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2.解方程(二)山西省实验中学贾麟香一、学生起点分析:学生在上一节已经掌握了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将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从而转化方程为x=a(a为常数)的形式,也做的很好.二、学习任务分析: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完成用等式基本性质一解方程,分析、观察、归纳出用移项法则,从而简化解方程的步骤.第二课时,让学生体会当方程左右两边含有括号时,如何通过去括号法则将方程化简再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二使方程变形到“x=a(a为常数)”的形式.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2、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环节.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验用多种方法解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四、教学过程设计:环节一:小组讨论,引入课题内容:设置问题串,请同学回答1.上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题型有什么特点?2.本节课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特点?与上课时的题型差异何在?目的:因为解一元一次方程不同类型的方程简化方程到“x=a(a为常数)”的手段不同,所以必须培养学生善于分析观察题中所给信息的习惯及能力.我们知道,一个优秀学生的首要标志就是“不惧生”,即对生面孔的题目总有自己的分析方式,处理策略,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设置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探索思考的机会的.即便错误很多,只要思考就是好的开始.实际效果:同学能很清楚地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看法.认为:1.课时的内容与课本上的内容有承接关系.2. 本课时增加了方程中含有括号的表达形式,需先去括号,这样就化成上课时所学内容了.3. 去括号要注意括号系数为负系数的问题.环节二:合作学习内容:请同学们分析理解156页图解题.1.由同学根据图示编出一道合理的应用题.2.比较此题与本章节第一节引例的实际问题有何区别?目的: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中问题的提出大都是因人们的生活实践需要,因社会的发展需要,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服务于生活实际随处可见.在学生由图示内容编题过程中,让学生强化“三种语言”的互话能力.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例语言之间的互相转化.学生着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引起关注,将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尤其是设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呈现内容这一资源,显得尤为重要.调动学生自主分析及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由学生观察分析得出本例与以前北京题目的差异,发展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及强化差异意识,不失为此例的一个功能,即使应给予关注.实际效果:1、同学完整编出此题:小林到超市,准备买1听果奶和4听可乐,小明告诉他一听可乐比一听果奶贵5角钱,小林给了营业员20元钱,找回了3元,大家帮助小林算算一听果奶,一听可乐各是多少钱?完成的过程体现出学生对图例中已知、未知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掌握全面,梳理清晰,表达准确.3、本例及本章节的背景问题,学生们发现设问中的未知量由原来的一个增加到现在的两个,并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单元解方程(二) 教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 第5单元解方程(二) 教案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天平称重的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性质,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进一步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根据。

2、会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X=10的简单方程。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引发猜想。

1、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受这个规律的启发,你有什么新的猜想呢?2、对于他的猜想,谁还有补充?为什么?3、谁能把大家的猜想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下?4、我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ppt出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解方程二》,验证大家的猜想。

板书课题。

二、合作交流,尝试验证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呢?(举例子、用天平)(这个同学给大家的建议不错)有请我们的老朋友“天平”闪亮登场!1、出示合作学习要求2、组长组织组员合作探究3、小组代表展示汇报(选一组天平展讲)4、师过渡语:一个数学规律的探究只做一次实验往往是不够的,数学家门经常要经过很多次的探究论证才能得出,那我们就再请一组同学来验证一下吧。

5、现在请大家一起自豪大声的读出我们探究的规律。

6、这就是等式的又一个性质,你认为哪些词最重要?为什么?7、规律探究出来了,你会用规律吗?8、出示4y=2000,集体解方程,根据昨天《解方程一》的经验,你觉得这个方程该怎么解呢?(师提醒解方程的格式:先写“解:”,等号对齐,未知数一般写在等号左边)10、师:关于刚才解方程的过程,大家有什么疑问吗? 11、y=500对吗?怎么验证呢?(生口答,师板演) 12、还有疑问吗?为什么非要除以4呢?两边都除以别的不为0的数也可以呀? 13、师小结:等式两边到底选择怎样的乘除运算,其本质就是依据等式性质,通过乘除的相互抵消,得出未知数的值。

