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名解

合集下载

皮肤性病学填空和名解 (2)

皮肤性病学填空和名解 (2)

填空题1、成人皮肤总面积约为1.5cm.,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

2、表皮在组织学上属复层扁平上皮,主要由角质形成细胞、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等构成。

3、角质形成细胞由深至浅分别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和角质层。

4、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黑素能遮挡和保护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及深部结构。

5、电镜下基底膜带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四层结构构成。

6、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7、表皮无血管,血液中营养物质通过基底膜带进入表皮,表皮代谢产物通过基底膜带进入真皮。

8、真皮由浅至深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真皮在组织学上属于不规则的致密结缔组织,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组成。

9、真皮的细胞主要有成纤维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朗格汉斯细胞和噬色素细胞等,还有少量淋巴细胞和白细胞,其中成纤维细胞和肥大细胞是真皮结缔组织中主要的常驻细胞。

10、毛发的生长周期可分为生长期(约3年)、退行期(约3周)、休止期(约3月)。

甲母质是甲的生长区。

11、皮肤的功能:具有屏障、吸收、感觉、分泌和排泄、体温调节、物质代谢等多种功能。

12、皮肤主要通过三种途径进行吸收:①角质层②毛囊、皮脂腺③汗管。

13、皮肤的分泌和排泄主要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

14、体表散热方式主要通过辐射、对流、传导和汗腺蒸发实现。

15、皮肤的主要免疫细胞: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

16、原发性皮损包括: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17、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18、表皮病变:角化过度、角化不全、角化不良、颗粒层增厚、棘层增厚、疣状增生、乳头瘤样增生、假上皮瘤样增生、细胞内水肿、细胞间水肿、棘层松解、基地细胞液化变性、Kogoj微脓肿和Munro微脓肿、Pautrier微脓肿。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皮肤性病学是一门研究皮肤疾病的学科,其涉及的疾病范围广泛,包括传染性疾病、炎症性疾病、肿瘤性疾病等等。

理解和掌握皮肤性病学中的一些常见术语和名词对于专业人士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一些常见皮肤性病学名词进行解释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1. 皮肤病(Dermatosis)皮肤病是指发生在皮肤上的各种疾病,包括感染性、免疫性、过敏性、肿瘤性等多种类型。

皮肤病可由内部原因,如感染、代谢异常,或外部因素如物理、化学因素引起。

2. 皮疹(Rash)皮疹是皮肤上出现的红斑、丘疹、脓疱等病理性改变。

皮疹可以是一种独立疾病的症状,也可以是多种皮肤疾病的共同症状之一。

3. 白癜风(Vitiligo)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其特征是皮肤上出现色素丧失区域,形成白斑。

白癜风的发生与遗传、自身免疫、神经内分泌等因素有关。

4. 银屑病(Psoriasis)银屑病是一种慢性非传染性炎症性皮肤病,其主要病征是皮肤上出现红斑和鳞屑,常伴有瘙痒。

银屑病的发生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相关。

5. 湿疹(Eczema)湿疹是一种皮肤炎症反应,主要特点是皮肤红肿、瘙痒、起水泡和渗液,导致皮肤发炎、脱屑。

湿疹的发生与过敏、免疫功能异常、环境因素等因素密切相关。

6. 痤疮(Acne)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少年期。

其特征是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反应,导致皮肤出现粉刺、丘疹、囊肿等病变。

7. 疱疹(Herpes)疱疹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组皮肤传染病。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口唇疱疹、生殖器疱疹等。

疱疹在皮肤上形成小水疱,破裂后形成浅表溃疡。

8. 子宫疣(Condyloma acuminatum)子宫疣是一种常见的性传播疾病,主要由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

其特点是在生殖器和周围区域形成柔软的突起,有时形似菜花。

9. 黄褐斑(Melasma)黄褐斑是一种色素沉着性疾病,主要表现为面部出现褐色斑块。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汇总

=.非生物源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是皮肤、黏膜因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而发生的炎症反应。

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边界清楚伴以瘙痒或烧灼感。

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

通常急性起病,需与急性湿疹鉴别。

病程短,预后好,不易复发。

2.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为各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口服、注射、吸入、栓塞、灌肠、外用)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

分为发疹型、尊麻疹型、固定红斑型、中毒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

后两种为重型药疹。

发病突然、全身性、对称性、泛发性(固定型除外)。

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促进其排泄,抗炎治疗。

3.固定性药疹:①即固定红斑型药疹.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色素沉着斑。

②再次致敏后皮损在同一部位,也可累及其它部位。

③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鼻、外生殖器、肛周。

④致敏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碘胺药、苯巴比妥。

4.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辞,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

特点是阵发性瘙痒和局限性苔葬样变。

反复搔抓、摩擦是发病原因,可由精神因素、局部皮肤受刺激、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起。

夏天重。

5.同形反应:银屑病的进行期,在外伤处(机械性损伤、日晒、虫咬、冻伤)发生新的皮疹。

如可与手术切口一致。

提示病情的活动。

6.薄膜现象:银屑病刮擦表面可出现多层银白色疏松鳞屑,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

7.玫瑰糠疹:常见的轻度炎症性皮肤病。

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不复发。

皮损为橙红色、卵圆形的斑疹或丘疹,可互相融合。

表面有细皱纹、糠状鳞屑。

起初有母斑,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

斑疹的长轴与皮纹平行,全身泛发。

中度瘙痒。

分为丘疹型、紫瘢型、反常型。

8.母斑:玫瑰糠疹起病初期的皮损称为母斑。

通常比后出现的皮疹大,可持续1周。

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经过3~8周后自行消退。

9.多形红斑:为急性炎症性综合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一、概述皮肤性病学(Dermatology)是研究皮肤疾病的学科,涉及皮肤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旨在对皮肤性病学的一些常用名词进行解释和总结,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知识。

二、常见名词解释1. 溃疡(Ulcer)溃疡是一种局部组织损伤的病变,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

其特点是经历了坏死的过程,通常伴随有组织液的渗出。

溃疡的常见病因包括感染、血液循环障碍、免疫介导损伤等。

2. 疣(Wart)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疣病毒(HPV)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皮肤病。

它通常是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突起物,表面粗糙,可能呈灰色、棕色或黑色。

疣可以通过手部接触传播,也可以通过公共场所的污染物传播。

3. 癣(Tinea)癣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性皮肤感染疾病,主要由白色念珠菌或毛癣菌引起。

