意义就非同小可,因此说这是“巨大的飞跃”,这是对未来的希望。

21~22世纪,人类将移民月球,建立月球村。

月球村将利用太阳能取暖,利用月球上发现的水生产蔬菜、粮食,建立各种生活设施。

月球村的重要任务是开采氦3并运回地球,并利用这一热能源发电,供应全地球所需电能。

人类还将开发地球人拜访月球村的旅游业。

3.作者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

作者没有过多的议论和抒情,但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四.写作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学生可以发言并举例。

教师可以帮助归纳:①语言特色:平实、准确。

②用数字说明。

问:作者在文章中用了很多数字,这些数字起什么作用?这是一篇太空探索的文章,太空探索对数字的精确度要求非常高,文章精确地运用表示时间、速度、距离的数字体现了本文的准确性、科学性、真实性,体现了记实报道的特点。

同时可以帮助读者增加知识。

③叙述中有议论。

五.拓展延伸,联想和想像①想像一下,月球上有些什么?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②科学家为什么要搜集月球上的土壤和岩石呢?③想像一下在登月的高空中,宇航员会有什么感觉?④文中写道,“返航时,宇航员将登月舱甩在了太空”,这样做合适吗?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只要想像合理,允许学生有不同见解和幻想。

教师也可以做调整性解答:月球上有泥土、石头和高山,没有空气和水,一片荒凉死寂;/ 科学家采集土壤、岩石是为了科学研究、开发并利用月球;/ 宇航员的高空感觉,是失重、头晕、呕吐、昏厥等;/ 太空垃圾也是人类的一大隐患。

六.升华:人类第一次成功地探访月球已是三十多年的事了。

时光飞逝,时至今日,人类向宇宙迈进的步伐从没停止过,你知道人类探索宇宙奥秘的其他成果吗?哪就请你把你搜集的相关材料向大家介绍一下吧?(增长见识,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

)人类不仅成功地登上了月球,拜访了火星,而且在金星、土星等行星上,也留有人类进驻的足迹。

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只沉睡多年的东方雄狮,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请听介绍(学生介绍,)七.课堂小结这篇记实报道以平实的语言,真实地记录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全过程,表达了作者对登月成功后的喜悦之情以及对人类聪明才智的赞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