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光单元 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大单元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大单元”教学。
这里的“大单元”是指将相关的物理知识点进行整合,形成一套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整体,以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具体包括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核心概念和原理,以及它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这种大单元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解决复杂物理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的对象是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他们在之前的物理学习中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物理知识,具备基本的物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较为复杂和综合的物理问题,他们可能还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
因此,本教学设计将重点关注这部分学生,帮助他们构建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过程中将注重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和原理:通过大单元教学,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力学、电学、光学、热学等核心概念和原理,形成完整的物理知识体系。
(2)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生产中的物理问题,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掌握科学探究方法:使学生掌握科学实验、数据收集与处理、科学推理等方法,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4)运用数学工具表达物理问题: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如函数、方程、几何等,描述物理现象和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3)问题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4)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他们提出新观点、新方法,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科学精神:使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勇于探索,形成严谨、客观、理性的科学态度。
高中物理(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闵行区华漕中学恭元春【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辨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现象,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2)经历光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比较,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比较,加强对规律的辨析,提高运用能力;(3)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复习,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作业布置】附题【教学目标和作业的关联性】(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辨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1、太阳稳定的向太空辐射出光和热,其中虽然只有22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却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据此,你能估算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吗?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
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A.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C.倒影——光的反射 D.摄影——光的折射(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现象,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3、如图,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O点。
人教课标版高中物理选修3-4:《光》复习教案-新版
第十三章 光复习课 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例题的讲解,使学生对本章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有进一步地理解,并能熟练应用本章知识分析解决物理问题。
2.能力目标在熟练掌握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物理方法教育目标通过复习,培养学生归纳知识和进一步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一定的研究问题的科学方法。
★复习重点:对物理概念的深刻含义、对物理概念的综合性运用 ★教学方法:复习提问,讲练结合,学案导学 ★教学过程一、本章知识脉络二、本章要点追踪及典题例析(一)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并改变了传播方向的现象。
1.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在入射光线和法线决定的平面内,且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正比。
2.在折射现象中光路可逆。
3.介质的折射率:n =21sin sin θθ=vc(对应光从真空进入介质)(1)任何介质的折射率均大于1。
(2)n 由介质本身的特性及光的频率决定。
同种介质对不同频率的光,由于v 不同,n 就不同,对白光,v 红最大, n 红最小,所以出现色散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f 不变,v 变。
(3)实验:测定玻璃的折射率【例1】安全门上的观察孔,直径d=4 cm ,门的厚度L=3.464 cm ,为了扩大向外观察的范围,在孔中嵌入折射率为3的圆柱形玻璃,圆柱体轴线与门面垂直,如图所示。
从圆柱底面中心看出去,可以看到的门外入射光线与轴线间的夹角称做视场角。
求:嵌入玻璃后的视场角。
解析:由题中给出的视场角的定义,作出如图所示的光路,则图中θ角即为视场角。
由折射率公式得αθsin sin =n ,由几何关系得22)2(2sin dL d +=α联立解得234sin 22=+=d L nd θ,所以视场角为60°。
【例2】某研究小组的同学根据所学的光学知识,设计了一个测量液体折射率的仪器。
如图7所示,在一个圆盘上,过其圆心O 做两条互相垂直的直径BC 、EF 。
人教版物理《第四章 光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生活中光沿直线传播的一些例子.2.知道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能够用光的折射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3.知道平面镜的成像特点.4.知道光的色散.5.知道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应用.(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能运用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2.通过演示实验,指导学生观察现象,引导学生自己分析、归纳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引导学生动手做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通过实验研究问题的习惯.(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勇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2.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科学态度及探究创造的心理品质.3.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光路的可逆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难点】平面镜成像特点;用光现象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三知识总结四专题讲座专题一光的传播1.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而如果是两种不同介质或同种介质但密度不均匀,光的传播方向是会发生变化的,如光的反射和折射.2.与光的直线传播有关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小孔成像、激光准直等.3.光的传播速度: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是c=3×108m/s.在其他介质中光速要小一些,光在空气中的速度非常接近于c;光在水中速度约为;在玻璃中的速度约为.4.