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名称的由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南阳名称的由来
南阳历史文化悠久,人杰地灵。南召杏花山猿人遗址及多处原始社会遗址出土的化石、器物表明,远在几十万年前,人类祖先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约七八千年前,先民们以辛勤劳动和聪明智慧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明。周代天子非常重视这片富庶的土地,曾分封了申、吕、谢、郦、蓼、曾、鄀、许等封国。春秋时楚设宛邑,到战国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年)“初置南阳郡”时,才开始使用“南阳”这个名字。至今,已有两千二百多年的历史,虽然朝代屡经更迭,区划不断变改,但南阳这一地名,一直被保留着沿用着。在历史的长河里,愈来愈丰富了她的涵义,在时代的演进中,充分显示着她坚强的生命力。在这块土地上,养育着广大劳动人民,并出现了不少伟大人物,对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为社会创造了一定财富。因而,使南阳成为国内外较有盛誉的名地。
“南阳”意思是说它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名。南阳得名由来,文献记载较为明确,《资治通鉴·周纪五·赧王四十三年》载:“秦置南阳郡,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元和郡县图志·山南道二》载:“秦昭襄王取朝地,置南阳郡,以在中国之南而有阳地,故日南阳,《释名·释州国》载:“南阳在中国之南,而居阳地,故以为名也”。以上三处记载,虽文字不尽相同,然表达含义基本一致。“中国之南”中的中国应理解为“国中”或“中原”,“南山之南”中的南山即今伏牛山,“中国之南”和“南山之南”的“南”,都表示这一区域所处的地理方位。而“有阳地”、“居阳地”和“汉水之北”,则又表示其所处方位具有“阳”性地望特征。我国古代有一条约定俗成的地名命名原则,即“水北为阳,水南为阴”,“山南为阳,山北为阴”。南阳位于汉水之北,又居伏牛山之南,具有方位“阳”性的双重特征。《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载:“周为申伯国,春秋属楚,战国属韩,秦取韩地赴汉水之北,洛阳颍川之南,置南阳郡治宛,以其在中国之南,居方城汉水之间故日南阳”。这充分说明秦置南阳郡时,因其位于伏牛山之南,居汉水之北而得“南阳”这个名字的。
“宛”是南阳最早的地名之一,宛,即反映了“盆地”的地貌特征,又反映了它的生态环境。《说文解字》:宛,屈草自履也,从宀、夗声。其义:①“四方高中央下”,符合南阳西、北、东三面环山,当中低平的盆地地貌特征;②“屈草自覆”为芳草盖地,植被葱绿貌。春秋初期,南方的楚国日益强大起来,先后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吕、申两国也被楚文王所灭。楚国占据这片既有沃野美壤,又有江河之便的土地之后,便在这里建置宛邑,作为问鼎中原的基地。宛之名,即自此而始。其后,宛由地域名,演变成为“宛城”、“宛县”、“宛州”、“上宛县”等,时至今天,“南阳市”和“宛城区”均以“宛”为其约定俗成的简称。
南阳家常饮食民俗
南阳由于处在中原与荆楚的交接线上,其饮食风俗兼有南北方的特点,山区、丘陵和平原地区以及古镇因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差异,加之各地传统文化积淀的不同,故而有着彼此各异的饮食习惯。
