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最新六年级下册语文4古代诗歌三首课件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78张PPT)(统编版五四制)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共78张PPT)(统编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af08ad40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379bf79.png)
与活力且积极向上的品格。
读读写写
hóu
王侯
yínɡ
盈盈
jiǎo
皎洁mòΒιβλιοθήκη 脉脉zhānɡ文章
qī
栖息
qì
哭泣
yā
乌鸦
多音字
mò (脉脉含情)(温情脉脉) 脉 mài (血脉)(山脉)(一脉相承)
注意加点 字的读音!
妈妈每天温情脉脉. 地看着小雪离家上学,盼着她早点 放学回家,这就是深入骨髓,融入血脉. 的母爱。
品读释疑
诗人是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织女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主要从织女的外貌、动作、神态等方面的细节来描写的
,如“纤纤擢素手”“泣涕零如雨”。同时“札札弄机杼 ” 。这样生动细腻的描写,把织女这样一个寂寥、愁闷的 少妇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
品读释疑
认真读最后两行诗句,想一想诗人是怎样表达织女的相思之苦的?
学法小结
2.抓住特定意象来体会情感。如《十五夜望月》中 “地白”“冷露”等意象给人清冷之感,也表明夜深人未 眠,再结合下文,就能感知这首诗所蕴含的情感。
3.抓住所叙之事来体会情感。如《寒食》中权贵在寒 食之夜毫无顾忌地传燃蜡烛,可见其平时作威作福,我们 能从中感受到诗人的愤懑之情。
4.抓住关键细节来体会情感。如《迢迢牵牛星》中 “泣涕零如雨”这一细节,将织女内心的苦痛展露无遗。
品读释疑
泪水像雨水一样滴下来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落下
神态
译文:(织女)伸出纤细白皙的双手开始织布,织布机札札 地响个不停。一整天也织不了完整的花纹,哭得泪如雨下。
品读释疑
点明了织女 “终日不成章”的原因,用“零如 雨”的神态描写点明她心里终日的悲伤愁闷。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迢迢牵牛星》课件
![统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迢迢牵牛星》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f97d3ae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fd.png)
钟嵘《诗品》赞颂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
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 选的《文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 《文选》,史称《昭明文选》。
萧统(501年―531年),字德施,小字维摩, 南朝梁宗室、文学家 ,梁武帝萧衍长子。 谥号昭明,史称"昭明太子"。
鹊桥仙
秦观(宋)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译文: 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 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 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 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朝暮暮度此生。
女因相思,而无心织布。
涕:眼泪。 清且浅:清又浅。相去:相离,相隔。去,离。
复几许:又能有多远。 一水:指银河。 间(jiàn) :间隔。
小结2——诗意明亮。
织女正摆动柔长洁白的双手,织布机札札地响 个不停。
一整天也没织成一段布,哭泣的眼泪如同下雨般 零落。
迢 迢 牵 牛 星
这是关于牛郎织女爱情
迢迢牵牛星 最早最完整的记录。
《古诗十九首》
迢迢tiáo 皎皎jiǎo
纤纤xiān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擢 zhu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zhá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机杼zhù 一水间jiàn 脉脉mò
这银河看起来又清又浅,两岸相隔又有多远 呢?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代诗歌三首》ppt课件(30页)
![部编版六年级下第一单元《古代诗歌三首》ppt课件(30页)](https://img.taocdn.com/s3/m/6e13089f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0d.png)
本诗小结
本诗描绘了寒食节京城一派落红飞舞、御柳摇曳的 色彩明丽的春景。联系寒食的习俗,有人感受到了 对富丽春景的歌咏,太平气象的称颂;有人感受到 了对权贵豪门的讥讽,对贫寒人家的怜悯;或感受 到了士人的怅惘。各种感受都源自士人对景象单纯 的描述,正所谓“言有尽而意无穷”。 从艺术手法看,本诗的空间转换和时间转换都非常 巧妙。诗作仅四句,但多有转折。
本诗小结迢迢牵牛星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在诗歌主人公的情感之中
4 古代诗歌三首
迢迢牵牛星
朗读诗歌,把握节奏。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 1.这首诗都写了哪些内容?描绘了几幅画面?
• 第一句写了遥望牵牛、织女二星所见的景象,第二 、第三句想象织女工作时的悲伤情态,第四、第五 句自然脱离了对画面的描绘,直接表现织女的所思 所想。一共描绘了三幅画面,分别是……?
2.诗人塑造了织女怎样的形象?从哪些方面来描写的?