光线:用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沿直线传播的径迹和方向,这条直线叫做光线.光线是人们为了研究问题方便而建立的模型,而不是真实存在的线.5.“光年”是光在一年里传播的距离,因此,光年是长度单位.【专题分析】在本专题中,光的传播速度和光沿直线传播现象是中考中的常考点,一定要记住光在真空或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另外,还要多多掌握生活中,哪些现象是利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实例.从考查方式上来看,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光沿直线传播,通常还和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及光的色散综合来考查.在一张硬纸上挖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正对太阳,那么在地面上看到的光斑是()A.三角形,它是太阳的虚像B.圆形,它是太阳的虚像C.三角形,它是太阳的实像D.圆形,它是太阳的实像解析:因为太阳离地面非常远,而小孔又非常小,符合小孔成像的条件,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经过小孔时会形成太阳的像(圆形的),也就是我们见到的地面上的光斑,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与物体的形状相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故选D.专题二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光遇到桌面、水面等许多物体表面都会发生反射.我们能够看见不发光的物体,就是因为物体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2.探究光的反射定律设计实验(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着某一个角度射到O点,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EO和反射光OF的径迹.改变入射方向,重做几次.分别画出入射光和对应的反射光的径迹.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NO两侧的角i和r.(2)如图乙把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纸板NOF上还能看到反射光线吗?(3)如图丙让光逆着反射光线的方向射到镜面上,观察它被反射后是否逆着原来入射光线的方向射出.实验结论实验第一步可以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r=i).第二步可以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第三步可以得出: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可逆.3.光的反射定律可以概括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4.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射到光滑平面上,其反射光束仍然是平行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2)漫反射:凹凸不平的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5.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专题分析】在本专题中,探究光的反射定律及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是重点内容,同时也是历年中考必考内容.在考试形式上,以填空题、选择题和实验探究题的形式进行考查.分值1~6分不等.如图所示为“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1)装置中有一个可折转的光屏,光屏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写出两条)①;②.(2)小红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时,她将纸板F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3)某同学利用同一套实验器材,选择入射角分别为15°,30°,45°的三条光线进行实验,结果得到了不同的数据,如表中所示.经检查,三次实验中各角度的测量值都是准确的,但总结的规律却与反射定律相违背.解析:(1)①我们不便于直接观察光的传播路径,即光线,但光线能显示在光屏上,我们可以借助光屏来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将光屏的右半部分向后翻折,就不会看到反射光线,只有当整个光屏为一个平面时,才能够看到反射光线,因此借助光屏可以探究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2)由于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所以当E,F两块板共面时,可以在光屏上看到反射光;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不能看到反射光,即在光屏上不能看到反射光,但此时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仍在同一平面内;(3)根据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当入射角分别为15°,30°,45°时,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即反射角也应分别是15°,30°,45°,不是75°,60°,45°,而75°,60°,45°正好是反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答案】(1)①显示光的传播路径②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2)不能在(3)将反射光线与反射面(或镜面)的夹角作为了反射角专题三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2.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2)将一支蜡烛点燃后立于镜前,观察镜中成的像,将另一支未点燃的蜡烛在镜后移动,直至与点燃蜡烛所成的像重合,比较像与未点燃蜡烛的大小和形状,用笔记下两支蜡烛的位置.(3)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实验.(4)连接蜡烛和它的像在纸上的位置,并分别测量它们到玻璃板的距离.实验结论(1)像与物大小相等;(2)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3)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4)平面镜成虚像.(平面镜成像特点)【专题分析】本专题中,在考查内容上,往往从两方面进行考查,一是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探究;二是对平面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命题点往往在以下几方面:(1)仪器的选择及作用(刻度尺测量物、像到镜面的距离;选择薄玻璃板是因为厚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成像,产生重影);(2)选择两支相同的蜡烛的原因(便于对比物、像的大小关系);(3)成像能否用光屏接收(不能,因为成的是虚像);(4)为什么选择较暗的环境进行实验(为了使实验现象更加明显);(5)移动蜡烛,像如何变化;(6)控制变量法的应用.在考查方式上,出题分值较小时,往往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形式出现,出题分值较大时,通常以实验探究题或作图题形式出现,在学习时,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小勇选择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1)除图中所示的器材外,实验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小勇选择的两支蜡烛应满足的条件是.(2)实验时,应使玻璃板面与纸面保持垂直.若要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你的方法是.(3)小勇点燃了其中一支蜡烛置于玻璃板前,他应(填“透过”或“不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解析:(1)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要比较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所以除图中所示的实验仪器外,还需用到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两支蜡烛完全相同,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2)实验时玻璃板要竖直放置,若要检验玻璃板的放置是否符合要求,可移动后面的蜡烛看与前面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如果重合,则玻璃板的放置符合要求,否则,不符合要求.(3)因为玻璃板是透明的,所以可以透过玻璃板来观察这支蜡烛的像,从而确定像的位置.【答案】(1)刻度尺完全相同(2)移动后面的蜡烛,看与前面蜡烛的像是否完全重合(3)透过专题四光的折射1.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2.光的折射规律(1)斜射: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这就是光的折射规律.在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2)垂直入射:当光线垂直射向两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光线的传播方向不变,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均与法线重合.3.