癣常见于头皮、身体、手部和脚部等部位,病征包括红斑、瘙痒、脱屑和环形病变。

4. 牛皮癣(Psoriasis)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红色斑块覆盖着白色鳞屑。

它通常出现在关节、头皮、脚底、手掌以及其他身体部位。

牛皮癣的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遗传、免疫系统异常和环境因素等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5. 痤疮(Acne)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病,主要是毛囊和皮脂腺的慢性炎症反应。

它通常表现为粉刺、脓疱和结节状病变。

痤疮多见于青少年期,但也有可能在成年人出现。

6. 白癜风(Vitiligo)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色素失调性皮肤病,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白色斑块,这是由于黑色素细胞受损或消失导致的。

白癜风可以影响任何部位的皮肤,但最常见于面部、手臂和腿部等暴露部位。

7. 牛疱疮(Herpes Zoster)牛疱疮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皮肤病。

其特点是病变沿某一神经分布的皮肤区域出现,常伴随着疼痛、灼热和瘙痒感。

牛疱疮通常沿着躯干或头部的一侧分布,且在病程中会逐渐愈合。

三、结论本文对皮肤性病学的一些常见名词进行了解释和总结,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总结

皮肤性病学名解整理南方医13级张念泽整理,致洪畅泽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序上移,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

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PSA染色显示为一条0.5~1.0μm的紫红色均质带,银浸染法可染成黑色。

原发性皮损: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而来,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

直径达到或超过1㎝称为斑片。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

风团: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型皮损。

抓痕: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

苔藓样变: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Ramsay—hunt综合征:耳带状疱疹中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SSSS(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由凝固酶阳性噬箘体2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产生的表皮剥脱毒素所致,多见于5岁以内婴幼儿。

荨麻疹:由于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皮肤划痕症(dermatographism):也称人工荨麻疹,表现为用手搔抓或用钝器划过皮肤后,沿划痕出现条状隆起,伴瘙痒,不久后可自行消退。

银屑病三联征:银屑病红色斑块皮损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蜡滴现象),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薄膜现象),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Auspitz征)。

同形反应(Kobner现象):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如创伤、抓伤、手术切口、日晒、接种或有些皮肤病等)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肤变化(皮损)。

皮肤性病学名解

皮肤性病学名解

表皮通过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行至颗粒层需要14天,再移行至角质表面并脱落需要14天,共约28天,称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黑素单元:一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梅克尔细胞(Merkel cell):属于皮肤表皮中的非角质形成细胞。

具有短指状突起的细胞。

散在于基底层细胞间,数目很少。

常与感觉神经末梢接触,能感受触觉或其他机械刺激。

桥粒:相邻细胞间的一种斑点状黏着连接结构。

其质膜下方有盘状斑,与10 nm粗的中间丝相连,使相邻细胞的细胞骨架间接地连成骨架网。

主要由桥粒芯和桥粒斑两类蛋白组成。

半桥粒:上皮细胞与其下方其膜间形成的特殊连接,在形态上类似半个桥粒,但其蛋白质成分与桥粒有所不同,胞内连有中间丝。

皮肤基底膜带(BMZ):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用PAS(过碘酸—雪夫)染色时,在真皮与表皮之间见一约0.5~1.0μm的紫红色染色带。

电镜下由包膜层,透明层,致密层,致密下层四层组成尼氏征(Nikolsky sign):棘层松懈征,是指某些皮肤发生棘层松懈时的触诊表现。

有四种阳性表现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可见水疱周边外观正常皮肤一起剥离皮肤划痕试验: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出现三联反应1红色线条(3——15s)2红晕(15——45s)3风团状线条(1——3min)角质促成剂keratoplastics:可促正常角化,收缩血管,降低渗出及炎性浸润的药剂,在角化不良的皮肤病中应用广泛。

例如,馏油煤,焦油,水杨酸(3%)角质剥脱剂keratolytics又称角质松解剂,用于治疗角化过度,可使角质细胞松软解离而脱落。

例如,水杨酸(5-10%)、雷锁辛、冰醋酸维甲酸类:调节表皮角化和抑制表皮增生,调节黑素代谢。

【资料】皮肤性病学经典资料医学院专用

【资料】皮肤性病学经典资料医学院专用

【关键字】资料《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B扁平湿疣:二期梅毒疹之一,发生于肛周或外生殖器潮湿部位的丘疹,增殖融合成肥厚片状,触之坚实,比较平滑。

斑疹(macule):损害与周围皮肤平齐。

直径大于1cm即为斑片。

分为红斑、色素斑、出血斑。

表皮通过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最上层约需14日,再移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日,共约28日,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D多形红斑样皮损:皮疹为多形性,具有靶形或虹膜样特征性的红斑,重症者皮疹泛发,出现水疱大疱,常有粘膜损害,并可伴有严重全身症状。

F风团(wheal):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时起时消,消后不留痕迹,常伴剧痒,荨麻疹。

风团:为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

GGottron疹:皮肌炎患者指、肘、膝关节伸侧对称性散在扁平紫红色、糠状鳞屑性丘疹,是皮肌炎特征性的皮肤表现之一,具有诊断价值。

股癣:皮肤癣菌感染腹股沟、会阴及肛门周围的疾病。

J继发性损害(secondary lesions):由原发性损害自然演变或经搔抓、治疗等而成。

棘层松解症(Nikolsky sign):可见四种现象:指压水疱一侧、指压水疱顶端、推揩外观正常皮肤、牵扯已破的水疱壁。

L雷诺氏现象:雷诺氏现象是系统性硬皮病的征之一。

主要表现为皮肤阵发性苍白,发冷、麻木,其后变青紫,再转为发红。

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增生,管腔狭窄,对寒冷及情绪刺激的舒缩反应异常而造成的。

蜡滴现象:银屑病皮损处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此现象称为~。

M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或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愈后不留瘢痕。

P皮肤:由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及皮肤附属器组成,并有丰富的神经血管、淋巴管及肌肉。

皮肤划痕征(三联反应):①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③划后1~3分钟,在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

