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园林规划原理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习题集含答案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习题答题要点第一章园林概论1.阐述“园”、“林”、“园林”的区别。
答:“园林”一词在古汉语中由来已久,并非园与林的合称,不是园林中有树林的意思,而是园的总汇,泛指各种不同的园子和其内部要素。
“园”原意为种植花果、树木、蔬菜的地方,周围有垣篱。
园还指供人憩息、游乐或观赏的地方。
而“园”在欧美人的意识中则意味着理想的天国。
“林”指的是树木、花卉等植物要素,园林应是以自然素材为主,兼有人为设施,按照科学的规律和艺术的原则,组织供人们享用的优美空间地域。
综合定义:在限定的范围中,通过对地形、水体、建筑、植物的合理布置而创造的可供人们欣赏自然美的环境综合体。
2.在当今社会中,园林扮演怎样的角色?答:园林扮演着广大人民群众对物质文明、精神文明要求的体现,近代公园的兴起,屋顶花园的出现,抽象园林的产生都反映了园林形态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
由少数人占有和使用的宫苑和花园,发展到为广大群众共享的公共绿地,从居住的宅园到为旅游服务的风景名胜区(国家公园),园林逐渐从少数人拥有的专用地域转变为大众群体享用的社会空间。
人们对环境效益要求的提高,人们更加认识到园林的重要。
3.比较东西方园林的差异。
答:西方园林所追求的是人工美,而中国园林则追求自然美; 西方园林可以说是人化自然,而中国园林则是自然的拟人化; 西方园林注重于形式美,中国园林则蕴含着意境美; 西方园林给人以清晰、明确和秩序井然的感觉,中国园林则朦胧、含混; 西方园林更接近于古典艺术类型,中国园林则充满浪漫色彩。
4.园林演化史即是一部城市建设史,试从各时期园林的特点入手剖析其如何反应一个城市的“思想”?答:从中国的发展史来看,中国商周时期的囿体现的是狩猎、通神、生产和游赏取乐的功能,反应了少数统治阶级的与天地对话的意志;秦汉时期崇尚“一池三山”的仙苑式造景手法,体现了统治阶级寻仙,追求长生不老的意志;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自然式山水园林风格体现了文人的消极避世,追求反朴归真,寄情于自然山水,自我标榜清高、飘逸、洒脱,居城市而又迷恋自然山林野趣,道家、老庄思想倍受欢迎,儒家思想不受欢迎的思想;唐朝以皇家宫苑园林体现了盛唐的繁荣与海纳百川的气魄,儒道释融为一体,形成了壮丽无比的园林;宋朝则更重生活环境的优化,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热衷于园林。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题库(考生整理)2023年修改整理
必备知识点:●都市集中主义的提出者是法国建筑师勒柯布西耶●园路线形设计分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雅典宪章》中提出都市的四大功能分别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国家级园林都市评选标准》中评价园林都市绿化水平的指标是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国家级园林都市评选标准》中评价园林都市绿化水平的指标是人均公共绿地、绿地率、绿化覆盖率。
●绿化:指栽种树木、花卉、草皮等绿色植物,以改善自然环境和人民生活、工作、学习条件的措施称●绿地:凡是生长植物的土地,不论是自然植被或人工栽培的,包括农林牧生产用地及园林用地(广义的绿地是指所有生长着绿色植物的地域,狭义的绿地则指都市规划用地范围内被植被覆盖的土地、空旷地和水体形成的绿化用地)●都市绿地包括包括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等●都市绿地系统是由都市中各种类型和规模的绿化用地组成的整体●“城”:有防备功能的居民点(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市”:交易的场所(第二次社会大分工)●“都市”:具有防备功能和交易场所的居民点●古代都市●年代划分的区别:●中国:殷商开始——清末(古代)●西方:公元5世纪往常(古代Ancient)公元5世纪—14世纪(中世纪Middle Ages)公元14世纪—16世纪(文艺复兴Renaissance)公元16世纪往后(近现代Modern)●都市化一般简单地释义为农业人口及土地向非农业的都市转化的现象及过程●公元前500年的古希腊城邦时期,提出了都市建设的希波丹姆模式,这种都市布局模式以方格网的道路系统为骨架,以都市广场为中心●田园都市:种兼有都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都市●道路(Paths):观看都市的渠道,其他构成要素沿着它布置并与它相联系。
●边沿(Edges):是两个面的界线,非道路的线性要素。
●区域(Districts):具有某些特征的都市里中等或较大的部分,是两度范围的。
●结点(Node):是一些节点、集中点,如道路交叉口,结构的变换处、广场等。
风景园林设计理论
[设计理论]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园林艺术法则与造景手法:一、园林艺术法则:1.造园之始,意在笔先2.相地合宜,构园得体3.因地制宜,随势生机4.巧于因借,精在体宜5.欲扬先抑,柳暗花明6.起结开合,步移景异7.小中见大,咫尺山林8.虽由人作,宛自天开9.文景相依,诗情画意10.胸有丘壑,统筹全局二、园林造景的艺术手法:1.主景与配景手法:2.对景与抑景手法3.分景与隔景手法4.夹景与框景手法5.透景与漏景手法6.配景与添景手法7.前景与背景手法8.层次与景深手法9.俯景与仰景手法10.引景与导景手法11.实景与虚景手法12.景点与点景手法13.内景与外景手法14.朦胧与烟景手法15.四时造景手法园林空间艺术布局:一、静态空间艺术构图1.静态空间艺术类型:按活动内容分:生活居住空间、游览观光空间、安静休息空间、体育活动空间等按地域特征分:山岳空间、台地空间、谷地空间、平地空间、按开朗程度分:开朗空间、半开朗空间、和锁闭空间等按构成要素分:绿色空间、建筑空间、山石空间、水域空间等2.静态空间艺术构图:1)风景界面和空间感:风景界面:局部空间与大环境的交接面空间感:以平地(或水面)和天空构成的空间特征,有旷达感山环树抱庙宇林立的复合空间,给人以山间仙境的神秘感2)静态空间的视觉规律:最宜视距:正常人的清晰视距为25-30cm,明确看到景物细部的视野为30-50m,能识别景物类型的视距最佳视域:垂直视角为130,水平视角160,最佳垂直视角小于30,水平视角小于45,即人们静观景物的最佳视距为景物高度的2倍,宽度的1.2倍。
3)三远视景:仰视高远:一般认为视景仰角分别大于45,60,80,90时,由于视线的消失程度可以产生高大感、宏伟感、崇高感和危严感。
