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八惨案究竟是谁下令开的枪

合集下载

鲁迅先生笔下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是那一事件

鲁迅先生笔下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是那一事件

鲁迅先生笔下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是那一事件1926年3月18日,在北京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军警向手无寸铁的请愿学生开枪射击,用大刀砍杀,当场打死47人。

死者中有共青团员8人。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女生刘和珍、杨德群和燕大的女生魏士毅等在这场运动中牺牲。

在死难烈士中,有7个是中学生,最小的年仅13岁。

这就是震惊全国的“三·一八惨案”。

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大沽口事件”中所暴露出来的帝国主义的野蛮行径,点燃了中国民众的怒火。

在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下,立即掀起了抗议活动。

八国最后通牒消息传出后,群众的愤怒到了极点,提出“似此横暴,于斯以极,此而不争,国亡无日,望我同胞,共起反抗,以制凶顽,用雪国耻”。

3月17日下午,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京总工会等200余团体的代表,在北京大学三院召开紧急联席会议,定于18日上午10时在天安门召开国民大会,并推举李大钊、李石曾、顾孟余、徐谦等13人组成主席团。

会后,代表分成两路,一路由共产党员王一飞、安体诚率领去外交部请愿。

另一路由共产党员、北京学生联合总会党团书记陈毅率领,去国务院请愿。

结果赴国务院请愿代表与临时执政府卫队发生冲突,致使多人受伤。

3月18日,天低云暗,清晨,中共北方区委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又召开紧急会议,检查国民大会准备情况,赵世炎、陈乔年等分别报告群众的组织和发动情况,拟定了标语口号,以及游行路线。

上午10时,北京总工会、总商会、学生总会等140多个团体,和北大、清华等80余所大中小学校的学生,共计3万余人(另有10万人、5000人之说),冒着风雪,来天安门广场举行“抗议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

主席台上悬挂着前一天请愿受伤代表的血衣,旁边写着“段祺瑞铁蹄下之血”8个醒目的大字。

大会首先由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代表徐谦报告开会宗旨。

继由顾孟余、王一飞等报告并发表演说。

李大钊在会上慷慨演说,号召大家用“五四精神”、“五卅热血”,反抗帝国主义和军阀,惩办大沽口事件的罪魁祸首。

鲁迅先生三一八惨案文章

鲁迅先生三一八惨案文章

鲁迅先生三一八惨案文章鲁迅先生三一八惨案是中国近代最悲惨的事件之一,1931年3月18日,一群日本侵略者突入中国广东南澳县,发动惨烈的指挥官部落战火,大量残害百姓,十几万无辜百姓被杀害,数百村庄被焚毁,使当地居民深受其害。

鲁迅先生的文章《抗日神童》中就描写了这一悲剧,以深刻的笔触表达了他对侵略者百姓无辜之殃的怒火和决心反抗的愤怒。

根据鲁迅先生的文章,当时的中国居民因惨烈的部落战而受到日本侵略者残害的情况,堪称可怕。

日本人突然出现,使人们感到震惊和恐惧,他们像猛兽般,放开手中的武器,以暴力行为惊吓百姓,他们破坏和烧毁村庄,杀戮无辜百姓,施暴破坏家园,让人们沉浸在无辜苦难中。

当时,日本人贪图财物,抢劫百姓,甚至还迫使当地居民去供养他们,还有一些甚至被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使他们的家庭失去了保护。

穆斯林百姓的冤屈也被鲁迅先生揭露出来。

他们深受日本侵略者的难民,收获被烧毁,家禽被屠杀,洞穴中的尸首堆叠如山,收受损,动物急需用品,家畜被掠夺,穆斯林家庭深受日本人的凌辱,他们的孩子们被迫去当日本士兵的工具,他们还忍受着心灵的创伤,生活的折磨和财物的抢劫,他们甚至被日本人迫害至死。

三一八惨案不仅让无辜的中国人民受罪,更几乎伤害了中国的精神,让人们的思想深受摧残。

普遍的痛苦和遭受破坏的悲惨遭遇让鲁迅先生按捺不住,他开始把对日本侵略者的愤恨化为文字,用他滔滔不绝的文字,献给时代以记忆。

他希望能以此示戒百姓,使百姓明白,只有通过抗日神童,才能挽救国家和民族免受侵略。

鲁迅先生的文章《抗日神童》揭露了日本侵略者的残忍行径,把日本侵略者暴行的真相揭露出来,这也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反抗意识,无数中国人在他们的歌声中发自内心地歌唱着中国人民的反抗之声,让抗日神童在中华民族史上获得了永恒的荣光。

今天,我们静静地追思那些十几万个抗日神童,妈妈,我们绝不能忘记鲁迅先生流血淋漓述说的那场惨案,静静地让它在我们心中永远留存,感谢英雄们,继承英雄们的业绩,把国家的强大和民族的伟大带到更高的水平,把中华民族的荣耀带到未来的时代。

318惨案

318惨案

1926年3月18日,北京学生、工人、市民等各界群众在天安门举行声势浩大的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会后游行示威。

当队伍到铁狮子胡同执政府和国务院门前请愿时,执政府卫队在不加任何警告的情况下,向请愿队伍实弹平射,造成47人死亡,100余人受伤。

这就是震惊中外的“3.18”惨案。

当时的北洋政府是段祺瑞执政。

在官邸前镇压徒手请愿的学生,打死47人,伤200多人,死难者中有一名女学生叫刘和珍,鲁迅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名垂青史的悼文《纪念刘和珍君》便是其中之一。

“三一八惨案”发生后,中国知识分子和媒体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社会良知,用同仇敌忾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

