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沂水解放前黄石山惨案始末

合集下载

沂水战役红色故事

沂水战役红色故事

沂水战役红色故事
沂水战役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鲁中军区部队在山东省沂水县(今沂南县)对日伪军进行的进攻作战。

1944年8月,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交通线,从山东、河南两地抽调5万余兵力,向驻山东的八路军发动进攻。

国民党五师师长兼山东省政府主席薛岳指挥所部抗击日军后,以一部兵力配合地方武装,多次进行反击作战。

当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军区根据八路军总部指示,集中主力6个团另7个营及地方武装一部,由罗荣桓、黎玉统一指挥,发起大规模夏季攻势。

其中,第12团、第13团和第15团作为主攻部队,分别从临沂、莒县等地强渡黄河,挺进敌占区。

我军以伤亡400余人的代价歼灭日军500余人,并缴获大量武器装备和粮食等物资,解放了蒙阴、费县等县城。

瞭阳崮惨案

瞭阳崮惨案

瞭阳崮惨案瞭阳崮位于野店乡驻地东南四公里处,它的北、东、南三面是五、六丈高的悬崖峭壁,象刀削的样,西面是七、八十度的斜坡。

地势险要,易守难攻。

民国十年许,国内军阀混战,枪刀四起。

费(县)、滕(县)等地的土匪也趁机成群结伙,四处作恶。

他们每到一处都要奸杀烧掠,无所不及,闹的各地民不聊生。

瞭阳崮周围的富户纷纷买枪支,雇家丁搬上瞭阳崮修筑工事,以保护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

周围村庄的群众也陆续逃到崮上躲避土匪。

由于匪患时间长(七、八年),群众也在崮顶上安家落户,他们用山草结成小屋或挖洞栖身。

时间久了,方园几十里的群众也扶老携幼投奔瞭阳崮。

最后竟聚集了两千余人。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崮上的人们有钱的出钱,无钱的出工,把瞭阳崮建成了一座坚固的堡垒。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冬,费县匪首李殿全(费县人,中等身材,黑瘦面孔,时年46岁)带领匪徒一百六十余人来到此地,很快发现了瞭阳崮这一有利地势,他垂涎三尺,朝思暮想霸占瞭阳崮,作为他们行恶作孽的巢穴。

李殿全首先攻取了朱家坡附近的张家寨,想以此做据点,再攻取瞭阳崮,由于瞭阳崮地势险要和山上群众精心防卫。

几次进犯都宣告失败,时间不久,李殿全买通了山上的包丕信、公方忠、伊方臣等人作内线,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农历正月十二日夜晚至十三日凌晨强占了瞭阳崮。

揭开了惨案的序幕。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包丕信,板崮崖人,时年十八岁,高个子,衣着讲究,家中开着杂货店,收入颇丰,并拥有几十亩土地。

其人生性不良,爱财如命,当时,若有村人被土匪绑走,他便主动去做“说票”。

他对土匪说“此人家能值多少家档,非多少钱不可”。

尔后,又对那户人家说,土匪要你们出多少钱才能赎回人,而从中得到好处。

公方忠,上东门人,因点灯不慎,造成山火烧毁草屋数间。

山长公润东大为恼火,罚他三斤煤油了事。

公方忠对此怀恨在心,伺机报复。

当时作内线的还有野店附近二道河子的伊方臣及其子——学子(乳名,学名不详)。

学子原本是李殿金手下的土匪,父子便狼狈为奸,出卖乡邻。

陆房之战揭秘

陆房之战揭秘

陆房之战揭秘1939年5月11日发生在山东肥城陆房山区的那场八路军绝地反围战,是八路军一一五师战史上的一次经典战例。

然而,由于指挥者陈光的原因,这一光耀军史的战绩被湮没在历史尘烟中。

除当事者留下少量局部战况的回忆录外,始终没有对于整个战斗情景的全面记述。

笔者原籍肥城仪阳,南距陆房战地不远,又曾在肥城党史部门供职,经过广泛搜集史料和多次实地调查,逐步还原了陆房之战的本来面目。

战前敌我态势1939年3月1日,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及其所属六八六团(代号“东进支队”)奉中央军委和八路军总部命令,肩负着开辟山东抗日根据地的重任,从晋西南出发,经豫北进入鲁西地区,一路连战连捷、声威大震。

尤其是于同年3月7日渡过运河进入泰西地区(泰山以西、运河以东)后,在中共鲁西区委和中共泰西地委及广大抗日军民的支持下,与八路军山东纵队第六支队等地方武装并肩作战,连连出手,重创敌军,有力地巩固了泰西抗日根据地。

是年3月,战斗在冀鲁边区的津浦支队和冀鲁边六支队七团,奉时任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兼政委萧华的命令,南下泰西地区,补充加强一一五师的武装力量。

一一五师在泰西地区的连战连胜以及建制部队的激增,犹如插入敌人心脏的一把钢刀,直接威胁到日军占领的济南、泰安、兖州等交通枢纽城市及其交通干线津浦铁路,引起了侵华日军的极大震动。

特别是日军第一一四师团第一?二联队长千叶小太郎大佐4月上旬在泰西地区“讨伐”作战重伤不治身亡的败绩,激怒了日军驻山东第十二军司令官尾高龟藏(又名尾高次郎)中将,他决定集中优势兵力,开展大规模的“肃正”之战。

此时,在日本本土新组建的日军第三十二守备师团开赴山东,准备接替第一一四师团,负责防守津浦铁路沿线及泰西地区。

于是,尾高龟藏利用第三十二师团与第一一四师团换防的机会,调集2个师团的机动兵力,准备一举消灭八路军一一五师这个心腹大患,为千叶小太郎复仇。

从1939年4月上旬起,参与“围剿”泰西抗日根据地的日军,以第一一四师团所属的第一二八旅团和第三十二守备师团的机动兵力为主,抽调济南、泰安、长清、肥城、平阴、东阿、东平、汶上、济宁、兖州、宁阳、大汶口(今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政府驻地)、满庄(今泰安市岱岳区满庄镇政府驻地)等17个城镇的部分驻军,共计5000余人,配备汽车百余辆及重炮百余门,分兵九路合围泰西抗日根据地;同时征调3000多名伪军作为后方支援。

