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二)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二)课程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二)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3d65f7ff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bb.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二)课程设计一、课程背景在数学教学中,解方程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也是学生比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程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在解方程方面进行了相应的引导和讲解。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通过课堂教学及练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通过课程设计的学习,学生将得以:•掌握解方程中一元一次方程基本概念与基本方法;•培养实际问题解决和分析能力;•发现和解决双方均未知量的问题;•营造积极的学习氛围和善于思考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和基本形式;•进一步掌握多种解方程的方法;•发现解方程及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
教学难点•解决含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通过举一反三来解决几类不同实际问题;四、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分享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学校操场修建的例子,引导学生提出自己对未知量的理解,并引出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为后续的教学做铺垫。
2. 知识讲解(15分钟)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基本形式和常用解法,包括利用加减原理,利用等式的性质、利用通分、利用消元等。
并通过练习演示,引导学生体验并掌握解决方程的基本方法。
3. 解题练习(25分钟)教师通过练习题,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解决实际问题,练习使用所学知识,特别是解决含两个未知数的实际问题。
此部分的练习可以包括多种类型的方程问题,如鸡兔同笼、比例相等、找规律等,同时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不同难度的练习。
4. 作业布置(5分钟)在课堂上安排一些适量的作业,旨在让学生深入巩固所学知识,并在课外积极思考相应问题。
作业难度应该适中,让学生在自我总结的同时也保持学习兴趣。
五、教学小结在对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进行演示和讲解之后,通过实际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提高实际问题解决的能力。
通过课堂实例和作业的设计,让学生步步深入,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此外,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策略,激发学生思考、创新和理解的能力。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b691a6e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23.png)
解方程(二)-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本节课将主要围绕解方程展开。
学生通过讲解和练习,学会如何解方程的方法,并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
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方程的概念2.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3.能够应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提高数学思维、推理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求解中2.教学难点:理解方程的概念及方程的解法三、教学过程1.引入本节课将继续讲解解方程的问题。
我们上次学习了一些基本的解方程的方法和概念,你们都掌握了吗?今天我们会进一步讲解,请大家做好心理准备。
2.知识讲解1.以简单的例子引入概念:如果有一个式子x + 3 = 7,如何求解其中的变量x呢?这时,我们可以通过逆推的方式,即先将3从7中减去,得到x = 4。
这样的式子我们称作方程,其中等号左边的部分称为方程的左边,等号右边的部分称为方程的右边。
2.规范式方程的概念:我们将等号左边为0的方程称为规范式方程,如x + 3 = 7可以转化为x + 3 - 7 = 0。
3.解方程的方法:–正难则反法–同除同乘–移项法3.课堂练习1.根据上次课堂讲解的方法求解以下方程:a + 2 = 10b * 5 = 25c / 2 = 32.尝试解决以下题目:–小明和小红一起去打篮球,小明进了3个球,小红进了4个球,两人总共进了10个球,请问小明和小红各自进了多少球?–随着气温的降低,江边的荷花渐渐凋谢了1/3。
现在江边还剩下87朵荷花,请问原来多少朵荷花?4.课堂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解方程的基本概念和方法,以及如何应用解方程的方法去求解实际问题。