生活中的折射现象(1)从岸上向水中看,水好像很浅;沿着看见鱼的方向叉,却叉不到;从水中看岸上的东西,好像变高了;(2)筷子在水中好像“折”了;(3)海市蜃楼;(4)彩虹.【专题分析】本专题中,重要内容是光的折射规律和会解释生活中的折射现象,这两部分内容是中考的常考点.对折射规律的考查一般是利用折射规律来作光路图,作图时,一定要注意以下三点:①当光从传播速度大的物质斜射入传播速度小的物质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②当光从传播速度小的物质进入传播速度大的物质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③无论是光从传播速度大的物质垂直进入传播速度小的物质,还是光从传播速度小的物质垂直进入传播速度大的物质时,折射方向不发生改变,即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如图甲所示,一束光从玻璃砖AB面垂直射入,折射后从玻璃砖AC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在AC面发生折射的光路图.甲乙解析:光从空气垂直入射到玻璃界面上,传播方向不变;当光从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在作图时,注意先作出法线,法线与界面AC垂直.【答案】如图乙所示.专题五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光的色散属于光的折射现象.英国物理学家牛顿用三棱镜使太阳光发生了分解.太阳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彩色光带.2.色散实验说明:白光(太阳光)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3.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专题分析】本专题中,中考中经常考查的是光的色散和光的三原色.在考查方式上,通常以选择题和填空题进行考查.雨后的天空,常常出现彩虹,这属于光的现象.我国是世界上电视用户最多的国家,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红、、三种光通过适当比例的混合得到的.解析:雨后的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七色光带,属于光的色散.彩色电视机屏幕上各种艳丽色彩是由光的三原色红、绿、蓝三种光通过适当比例的混合得到的.【答案】色散绿蓝专题六看不见的光1.光谱:棱镜可以把太阳光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几种不同颜色的光.把它们按这个顺序排列起来,就是光谱.在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紫光之外是紫外线,人眼都看不见.2.红外线的应用:红外线烤箱、红外线取暖、红外线夜视仪、全自动感应水龙头、电视的遥控器等.3.紫外线的应用:验钞机、紫外线杀菌、紫外线鉴别古字画等.【专题分析】本专题中,要掌握红外线及紫外线在光谱中的位置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特点及应用.在考查形式上,以填空题形式考查居多,有时也以选择题形式和其他光学知识综合考查.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军工转民用“导弹灭火”技术实验成功,如图所示,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发现火源,可用(填“可见光”“红外线”或“激光”)精确测量火源距离.解析:在消防火险发生的初期,灾害往往是由于不明显的隐火引起的,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可以快速有效地发现这些隐火,找到火源,及早灭火;利用激光可以精确测量火源的距离.【答案】红外线激光本章质量评估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所示是我们看到的筷子斜插入水中的情况,其中正确的是()2.如图所示,小芳同学回过头来能看清掉在地上的书上的“物理”两个字,这是因为()A.书自身发出的光B.书面反射的光射入了小芳的眼睛C.光在“物理”两个字上发生了镜面反射D.小芳的眼睛射出的光在书面上发生了反射3.野外生存训练班在夜晚急行军时,小王带领大家迎着月光前进.在某处,他们避开“暗地”而选择“亮地”,结果跑在前面的同学纷纷掉进水坑.造成“亮地”的原因是()A.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B.光在地面发生镜面反射C.光在水面发生漫反射D.光在水面发生镜面反射4.如图所示,两块平面镜相交成60°角,一束光线AO射到平面镜MP上,光线经两平面镜反射后与AO重合,但方向相反.则AO与平面镜MP的夹角α是()A.30°B.45°C.60°D.90°5.若使入射光线经过两次反射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平行且方向相同,则两个平面镜的关系是()A.两个镜面平行B.两个镜面垂直C.两个镜面成60°夹角D.两个镜面成45°夹角6.某台钟面上无数字,只有刻度,现从平面镜中看到钟面成像如图所示.由此可知当时的实际时刻应是()A.2:30B.7:30C.8:30D.9:307.“猴子捞月”的寓言故事说,猴子看到井中有个月亮,以为月亮掉进井水中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反射现象B.水中出现月亮属于光的折射现象C.水中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比天上的月亮到水面的距离近D.水中的月亮比天上的月亮小8.如图所示,OA是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的一条反射光线,OA与水面夹角为60°.下列关于入射角α、折射角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α=60°,β>60°B.α=60°,β<60°C.α=30°,β>30°D.α=30°,β<30°9.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 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A.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B.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C.以速度2 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D.以速度4 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10.下列对不可见光的应用中,属于应用紫外线的是()A.用遥感技术监测森林火灾B.在浴室中安装“浴霸”取暖C.用验钞机检验钞票真伪D.用遥控器遥控电视机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6分)11.在①太阳、②星星、③月亮、④萤火虫、⑤霓虹灯、⑥宝石、⑦水母、⑧白炽灯、⑨蜡烛中,属于自然光源的是;属于人造光源的是;不属于光源的是;可能属于光源也可能不属于光源的是.(填序号)12.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m/s,光在其他透明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光速.13.由于光的,教室里不同座位上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粉笔字;当黑板因为“反光”“晃”着有些同学的眼睛,这是光的现象;这两种现象都遵循光的. 14.一个人立于平面镜前0.5 m,身后2.5 m处是房门,人看到平面镜中房门的像离人m,当人以1 m/s向远离平面镜方向运动2 s后,人看到的房门的像离人m.15.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这种现象叫光的.如果光从一种介质垂直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它的传播方向.16.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光线法线;当光从水或玻璃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法线.(填“远离”或“靠近”)17.古诗中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壮美诗句,诗人观察到的落日并非太阳的实际位置,而是光线经过不均匀大气层时发生了而成的像;太阳实际在图中(填“甲”或“乙”)位置.18.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得到的彩色光带的颜色次序是.色光的三原色混合后为色.19.晚上,在桌面上铺上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让手电筒的光正对着平面镜照射,如图所示,从侧面看去,白纸是的,平面镜是的.20.站在河边看到清澈水中的游鱼和山的倒影,实际看到的是鱼的像和山的像,前者是由于光的造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造成的.三、作图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1.(1)完成如图所示的光路图.(2)如图所示,平面镜前有一物体AB,作出AB在镜中成的像A'B'.(3)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22.(1)如图所示,S为发光点,由S发出的光经水面反射后通过P点,请你在图中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以及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2)作出图中平行于三棱镜底部的入射光线经过两次折射后的大致方向.四、实验探究题(每小题8分,共32分)23.把房间里多余的灯都关掉,只留一只白炽灯,在靠近墙的地方,用两只手作出各种姿势,你会看到,墙上的手影形成狗、鸭等形状,如图所示.(1)的物体后面才有影子.(2)光源发出的光为什么射不到影子里?24.在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可以绕接缝ON转动,ON垂直于镜面.(1)老师先让一束光线沿纸板E射向平面镜,然后绕着轴ON转动纸板F,只有当两块纸板E,F 在同一平面上时,我们才能在纸板F上看到反射光线.这表明:和、入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2)让入射光线绕着O点在纸板E内转动,我们可以看到反射光线也在绕着O点转动,但始终在纸板F内,而没有越过ON到纸板E内.