皮肤性病学 名解

皮肤性病学 名解
1 Auspitz sign
2 koebrer sign
3 Nikosky sign
4 Ramsay-hunt syndrom
5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6 superficial mycosis
7 斑疹
8 扁平湿疣
9 点状出血
10 风团
12 糊剂:含有25%~40%固体粉末成分的软膏,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具有保护创面,防止干裂的作用,但不利于散热。
13 吉赫反应:注射青霉素后大量梅毒螺旋体后很快被杀死,引起异体蛋白变态反应,出现症状加重、发热、甚至主动脉瘤破裂。
14 交叉过敏和多价过敏:交叉过敏:药疹治愈后,使用与致敏药物结构相似或基因相同的药物,也发生过敏的现象。 多价过敏:在药疹发生高峰时,使用与原过敏药物结构不同,或原来不致敏的药物时也发生过敏的现象。
23 荨麻疹 :由皮肤、粘膜小血管反应性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产生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24 浅部真菌病:主要由皮肤癣菌引起,包括毛癣菌属、小孢子菌属和表皮癣菌属,主要侵犯表皮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称为皮肤癣菌病,简称癣。
25 苔藓样变 :即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8.囊肿含有液体.半固体或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有弹性。
继发性皮损:由原发性皮损自然演变,或因搔抓、治疗不当引起。
1.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层缺损形成的湿润创面;
2.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
3.鳞屑:已经脱落或即将脱落的角质层细胞。
4.浸渍:皮肤角质层含水量增多导致的表皮强度减弱。
5.裂隙: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

卫生职称考试:皮肤性病学重点:名解+填空+简答

卫生职称考试:皮肤性病学重点:名解+填空+简答

卫生职称考试:皮肤性病学重点:名解+填空+简答一、名词解释表皮更替时间:基底细胞移行至颗粒细胞层最上部约需14天,从颗粒层表面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需14天,共约28天。

体征:即皮肤损害,亦称体征或皮疹,是指通过视诊或触诊能够检查出来的皮肤及黏膜病变,即可以看到或摸到的皮肤及黏膜病变。

甲真菌病:也称灰指甲,是由皮肤廯菌、酵母菌、霉菌引起的甲板或甲下组织感染。

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黏膜接触外源刺激物或致敏物后,在接触部位所发生的炎症反应。

荨麻疹:俗称“风疹块”,是由于皮肤、黏膜的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加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

银屑病:又称牛皮廯,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

寻常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一种慢性毛囊皮脂腺阻塞性炎症性疾病。

丹毒:是由溶血型链球菌感染引起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内淋巴管及其周围组织的急性炎症。

Koebner征:又称同形反应,是指在进行期患者容易产生同形反应,即在外伤处发生新的皮疹。

处于银屑病的进行期。

点状出血现象:又称Auspitz征,白色鳞屑后可见发亮的半透明淡红色薄膜,再刮去薄膜则见小的出血点,称点状出血现象。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疱疹性皮肤病。

传染性软疣:是由传染性软疣病毒感染所致的表皮传染性疾病,俗称“水瘊子”。

头廯:是由皮肤廯菌感染头部皮肤与头发所致。

脓疱疮:亦称脓痂疹,俗称黄水疮。

主要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及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浅层真皮和表皮炎症。

二、填空题1、皮肤:表皮、真皮、皮下组织。

2、表皮: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

3、更替时间:28天。

4、真皮:乳头层、网状层。

5、皮肤的生理功能:屏障保护作用、感觉作用、调节体温作用、分泌和排泄作用、吸收作用、代谢作用、免疫作用。

6、单纯疱疹的病原体:单纯疱疹病毒。

7、跖疣的病原体:HPV-1、3、4型。

8、传染性软疣:由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

9、丹毒的病原体:乙型溶血型链球菌。

皮肤性病学重点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重点名词解释

常见皮肤性病名词解释1 同形反应Koebner 征累及真皮乳头层或以下部位的损伤发生后,在损伤处出现与原发皮疹相同损害的现象。

2 溶液药物的水溶液,具有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

主要用于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常用3%硼酸溶液。

3 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齐平、无隆起/凹陷,大小可不一,性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2㎝,>2㎝者为斑片。

4脓疱pustule: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5 糜烂erosion: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

6皮肤划痕试验: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皮肤,可出现以下三联反应:划过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神经轴索反应引起小 A 扩张,麻风皮损处不发生);划后1~3分钟,在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组胺激肽引起水肿)。

此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症,可见于荨麻疹或单独发生。

7 性传播疾病(STD),主要指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还可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器官和组织8结节nodule: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侵润感。

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侵润或代谢产物沉积引起。

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预后形成瘢痕。

9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10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

愈合较慢且可留有瘢痕。

11囊肿cyst:为含有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1、Epidermal melainin unit:表皮黑素单元。

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的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黑素单元。

2、Desmosome:桥粒。

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由相邻的细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3、Hemidesmosome:半桥粒。

是基底细胞与与下方基底膜带之间的主要结构,由角质形成细胞真皮侧胞膜的不规则突起与基底膜带相互嵌合而成,其结构类似于半个桥粒。

4、丘疹:为局限性、充实性、浅表性皮损,隆起于皮面,直径小于1厘米,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集或炎性细胞浸润引起。

5、斑疹: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

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厘米。

6、苔藓样变:也称苔藓化,即局限性皮肤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神经性皮炎、慢性湿疹等)。

7、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可有四种阳性表现:手指推压水疱一侧,可使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可向四周移动;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以外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常见于天疱疮。

8、斑丘疹:形态介于斑疹与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称斑丘疹。

9、角化不良:是指表皮或附属器中个别细胞过早角化,表现为胞核浓缩变小,胞浆嗜伊红深染。

可见于良性疾病如毛囊角化病,也可见于恶性疾病如鳞状细胞癌。

10、角珠:鳞状细胞癌中角化不良细胞呈同心圆排列,近中心部逐渐角化,称为角珠。

11、假上皮瘤样增生:表皮不规则增生,棘层高度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常见于慢性感染灶边缘。

12、海绵水肿:棘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清晰可见,形似海绵,故名海绵水肿。

13、棘层松解:由于表皮细胞间桥变性,细胞间粘合力丧失,细胞失去紧密联系而呈松解状态,致使形成表皮内裂隙、水疱或大疱。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皮肤性病学重点内容(大题、名解)

名词解释:1、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直径达到或超过1cm,称为斑片。

3、糜烂: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因损害较表浅,愈后一般不留瘢痕.4、溃疡: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

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合可留瘢痕。

1。

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色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2。