血火纷飞的大山战斗

血火纷飞的大山战斗

血火纷飞的大山战斗——追忆山底村军民并肩抗战的历史1943年的春天,坪上镇的大山上杜鹃花、樱花红火绽放着,与山下村里含苞待放的杏花、桃花遥相呼应,甚是热闹。

就是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八路军115师直属医院野战医院第二卫生所(以下简称二所)300余人来到了当时已成为我党在沂蒙山区抗日根据地之一的大山脚下的山底村驻扎,随后115师的实验剧团为宣传抗日、鼓舞军民斗志、共同团结抗战,也来到这里进行慰问演出。

因此,这里很快成为日军扫荡的重点。

虽然当时村里的居住条件很差,一家七八口人要挤在三间房里。

但在二所到来后,乡亲们还是积极地腾出房间让所有人员放心地住下,并协助照顾伤员。

那时,二所的医生也经常给附近村里的乡亲们看病,并宣传防治疾病的常识,其他人员也时常帮乡亲们干活,军民一家其乐融融地生活在一起。

这一时期由于日本侵略者对我解放区实行严密封锁,二所常陷入药品供不应求的窘境。

为了让伤员得到及时救治,大家就地取材,从大山上采来草药制成汤药或散丸等,靠着这些汤药、散丸,一批批战士很快恢复了健康,重返抗日战场,继续参加战斗。

随着1944年的夏天我军在滨北地区不断取得反攻胜利,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为挽回败局,集中大量兵力对我滨海根据地进行疯狂地报复性“扫荡”和“清剿”。

1944年农历七月初四,日军59师团53旅团在日照碑廓一带投下了几颗炸弹,二所领导迅速作出安排。

一方面在乡亲们帮助下,将大部分伤病员于初五下午转移到莒南扁山一带,剩余不能转移的少数人员、群众和医疗药器材都转移到大山里。

另一方面,针对当时兵力非常薄弱等情况,只能向正在胶南泊里讨伐汉奸李永平的一一五师六八六团(也被称为“老六团”)请求援助。

接到支援电令后,身为团长的贺东生虽患重感冒,依然亲率连日血战,人困马乏的“何万祥英雄连”日夜兼程,于初七晚半夜到达山底村。

初六早饭后,当日军进村后,并没有发现我军有关人员和群众,一怒下便烧毁民房100多间。

初八天刚蒙蒙亮时,1500名日军再次秘密包围了大山一带。

山东沂水解放前黄石山惨案始末

山东沂水解放前黄石山惨案始末
莒县红旗会与青旗会的矛盾很深,以致发展到武装冲突。但由于青旗会人多势大,红旗会人少力孤,打不过青旗会,于是红旗会回首于兰田便勾结贿买了当时驻防莒县的国民党军队八十一师运其昌旅,为其撑腰。国民党政府和运其昌为了搞垮大刀会,也就趁机从中挑拨离间。运其昌借调解之名,袒护红旗会,青旗会不服。
那时,参加红旗会的多是有点儿身份的或吃官饭的。当时满堂坡、丰台一带的红旗会就驻在其首领丰台地主王宗堂的围子里。有一次,是在1931年或1932年麦季,青旗会五团在丰台与红旗会开战,双方都有伤亡,红旗会伤亡大,青旗会阵亡3人。
田瑞原来是放牛出身(也有人说是个要饭的),是个穷人,不知什么时候加入大刀会,竟成了莒、沂两县青旗会的总老师。张恒远燕子河剿匪及围攻北良水杜绍曾区公所时,田瑞曾带领莒县的青旗会徒众援助过张恒远,所以当张恒远拒绝援助莒县青旗会之后,田便敢于以信责骂和威胁张。
张恒远是沂水县第六区东营庄地主,开设油坊买卖,是六区一带的青旗会头领,也是该会是总老师,平常会众都称他为“四老师”。张曾亲自率领青旗会众在燕子河(渊子河)打过土匪,将匪首杨广胜、李朋钧及其匪众,全部歼灭,以后又打了北良水杜绍曾区公所,因此,张在沂水县的青旗会中颇有声望。
大刀会也称红枪会,其派系甚多,如红旗会、黑旗会(也叫青旗会)、黄旗会、五旗会(也叫五带子会)、铁板会、黄沙会、金钟罩、铁布衫,等等。莒县、沂水一带,大刀会四派,以青旗会为最盛,五旗会次之,红旗会、黄旗会甚少。
自从大刀会被地主阶级掌握以后,在他们内部有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把大刀会作为自己的工具,彼此进行角逐。青、五、黄之间关系较好,红旗会和以上三派有矛盾。红旗会头目于兰田是大地主,他想用红旗会争夺地方权力,青旗会和五旗会不服,因此双方常常起摩擦,甚至动武。如沂水县第六区的地主张恒远、牛寿元、夏孟寺的和尚了庆等,都曾借助大刀会的力量和第六区区长杜绍曾进行过斗争。莒县红旗会与青旗会的斗争,也是如此。

沂蒙山革命老区的故事

沂蒙山革命老区的故事

沂蒙山革命老区的故事1、用乳汁救活伤员的“沂蒙红嫂”—明德英1941年冬,大批日伪军包围了驻沂南马牧池村的八路军山东纵队司令部。

11月4日,八路军一名小战士在反“扫荡”中负伤,冲出敌人包围圈,跑到马牧池村西河岸边,在坟茔、树木间不停地躲闪、奔跑,敌人不停地寻找、追赶。

明德英看见了小战士的处境,迎上去将他拉进自家窝棚里,按在床上,盖上破烂不堪的被子。

不一会,两个日本兵追赶过来,窝棚门矮得低下头都难走进去。

日本兵发现她是哑巴,就比划着战士的身高、衣着,问她见到小战士没有。

明德英毫不犹豫地朝西山指了指,两个日本兵急忙朝西山追去。

日本兵走后,明德英上前揭开被子,发现小战士因伤口流血过多,已经昏迷过去。

正在哺乳期的明德英来不及烧水做饭,毅然将乳头塞进小战士嘴里,乳汁一滴一滴滴进战士的嘴里……小战士终于得救了。

随后,她又和丈夫杀了家中仅有的两只鸡,做成鸡汤,一口一口地喂给小战士。

她还天天用盐水为他清洗感染流脓的伤口。

半个多月后,小战士伤愈归队。

2、沂蒙六姐妹在1947年的莱芜战役中、淮海战役中,特别是孟良崮战役期间,沂蒙六姐妹不分昼夜,在村干部和民兵都上了前线的军支前重担,发动全村男女老幼,为部队纳军鞋、护理伤病员等。