同学们在课后需多加练习,巩固所学知识,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更好的基础。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希望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解方程方法和思维,同时在应用解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推理能力。
在授课的过程中,我发现少部分学生对解方程的概念理解不透彻,需要加强解释。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方程(二)》教案设计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方程(二)》教案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53f12dc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79.png)
最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解方程(二)》教案设计本节课的任务是使学生认识等式性质 (二),并会用这个性质解方程。
因为学生在研究等式性质 (一)时已经具备了必定的学习经验,因此本节课的教课方案主要突出以下两点:1.在操作实践中考证等式性质(二)。
在教课中,经过学生的亲自实践,边操作边察看边,使等式性质(二)顺利地生成,同时让学生对此有直观的理解,加强学习成效。
2.经过直观图理解解方程的过程。
在指导学生利用等式性质 (二)解方程时,充足发挥了直观图的作用,加深学生对解方程的过程和依照的认识,提升学习效率。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天平若干个贴有标签的砝码教课过程⊙猜想导入师:谁能说出我们学过的等式性质?[ 学生回首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并报告: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旧建立]指引学生猜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等式能否仍旧建立呢?思虑并在小组内沟通自己的想法,而后报告。
设计企图:学生已经学过了等式两边都加上 (或减去 )同一个数,等式仍旧建立的性质。
上课伊始,先复习所学知识,并由此进行合理猜想,再自然地引入新课,直奔主题。
⊙着手考证,研究规律师:大家的猜想对不对呢?我们来考证一下。
1.(课件演示,学生操作 )天平左边的砝码重 <i>x</i> 克,右边放5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了然什么?你知道左边的砝码重多少克吗?如何用等式表示? (说明日平均衡,左边的砝码重5 克, <i>x</i> =5)2.假如左边再加上 2 个 <i>x</i> 克的砝码,右边再加上 2 个 5 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了然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 (说明日平均衡, 3<i>x</i> =3× 5)3.假如左边有 2 个<i>x</i> 克的砝码,右边有 2 个 10 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了然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说明日平均衡, 2<i>x</i> =20)4.假如左边拿走一个 <i>x</i> 克的砝码,右边拿走一个 10 克的砝码,这时天平的指针指向正中央,说了然什么?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说明日平均衡, 2<i>x</i> ÷2=20÷ 2)5.经过上边的游戏,你发现了什么?小结: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 (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的数 ),等式仍旧建立。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及导学案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及导学案](https://img.taocdn.com/s3/m/b1f84296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bc.png)
程,基于以上的认识和理解能够为这节课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5.学习过程设计
学生活动 1
环节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解方程 x+17=36
x-4.5=6,8
2、回顾解方程的依据是什么?(等式的性质)
概括的活动经验。为学生创造思考、猜想、验证、交流的机会。
环节三:探索解方程的方法(指向目标 1)
学生活动 3 1、独立思考:求出方程 4y=2000 中的解
教师活动 3
1、追 问 学 生 什 么 是 解 方 程?巩固解方程的意义。
2、全班汇报 (1)小组派代表发言 (2)其余小组评价
2、鼓励学生利用等式的性质 独立解方程。
7y=28
解方程的依据是:
活动意图说明:巩固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的技能。
环节五:下面的解法正确吗?与同伴交流(指向目标 1,2)
学生活动 5
教师活动 4 1、要求学生独立解方程 2、引导学生重点交流解方程 的依据(根据解方程的过程 适当追问)。
`教6=12
3、猜一猜:等式还有什么规律?(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
环节二:探索并验证等式的规律(指向目标 1)
学生活动 2
1、我可以这样表示。
图1
图2
教师活动 1
1、出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2、组织学生说一说解方程 的依据,并用自己的语言说 说等式的性质。 3、引导新课:等式还有什么 规律?