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皮脂腺,汗腺和甲,均有外胚层分化而来。

毛发的生长周期生长期3年,退行期约3周休止期约3月。

生长速度0。

27_0。

4毫米3。

原发性皮损,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

种类,斑疹、斑块、丘疹、风团、水疱和大疱、脓疱、结节、囊肿 4.继发性皮损,糜烂、溃疡、鳞屑、浸渍、裂隙、瘢痕、萎缩、痂、抓痕、苔藓样变。

增生性瘢痕的特点成隆起的表面光滑的无毛发的索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略硬斑块。

5。

*斑贴试验(patch test)是根据受试物的性质配制适当浓度的浸液、溶液、软膏或原物作为试剂,以适当的方法将其贴于皮肤,一定时间后观察机体是否对其产生超敏反应。

目前临床用于检测VI型超敏反应的主要方法6。

PHN,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愈合后均伴有N痛统称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 7。

皮损消退后(通常4w)神经痛持续存在则为带状疱疹后遗N痛8.同形反应(isomorphism)Kobner现象外观正常的皮肤在各种针刺、搔抓、手术、注射涂抹性质强烈的药物等刺激后,发生与原发皮损相同的皮损特征。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整理一.总论1.角质形成细胞:是表皮的主要细胞,可产生角蛋白.胞内含有张力原纤维,有桥粒结构.角质形成细胞分为5层: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层.2.表皮基膜带:①基底细胞与真皮交界面呈波浪状,由向真皮伸入的表皮角和向表皮突入的真皮乳头相互镶嵌而成②PAS染色呈紫红色染色带③可分为四层:胞膜层、透明层、基板层、网状层④功能:使表皮真皮紧密连接、渗透屏障、营养物质交换.3.黑素细胞:来源于神经嵴,有合成黑素的功能.分散在基底层细胞间、毛发、真皮结缔组织中.硝酸银染色阳性.黑素细胞有细长树枝状突起.每个黑素细胞通过树状突起可与大约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形成表皮黑素单位.无桥粒,含黑素颗粒.黑素颗粒以胞吐形式释放,再被临近细胞吞噬,吸收紫外线.4.朗格汉斯细胞:来源于骨髓,功能是摄取、处理和抗原呈递给T淋巴细胞,及免疫监视.主要分布于表皮中上部、真皮、口腔黏膜等.氯化金染色显示树枝状突起.细胞表面有Ⅱ类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复合体抗原.胞内有特征性的Birbeck颗粒.5.斑疹:局限性的颜色改变,不隆起也不凹陷,直径<1cm,包括红斑、瘀点、瘀斑及色素异常.斑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片.6.丘疹:高出皮面的实质性隆起,直径<1cm,形态可呈扁平、半球形、多角形.由皮肤炎症浸润、皮表增生、代谢产物沉积引起.丘疹密集融合成大片叫斑块.7.水疱:高出皮面内含液体的腔隙性损害,若直径>0.5cm称为大疱,多为炎性反应所致,也可因棘细胞间粘合质溶解破坏或基底膜病变等引起.有表皮内和表皮下两类.愈后无瘢痕.8.脓疱:含脓液的疱,周围红晕,多由化脓性细菌感染所致,位置深浅不一,愈后无瘢痕.9.风团:真皮浅层的急性、局限性、水肿性、隆起性损害,淡红或苍白色伴周围红晕,边缘不规则,可呈伪足状.较快消退,不留痕迹,常伴剧痒.10.结节:真皮或皮下组织局限性、实质性损害,大小不一、触之较硬,可由1皮下组织炎症、2血管性炎症、3代谢产物沉积、4寄生虫、5肿瘤等引起.11.囊肿:真皮或皮下组织内有一定囊壁结构的内含液体或粘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状损害.可隆起或仅可触及,触诊有弹性感.12.鳞屑:皮肤炎症或干燥异常时,表皮因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或水疱吸收干燥而发生角质层的脱落,肉眼可见,可大可小.13.痂:皮肤损害渗出的浆液、脓液或血液与坏死脱落的组织及微生物等混合干涸而结成的附着物,可有脓痂、浆液痂及血痂等.14.浸渍:皮肤因浸水过久或长期处于潮湿环境,角层吸收较多水分使表皮松软变白、起皱,称为浸渍.易发于指趾缝等皱折部位,摩擦后可形成糜烂.15.糜烂:水疱、丘疹、浸渍等因机械摩擦等因素而形成的表皮或粘膜浅表性缺损,露出大小形态不一的红色浸润面,愈合较快不留瘢痕.16.溃疡:皮肤粘膜局限性缺损,病变累及真皮或皮下组织,形状大小深浅不一,愈后留有瘢痕.17.抓痕:常由于瘙痒而搔抓引起的线条状表皮损伤仅伤及表皮,其上可有血痂,愈后不留瘢痕.18.裂隙:线形裂口与皮纹一致,常深达真皮,疼痛出血,多掌跖指关节处,多由于长期接触碱、脂溶性化学物质或手足湿疹等导致.19.瘢痕:溃疡愈合后填补的新生结缔组织构成.表面平滑无皮纹、毛发等,无弹性,分增生性及萎缩性两类.20.苔藓样变:局限性皮肤增厚、粗糙.表面纹理加深加宽,将患处皮肤分成菱形或多角形的分格.主要由经常搔抓、不断摩擦使角质层、棘层增厚所致.常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 21.糊剂:又称泥膏,基质为“软膏+粉剂氧化锌、滑石粉+药物”.可消炎、干燥、保护.渗透皮肤比软膏弱,刺激性低.用于亚急性皮炎略有少量渗液.毛发不宜应用.二.生物源性皮肤病1.皮肤癣菌病:1皮肤癣菌病是由皮肤癣菌引起的皮肤角质层、毛发和甲板的感染.2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头/体/股/手/足/甲/须癣等,偶累及深部组织引起真菌性蜂窝组织炎等.3皮肤癣菌及其代谢产物通过血液循环引起病灶外皮肤的变态反应称为癣菌疹.4皮肤癣菌病最常见的病原体为红色毛癣菌、石膏样毛癣菌和羊毛状小孢子菌.2.体癣:指除掌、跖外光滑皮肤的皮肤癣菌感染.典型损害开始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环形扩展.瘙痒明显.3.股癣:腹股沟外生殖器部位及肛周的体癣称为股癣.4.脓癣: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头皮局部过敏反应.皮损为无脓液的脓肿,边缘整齐,有波动感.愈后可形成瘢痕和永久性脱发.切忌切开引流.5.脓疱疮:又称传染性脓疱疮、黄水疮.接触传染,是常见的暴露部位皮肤的细菌性脓皮病.皮损为红斑→小疱→脓疱→糜烂→厚痂→湿疹样变.分为寻常型、大疱型、新生儿型.6.麻风:由麻风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黏膜、神经.只有人可能患麻风病.皮损多样化、皮肤干燥,浅感觉障碍.受累神经粗大、疼痛.分5型,为结核样型、界线类偏结核样型、中间界线类、界线类偏瘤型、瘤型.7.麻风反应:麻风病程中突然突然发生急性或亚急性症状,称麻风反应.Ⅰ型为迟发变态反应,表现为皮损红肿、浸渍、发热.Ⅱ型免疫复合物型变态反应,表现为结节性、多形性、坏死性红斑,发热、头痛等.8.麻风菌素试验:粗制麻风菌素在前臂屈侧皮内注射0.1ml.48h后观察早期反应,出现>10mm的浸润性红斑为阳性.3周后观察晚起反应,出现>3mm的浸润结节为阳性.麻风患者或者流行区接触者若阳性,则对麻风杆菌有抵抗力,预后好;阴性则抵抗力差、预后差.9.丹毒:①由β溶血性链球菌引起,俗称“流火”.②皮肤、皮下组织的淋巴管及其周围软组织急性炎症.③局部红肿热痛.有头痛、发热的全身症状.10.Ramse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累及膝状神经节,产生外耳道疱疹、耳痛、面瘫、眩晕等症状.11.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皮肤黏膜引起的一组良性赘生物.常见的有4种类型:寻常疣瘊子、扁平疣、跖疣、尖锐湿疣.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可刮除、物理化学法破坏、中药治疗.12.