战役期间,六姐妹和她们的乡亲们一天只吃一顿饭,整天忙碌着,操劳着,每天来回20多里山路。

据不完全统计,在孟良崮战役期间,她们带领全村为部队纳军鞋500多双,她们还经常在村子,前线搞宣传,鼓舞士气。

沂蒙六姐妹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

1947年6月10日,当时的《鲁中大众》发表了题为《妇女支前拥军样样好》的革命献身精神,称她们为“沂蒙六姐妹”。

3、为了中国革命奉献了无私无畏之爱的“沂蒙母亲”—王换于、祖秀莲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

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

沂南抗战

沂南抗战

沂南抗战葛家庄战斗葛家庄( 今万成庄),位于大王庄乡驻地东北4.7 公里。

东与莒县毗连,三面丘陵,东为平地。

1939 年6 月,日军2 万余人对鲁中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先后占领莒县、蒙阴、沂水县城。

为坚持反“扫荡”,保卫鲁中根据地,中共鲁东南特委机关和山纵二支队后方司令部警卫连( 二中队) 共208人,于6月30 日,在特委书记高克亭、军事部长谢辉率领下,从莒北出发向泰( 安) 石( 臼所) 路以南转移。

7 月1 日凌晨,当队伍行至公婆山附近的葛家庄时,与自莒县城出动的日军遭遇,敌人从东西北三面夹击包围过来。

为了掩护特委机关和群众转移,警卫连抢占葛家庄南岭,进行了顽强的阻击。

战斗异常激烈,中队长孙成盛在指挥战斗中英勇牺牲。

在这危急关头,指导员挺身而出接替中队长继续指挥战斗。

在战斗中他腹部中弹,肠子流了出来,他一手捂着肚子,一手把匣子枪交给战友说:“我不能走了,给我手榴弹,我和敌人拼,你们快撤退。

”当日军冲上来时,指导员的手榴弹爆炸,炸死了一大片敌人,他也为人民英勇地献出了生命。

二中队的战士们以寡敌众,子弹打光了,用手榴弹,手榴弹打光了,就同敌人展开肉搏战,表现了中华民族不可战胜的英雄气概。

在这次战斗中,21 名指战员壮烈牺牲。

在二中队进行顽强阻击的同时,高克亭、谢辉率特委机关安全转移,很快摆脱了敌人。

为缅怀烈士,沂东县军民于1944 年10 月将烈士遗骨迁葬于陡沟烈士陵园。

(沂南县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编:《沂南县志》,齐鲁书社1997 年8月第1 版,第204 页)孙祖大捷(又称九子峰战斗)孙祖位于沂南县驻地西南26 里处,村落处一西北-东南山峪中,峪底地势平坦,孙祖河经村前东流。

九子峰在孙祖西偏北5 里处,面积0.5 平方公里,海拔236 米,有9 个山头相连并峙。

1940 年春,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部驻孙祖南4 里处的东高庄,大众日报社驻孙祖西南5 里处的西高庄,山东分局党校驻孙祖西北6 里处的东铁峪。

三次讨吴战役

三次讨吴战役

三次讨吴战役自1943年夏至1944年春,八路军山东部队在沂蒙北部沂水、蒙阴、莱芜、博山、临朐边区,连续发起三次讨伐山东省兵力最多、装备最好、战斗力最强的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吴化文部作战,歼灭其主力,解放沂(山)鲁(山)山区,使其制造的‚无人区‛升起了炊烟。

吴化文原为新编第四师师长,受国民党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指挥。

1939年初,沈、吴由鲁北进入沂蒙北部的沂鲁山区。

当时的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委因缺乏战略眼光,将开辟并驻防此地的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四支队撤走,让沈、吴占据了这些要地。

从此,他们依据这些地方向四周扩展,建立起反共基地。

从1939年春起,吴化文即奉行蒋介石‚曲线救国‛卖国政策,勾结日军,残杀抗日军民。

1943年1月,吴化文率所部两万余投降日军,被编为伪和平建国军第三方面军,吴任总司令,下辖两个军5个师及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厉文礼部。

稍后,驻费县的鲁苏战区东北军第一一二师副师长荣子恒部、新编第三十六师师长刘桂堂部、驻诸城的张步云部投敌后,也被编入吴部。

到1943年7月,吴部扩展到近4万人。

吴部虽然编制庞大,人数众多,但内部派系林立,成分复杂,各部之间明争暗斗,矛盾四伏。

尤其是厉文礼、张步云、荣子恒、刘桂堂等部,名义上归其节制,实际上各占一方,号令自出。

吴部投降后,更加肆无忌惮地进攻沂蒙抗日根据地,疯狂地屠杀抗日军民。

其杀害抗日军民手段之残暴令人触目惊心,如有集体枪杀、砍头、活埋、剜眼、大开膛、打活靶、点天灯、活扒皮、拴在马尾巴上拖死等,花样不下几十种,山谷河滩成了吴伪军屠杀的刑场。

1943年12月24日,吴伪配合日军进攻山东省民兵先进单位博莱县南岩村,烧毁民房700多间,全村仅剩下3间瓦房和一座门楼,并将负伤被俘的民兵割头、开膛示众。

吴伪最大的罪恶是制造了震惊全国的沂鲁‚无人区‛。

他们除了屠杀人民群众外,还横征暴敛,疯狂掠夺,最后索性见粮就抢,见东西就拿。

在这种敲骨吸髓式的压榨下,人民群众的钱粮迅速枯竭,加上1941、1942年连续两年大旱,可怕的瘟疫,终于导致了‚无人区‛的出现。

黄骅被刺事件

黄骅被刺事件

黄骅被刺事件1943年6月30日,冀鲁边军区司令员黄骅、参谋处长卢成道等10人正在新海县大赵村学堂召开边区侦察通讯工作会议。

突然,军区司令部手枪队队长冯冠魁带领数人闯进室内,开枪扫射,打死黄骅、卢成道等5人,打伤4人。

此即黄骅被刺事件。

由于这一事件受原冀鲁军区司令员邢仁甫所策划,事后,邢叛变投敌,故又称邢仁甫叛变事件。

冀鲁边区是抗日战争前期中共领导的山东抗日根据地六个战略区之一。

1938年8月,肖华率八路军第三四三旅机关部分人员和少量部队进入这一地区,与当地人民起义的抗日武装汇合,组成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开辟建立了冀鲁边区。