14、师:淘气给大家刚才解方程的过程配了一副图,谁能看懂,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三、学以致用,小试牛刀。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主要包括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解、方程的解集等知识。

这部分内容是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进一步拓展,学生需要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材中,通过例题和练习题的形式,引导学生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对解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存在较大差异,需要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同时,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能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并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学生能够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难点: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2.合作交流: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共同探讨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3.实例讲解: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应用。

六. 教学准备1.教材: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

2.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辅助教学。

3.练习题:准备一些一元二次方程的实际问题,供学生练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类问题。

例如,抛物线与x轴的交点问题。

让学生感受到解方程的重要性。

2.呈现(10分钟)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并通过示例讲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第五单元 第08课时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 第08课时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8课时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学习任务一:能用直观图表示解方程的过程,利用等式性质2解ax=b 和a ÷x=b的方程的方法。

【设计意图:本环节学生根据直观图示列方程,借助于平平衡的变化的演示图,展开解方程的思考过程,能利用等式的性质2求解形如ax=b和a÷x=b的方程的解。

经历根据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的过程,在探究中进一步提高分析、类推的能力。

】➯情境导入,引“探究”教师谈话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简单的方程,你能说一说解方程的步骤吗?你还学过哪些性质?1.学生叙述解方程的规范步骤。

解方程需要注意的问题:(1)首先要写“解”字;(2)根据等式的性质解方程;(3)所有的等号要对齐;(4)求出方程的解后,要检验,检验的格式与解方程的格式相同,等号对齐。

2.生叙述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知识链接,构“联系”课件出示下列问题:学生完成并汇报。

1.按要求填空。

(1)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叫做方程的解。

(2)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

(3)比x多24的数是60,列方程为()。

(5)比x少5的数是8,列方程为()。

师提问:说一说:我们利用什么方法来解方程。

生汇报:利用等式的性质。

2.利用等式的性质1解下列方程,并检验。

x+24=60 x-5=8学生动手解方程并检验汇报。

➯新知探究,习“方法”…出示例2 解方程3x=18。

一、学生独立自学,教师观察指导。

1.学生自主尝试探索解方程的方法,然后通过交流。

思考:(1)怎样才能求到1个x是多少呢?可以借助于书上的示意图帮助分析。

(2)方程两边同时除以的是(),而不是其它数呢?2.借助直观图理解解方程的方法,根据解方程的经验尝试书写解方程的过程。

3.尝试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

二、学生发言,教师总结(1)自主迁移,解决问题。

要想使天平左边只剩“x”,而天平仍然平衡,应该用等式的哪个性质?思考一下吧!相信大家一定想到了等式的性质2: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二)》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 解方程(二)》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中的“解方程(二)”是学生在掌握了方程的解法、等式的性质等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包括:方程的解法、方程的检验、解方程的技巧等。

通过这部分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数学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但在解方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如对方程的理解、方程的解法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情况,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教学难点:方程的解法、方程的检验、解方程的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引导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实践操作法”进行教学。

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与同伴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道具。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求解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呈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理解和解方程的方法。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巩固对解方程方法的理解和掌握。

4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

4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

引导验证:请同学们小组合作,交换方法验证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是否成立。

学生进行动手操作,验证猜想,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教材第70页第三、四幅情境图,并板书式子让学生明确规律。

通过验证让学生再次归纳:等式两边都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我们的
猜想是正确的。

引导学生思考:这里为什么强调是不为0的数呢?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强调:因为0不能做除数。

(三)实际应用。

引导:俗话说“学以致用”,请你用发现的规律,解出我们前面列出的方程:4y=2000。

然后和小组的同伴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学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后,指名回答:方程两边都除以4,根据4y÷4=2000÷4,得出y=500。

师板书,强调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以4y=2000为例:
注意:当计算熟练后,应用等式性质的过
程可以省略不写。

引导学生检验方程:将500代人方程中,4x500=2000,等式成立,所以y=500是方程的解。

【设计意图】由等式的性质一推想出等式的性质二,充分地给予学生探究与思维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作为一个探索着、研究者,深刻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1.课件出示习题:解方程。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解方程(二) 人教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2解方程(二) 人教版