扁平疣: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引起.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皮损为针头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表面光滑.多发,可沿抓痕排列成条状,偶微痒.消退前有炎症反应,异常瘙痒.病程长,消退后可复发.13.传染性软疣:一种由软疣病毒感染引起的丘疹性皮肤病,其特点为在皮肤上发生蜡样光泽的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疣小体.14.疥疮:由疥螨引起的接触传染性皮肤病,其特征为在惯发部位皮肤薄嫩处如手指缝、腹股沟等发生剧烈瘙痒的丘疹、水疱或隧道,伴奇痒,常引起家庭、集体的传染流行.三.非生物源性皮肤病1.接触性皮炎:是皮肤、黏膜因接触某些外源性物质而发生的炎症反应.皮损局限于接触部位,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大疱甚至坏死,边界清楚伴以瘙痒或烧灼感.发病机制包括原发性刺激和变态反应.通常急性起病,需与急性湿疹鉴别.病程短,预后好,不易复发.2.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为各种药物通过不同途径口服、注射、吸入、栓塞、灌肠、外用进入人体后引起的皮肤、黏膜反应.分为发疹型、荨麻疹型、固定红斑型、中毒性表皮松解型、剥脱性皮炎型.后两种为重型药疹.发病突然、全身性、对称性、泛发性固定型除外.应立即停用致敏药物,促进其排泄,抗炎治疗.3.固定性药疹:①即固定红斑型药疹.皮损为圆形或椭圆形水肿性紫红色色素沉着斑.②再次致敏后皮损在同一部位,也可累及其它部位.③好发于皮肤黏膜交界处,如口鼻、外生殖器、肛周.④致敏药物包括解热镇痛药、碘胺药、苯巴比妥.4.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皮肤神经功能障碍性皮肤病.特点是阵发性瘙痒和局限性苔藓样变.反复搔抓、摩擦是发病原因,可由精神因素、局部皮肤受刺激、饮食、胃肠道功能紊乱、内分泌失调引起.夏天重.5.同形反应:银屑病的进行期,在外伤处机械性损伤、日晒、虫咬、冻伤发生新的皮疹.如可与手术切口一致.提示病情的活动.6.薄膜现象:银屑病刮擦表面可出现多层银白色疏松鳞屑,刮除鳞屑后,露出红色光亮的薄膜,称为薄膜现象.7.玫瑰糠疹:常见的轻度炎症性皮肤病.可能是病毒感染后的变态反应,不复发.皮损为橙红色、卵圆形的斑疹或丘疹,可互相融合.表面有细皱纹、糠状鳞屑.起初有母斑,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斑疹的长轴与皮纹平行,全身泛发.中度瘙痒.分为丘疹型、紫癜型、反常型.8.母斑:玫瑰糠疹起病初期的皮损称为母斑.通常比后出现的皮疹大,可持续1周.母斑消退时,皮疹迅速播散,经过3~8周后自行消退.9.多形红斑:为急性炎症性综合征,表现为红斑、丘疹、水疱等两种以上皮损同时存在.重症又称Stevens-Johnson综合征.由感染、用药后引起,本质为皮肤小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自限性,复发性.皮损为“虹膜状损害”,包括3层,中央为紫癜,外围是隆起水肿的苍白环,周边是红斑.10.天疱疮:由于表皮棘层细胞间抗体沉积引起棘层细胞松解、表皮内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皮肤黏膜大疱病.分为4型,寻常型、增殖型棘层下层、落叶型、红斑型棘层浅层.多有早期口腔黏膜损害、尼氏征阳性.直接免疫荧光IgG沉积于表皮细胞间,血清学检查天疱疮抗体阳性,滴度与临床表现平行可行免疫抑制治疗.11.尼氏征:①由棘层细胞松解引起.②在疱顶施加压力,疱液向周围表皮内渗透.③牵拉破疱残壁,周围表皮进一步剥脱.④皮损周围外观正常皮肤也一擦即破.是天疱疮极有诊断价值的体征.12.大疱性类天疱疮: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的表皮下水疱形成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不伴表皮松解、尼氏征阴性与天疱疮鉴别,与谷胶饮食无关,无小肠黏膜损害与疱疹样皮炎鉴别.肢体屈面发病为主,口腔黏膜损害少见.直接免疫荧光C3或IgG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血清学检查抗表皮基膜带抗体阳性,滴度不与临床表现平行.可行免疫抑制治疗.13.疱疹样皮炎:在遗传素质个体中,由于谷胶过敏而引起皮肤和小肠损害的自身免疫性大疱病.对称分布于肢体伸面,口腔黏膜损害少见.剧烈瘙痒、烧灼、疼痛.三种皮疹小水疱、丘疹、风团样斑块成簇分布.直接免疫荧光IgA颗粒状沉积于真皮乳头,病变部位反而没有,少数人IgA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血清学无抗表皮基膜带抗体,若有IgA线状沉积则阳性.治疗首选氨苯砜.14.线状IgA大疱型皮病:临床表现类似于疱疹性皮炎、类天疱疮.无谷胶过敏.直接免疫荧光IgA或C3线状沉积于表皮基底膜带.治疗首选氨苯砜.分为儿童型、成人型.血清学可能抗表皮基膜带抗体阳性.15.抗核抗体ANA:是一组将细胞核内三大类抗原物质DNA、组蛋白、非组蛋白的各种自身抗体的总称,主要存在于血清中.通常血清中ANA滴度在1:80以上有临床意义.分为均质型染色均匀、周边型染色在膜部、斑点型染色为斑点状.16.狼疮细胞: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存在的抗核抗体,作用于受损的白细胞核,使其均匀变性并排出体外,形成均匀体,称狼疮小体.狼疮小体具化学趋化性,被粒细胞吞噬,形成狼疮细胞.是病情活动期的标志.四.性病1.性传播疾病:①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疾病;②我国现阶段将梅毒梅毒螺旋体、淋病淋病奈瑟菌、非淋菌性尿道炎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尖锐湿疣人类乳头瘤病毒、生殖器疱疹单纯疱疹病毒、软下疳杜克雷嗜血杆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沙眼衣原体L1、L2、L3型和艾滋病HIV8种疾病列为重点防治的性病.2.硬下疳:一期梅毒主要症状,最常发生在生殖器部位,梅毒螺旋体侵入2~4周后发生.常为单个,不痛不痒,边缘清楚,蚕豆大小结节,表面糜烂,有少量渗出物,呈牛肉色,触之硬似软骨.3.前带现象:①指临床上符合梅毒体征,但原倍血清的RPR试验却为弱阳性或阴性,但若将此血清进一步稀释后再做RPR试验,便出现了阳性结果;②其原因是此血清中抗心磷脂抗体量过多,抑制了阳性反应的出现.4.扁平湿疣:二期梅毒发生于肛门或外生殖器潮湿部位的丘疹.增殖融合成肥厚片块,触之坚实,较平滑.与“扁平疣”概念相差甚远5.尖锐湿疣:①由人乳头状瘤病毒引起的增生性疾病,好发于外生殖器及肛门附近的皮肤、黏膜.②起初细小丘疹,逐渐增大至肉质乳头状赘生物.性生活时易出血,继发感染则可有糜烂、溃疡,恶臭.③病理特征为棘层肥厚、表皮浅层可见灶性分布空泡化细胞.可癌变.④药物治疗或激光、高频电刀烧灼切割疣体.⑤判愈标准为疣体消失,3个月不复发.6.非淋菌性尿道炎:①通过性交传染的一种尿道炎,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也有阴道毛滴虫、单纯疱疹病毒.②是西方国家最常见性传播疾病.男性症状可有尿道刺痒,烧灼感,尿痛.女性尿道炎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可同时有宫颈炎症.少数可出现附睾炎、前列腺炎等合并症.③治疗首选阿奇霉素、强力霉素、红霉素.④判愈标准为症状消失、尿道图片油镜下多形核白细胞≤4个,病原检查阴性.7.生殖器疱疹:由单纯疱疹病毒引起的性传播疾病,多位于生殖器及附近的皮肤黏膜.表现为水疱、糜烂、疼痛.患者和携带者为传染源.治疗首选阿昔洛韦.。