诗歌的第二、第三句从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 进行描写,第四、第五句则表现她的内心感受, 刻画了她美丽哀愁的形象。
本诗小结
•
《十五夜望月》写景抒情,描绘了中秋之 夜的景色,营造出清冷澄净、素洁悠远的意 境,抒发了蕴藉深沉的怀人之思。
作业布置
• 1.完成配套练习册
• 2.选择另外一个中华传统节日,找到一首与 之相关的诗词,进行简单的翻译或赏析;或 尝试自己创作一首与传统节日有关的诗词。
韩翃(hóng):唐代诗人, “大历十才子”之一。建中年 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 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 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 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 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六年级下册 古代诗歌三首 PPT
![六年级下册 古代诗歌三首 PPT](https://img.taocdn.com/s3/m/2a00634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b9.png)
人日立春
卢仝 〔唐代〕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译文
春去春又来,春光无限,终觉今是而昨非,如刚从梦境 中醒来。
从现在起克制和约束自己应该还来得及,我的面貌和梅 花一样将焕然一新。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皎皎,灿烂。河汉,银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擢,举起、摆动。素,白。 終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章,经纬交织的布幅。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去,离。几许:多少。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盈盈,清清。间:隔。
脉脉,含情相视而不语。
一边是遥远的牛郎星,一边是隔着灿烂银河的织女星。
结尾“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 思落谁家?”问句好在哪里?
➢诗人在这里并不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 而是采用委婉的疑问语气,将诗人对月怀 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记笔记)
• 1、积水空明、澄静素洁,冷气袭人,桂花怡人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2、使人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3、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 4、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 • 冷露无声湿桂花” • 5、普天之下又有多少人在望月思亲。在家乡的人思念远离的亲人;:离乡隔河相望 牛源自人 相爱受压制 间郎
男
织
比喻 女
女 不能团聚
不能欢聚
本首诗的感情
表达了织女相思之悲苦,思念之哀怨,以及织 女渴望团圆的强烈愿望。
➢1、借用神话传说 ➢诗中牛郎、织女被银河相隔而不得相见的故事,
抒发了因爱情遭受挫折而痛苦忧伤的心情。感 情浓郁,真切动人。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
![最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0课《古诗三首》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11bc06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cb.png)
都是咏物诗, 借助事物, 表达人生志 向
《竹石》
竹子
刚正不阿、铁骨铮 托物言志 铮
结构梳理
咬定——青山
竹
立根——破岩
石
千磨万击——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刚正不阿 铁骨铮铮
主题概括
《竹石》中的竹子其实是诗人高尚人格 的 写照,诗人借竹子 坚韧 的傲气表达自己的刚正 不阿、 铁骨铮铮 。
拓展延伸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前芍药妖无格, 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 花开时节动京城。
青松
陈毅
大雪压青松, 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 待到雪化时。
学写字
luò
络
点击生字,观看生字视频
chuí záo
锤凿
fén
焚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chuí
要注意右半部分四 个横的长短分布情况, 四个横之间的间隙要匀 称。
坚强有力
想象画面
想象竹子面对恶劣环境的画面,并说说你的感受。
岩石中生长 的竹子具有不屈 不挠的精神。
资料
郑燮出身寒士子家庭,幼年丧母。乾隆七年出任山 东范县知县,一年后调任潍县,十三年,乾隆皇帝弘历 东巡至泰山,封他为书画史,十八年因饥荒为民请愿得 罪大吏而被罢官。郑燮为政有干才,痛恨官场腐败作风, 同情底层百姓。他许多奉公为民的措施,触犯了豪绅富 户和腐朽官吏的利益,被诬罢职。他性格旷达,不拘小 节,喜高谈阔论,臧否人物,当时即被人称为“狂”和 “怪”。罢官后居扬州,以卖画为生。
A. yān B. yàn
1. 成群的燕. ( B )子在燕. ( A )山附近的低空飞行。
A. jìng B. jìn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五四制)
![第12课《古代诗歌三首》六年级语文下册课件(统编版五四制)](https://img.taocdn.com/s3/m/9e6f11a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20.png)
品读释疑