这一地区位于黄河以北、津浦路东侧,直接威胁日军重兵屯聚之天津、德州、沧州、济南等战略要地和津浦路,因此,长期处在日军的“扫荡”、“蚕食”之中,在山东抗日根据地各个战略区中,处境最为困难。

肖华调任第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后,为了加强冀鲁边区的工作,罗荣桓从第一一五师抽调了几批干部到冀鲁边区去。

1941年夏天,又派黄骅去冀鲁边区,任教六旅副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副司令员。

1942年4月,山东分局与第一一五师决定把从冀鲁边区调出的邢仁甫调回去,任教六旅旅长兼冀鲁边军区司令员。

邢仁甫系旧军人出身,早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与领导冀鲁边区抗日武装起义,1940年调离边区,担任过第一一五师政治部的军区工作部长。

因他在冀鲁边区有一定影响,他也积极要求返回边区,同时考虑到加强冀鲁边区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的团结,发挥本地干部的作用等问题,遂将其重新派回边区。

邢仁甫要求回冀鲁边区,是有野心的,是想做边区的土霸王。

因此,他回边区后,便利用许多人是他的老部下的关系,拉拉扯扯,一些人受他的笼络,也跟着他跑。

黄骅为此对邢仁甫进行过诚恳而尖锐的批评。

黄骅,湖北阳新人,1929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有资历,品德好,作风正,在边区部队和群众中享有很高威望。

这样,黄骅便成为欲独霸边区的邢仁甫的眼中钉,欲除之而后快。

抱犊崮上土匪记

抱犊崮上土匪记

抱犊崮上土匪记作者:吴永强来源:《齐鲁周刊》2018年第19期郭泉村是匪王(刘黑七)的诞生地,抱犊崮则曾是土匪汇聚的巢穴。

沂蒙山区大大小小的众多山崮,大都有过土匪活动的痕迹,尤其是抱犊崮,曾是多股土匪混迹的场所。

隐藏于山野之间的小细节,填充了大历史的丰富空间。

兰陵与小牛犊抱犊崮位于临沂和枣庄交界处,其方圆数百里内的山区,有四个县接壤,分别为兰陵、费县、山亭、滕州,主峰抱犊崮海拔580米,有“鲁南擎天柱”之称。

从古至今,抱犊崮数易其名。

汉代称作楼山,魏晋称作仙台山,唐宋时曾叫抱犊山,明清时期称君山。

相传东晋时,道家葛洪辞官归隐,抱着一头小牛攀上山顶,等到小牛长大后,一边种地,一边修养身心,后来皇帝封他为“抱朴真人”。

此后一千余年,农民登山种地者,没法将犍牛赶上去,都是抱小牛犊上去,等到小牛长大后才开始耕种土地。

抱犊崮之名,由此而来。

抱犊崮周围,尤其是以兰陵镇为中心的区域,曾创造了辉煌的文化。

兰陵二字,由屈原命名,“兰”为圣王之香,陵为高地,有“圣地”寓意。

首任兰陵令荀子,是儒家重要代表人物。

南朝萧氏皇族亦出自这个地方。

李白所谓“兰陵美酒郁金香”,就是指的这里。

可是到了上世纪初,这里已成为土匪的渊薮。

有一年秋天,我在沂蒙山区寻访土匪的踪迹,在去郭泉村之前,先去了苍山(几年后改名为兰陵,终于和历史文化对接起来)。

我在当时的文章中写道:“走出城外新建的汽车站,回头望了几眼‘苍山汽车站’几个大字,好像在哪儿见过,就想起了一部前些年在鲁中南农村非常有名的地方戏《跑四川》。

这部带有浓重的鲁南风味的地方戏,一度曾经占领沂蒙山区几乎每个县级电视台的重要时段,村中老者彻夜守候,观之如潮。

这部戏讲述的就是一个苍山人和四川媳妇的故事,戏中苍山汽车站曾经多次出现。

除了《跑四川》,苍山还以大蒜出名。

县城中央高高耸起的大蒜塔向人们展示了这个农业大县的魅力。

”在县城简单停留后,我坐上一辆通往抱犊崮的班车。

一路行进,山越来越高,绿树成荫,古木环绕。

沂水红色故事200字概括

沂水红色故事200字概括

沂水红色故事200字概括
案例一:
日军重占沂水城
1939年6月15日,“扫荡”鲁中的日军侵占沂蒙山区战略重地沂水城。

此后,日军陆续在沂水境内的青沂路、沂博路、泰石路沿线的关顶、马站、沭水、高桥、韩家曲、凤凰头、斜午、苏村、河阳、刘家店子、葛沟、黄山铺、王庄、葛庄、东里店等村镇和要地安设据点,控制主要交通线,封锁、分割沂蒙山区,不断对根据地实行“扫荡”。

从此,沂水人民的抗日斗争进入艰苦阶段。

在各级党组织的领导下,各地游击小组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保存自己,袭扰打击敌人。

案例二:
全县建立区、乡民主政权工作顺利开展
沂水军民的1939年夏季反“扫荡”斗争于7月结束。

鉴于国民党区、乡政府在日军“扫荡”时陷于瘫痪,反“扫荡”结束后,国民党军政人员又不能及时到职的情况,中共沂水县委在分局的帮助下,开始建立区、乡抗日民主政府,以担起领导抗战的责任。

各乡乡长与乡民主政府组成人员、各区区长与区民主政府组成人员,自下而上召开乡、区代表会民主选举产生。

除去年先期成立的九区民主政府外,其余各区、乡民主政府大都于七、
八月成立。

各区中队和乡分队也随之组建。

案例三:
徐向前出席军民大会
夏季反“扫荡”结束后,山东分局与山东纵队指挥部返回沂水二区诸葛一带。

1939年7月初,两领导机关在诸葛村召开军民大会,总结夏季反“扫荡”斗争经验,庆祝反“扫荡”斗争的胜利。

刚到鲁中不久的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在会上讲了话,他结合鲁中军民反“扫荡”的情况,介绍了冀南平原游击战的经验,并强调,八路军支持沂水县抗日军民的斗争,支持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权。