皮肤性病学名解

皮肤性病学名解

性传播疾病(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S TD):是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

它们不仅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还可以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重要的组织、器官。

吉-海反应系梅毒患者接受高效抗梅毒螺旋体药物治疗后,梅毒螺旋体迅速杀死并释放出大量异种蛋白,引起机体发生的急性变态反应。

多在用药后数小时发生,表现为寒战、发热、头痛、呼吸加快、心动过速、全身不适及原发疾病加重,严重时心血管梅毒患者可发生主动脉破裂。

泼尼松可用于预防吉海反应。

硬下疳:是梅毒螺旋体侵入部位发生的无痛性炎症性反应,无全身症状和发热,好发于外生殖器,初期为小片红斑,迅速发展为无痛性炎症丘疹,数天内扩大形成硬结,表面形成无痛性溃疡,境界清楚,周边水肿并隆起。

触之有软骨样硬度,内含大量梅毒螺旋体,传染性极强。

梅毒性树胶肿:是三期梅毒的标志,也是破坏性最大的一种损害,初期为皮下深在结节,逐渐增大与皮肤粘连,表面呈暗红色浸润斑块,中央逐渐软化,破溃成穿凿性溃疡,呈肾形或马蹄形,境界清楚,边缘锐利,基底暗红,有粘稠树胶状脓汁流出,外观酷似阿拉伯树胶,故名树胶肿,直径2~10cm。

潜伏梅毒:凡有病毒感染史,无临床症状或者临床症状已消失,除梅毒血清学阳性外无任何阳性体征,并且脑脊液检查正常者称为潜伏梅毒,其发生与机体免疫力较强或治疗暂时抑制TP有关扁平湿疣:二期梅毒疹之一,发生于肛周或外生殖器潮湿部位的丘疹,增殖融合成肥厚片状,触之坚实,比较平滑。

梅毒疹:二期梅毒,一般可分为斑疹、丘疹及脓疱疹三型,其中脓疱疹较少见。

皮肤初发时为淡红色,渐呈暗红色或古铜色,少量鳞屑附着,不痛、不痒、皮疹大小不一、数目较多、常对称分布、孤立而散在,密集不融合,无自觉症状。

多发生于胸部、腹部、躯干侧面与背部。

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正常情况下约30%的基底层细胞处于核分裂期,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尼氏症nikolsky's sign :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1手指推压水疱的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围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1. 皮肤性病学:是研究和诊断治疗皮肤疾病的学科,包括了各种皮肤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等内容。

2. 激素依赖性皮炎:是一种由外源性或内源性激素引起的皮炎反应,表现为慢性复发性皮炎,患者对激素治疗敏感,停药后可出现反跳现象。

3. 脱发(病发性脱发):是指头发过早、过量或过度脱落的现象,可以分为局限性脱发和弥漫性脱发两种类型,常见原因有遗传、内分泌失调、药物作用等。

4. 疣:是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常见疣有普通疣、扁平疣、寻常疣等,表现为皮肤上的乳头状或扁平状丘疹。