3.赏析诗歌三四句。 “任尔东西南北风”,一个“任”字,生动、准确地 写出了竹子临风而立、斗恶不止的英雄气概!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 尔东西南北风。 “千磨万击”和“东西南北”有何含义? “千磨万击”指恶劣环境对竹子和诗人的迫害;“东西南北” 写恶势力无处不在,准确地概括了那个黑暗时代的特征。
学法小结
托物言志 学方法:托物言志是指运用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借助所描写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远大志向、坚定信念,表 现自己的某种精神品质。托物言志的“志”与“物”要有 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这样才能寄意于物 ,达到突出主 旨的目的。
学法小结
1. 选择一个能够寄托志向的生动具体的事物,然后进行具 体描写。
独特感悟
这三首古诗,诗人或借马抒情,或以石灰自喻,或借 竹明志,将自己的情感或志向寄寓在事物之中。
读完这三首古诗,诗人渴望报效祖国、施展抱负的情 怀,让我们深有感触;为国尽忠的志向,让我们深深折 服 ;坚定顽强的精神,令我们敬佩不已。三位诗人的雄 心壮志和高尚情操也在不时地感染着生活在新时代的我们。 我们也要向这三位诗人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刻苦拼搏, 培养高洁的品格。
品读释疑
2.赏析一二句诗。 “千、万”是虚指,形容很多次
千 锤 万 凿出深山,烈火焚烧 若 等闲。 平常。
石灰烧制过程中要经历的痛苦
译文:石灰石只有经过千万次的锤打才能从 深山中被开采出来,它把烈火的焚烧当作是 平常的事。
品读释疑
这两句写的是石灰的烧制 过程,石灰石要变成石灰,须 经过千锤万凿的开采和熊熊烈 火的焚烧。歌颂了它不畏艰难、 从容不迫的精神品质。
学法小结
如何查阅资料,理解古诗 1.查阅作者的 相关资料,如出生年代,家庭状况,身 份地位,生平事迹以及对后世的影响等。 2.了解时代背景。 3.查阅作者其他相关诗词作品。通过比较,能对作者 有更全面的了解。 4.了解与古诗相关的知识或趣闻。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21张ppt) 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69d762c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3.png)
“零如雨”运用夸张和比 喻的修辞手法,写出织女 每天的眼泪像 下雨一样, 表达了织女对牛郎的思念 达到了极致。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相视无言的样子,对织女的神态 描写,让人体会到织女的无奈和 对牛郎无处诉说的思念。
有人评价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最具天上人 间浪漫色彩的诗作,借天上之事,传人间之情。 作者要抒发什么感情呢?
春天,长安城处处飘落着 飞花,寒食节,东风把御 园柳枝吹斜。夜色降临, 宫里忙着传赐新火,袅袅 炊烟散入王侯贵戚的家里。
十五夜望月 王建〔唐代〕
(qī)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着鸦 雀。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 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 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 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通过写织女思念牛郎的事情,抒发了人世间 思妇对远在他乡的恋人的离愁别绪。
迢迢牵牛星 《古诗十九首》 迢迢/牵牛星,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叠音词:不仅展示了诗 歌的韵律美、节奏美和 音乐美,读起来琅琅上 口,情趣自然而生。叠 音词最能呼唤与传递情 绪,也使诗歌表达的情 感更加动人。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斜”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风吹拂柳树的美好姿 态,极具动态美。
一“飞”一“斜”,体现出诗人巧妙 的构思,别致的写景手法。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代表皇帝的恩宠。
对本诗的理解历来存在争议:
一说称颂之作:可以认为诗作刻画了皇室的气派,充溢着 对京城春色的陶醉,表达了对盛世承平的歌咏。 一说讽喻之作:可以认为表达了对皇宫特权以及宦官专权 的讽刺,反衬百姓的贫寒。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d78aa0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91.png)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吗?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古诗三首》,让我们一起走进古诗的世界,感受古人的智慧与情感。
2.我们来认识一下这三位诗人:李白、王之涣、王昌龄。
他们都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他们的诗歌在我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学习第一首诗《静夜思》1.我们来学习第一首诗《静夜思》。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所作,表达了他在夜晚思念家乡的情感。
2.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速和语调,感受诗人的情感。
3.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诗中提到了哪些事物?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4.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5.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三、学习第二首诗《登鹳雀楼》2.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速和语调,感受诗人的情感。