沂水县、区党政负责人出席了会议。

【红色故事】沂蒙红色故事——战斗英雄韩成山

【红色故事】沂蒙红色故事——战斗英雄韩成山

【红色故事】沂蒙红色故事——战斗英雄
韩成山
沂蒙红色故事——战斗英雄韩成山
亲爱的小伙伴们:
大家好。

我是红领巾播音员……,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红色故事是《战斗英雄韩成山》。

我的家乡是著名的沂蒙革命老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里发生过许多惊天动地的战役,也出过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其中就包括著名的孟良崮战役中的战斗英雄韩成山。

韩成山,出生于1926年4月17日,他的家乡是我们沂南县辛集镇。

曾任华东野战军卫生班副班长。

在1947年4月的孟良崮战役中,韩成山所在的八纵某部一连赶到黄崖山,担任正面阻击任务,掩护部队和群众转移。

战斗一直从中午打到下午,全连先后打退了敌人的七八次冲锋,但终因为敌众我寡,部队伤亡过半,弹药都用完了,只剩一颗手榴弹,情况十分危急,这时阻击任务已经完成了,其他连已经撤走,只有韩成山所在的一连被国军死死封锁在黄崖山。

黄崖山四周都是绝壁,只有一条缓坡。

国军以这条道进攻,韩成山与朱际昌用石头猛击山下的敌人,打退了敌人最后一次进攻。

在扔掉最后一颗手榴弹之后,韩成山与朱际昌等六人昂首挺胸,纵身跳下悬崖。

“宁死不当俘虏”!这是那六位壮士心里所想的。

幸运的是韩成山并没有死,再摔下山崖之后被树干挡了一下,后来被村民所救。

韩成山痊愈后,他一直在寻找部队,但是一直没有找到,所以他就留在村里带着村民一起搞发展建设。

因为韩成山没被找到,被人们误以为牺牲在战场上,所以他的名字被刻在孟良崮战役烈士陵园上。

这也是他被成为“活烈士”的由来。

几十年后,他的旧战友寻访战斗旧址时,找到了他。

沂水境内红色故事梗概250字

沂水境内红色故事梗概250字

沂水境内红色故事梗概250字
案例一
1953年抗美援朝结束后,沂x宗x琴在东北军区(后称沈x军区)后勤司令部任队列科科长,主要负责后勤司令部贯彻三大条例(内务条例、队列条例、纪律条例),学习苏军正规化建设。

1954年参加了中国、苏x、朝x三国军队后勤军事指挥机关联合演习和沙盘作业;演习在x丹江至绥x河一线的广大地区展开,三国军队互相配合,演习异常激烈。

1956年,宗x琴参加了辽x半岛军事指挥机关防登陆演习和沙盘作业;其任务是防止敌人从大x港一线海域登陆,整个演习在庄河至东港一线进行;他时任组织计划科科长,具体负责战争的人力、物力组织计划和动员工作。

案例二
1947年2月的一天清晨,为了保护好乡亲们辛辛苦苦做出的军鞋,沂x的吕x兰带领几名小战士只身犯险引开敌人。

军鞋保住了,吕x 兰和战士们却被投进了国x党还乡团的的杀人魔窟——沂x监狱。

吕x兰是主要干部,敌人相信从她身上肯定能挖出共产x的机密和其他领导人的藏身之处。

特务队用尽各种毒辣的手段对她进行审讯,灌辣椒水,做老虎凳,吕x兰一次次的昏死过去,又一次次的被冷水浇醒。

一连几天,敌人没有从她嘴里抠出半个字。

他们每天就给她吃一点发霉变质的食物,喝一点石灰水,还让她目睹她的父亲和年幼的弟弟妹妹遭受折磨。

听着亲人们撕心裂肺,凄厉无助的惨叫,她怎能不
肝肠寸断?!最后,吕x兰的父亲和哥哥被反捆双手扔进了沂河,吕x兰被押赴刑场。

关于沂蒙山的故事

关于沂蒙山的故事

关于沂蒙山的故事
沂蒙山有很多故事,比如大青山突围。

1941年11月5日凌晨,日伪军3万余人从临沂、费县、平邑、蒙阴、沂水、莒县等地倾巢出动,配有7架飞机、10辆坦克及数十门大炮,分11路向一一五师师部、山东分局机关驻地留田村合围。

山东分局和一一五师师部等机关3000余人,处于日军"铁筒包围阵"中,处境十分危险。

一一五师代师长陈光、参谋长陈士榘、政治部主任萧华等同志出席会议,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朱瑞主持召开紧急军事会议。