教师活动 2 1、在天平称重的具体情景 中,引导学生观察天平两边 的变化并能用等式表示天平 变化前后两边的关系。
6.作业与检测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e448780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c4.png)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本次教学对象是四年级的学生,学校采用北师大版数学教材。
该教学内容是解方程(二),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和深入学习。
2. 教学目标•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学习运用文字表达的形式,解决与量的应用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七章《方程》第三节,解方程(二)。
教学重点:掌握用文字表达的形式解决问题的方法,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用文字表达形式解决问题,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4. 教学过程4.1.导入老师首先通过提问和举例,引起学生们对解方程的兴趣。
如:小明有10个苹果要分给3个人,每人应分多少个?请问这道题和方程有什么关系?4.2.讲解•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列方程,如:小明有10个苹果要分给3个人,每人应分多少个?–假设每人分到x个苹果,则总共分了3x个苹果,根据题意可以列出方程:3x = 10•让学生通过观察例题,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告诉学生,方程的解就是使方程等式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让学生理解并记忆这个定义。
4.3.练习•实践中学习:老师提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列方程并解答,如:桌子上有10个蓝色的球和7个红色的球,它们的个数之比是2:1,有几个蓝色的球?•小组内自主探究:老师提供几道简单的应用题,让学生自己分组解决。
4.4.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引导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 方程的解是什么? - 怎么样列方程? - 怎样理解解方程的过程?4.5. 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巩固本节课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5. 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老师采用了导入、讲解、练习、总结、作业等多种教学方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在后续的教学中还需要注意注重巩固,帮助学生形成知识和技能的扎实基础,并帮助学生提高阅读与理解能力,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dc800153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dc59163.png)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能够识别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解决简单方程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方程的意义2. 解方程的方法3. 方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解方程的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从而引出方程的概念。
2. 新课导入:介绍方程的意义,让学生了解方程中的未知数和已知数。
3. 解方程的方法:通过具体的例子,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解决简单方程。
4. 方程的应用: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方程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通过课堂问答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
2. 练习题:通过练习题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解方程方法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方程应用的理解。
六、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操作、猜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方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七、教学延伸1.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方程,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 通过解决更复杂的方程,引导学生运用更高级的解方程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八、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并能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学生应该能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解决简单方程,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解方程的方法”。
解方程是数学中的基本技能,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运用观察、操作、猜测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的有效运用对于学生理解方程和解方程具有重要意义。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5679a7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b6.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教材是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的第5.5节,主要内容是解方程(二)。
在这一节中,学生们需要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通过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PPT、黑板、粉笔以及一些实际的例子。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例如:“小明有5个苹果,他给了小红2个苹果,请问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让学生们思考并解答。
2. 讲解:接着,我会讲解等式的性质,并通过PPT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们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
解方程,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答。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六、板书设计在讲解等式的性质时,我会用黑板和粉笔进行板书,主要包括等式的定义、等式的性质以及解方程的步骤。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小明有5个苹果,他给了小红2个苹果,请问小明还剩下几个苹果?答案:小明还剩下3个苹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等式的性质,是否能够灵活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学习和提高。
这就是我对于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的教学设计的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讲解环节,我会详细阐述等式的性质。
我会用PPT展示一些例子,让学生们通过观察和分析,自己去发现等式的性质。
例如,我可以展示一个等式“2 + 3 = 5”,然后通过变换等式的两边,让学生们看到等式的性质。
2018—2019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二)教案(精品教学设计)
![2018—2019年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二)教案(精品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59a3d38aaea998fcc220e65.png)
解方程(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即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进一步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2x=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昨天我们学习的等式性质是什么?那么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知识。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1、学习等式性质(二)师操作:在天平右侧放一个5克砝码,左侧放一个x克砝码。
提问:如果在天平两侧各放他们的3倍,天平会怎样?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学生操作,并写出等式。
师出示2x=20的天平图。
如果两边都除以2,如何操作?全班交流,概括出等式性质(二)。
2、学习解方程师板书4y=2000问:用天平如何表示?画出草图。