俯视深远:居高临下,俯瞰大地。
一般视角小于45,30,10时,则分别产生深远、深渊、凌空感。
中视平远:以视平线为中心的30夹角视场,可向远方平视。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二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幻灯片PPT
一、自然属性生态环境效益
2〕从城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园林绿化中一定 量的绿色植物,既能维持和改善城市区域范围内 的大气碳循环和氧平衡,又能调节城市的温度、 湿度,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还能促进城市通 风、减少风害、降低噪音等等。
第一节 城市园林绿化的属性
城市园林绿化的材料是有生命的绿色植物,
所以它具有自然属性;它又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 术享受,因此具有文化属性;它也具有社会再生 产推动自然再生产、取得产出效益的经济属性。
因此,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独特的属性,
一、自然属性生态环境效益
1、城市绿化创造与维持绿色生态环境,保护着具有生 命的绿色世界,产生生态环境效益。
第二章 城市园林绿地的效益
城市园林绿地具有多种功能。过去人们主要从美化环境、 文化休息的观点去理解和认识城市园林绿地的功能。而今, 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们可以从环境学、生态学、生物 学、医学等学科研究的成果中更深刻地认识和估价园林绿地 对城市生活的重要意义。
城市园林绿地的特殊功能
1、改善城市环境,抵御自然灾害,为市民提 供生活、生产、工作和学习、活动的良好环境,
二、文化属性社会效益
1、城市绿化带给人们对环境的热爱,满足人们得到一 种绿色文化的艺术享受,带给人类社会效益。
2、城市园林绿化不仅可以创造城市景观,提供休闲、 保健场所,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立,还能防灾避难, 具有明显的社会效益。
1〕城市园林作为一种人工生态系统,凝结着现时的、 历史的各种自然、科学、精神价值。城市绿化的开展应与 城市文明建立及社会开展同步进展。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园林设计理论主讲:宁崴吉林农业大学园艺学院园林规划设计教研室绪论一、概念1.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地形地貌和水体,建筑物和道路,植物和动物等素材,根据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等方面要求,综合组成的统一体。
园林的两种主要形式: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2.园林设计就是园林的筹划策略,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
包括前期图纸设计和后期施工设计---造园。
3.绿地广义上,绿地就是被绿色植物覆盖的地面。
包括森林、农田、自然草地、园林绿地等。
狭义上,专指园林绿地:G1公园绿地: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G2生产绿地: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G3防护绿地:城市中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G4附属绿地:城市建设用地中绿地之外各类用地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G5其他绿地: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4.绿化人工栽种植物的过程二、本门课的性质和内容性质:边缘性强----面广、各学科。
综合性强----综合个学科于一身,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
内容:设计原理、设计布局、设计程序、设计图纸及说明书等。
三、学习设计艺术理论和园林设计的创作方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动手、动脑、多看、多问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第三章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第一节园林设计的依据一、科学依据二、社会需要三、功能要求四、经济条件1、科学依据依据相关科学原理和技术要求。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
1.城市绿地系统:是指城市中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各类绿地,通过有机联系形成生态环境整体功能,同时具有一定社会经济效益的有生命的基础设施体系。
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1)公园绿地G1(2)生产绿地G2(3)防护绿地G3(4)附属绿地G4(5)其他绿地G53.城市公园绿地: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的游憩设施和服务设施,同时兼具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它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表示城市整体环境水平和居民生活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
3.公园绿地:是指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
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城市中的综合公园(G11)、社区公园(G12)、专类公园(G13)、带状公园(G14)以及街旁绿地(G15)。
公园绿地与城市的居住、生活密切相关,是城市绿地的重要部分。
4.生产绿地:主要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5.防护绿地: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