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蒋梦麟、王世杰、闻一多、梁启超,,刚刚动过手术、正在住院,,、许士廉、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等著名知识分子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当时,诸多媒体加入谴责屠杀暴行的行列,如《语丝》、《国民新报》、《世界日报》、《清华周刊》、《晨报》、《现代评论》等。

特别是邵飘萍主持的《京报》,大篇幅地连续发表消息和评论,广泛而深入地报导“三一八惨案”真相,在惨案发生后的12天内,就连续发表了113篇有关“三一八惨案”的消息、评论、通电,《京报副刊》也发表了有关文章103篇。

惨案发生后,北京各高校和大学校长、教授也纷纷谴责段祺瑞政府的暴行。

时任北大校长的傅斯年在昆明见到对惨案负有直接责任的鹿钟麟。

傅斯年第一句话就是:“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

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1926年3月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学生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万人公祭大会。

北大代校长的蒋梦麟在会上沉痛地说:“我任校长,使人家子弟,社会国家之人材,同学之朋友,如此牺牲,而又无法避免与挽救,此心诚不知如何悲痛。

”他说到这里竟潸然涕下,引得“全场学生相向而泣,门外皆闻哭声”。

对于一个政府来说,一旦向徒手的青年学生与平民百姓开了枪,不仅践踏了为政之德的最低底线,也越过了维护社会秩序的法治界限。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3、“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这”是指“三个女子从容辗转”的斗争场 面,因而“伟大”就是赞颂刘和珍等的勇毅 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语 段 分 析
1、“欣然前往”一语,赞颂了刘和珍烈士的英 勇精神,驳斥了陈西滢之流的“是受人利用“的 诬蔑。
2、“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 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对上一段写她 们惨遭杀害时的一个概括。“从容地转辗”, 写三个女子临难不惧。“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 的攒射”,“文明人”是反语,指帝国主义者, 揭露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军阀对中国人民进行最 野蛮、最残酷的屠杀。
刘和珍烈士遗像
杨德群烈士遗像
三· 一八惨案
帐祸 ,首 胜休 负要 何得 如意 , 且 看 他 时 算 歌英 ,魂 荣不 哀必 奚含 似冤 , 试 听 举 国 悲 们自 此风 去闻 ,民 难贼 享整 安顿 宁学 风 , 我
生我 时相 期信 ,人 亦间 多永 纷无 扰乐 日 , 学
番活 枪着 声又 惊怎 耳么 ,着 弹, 雨无 落非 头多 经 几
写作背景2 (三· 一八惨案)
3月18日,北京的工人、学生、市民五千多 人在天安门前举行集会,共产党人李大钊在会 上作了演讲。会后,两千多名群众组成请愿团, 到段祺瑞执政府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向 请愿群众开枪。 随后,士兵们又手持大刀、铁 棍追杀群众。打死47人,伤200多人,制造了屠 杀爱国民众的“三一八”惨案,死难烈士中就 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杨德群。鲁 迅称这一天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3、“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
“这”是指“三个女子从容辗转”的斗争场 面,因而“伟大”就是赞颂刘和珍等的勇毅 行为和不怕牺牲的精神。
语 段 分 析

三一八惨案相关资料

三一八惨案相关资料

三一八惨案大背景北洋政府概述北洋政府是由北洋军阀等势力所操控选出的中华民国大总统与国务院国务总理所领导,是当时被世界各国承认的中华民国合法政府,以五色旗为国旗,以《卿云歌》为国歌,作为代表中国的符号象征。

在北洋政府主导下,中国加入协约国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并以战胜国的身分出席巴黎和会。

北洋政府对外依靠英美帝国主义支持,对内主要代表国内汉族官绅势力,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发展民族经济和教育,实行舆论自由,在全国建立起自治化的统治。

北洋政府与北洋军各个派系的兴衰关系很密切,以时间划分,大致可分为袁世凯统治时期、皖系统治时期、直系统治时期、奉系统治时期四个阶段。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为皖系、直系、奉系三大派系。

皖系的段祺瑞在日本支持下,控制皖、浙、闽、鲁、陕等省;直系的冯国璋在英美的支持下,控制长江中下游的苏、赣、鄂及直隶等省;奉系的张作霖以日本为靠山,占踞东北三省。

另外,山西的晋系军阀阎锡山,徐州一带张勋的定武军,西南的滇系军阀唐继尧和桂系军阀陆荣廷等,都在外国列强操纵下,尔吞我并,争斗不已。

袁世凯死后,黎元洪继任大总统职位,与在中央掌实权的段祺瑞争权夺利,发生“府院之争”。

直奉第二次战争1924年(民国十三年)9月至10月,直系军阀吴佩孚部与奉系张作霖部在直隶(今河北)奉天(今辽宁)地区为争夺北京政权而进行的战争。

第一次直奉战争结束后,直系军阀控制了北京政权,积极推行其企图以武力统一中国的政策。

奉系军阀也尽力扩军备战,准备再次与直系争夺中央政权。

在政治上为了对抗武力统一政策,段祺瑞,张作霖,广东军阀建立了三角同盟,广东军阀对直系内部进行了大量的渗透收买工作。

而不愿意看到中国统一的帝国主义势力也对奉系进行了大力扶持。

可以说,在战前,直系已经陷入了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之中。

其中1924年10月21日,冯玉祥在第二次直奉战争中,收受张作霖贿赂军费300万圆,接着又收“奉币”1200万圆作为倒戈费,冯以120万转收买胡景翼,然后发动“北京兵变”,软禁曹锟,逐溥仪出故宫,悬赏缉拿吴佩孚,成立“国民军”,并欢迎孙中山北上。

谁见过段祺瑞“长跪不起”?

谁见过段祺瑞“长跪不起”?