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除以4)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平图。
(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
)交代检验方法。
4、学生试着解方程。
X÷3=97y=28解:x÷3×3=9○□解:x=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
小组汇报。
5、与同伴交流是否正确?X-19=193x=36解:x-19+19=19-19=36÷3X=0x=12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1、教材71页第二题。
2、教材71页第三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郝店小学唐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2c9918c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ccce761.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第五节《解方程(二)》。
这部分内容主要让我们掌握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和掌握这一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同学们能够:1. 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2. 培养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增强同学们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解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
难点:理解并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今天的课题,例如:“小明有苹果和橙子共20个,如果他吃了3个苹果,那么他还剩下多少个水果?”2. 讲解与演示:我会用PPT展示几个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并通过解方程的过程,向同学们讲解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个练习题,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方程,并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讨论。
4. 例题讲解:我会通过一个具体的例题,让同学们进一步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5. 课堂小结:我会对今天的课程进行小结,强调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等式的性质:1. 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 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的方法:1. 利用等式的性质,通过加减乘除的操作,使得方程的一边等于0。
2. 通过求解得到方程的解。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小明有苹果和橙子共20个,如果他吃了3个苹果,那么他还剩下多少个水果?2. 小红有铅笔和橡皮共30个,如果她卖掉了5个铅笔,那么她还剩下多少个文具?答案:1. 17个水果(7个苹果+13个橙子)2. 25个文具(25个铅笔+5个橡皮)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在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同学们对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反思的结果,调整我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解方程(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
![解方程(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92b935a1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28.png)
教案:解方程(二)年级:四年级下册学科:数学教材版本: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方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解方程的方法。
2. 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解方程的方法。
2. 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解方程的方法。
2. 提问:解方程有什么作用?二、探究(15分钟)1. 出示例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2. 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
3.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三、讲解(15分钟)1. 讲解例题的解法。
2. 讲解练习题的解法。
3. 强调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四、练习(15分钟)1.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讲解练习题的解法。
五、总结(5分钟)1. 让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 强调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能够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总结解方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要强调解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重点关注的细节:在教学过程中,讲解和练习是两个重要的环节。
讲解环节中,教师需要清晰地传达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练习环节则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解题能力的关键时刻,教师需要提供合适的练习题,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这两个环节的有效结合,对于学生掌握解方程技能至关重要。
详细补充和说明:1. 讲解环节的细化:在讲解环节中,教师应该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首先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学生搭建知识框架。
接着,通过出示例题,引导学生尝试解决,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语言表达:使用简洁、准确的语言描述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避免使用模糊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表述。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5.5《解方程(二)》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5.5《解方程(二)》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8bb8146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200f76e.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 - 5.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概念和解法;2.通过实际问题,学会运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组方法解决问题;3.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4.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解方程(二)》1.回顾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法;2.学习使用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编写代数表达式;3.学习通过将代数表达式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进而求解实际问题;4.继续通过实际问题的探究深入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三、教学重难点1.学生需要了解如何将代数表达式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需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符号与日常语言之间的映射关系;2.在学习解一元一次方程组时,需要引导学生注意方程组中各个方程的特点,从而选择合适的解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课堂讲解,包括明确知识点,梳理逻辑,作出重点讲解;2.小组讨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互相讨论;3.课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基础练习;4.课后作业,让学生通过综合应用进行巩固。
第一步:引入1.进行一些简单的思维激活游戏;2.回顾上一课学习的知识点,引出本课内容。
第二步:讲解1.对本课时的知识点依次进行讲解,包括解方程的基本概念、解法,代数表达式和挖掘实际问题的思路等;2.通过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解方程的应用。