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6.附属绿地: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除G1 G2 G3之外)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7.其他绿地: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地,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植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8.城市绿地系统的三大指标:(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2)城市绿地率(%)(3)绿化覆盖率(%)9.市域绿地系统包括:市域内的林地,公路绿化,农田林网,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城市绿化隔离带以及城镇绿化用地等。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
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原理-重点知识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1、景观的定义景观是指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和物质所构成的综合体。
它是复杂的自然过程和人类活动在大地上的烙印。
2、景观设计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景观设计学是一门建立在广泛的自然科学和人文艺术学科基础上的应用学科,核心是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它通过对有关土地及一切人类户外空间的问题,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找到规划设计问题的解决方案和解决途径,监理规划设计的实施,并对大地景观进行维护和管理。
3、景观规划设计的定义1宏观环境规划2场地规划、各类环境详细规划3施工图及文本制作4施工协调及运营管理现代景观规划设计已从传统园林以满足精神文化享受(意境、模仿自然而高于自然),继而转向大众群体的大众文化,更加注重利用有限的土地,来创造优美的景观。
现代景观规划设计是一个综合的人文自然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学科,体现了历史文化精神的延续和人文主义的关怀,为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
4、《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是什么?中国大百科全书对园林的定义(建筑,情形,城市规划册)称“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区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卉,营造建筑和安置园路等路子创造而形成的美的自然情形和憩息境域。
”5、美国光景园林学会对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定义是?它是一门对土地进行设计、规划和管理的艺术,它合理的安排自然和人工要素对自然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原则,最终创造出对人有益,使人愉快的美好环境。
6、景观规划设计的新趋势(1)多学科的融合与互补(2)新技术新材料的运用最新精品文档,知识共享!(3)生态设计的发展(4)低碳概念的体现7、城市绿地系统理论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1)“城市公园”运动及“公园体系”(1843——1898)特征:由以单个城市公园绿地来缓解城市出现的种种环境问题,发展到以带状绿地联系数个公园,形成公园体系来更有效地解决城市危机。
风景园林规划原理第十二章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幻灯片PPT
➢ 成果要求
➢ 城市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成果主要包括规划文件和规 划图纸。 ➢ 规划文件包括:规划文本和附件 ➢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图纸主要包括: ➢ 〔1〕区位图〔包括地理位置和周围环境〕; ➢ 〔2〕现状图〔包括用地现状、水系现状、道路交通 现状、现状景观分析等,根据需要,可分别或综合绘 制〕; ➢ 〔3〕生态保护规划图 ➢ 〔4〕局部生态恢复示意图 ➢ 〔5〕水系规划图 ➢ 〔6〕水质监测图 ➢ 〔7〕功能分区图
各类用地面积、分布状况,历史上土地利用重大变 更资料,±地资源分析评价资料,各类房屋的性质 用途、使用状况及分布 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内原有旅游业现状、每年旅游业 总产值、旅游业发展趋势和前景
湿地水体质量、污染来源和污染情况:湿地的演替 和生物多样性 环境监测成果,三废排放的数量和危害情况;垃圾、 灾变和其他影响环境的有害因素的分布及危害情况; 地方病及其他有害公民健康的环境资料
资料
社会经济资 科
环境状况资 料
城市湿地公园规划根底资料收集分类表
中类
小类
地形图 专业图 地形资料 地质资料
水文资科
总体规划1﹕5000~1﹕10000;详细规划l﹕1000~ 1﹕2000 航片、卫星图片等专业图
地形、地貌
土壤成分;土壤承载力大小及其分布;以及冲沟、 滑坡、沼泽,盐碱地、岩溶、沉陷性大孔土等的分 布范围 水位,流量;最高洪水位、历年洪水频率、淹没范 围及面积等:江河区的流域情况,流域规划、各河 道的位置、流向、河道整治规划、防洪设施等
申请设立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需要四个必备条件: 能供人们欣赏、游览,开展科普教育和进展科学文化 活动,并具有较高保护、欣赏、文化和科学价值; 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 占地500亩以上能够作为公园; 具有天然湿地类型,或具有一定的影响及代表性。
景观规划与设计原理笔记
绪论古籍中根据园林不同的性质,亦称作“囿” “园囿”“苑囿”“圃”“园池”“宅园”“别业园林的概念:狭义的园林含意是指:在一定土地范围内,以观赏植物、园林建筑、园路、山石、水体等组成要素,运用艺术法则和工程技术手段构成一个供人们休闲、游览和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公共场所。
广义的园林统称绿地,也称园林绿地。