谁见过段祺瑞“长跪不起”?近几年,有关段祺瑞曾在“三一八”惨案现场“长跪不起”并自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的说法,越来越多地见诸媒体,《炎黄春秋》上亦曾刊出此类文章。

众多作者以段氏下跪为例,借题发挥,表达自己的某种情绪,其心可鉴。

然而,笔者不得不说:其事可疑。

“三一八”惨案已经过去88年。

相关史料,多已被史学家打捞出水。

除《文史资料选辑》上有亲历者的回忆文章外,“文革”以后,尚有《三一八惨案资料汇编》(江长仁编,北京出版社,1985)和《“三一八”惨案始末》(北京地方党史研究会编著,文津出版社,2000)两书出版。

没有任何记载表明,是段氏下令向学生开的枪。

而且,笔者遍翻手头史籍,也均不见有段氏“长跪不起”的记载。

段祺瑞于惨案发生后的表现,“文革”前的正式出版物上,仅见于时任执政府卫队旅的参谋长楚溪春的回忆文章《“三一八”惨案亲历记》:我随李鸣钟(陆军上将、国民军主要将领,时任京师警备代总司令兼警察总监——引者注)马上坐汽车赶回吉兆胡同段宅见段祺瑞。

当时段祺瑞正在同吴清源下围棋,见我们两个人进屋后,马上声色俱厉,大声对李鸣钟说:“李鸣钟你能维持北京的治安不能?你如不能,我能撤你,我能换你,我能枪毙你!”李鸣钟在门口立正鞠躬向后退,连声说:“执政,不要生气,不要生气,我能维持治安,我能维持治安!”段祺瑞接着说:“楚参谋长,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他们呢!这一群土匪学生……”楚溪春本是直军的一个主任参谋,军界资历并不深,只因保定军校的恩师贾德耀被冯玉祥拉来当上国务总理,年方三十的楚氏便华丽转身,成了段氏卫队旅的上校参谋长。

1949年春国民政府撤离大陆前,他是河北省主席兼国民党河北省党部主任委员。

因跟随老上司傅作义参加了北平和平解放,故于共和国初期被聘为政务院参事,后为全国政协委员。

他的这篇回忆,即以政协委员身份写下后,刊发于1963年“内部发行”的《文史资料选辑》第三辑。

1966年“文革”开始后,楚氏自杀身亡。

三一八事件

三一八事件

对峙 1926年3月16、17日,在北京的国共两党开会,徐谦以国民党执行委员会代表的 身份同李大钊领导的中国共产党北方区委决定组织各学校和群众团体在天安 门集会。3月18日上午10时,国民党北京执行部、北京市党部,中共北方区委 、北京市委,北京总工会,学生联合会等团体于80多所学校共约5000多人在 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的国民大会‛,广场北面临时搭建的主席台 上悬挂着孙中山先生的遗像和他撰写的对联‚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台前横幅上写着‚北京各界坚决反对八国最后通牒示威大会‛。 八条决议 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中俄大学 校长徐谦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大会决议:‚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 ,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 帝国主义侵略而战。‛最后大会一共通过了八条决议。 惨剧发生 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由李大钊率领,按预定路线,从天安门出发,经东长安街 、东单牌楼、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最后进入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东 口,在段祺瑞执政府(今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门前广场请愿。示威群 众公推代表去向卫士长交涉,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并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 贾德耀出来见面。段祺瑞的执政府内人员担心局势失控,命令预伏军警以武 力驱散游行队伍,结果造成当场死亡47人,伤200多人的惨剧。死者中为人们 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后来军 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 • • •
• • •
• •
1.周作人为纪念刘和珍、杨德群所作的挽联是: 死了倒也罢了,若不想到二位有老母倚闾,亲朋盼信; 活着又怎么着,无非多经几番的枪声惊耳,弹雨淋头。 2.周作人为悼念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又作了以下 挽联: 赤化赤化,有些学界名流和新闻记者还在那里诬陷; 白死白死,所谓革命政府与帝国主义原是一样东西。 3.周作人为纪念三一八惨案中牺牲的学生胡锡爵所作的 挽联是: 什么世界,还讲爱国? 如此死法,抵得神仙。

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

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

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1926年3月18日“三·一八”惨案发生政府卫队与群众对峙的情形1926年初,奉系军阀进兵关内,军舰驶入天津大沽口。

冯玉祥将军率领国民军封锁大沽口,不准船只驶入。

3月12日,日本军舰掩护两艘奉舰驶入大沽口,炮轰国民军,国民军奋起还击。

第二天,日本公使向当时执政的段祺瑞政府提出抗议。

北平、天津人民举行集会,督促政府抗议外国侵略。

恼羞成怒的日本帝国主义,纠合英、美、法、意、荷、比、西班牙等国公使,向中国政府提交“最后通牒”,要求国民军撤去大沽口防御设施,否则,“决采取必要之手段”。

同时,各帝国主义在大沽海面集结了20多艘军舰,对中国政府实行武力威胁。

帝国主义的这种野蛮行径,激起了北京人民的愤怒。

3月18日上午10时,北京各界5000多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通牒国民示威大会”,由共产党员李大钊和国民党左派徐谦等担任主席。

会后,由2000多人组成的请愿团,赴国务院请愿,要求驳回“最后通牒”,驱逐八国公使。

下午1点半钟,游行请愿队伍到达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在段祺瑞政府国务院大门前的空场上,群众高呼“打倒帝国主义”,“驱逐八国公使”等口号,并派代表进入国务院交涉。

这时,段政府竟然下令军警用棍棒殴打、挥刀砍杀手无寸铁的爱国学生,甚至向他们开枪射击。

在这场血腥的大屠杀中,有47人被打死,近200人受伤,死者中有共青团员8人。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女生刘和珍、杨德群和燕大的女生魏士毅等在这场运动中壮烈牺牲。

在死难烈士中,有7个是中学生,最小的一个年仅12岁。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三·一八惨案”。