3.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诗中提到了哪些事物?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4.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5.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四、学习第三首诗《出塞》1.我们来学习第三首诗《出塞》。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昌龄所作,描述了边塞战士的英勇和壮志。
2.请同学们朗读这首诗,注意语速和语调,感受诗人的情感。
3.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内容。
诗中提到了哪些事物?它们分别代表了什么意思?4.同学们,你们觉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为什么?5.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来概括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1.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三首》,分别是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和王昌龄的《出塞》。
2.这三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对壮丽景象的赞美以及对边塞战士的敬仰。
3.通过学习这三首诗,我们不仅了解了古人的智慧和情感,也提高了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
4.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能够继续热爱古诗,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情感。
统编教材六年级下册语文第4单元《古诗三首》第1课时课件六、深入探究1.同学们,古诗的魅力不仅在于它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文化背景和历史意义。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4古代诗歌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共32张PPT)
![六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4古代诗歌三首 人教部编版(五四制)(共3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cc60b2b3ddccda38366baf12.png)
例如,诗中运用“迢迢”“纤纤”“札札”等叠音词,或 描绘景物,或刻画形象,或叙述情境,无不生动传 神,使这首诗质朴、清丽,并且情趣盎然。叠音词 的运用还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寒食
韩翃
作者简介
韩翃(hóng),生卒年不详,字君平,南阳(今 属河南)人,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其 诗多酬赠送别之作。有《韩君平诗集》。
这首诗十句中有六句用叠音词开头,“迢迢”写距离之远, “皎皎”写星光之亮,“纤纤”写手的细长,“札札”写 织机的声音,“盈盈”形容河的清澈,“脉脉”表现人的 神态。这些叠音词或细致地描绘了诗中的种种情景,或巧 妙地抒发了人物内心真挚的感情,与全诗缠绵哀怨的感情 基调相协调,使诗歌的形象鲜明生动。同时,这些叠音词 都在句首,使诗歌节奏鲜明,韵律优美舒缓。
课堂小结
天上双星 迢迢:距离远
遥相呼应 皎皎:星光亮
迢
迢 牵 牛
织女手巧 无心织布
纤纤:手纤美 札札:机杼响 泣涕:不成章
相思之情 别离之苦
星 一水相隔 盈盈:河清澈
相视无言 脉脉:人含情
主旨归纳
本诗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因有银河阻隔而难 以相会的故事,表达了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 别离之苦。
写作特点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作品简介
王建(约767—约830),字仲初,许州(今河南许 昌)人,唐代诗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世称 “张王”。其以田家、蚕妇、织女、水夫等为题材的 诗篇,对时政弊端及民生疾苦有所反映。有《王司 马集》。
朗读诗歌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共21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3c509adb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b4.png)
•
乌鸦栖息渐渐没有叫声,展现寒鸦肃 穆的景象。反衬月夜的冷清、寂寥
“桂花”点明中秋时节 • “冷露无声”表明诗人在庭院中已经凝神思考了很久
2、诗人选取了哪些景物?
他是如何来写景的?景色有何特点?
3、面对此景又抒发什么感慨?
•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仰望皎洁的圆月。不知道这秋日 情思可落到谁家?
总结主题
• 本诗前两句__写__景___,后两句___抒__情___。 • 展现了一幅___皎__洁__澄__静__、__寂__寥__冷__清___的中秋月夜之 景,含蓄表达诗人__深__沉__的__怀__人__之__思__。
4.古代诗歌三首
迢迢牵牛星 寒食
十五夜望月
迢迢牵牛星
迢迢牵牛星 五言古诗
• 选自《古诗十九首》,本诗是《古诗十九首》的第十 首。
• 《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501-531)主持 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作者不详,一般 认为产生于东汉末年。
你发现三首诗的选材有什么特点?