包括狭义的园林,也包括城市街道绿化和工厂、单位、居住区,学校的绿化地及其他林地。
明计成《园冶》世界最早的园林专著园林的基本属性:1园林的社会性与时代性基于园林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和表现出的时代特征,人们将世界园林的发展过程归纳为三个阶段。
即:自然阶段、人工阶段和生态学阶段。
2园林实用与观赏的双重性观赏功能——自然美/人工美和艺术美实用功能——保持生态改善环境/休息游览的娱乐场所3园林的多学科性它跨越自然学科和社会学科两大领域4园林的地方性和民族性从园林的社会性可以延伸出园林的地方性和民族性。
因为决定园林地方性与民族性的因素是社会条件和自然条件。
园林艺术园林艺术是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时空艺术。
园林规划与设计规划与设计是工程建设的先行,是同一范畴、不同工作性能的两种工作。
规划指导设计,设计(战略性)实现并完善规划(实施性),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园林设计的依据与原则科学依据/社会需要(园林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要反应社会的意识形态。
)/功能要求/经济条件园林形式1规则式地形: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平地和缓坡组成;在山地、丘陵地区,由阶梯台地、倾斜地面与石级组成;其剖面线呈直线组合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并大体依据中轴线的前后左右对称或拟对称布置,园地的划分大多为几何形体。
水体:其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主要是圆形和长方形水体的驳岸多整形、垂直,有时加以雕塑;水景的类型有整形水池、整形瀑布、喷泉、壁泉及水渠运河等建筑:用建筑、道路广场构成全园主轴线和副轴线。
建筑群和建筑组群采用中轴对称手法布置道路广场:园林道路均为直线、折线和几何曲线组成方格和环状放射形。
风景园林设计原理
伐殆尽,可在梅花从栽竹,在柳
树间栽桃树,在水边安置湖石, 做适当点缀修饰。桥上有亭,亭
下有水,水中有鱼,池边有柳,
柳旁植桃,墙边有竹,竹中有梅 的别墅庭院小景。
一. 风景园林的地形分析
1.园林用地类型
江湖沼泽地:江湖沼泽地造 园,可以采取保留原则,建 湿地公园。尽可能保护芦苇、 浮萍等自然植物,稍加建筑 成景观地、景观台、道路或
然状貌,树木多以自然栽植方式为主。 (掌 握)
三. 风景园林的类型
3.混合式园林
3.混合式园林:主要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 主轴线和副轴线,只有全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
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一般情况下,多结合地形,在原地形平坦处,根据总体
二. 风景园林的地造景方法
1.风景园林周边环境分析
(3)周边环境分析:真山 前不宜堆假山,真水前不宜 砌鱼池。直线的建筑中,加 入曲径环绕,注意刚与柔, 直与曲的对比。 (4)道路交通因素:大道 宜直,园路宜曲,园林内部 形成各种景观道。
二. 风景园林的地造景方法
3.风景园林的视觉方式
(1)平视、俯视、仰视的观景方法
景方式。由于静止的水面能够
反射物体的形象而产生倒影, 镜面或光亮的反射性材料能映 射出相对空间的景物,所以, 这种景物借构方式能使景物视 感格外深远,有助于丰富自身 表象以及四周景色,构成绚丽 动人的景观。
二. 风景园林的地造景方法
3.风景园林的视觉方式
障景:是对一些不必要的干扰景观因素加以遮挡。 障景可用土山、植物、建筑等完成,障景使人进入大的风景区之前,使人有审美酝 酿阶段,使人有一个想象的空间,激起人们探索揽胜的兴趣,含蓄有韵味。 障景是古典园林艺术 的一个规律,就是 “一步一景、移步换 景”,最典型的应用 是苏州园林,采用布 局层次和构筑木石达 到遮障、分割景物, 使人不能一览无余。
风景园林设计基础理论—风景园林构图艺术法则
五、节奏与韵律
节奏本是指音乐中音响节拍轻重缓急的变化和重复。在音乐或诗词中按一定 的规律重复出现相近似的音韵即称为韵律。这原来属于时间艺术,拓展到空间艺 术或视觉艺术中,是指以同一视觉要素连续重复或有规律地变化时所产生的运动 感,像听音乐一样给人以视觉的愉悦,而且由时间变为空间不再是瞬息即逝,可 保留下来成为凝固的音乐、永恒的诗歌,令人长期品味欣赏。韵律的类型多种多 样,在园林中能创造优美的视觉效果。
在群体景物之中,有意识地强调一个视线构图中心,使其它部分与其取得对应关系, 能够在总体上获得均衡感。构图中心往往取几何重心 。在平面构图中,任何形体的重心 位置都和视觉的安定有紧密的关系。
图中大雪松在平面构图中处于三角形构图的中心位置,在立面构图中体量最大,使构图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2.杠杆平衡法
上海的方塔园和东方明珠都利用水平面与建筑形成对比,凸显建筑的高耸。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2.形体大小的对比
景物的大小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形之下比较而来的。
蜘蛛雕塑在建筑的衬托下,并没有觉得特别高大,但是在人物的衬托下显得尤其巨大。
二、对比与调和
对比—— 3.色彩的对比
严格的色彩对比是指互补色的运用,在园林设计中,只要色彩配置鲜明,都可以叫色 彩的对比。 绿色的草坪上配置红色、黄色、紫色的郁金香,秋天的红叶在蓝天下分外红艳。
根据杠杆力矩的原理,使不同体量或种重量感的景物置于相对应的位置而取得 平衡感。如颐和园的十七孔桥与廊如亭相连,廊如亭虽体量巨大且为单体建筑,却 能与南湖岛的建筑群取得均衡。
三、均衡与稳定
均衡的创作方法: 3.惯性心理法
人们在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种习惯上的重心感。如一般认为右为主(重),左为辅 (轻),故鲜花戴在左胸较为均衡;人右手提物身体必向左倾,人向前跑手必向后摆。人 体活动一般在立体三角形中取得平衡,用于园林造景中就可以广泛地运用三角形构图, 是取得景观均衡的有效方法。
风景园林设规划与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设计的规划与设计原理是指在设计和规划风景园林时应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景园林设计原理:
1. 功能性原则:
-设计应根据园林的功能需求,包括休闲娱乐、文化展示、生态保护等,确保园林能够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2. 美学原则:
-设计应追求美感和审美价值,通过选择合适的景观元素、布局和比例等,创造出具有艺术感和美感的园林空间。