第三步:小组讨论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给定一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提出相应的解题方法;2.每组分别展示解题方法并进行讲解。
第四步:课堂练习1.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解题练习,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2.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解释和指导。
第五步:作业布置1.布置一些基础习题供学生自学和巩固;2.布置一些综合应用题供学生进行拓展。
六、教学评价方法1.监控学生的小组讨论,评价学生互相合作学习和独立思考的能力;2.对课堂练习和作业进行评分,了解学生学习水平,并及时进行补充和调整。
1.学生对于将代数表达式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掌握比较困难,需要加强讲解和练习;2.课堂练习和作业量需要适当调整,以更好地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问题(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问题(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ca832d8f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c63996c.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问题(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意义。
2. 学会根据题意列方程。
3. 掌握一步法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4.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一步法解方程。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准确把握题意,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求解。
三、教学准备1. 教材: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2. 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展示一个简单的图像,引入方程的概念,让学生讨论图形中缺失的数,并思考如何求解。
2.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引入解方程的概念和目标,并告诉学生解方程的方法是将方程两边的数保持平衡。
3. 研究新知通过黑板上的示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结构和表示方法,并教授一步法解方程的基本步骤。
4. 巩固训练设计一些简单的练题,让学生尝试用一步法解方程,并逐步增加难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
5. 拓展应用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方程,并运用所学方法解决问题。
6.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学到的知识进行总结,强调方程的重要性和解方程的方法。
7.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相关的题作为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解方程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8. 教学反思对本次教学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查漏补缺,为下一次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讨论、练题的完成情况以及课后作业的成绩,评价学生在方程理解和解方程能力的掌握情况。
该教学设计旨在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意义,并通过一步法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巩固训练和拓展应用的环节,能够提高学生对解方程的掌握程度和应用能力。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8cb0a4de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a4c2b04.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5解方程(二)北师大版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五章——解方程(二)。
这一章主要让我们掌握等式的性质,以及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我们将通过实际例题来理解和掌握这些概念。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1. 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和掌握等式的性质,能够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等式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提供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例如:“小明有苹果和橙子两种水果,苹果有10个,橙子有5个,小明一共有多少个水果?”2. 例题讲解:我会用PPT展示一个简单的方程,如“2x + 3 = 7”,然后引导学生如何利用等式的性质解这个方程。
我会逐步解释等式的性质,并引导学生一起解方程。
3. 随堂练习:我会给出几个类似的方程,让学生独立解决。
我会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4. 板书设计: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将关键步骤和公式写在黑板上,以便学生随时查阅和复习。
5.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几个相关的方程题目,让学生回家后练习。
同时,我还会提供答案,以便学生可以自我检查和复习。
六、作业设计1. 解方程:3x 5 = 14答案:x = 72. 解方程:5y + 2 = 23答案:y = 43. 解方程:4x + 6 = 18答案:x = 3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解方程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大部分学生能够独立解决类似的方程问题。
但是,仍有一部分学生对等式的性质理解不够清晰,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解释。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b59b8b7951ea76e58fafab069dc5022aaea46be.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简单方程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具:PPT、教学课件、练习题。
2. 学具:课本、练习本、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已学的数学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2. 新课讲解(1)讲解方程的概念:以简单的等式为例,引导学生理解方程的意义。
(2)讲解解简单方程的方法:以一元一次方程为例,讲解解方程的步骤。
(3)实例讲解: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感受方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3. 练习巩固(1)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简单的方程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5.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
六、板书设计1. 方程的概念2. 解简单方程的方法3. 实际问题解决实例4. 课堂练习5. 作业布置七、课后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用方程解决。
2. 推荐一些关于方程的趣味读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开展数学竞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八、教学评价1. 课后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教学效果。
2.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测试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3.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二) 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二)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0c3cc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31.png)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主要内容是解方程(二)。
二、教学目标1.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2.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3.学生能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三、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四、教学难点学生能够将所学内容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中。