这表明: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3)无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怎么绕O点转动,我们都可以发现:它们与转轴ON的夹角始终相等,这表明:.2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橡皮泥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在寻找棋子A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填“A”或“B”)这一侧观察,移动玻璃板后的棋子B,使它与棋子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重合.(2)实验中使用刻度尺,是为了测量.(3)移开棋子B,用白纸做屏幕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通过的现象,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26.表中是光在几种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如图甲、乙、丙是光在这几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的光路图.介质光速(m·s-1)真空3×108空气2.99×108水2.25×108玻璃2×108(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2)综合分析表中的数据和甲、乙、丙的光路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由分析的结论可知,光从水中斜射入玻璃中,折射角(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复习物理第四章光现象,主要涉及教材第11至15章的内容。
详细内容包括光的折射、反射、散射、干涉、衍射等现象,以及光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等基本概念。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折射、反射、散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基本原理。
2.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米尺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光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在平面镜上,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回顾反射定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以光的折射现象为例,讲解折射定律及其应用。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5章课后习题,巩固光的折射知识。
4. 学生分组实验(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光的干涉、衍射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数据。
6. 答疑环节(5分钟)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的折射、反射现象及定律2.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及原理3. 光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等基本概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我们在阳光下能看到物体?(2)光的干涉、衍射实验中,观察到了哪些现象?2. 答案:(1)因为物体反射了阳光,使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
(2)干涉现象:两束相干光相遇,形成明暗相间的条纹;衍射现象:光通过狭缝或绕过障碍物后,形成光强分布不均的现象。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折射、反射现象掌握较好,但在干涉、衍射现象的理解上仍有困难,需在课后加强辅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光的偏振、光纤通信等现代光学技术,了解光在科技领域的应用。
#物理人教新课标版第2章《光现象》单元复习学案
有
。在 他远离平面镜的过程中,他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不变”)。
例 10 一人站在平静的湖岸边看到水中有鱼在“云”中游动,他
所看到的( )
A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B云是光折射成的实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C云是光反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虚像
D云是光折射成的虚像,鱼是光折射成的实像
示
①太阳 ②月亮 ③燃烧着的蜡烛 ④镜子
例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①
考点 2 光的直线传播
、 例 3 下列现象中,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抽 A 浓密的树荫下的太阳光斑
B 教室屏幕上的投影
取
C 你看到自己镜中之影
D 树在水中的倒影
规
考点 3 光的反射 例 4 如图所示,一束光线射到平面镜上,那么这束光线的入射
面前进 05 米,人与像间距离是________米,像的大小将
______________(填变化情况)。
3.某同学使用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去测量一烟囱的高,他测出直
达 标 检 测
立米尺的影子长为 02 米,同时测出烟囱在地面的影子长为 12 米,则此烟囱的高为_________米。 4 在湖边看平静湖水中的“鱼”和“云”,看到的是( ) A.“鱼”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虚像
B.“鱼”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云”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虚像
C.“鱼 ”和“云”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虚像
D.“鱼”和“云”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虚像
5 若水中的鱼能看到岸边的人,它看到的人其实是( )
A.变矮了的人的实像 B.变高了的人的实像
C.变矮了的人的虚像 D.变高了的人的虚像
高考光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
高考光学实验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回顾和掌握光学实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方法。
2. 理解和应用光学实验中的关键概念和公式。
3. 提高学生解决光学实验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和反射光的传播原理反射定律反射镜和反射仪的使用方法2. 光的折射和透镜折射定律透镜的分类和性质透镜组合的应用三、教学过程1. 光的传播和反射复习光的传播原理,引导学生回顾和掌握光的速度和波长等基本概念。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熟悉反射定律的应用,掌握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
演示反射镜和反射仪的使用方法,让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反射现象的理解。
2. 光的折射和透镜复习折射定律,引导学生理解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的关系。
介绍透镜的分类和性质,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和球面镜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透镜组合的应用,如放大镜和望远镜等。
四、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提问和练习,评估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的理解程度。
2. 通过实验操作和练习题,评估学生对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光的传播和反射的实验器材:反射镜、反射仪、激光笔等。
2. 光的折射和透镜的实验器材:透镜、放大镜、望远镜等。
3. 教学PPT和教案,提供详细的教学内容和指导。
六、光的干涉与衍射1. 干涉现象解释干涉的原理,包括杨氏双缝实验和迈克尔逊干涉仪。
引导学生理解干涉条纹的形成和干涉条件的满足。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软件,让学生观察和理解干涉现象。
2. 衍射现象解释衍射的原理,包括单缝衍射和圆孔衍射。
引导学生理解衍射条纹的形成和衍射条件的满足。
通过实验演示和模拟软件,让学生观察和理解衍射现象。
七、光学仪器与测量1. 光学仪器的基本原理介绍常见光学仪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如望远镜、显微镜和光谱仪。
引导学生理解光学仪器的工作原理和应用领域。
通过实物展示和模拟软件,让学生熟悉光学仪器的操作和使用。
2. 光学测量技术介绍光学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如光的强度、频率和波长的测量。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修一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4 1 光的折射》
大单元教学设计说课稿《4.1 光的折射》一、教材分析①本节课以光的折射现象为主题,涉及到光在两种不同介质之间传播时的变化,内容包括折射现象的实际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以及光的折射规律。