5. 疥疮:是一种由疥螨引起的皮肤传染病,病症主要表现为严重的瘙痒,皮肤上可见红色小丘疹、结节和线状疱疹。

6. 疱疹: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皮肤感染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上的水疱、糜烂和溃疡,常见疱疹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等。

7. 白癜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脱色性皮肤病,患者皮肤上可出现不同大小、不规则形状的白斑,病因尚不明确。

8.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以皮肤上的红斑、鳞屑和病损的成批性分布为特征,常伴有关节痛症状。

9. 狼疮:是一种以皮肤为主要累及器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症主要表现为皮疹、关节炎、肾脏损害等,狼疮分为系统性红斑狼疮和皮肤狼疮两种类型。

10. 红斑狼疮:是一种以皮肤红斑、关节炎和多系统损伤为特征的系统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伴有各种自身抗体的阳性。

11. 牛皮癣: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表现为皮肤上的鳞屑和病损,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免疫、环境等因素有关。

12. 葡萄球菌感染:是由葡萄球菌引起的皮肤感染疾病,常见感染包括蜂窝组织炎、疖肿、脓疱和表皮脓疱病等。

13. 真菌感染: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皮肤感染疾病,常见感染包括白癜风、皮肤癣、念珠菌感染等。

14. 毛囊炎:是一种毛囊周围的皮肤感染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毛囊周围的红斑、脓疱和痛痒。

15. 痤疮: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见于青少年期,表现为面部的丘疹、脓疱和痘痘。

皮肤性病学名解

皮肤性病学名解

名解1.丘疹丘疹为高出皮肤的局限性突起,小如针头,大如黄豆,可能高耸或平坦,平滑或疣状结构,或有色素与周围皮肤颜色相同(直径超过1cm者,称为斑块)2.斑疹(macule)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

皮损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2cm,大于2cm时称斑片(patch)。

根据发生机制和特征不同可分为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或脱失)斑等。

3.风团(wheal)为暂时性、隆起性皮损,由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所致。

皮损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可为红色或白色,周围常有红晕;皮损发生快,消退亦快,且消退后不留任何痕迹。

见于荨麻疹等。

4.结节(nodule)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位置可深达真皮或皮下,可由炎性浸润(如结节性红斑)或代谢产物沉积(如结节性黄色瘤)所致。

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

结节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痕。

5.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也称苔藓化,即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常由搔抓、摩擦及皮肤慢性炎症所致。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

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6.鳞屑刮除法:可用以了解皮损的表面性质,如花斑癣轻刮后可出现糠秕样鳞屑,寻常型银屑病刮除鳞屑后可出现特征性薄膜现象和点状出血。

7.皮肤划痕试验(dermatographic test):在荨麻疹患者皮肤表面用钝器以适当压力划过,可能出现以下三联反应,称为皮肤划痕试验阳性:①划后3~15秒,在划过处出现红色线条,可能由真皮肥大细胞释放组胺引起毛细血管扩张所致;②15~45秒后,在红色线条两侧出现红晕,此为神经轴索反应引起的小动脉扩张所致,麻风皮损处不发生这种反应;③划后1~3分钟,划过处出现隆起、苍白色风团状线条,可能是组胺、激肽等引起水肿所致。

8.血管性水肿好发生于组织疏松部位(如眼睑、口唇、舌、外生殖器、手足等)。

皮肤性病学期末复习材料:皮肤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

皮肤性病学期末复习材料:皮肤病学名词解释与简答题集锦

皮肤性病学期末复习材料目录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集锦 (1)第二章皮肤性病学简答题集锦 (10)第一章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集锦1.表皮通过时间:新生的角质形成细胞有次序地逐渐向上移动,由基底层移行至颗粒细胞层约需14天,再移行至角质层表面并脱落又需14天,共约28天,称为表皮通过时间或更替时间。

2.黑素细胞:起源于外胚层的神经嵴,位于基底层,有较多树枝状突起。

3.表皮黑素单元:一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一个表皮黑素单元。

4.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发、汗腺、皮脂腺和甲,均由外胚层分化而来。

5.斑疹:皮肤黏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包括红斑、出血斑、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等。

6.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代谢产物聚积或炎细胞浸润引起。

7.斑块: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直径大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陷,见于银屑病。

8.风团:为真皮乳头层血管扩张、血浆渗出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呈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皮损发生和消退均快,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剧痒,见于荨麻疹。

9.水疱和大疱: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位于表皮内或表皮下,可直接发生,也可由丘疹转变而来,直径一般小于1cm,大于1cm者称大疱。

10.脓疱: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可由细菌或非感染性炎症引起。

11.结节:为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或不隆起于皮面,需触诊方可查出,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性浸润或代谢产物沉积引起。

12.囊肿:为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一般位于真皮或更深位置,可隆起于皮面或仅可触及,外观呈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大小不等,见于皮脂腺囊肿、毛鞘囊肿等。

金标 历年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金标 历年 皮肤性病学名词解释

第二章皮肤的结构1.Epidermal Melanin Unit, 表皮黑素单元1个黑素细胞可通过其树枝状突起向周围约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提供黑素,形成1个表皮黑素单元。

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借以保护真皮及深部组织。

第四章皮肤性病的临床表现及诊断2.Primary Lesion, 原发损害由皮肤性病的组织病理变化直接产生,对皮肤性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Papule, 丘疹为局限性、实质性、直径小于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

丘疹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如银屑病)、代谢产物集聚(如皮肤淀粉样变)或炎症细胞浸润(如湿疹)引起。

4.Wheal, 风团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

皮损可成红色或苍白色,周围常有红晕,一般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

皮损发生快,此起彼伏,一般经数小时消退,消退后多不留痕迹,常伴有局痒。

见于荨麻疹。

5.Nodule, 结节圆形或类圆形,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损害。

真皮或皮下组织。

位于皮下仅能扪及,可以高出皮面。

可由真皮或皮下组织的炎症浸润或代谢产物沉积引起。

6.Lichenification, 苔藓样变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

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局痒。

见于慢性单纯性苔藓、慢性湿疹等。

7.Nikolsky Sign, 尼氏征是某些皮肤病发生棘层松解(如天疱疮)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①手指推压水疱的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的皮肤上退擦,表皮即剥离;④牵扯已经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