教案:五年级数学上册-22解方程(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找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3.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运算求出未知数的值。

4. 培养学生将解方程的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理解方程的概念,能够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等式。

2. 学会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找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3. 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通过简单的运算求出未知数的值。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找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2. 如何帮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特别是对于一些复杂方程的解法。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用于展示方程和解方程的过程。

2. 方程练习题,用于学生的课堂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方程知识,让学生回忆方程的概念和特点。

2. 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方程,谁能告诉我方程是什么?方程有什么特点?二、探究1. 出示一些简单的方程,让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找出方程中的未知数。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等方式,找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3.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解方程的方法,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操作。

三、练习1. 出示一些方程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巩固1. 出示一些稍微复杂的方程,让学生尝试解方程。

2. 教师通过示例,展示解复杂方程的方法,让学生跟随示例进行操作。

五、总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提问: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是什么?六、作业1. 出示一些方程练习题,让学生回家完成。

2. 要求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注意观察、比较、分析,找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找出方程中的未知数,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课时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归纳总结能力,培养学生思维。]
板书设计
解方程(2)
教学反思与改进
【环节三: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1题。
学生白主计算解答,再请学生上黑板展示。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集体订正。(强调要检验)
2.完成教材第68页“做一做”第2题。
(1)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找出数量关系,并列出方程。
(2)解答方程,要求验算。
(3)请学生上讲台汇报,汇报时让学生说清楚数量关系。
学情分析
本节课学生由于学生前面已经积累了大量采用逆运算解方程的经验,对于运用天平平衡的原理来解方程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所以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借助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等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目标确定
1.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掌握形如ax=b,a-x=b,x+a=b类型的简单方程的解法,会检验-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
方程左边=20-x
=20-11
=9
=方程右边
所以,x=11是方程的解。
9.教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解方程需要注意什么呢? (让学生自主说一说,再汇报。)
学生1:根据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解方程时要先写“解”,等号要对齐,解出结果后要检验。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互动交流,动口动脑又动手,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现、比较、归纳出解题方法,知识迁移起到重要作用。]
(2)教师:是不是有点难呀?我们可以根据复习题第2题来思考,
现在动动你们的大脑,把计算方法找出来吧。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道减法式子,x在这道题中是减数。根据:减数=被减数-差,来完成。
板书: 20-x=9
x=20-9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教案

四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下册 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教案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解方程(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0页及71页的练一练的2、4题。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解方程(二)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方程》的第6课时。

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等量关系、方程的意义和解方程(一)等相关内容。

在解方程(一)的学习中,学生借助具体情境(天平称重),抽象出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并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x±5=12的简单方程。

【评价方案】活动一:准备天平,学生操作并观察天平,通过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以及举例子算一算等方法验证大胆猜测---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达成目标一)活动二:通过解方程(4Y=2000,X÷3=9,7y=28)以及应用提升的1、2(作业)、3(作业)题,检测学生能否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x=10的简单的方程,且正确率达到90%以上。

(达成目标二)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并观察天平称重的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引导学生抽象出“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等式性质。

2.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 x =10的简单的方程,正确率达到90%以上。

教学重难点:重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形如2 x =10的简单的方程。

难点:借助天平平衡的原理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教学过程:一、引入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方程(一)的过程中,发现了一条数学规律,还记得吗?哪位同学愿意分享?(指名回答)师:大家说的非常好,一起看屏幕,再一次读一读。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同学们,受这个规律的启发,你还有什么新的猜想吗?还会有其他的规律存在吗?学生:大胆猜测。

(学生若有困难,教师直接抛出问题: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问:为什么除以一个不为0的数?生:“0”不能作为除数。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2》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2》

标题: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2》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通过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体验数学的奥妙,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解方程的基本方法: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2. 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 教学难点:解方程时如何灵活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以及如何处理各种复杂情况。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方程。

2. 探究:让学生尝试解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如2x 3=7,3x-4=2等。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即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等式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不为0),等式仍然成立。