3. 人文历史原则:
-设计应充分考虑园林所处的地域文化和历史背景,融入地方特色和历史元素,保留和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
4. 可持续性原则:
-设计应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采用生态友好的设计手法,如合理利用水资源、推广植物多样性、节能减排等。
5. 空间组织原则:
-设计应合理组织园林空间,考虑连通性和流线性,创造出具有层次感和流动感的空间结构,使人们能够舒适地流动和体验。
6. 自然和谐原则:
-设计应尊重自然规律,充分利用自然元素和景观,如水、石、植物等,创造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园林环境。
7. 安全性原则:
-设计应考虑使用者的安全需求,合理设置通道、栏杆、标识等设施,确保园林环境的安全性。
8. 社区参与原则:
-设计应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和需求反馈,通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使园林设计更贴近使用者的需求。
以上是风景园林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准则,设计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并结合当地的文化、环境和需求,创造出富有特色和品质的风景园林作品。
生态位原理在风景园林中的古典园林案例
生态位原理在风景园林中的古典园林案例一、概述1.概述生态位原理在风景园林中的重要性风景园林作为人类与自然的结合体,其设计理念和实践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生态位原理作为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也在近年来被引入到风景园林的设计与建设中。
本文将着重探讨生态位原理在古典园林中的应用案例,旨在探讨古典园林是如何通过考虑生态位原理来营造更加和谐的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更好的休闲与观赏体验。
二、生态位原理的基本概念2.生态位的定义与内涵生态位是生态系统中各个种裙或裙落所占据的特定位置或角色,包括其在生态系统中的所占位置、其与环境和其他生物的关系、资源的利用方式等。
生态位不仅是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也反映了生物种裙之间的竞争与适应。
生态位原理提出,每个物种都有其特定的生态位,通过合理的生态位分配和利用,才能使整个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3.生态位原理在风景园林中的意义风景园林作为一种人工营造的自然环境,其设计应该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生态位原理在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植物配置、景观营造和生态系统恢复,可以使风景园林成为一个更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生态平衡稳定的自然环境,同时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观赏与休闲体验。
三、古典园林案例分析4.扬州瘦西湖园林扬州瘦西湖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一,它以小桥流水、人工山水和各种植物景观组合而成,被誉为“江南名胜”之一。
在瘦西湖园林的设计中,古代园林大师通过精心的规划和植物配置,充分考虑了不同植物的生态位及其在整个园林生态系统中的角色,使得园林呈现出一种和谐、稳定的生态环境。
5.苏州园林苏州园林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以其精妙的设计和精致的建筑而闻名于世。
在苏州园林中,园林设计师们注重利用植物、水体和石材的相互配合来营造自然景观,充分考虑了每种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及其相互作用,使得园林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稳定的生态平衡。
6.古典园林的生态位综合案例古典园林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植物的生态位,通过种植各种不同生态位类型的植物,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
风景园林设规划与设计原理
风景园林设规划与设计原理风景园林设计与规划是关于创造和塑造室外环境的专业领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的原则和原则:1.功能性原则:园林设计应满足使用者的需求和期望,创造出可用性和实用性较高的空间。
需要考虑到空间的功能,如休闲、社交、游玩、绿地等,以及不同人群的需求。
2.空间组织原则:园林空间的组织应该考虑到尺度、序列和流动性。
通过空间布局、路径设计和视觉引导,创造出具有连续性和多样性的空间体验。
3.可持续性原则:考虑环境的可持续性,在设计和规划过程中要关注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合理规划水资源、能源利用和绿化植被等方面,减少环境影响。
4.美学原则:园林设计要追求美学的目标,将自然美景与人工元素的组合进行恰当的平衡。
考虑景观比例、色彩、纹理、形状和材料等,创造出视觉上和感官上愉悦的景观体验。
5.文化和历史尊重原则:考虑到当地文化和历史背景,将设计和规划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
尊重地域风格、传统元素和历史遗迹,体现地域的特色与身份认同。
6.参与性原则:设计和规划过程应包括用户、社区和利益相关者的参与。
倾听他们的声音和需求,促进公众参与和共同决策。
7.安全和可访问性原则:园林空间应考虑到安全和可访问性,以确保使用者的身体健康和舒适。
合理规划路径、设施和设备,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包括老年人、儿童和残疾人群体。
这些原则和原则在风景园林设计和规划中起到了指导作用,帮助设计师和规划者创造出具有美感、可持续性和实用性的景观环境。
然而,实际的设计和规划过程中可能需要根据具体项目和环境的特点进行适度的调整和权衡。
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研究共3篇