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规律,以及学会应用折射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例,培养他们对物理现象的科学思维。
③教材的结构安排合理,从现象到规律,再到应用,呈现了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④本节课需要强调光的折射原理和公式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折射公式求解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①高中生对于光的传播现象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可能还不够清楚,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验加深理解。
②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计算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讲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③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亟待提高,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实验教学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④高中生对物理知识的运用和科学态度还需培养,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科学思维的培养,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三、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①让学生明确光的折射现象是光在不同介质间传播时产生的现象,使学生能够将折射现象与光的传播现象相联系。
②培养学生理解折射现象的物理原理,包括折射规律、折射公式等,让学生能够运用这些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③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如眼镜、放大镜等,使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物理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
2.科学思维①培养学生观察和分析折射现象的能力,让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出折射规律。
②指导学生运用折射原理分析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③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折射公式求解问题,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3.科学探究①设计合适的实验项目,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验证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学案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光学》教材第四章“光现象”,具体内容包括:光的反射、光的折射、光的干涉、光的衍射、光电效应等。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反射、折射、干涉、衍射等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光现象。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重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的基本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学演示仪、光源、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光源、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水面反光、彩虹、光的传播等,激发学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光的反射:讲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原理,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反射光线的方向。
(2)光的折射:讲解光的折射现象,解释为何在水中物体看起来更浅。
(3)光的干涉:讲解干涉现象的原理,演示双缝干涉实验。
(4)光的衍射:讲解衍射现象的原理,演示单缝衍射实验。
3. 随堂练习:布置与光学现象相关的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进行解答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光的反射:原理、反射定律、应用。
2. 光的折射:原理、折射定律、应用。
3. 光的干涉:原理、条件、应用。
4. 光的衍射:原理、条件、应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2)解释为何在水中物体看起来更浅。
(3)简述光的干涉、衍射现象及其原理。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掌握较好,但对光的干涉、衍射现象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后续教学中加强讲解和实验演示。
2. 拓展延伸:(1)研究光在非线性介质中的传播现象。
(2)探索光的偏振现象及其应用。
(3)了解光学在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发展。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教学难点、例题讲解、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2024年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
2024年物理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的基本原理。
2. 学会运用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现象的基本原理,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应用。
难点: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激光笔、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偏振片、光屏等。
学具:笔记本、铅笔、尺子、量角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平面镜,引导学生观察反射光线,回顾反射定律。
2. 例题讲解(15分钟)(1)一束光线从空气中垂直入射到水面上,求折射角。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解释原因。
3. 随堂练习(10分钟)(1)画出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的反射和折射光路图。
(2)观察偏振片的作用,解释偏振光现象。
4. 知识点回顾(10分钟)(1)光的传播:直线传播、速度、光年等。
(2)反射:定律、应用。
(3)折射:定律、应用。
(4)光的色散:原因、表现。
(5)光的干涉、衍射、偏振。
强调重点,解答学生疑问。
六、板书设计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色散等基本原理。
2. 光的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
3. 例题及解答。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一束光线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入射角为30°,求折射角。
(2)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在光屏上形成彩色光带,请解释原因。
答案:(1)折射角为37°。
(2)白光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三棱镜对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不同,导致彩色光带的形成。
2. 拓展延伸: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光现象,如彩虹、太阳镜等,并尝试用所学知识解释。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形式,帮助学生巩固光现象的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光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
光现象单元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的基本概念,如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
2. 培养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光的传播: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2. 光的反射:反射定律、反射种类。
3. 光的折射:折射定律、折射现象。
4. 光的色散:光谱、彩虹。
5. 光的应用:光纤、显微镜、望远镜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难点:光的折射定律和反射定律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光学问题。