3. 讲解: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如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通过示例演示,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步骤。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在此过程中,教师巡视课堂,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

5. 小结:通过提问方式,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6. 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积极性和解题能力。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解方程方法和步骤的掌握程度。

3. 作业完成情况:批改学生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调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上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解方程(例2)》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解方程(例2)》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解方程(例2)》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特别是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数时,等式仍然成立。

2.学生能够运用等式性质解含有乘除法的一元一次方程。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理解乘除法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2.培养学生通过逻辑推理和实际操作,解决较为复杂的方程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态度。

2.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数时,等式仍然成立。

•掌握运用等式性质解含有乘除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理解和应用等式性质进行方程的变形和解方程的过程。

•解决含有未知数的乘除法运算时的注意事项。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解方程的例子和练习题。

•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解题步骤和方程示例。

•练习本和笔,供学生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等式性质和乘除法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或板书,演示解方程的过程和步骤。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技能。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方程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复习回顾:回顾上一节学习的等式基本性质和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情境导入: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如购买文具的总价计算),引出需要解决的含有乘除法的方程问题。

2. 知识讲解•讲解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数时,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引入含有乘除法的方程,解释乘除法在解方程中的应用。

•通过具体例子,详细演示如何运用等式性质解含有乘除法的方程。

步骤包括: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非零数等。

3. 巩固练习•提供一系列含有乘除法的方程练习题,让学生尝试独立解方程。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疑问。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8课时_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8课时_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数学人教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_第08课时_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时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第五单元第08课时,主要内容是解方程(二)。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解法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的学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一元一次方程,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方程的概念和解法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在解方程的过程中,部分学生可能会存在对运算规则理解不深刻,解题思路不清晰等问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能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难点: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并灵活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运用小组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PPT。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解方程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典型的一元一次方程,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方法和规律。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一些一元一次方程,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PPT呈现一些变式的一元一次方程,让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让学生明确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应用。

2024年解方程例2教学设计6篇

2024年解方程例2教学设计6篇

2024年解方程例2教学设计6篇解方程例2教学设计篇1学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p57页学习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会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3、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4、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会解形如x±a=b的方程,并检验。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x±a=b的方程原理,掌握正确的解方程格式及检验方法。

教学过程:一、激趣复习感悟(一)导入:秋天是一个瓜果飘香的季节,在这个季节里我们可以吃到各种各样的水果对不对?你知道吗?这些水果除了好吃以外还能做许多有趣的事想不想和老师一起去看看?(二)观察理解,复习感悟(1)课件出示天平,一个苹果等于几个草莓?。

你看到了什么?能用语言来描述吗?这个时候天平是怎么样的?能回答这个问题吗?要告诉大家你是怎么知道的?能说一说为什么要减去两个草莓吗?(2)课件出示第二个天平,原来一袋海棠果等于几个海棠果的重量。

从这个天平的状态中你知道了什么?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我们现在怎样做能一下子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为什么要加上两个海棠果呢?二、自主探究算理(一)情境引入列出方程老师这还有一个苹果,你能不能表示出它的重量呢?可以用一个字母x来表示。

我用天平称了一下这个苹果结果有了一个新发现。

你知道了什么信息?谁能根据天平称得的重量来列一个方程。

x+20=130(二)合作交流得出方法x是多少天平两边能相等呢?看你的意见和其它同学的意见一样吗?一会要和大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是怎样算出来的?预设:(1)130-20=110利用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110)+20=130利用自己的计算经验(3)利用天平平衡原理(等式的性质):由于数目简单有可能出现不了。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2》教学设计

人教版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上册《解方程 2》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解方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并能正确解方程。

2、会应用等式的性质解答只含有乘除计算的简易方程。

3、养成仔细观察、认真动脑的习惯。

学习重难点:会正确解答只含有乘除计算的简易方程。

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一、导入复习准备,解方程。

x+32=46 x-5.8=4 x-20=150二、导学活动一:解方程 3 x=18活动任务:探究“怎样解简单的方程?如果方程的两边同时乘或除以一个数,左右两边还相等吗?”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一呈现在大屏上,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认真自学课本68页例2内容,独立思考。