五、教学准备1.教师需要准备课件,介绍本次授课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2.准备一些解方程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
3.特别注意教学过程中使用的语言必须简单、易懂,适合学生。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实例引入解方程的概念,例如“小明家里有5个苹果,他想把这些苹果分成若干组,每组2个,最后可能会剩下几个”等。
2. 讲解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课件或讲解的方式,介绍解方程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深刻理解方程的含义。
3. 演练针对所讲解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相应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强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如游戏、小组讨论等,让学生有效地巩固所学知识,加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课堂参与度。
5. 总结在教学结束前,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反馈和总结。
并提醒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然后考试前复习。
七、教学效果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测试来评估学生的教学效果。
例如,老师可以设计一些相关题目,让学生进行解答,或者通过一些小测验来检查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和能力。
八、教学反思课后,教师需要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和不足进行分析,并总结出一些改进措施,以期更好地推进教学。
同时,也可通过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自身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和改进。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二)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eefeed91a8114431b80dd87b.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解方程(二)教学设计解方程,二,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96页—第97页的“邮票的张数”。
教学目标 1、通过解决姐、弟二人的邮票的张数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3、在列方程的过程中~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解形如2x,x=3这样的方程。
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教学难点讲练结合法。
教学方法图片~投影仪。
教学准备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引出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列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下面请同学们看图上的信息:教师:谁能说一说图上告诉我们哪些信息,谁能根据这些信息找出等量关系, 分组讨论。
小组汇报。
1、先画线段图。
2、根据“姐姐的张数,弟弟的张数=180”这个等量关系~列方程。
方程的格式可以这样写: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x+3x=180 想: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4x=60 是4个xx=453x=45×3=135答:弟弟有45张邮票~姐姐有135张邮票。
二、拓展延伸: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如果利用姐姐比弟弟多90张的条件~可以怎样列方程呢,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
谁能说一说你是根据哪个等量关系列的方程。
小结:在列方程的过程中~由于有两个未知数~需要选择设一个未知数为x~在根据两个未知数之间的关系~用字母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在解方程的过程中~比如:需要用到“一个x与3个x合起来就是4个x”。
三、运用新知~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第96页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选两题进行板演。
第97页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看懂图意~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进行解答。
这一题可以列出两个不同的方程。
第97页练一练的第3题~第4题。
可以让学生先说一说等量关系~再列方程。
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问,板书设计邮票的张数线段图解:设弟弟有x张邮票~则姐姐有3x张邮票。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a4f7f525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45.png)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非常荣幸地为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和教案,本次课程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解方程(二)》。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第四章第二节《解方程(二)》,该章节主要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学会通过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在本节课中,我们将进一步学习如何解方程,解决一些更复杂的方程问题。
二、教学目标1. 理解等式的性质,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2. 能够独立解一些简单的方程。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方法,难点是理解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的原则。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例题和随堂练习。
2. 黑板、粉笔,用于板书设计。
3. 练习本,供学生做随堂练习。
4. 红色笔,用于批改学生的作业。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一个小故事导入,讲述小兔子和小松鼠比赛摘果子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知识点:讲解等式的性质,通过PPT展示例题,让学生理解等式两边同加上或同减去、同乘上或同除以一个数(0除外),两边仍相等的原则。
3. 解方程练习:让学生独立解一些简单的方程,如2x+3=7、5y2=13等,引导学生运用等式的性质进行解答。
4. 解方程应用: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又给了小华2个,请问小明还剩几个苹果?5.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解方程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场完成,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6. 板书设计:将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解方程的方法以板书的形式呈现,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六、作业设计1. 请完成课后练习第15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
答案:1. 2x+3=7,解得x=22. 5y2=13,解得y=33. 3x6=12,解得x=64. 4y+8=20,解得y=35. 6z+9=27,解得z=32. 思考题:小明有10个苹果,他给了小红3个,又给了小华2个,请问小明还剩几个苹果?答案:小明还剩1032=5个苹果。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 北师大版](https://img.taocdn.com/s3/m/336b79f6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86.png)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解方程《二》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会应用解一元一次方程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巩固已学习的代数式子的知识,提高学生的代数运算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能力、操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教学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和应用2.代数式子的应用三、教学难点1.在实际情景中运用一元一次方程方法解决问题。
四、教学方法和过程1.导入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内容,温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解法。