大家围绕地图,研究突围方案,有的提议向东突围,转移到滨海根据地;有的提议分散突围,以保存力量。

最后罗荣桓听后,伸手向南一指,果断地说:"我的意见,应该向南突围!"大家颇感意外,露出了惊异的神情。

罗荣桓重复了一句,接着对敌情分析说:"敌人集中兵力向我合围,后方必定空虚,我们趁机插到他的大本营临沂方向,可变被动为主动。

"大家一致赞成罗荣桓的意见。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剿匪之战—巨匪刘桂堂的覆灭

解放战争时期的山东剿匪之战—巨匪刘桂堂的覆灭

巨匪刘桂堂的覆灭刘桂堂,绰号刘黑七,山东费县(今平邑县)人,是流窜华北七省的巨匪、流匪、汉奸。

刘桂堂十几岁便开始拦路抢劫,1915年开始土匪生涯,活动于鲁南山区,逐渐形成一股庞大的匪帮。

由于他面如锅底,在起事的8个土匪头目中排行第七,便得了个“刘黑七”的浑号。

刘匪到处打家劫舍,烧杀抢掠。

张宗昌主鲁时,由于剿匪部队腐败,不剿匪,反以枪械与土匪做交易,致使刘匪迅猛发展,到1928年已发展到1万多人。

同年春,刘桂堂率部投蒋介石,被编为新四师。

1930年中原大战中叛蒋投阎锡山,任第二十六军军长。

7月,又改投东北军,任第六混成旅旅长,不久复投石友三。

就这样,刘桂堂率部游弋于各军阀之间,流窜河南、河北等地。

1931年9月,刘匪在河北大名被刘峙部击败,复窜回山东鲁南山区,很快又发展到1万人。

此时已是韩复榘主鲁,刘匪滋扰地方,严重地威胁着韩的统治。

韩曾派兵进剿,但收效甚微,便改剿为抚,于1932年2月,收编刘匪为山东警备军,韩任总指挥,刘任副总指挥,队伍集结于长清、高唐、夏津一带,由省府供给军饷。

但刘匪不听调遣,不到半年,双方又摩擦起来。

韩密谋解除其武装。

刘匪得悉后,于1932年6月从高唐一带窜入河北、热河。

其后,刘桂堂投靠过日伪,也参加过冯玉祥的“察哈尔抗日同盟军”。

1933年12月,刘匪窜至河北、山西、河南等地。

1934年3月窜回鲁西,企图再回鲁南老巢。

为剿灭刘匪,从3月至4月间,韩复榘先后坐镇泰安、济南等地亲自指挥,调集了他的5个师的大部兵力及民团军,展开围追堵截,从鲁西打到津浦路沿线的泰安、长清,从莱芜、蒙阴追到鲁苏边界,从鲁南到鲁东,再到鲁南,历时月余,终将刘匪剿灭。

刘桂堂从海上逃往天津,蛰伏日租界。

在天津,刘桂堂仍匪心不死,几次派旧部潜入鲁北、济南,图谋活动。

韩复榘也曾收买刺客赴天津行刺。

刘桂堂受重伤而未毙命,以致贻患于后。

1937年,日军挑起卢沟桥事变,进而占领华北。

刘桂堂乘机将潜散的旧部招集起来,投靠日军,被委为“皇协军前进总司令”,刘桂堂匪部再次复活。

忆大青山突围及德国记者希伯牺牲之经过

忆大青山突围及德国记者希伯牺牲之经过

忆大青山突围及德国记者希伯牺牲之经过
周之同
【期刊名称】《军事历史》
【年(卷),期】2002(000)006
【摘要】发生在1941年底的沂蒙山区反“铁壁合围”,是罗荣桓政委就任山东
军政委员会书记后,第一次组织指挥的山东(津浦路以东)八路军反对日军“大扫荡”的重要军事行动。

在这次反“扫荡”中,八路军第115师师部和直属队、中共山
东分局(以下简称分局)、山东战时工作推行委员会(以下简称战工会)等机关被敌合
围5次,被敌袭击1次。

第一次在留田,第二次在大古台,都是在罗荣桓政委、
陈光代师长英明判断、具体指挥下巧妙地脱离了险境,使敌人扑空。

第三次在岸堤附近的北村,罗政委、陈代师长等指挥部队,激战一天,打破了敌人的合击。

在安保庄受敌袭击,罗政委带一个排并指挥特务营掩护,陈代师长率机关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

第四次被敌合围在大青山大古台地区。

第五次突出敌人的合围是12月3
日拂晓前在大沟,是陈光、陈士榘和萧华指挥的。

【总页数】5页(P66-70)
【作者】周之同
【作者单位】总政干部部原顾问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E297
【相关文献】
1.汉斯·希伯血染大青山
2.血沃沂蒙肥劲草——记献身中国革命的著名国际记者汉斯·希伯
3.汉斯·希伯:新四军中的“洋记者”
4.德国八路希伯
5.奔走欧亚血染沂蒙——记牺牲在山东的德国共产党员汉斯·希伯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临沂战役的经过及结果

临沂战役的经过及结果

临沂战役的经过及结果1938年初,日军沿津浦路和胶济路继续南侵,兵分两路进窥徐州。

其中日军第10师团在未经中国军队的抵抗后即于1937年12月月底顺利占领山东省省会济南,继又于1938年1月初相继占领蒙阴、厉山,第5师团又于1月中旬进占青岛。

这些不利情况严重影响了第5战区的军事部署。

第5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虽将作战不利的战区副司令长官兼第3集团军总司令韩复榘逮捕法办,并严令第3集团军所属两个军发动反击,亦无法挽救局势。

日军第5师团在夺取青岛之后,于2月21日接到了上级机关--第2军司令部关于"第5师团应以1个支队配合友军第10师团在津浦路方向的作战,并向临沂地区攻击前进"的命令。

该师团长板垣征四郎遂将第21旅团21联队主力和山炮兵一个中队的兵力编组为片野支队,由第21联队长片野定见大佐指挥对莒县发起攻击。

在片野支队攻占莒县后,师团长板垣为加强该处战力,又将第9旅团11联队欠一个大队和第21旅团42联队第2大队、野炮兵第5联队和片野支队约8000余人编组为坂本支队,由第21旅团长坂本顺指挥进逼临沂,企图与第10师团在台儿庄会师。

临沂系鲁南重镇,距台儿庄90公里,为徐州东北的屏障。

如临沂失守,日军则可由青岛直趋台、徐,威胁陇海、津浦两路的安全,其战略地位至为重要。

第5战区的李宗仁司令长官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将临沂地区的防务交由庞炳勋第3军团担负。

第三军团仅辖一个40军军部和一个39师。

39师下辖两旅四团,另有一个补充团。

全军团仅5个团1万3千余人。

根据时任第3军团参谋长的王瘦吾回忆,该军团装备有轻重迫击炮60门,轻重机枪660挺,掷弹筒200个,山炮4门,战马300匹。

是以该军团人数虽少,但其装备亦可称之为"精良"。

以如此兵力来抵挡装备精良的日军坂本支队极为勉强,李长官于是又命令刚编入5战区序列的张自忠第59军紧急开赴临沂以增强该方面的防御力量。

第59军虽为一军,但是下辖有两个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沂水解放前黄石山惨案始末【黄石山惨案:】 黄石山惨案旧址位于沂水县黄山铺镇蛮庄正南黄石山,属蛮庄村地界。

该山海拔339米,山体东西长,西、北两面是数丈高的悬崖,南面和东北面是长长的陡坡,山势险要。

清道光《沂水县志?隐逸》记载了一位元代隐者:“张维忠,字子恕,博通经史,隐黄石山,从学者甚众。

朝廷聘以币,固辞不就,使者强之,乃答以诗,终不出。

学者称为‘艾山先生’。

明廪生牛宪撰有碑。

采《青志》及碑文。

” 在清末捻军活动时,就筑有可备防守的石寨墙,后又修建了一些简陋住房。

凡遇土匪搔扰,周围群众多习惯上山躲避。

1933年7月2日(农历闰五月初十),国民党军八十一师展书堂部运其昌旅、唐邦植旅,以剿“大刀会”(注:大刀会也称红枪会,在张宗昌祸鲁期间,鲁中南“土匪”遍地,农民群众为了应付官府、防止匪患,便纷纷加入,一时有很大发展,但不久便被地主阶级豪绅权贵所掌握,变成了他们反对共产党、进行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工具。

