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管理案例分析练习题[1]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一
背景综述:
YC公司是一家集商贸、餐饮、娱乐、房地产、电子玩具制造于一身的综合性公司,与港商合作投资,中国YC集团控股。人力资源部李经理已在YC公司服务3年,有着丰富的人事管理经验,与他同期提拔的诸多部门经理被换掉不少,但李经理却一直受到青睐,公司王总裁尤其欣赏他的才干。这主要是由于公司业务不断发展,时常需要不少中高级人才,而李经理每次都能及时提供人选,保证公司的顺畅运转。
最近,玩具制造部的负责经理因出国留学离职,由于这位经理没有事先通知,使公司始料不及,急得王总裁直跳脚。公司与全球十几个地区有玩具商务往来,一旦玩具生产有问题,后果将是不堪设想,当问及李经理是否有合适人选时,令王总裁吃惊的回答是:“30分钟后我将资料送到您的办公室”。
果然,李经理按时将几份候选人的资料送来,王总裁对其中的一位非常满意。这确实让王总裁感到神气,李经理从来没有耽误过人员选配工作,王总裁很想知道李经理是如何搞到这些资料的。
原来,李经理有一个经营多年的人才库,现在人才库已经有2万多人,从管理到技术无所不包,主要是各类走俏的中高级人才。李经理告诉王总裁,建立人才储备其实并不难,做个有心人就是了。每次招聘会、刊登招聘广告,会收到很多简历,人们习惯将剩下的简历处理掉,而他将这些简历分门别类整理建立数据库,保留下来。因而,日积月累,就形成了一个人才库。
分析要求:
1、李经理的人才库有什么特点?企业有没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人才库?
2、你见到的企业是如何解决急需人才问题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如何帮助李经理扩展人才库,以进一步发挥人才库的功能?
参考答案:
1、李经理的人才库特点有:
l 来源广泛,数量众多。
l 分门别类,便于利用,减少招聘成本。
l 日积月累,利用公司招聘等渠道获得的信息,减少浪费。
2、企业非常有必要建立自己的人才库。通过建立人才库,可以及时、有效的为企业的人员配置提供资源,降低招聘成本,减少浪费。
3、很多企业在解决急需人才问题时,多采用设摊招聘、猎头推荐、广告公开招聘等。优点是选择的范围广,但存在时间短,缺乏深入了解,容易出现甄选误差,造成损失和浪费。
4、除了这种被动的方式外,李经理还可以主动出击,通过网络、猎头公司等方式进一步扩大人才库的容量。并适当对储备的人才进行感情或培训投资,为使用创造条件。
案例
背景综述
某机床厂因市场疲软,订单很少,开工不足,企业近六年来第一次发生亏损。A厂长召开厂长书记联席会议,决定充分使用企业的用人自主权,大刀阔斧地精简人员、优化组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A厂长与两位副厂长协商后,从如下几个人开刀。
1.女工H,刚休产假5个月,差一个月才上班,但突然接到厂办公室寄来的辞退单,她感到十分意外,去电话询问,厂办副主任回答:“这是厂里的决定。”H问:“为什么辞退我?我犯了什么错误?”对方答:“你没什么问题,厂里想减人,所以……”。
2.E工程师,56岁,男,厂长认为他的技术水平老化了,设计的产品缺乏强大的竞争力。而且要求晋升高级职称的人太多,他也是有力的竞争者之一。思虑再三,决定辞退他。
3.W技术员,36岁,中专毕业生,业务上很钻研。最近,他在工作中与同事发生意见分歧,而W的意见虽然很有见地却属于少数,为了稳住大多数人,为了整体利益,厂长请W技术员另谋高就。辞退后,厂长亲自出马为他找工作,还以个人名义写推荐信。与此同时,厂长采纳了W技术员的合理化建议。
4.L,37岁,车工,15年工龄,技术熟练,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厂级先进。一次连续工作上夜班时,不慎被机器轧断了右手的四根手指,伤好出院后,他接到辞退书。厂长说:“你已不适合在一线工作了,另找厂家吧。”
第一批辞退方案发布后,引起全厂议论纷纷,许多人认为这些辞退缺乏法律依据;也有人说:“既不合法,又不合理。”有一部分人认为:“厂长行使用人自主权,别人干涉不了,辞退这些人,看似不合理,但有利于工厂的安定团结,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有什么不好?
分析要求:
1、该辞退方案有什么问题?
2、您该为这个厂长提供什么样的建议?
参考答案:
1、该辞退方案存在问题在于:
l 违反劳动法:表现在女工H和钳工L身上。
l 从根本上讲,该辞退方案并没有达到精简之效。
2、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原则,建议如下:
l 人员辞退作为解决冗员,控制成本,提高效益的一种方式,它必须以组织目标为依据,不能偏离这种目标。
l “辞退”这种人员调整方式,必须以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严格依法办事。
案例
背景综述:
深圳WCL(实业)公司是美国一家在NASDAQ股票市场上市的企业投资的全资子公司。随着母公司的迅猛发展,该公司由初创时二百多名员工的规模发展到目前拥有五十余条SMT生产线、四千多名员工的PCBA 生产厂家,成为深圳出口产值百强企业之一。
公司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大多由外籍员工、香港籍员工担任,他们的薪资结构遵循国际惯例和总公司的传统。大陆员工多为各部门的技术骨干,如工程师、高级工程师、主管等,他们的薪资比较特殊,以工程师为例,月基本工资为2500元,各种补贴总额在500元左右,剩下的机动收入就是加班费,加班费按照国家劳动法的规定发放。与深圳其他同类企业相比,该公司的加班费在其薪资结构中占据很大的比例,如华为、中兴通讯、南太等公司工程师人员的月基本工资在4000元左右,加上其他补贴,月收入约4500元,加班费固定,多为8元/小时,甚至没有。
公司初创时,大部分员工已经结婚,下班有很多家庭事宜要处理,不存在“混”加班费的问题,公司对加班时间也没有控制。但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公司搬出蛇口工业区,极大地影响了员工的来源,员工多为外地大学生,单身,下班后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大部分愿意留在公司工作,月人均加班时间超过120小时。加班费远超过他们的基本工资,公司形成了一种加班文化,员工有事没事泡在公司,白天能完成的工作也要拖到晚上干。
厂里召集各部门经理对此进行了专门讨论研究,人事部经理提出“再招些员工,规定不准加班”。厂长表示反对:“多招一个人的成本大于加班费,不合算”。其他部门经理也提出各种意见。确实有混加班的问题,但也有真正的加班,况且现在定单这么多,限定不许加班不太现实。最后,会议决定:按照职务级别确定加班时限,技术员每月可以加班100小时,工程师每月80小时,高级工程师每月50小时。
新加班制度出台后,表面上加班费降下来了,但出现一个有趣的现象,无论任务多少,每当月末结卡时,