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研究共3篇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研究1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机制研究风景园林规划设计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工作,它考虑的不仅是城市的环境美化,还包括了功能性、可视性、内部结构以及与周围环境的协调等多方面内容。
为了能够更好地进行风景园林规划设计,许多研究者们开始采用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机制。
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机制是指将建筑物的物理特性、运动特性以及形态特性整合在一起,并进行相互关联以达到综合的建筑物效果。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参数化机制被广泛应用于建筑物的设计和风景的规划。
而耦合原理的精髓在于通过物理和功能的相互关联,达到设计和规划的高效统一。
风景园林规划的核心在于景观的营造,而参数化机制的核心则是基于物理机制关系的设计。
物理机制关系是指建筑物内部一部分物理属性的改变将导致外部物理环境的变化。
相应的,规划方案的相同部分也会发生变化。
耦合原理将建筑的内部和外部的关系作为规划设计的核心,通过实现内外耦合的“物理”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风景规划设计。
随着技术的进步,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机制已被广泛应用于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在规划设计中,参数化机制应用于实现风景的自适应和优化。
这种机制与传统的建筑物和风景园林规划相比,具有更加高效的设计,更容易实现场景的自然融合,也更容易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协调。
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机制的优势还体现在建筑物效能上。
这种机制能够实现建筑物的精确尺寸制作,并能够实现建筑物效能与城市环境的协调。
总之,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机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有效实现风景的自适应和优化,也能够保证建筑物效能与城市环境的协调。
在未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机制也将更加普及,从而实现更好的城市规划设计基于耦合原理的参数化机制在风景园林规划设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实现风景的自适应和优化,同时保证建筑物效能与城市环境的协调。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智慧树知到章节答案2024年江西师范大学
风景园林规划设计原理智慧树知到章节答案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江西师范大学1.“美国风景园林之父”弗雷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于1863年在纽约中央公园设计建设中,首次提出了“风景园林”(Landscape Architecture)的概念。
()答案:对2.景观美学的特性有()。
答案:理论性###综合性###应用性###独立性3.()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随着社会历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而变化着,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适用范围,但不同历史阶段的风景园林有其共性内涵。
答案:风景园林4.空间的创造就包括从无限的宇宙空间中有计划地分隔并组织出积极空间。
()答案:错5.风景园林需要综合运用()相关知识来创造出具有美学和实用价值的设计方案。
答案:地理学###城乡规划学###环境艺术###建筑学6.廊道的变化能够最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功能与结构的变化。
()答案:错7.因子生态学分析方法是依靠多元统计技术方法来实现,其中主()是城市研究中最常采用的多元统计技术方法。
()答案:成分分析###因子分析###对应分析8.景观视觉形象的基本元素有(),所有的景观形态都是由这些基本元素组成的。
答案:面###体###线###点9.景观空间可以分为较封闭、开敞和狭长空间三种类型。
()答案:对10.()是一个在外表上与周围环境具有明显差异的非线形地表区域。
答案:斑块11.(多选题)谁提的运用与组织有:()答案:水面倒影造景###水生植物造景###水中动物造景12.园林建筑满足景观要求主要表现在:()答案:赏景###点景###引导游览路线###组织园林空间13.谁提的运用与组织有:()答案:水生植物造景###水中动物造景###水面倒影造景14.从园林范围讲,地形主要包括土丘、台地、斜坡、平地()答案:对15.园林美是形式美与内容美的高度统一()答案:对16.漏景可通过漏窗、疏林来透视风景()答案:对17.两种不同的树有规律布置成行的行道树属于()答案:交错韵律18.位于园林轴线及风景视线端点的景物是()答案:对景19.下列关于对比的描述正确的有()答案:山与水的对比属于虚实的对比###以长衬短,长者更长;以低衬高,高者更高###大中见小,小中见大20.居住区中心游园服务半径为100-200米()答案:错21.广场绿地种植形式有排列式种植、集团式种植、自然式种植()答案:对22.有大气污染的工厂最好布置在()答案:最小风频的上风向23.孤植树可设置在()答案:树林空地###交通岛###桥头###转弯处24.(单选题)总体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的种植设计工作比例尺大概为:()答案:1:50025.当游客需要看清树的全貌时,应采用哪种尺度较为合适()答案:中距离观看26.园路按照性质以及功能分类错误的是:()答案:汀步小道27.分车绿带上多种植物通过高度不同的布置,使其树冠线高低起伏,这属于()答案:起伏曲折韵律28.(多选)基于景观观赏的习俗与文化,产生了下列那几种视线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绪论要求:熟悉园林、园林设计的涵义熟悉世界园林发展简史了解园林设计的几个层次一、园林相关的概念1、园:原意为种植花果、树木、蔬菜的地方,周围有垣篱。