鲁迅称这一天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1926年,“三·一八”惨案后,刘半农、赵之任为纪念之而作歌:呜呼!三月一十八呜呼三月一十八,养官本是为卫国!北京杀人如乱麻!谁知化作豺与蛇!民贼大试毒辣手,高标廉价卖中华!半天黄尘翻血花!甘拜异种作爹妈!晚来城郭啼寒鸦,愿枭其首籍其家!悲风带雪吹!死者今已矣,地流赤血成血洼!生者肯放他?!死者血中躺,呜呼三月一十八!伤者血中爬!北京杀人如乱麻!呜呼三月一十八,北京杀人乱如麻!“三·一八”斗争,表现了北京人民反帝、反军阀的英勇革命精神,暴露了段祺瑞反动政府卖国、残暴的真面目,更加激发了全国人民推翻北洋军阀政府的决心,有力地推动和配合了广东革命根据地出师北伐。

三一八惨案的背后隐情是什么 藏在背后的事实又是怎么回事

三一八惨案的背后隐情是什么 藏在背后的事实又是怎么回事

三一八惨案的背后隐情是什么藏在背后的事实又是怎么回事本文导读:上述是惨案的表象,藏在背后的事实是:冯玉祥封锁大沽口,是20世纪初日俄战争的延续。

苏联出钱出枪,武装了吴佩孚,对最大的竞争对手日本不无挑衅之意。

而冯玉祥封锁大沽口,正是为了对付日本支持的奉系。

因此,大沽口事件表面上是冯奉之争,实际是日俄之争。

苏联本想武装的在华代言人是吴佩孚,因为二十年代初,吴佩孚是中国最为炙手可热的实力派,也是民望最高的政治家(在当时的影响力绝对高于陈独秀等人)。

但吴佩孚毫不犹豫地加以拒绝,苏联因此才转而支持孙中山和冯玉祥。

因此,1924年的冯玉祥倒戈,实际上也有国际因素。

而吴佩孚屠杀罢工工人,实际上是反苏,因为这些工人中确实都有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因素。

此时的北京政府,是第二次直奉战争之后的政府,也就是冯奉共掌北京的局面,段祺瑞是夹缝中的俘虏,虽贵为执政,但实际权力远不能与他此前任国务总理时相比。

而北京的防卫是由冯军主要负责的,具体而言是鹿钟麟。

因此,射杀学生的责任未必就在段祺瑞。

如北大的傅斯年等人就很愤怒地表示,要与鹿钟麟断交。

当时在执政府内开会的是总理贾德耀等人,但学生的口号是巴黎公社式的,是要开天辟地的。

贾德耀等人知难而退,从侧门离开,段祺瑞并不在执政府。

当段祺瑞听说此事后,赶到现场,长跪不起,发誓要终身吃素来表示忏悔。

后来他果然做到,在1936年,蒋介石接段祺瑞去庐山疗养,颠簸成病,又吃了凉食,从此一病不起,医生要求开荤以增强体力,段祺瑞说:“人可死,荤绝不可开”,于是不日逝世。

当时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段祺瑞执政府并未对列强让步。

列强抛出的最后通谍,是根据《辛丑条约》的。

但执政府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辛丑条约》中只规定中国军队不得封锁大沽口炮台,却并无禁止中国军队封锁海岸线的条款,于是就此进行反驳。

在整个事件中,段祺瑞执政府没有进行过一点让步。

而此时,学生们已经声震云天了。

很显然,沟通方面出了问题,但群众的不理性也是问题。

纪念刘和珍君背景资料

纪念刘和珍君背景资料

本文写作背景为三一八惨案。

1926年3月,奉系军阀在日本帝国主义支持下进兵关内,冯玉祥率领的的国民党军队同奉军作战。

日本帝国主义公开援助奉军,派军舰驶入大沽口,并炮击国民军,守军死伤十余名。

国民军开炮自卫还击,将日本军舰逐出大沽口。

事后,日本认为国民军破坏了《辛丑条约》,与英、美、法、意、荷、比、西等8国公使,于16日向北洋军阀段祺瑞执政府发出最后通牒,提出拆除大沽口国防设施等种种无理的要求,并限令48小时内答复,否则以武力解决。

同时各国派军舰云集大沽口,用武力威胁北洋政府。

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在北京制造的枪杀请愿群众的流血事件。

1926年3月18日,中共北方区委、北京地委和共青团北方区委、北京地委同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北京总工会、北京学生联合会、北京反帝大联盟、广州代表团等60多个团体、80余所学校约计5000余人在天安门举行"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抗议日本帝国主义的军舰侵入大沽口、炮击国民军及美、英、日、法、意、荷、比、西等八国无理通牒中国的罪行。

为了这次大会的召开,中共北方区委事先作了布置和安排。

是日清晨,中共北方区委在李大钊的主持下又召开紧急会议检查准备的情况,赵世炎、陈乔年、共青团北方区委书记萧子璋、中共北京地委书记刘伯庄,分别报告了群众的组织和发动情况,拟定了标语和口号,以及游行的路线等。

群众大会上午10时开始,首先由大会主席徐谦报告会议议程,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段祺瑞政府17日对请愿群众的暴行。

大会议决: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

会后,群众结队前往段祺瑞执政府请愿,要求段政府立即驳复八国通牒。

当队伍来到铁狮子胡同段祺瑞执政府门前时,预伏的军警竟开枪射击,打死47人,伤200余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三一八”惨案。

中共北方区委李大钊、陈乔年、赵世炎等人亲自参加了这次斗争。

三一八惨案 (1)

三一八惨案 (1)