3.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对例2图意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试着确定x的值,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

4.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一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补充、质疑、追问等)。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梳理板书活动二:解方程x+3.2=4.6 x-1.8=4 1.6x=6.4 x÷1.1=3活动任务:讨论“怎样解简单的方程?”活动流程:1.明确任务:把活动二呈现在大屏上,请一个小组读一读。

2.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并认真解答。

3.小组讨论:由组长带领,先在小组内充分交流自己对解方程的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试着确定x的值,并讨论形成小组的意见。

4.展示分享:小组统一意见后选派一小组代表进行展示,并组织其他小组分享(补充、质疑、追问等)。

5.梳理提升:教师引导、师生共同梳理板书。

三、导练课堂练习:3+x=18 x÷7=0.3 3x=8.4头脑风暴: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怎样解方程;进一步认识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意义。

谈谈你的收获。

(解方程的格式)- 1 -。

第五单元_第08课时_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_第08课时_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上好课】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第五单元第08课时解方程(二)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能够熟练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2. 教学难点:理解等式的性质,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旧知:回顾上一课时学习的解方程(一)的方法,引导学生回忆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2)创设情境: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方程表示并解决该问题。

2. 探究新知(1)观察等式:引导学生观察等式的性质,发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2)探究解方程的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将方程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相同的数,使方程简化,从而求解。

(3)举例说明: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引导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3. 实践应用(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方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新知。

(2)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如何解决实际问题中的方程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4. 总结提升(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习的解方程的方法,强调等式的性质在解方程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2)布置课后作业:布置一些具有挑战性的方程题目,让学生在课后独立完成,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探究等数学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方法,能够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注重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

在课后作业的布置上,要注意难度的把握,既要有挑战性,又要让学生能够独立完成,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

解一元一次方程(二)--去括号与去分母教学设计
通过课堂小结,回顾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形成知识体系。
2分钟
6、




全体:《同步训练》A基础巩固;小组1-3号:《同步训练》B能力提升;
拓展探究:例1,例2的其他解法。
分层次全面巩固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解法的理解与运用。
因材施教,引导不同层次同学对本节课内容有不同程度的理解。
2分钟
教学反思
知、能、情达成情况
学生完成以上问题,并根据结果尝试去列方程,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学生顺利找出各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情况规范解答。
通过对例题的解决,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应用意识。并在此环节,渗透方程建模思想和化归思想,突破本节课的重、难点。
6分钟
4、