到了汉代,又有帝王或王妃的墓地等含义。
2、园林:在古汉语中由来已久,并非园与林的合称。
园林:是“在一定的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美的自然环境和游憩境域”。
——《中国大百科全书》3、园林设计:创造园林的过程。
二、园林概述(一)、园林的特性综合性艺术性经济性发展性(二)、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人类社会原始时期第二阶段:相当于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的漫长时期第三阶段:18世纪中叶至20世纪60年代第四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今(三)、世界园林发展概况1、中国园林1)、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生成期:殷、周、秦、汉,囿的产生,苑由囿来。
皇家的宫廷园林规模宏大,气魄浑伟,成为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主流。
“一池三山”:太液池、蓬莱、瀛州、方丈转折期:魏、晋、南北朝,造园的重要转折时期,民间的私家园林异军突起,寺观园林也开始兴盛起来。
这个时期,初步确立了园林美学思想,自然式山水园风格形成,奠定了中国风景园林大发展的基础,“园林”一词出现在诗文里。
全盛期:隋、唐,作为一个园林体系,它所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
公共园林已更多地见于文献记载;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
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封建文化的发展已失去汉、唐的闳放风度,转化为日益缩小的精致境界中实现着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
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继承前一时期的成熟传统而更趋于精致,表现了中国园林的辉煌成就。
暴露出某些颓废的倾向,已多少丧失前已阶段的积极创新精神。
2)、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糅诗话的情趣、意境的蕴涵2、日本古典园林3、古埃及园林4、古巴比伦园林5、波斯园林6、古希腊庭园(公元前5 世纪)7、古罗马园林8、意大利庄园(16世纪)9、法兰西园林(17世纪)10、英格兰园林(18世纪)思考: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4、园林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三个层次第一章城市园林绿地效益城市园林绿化具有独特的属性:•自然属性:具有生命的绿色世界-生态环境效益•文化属性:能满足人们的文化艺术享受-社会效益•经济属性:社会再生产推动自然再生产-经济效益一、城市园林绿地的社会效益1、创造城市景观2、科学教育、文化宣传3、社会交往、游憩娱乐和健康疗养场所4、保护、避难、减灾二、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1、净化空气、水体和土壤–维持大气组成成分的平衡–吸收有害气体–吸滞烟尘和粉尘–减少空气中的含菌量2、改善小气候–调节气温–调节湿度–通风防风3、防止公害灾害–降低城市噪声–净化水体–净化土壤三、经济效益:•直接经济效益:园林绿化产品、门票、服务等直接经济收入。
•间接经济效益:园林绿化所形成的良性生态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城市园林植物的环境指示作用•监测空气污染•指示土壤污染•指示热量状况第二章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熟悉规划目的、任务与原则;⏹掌握园林绿地类型与用地选择;⏹掌握城市园林绿地定额指标;⏹熟悉城市园林绿地布局形式与手法;⏹熟悉城市园林绿地系统规划程序;⏹了解城市园林绿地树种规划第一节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综述一、规划目的:⏹保护与改善城市的自然环境,调节城市小气候,保持城市生态平衡,增加城市景观与增强审美功能,为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娱乐、健康所需的物质与精神方面的优越条件。
二、规划的任务:⏹根据城市的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城市性质、发展目标、用地布局等要求,确定城市绿化建设的发展目标和规划指标。
⏹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关系,结合城市自然地貌,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的绿化空间布局。
⏹确定城市绿地系统的规划结构,合理确定各类城市绿地的总体关系。
⏹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分别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
⏹城市绿化树种规划。
⏹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建设的目标、任务和保护建设的措施。
⏹城市古树名木的保护与现状的统筹安排。
⏹制定分期建设规划,确定近期规划的具体项目和重点项目,提出建设规模和投资估算。
⏹从政策、法规、行政、技术经济等方面,提出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施措施。
⏹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图纸和文件。
三、规划原则:1、从实际出发,综合规划2、远近结合,创造特色3、功能多样,力求高效4、网络分割5、均匀分布,比例合理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层次⏹城市绿地系统专业规划⏹城市绿地系统专项规划⏹城市绿地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绿地的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绿地设计⏹城市绿地的扩初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第二节城市园林绿地分类与用地选择一、城市园林绿地类型:1、几种城市绿地分类的方法1)、国外的城市绿地分类:无统一分类2)、中国历史上的分类2、我国现行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根据建设部2002年颁布《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的规定,城市绿地分类如下: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五大类。