2.教师以“如果一场景中固定值是多少,可以利用什么方法求出其中未知数的值?”为引子,引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情景。
2.示范与讲解1.教师从大家已经学会的知识入手,具体讲解一些实际问题的解法,并引导学生尝试进行公式笔算、代数笔算和代数公式运算,得出相应答案。
2.教师针对较难的问题,详细解释解题方法,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
3.教师以讲解的方式指导学生,逐步掌握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练习1.教师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对其正确性和效率进行比较,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刻理解解题思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归纳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把掌握的知识进行汇总和总结,形成“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结构化表达,并让学生互相交流、探讨。
2.教师总结教学内容,在保证知识覆盖率的前提下,对难点和重点进行重点讲解。
五、教学后记1.学生应全面掌握一元一次方程解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师应注重讲解思路、方法的透彻,注意与学生的互动,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重点关注掌握不够的学生。
3.在讲授一元一次方程解题技巧的过程中,应当充分利用现有的课堂资源,并在平衡掌握程度和实例操作的情况下,积极引导学生探究更高层次的问题。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0da10b20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85.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含有一项未知数的等式)的方法;2.能力目标:–能够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够分析问题,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解决问题;3.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信心和能力。
2. 教学重点1.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2.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教学难点1.如何把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2.如何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 教学内容1.复习: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2.引入: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和难度;3.教学:讲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4.拓展:讲解解一个实际问题的过程,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5. 教学方法1.教师讲解法;2.课堂练习。
6. 教学过程6.1 复习教师可以请学生回忆一下上一节课所学内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让学生复习并回答问题。
6.2 引入教师先给学生出一道实际问题,如:某地去年的居民人均年收入为40000元,今年增长了10%,今年的居民人均年收入是多少?在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出问题答案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问题是这样的:某地去年的居民人均年收入为40000元,今年增长了x%,今年的居民人均年收入是多少?怎么办呢?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两个数相加等于另一个数。
即:40000 + (x% × 40000) =这样,学生就可以将问题转化为了一个一元一次方程,用已掌握的知识解决。
6.3 教学教师可以通过互动的方式,教给学生如何将一个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并教授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6.4 拓展教师给学生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自己尝试将问题转化为数学语言,并解决问题。
7. 教学评价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的方式,考察学生的掌握程度和解题能力。
8. 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2.再找一些实际问题,自己尝试将其转化为数学语言并解决。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 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 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e1d5fcaed3a87c24028915f804d2b160b4e8631.png)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5.5解方程(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
3. 通过解方程的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学的实用性和严谨性,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学习解方程的方法,包括等式的基本性质、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并能熟练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能熟练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移项、合并同类项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具体例子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方程的步骤。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回顾等式的基本性质,为解方程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探索解方程的方法(1)让学生尝试解一个简单的方程,如2x 3=9,让学生体会解方程的过程。
(2)引导学生发现解方程的方法,包括移项、合并同类项等。
(3)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步骤,并能熟练运用解方程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3. 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5.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六、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学生掌握了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的布置,让学生在课后继续巩固所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教学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 加强对等式基本性质的讲解,让学生理解等式两边相等的含义。
2. 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方程(二)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类比等式变形的过程抽象出等式的性质,即
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仍然成立;进一步了解等式性质是解方程的依据。
2、会用等式性质解形如2x=12的简单方程。
3、培养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了解等式的性质。
教学难点:
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学习的等式性质是什么?那么等式两边都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等式还成立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这个知识。
板书课题(解方程)(二)
二、探究发现、建立模型
1、学习等式性质(二)
师操作:在天平右侧放一个5克砝码,左侧放一个x克砝码。
提问:如果在天平两侧各放他们的3倍,天平会怎样?
提问:你还能用一个等式表示吗?
学生操作,并写出等式。
师出示2x=20的天平图。
如果两边都除以2,如何操作?
全班交流,概括出等式性质(二)。
2、学习解方程
师板书4y=2000问:用天平如何表示?画出草图。
问:如何用刚才的知识解方程?(两边都除以4)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并画出天平图。
(师在解题示范时要注重“解”和“等于号”的书写要求。
)
交代检验方法。
4、学生试着解方程。
X÷3=97y=28
解:x÷3×3=9○□解:
x=
组内交流收获和疑问。
小组汇报。
5、与同伴交流是否正确?
X-19=193x=36
解:x-19+19=19-19=36÷3
X=0x=12
三、理解应用、强化体验
1、教材71页第二题。
2、教材71页第三题。
四、总结归纳、提升经验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不明白的地方? <<解方程二>>教学设计
郝店小学唐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