2. 利用实验演示,增强学生对光学现象的直观理解。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五、教学安排1. 课时:2课时2. 教学过程:a) 复习导入:回顾光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b)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
c)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
d)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e) 课堂练习:布置相关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f) 总结反馈: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疑问。
六、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2. 评价内容:a) 学生对光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b) 学生运用光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c) 学生光学实验的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d) 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七、教学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光学实验器材(如凸透镜、平面镜、玻璃棒等)2. 学具:笔记本、笔、实验报告册八、教学步骤1.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课堂讲解:讲解光的传播、反射、折射等基本原理,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验演示:进行光学实验,让学生观察并理解光学现象,如凸透镜成像、平面镜反射等。
4. 小组讨论:围绕光学问题展开讨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之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
第四章《光现象》复习教学设计教师寄语:镜子越擦越亮,头脑越用越灵活。
【复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光的直线传播,能列举光的直线传播在生活中的应用。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光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
3.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4.了解光的折射现象,知道光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5.知道光的色散,了解可见光谱,以及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1.经历复习过程,通过实验探究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能将本章内容系统化。
2.通过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解题的方法、技巧,养成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交流学习心得,养成学习物理的良好习惯,增强学好物理的信心。
2.通过合作探究养成学生积极合作的学习态度和善于观察、总结的学习能力。
3.通过复习养成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态度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复习重点和难点】重点:1.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的规律。
2.光的折射规律。
难点:1.光现象知识的实际应用。
2.运用光路图解决问题。
【实验器材】水槽、平面镜、水、气雾剂、光屏、强光手电筒、光的反射实验器、玻璃板、LED发光字母、刻度尺、白纸、【复习过程】一、情景再现,温故知新创设情境——小实验:人造彩虹(如图在深盘中盛一些水,旁边斜放一个平面镜,使镜的下部浸入水中,让一束白光照射在水下的平面镜上,并反射到光屏上,观察光屏上反射光的颜色。
然后在光的传播路径上喷洒气雾剂。
)让学生观察光的现象。
师:上课!生:起立,老师好!师:同学们好!师:老师先让同学们来观察一个小实验,这是一个手电筒,照射到水槽中的平面镜上,然后请同学们观察现象,这些现象涉及到哪些光学知识呢?师:看哪位同学说的最多。
生1:光源、直线传播、光的反射。
师:还有没有啊?张*你来补充。
生2: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师:刚才两位同学说的非常棒!师:很好!大家观察的很仔细,思考的也很全面,那么我们今天一起复习这些《光现象》知识!这节课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复习:(板书课题:第四章《光现象》)1、知识梳理(知识点、实验、思想方法)2、典例解析3、针对训练4、课外拓展师:我们来快速浏览一下本章的复习目标。
(名师整理)最新物理中考专题复习《光》精品教案
《光》复习教案一、学习目标:1.能利用身边的器材,完成简单的光学实验;2.能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电视等媒体获取相关知识;3.以“光”的相关知识,认识到物理学科与“科学”“技术”“社会”三者是个有机的联系体。
二、重点、难点:1.能够从一幅图形或图像、时事媒体的文字报道、表格数据信息等创设的物理情景,筛选、获取、处理信息。
2.组建自己的家庭实验室,完成简单的物理实验和物理探究。
重点、难点精析1.光的传播(1)能够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太阳、月亮、烛焰、眼睛和钻石等物体中属于光源的是。
(2)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在我国古代《墨经》中记载着世界上最早的现象,并明确提出了光的直线传播。
(3)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是千米/秒,光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
2.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的两侧,反射角等于。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
(3)入射光线与镜面成30°角,则反射角是。
若将镜面转动,使入射角成40°角,此时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夹角是。
(4)平行光射到物体表面,能发生反射现象。
由于物体表面的光滑程度不同,我们通常把光的反射分为反射和反射。
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物体表面对光线发生了的缘故。
(5)球面镜分和两种,太阳灶是面镜;汽车的观后镜是面镜;医生检查耳道时,戴的是面镜。
3.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所成的像是,是正立的,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像的大小和物体的大小。
(2)物体与在平面镜内的像相距9米时,则物体到镜面的距离为米,如果物体正对镜面远离镜面而去,则它在镜中的像的大小是(选填“变大的”“变小的”“不变的”)。
4.光的折射(1)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
(2)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光线法线折射,折射角入射角;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
高考物理 第十二章 光复习学案
第十二章光纵观历年考题和新课改区域的考题,一般与本章内容相关的考题知识较简单,学习过程中识记内容较多.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全反射出题率较高;光的干涉、衍射、偏振和光电效应与大学物理联系紧密,容易出现应用能力强的新颖题,平时要注重光学与现代科技密切结合,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本章内容一般可能会以选择、填空题,作图题出现在高考题中;折射率的计算可能会与其它章节综合以计算题出现.第1课时光的折射、全反射基础知识回顾1.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前提条件是: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传播.否则,可能发生偏折,如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不是同一种介质);“海市蜃楼”现象(介质不均匀);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和波长可以相比或者比波长小时,将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光线将可能偏离原来的传播方向.(2)解光的直线传播方面的计算题(包括日食、月食、本影、半影问题)关键是画好示意图,利用数学中的相似形等几何知识计算.2.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1)光的反射定律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的分界面时发生反射.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处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3)平面镜成像光路图作法①利用光的反射定律;②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作光路图时,一般常常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以先画像,后补光路图.(4)光的反射光路是可逆的在平面镜的计算和作图中要充分利用光路可逆.(眼睛在某点A通过平面镜所能看到的范围和在A点放一个点光源,该点光源发出的光经平面镜反射后照亮的范围是完全相同的.)(5)利用边缘光线作图确定视场范围3.