1)公园绿地(G1):―向公众开放,以游憩为主要功能,兼具生态、美化、防灾等作用的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以及街旁绿地。
⏹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内容丰富,设施齐全适合于公众开展各类户外活动的规模较大的绿地。
包括以往的市、区居住区级公园。
⏹专类公园⏹儿童公园:单独设置,供少年儿童游戏及开展科普,文体活动,有安全、完善的设施及绿地⏹动物园:异地保护野生动物供观赏,普及科学知识进行科学研究和动物繁育的场所⏹植物园:异地保护野生植物,进行科学研究和引种驯化,并供观赏及开展科普活动的绿地。
⏹历史名园(古典园林):历史悠久知名度高,体现传统造园艺术的园林,属各级文物保护单位。
⏹风景名胜公园:位于城市建设用地范围内,以文物古迹、风景名胜点(区)为主形成的具有城市公园功能的绿地。
⏹游乐公园(绿地率宜大于65%):具有大型游乐设施,单独设置,生态环境良好的娱乐场所。
⏹其他公园(绿地率宜大于65%)⏹带状公园(宽度一般不小于8m):沿道路、水系、城墙等有一定游想设施,供公众休闲,具有较好景观效果的绿化带或小型绿地。
⏹滨水绿地:⏹环城绿地⏹街头绿地⏹城市道路红线以外有一定宽度或面积的绿地(带状绿地宽度大于8米,块状绿地大于500㎡)⏹城市广场绿地:道路红线以外,绿地环境较好,可供公众休闲,有较高景观效果和文化作用的城市开敞空间(绿地率大于30%;绿化覆盖率大于70%;草坪绿地率大于50%)2)生产绿地(G2):主要是指为城市绿化提供苗木、花草、种子的苗圃、花圃、草圃等圃地。
(图)⏹总面积应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苗木自给率满足城市各项绿化美化工程所用苗木80%以上。
3、防护绿地(G3):是指对城市具有卫生、隔离和安全防护功能的绿地,包括城市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城市高压走廊绿带、防风林、城市组团隔离带等。
⏹主要特征是对自然灾害或城市公害具有一定的防护功能,不宜兼作公园使用。
⏹防护绿地⏹灾害防护绿地:对自然灾害起到一定减弱作用的绿地。
如防风林、防沙林、水体防护林等。
⏹公害防护绿地:对废气、噪声等城市公害有一定减弱作用的卫生隔离带、道路防护绿地等。
⏹其他防护绿地:除上述之外的城市高压走廊绿化带、城市管线防护绿带等。
4、附属绿地(G4):是指城市建设用地(除G1、G2、G3之外)中的附属绿化用地。
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设施用地和特殊用地中的绿地。
5、其他绿地(G5):是指对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居民休闲生活、城市景观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有直接影响的绿地。
包括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林、城市绿化隔离带、野生动物园、湿地、垃圾填埋场恢复绿地等。
二、园林绿地用地选择1、公园绿地选择:选用现有公园、苗圃绿地或林地、树丛等选择河湖两岸,外围创造带状、环状公共绿地选择名胜古迹、革命遗址结合旧城改造利用街头小块地2、生产绿地选择:郊区交通运输方便,且土壤及水源条件较好,方便育苗管理的地方。
3、防护林地选择:防风林:城外上风向与主导风向位置垂直的地区卫生防护林:按工厂有害气体、噪音的程度,选定设置农田防护林:就近农田造林成网状林带水土保持林带:选河岸、山谷、坡地地带种植树林4、郊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绿地选择:尽可能利用现有自然山水、森林地貌第三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与指标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保护和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优化城市人居环境、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田园城市‖、―绿色城市‖、―花园城市‖、―山水城市‖、―森林城市‖、―园林城市‖二、城市绿地系统的指标:1、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公园绿地面积÷城市人口数量2、人均绿地面积:(平方米/人)=城市建成区内绿地面积之和÷城市人口数量3、城市绿地率(%):绿地率=区域内园林绿地面积总和×100%区域总面积⏹2005年,全国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率30%,绿化覆盖率35%,人均公共绿地8 ㎡。
2010年,城市规划建成区绿地绿率35%,绿化覆盖率40%,人均公共绿地10㎡。
⏹城市新区绿地率30%;旧区改造绿地率25%;工业用地绿地率20%;精密工业用地绿地率40%;医院、幼儿园、大专院校绿化面积40%-70%。
4、绿化覆盖率:城市一定区域范围内绿化覆盖面积占该区域总面积的百分比。
(乔木树冠下的灌木和地被草地不重复计算)三、国内外城市绿地指标比较1、国外城市绿地建设发展水平较高2、我国城市绿地建设处于比较被动的局面第四节城市园林绿地系统布局一、系统布局的基本形式1、点(块)状绿地:在规划总图上,公园、花园、广场等绿地集中呈块状、方形、不等边多角形均匀分布。
⏹特点:布局均匀,接近居民;但因分散独立,缺乏绿地间联系,对构成城市整体艺术面貌作用不大,也不能起到综合改善城市小气候的作用。
2、环状绿地:围绕城市内部或外缘,布置形成环状的绿地或绿带,用以连接沿线的公园、花园、林荫道等绿地。
⏹特点:城市处于绿色环抱之中;但城市平面上,环与环之间联系不够,显得孤立,市民使用不便。
3、楔形绿地:以自然的原始生态绿地,如河流、放射干道、防护林等形成由市郊楔入城区呈放射状的绿地。
⏹特点:方便居民接近;有利于城市景观面貌与自然环境的融合,提高空间质量,对城市小气候有较好的改造作用;但它把城市分割成放射状,不利于横向联系。
4、混合式绿地:将几种绿地系统配合,做到城市绿地布局的点、线、面结合,使城市绿地组成较完整的网状布局体系。
⏹特点:与居住区接触面大,方便居民散步、休息和进行各种文娱体育活动;绿地有机联系密切,整体效果好,有利于丰富城市景观;有利于城市通风和运输新鲜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