南阳民间的饮食,以小麦、玉米、高粱、红薯、大米、小米、豆类、黄酒、米酒、茶为主,不论城乡均日食三餐,喜欢吃馍。一般是早上吃稀饭,中午吃面条,晚上吃稀饭或面条。家常便饭是稀饭、面条、米汤、干饭。四时节日、接待宾客或闲暇时候,注意细做而食,适当改善
生活,如包饺子、做卤面、炸油条等。南阳民间饮食中蕴涵有丰富的文化内容,特别是以小麦面粉为主料的饮食制作,更是体现出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
南阳日常饮食由食和饮两部分构成,其食制通行一日三餐,俗称“一天三顿饭”。三餐之名,南阳民间因区域广袤而出现一些差异。早餐,有的称“早饭”,有的称“早起饭”;午餐,有的称“午饭”,有的称“晌午饭”;晚餐,称“晚饭”,多数称“喝汤”等。正餐之前的饮食统称“垫”,零食叫“零嘴儿”。
在一日三餐中,南阳民间多食用以下食品和饮品:
糊涂稀饭的一种。其原料为红薯、红薯干、红薯面、玉米面或高粱面。做法是:先将红薯切块,放入水中,再把红薯面搅成糊,待红薯或红薯干煮到八成熟时,将红薯面糊(或玉米面糊、高粱面糊)倒入锅内搅匀,也叫红薯糊涂。
包谷糁稀饭的一种,亦称玉米糁。先将玉米籽磨碎成糁,待水烧开后,将用水搅成稠糊状的玉米糁倒入锅内搅匀,然后用文火慢慢煮10到20分钟即成。传统吃法是在里面放红薯或红薯干,称红薯包谷糁,吃起来甜中带香,是南阳民间早、晚常吃的一种食品。
面疙瘩稀饭的一种,用料是白面(即小麦面)。做法是先将白面搅成糊状,待水烧开后,一手端面糊,一手拿筷,将面糊慢慢倒入锅中,筷子在锅中朝一个方向较快地搅动,这样面糊就成了一个个米粒大小的面疙瘩,煮熟即成。有甜、咸之分,不放盐就叫甜面疙瘩,如果放入用香油、盐腌好的葱花,则成为咸香可口的咸面疙瘩。也有将鸡蛋搅开后放入甜面疙瘩中的吃法,称“鸡蛋面疙瘩”。
面条面食的一种,有汤面条、捞面条和蒸面条等数种吃法。原料一般为白面。
杂面条面条的一种,是用小麦面掺绿豆或黄豆面擀成的面条。绿豆面和黄豆面有一种特殊的香味,但它松散,不易成团,掺些小麦面后,面条的韧性就会增加。里面放入红薯叶或芝麻叶,是南阳民间常吃的一种面食。如今芝麻叶绿豆面条则成为一种风味独特的面食,颇受人们欢迎。
汤面条面条的一种。将面条下入开水中,放入自己喜欢的调料,可做出多种风味。如加入炒羊肉,再搅点面糊,就成为味道鲜美的羊肉糊汤面。若加入猪肉炒萝卜,再加少许辣椒,搅少许面糊,南阳民间习称这是肉糊锅面条,是过去节日才能吃的美味佳肴。
捞面条面条的一种,又分为热、凉两种。热捞面条就是将煮好的面条捞出,浇上已做好的浇头(带汤的肴)即成。浇头种类较多,如蕃茄鸡蛋、蒜苔或芹菜炒肉等。凉捞面条,亦称凉面条,就是将煮好的面条捞出放入凉水中冰一下,然后拌以蒜汁、黄瓜丝等,凉爽可口,是夏季人们常吃不厌的主食。
浆面条汤面条的一种。即在浆中下入面条。浆的原料是扁豆、豌豆或绿豆,其做法是将豆子用水浸泡至膨胀,然后将其磨成浆,再过滤去渣。取浆汁在锅中煮沸,放入花椒、大小茴香、盐、葱、姜、花生、芝麻等,最后下入细面条或芹菜段,煮熟后淋上香油即成。它稍带酸味,清香可口。
酸菜面条汤面条的一种,即在面条中下入酸菜。做酸菜的原料有白菜叶、蔓菁菜、萝卜缨、莲花白菜(也叫包心菜或包包菜)、红薯叶、辣菜等。酸菜的做法是,将菜洗净煮熟后沥去水,趁热放入缸内,用石块压实,加适量清水或做豆腐的浆水,后封上缸口,一星期后即可食用。因其味酸,故称“酸菜”。酸菜面条以其特有的微酸爽口之味,颇受人们的喜爱。南阳以淅川酸菜最为有名。
包皮面面条的一种。即白面和红薯面混合做成的面条。做法是将白面擀成面片后,将和好的红薯面摊在上面,用白面将其包住后擀成宽面条。此面条的外面是一层薄薄的白面,内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