影响
我个人认为没太大意义,应为当时的中国人都已麻木。而 且流血运动有很多,而且人们当时已经认识到北洋政府的 真实面孔,意义不大。
段祺瑞长跪不起 终身食素
“三· 一八”惨案后,举国震惊。中国知识阶层无论其政治观点与学术观点有 怎样的不同,均纷纷痛斥执政府和“执政”段祺瑞的行为为“倒行逆施”、 “暴行”,“是政府自弃于人民矣”,“是民国历史上黑暗的一页”,学人 如蒋梦麟、傅斯年、周作人、林语堂、朱自清、闻一多、王世杰、许士廉、 高一涵、杨振声、凌叔华、邵飘萍、陶孟和等,均有文字见诸报端;梁启超 刚刚动完手术,缠绵病榻之中,犹不忘口诛笔伐;刘半农与赵元任再一次词 曲璧合,哀声凄楚,传唱京城;鲁迅则有《纪念刘和珍君》等文,尤为悲天 悯人……民意不可违。为此,傅国涌先生称:“这个时代的知识分子即使和俄 罗斯最优秀的知识分子们相比也并不逊色,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知识分子 最可贵的那些品质,他们是民族的脊梁,是我们心中永远不倒的长城,是 ‘真的猛士’。” 段祺瑞和他的北洋军阀政府一起成为杀人不眨眼的刽子手。但是当日段 祺瑞其实并不知道其卫兵向学生开枪,更未下令向学生开枪,“三· 一八”惨 案发生后,段祺瑞马上赶到现场,在死者面前长跪不起,并从此终身吃斋, 至死未改是真的。因为这个惨案,1926年4月段祺瑞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 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据《“三· 一八”惨案资料汇编》中的描述,在得知卫队开枪打死学生之后,段祺瑞顿 足长叹:“一世清名,毁于一旦!”当时的国会立刻通过了屠杀学生的“首犯应听候 国民处分”的决议,还有国务院的“阁员总辞职”及段祺瑞颁布的对死难家属的“抚 恤令”。而对各个学校举行的各种悼念活动,以及全市的“国民追悼大会”和各种报 刊的广泛而详尽的报道,段祺瑞执政府也没敢加以阻拦。 段祺瑞虽为武将出身,是个军阀,却是个有文化的军阀。其人格形象颇佳,是著 名的“六不总理”,即不抽、不喝、不嫖、不赌、不贪、不占。这与他的出身有很大 的关系,段祺瑞的祖父是淮军的将领,等到段祺瑞出生的时候,家境已经没落。18岁 那年,父亲在看望从军的段祺瑞的路上,被人杀害,不久,母亲也因悲痛去世。留下 段祺瑞和三个弟妹,兄妹几个人的生活一直很窘迫。即使当上了总理,段祺瑞个人生 活也相当简朴,总是一件长衫,一顶瓜皮帽了事。家里常周转不灵,需要借钱花。如 果有人给他送礼,他只会挑选一两样不值钱的留下,其余一概璧还。据说有一次冯玉 祥送给他一个大南瓜,他不好意思留一半再给人家还一半,于是就收下了。 段祺瑞一生没有不动产,这在中国历史上乃至现在看来都是绝无仅有的,于是有 人称段祺瑞为“醉心权术的清官”。 1931年“九· 一八”事变后,日寇占领了我东三 省,继而又企图控制华北地区,谋划组织华北傀儡政权。曾经亲日的段祺瑞成为日本 拉拢的对象,日本许之高官厚禄,但段祺瑞不为所动。后应蒋介石邀请,于1933年1 月24日,段祺瑞一行抵沪,开始了他人生最后三年的岁月。到1936年,段祺瑞的身体 已经相当虚弱,病痛不断,医生建议他吃点肉以增强体质,他以“人可死,荤绝不能 开”回答,仍然食素如故,乃至不治而死。

三一八惨案究竟是谁下令开的枪

三一八惨案究竟是谁下令开的枪

三一八惨案究竟是谁下令开的枪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是北洋政府以武力鎮壓群众运动的一场惨案,此后北京陷入白色恐怖之中。

这是国共两黨最早联合进行的一次反帝反军阀斗争。

三一八惨案究竟是谁下令开的抢,至今仍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段祺瑞,但无实据。

傅斯年说是鹿钟麟,傅斯年在昆明对鹿钟麟说:「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

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还有人指出是总理贾德耀。

北京的防卫是由冯玉祥手下五虎将之一的鹿钟麟的军队主要负责。

有学者认为,此事件“帮了苏俄的大忙,归还中國领土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流了产”。

1926年3月,政府鎮壓北京学生运动后,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李葆华(李大钊儿子)回忆说,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中俄大学校长徐谦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大会决议:“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

”最后大会一共通过了八条决议。

组织者又一次要求与会者去国务院示威。

群众不愿意去,害怕被鎮壓。

李大钊登台高呼:“大家不要害怕,他们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但与会者中仅有数百众跟随前往。

作为参与者的李葆华说:“由于前一天曾发生过流血事件,我们特意做了准备。

每人做游行示威的小旗时,都挑选了较粗的棍子当‘旗杆’,用以自卫。

”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由李大钊率领,按预定路线,从天安門出发,经东长安街、东单牌楼、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最后进入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东口,在段祺瑞执政府(今中國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门前广场请愿。

示威群众公推代表去向卫士长交涉,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并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贾德耀出来见面。

在执政府内开会的总理贾德耀等人知难而退,从侧门离开。

而事件发生时段祺瑞并不在执政府。

墙里头最先打响了三枪。

有记者披露,示威者有人执带铁钉的棍子并抢士兵的枪,《临时执政令》则称游行者“闯袭国务院,拨灌大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

三一八惨案 名词解释

三一八惨案 名词解释

三一八惨案名词解释三一八惨案,又称南京大屠杀,是指日本侵略军在1937年3月至1938年1月间,对中国南京市进行的大规模屠杀和暴行。

这一事件被认为是二战期间亚洲战场上最为血腥残忍的一次,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伤痛和苦难。