光的折射(1)折射定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于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的比值是定值(注意两角三线的含义) .(2)折射率①折射率定义:光从真空或空气中射入介质中发生折射时,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之比,叫做这种介质的折射率.折射率反映介质折射光的本领大小的一个物理量②折射率的定义表达式:n=12sinsinθθ(其中θ1为真空或空气中的角度)③折射率的其它各种计算表达形式:n= cv= λλ'=1sin C(其中c、λ为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波长;v、λ'为介质中的光速、波长;C为光发生全反射时的临界角).④折射率大小的决定因素:介质、光源(主要是频率),注意:介质的折射率n>1,(3)折射光路是可逆的.4.光的全反射(1)光疏介质和光密介质:两种介质比较,折射率小的介质叫光疏介质,折射率大的介质叫光密介质;“光疏”和“光密”具有相对性.(2)全反射现象: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的分界面上时,当入射角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光全部反射回光密介质,这一现象叫全反射现象.(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对应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用C表示,C=1arcsinn.(4)发生全反射的条件:①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②入射角大于等于临界角.(5)光导纤维:实际用的光导纤维是非常细的特质玻璃丝,直径只有几微米到一百微米之间,在内芯和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其中内芯是光密介质,外套是光疏介质.5.光的色散(1)三棱镜:横截面为三角形的三棱柱透明体称三棱镜.三棱镜对光线的作用:①光密三棱镜:当光线从一侧面射入,从另一侧②③垂直射出.三棱镜成像:当物体发出的光线从三棱镜的一侧面射入,从另一侧面射出时,逆着出射光线可以看到物体的虚像. (2)光的色散:①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出射光束变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束。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
2024年《光现象》复习课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教材《物理I》中第五章《光现象》的内容,具体包括第5.1节光的直线传播,5.2节光的反射,5.3节光的折射,以及5.4节光的色散。
详细内容涉及光的传播原理、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的原理,了解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及其规律。
2. 培养学生运用光的反射、折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使学生理解光的色散现象,了解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光的反射定律、折射定律以及光的色散现象。
难点:光的反射、折射现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光的色散现象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激光笔、白屏等。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每组准备光具座、平面镜、凸透镜、三棱镜、激光笔、白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激光笔照射光具座上的小孔,观察光在均匀介质中的直线传播现象。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的反射、折射定律,以及如何应用这些定律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光的反射、折射知识。
4. 分组讨论与实验(10分钟)5.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光的色散现象,解释光的波长与颜色之间的关系。
7. 课堂小结(5分钟)学生回答本节课所学知识,教师进行点评。
六、板书设计1. 光的直线传播2. 光的反射定律3. 光的折射定律4. 光的色散现象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光的直线传播原理。
(2)运用反射定律、折射定律分析实际现象。
(3)简述光的色散现象及其原因。
2. 答案:(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根据反射定律、折射定律进行解答。
(3)光的色散现象是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在介质中的折射率不同,导致偏折程度不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参与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高中物理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大单元主题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高中物理课程中的“大单元主题”,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掌握物理学中的核心概念、原理及方法。
教学任务包括:深入剖析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现代物理等五大单元,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高中二年级的学生。
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能够理解基本的物理概念和公式。
然而,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的分析、综合能力仍有待提高。
此外,针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兴趣不足、学习方法不当等问题,本教学设计将通过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物理学科素养。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物理学的核心概念,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现代物理的基本原理。
(2)掌握物理实验的基本技能,能够正确使用物理仪器,进行实验操作,并能够分析实验数据和结果。
(3)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包括物理模型的建立、物理公式的推导和计算。
(4)培养科学思维能力,能够运用科学方法和逻辑推理分析物理现象,形成合理的结论。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
(2)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强化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结合,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演绎等思维方法,形成系统化、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4)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分析,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精神,使他们乐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
(2)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引导学生认识到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他们将物理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3)培养学生具有科学精神,尊重事实,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具备批判性思维。
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第四章光本章专题整合提升教案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 PPT:制作精美的PPT,展示光的现象、定律和应用,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性质。
-视频:播放与光现象相关的视频,如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的实验过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资源。
-在线工具:利用在线工具和模拟软件,让学生实时观察和分析光的现象,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实物模型:使用实物模型和教具,如反射和折射的透镜、棱镜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光的现象。
4.拓展讨论话题
-组织学生进行光学知识辩论赛,让学生围绕光学知识的不同观点展开辩论,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安排学生进行光学项目研究,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开展光学项目研究,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鼓励学生参与光学知识讲座或研讨会,让他们与其他学生或专家交流光学知识,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
5.光的能量和频率
题型:请解释光的能量和频率之间的关系,并给出一个相关的实例。