)为名,在城西南约二十华里的黄石山上,屠杀大刀会会员及无辜民众3700余人,凡黄石山周围村庄家有参加大刀会的人,无不遭此惨劫。

有的全家被杀光,甚至连住娘家的女儿、外孙,也不能幸免,真实惨不忍闻目不忍睹。

惨案发生后,时由日本人办得《济南日报》和英国人在青岛办得《泰晤士报》先后刊登了这一消息。

此后,上海的报纸多有登载,并附加评论。

山上屠杀干净后,国民党兵又窜进周围十几个村庄,见人就杀,大小不留。

据老人回忆,当时不少家庭十几口人一个不剩,几乎每个家庭都有死人,繁盛的村庄顿时成了人间地狱。

沂水人民提及此事,至今无不恨之入骨,这就是山东历史上著名的“黄石山惨案”。

后人捐资在山的西面建一公墓,无人认领之尸体全部安葬于此,并立有墓碑一幢。

因为“黄石山惨案”是由大刀会引起的,所以必须先从大刀会说起。

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特别在张宗昌祸鲁的年代里,官府和豪绅地主对广大人们群众的压榨剥削、横征暴敛,尤如敲骨吸髓,弄的民不聊生。

仅田赋一项,一年就要预征数次,而且一两田赋银子需折合几元钱。

除正粮(田赋)外,还有地方附加和其他苛捐杂税,名目之多,令人难以想象。

诸如:教育费、地方建设费、军队支应费、军队过境费、花生地亩捐、花生米捐、小榨捐(榨花生油)、大榨捐(榨豆油)、白油捐(花生油称白油)、篓头捐、小车捐、过路捐、羊只捐、羊毛捐、屠宰税、牙行税等,不胜枚举。

农民在这些“赋”、“税”、“捐”的重压下,实在难以维持生计,再加上官僚地主、土豪劣绅的政治欺压,就更无生路。

在这种官逼民反的年代里,许多人为了生存不得不铤而走险,因而在一个时期内,沂蒙山区几乎遍地是土匪,大股上千,如刘桂堂(即刘黑七)、李常纲等;小股成百,如刘天增、杨广胜、李朋钧、石增福、二八连……等等;其他三十五十、或者三五成群拦路行劫的零星散匪,则更不罕见,严重时,有些道路甚至断了行人。

这些土匪中的若干人,甚至匪首都是被逼上梁山的贫苦农民,他们开始当土匪时,主要还是对付地主富农,以后才到处绑架勒索,所到之处,不论贫富,掳掠一空。

有时为了“杀鸡吓猴”,甚至先拿穷人开刀。

在这种上有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的压榨掠夺,下有土匪绑架勒索、公开抢劫的社会,有权有势有钱的地主阶级,可以修寨圩以防匪患,无钱无势而又不愿铤而走险的贫苦农民,就只有借助于封建迷信团体以自卫。

该时沂水地区已有大刀会的组织,因此,便都纷纷加入大刀会,从此,大刀会在沂水一带的组织,便日益兴盛。

这个封建迷信组织,确实很迷信,说什么“入会后上了香、吞了符、学会了掐诀念咒和‘喊号子’,就可以‘刀枪不入’”。

枪刀不入当然是假的,但大刀会在发展后,每村都有,夜间往来香堂,形成守望相助,一有匪警就一齐出动,打起仗来一喊“号子”便蜂拥而上,本地小股土匪逐渐销声匿迹,不敢活动。

邻县的大股土匪亦闻风丧胆,不敢窜扰县境。

到1931年间,匪患基本肃清。

因此,大刀会对防止匪患也确实起了一定作用,不过为时不久,地主豪绅便纷纷参加进去,逐渐控制了大刀会的组织,如匪首杨广胜、李朋钧在燕子河被歼后,整个大刀会组织,便基本被地主阶级所掌握,各级头领也大多是地主老财。