南京大屠杀发生在日本占领南京期间,当时的南京是中国国民政府的首都。

日本侵略军在攻占南京后,对南京市民实施了大规模的屠杀、强奸、抢劫和纵火等暴行。

根据各方面的记载和调查,日军在南京城内城外杀害了数十万名中国人,其中包括无辜的妇女、儿童和老人。

同时,大量的妇女被强奸,许多人被活活烧死,城市遭受了严重的破坏。

三一八惨案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愤慨。

当时的外国记者、外交官和救援人员记录了大量的证据,揭露了日军的暴行。

这些证据包括照片、文件、日记和口述记录等,为后来的审判和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南京大屠杀被列为二战期间的重大战争罪行,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黑暗和最残酷的一页”。

三一八惨案的纪念和教育工作一直是中国社会的重要任务。

每年的12月13日被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铭记历史、警示未来。

同时,南京市设立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收集、保护和展示与三一八惨案相关的历史资料和证据,向公众普及和宣传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和历史意义。

三一八惨案的影响和意义远远超出了中国。

它成为了人类历史上最为残暴的战争罪行之一,提醒着世人铭记历史、珍惜和平。

南京大屠杀的真相和历史记录向世界传递了和平、反战的重要信息,呼吁人们共同努力,防止类似的悲剧再次发生。

三一八惨案是人类历史的一个痛点,它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扭曲。

我们应该铭记历史,不忘记曾经发生的悲剧,珍惜和平,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没有战争和屠杀的世界。

三一八惨案演讲稿

三一八惨案演讲稿

三一八惨案演讲稿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站在这里,是为了向大家介绍一起令人痛心的事件——三一八惨案。

这是一起发生在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我们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今天,我将以此为话题,和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这起事件的历史背景、原因和影响。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起事件的历史背景。

1931年3月18日,日本军队在中国东北的沈阳发动了一起假旗事件,即所谓的“柳条湖事件”。

这一事件被日本军方利用,借口中国军队袭击日本驻沈阳的事实,进而发动了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战争。

这一事件成为了日本侵华战争的导火索,也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转折点。

其次,我们来探讨一下这起事件的原因。

三一八惨案的发生,根源可以追溯到日本对中国的侵略政策。

日本当时试图通过侵略中国东北地区,获取资源和领土,以满足其对亚洲的扩张野心。

而中国政府在面对这一侵略行为时,表现出了软弱和无力,未能有效地保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为日本军队的侵略行为提供了可乘之机,最终导致了三一八惨案的发生。

最后,我们来谈谈这起事件对中国的影响。

三一八惨案的发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谴责,也使得中国政府和人民认识到了保卫国家领土和民族独立的紧迫性。

这一事件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尊心,促使他们更加团结一致,抵抗外敌侵略。

同时,这一事件也加速了中国人民对国家现代化和强大的追求,为中国近代史上的抗日战争和国家独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总而言之,三一八惨案是中国近代史上一起重大的悲剧事件,它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当铭记历史,珍惜和平,努力学习,不忘国耻,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记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
北京女子师范大学英文系学生。 “三一八”惨案中,身为学生自治 会主席的刘和珍,动员组织同学集 会游行。她扛着校旗到段祺瑞执政 府门前请愿,段祺瑞竟命令卫兵开 枪,刘和珍身中七弹,壮烈牺牲,
时年22岁。
自读文本
• 找出文本中与刘和珍生平 事迹相关的文字,筛选或 摘录这些句子,结合你自己 的体会或感悟,说说你眼 中的刘和珍是怎么一个女 子。
第三类是处在中间状态的所谓“庸人”(“无恶 意的闲人”),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痛心民族的 衰亡和衰亡民族的默无声息的感情,作者渴望并呼 唤他们“爆发”。
记念刘和珍君
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为中国而死的
中国青年! 的确是
死掉了! 中外的杀人者却昂起头来。 不知道个个脸上
有着血污……
在生活艰难中 毅然预定《莽原》全年的刘和珍君;
反抗一个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刘和珍君; 虑及母校前途
黯然至于泣下的刘和珍君; 欣然
前往请愿的刘和珍君; 始终微笑着的和蔼的刘和珍君; 的确是死掉了!
但真的猛士—— 真的猛君
始终微笑的……
作者笔触涉及哪几类人?对他们的感情 态度如何?
一类是爱国青年,突出了刘和珍;还有其他“四 十余被害的青年”;扩大一点是数百死伤者;再 扩大一点是请愿的群众。作者对他们的感情是: 沉痛地悼念、奉献尊敬。
第二类是反动势力,包括段祺瑞政府,“几个所 谓学者文人”(或流言家、有恶意的闲人)。作 者控诉其暴行,痛斥其无耻流言。

“三一八惨案”:北洋军阀是怎样向学生开枪的?

“三一八惨案”:北洋军阀是怎样向学生开枪的?