答案:光的能量和频率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光的频率越高,其能量越大。相关实例包括紫外线具有更高的能量,可以破坏DNA分子,而可见光能量较低,不会对生物体产生伤害。
-学习平台:利用学习平台,发布光现象的相关资料、练习题和思考题,方便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光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光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展示一些关于光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光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光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在课程设计中,我将结合课本内容,设计一系列富有启发性和实践性的教学活动。首先,通过观察和分析日常生活中的光现象,引导学生回顾和巩固光的基本概念。接着,通过实验和演示,让学生亲身体验和理解光的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现象。最后,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引导学生深入探讨光的波动性,提高他们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二物理第13单元单元复习教案配练习含答案
第13单元:单元复习一、本章知识要点及高考要求:1、光的直线传播;2、光的反射;3、平面镜成像及作图;4、光的折射;5、光的全反射。
二、基本概念辨析:(一)、光源1、定义: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2、分类:(1)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A、太阳等恒星都是天然光源(火星不是恒星)。
B、白炽灯、水银灯、荧光灯和蜡烛等是人造光源。
(2)按光的激发方式分:冷光源和热光源。
A、热光源:利用热能激发的光源(白炽灯、弧光灯等)。
B、冷光源:利用化学能、电能激发的光源(萤火虫、霓虹灯等)。
(3)按光线特点分:点光源、线光源、面光源和体光源。
(着重介绍点光源)A、定义:凡是光源本身的大小与它被照到的物体间的距离相比可以忽略不计时,这样的光源都可以看作是“点光源”。
B、点光源是一种理想模型. 点光源并非数学上的点,而是物理意义上的点,即光源本身有一定线度.(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线:表示光传播方向和路径的几何线叫做光线。
在光线上标明箭头,表示光的传播方向。
2、媒质:光能够在其中传播的物质叫做媒质,也称介质。
光的传播可以在真空中进行,依靠电磁场这种特殊物质来传播。
3、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证据:影、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小孔成像。
(3)、光的传播过程,也是能量传递的过程。
**影的形成、小孔和小缝成像都是光的直线传播的结果.(三)、光速1、光速:光的传播速度.(1)、真空中的光速:各种不同频率的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都相同,均为: C=3.0×105km/s=3.0×108m/s。
(2)、光在空气中的速度近似等C=3.0×105km/s=3.0×108m/s。
(3)、光在其它媒质中的速度都小于C,其大小除了与媒质性质有关外,还与光的频率有关(这一点与机械波不同,机械波的波速仅由媒质的性质即密度、弹性和温度等决定)2、光年:(1)、定义:光在真空中一年时间内传播的距离叫做光年.注意:光年不是时间单位,而是长度单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物理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闵行区华漕中学恭元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辨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现象,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2)经历光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比较,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比较,加强对规律的辨析,提高运用能力;
(3)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作业布置】
附题
【教学目标和作业的关联性】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辨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1、太阳稳定的向太空辐射出光和热,其中虽然只有22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却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据此,你能估算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吗
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
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
C.倒影——光的反射 D.摄影——光的折射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现象,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3、如图,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O点。
(1)在图A中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
(2)在图B中画出折射光线OC的大致位置,并标出折射角。
4、如图C,若光线AO从水中斜射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O点,在图C中画出折射光线OD的大致位置,并标出折射角。
5、如图E所示的光斜射到空气和玻璃界面时发生的反射和折射现象。
由图可知:是界面,是入射光线(用字母表示),折射角为度。
6、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征,分别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
7、光滑的地面看到的玩具猫的像是下列图中的()
8、光的三原色是指红光、和蓝光。
白光通过三棱镜产生色散属于光的现象(选填:反射/折射)。
9、如图是萧红同学在一次探究光的折射规律时绘制的光斜射入透明物质中的图形,在实验中角
a<b,量得∠2>∠1>∠3。
比较图A、B可初步得出结论;比较图A、C可初步得出结论。
10、如图所示为激光液面控制仪的原理简图。
由固定激光器发出的一束激光AO以60°的入射角射向液面,经液面反射后射到光屏上的B点,再通过光屏上的光电转换器将光信号变成电信号,输入控制系统用以控制液面高度。
请通过作图找出B点的准确位置。
11、如图所示是观察平面镜成像的装置。
在竖立的玻璃板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
另外拿一支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像完全重合。
这一实验步骤可以观察比较蜡烛和它成的像的___ __ ____,同时还可以确定_________。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12、下列透镜,属于凸透镜的是,这类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属于凹透镜的是,这类透镜对光线具有作用。
13、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填写下表。
14、如图所示,在做“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光屏上恰成一个清晰的像,则此时烛焰所成的像是(填“缩小”或“等大”或“放大”)、(填“倒立”或“正立”)的实像;如果使烛焰沿主轴远离凸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光屏应向(填“左”或“右”)移动。
15、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放大实像和缩小实像的转换点在处。
实像和虚像的转换点在处。
16、物体从距凸透镜很远的地方向焦点移近时,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像,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是 ( )
A、像距变大,像变大;
B、像距不变,像变大;
C、像距变小,像变小;
D、像距变大,像变小。
17、关于凸透镜所成的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放大的像一定是虚像;
B、放大的像一定是实像;
C、缩小的像一定是实像;
D、缩小的像一定是虚像。
18、某同学用了一个焦距为10厘米的凸透镜做实验。
将一枝花从离透镜30厘米处逐渐移向20厘米处的过程中( )
A、像逐渐变小,像距逐渐变小;
B、像逐渐增大,像距逐渐增大;
C、像先变小后变大,像距逐渐增大;
D、像一直增大,像距先变小后变大。
19、如图所示,是在一些交通道路口、银行等公共场所安装的两种电子监控器。
它们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为光学系统,另一部分为光电转换系统,光学系统收集监控区域内的景物信息,光电转换系统把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输送到监控中心,实现间接监控的目的。
其光学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当于()
A.平面镜成虚像 B.凸透镜成实像
C.显微镜 D.凸透镜成虚像
20、医用体温计的刻度部分为三棱体,横截面如图所示。
其正面呈圆弧形,这样就可看清体温计内极细的汞柱,以便于读数,这是因为圆弧形玻璃的作用相当
于,我们用它能看到汞柱被放大后正立的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