大刀会也称红枪会,其派系甚多,如红旗会、黑旗会(也叫青旗会)、黄旗会、五旗会(也叫五带子会)、铁板会、黄沙会、金钟罩、铁布衫,等等。

莒县、沂水一带,大刀会四派,以青旗会为最盛,五旗会次之,红旗会、黄旗会甚少。

自从大刀会被地主阶级掌握以后,在他们内部有冲突的时候,往往都把大刀会作为自己的工具,彼此进行角逐。

青、五、黄之间关系较好,红旗会和以上三派有矛盾。

红旗会头目于兰田是大地主,他想用红旗会争夺地方权力,青旗会和五旗会不服,因此双方常常起摩擦,甚至动武。

如沂水县第六区的地主张恒远、牛寿元、夏孟寺的和尚了庆等,都曾借助大刀会的力量和第六区区长杜绍曾进行过斗争。

莒县红旗会与青旗会的斗争,也是如此。

莒县红旗会与青旗会的矛盾很深,以致发展到武装冲突。

但由于青旗会人多势大,红旗会人少力孤,打不过青旗会,于是红旗会回首于兰田便勾结贿买了当时驻防莒县的国民党军队八十一师运其昌旅,为其撑腰。

国民党政府和运其昌为了搞垮大刀会,也就趁机从中挑拨离间。

运其昌借调解之名,袒护红旗会,青旗会不服。

那时,参加红旗会的多是有点儿身份的或吃官饭的。

当时满堂坡、丰台一带的红旗会就驻在其首领丰台地主王宗堂的围子里。

有一次,是在1931年或1932年麦季,青旗会五团在丰台与红旗会开战,双方都有伤亡,红旗会伤亡大,青旗会阵亡3人。

1933年夏,韩家官庄青旗会会员左福被红旗会的人抄了家。

左福的女婿是大李家庄的青旗会会员袁福堂。

袁福堂听说岳父被抄了家,就报告了本村会首。

这时会首已把会友们集合起来准备抵抗运其昌,他一听说自己的会友受了红旗会的欺负,就把队伍开到了孟家庄。

红旗会这时也把人调集起来,开到袁家庄的一条沟里,准备迎战,两相对垒,剑拔弩张。

这时下店村绅士袁仲一、黄旗会会首杜历山、大李马庄铺子掌柜李升庭三人出面调解,才避免了一场械斗。

同年,五旗会和红旗会在小薛庄也发生过一次冲突,双方都调了不少人。

红旗会会首于兰田带领他的两个儿子亲自出马,五旗会会首钟志道也上了阵。

这时国民党莒县政府和驻军旅长运其昌出面“调停”,他们袒护红旗会,钟志道不服,结果被运其昌抓到莒县县城杀害,接着五旗会另一会首刘东也被杀害。

1933年(农历五月初),莒县垛庄乡乡长李寿辰派区丁到盛家垛庄庄长盛阶家催征8块钱的防务捐。

李寿辰平时为虎作伥,催征钱粮极为苛刻,经常带着十几个区丁挨户催征,凡遇不交者,即拘捕关押。

盛阶是青旗会会员,对李之敲诈早就不满,区丁来催征就更为生气,当即回答拿不出,结果被捆到乡政府关押了起来。

盛阶之弟盛富及其侄等五六人都是会员,见盛阶被押,便集合了本村的会员至乡政府,将盛阶抢回。

为惩罚李寿辰,以平民愤,第二天,青旗会会首梅景玉向各村传令调兵。

在梅景玉的带领下,组成了几千人的队伍围攻乡政府所在地盛家垛庄。

从上午开火一直打到下午。

这时,李寿辰的姑表兄弟王文楼,到莒县县城请来了运其昌的部队。

运其昌亲带一个步兵营到盛家垛庄,谎称“和解”,叫梅景玉暂且退兵,有事慢慢商量。

梅答应解围退兵,但必须交出李寿辰作为讲和条件。

运其昌佯为应允,但并不兑现诺言。

梅景玉退兵至岭西,不久就识破了运的欺诈手段,于初五又围攻了盛家垛庄,并一枪击中了正在训话的运其昌的左腿。

运于是撕下了假面具,以全副武装向青旗会发动猛攻。

结果运其昌被包围,几乎当了俘虏,幸赖其第三营从诸城换防回到莒县,才解围逃脱(这是运旅第三营军需蔡鹤亭说的,蔡是河南人,第三营营长是蔡的侄婿)。

也是在同年农历五月初,梅景玉还会同沂水、费县的旗会援兵,在沭河边的夏庄,与运旅打了一仗,双方互有伤亡。

五月初九日(6月1日),青旗会退至黄沙沟,又进行了一次反击,村上男女老少全部投入了战斗。

从早晨黎明,一直打到下午4点,不分胜负。

后莒县县长要求讲和,经双方谈判,运旅带着伤亡撤出了黄沙沟。

几次交战,运旅均未能获胜。

运其昌恼羞成怒,声言非把青旗会消灭不可,运其昌对莒、沂两县的青旗会怀有刻骨仇恨。

因此,“黄石山惨案”的悲剧就在这些小规模的武装冲突中慢慢地孕育着。

莒县大刀会与运旅在黄沙沟交战后,青旗会也认为势成骑虎,知道运其昌一定要进行报复。

因此莒县青旗会便通过田瑞写信给沂水县大刀会头子张恒远求援,结果被张拒绝。

于是田瑞又写信责骂张恒远无良心,并声言要把会众拉到沂水去闹,对张进行威胁。

田瑞原来是放牛出身(也有人说是个要饭的),是个穷人,不知什么时候加入大刀会,竟成了莒、沂两县青旗会的总老师。

张恒远燕子河剿匪及围攻北良水杜绍曾区公所时,田瑞曾带领莒县的青旗会徒众援助过张恒远,所以当张恒远拒绝援助莒县青旗会之后,田便敢于以信责骂和威胁张。

张恒远是沂水县第六区东营庄地主,开设油坊买卖,是六区一带的青旗会头领,也是该会是总老师,平常会众都称他为“四老师”。

张曾亲自率领青旗会众在燕子河(渊子河)打过土匪,将匪首杨广胜、李朋钧及其匪众,全部歼灭,以后又打了北良水杜绍曾区公所,因此,张在沂水县的青旗会中颇有声望。

下面说说杜绍曾全家被杀的起因和经过。

杜是沂水六区北良水村人,家庭是中小地主,其父杜次章,曾任过沂水县财政处的会计,在财政处下设的支应局负过责任,也曾当过六区区长。

杜姓是沂水六区的封建势力派之一,当地有谚语云:“南曹(指当地苏村南曹家营曹姓)、北杜(指大、小杜家庄、菜园、良水、房岭等村的杜姓)、司马徐。

”所谓“南曹、北杜、司马徐”,都是地方封建势力。

尤其杜姓自杜经三当了沂水县警备队总队长后,势力就更大了。

杜绍曾早在临沂五中读书时,无所不为,为社会乡里所不齿。

1927年前,杜曾考入黄埔军官学校,1927年秋流浪到南京,不久就投靠了张苇村(当时国民党政权是西山会议派掌权),在南京充当一名小职员,1931年考入山东区长训练班,由于杜善吹捧钻营,毕业后回沂水县就被委为第六区区长。

杜绍曾自从当了第六区区长后,经常自称是张苇村嫡系亲信,并说与当时的沂水县长焦常荫是拜交弟兄,因此便狐假虎威,任意妄为,不可一世。

在他任区长期间,人皆称他是“杜烧包”,在他的同事中,也很孤立。

因为他曾在黄埔军官学校“渡过金”,因此又经常以“革命人物”自居。

当了区长之后,借口兴办学堂,没收了夏孟寺的庙产,占用了庙址,并将该寺和尚了庆和牛家小河村地主牛寿元,捕押在他的区公所,进行敲诈勒索。

了庆和尚是夏孟寺的主持,也是一个恶霸地主和作恶多端的“妖僧”;牛寿元是一个一贯用高利盘剥人民的地主,在大革命时期,他反对和破坏过农民协会,当时沂水县的共产党人就想发动群众搞他,大革命失败后,他又乘机打击报复农民协会会员。

杜绍曾把这两个坏蛋关押起来,并不是为了除恶,而是为了敲诈。

当张恒远以大刀会名义要求杜释放他们时(了庆和牛寿元也是大刀会头目之一),杜绍曾不仅不释放,反而态度更加蛮横,出言不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