[键入文字]“三一八惨案”:北洋军阀是怎样向学生开枪的?读者们大概应该都记得鲁迅那篇名为《纪念刘和珍君》的文章,以及里面这段朗朗上口的语句:“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的这篇文章,写的是1926 年3 月18 日,北洋临时政府卫队开枪射杀包括刘和珍在内的四十七名示威学生和群众的事件。

史称“三一八惨案”。

但是,北洋临时执政府卫队为什么开枪?这是我们诸多的历史读物,没有对读者们讲明白的事情。

一个事件,如果隐去了前因,只留下后果,那么事件的是非性质,往往会发生扭曲、甚至会黑白颠倒。

刘和珍一案的真相,以及当天“三一八惨案”的内幕,首先要从冯玉祥与张作霖打内战这事儿说起。

当年,日本扶持张作霖的“奉军”,而苏俄则扶持冯玉祥的“国民军”。

1926 年3 月,冯玉祥与张作霖两军正在华北作战,冯玉祥在天津大沽口一带的岸上建造了炮台,而且在水道中布施了水雷。

日、英、美、法、意、比、西、荷等八国公使认为:冯玉祥在大沽口一带建造炮台等军事防御措施,违反了1901 年大清国和十一国签署的《辛丑条约》第八款:“大清国国家应允:将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一律削平,现已设法照办。

”实事求是地说,冯玉祥在大沽口建造炮台一事,也许的确对《辛丑条约》构成了违约。

只是,这个违约行为,有没有正当性,则见仁见智,这个问题牵涉到“不平等条约是否有效”的问题,本文暂且不在此深入讨论。

3 月16 日,外国公使团向北洋临时执政府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拆除大沽口的国防设施(如炮台等),并限于四十八小时之内答复,否则后果自负。

公使团的最后通牒,激1。

【素材】《记念刘和珍君》“三一八惨案背景(苏教)

【素材】《记念刘和珍君》“三一八惨案背景(苏教)

“三一八惨案”背景刘和珍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是一个可有可无又可怜可悲的政治牺牲品。

今天,我们品读民国史来透析年三一八惨案真相,可以折射出当年一群伪君子们的真实嘴脸,可以颠覆人们脑海中固有的善与恶。

中华民国十五年三月二十五日,就是国立北京女子师范大学为十八日中弹身亡的刘和珍开追悼会的那一天。

鲁迅独自在礼堂外苦闷徘徊,遇见程君前来问道:“先生可曾为刘和珍写点什么?”。

鲁迅说:“没有”。

她就正告:“先生还是写一点罢,刘和珍生前就很爱看先生写的文章”“正告”的百度词解是严正地警告。

因手里资料十分有限,而图书馆中的鲁迅许多书籍又被下架,所以一直没能查找出这一位程君的真实身份。

但总觉得“正告”的背后还存在着二种含义:一是必须去写的威胁;二是内心中对鲁迅有着难以抑制的憎恶。

或许是正在患病的刘和珍走上了街头,而同为学生领袖的许广平却很听话的留下来“抄书”。

其实,鲁迅在三一八惨案的当晚就写下了一篇《无花的蔷薇之二》。

文中绕来绕去,有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向世人解释他并非是一个“苏俄卢布买收来者”。

后来,自己也觉得“当我写出上面无聊的文字时,正是许多青年在受弹饮刃”。

之前的鲁迅,对于一些所谓的爱国运动是冷嘲热讽,甚至是谩骂“无知的学生和流氓无产者”。

他曾经一针见血的指出:“组织策划者玩的是民气,而激发出来的反帝浪潮,恰恰把苏俄肢解蒙古所引发的愤怒全抹干净了”。

民国最黑暗的一天里,尤其面对刘和珍的惨死,鲁迅欲说不能。

最后在“正告”的威胁之下,于四月一日写出了谎话连篇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墨写的慌说,绝掩不住血写的事实”。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传来了赤色恐怖。

中国政府为了防止赤裸中华,年月日“三造共和”的段祺瑞命令张作霖封锁中俄交通,断绝两国邦交。

年月日公布了《海参崴宣言》,并且派遣二个步兵营进入尼科利思克。

月徐树铮率军进入外蒙古,于月日一举收复蒙古及唐努乌梁海。

随后,中国政府解除了中东铁路会办霍尔瓦特的职务,同时收回了该路主权。

鲁迅说: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当天发生了什么?

鲁迅说: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当天发生了什么?

鲁迅说:这是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当天发生了什么?1926年3月18日,北京80多所大中学校师生,60多个团体共约5000余人,汇集天安门,打出的口号是“反对八国最后通牒国民大会”。

当天,汇集的人群举行游行,当游行队伍抵达临时政府门前时,遭到北洋政府当时的执政者段祺瑞卫队的枪击,最后造成游行群众47人死亡,132人受伤,40人失踪,史称“三一八惨案”,被作家鲁迅称为“民国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那么“三一八惨案”究竟是因何发生的呢?这还要从北洋军阀内部派系与日、英等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说起。

1916年6月6日,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复辟失败,在忧惧中病死。

副总统黎元洪继位总统。

但当时身为陆军总长,掌握兵权的皖系首领段祺瑞觊觎总统之位,于是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为《中华民国约法》,引发南方革命当掀起“护法运动”的序幕,最后以段祺瑞让步结局。

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拉拢段祺瑞对德宣战,而美国拉拢黎元洪不对德宣战。

北洋政府“府院之争”由此发生。

段祺瑞和黎元洪几番直接博弈没有结果。

最后段祺瑞秘密联系江苏徐州的张勋,利用张勋驱逐了黎元洪,上演了一出“复辟”闹剧。

段祺瑞又打出“反复辟”旗号,联合直系将领曹锟驱逐了张勋,然后拥立了冯国璋当代理总统,实际上大权仍在段祺瑞手里掌握,《对德宣战》案自然也就通过了。

日本人也因此扩大了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段祺瑞仗着有日本人做靠山,又老调重弹,想废除旧约法,自己当总统。

1917年9月,孙中山在广东正式掀起“护法运动”。

日本趁机又与段祺瑞签订不平等条约。

1918年8月,徐世昌当选大总统,冯国璋、段祺瑞同时下野,但段祺瑞掌握着几个师的参战军及国会,仍对国家行政起着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日本夺取了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引发了五四爱国运动,段祺瑞反而鼓吹中国应依赖日本。