教师利用“雨课堂”生成试卷进行随堂练习检测和批改,展示问题的正确率。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根据检测结果,组内解决,教师实时监测,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学生学习目标已经基本达成,但运用方程思想解决实际问题方面仍需进一步培养。
优点与不足
去括号是解方程、不等式时常用的基本步骤之一,是一种同解变形。同时这节课既是本章的基础也是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关键步骤,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应用十分广泛,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反思如下:
一、整堂课学生利用移动终端学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并能够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而通过列方程解决问题,逐步渗透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想和化归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去括号解一元一次方程,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解方程(二)
一、学生起点分析:
学生在上一节已经掌握了用移项法则解一元一次方程,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二将方程中未知数的系数化为1,从而转化方程为x=a(a为常数)的形式,也做的很好.
二、学习任务分析: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完成用等式基本性质一解方程,分析、观察、归纳出用移项法则,从而简化解方程的步骤.第二课时,让学生体会当方程左右两边含有括号时,如何通过去括号法则将方程化简再运用等式的基本性质一、二使方程变形到“x=a(a为常数)”的形式.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含有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2、进一步体会解方程是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重要环节.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使学生探索方程的解法,经历和体验用多种方法解方程,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数学问题的探讨,使学生在动手、独立思考、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方程模型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实用性.
四、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小组讨论,引入课题
内容:设置问题串,请同学回答
1.上课时解一元一次方程的题型有什么特点?
2.本节课的一元一次方程有什么特点?与上课时的题型差异何在?
目的:因为解一元一次方程不同类型的方程简化方程到“x=a(a为常数)”的手段不同,所以必须培养学生善于分析观察题中所给信息的习惯及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优秀学生的首要标志就是“不惧生”,即对生面孔的题目总有自己的分析方式,处理策略,解决办法,那么这些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尽可能多地设置让学生自主发现、独立探索思考的机会的.即便错误很多,只要思考就是好的开始. 实际效果:
同学能很清楚地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看法.认为:
1.课时的内容与课本上的内容有承接关系.
2. 本课时增加了方程中含有括号的表达形式,需先去括号,这样就化成上
课时所学内容了.
3. 去括号要注意括号系数为负系数的问题.
环节二:合作学习
内容:请同学们分析理解156页图解题.
1.由同学根据图示编出一道合理的应用题.
2.比较此题与本章节第一节引例的实际问题有何区别?
目的:进一步让学生体会数学中问题的提出大都是因人们的生活实践需要,因社会的发展需要,实际问题的“数学化”,数学服务于生活实际随处可见.
在学生由图示内容编题过程中,让学生强化“三种语言”的互话能力.即: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例语言之间的互相转化.学生着方面能力的培养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需要引起关注,将是一个事半功倍的方法,尤其是设法充分利用教材中所呈现内容这一资源,显得尤为重要.
调动学生自主分析及合作学习的积极性,由学生观察分析得出本例与以前北京题目的差异,发展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及强化差异意识,不失为此例的一个功能,即使应给予关注. 实际效果:
1、同学完整编出此题:
小林到超市,准备买1听果奶和4听可乐,小明告诉他一听可乐比一听果奶贵5角钱,小林给了营业员20元钱,找回了3元,大家帮助小林算算一听果奶,一听可乐各是多少钱?
完成的过程体现出学生对图例中已知、未知等相关方面的信息掌握全面,梳理清晰,表达准确.
3、本例及本章节的背景问题,学生们发现设问中的未知量由原来的一个增加到现在的两
个,并给出完整的解答过程。

这些方面学生都能很完整、准确地给予书面语言的表达,完成得非常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环节三:探索交流,深化认识
内容:1.课本157页,例4解方程 -2(x-1)=4.
2.学生自编一个类似例4的题目,用不同的方法给予解答.
目的:一方面让学生继续巩固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另一方面让学生感受将(x-1)
或其他的未知数的代数式看成整体的数学思想.
实际效果:
学生在解答此类问题时,总是习惯先去括号,转化成第一课时的方程形式求解,用整体的观念解方程还不够熟练.
编题:解方程:
1、 1-(x+1)=2.
2、 2(2x-1)-1=3(2x-1)+3.
3、 2)1(3
23)1(23+-=--x x . 有些学生在编题过程中能表现出他们对此类问题理解的准确性与深刻性;知识体系自建的合理性与健全性.知识内化的深入与到位也是非常令人高兴的.
环节四:巩固提高
内容:课本175页随堂练习
方式:条测
实际效果:学生基本能够准确解答此类含括号的一元一次方程,用整体的思想解答问题,这一点学生使用的比较习惯,说明学生对此处渗透的接受程度较高.
环节五:课堂小结
内容:学生之间交流后,将课堂小结誊写在笔记本上.
目的:学生的课堂小结看似简单,但是却反映学生知识内化的重要方面,这个过程的实现,通过学生的书面表达完成,更能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环节六:布置作业
课后反思: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教师的主导作用的体现.本课时教材在使用时至少有三处贯穿了这样的思想.教师这个“教练”、“导演”应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其课文内在的资源,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如:
(1)开始引例“图示”的内容,让学生用其素材编题.
(2)本例解题过程回答题中两个未知量的解答环节.
(3)通过让学生自编用整体思想解答的方程.
这些环节的设置,对系统地、全面地培养学生捕捉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有非常大的作用,对学生课上反思、课上内化知识的能力提高.作为教师,应该长期坚持与学生在
这方面切磋、探索,把课堂充分还给学生,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给予适时调控和指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