• 《迢迢牵牛星》
• 《寒食》
取材寒食节赐火的习俗
• 《十五夜望月》取材中秋节望月咏怀的传统
• 牵牛、织女的名字,最早可见于《诗经·大雅·大东》篇,主要 表现的是毫无联系的男耕女织的形象;
• 到东汉时期,牛郎织女的爱情悲剧故事逐渐定型,演变为一 个神奇的传说并流传至今。
• 《迢迢牵牛星》是关于牛郎织女爱情故事最早最完整的记录。
•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纤纤”“札札”表现了织女娇柔美好、 •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辛勤劳织的样子。动静结合
运用比喻,极写相思之苦、忧愁之深。
•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aa48e44a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e7.png)
B.纤纤擢素手(洗濯)
堂 检 C.寒食东风御柳斜(皇城里的柳树) 测 D.不知秋思落谁家(秋天的情思,诗中指怀人的思绪)
答案:B 擢——伸出
2.对《十五夜望月》王建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 C )
A.诗的开篇描绘出十五夜的明朗素洁的景象,为下文写秋思作铺
当 垫。
B.“中庭地白树栖鸦”一句中“树栖鸦”以动衬静,既写了鸦鹊
不愿为,又不得不为。其哀情莫就过于此了。
3“_迢迢 ”:突出牵牛星的遥远,使人联想到远在他乡的游子;
“_皎皎 ”:突出织女星的光辉,使人联想到织女娇艳的容颜;
“ 纤纤 ”:极言手的细长秀美,使人联想到她温柔的体态和气质;
“_札札 ”:织布的声音,使人联想到织女娴熟的织技;
迢
“_盈盈 ”:写银河水的清澈;
月
境氛围,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
的思想感情。
学生讨论:4或6人一组,每人负责一处内容(10分钟)
内容 作者作品 涉及节日 文体 艺术 情感或
古诗
知识
内
容 迢迢牵牛星
回
顾
寒食
或习俗
手法 主旨
十五夜望月
1.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庭地白树栖鸦(庭中,庭院中)
织女内心的高兴与激动。 并不是高兴与激动
D.这首诗连用六个叠音形容词,加上句句押韵,随韵成趣,
既完美地表达了内容,又增强了诗的音乐节奏美。
第二课时
寒食
韩翃
古诗
内容
作者作品 知识
涉及节日 文体 艺术
或习俗
手法
情感或 主旨
寒
寒食
食
一、作者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 子”之一。韩翃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诗多写送别 唱和题材,如《韩君平诗集》,《全唐诗》录存其诗三卷。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复习课件(共5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复习课件(共50页)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五四学制)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42d61f0b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e47e2e1.png)
“清”“浅”二字突出了怎样的情感?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河汉”既“清”且“浅”,而且牛 郎织女相距“复几许”,并不遥远。如此 可望而不可即,咫尺也是天涯,更加有力 地突出了织女的失落之感、哀,也暗示 了痛苦的根源。“盈盈”是形容银河水的清 澈,“盈盈一水”而“不得语”,让我们看 见了一个饱含离愁、楚楚动人的思妇形象。
在万民禁火的寒食节,皇帝 却开恩赐火给王侯贵族,对这个 细节的描述,流露出诗人对现实 的不满之情。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白天 “无处不”:双重否定加重肯定语气,
有效烘托出全城都沉浸在浓郁春意之中的 盛况,表达效果更强烈。
飞:动态强烈,表现出了春天的勃然 生机,同时说明时节是落花随风飞舞的暮 春。“飞花”明写花暗写风,蕴意深远。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纤纤”一词写出了织女手的纤细; “素”字写出了织女手的白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札札”是象声词,形容织布机工作时 发出的响声,给人一种静谧中的杂乱之感。
而“弄”这个字,是摆弄、抚弄的意思。 一个动词就透露了此时织女的心境,写出了 她心不在焉、心神不宁的样子。
札札机杼乱人心,最是织女愁 肠时。其实,《木兰诗》中有一句 与此句类似,同样抓住了“机杼” 这个意象,来写女子的愁情。是哪 句呢?
迢迢牵牛星
tiáo
迢迢牵牛星
jiǎo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zhá
zhù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mò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这首相思之作,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抒发你 读后的感受,你会用哪个词语呢?
伤感
如果用一个词语将诗中传递的情感描摹出 来,你认为哪个词语最合适?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
![第4课《古代诗歌三首》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9272556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b168723.png)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qī
解诗题
中秋节的习俗
本诗在《全唐诗》中 名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 中》。杜郎中是诗人的朋 友,具体名字、生辰不详, 从诗的原题来看,应该是 诗人思念朋友所作。
明诗意
大意:庭院地面雪白,树上栖息 着鹊鸦,秋露点点无声,打湿了 院中的桂花。
明诗意
大意: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 人仰望,不知道这秋日情思会 落到谁家?
迢迢牵牛星
导入
早在上古时代,人们就给夜空中这 些美丽的星星取了美丽的名字,其 中有一对星星为人们所熟知,他就 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围绕着两颗美丽的星星诞生了一个 美丽神话故事,那就是牛郎织女, 谁能来给我们讲一讲牛郎织女的故 事?
初读课文
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xiān yíng
jiǎo tì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写景 抒情
冷清、寂寞、 寂静
想象画面,体会诗情
写景 抒情
思念友人
诗人因自己望月而 想到天下人皆望月
用委婉的语气发出疑问
读一读
朗读时,“冷露无声 湿桂花”可以读得轻柔一 些,读出其中的静寂、幽 美之意,“人尽望”可以 适当加重语气,“不知秋 思落谁家”要读得悠远绵 长一些。
结构梳理
思考:诗人是如何想到牛郎织女的传说的?诗人借 此想表达怎样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