8.Kobner Reaction, 同形反应指正常皮肤在受到非特异性损伤后,可诱发与已存在的某一皮肤病相同的皮肤变化。

同形反应的机制可能属于自身免疫现象,表皮和真皮的某种破坏而产生了自身抗原,而产生了皮肤的病理变化。

见于银屑病,也见于扁平苔藓、湿疹的急性期等,而白癜风患者也常有同形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斑疹macule :皮肤粘膜的局限性颜色改变,与周围皮肤平齐,无隆起或凹陷,大小可不一,形状可不规则,直径一般小于1cm。

斑片patch-当斑疹直径》1cm时。

斑块plaque:为丘疹扩大或较多丘疹融合而成、d> 1cm的隆起性扁平皮损,中央可有凹
陷,银屑病。

斑丘疹maculopapule-形态介于斑疹和丘疹之间的稍隆起皮损。

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分为增生性(烧伤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和萎缩性(红斑狼疮、陈旧性瘢痕)。

薄膜现象:在蜡滴现象的基础上,再刮去银白色鳞屑可见淡红色发光半透明薄膜,称~。

C出血斑-由毛细血管破裂后红细胞外渗到真皮内所致,压之不褪色。

D大疱bulla : d > 1cm的水疱。

点状出血(Auspitz征):在薄膜现象的基础上,再剥去薄膜可见点状出血,称~,是由真皮乳头顶部迂曲扩张的毛细血管被刮破所致。

F风团wheal :为真皮浅层水肿引起的暂时性、隆起性皮损,时起时消,消后不留痕迹,常伴剧痒,荨麻疹。

反跳现象:在长期应用激素过程中,如不适当的停药或减量过快,可导致原发病反复或病
情加重
G光化学疗法(photochemotherapy)是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VA的疗法,原理为光敏剂在UVA的照射下于DNA中的胸腺嘧啶形成光化合物,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增生和炎症。

光动力疗法(PDT)原理是光敏剂进入人体内并在肿瘤组织中聚集,在特定波长激光的照
射下被激发,产生单态氧或其他自由基,造成肿瘤组织坏死,而对正常组织损伤降至最低。

H红斑-局部真皮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所致,分为炎症性红斑(丹毒;压变白)和非炎症性红斑(鲜红斑痣;压褪色)。

哈钦森三联征:晚期先天性梅毒有哈钦森齿、神经性耳聋和间质性角膜炎的症状,合称哈钦森三联征
J结节nodule:局限性、实质性、深在性皮损,呈圆形或椭圆形,可隆起于皮面,亦可不隆起,需触诊-触之有一定硬度或浸润感,可吸收消退,亦可破溃成溃疡,愈后形成瘢痕,结节性红斑浸渍maceration :皮肤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

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

棘层松解征一一尼氏征(Nikolsky sign),是某些皮肤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可有四种阳性表现:①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着推压方向移动;②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③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④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的皮肤一同剥离。

是由于基底膜带剥离形成的。

常见于:天疱疮、大疱性表皮松解型药疹、多形红斑重症型、ssss新生儿大脓疱疮。

K溃疡ulcer:局限性皮肤或黏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

L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脱落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干扰所致,银。

裂隙fissure :皲裂,为线状的皮肤裂口,可深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角质层增厚或皮肤干燥导致皮肤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牵拉后引起。

蜡滴现象:银屑病皮损处斑块上覆厚层银白色鳞屑,刮除成层鳞屑,犹如轻刮蜡滴,此现象称为~。

M糜烂erosion :局限性表皮或黏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或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愈后不留瘢痕。

N脓疱pustule :为局限性、隆起性、内含脓液的腔隙性皮损,疱液可浑浊、稀薄、粘稠,皮损周围常有红晕,脓疱疮、脓疱型银。

囊肿cyst:含有液体或黏稠物及细胞成分的囊性皮损,圆形或椭圆形,触之有囊性感,皮脂腺囊肿。

P苹果酱现象:寻常狼疮的玻片压诊呈棕黄色,如苹果酱颜色,称为~。

Q丘疹papule:为局限性、实质性、d v 1cm的表浅隆起性皮损,扁平疣。

(丘疹可由表皮或真皮浅层细胞增殖-银、代谢产物聚积-皮肤淀粉样变、炎细胞浸润-湿疹引
起)
丘疱疹papulovesicle-丘疹顶部有小水疱。

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丘疹顶部有小脓疱。

RRamsay-Hunt综合征: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同时侵犯膝状神经节、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
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称为Ramsay-Hunt综合征。

Reiter综合征:男性生殖道衣原体感染引起的尿道炎未经治疗而引起的并发症,表现为尿道炎、结膜炎和关节炎三联征
S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脱失)斑:是表皮或真皮色素增加、减少(或消失)所致,压之均不褪色,如黄褐斑。

水疱vesicle :局限性、隆起性、内含液体的腔隙性皮损, d 一般v 1cm,水痘。

三廓征:疣状皮肤结核的皮损中央逐渐结痂脱落,留有萎缩性网状瘢痕,边缘的痂或鳞屑
逐渐向外扩展形成环状或弧形边缘,外周绕以暗红色红晕;中央网状瘢痕、疣状边缘和周围红晕称为~。

STD :指主要通过性接触、类似性行为及间接接触传播的一组传染性疾病,不仅可在泌尿生殖器官发生病变,而且还可通过淋巴系统侵犯泌尿生殖器官所属的淋巴结,甚至通过血行播散侵犯全身各重要组织和器官。

T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 :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楚,常伴剧痒,慢性瘙痒性皮肤病-慢湿。

同形反应(Kobner现象):指某些皮肤病在急性期/进行期时,针刺、搔刮、手术等损伤可导致受损部位出现典型的同样的皮损。

如银屑病、扁平疣。

探针贯通现象:寻常狼疮的皮损初期结节质软,稍隆起,表面薄嫩,用探针稍用力即可刺入,容易贯通,呈~。

W萎缩atrophy :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真皮或皮下组织结缔组织减少所致。

X血疱:内容物含血液的水疱。

Y淤点petechia-d v 2mm的出血斑。

淤斑ecchymosis-d > 2mm的出血斑。

Z抓痕excoriation :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

【下载本文档,可以自由复制内容或自由编辑修改内容,更
多精彩文章,期待你的好评和关注,我将一如既往为您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