由于段祺瑞的皖系势力越来越大,引发直系、奉系的不满。

1919年秋冬之间,直系和皖系组织了反皖联盟,借口“清君侧”,攻击皖系干将徐树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段祺瑞在知道政府卫队打
死徒手请愿的学生之后,随即赶到现场,
面对死者长跪不起,并从此终生食素,以示忏悔[1].3月18日当日,段祺瑞及北京国务院通电谓本日惨案乃徐谦等鼓动所致,令通缉徐谦、李大钊、李石曾、易培基、顾孟余五人。朱家骅、蒋梦麟、鲁迅等几十人也上了黑名单。李大钊、徐谦、鲁迅等人被迫转移,国共两黨的领导机关则迁入苏联使馆。
联合国人權事务高级专员皮莱(Navanethem Pillay)也指出,时至今日,酷刑、强奸、性奴役、强迫失踪、法外处决等严重侵犯人權的罪行在许多国家仍一再出现,通过公开、獨立和中立的调查来揭穿有关这些罪行的真相有助于实现正义,打击有罪不罚现象,以及防止今后继续出现类似的罪行。因此,她呼吁各国政府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了解真相的权利,以及那
强大的民意压力迫使段祺瑞政府召集非常会议,通过了屠殺首犯“应听候国民处分”的决议;京师地方检察厅对惨案进行了调查取证并正式认定:“此次集会请愿宗旨尚属正当,又无不正侵害之行为,而卫队官兵遽行枪毙死伤多人,实有触犯刑律第311条之重大嫌疑。”
1926年4月,段祺瑞执政府倒台。张作霖进京后查封《京报》馆和一批进步报刊,邵飘萍于4月26日清晨被秘密处决。张学良逮捕了共產黨员郭隆真,然后派奉军闯进北大、女师大、中俄大学等,大肆查禁进步书刊,搜捕进步人士。
作为参与者的李葆华说:“由于前一天曾发生过流血事件,我们特意做了准备。每人做游行示威的小旗时,都挑选了较粗的棍子当‘旗杆’,用以自卫。”
大会结束后,游行队伍由李大钊率领,按预定路线,从天安門出发,经东长安街、东单牌楼、米市大街、东四牌楼,最后进入铁狮子胡同(今张自忠路)东口,在段祺瑞执政府(今中國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门前广场请愿。示威群众公推代表去向卫士长交涉,要求开门放队伍进去,并请段祺瑞和国务总理贾德耀出来见面。在执政府内开会的总理贾德耀等人知难而退,从侧门离开。而事件发生时段祺瑞并不在执政府。墙里头最先打响了三枪。有记者披露,示威者有人执带铁钉的棍子并抢士兵的枪,《临时执政令》则称游行者“闯袭国务院,拨灌大油,抛掷炸弹,手枪木棍,丛击军警。各军警因正当防卫,以致互有死伤。”当场死亡47 人、伤200多人,包括两名便衣警察、一名卫兵在内。死者中为人们所熟知的有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刘和珍,李大钊和陈乔年也负伤。后来军警在清理现场时,竟然将死者财物尽行掠去,甚至连衣服也全部剥光。
了解严重侵犯人權行为真相权利和维护受害者尊严国际日
2010年12月,联合国大会宣布,每年的3月24日是“了解严重侵犯人權行为真相权利和维护受害者尊严国际日”,缅怀那些为揭穿真相、捍卫人權而牺牲生命的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指出,了解真相有助于受害者及其家人来了结心事,恢复尊严,并为他们的损失取得一些补偿。揭发真相也有助于社会追究侵权行为实施者的责任。因此,捍卫了解真相的权利是人權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来自 些致力于揭穿真相的人。
三一八惨案,发生在1926年,是北洋政府以武力鎮壓群众运动的一场惨案,此后北京陷入白色恐怖之中。这是国共两黨最早联合进行的一次反帝反军阀斗争。
三一八惨案究竟是谁下令开的抢,至今仍众说纷纭,一般认为是段祺瑞,但无实据。傅斯年说是鹿钟麟,傅斯年在昆明对鹿钟麟说:「从前我们是朋友,可是现在我们是仇敌。学生就像我的孩子,你杀害了他们,我还能沉默吗?」还有人指出是总理贾德耀。北京的防卫是由冯玉祥手下五虎将之一的鹿钟麟的军队主要负责。
3月19日各地舆论纷纷谴责国务院门口屠殺。3月20日,贾德耀内阁对三一八惨案引咎辞职,段祺瑞亦下令抚卹.3月20日同日,中共中央发表《为段祺瑞屠殺人民告全国民众书》,号召“全国商人、学生、工人、农民、兵士,应急起联合起来,不分黨派,一致奋斗,发动一个比‘五卅’运动更伟大的运动,以雪最后通牒之耻”。3月23日,北京各界人士、各社会团体、各学校齐聚北京大学大操场,为亡灵们举行“三?一八死难烈士追悼大会”。鲁迅题写挽联:“死了倒也罢了,活着又怎么做。”后又就此惨案连续写了七篇檄文。由刘半农作词、赵元任谱曲的哀歌唱遍京城。
有学者认为,此事件“帮了苏俄的大忙,归还中國领土的《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流了产”。
1926年3月,政府鎮壓北京学生运动后,同年4月被冯玉祥驱逐下台,退居天津日租界当寓公,潜心佛学,自号“正道居士”。
李葆华(李大钊儿子)回忆说,中共北方区委的领导李大钊、赵世炎、陈乔年参加了大会,大会主席、中俄大学校长徐谦发表了慷慨激昂的讲话,大会决议:“通电全国一致反对八国通牒,驱逐八国公使,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撤退外国军舰,电告国民军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而战。”最后大会一共通过了八条决议。组织者又一次要求与会者去国务院示威。群众不愿意去,害怕被鎮壓。李大钊登台高呼:“大家不要害怕,他们不敢把我们怎么样!” 但与会者中仅有数百众跟随前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